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7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經濟先破再立 挑戰艱鉅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經濟先破再立 挑戰艱鉅
◆  聯合報黑白集/權錢交易,財色不分家
◆  聯合報社論/防疫先反中,陳時中嘴上疫苗還不知在哪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經濟先破再立 挑戰艱鉅


2020-09-27 02:0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感染人數逾 3,200 萬人,死亡人數也在 98 萬人以上。但各國多已走出封城階段,開始試圖與病毒共存,開放解禁但警戒防備;畢竟人們的生活不可能長期封鎖,經濟活動也不可能停頓不前。再度開放後,不但考驗各國防疫是否嚴密有效,各國原存的各種內部衝突矛盾也在壓力下先後浮出,使情況變得更為複雜。在疫苗與防疫藥物問世之前,如何找出疫情與生活的平衡點,對各國而言,都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台灣處理疫情的成效在可謂全球最佳,在國際上頗受矚目,但因屬小型出口導向經濟傳統貿易與旅遊業受創較重,電子業中的半導體、筆電則在遠距教學與遙控辦公等需求下,出口暢旺,整體經濟仍有不錯的表現。及至明年,電子業需求回歸正常,全球經濟下行,台灣經濟難免會受到波及,業者必須及早因應。

但是人們消費行為因為疫情而改變,周轉困難的企業倒閉潮等問題又該如何處理?是否進一步會衍生金融面的動盪?國際資金移動是否會衝擊各地的金融穩定?失業人口大幅增加,經濟社會問題處理的是否得當?全球的供給與需求因疫情而打亂、貿易戰下生產鏈受到波及,造成產業結構摩擦調整的衝擊等,都待持續觀察。

此外,各國因為央行無限印鈔紓困鉅額的財政赤字,成為各方關注的議題。首先是各國的政府債務,日本高達 12 兆美元,是國內生產毛額(GDP)的 2.3 倍;美國 21.4 兆美元,為 GDP 的 1.25 倍。美國 6 月單月的財政赤字就高達 8,640 億美元,大於美國獨立建國至民國68年(1979年)赤字的總和。但是這些國家央行都持有政府公債,日本央行占 40%、英國是 30%、美國 12%,歐盟央行也持有 20%,這是中央銀行的禁忌,即直接印鈔給政府花用

除此之外,各國的央行都大量印鈔,美、日央行都宣布無上限的量化寬鬆(QE),真正讓人擔心的是美國的發展,今年2月聯準會(Fed)的資產才4.16兆美元,6月初,印了3兆多美元的鈔票出去,資產就高達7.17兆美元,預期到年底資產可能會到 9兆美元

本來,在川普的貿易戰策略下,今年美國的貿易逆差減少、物價穩定、利率低、股價高,美元應該能站得很穩;3月下旬,美元指數升到102.99。但是隨著疫情擴散開始下滑,7月一個月就跌了5點,8月底到達92.17,引起坊間許多臆測美元是否出了問題萬一美元垮了,國際金融市場會變得如何另一個爭議則是通貨膨脹會不會出現針對通膨這個問題,有人認為美國是資產性通膨,因為全球化關係,低價進口物品壓低消費者物價,錢轉進股市,股價高漲,所以物價通膨不會出現。但另有一些人指出,股市已達頂點,債券市場避險者增,一旦股市崩盤,資金可能會推動物價。還有人指出,印鈔過多,國際金融市場對美元信心不足而拋售,造成大量資金回流,不但會出現通膨,美元問題也將浮現。

但是市場人士指出,關鍵是美國經濟若受國內多項因素的衝擊,持續弱化,同時,疫情惡化,Fed 再度加碼印鈔或美國經濟力明顯衰退,而中國及歐洲等國經濟慢慢復原,美元的地位就可能會受到挑戰。金融海嘯時,美元大貶,國際上一度規劃後美元時代的金融環境,後來因歐元危機出現,美元回穩而告吹。現在美元又再度面臨另一個轉折點,能否安然渡過,要看未來美國的經濟走向了。

整個世界似乎處於新舊交替的環境中,人們正逐漸走出 20 世紀的舊框架,重新建立新的架構。全球性的新冠疫情,加快了先破而後立的腳步,讓我們迎接這個正在發展中的新未來。











聯合報黑白集/權錢交易,財色不分家


2020-09-27 01:16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農委會水保局台中分局爆發官員集體收賄、喝花酒弊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農委會水保局傳集體喝花酒收賄弊案,再次印證權錢交易、財色不分家」。不久前丁允恭前女友因不堪權勢糟蹋而爆料,水保界則有官員外遇女友看不慣而揭露公務機關長年花酒喬事、集體收賄的陋習,相關高層皆難辭其咎。

一個封閉性利益生態圈的形成與延續,均非一朝一夕,其間左右相掩護,上下交相賊,因此只要事件曝光,就是整串肉粽般的集體涉弊。但水保局長表示自己事前「不完全知道」,「如果知道早就處理了」;這話聽起來,竟然也和陳菊說「如果知道丁允恭的行徑,早就要他離開團隊」的口吻一模一樣。

