2023年4月17日 星期一

黃志芳/貿易戰是熱鬧,貨幣戰才是門道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黃志芳/貿易戰是熱鬧,貨幣戰才是門道







黃志芳/貿易戰是熱鬧,貨幣戰才是門道


2023-04-17 00:08  聯合報/黃志芳(作者為外貿協會董事長)
世界金融貨幣經濟加速「去美元化」運動及拋售美債風潮。路透


過去幾年,全球高度關注美中兩強之間的貿易戰科技戰,很少人注意到一場無聲無息,影響更深遠的貨幣戰早已展開。貨幣戰自古即有,無堅不摧,幾乎是最終的神器。媒體最近大量報導中國、沙烏地、伊拉克、巴西、東協和法國等開始以彼此的貨幣進行交易,「去美元化」成為熱門話題。其實早在民國一○二年(二○一三年)美國對伊朗進行經濟金融制裁後,中俄等國已意識到被制裁的危險,開始為去美元化做準備,去年的俄烏戰爭則加速此一進程,讓貨幣戰繼貿易戰、科技戰之後成為地緣政治新浪潮

這些國家漸進性的「去美元化」動作,例如避免國際貿易中使用美元交易,減少美國國債在外匯儲備中的比例,以及用本國貨幣為原物料計價等,短期內並不會撼動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但是當中俄及其他國家開始建立自主金融防禦體系,大國博弈進入貨幣戰的階段,不只小國會遭殃,更重要的是,它會撼動自民國五十九年(一九七○年)代以來包括台灣在內的很多出口導向國家,所賴以繁榮的國際經貿結構。

經濟學中有一個「特里芬的兩難」,指的是當一個國家的貨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時,所面對國內與國際經濟目標的矛盾。自民國五十九年(一九七○年)代美元與金本位脫鉤以後,逐漸形成東亞製造力高的國家向美國輸出大量商品、賺取美元,享有大量貿易順差。美國雖然出現大量的逆差,但是在享受這些廉價商品的同時輸出全球經濟運作所需的美元,出口國則再把賺到的美元大量購買美債。美國只要加印美元就可維持平衡,形成一個大家都有利的循環結構,在此姑且稱之為「特里芬結構」。

這個結構維持了東亞國家過去幾十年高速的經濟成長,但同樣的結構也造成美國國內產業外移、就業流失、貧富懸殊,變成嚴重內政問題。此外,美國面對更嚴肅的問題是,美中兩國在廿一世紀的霸權爭奪戰,在全面的對抗下,製造業的底氣至為關鍵,也是重要的國安考量。也難怪美國要透過立法及產業政策,逐漸把半導體、電動車、醫材、資通訊等關鍵的製造業拉回美國,這個範圍將來只會更擴大不會更小。打造這種護城河要付出相當的經濟代價,也會傷害到美元霸權,但這已非美國考量的重點了。

中國如何看待此事呢?「特里芬結構」雖然讓中國透過出口獲利了卅多年,但是也讓中國受制於美元霸權,在貨幣戰中幾無防護能力。於是中國從民國一○二年(二○一三年)美國制裁伊朗後,開始大量購買黃金、推動人民幣計價交易、減持美債、推動內循環經濟,也開始打造它的護城河。當美中雙方為了霸權爭奪,都開始築高牆、廣積糧、深挖河時,「特里芬結構」就被改變了。這種基於國安的貨幣戰,才是美中脫鉤真正的重點,用「供應鏈重組」的概念並無法說明這個深層結構問題。貿易戰只是看熱鬧,貨幣戰才是看門道。

對台灣而言,過去幾十年來我們所依賴的出口導向經濟成長模式,是建立在「特里芬結構」之上;一旦這結構被改變了,我們怎麼辦?台積電到美國設廠,就是這個結構改變的產物。台灣對外貿易順差大部分來自美中兩國,當美中都有改變「特里芬結構」的誘因時,浪潮只會持續湧來。我們必須改變過去習以為常的想法,才能因應未來的挑戰。如何因應是另一個內外結構調整及打造我們自己護城河的大問題,我認為我們必須綁緊安全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