水保局案情還可能向上發展,並燒向國會,朝野政黨都曾有立委牽涉其中,也有白手套打著立委助理名號穿梭喬工程喬人事。相關情節又和蘇震清等朝野立委集體收賄案如出一轍

水保局弊案是因官員外遇女友投訴未見重懲轉向廉政署檢舉,才扯出連串腥臭丁允恭與女記者交往並非祕密,仍受蔡政府重用,直到遭爆辦公桌事件才准辭國會弊案則不但立委長年形同被豢養的家臣」,立委助理都能靠勢索賄

不論層級、無分朝野,也不管行政立法,都被貪或色攻陷,防患機制停擺,高層切割俐落。真不知是何等沉淪的集體共識,才會縱容這般潛規則長年橫行









聯合報社論/防疫先反中,陳時中嘴上疫苗還不知在哪


2020-09-27 01:12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我已與COVAX簽約。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天氣轉涼,秋冬將至,第二波新冠疫情開始捲土重來。歐亞不少疫情已獲控制的國家,又陸續爆發疫情。全球確診人數逼近三千二百萬例,死亡人數將破百萬,世衛組織緊急應變部門負責人萊恩慨嘆,每周奪走五萬人性命,「多到令人無法接受」。面對這種嚴峻情勢,台灣除了一邊繼續封境,一邊「輸出」病例外,中央疫情指揮官陳時中不知有何因應?

陳時中宣布我國已在十八日與 COVAX新冠疫苗全球取得機制簽約,有信心取得疫苗,並且確定不會選擇中國大陸製的疫苗指揮中心更表示,未來疫苗優先施打對象比照公費流感,將涵蓋六成總人口,約一千三百五十八萬人目前全球僅九種新冠疫苗進入第三期,其中四種是大陸研發,但所有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均未確定;COVAX 對疫苗的數量和時程也無法掌握,而且有一百多個國家要分配。陳時中嘴上的疫苗還不知道在哪裡,台灣的防疫確定先反中。

我國新冠疫苗的取得,不外乎本土研發,國際的授權、合作或採購,以及參與 COVAX 分配等途徑。陳時中曾說要爭取國際授權製造,後因擔心訂單太大,影響本土醫藥產能,所以轉向國際採購,同時也要加強扶植本土疫苗產業。但不論是本土研發或國際來源,恐都未必如想像中樂觀。

台灣不同研發部門固然陸續傳出若干突破,但對關鍵疫苗的開發,則礙於可供人體實驗的案例不足,進展有限。偶爾傳出「台灣疫苗研發成果亮眼」的訊息,往往不見下文。八月,美國衛生部長阿查爾訪台,台灣也寄望他能促成台美合作解決台灣的疫苗困境,但只獲得帶回去研究的敷衍回應,蔡政府還須開放瘦肉精美豬叩謝

台灣與 COVAX 簽約,在疫苗取得上算是相對明確的進展。COVAX 是由世衛和全球疫苗免疫聯盟、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共同運作原有一百七十二個國家有意參加,在九月十八日截止日前,包括台灣在內有一百五十六國簽署,預估還有卅多國也會加入COVAX 機制是唯一與政府和廠商合作,確保世界各國不論貧富都能獲得新冠疫苗的全球性舉措,根本精神是要避免富國壟斷

正如川普政府六月買斷新冠藥物瑞德西韋三個月產能導致台灣斷貨一樣,美歐等國已經搶先預購大量新冠疫苗,可能造成壟斷,其他國家根本搶不到,「疫苗民族主義威脅著全球疫苗的公平分配而 COVAX 機制首先就是確保所有國家都能同時獲得疫苗,並優先考量風險最大的人群目標是到明年底提供廿億劑疫苗給加入的國家,並優先分給醫護和弱勢族群

諷刺的是,台灣曾率先指責世衛幫助大陸隱匿疫情,連川普都學嘴台灣痛罵世衛,美國還決定退出世衛,也不參加 COVAX;到頭來台灣卻還是得仰賴 COVAX 的公平分配機制獲得疫苗。陳時中還說,COVAX 的政治力干預不多,對公平分配取得疫苗有信心,但台灣的疫苗選擇卻受到反中政治力干預;即使大陸新冠疫苗具全球領先地位,多次公開鄙斥中國的陳時中,仍然排除大陸製疫苗,而不惜付出較高代價取得選擇權,卻很可能因此延誤疫苗取得時程和分配數量。

看來國際疫苗市場要訂到貨,指揮中心要加大力道。當然,台灣本土疫苗也有一定進度,但還有一段長路。下一波疫情恐更凶猛,但口罩國家隊不斷出包,已讓民眾失去信心;陳時中極力打壓超前部署的彰化縣衛生局,又讓基層防疫士氣備受挫折;反中的疫苗選擇,也可能讓更多人等不到疫苗。下一場戰疫,台灣準備好了嗎?

【重磅快評】台灣人用氣質打敗病毒?陳時中真的太OVER

◆  【重磅快評】台灣人用氣質打敗病毒?陳時中真的太OVER 

◆  【重磅快評】前瞻輪軌砍半後 一樣要蒙混闖關? 
◆  【重磅快評】調查易入罪難 陳時中是否違法無罰責?  
◆  【重磅快評】不當側翼 時力就不用怕丟臉了  
◆  【重磅快評】台北上空有戰機 是國慶預演還是心理演習?  
◆  【即時短評】又否定在野時的堅持 民進黨還認得自己?  
◆  【重磅快評】國防真能寄望於掃把、鍵盤俠與冬瓜檸檬?  
◆  【即時短評】反美豬 藍白合作抗綠試金石?  
◆  【重磅快評】蔡煌瑯在防止犯罪? 蘇貞昌只好「尊重」了  
◆  【即時短評】王婉諭那一票 證明時力反萊豬是打假球  
◆  【重磅快評】以假打假!農委會可以這樣花人民納稅錢?  
◆  【即時短評】立委貪汙官場現形 國會恥辱完美呈現  
◆  【即時短評】第一擊改自衛反擊 美中台能鬥而不破?








【重磅快評】台灣人用氣質打敗病毒?陳時中真的太OVER


2020-09-27 18:06  聯合報 /   主筆室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舉辦防疫紀錄片首映暨防疫獎章頒獎典禮,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台灣人真福氣,現在成功,還要繼續拚,台灣人氣質好,靠著我們的氣質,可以打敗病毒。取自UDNTV


世界各國搶購疫苗,台灣也與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簽約購買,但衛福部長陳時中說我們不買中國大陸製疫苗,使得我們目前只剩兩支沒有冷鏈問題的歐美疫苗可以選擇,能不能買得到還是未知數,但陳時中卻說台灣人靠氣質可以打敗病毒,套句藍委林為洲昨天的話部長會不會講得太OVER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舉辦防疫紀錄片首映暨防疫獎章頒獎典禮陳時中感性指防疫是跟看不見的敵人在打仗,用有限的科學證據和能力去對抗疫情;他還以台語表示,「台灣人真福氣,現在成功,還要繼續拚,台灣人氣質好,靠著我們的氣質可以打敗病毒」;陳時中一番話,彷彿美好的一仗已經打過,台灣人因為氣質好,所以終於打敗了病毒。

等等,秋冬將至,正當第二波疫情正要捲土重來之際,我們的指揮中心說沒有計畫購買中國大陸製的新冠肺炎疫苗,而半數歐美製疫苗又有運送冷鏈的問題,台灣雖和COVAX簽約,但可以買到多少都還不確定,我們的指揮中心發表防疫紀錄片,表揚防疫人員,鼓舞大家士氣,倒也無妨,但指揮官說我們的人民真福氣,因為氣質好可以打敗病毒,這可就不太科學了。

如同林為洲昨天質疑陳時中說沒計畫購買大陸製疫苗防疫,以現在氛圍,就算台灣要買,大陸也不見得會賣,但台灣向COVAX買疫苗也可能會買到大陸疫苗,呼籲陳時中不要太政治化,講得太OVER了;沒想到陳時中沒聽進去,今天講得更OVER了。

陳時中既然學醫又是防疫指揮官,說話多少也要有一些科學根據吧?台灣人也許氣質好,但靠氣質可以打敗病毒,這又有什麼科學根據?如果真是如此,我們人民靠氣質可以打敗病毒,那我們還要組口罩國家隊、防護衣國家隊嗎?我們還需要一再阻擋「小明」入境嗎?也許更不必急著研發、購買疫苗了。 

陳時中大筆一揮,就砍掉半數以上的疫苗選擇,他不談是依據什麼數據或專業決定疫苗採購,也不提一旦不能及時買到疫苗必須承擔的風險代價,也不說一旦要買有冷鏈需求的歐美疫苗,台灣的超前部署是什麼,光說台灣人氣質好、真福氣,未免不靠譜,這和喝符水、自以為有神功護體的義和團又有何區別呢

名家縱論/前瞻計畫的昨是今非\星期透視/被遺忘的遊說法

◆  快樂做老師…教育的熱情 永遠澆不熄 
◆  挺台挺到底?美國不會過分刺激中共 
◆  漫畫/承受得了? 
◆  搞公關,棄專業 政府用仇中增基本盤 
◆  畫中有話/問題不在雙鋼印 
◆  星期透視/被遺忘的遊說法 
◆  名家縱論/前瞻計畫的昨是今非 
◆  大屋頂下/兩岸三黨新態勢 戰略清晰與戰略模糊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名家縱論/前瞻計畫的昨是今非


2020-09-26 23:35  聯合報 /   林祖嘉(作者為政大經濟系教授)
國發會將前瞻2.0軌道建設預算砍半,讓許多縣市首長跳腳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日前宣布前瞻計畫第三期項目與經費時,把許多原在第一期和第二期項目編列金額刪減,有的甚至完全刪除,引發輿論譁然及地方首長抗議,因為有許多項目建設已在計畫中,結果原先在前瞻計畫特別預算中編列的錢,現在卻不見了。

在第三期被修改項目中,主要是軌道建設相關項目,金額也最大,原有卅八個項目中,少數項目金額增加,但大多數項目被刪減,總金額超過一千億元。

民國106年(二○一七年)民進黨政府推八年八千八百億前瞻計畫時,也曾引起非常多的反對聲音,後來改成四年四千二百億,仍然有很多問題:首先,計畫推出倉促,很多重大建設計畫不知是從哪冒出來的,且這些計畫都缺乏可行性評估和財務評估。其次,這些建設計畫完全是以特別預算支應,其中許多並不符合特別預算支出規定。第三,這些計畫當中軌道相關幾乎占一半金額,而在自駕車技術快速發展的現在,軌道建設根本不具前瞻性。第四,前瞻計畫不只是中央政府特別預算支出,很多時候地方政府需要有相對款項支出,如果處理不好,這些建設很可能會變成地方政府的錢坑。

現在前瞻計畫執行超過四年後,行政院宣布大幅刪減其中多項計畫金額,這是不是說,許多計畫真的是不可行?或是政府遇到財務壓力,不得不停止一些?雖在各方壓力下,行政院改口說,這些計畫並不是要停,而是未來會放在一般預算,原來的計畫還是會執行,只是計畫款項來源會不同。但是熟習政府預算的人應該都知道,特別預算一般預算有個最大不同,就是特別預算是在一般預算以外的,因此放在特別預算中的建設,不會排擠到一般預算項目與支出;反過來看,如果把這些建設項目放到一般預算中,會立即排擠其他支出。因此,當這些項目被刪減後,未來是否真的能在一般項算項目中編列,會是個大問題,因為可能會排擠其他科目預算,被地方政府放棄可能性大幅提高

這次行政院大動作「調整」前瞻計畫項目,顯現出幾個問題:第一,有些項目經費被完全刪掉,因為前瞻計畫已執行一陣子,而這些計畫卻完全沒有進展,是否代表這些項目不重要,或是沒有急迫性?那為什麼當時要急著推出?其次,這次被調整計畫金額項目中,絕大多數都與軌道建設有關,且其中有幾個項目計畫金額動輒數百億以上,我們認為這幾個計畫如真執行下去,不但中央財務負擔大,且未來地方政府可能也無力持續,而成真正的錢坑。第三,同時,因為行政院現在的說法是,未來這些計畫經費可以編列在一般預算中,但是以地方政府現在財力看,想要自行推動這些計畫可能會很困難。也就是說,未來還是看地方政府與中央的關係,看看能否得到中央支持,地方政府與中央是否屬於同個政黨,可能會是重要考量因素

無論如何,我們覺得當年政府倉促推出的前瞻計畫,就是個嚴重的錯誤政策,因為政府經費是有限的,任何重大經建支出一定要充分仔細評估,否則未來不但可能成「蚊子建設」,甚至造成中央或地方財政重大危機,尤其在一些大型軌道建設更有可能發生。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政府應該立即暫停其中的部分建設,先經過充分詳細的評估之後,再決定是否要進行投資,才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












星期透視/被遺忘的遊說法


2020-09-26 23:39  聯合報 /   楊泰順(作者為文化大學政治所教授)
太流公司前負責人李恆隆(中)意圖奪回SOGO經營權,涉賄賂六名前現任立委,金額達數千萬元,遭檢方聲押禁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SOGO 百貨案台北地檢署偵查終結,以涉犯貪汙治罪條例等罪名,起訴十二人包括四位立委。根據起訴書,被告李恆隆以行賄收買立委,透過邀請相關部會業務報告、質詢,乃至預算審查等施壓官員,希望改變經濟部先前對遠百公司處分,並同時修改「公司法」,以利其取回 SOGO 百貨之經營權。

針對檢方指控,各涉案當事人均無不辯稱金錢往來並非賄賂,而是私人借貸或政治獻金,前立委陳唐山甚至以無「對價關係」獲不起訴處分。不難想見,未來法庭上攻防,檢辯雙方也會以「期約賄賂」或「監督天職」為重點,是否有罪仍待法曹明斷。但無論是否涉及對價關係,本案違反遊說法相關規定事實俱在,遺憾的是起訴書中對該法卻未置一詞

遊說法,是法務部民國89-94年(二○○○至○五年)間,三度研擬草案力求行政院提案,最終由立法院在民國96年(○七年)通過當年既強勢主張立法,今檢察部門卻規避引用,顯見此法形同虛設。當年立法時,行政院、政黨黨團,與個別立委共提出廿四個版本,十五年間媒體也發表上千篇文章鼓吹立法的必要性,全國上下重視程度不言而喻,甚至視之為台灣民主的最後一塊拼圖。但法律在陳水扁總統簽署實施後,透過 SOGO 案的照妖鏡,其荒謬與作假完全展現無遺。

根據遊說法規定,任何法人或自然人只要意圖影響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立委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便屬遊說行為發動者依規定必須事前向被遊說者所屬機構本案為立法院完成登記,「未依法登記之遊說,被遊說者應予拒絕但不及拒絕者,被遊說者或其所屬機關應通知遊說者限期補行登記。」被遊說者在接受遊說後七日內,須向所屬機關指定之專責單位或人員登記遊說內容,並由該機關對外進行公告

SOGO 案的涉案人,包括前立委陳唐山,顯然都未就李恆隆的遊說行為,進行事前或事後登記未來縱因借貸說成立判無罪,違犯遊說法事實也仍在但令人痛心的是,遊說法主管機關的內政部,本案揭發迄今保持緘默,似乎事不干己負有監督之責的立法院,則對自己的執法不力,未曾表示任何歉意或愧疚。媒體與民眾更彷彿得了失憶症,當初極力鼓吹通過遊說法,現在又有幾人在乎?

遊說法實施時,台灣自豪是繼美、加之後,第三個以專法規範遊說行為的民主國家。罰則雖訂得比美、加都輕,但政府無心執法的態度,早讓民眾看破手腳。故而,根據立法院紀錄,每年也僅有個位數的「膽小者」進行登記,李恆隆與他的白手套,當然不屑為之。民主如果只是作秀與造假,所謂民主深化民主鞏固,當然也只是媒體與學者自欺欺人文字遊戲罷了












大屋頂下/兩岸三黨新態勢 戰略清晰與戰略模糊


2020-09-26 23:38  聯合報 /   黃年
共機近日頻頻繞台,國台辦則推九二共識問答集,文武都有動作。圖/取自大陸國台辦微博


王汪會破局。雖有遺憾,但此次摩擦若能刺激兩岸認清過去的錯誤、並找到重新起步的正確方法,則破局的痛其實是好事。愈痛愈好。

有人認為,此次國台辦事後相當努力收拾李紅事件、且一再對王金平率團往訪表示「歡迎」;其實顯示北京已「默認」國民黨的新版兩岸論述,錯失了這個機會,實在可惜。

但是,「背對背」的「默認」沒有用。可以預見,如果此次王金平赴會,不能「面對面」公開親口說出「中華民國/一中各表/立足憲法」之類的詞句,再若萬一對方說出「一國兩制」又不能當面表達異議,回來後恐怕都無法收拾。試想,馬英九明明在習近平當面說了「一中各表/中華民國」,但迄今仍被誣作沒說。王金平如果不「面對面」公開表達新版論述,去是沒問題,但如何回來?

最近流行戰略清晰戰略模糊的理論,也可用來解析近兩年來兩岸三黨關係的丕變

中共,由戰略模糊轉向戰略清晰。在「馬英九/胡錦濤」時期,中共主張「求同存異的九二共識」,又稱「九二共識是源自雙方各自規定(憲法)」,這是戰略模糊。至民國105年(二○一六年)民進黨執政後,北京改稱「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這在「一中原則」的清晰中,仍維持「一中涵義」的模糊。但到了習近平民國108年(二○一九年)元月二日談話,不再「韜光養晦」,拔高到「共謀統一的九二共識」,並高舉「一國兩制」,就此轉向了戰略清晰

國民黨,也從戰略模糊到戰略清晰。馬英九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其實是戰略模糊。「憲法一中/立足憲法」只是潛台詞。且當年「一國兩制」尚是潛議題,不必表態。但是,經過近兩年的震盪,加上「元二談話的衝擊,「一中各表被指為自欺欺人,遂迫使國民黨轉向「立足憲法的九二共識」,成為戰略清晰這當然是受到中共轉向戰略清晰的擠壓所致

民進黨,則由戰略清晰轉向戰略模糊。數十年來,台獨論述經歷多次「清晰/模糊/清晰」的翻轉往復。民國80年(一九九一年)的《台獨黨綱》是清晰,民國88年(一九九九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則是模糊。陳水扁前期的「四不一沒有」是模糊,後期的「一邊一國」、「正名制憲」是清晰。李登輝的「兩國論」是模糊,後來主張「台灣正名,才能真正確立國家發展目標」則是清晰。蔡英文的「轉型正義/變造課綱/去中華民國化」皆是清晰台獨,但都以「中華民國台灣」化為模糊。到了「中華民國新生論」、「中華民國換手(給民進黨)論」,建構了「台獨與華獨的混合體」,就此站穩了戰略模糊。演化至今,蔡英文的「掏空的中華民國」與美國的「掏空的一中政策」,儼然已成台美戰略模糊內外呼應

中共拔高了「共謀統一/一國兩制」,亦即標舉戰略清晰,對國民黨及民進黨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應

對民進黨言,更加鞏固了「傾獨/仇中」的正當性。民進黨一方面可用清晰化的對抗手段回應北京,但又以「中華民國台灣的模糊論述穩定情勢

但對國民黨言,中共「共謀統一/一國兩制」的戰略清晰,立即使國民黨「一中各表」的戰略模糊不能立足。因此,改以「立足憲法/中華民國」的戰略清晰回應,拋棄了模糊的利益。

中共拔高「共謀統一/一國兩制」的戰略清晰,顯然是要用以壓制台灣方面「反統/緩統」的戰略模糊。但是,如今的效果卻是:民進黨不必再背著台獨的包袱了,只要反對「一國兩制」即可。國民也可迴避「是否統一」的問題,也只要反對「一國兩制」即可。至此,一國兩制這個戰略清晰,只是使台灣藍綠把兩岸議題都簡化為反對一國兩制一句話即可,反而使統獨議題統統邊緣化了中共之弄巧成拙,斯之謂歟

過去,兩岸分持「求同存異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在強調「和平發展/和平競合」,也就是強調過程論」,是戰略模糊。如今中共拔高了「共謀統一的九二共識/一國兩制」,則在強調「統一」,也就是強調「目的論」,是戰略清晰。中共不願給「一中各表」的戰略模糊空間,甚至收回了「求同存異」;但如今應已發現,「共謀統一的九二共識」的戰略清晰,不但不給台灣空間,其實是把中共自己的模糊空間也都堵死了

最為諷刺的是:過去,中共與台獨比賽誰先消滅中華民國,現在卻彷彿演成了中共與台獨及美國比賽誰能維持「中華民國」。此時其實正是中共最希望維持「中華民國」的時候。

中共否定了李登輝的《國統綱領》(戰略清晰),後來知道錯了。如今中共又打壓馬英九的「一中各表」(戰略模糊),現在大概也知道又錯了。

當國民黨與中共的互動架構升高到「一國兩制 vs.立足憲法」的地步,遂出現「戰略清晰的對撞」,針鋒相對,失去了「一中各表/求同存異」的寬鬆。

顯然是為了修補挽救情勢,國台辦正連續七日發布「九二共識問答」,並完整呈現了當年海基會的第八種方案」。亦即:「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涵義,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

在第八方案中,北京認為「共謀統一/一中原則」是戰略清晰,但台灣方面則堅持「一中各表」為戰略模糊。對台灣來說,北京若不接受「一中各表」的戰略模糊,即不能談「共謀統一/一中原則」。

值得注意的是,陸委會此次回答國台辦:「台灣人民對中方倡議『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立場,從未接受消滅中華民國主權的政治主張與框架。」

國台辦公開正視第八方案,亦即包括了「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三元素」,陸委會則申明不接受「消滅中華民國的九二共識」,這是否顯示「相向而行」?雙方再回到求同存異的一中各表的戰略模糊,重新走向和平競合過程論恐怕是兩岸增信釋疑再出發的唯一解方

李紅不道歉,但中共不能不轉彎










畫中有話/問題不在雙鋼印


2020-09-26 23:40  聯合報 /   記者曾學仁
記者曾學仁/攝影


因口罩國家隊廠家以大陸制口罩混充被查獲,疫情指揮中心遂要求實名制口罩全面雙鋼印標示日前藥局販售新版口罩,又遭踢爆口罩雙鋼印標示出現不同位置,字體也不一樣,「難道雙鋼印也有假?」

「魔鬼都藏在細節裡」,醫用口罩只要有效就好,應嚴管品質,何必分那裡做的民眾要分辨真偽台製,改來改去治絲益棼;近日陳時中指揮官又強調,已和 COVAX 簽約購買新冠疫苗,但不要陸貨,…更易讓百姓憂心政府防疫政策出現破口。










搞公關,棄專業 政府用仇中增基本盤


2020-09-27 01:24  聯合報 /   王振昌/飯店業(高雄市)
蔡英文總統視察海軍水下作業大隊,聽取各項裝備說明。 記者林敬殷/攝影


總統府最近在澎湖作了一個漂亮的公關活動。飲料店被緊急出海艦隊棄單,店家在社群上將五十五杯飲料賣出去,總統在基地參訪行程外,突然造訪飲料店,又追加飲料,宣示她和國軍站在一起守護台灣決心。

總統去軍隊訪視是最安全的行程,紀律嚴明的國軍弟兄不會問她丁允恭發言人或是美豬科學人,或是新冠疫苗買不到的尷尬問題。店家當然也歡迎總統來打廣告,飲料也不是多大的錢,於是大家歡喜,媒體也喜歡這種有畫面的行程。

因為總統的一番發言,最近海空軍都不得正常休假,她多走營區,但是真的和國軍站在一起嗎?空軍每年四至九月前進澎湖駐防任務,行之有年,目的是為了讓空勤和地勤單位熟悉異地操作,通常在東北季風開始前就會撤離。今年總統要空軍延長任務到年底,其實最近台南或嘉義基地,戰機起飛後出海就看得到澎湖了,有必要冒著飛機東北季風鹽分腐蝕的風險留在那邊嗎這也是總統府公關的考量中國太可怕,只有民進黨能保護大家

政府最近很多決策都無法讓人信服是專業考量,衛福部長在立法院說「我們絕對不會買中國製的疫苗」;中國疫情嚴重,也傾全國之力發展疫苗,難道會比最近出事的阿斯特捷利康還不安全嗎?這也是公關考量,靠著打中國來增加綠色基本盤

總統老是用選舉的角度來決策,我們是不是要比照習主席」的模式,以後公開場合都叫她「蔡主席」呢?













挺台挺到底?美國不會過分刺激中共


2020-09-27 01:40  聯合報 /   孫揚明/資深媒體人(新北市)
美國國務院亞太助理國務卿史達偉日前表示,美國支持台海維持現狀,必須採取行動恢復平衡。 (路透)


外交部長吳釗燮九月廿日接受美國全國公共電台NPR訪問時,表示,「台灣目前不會尋求與美國建立全面外交關係」,同時,一旦在台海發生衝突時,「台灣不會依靠美國介入」。消息傳出後,各界大嘩,因為這與民進黨一向說法迥異。

因為去年蔡英文總統競選時,接受 CNN 専訪表示,「我們自己會承受第一波攻擊之後,全世界其他國家可以共同站出來,對中國做一個很強烈的表示跟壓力」。自此之後,蔡政府在有意無意之間所釋出的訊息,就是「如果中共在台海動武,美國會出兵干涉」。

民進黨政府這種說法,其來有自。因為,一向支持民進黨的川普政府亞太助卿史達偉十七日在參院外交委員會上表示,「(在有關台灣主權問題上,我們不持立場這是大陸與台灣爭執back and forth部分我們在台灣關係法政府政策下,要求經由對話以和平方式解決,而非強制或使用武力。所以決定有關主權問題(美國)決定不做決定而是由兩岸去處理」。

值得注意的是,史達偉是在參院聽證會說的,是史達偉與親台派參議員克魯茲來回答問中,反覆提到的他並且強調,這議題留給海峽雙方去決定是最好的」。和三周前史達偉解密雷根總統對台軍售六項保證翻修版引發想像後,近日出現的最新證詞因而才有吳釗燮廿日「不要求建交、也不會依靠美國介入台海衝突」的說法,明白直接的把民進黨過去期待,硬生生大轉彎

九月廿三日,支持民進黨的參議員魯比歐,在智庫哈德遜研究所表示,我相信,台灣議題會是中國的紅線,而最終如有必要他們會動用武力。他表示,「我們並不是要幫助台灣去贏得這一場全面對抗中國的戰爭;那是不可能的。」他的建議是,要提高中共在此戰中付出的代價,使得中共在做損益評估後,因了解代價太高,而放棄這意圖

其實,魯比歐的主張,早在當年郝柏村出任行政院長時,就提過類似主張,且還更周延。當時是在兩岸相關議題上,不要過分刺激中共,同時在軍事武備上,做適度準備;這樣不用耗費過多資源武備力,同時可以維持和緩的兩岸關係。後來的馬政府也持同樣政策。

美國外交政策態度丕變,其實並不令人驚訝畢竟早是有跡可循,且屢見不鮮只是民進黨一意孤行的作法,可能把台灣帶入一個未知且不可測的深淵










快樂做老師…教育的熱情 永遠澆不熄


2020-09-27 01:42  聯合報 /   李凡/資深教育工作者(南投市)
教師節前夕,台中市教師會選拔SUPER教師、SPECIAL教師共11人,他們堅持理想、積極創新教學。 圖/台中市教師會提供


有朋友看到我臉書上放了張到國家教育研究院擔任講座照片,打電話給我說「你和學員合照中看到我大學同學!太驚喜了,年已半百還擔任學務主任。」他說這個同學,是很好的老師,但仍不免疑惑:為何年輕時沒接主任,老了才接呢!

我笑說他算年輕的,照片中還有位阿琴主任和我同年,已是耳順之年,可準備退休之際,卻接下主任;因學務主任業務繁重,許多學校根本找不到人接,我問他們接下的理由,他們都笑說:學校需要

記得我在學校開學後,曾到她學校拜訪,提到阿琴校長讚不絕口:「她的勇氣與愛心令人佩服,我很高興有人願意,但一開始我會懷疑,這麼大年紀適合嗎?尤其學務主任要追著學生跑,國中生問題層出不窮,體力負荷得了嗎?她說的話學生會理嗎?但沒想到都錯了,奶奶帶孫子,溫柔的力量很驚人呢!學生似乎比較聽話,氛圍也變得較祥和。」

校長滿意的繼續說著這名奶奶級主任,完全不計較加班時數經費,經常說「就當在做志工吧!」朋友聽了嘖嘖稱奇,說無法想像;我笑說這是「典範」呢!試想在學校裡看到年紀可當老師媽媽、學生奶奶的主任一早到校,看路隊、早自習、下課穿梭校園角落巡視,哪個老師敢偷懶?敢喊累?

朋友說歲月不饒人,體力還是有差的我不否認,但深覺影響工作效率的絕非年紀最重要的是,有熱情或使命感的,可以完全忘記年紀、體力的

想到以前,學校一位鄭恆勇老師擔任衛生組長直至屆齡退休,只要有他在,學校一定乾乾淨淨的,他勤於指導學生打掃的科學方法,還親自示範,打掃時間四處走動觀看,午休時間指導垃圾分類、資源回收,他的活力不只超脫他的年紀,甚至比年輕人還要充沛;或許因為他是長輩、又認真負責,所以他分配或是直指哪個地方須加強,同仁無人敢說不。

日昨在臉書上看到許多人恭賀這位奶奶級主任獲頒優良教師獎,想到她靦腆說著,自己會永遠做教育志工時的笑容,相信她的教育愛必能激發年輕教師熱情,也一定可以讓那些準備退休,等待退休時日到來,不想有作為的老師省思:原來熱情可以擺脫年紀的羈絆束縛,原來做一天和尚就該撞好每一天鐘,那是責任也是對自己最崇高的看待

教師節將至,祝福所有老師教師節快樂!快樂做老師!


薛承泰/勞保改革轉彎了嗎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薛承泰/勞保改革轉彎了嗎
◆  朱宗慶/前進或倒退?取決一念間
◆  蘇蘅/新聞台審查的十二月風暴
◆  賴英照/大法官的戰爭
◆  沈呂巡/美台關係可否提升為「官方關係」?
◆  黃介正/「堡壘台灣」是代號 還是防衛構想?
◆  羅智成/點金成石—美化莫如除醜

◆  王健壯/蔡清祥該聽聽昆德拉的控訴
◆  方祖涵/「廣播」「電視」金鐘獎?
◆  王正方/天下沒有教不會的笨孩子
◆  盛治仁/資本主義是環保解方或病因?
◆  楊志良/世間蠢人多?
◆  林中斌/武統台灣?
◆  周行一/迴旋空間

◆  嚴震生/貶抑軍人的川普 還能發動戰爭嗎?
◆  薛承泰/道路上的無知之幕
◆  馬凱/30年前的預言與超級全球化
◆  洪蘭/讓孩子去做白日夢吧
◆  盛治仁/125個死刑冤獄
◆  劉維公/「靠北」之社會語意學考察
◆  方祖涵/捕手鈴木清的川普紅帽

◆  王健壯/大法官對憲法閉上了眼睛
◆  趙春山/巧婦難為,不要吝於給江主席按讚
◆  黃介正/美對兩岸「戰略模糊」的終結?
◆  葉銀華/康友之公司治理警訊
◆  沈呂巡/美國對台灣主權爭議轉折記
◆  羅智成/「真」的貶值







薛承泰/勞保改革轉彎了嗎


2020-09-27 01:21  聯合報 /   薛承泰(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
勞動部長許銘春日前表示,政府一定會挹注財源,負起勞保老年給付的最後給付責任。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充斥美國萊豬叩關及共機海峽中線趴趴走報導,前者即將入侵國人身體,後者則威脅我們的國安至於寧願丟掉政權也要進行的改革,也就是勞保改革,勞動部長才賭上烏紗帽,卻被這兩事件給沖淡了

之前流傳降低給付率及拉長平均投保薪資,作為改革手段,由於勞工不買帳,傳出退縮到只修改勞保條例第六十九條,加上政府應負最後支付責任」。對民進黨來說,只要行政院拍板,立法院通過修法輕而易舉;不過,政府應先算一算每年需撥補多少,才能維持一個世代(卅年)不會倒;如果每年需五千億,做得到嗎?否則又是空話!此外,就算政府拿大筆納稅錢填補,讓勞保延至卅年後才倒,最後支付責任大限一到,現在年輕人屆時退休時,怎麼辦?

其實許多國家都面對年改,主因是人們壽命拉長,於是退休人口逐年增加,且領年金時間也拉長在台灣,還多了一項,也就是超低生育率,使得人口結構變化更快。未來十年老人將增一九○萬,而工作年齡(十五至六十四歲)人口將減一八○萬人,基金大量流出又同時減少保費收入,財務危機來得又急又猛!

活得久是因社會進步,不是任何人的錯,在我國,最該批判的是制度設計。原本勞保是一次性老年給付,政府為照顧勞工,將一次領改成年金制。然而,制度要穩定持久,在於保險費率與年金給付率設計;可是,民國96-97年(二○○七與○八年)推動年金制時,雖然精算報告提議一.一%的給付率,卻兩次拉升到一.三%與一.五五%,導致年金實施第一年(二○○九)就已知道二○二七年會破產。最近一次精算,時間又往前拉近一年,並估計民國135年(二○四六年) 赤字將高達十三.五兆元。究竟是誰參與了當時的改革

勞工保險條例」民國47年(一九五八年)即立法,保險對象包括十五至六十五歲勞工。只要年資滿十五年,年滿六十歲(後延至六十五歲)退休即可領取老年年金或選擇一次領。由於一次領額度約相當八年年金,多數勞工選擇按月領。問題是,有了偏高給付率,何以年金給付仍偏低呢?乃因雇主須為受僱勞工提撥七成保費,所以投保薪資設了上限,目前為四萬五千八百元

於是,一般受僱勞工不論實際薪資多少,在十%費率下每月最高繳九一六元(雇主為勞工提撥三,二○六元)。若以卅年年資退休,每月年金最高為二萬一,二九七元。當然,許多勞工並非以上限來投保,所繳與所領額度都會低於此於是只要政府改革,勞工必然會多繳少領,生活將更困難,這就是改革的困境

幸好,民國94年(二○○五年)勞工退休金新制實施,強制雇主提撥六%,受僱勞工也可自行提撥最高六%,年滿六十歲且滿十五年年資可一次或按月提領退休金不同於勞保,勞退新制將薪資分六十二級,最高級為十四萬七千九百零一元,比起勞保投保上限高出許多多繳即能多領,若能提升薪資,勞工則更願意提撥,即能增加未來退休所得

如果政府不敢改革勞保,不妨鼓勵勞工在勞退中至少提撥三趴由於勞退採個人帳戶制,不會有財務的危機,但政府必須提供適足保證利率,否則勞退只不過是另一種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