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日 星期日

經濟/從英貿易部長訪台 學小國生存之道

.聯合報社論..國民黨禁得起以路線為名的內鬥嗎?
.聯合報黑白集.「誰靠誰」的翻轉思考
.經濟日報社論.從英貿易部長訪台 學小國生存之道








經濟/從英貿易部長訪台 學小國生存之道


2016-10-02 02:5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英國國際貿易部長韓斯(Greg Hands)剛剛完成在台灣的兩天訪問,在短短兩天的行程中,他分別拜會了蔡總統、經濟部李部長、外交部吳次長,與經濟部王次長進行台英貿易談判、在政治大學周校長陪同下進行了一場演說、和英國上議院副議長聯袂參加「台英商務協會」的聯席會議。韓斯此行除了希望我國進一步降低金融服務等行業的貿易障礙、引進英國的食品與飲料產品之外,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宣傳「英國」這個品牌。在英國「脫歐」之下,我們從韓斯這次訪台,其實可以學到不少東西,尤其在台灣國際空間受到壓縮之際,應該有敏銳度學到一些「小國」的生存之道。
就在訪台的第一天,這位貿易部長在台灣媒體刊登了一篇精彩的文章,詳細說明他和台灣早已存在的關係,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今日英國在全球經濟上的重要性。例如,英國是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在最適合經商的國家中英國排名全球前六名、其就業率創史上新高、預算赤字較六年前的高峰值減少近三分之二,在全球金融服務、保險、電腦與資訊服務領域居於領先、為全球最適合創業和企業發展的地點之一、全球十大頂尖大學英國擁有其四、台英貿易總額過去五年成長了50%。
換句話說,韓斯是在告訴我們,英國迄今仍然是全球經濟的重要角色,是領導全球創新的重鎮。沒錯,英國在金融服務業的創新發展能量,讓倫敦迄今的外匯中心業務還是超越紐約,就是一個證明。
甫出爐的世界經濟論壇(WEF)全球競爭力評比,英國從去年的第十名居然一次前進三名,成為全球第七,凌駕我國的第14名,的確有兩把刷子。
然而,今年的「脫歐」公投,卻為英國的未來投下了變數,外界也紛紛表達了疑慮。韓斯在政大的演講,就在闡釋英國脫歐並非在「離開歐洲」,而是要「重新加入世界」,要將自己擺在世界的中心和世界「重新接軌」,不必為滿足其他27個國家而妥協。這些話說得多麼漂亮,但是英國的確做了相對的努力,包括韓斯部長的「國際貿易部」,就是一個改組後的新部會,脫離一般國家的經濟或商務部會,全力發展和全球的貿易關係。而脫歐事務繁重,特別成立了一個「脫離歐盟部」(Department for Exiting the European Union)來處理相關事務,英國政府的效率和彈性可見一斑。
然而,更重要的是英國政府的實際作為,給我們的啟示。身為英國全球第32大貿易市場的台灣,也僅僅是英國在亞太的第六大貿易夥伴,英國卻願意派出韓斯前來,冒著可能得罪中國大陸的風險,進行公開且密集的訪問。
不久前,英國可是第一個冒著和美國關係惡化、支持和參與亞投行的西方大國,且習近平去年10月才攜帶了價值新台幣1.5兆元的大禮訪問過英國,英國拉攏中國之急、依賴中國市場之殷不言可喻;但英國卻可以為了全球性的更大利益,如此高調地派遣部長訪問台灣。而且,行程的安排既密集而面面俱到,且不見任何休閒度假安排,和國內少數部會和地方首長經常以輕鬆公務來夾帶大量休閒,真正任務都丟給部會相關「附隨組織」和智庫的做法比較,優劣不同、高低立判。一個歷史悠久的已開發國家能歷久不衰,就在於公私分明、全力衝刺,其「拚經濟」的效果,當然和我們很不一樣。
世界貿易組織(WTO)剛剛公布年度全球報告,今年全球貿易成長僅有1.7%,為2009年金融風暴以來的新低;亞洲開發銀行也剛剛公布亞洲經濟展望報告,對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預測從1.6%降到0.9%。比較台灣和英國對經濟的拚法,足以讓人感慨,我們真的不能從英國學到一些東西嗎?

聯合/「誰靠誰」的翻轉思考


2016-10-02 02:5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老人議題該用翻轉角度來重新思考。記者董俊志/攝影

老人社會是個沉重話題,政策面為長照財源傷透腦筋,年輕人論「世代正義」氣憤填膺;社會新聞裡的老人,多半連結著孤苦獨居、貧病失智的形象。這世界上若還有「可愛的老人」、「快樂的老人」,好像只能靠孫越叔叔的笑臉獨挑大梁!
聯合報最近製作一系列老人專題,希望切入新的思考方向。從「奶力」看當代祖孫關係,從銀髮族看消費市場的新主力,甚至,連「誰靠誰還不知道」也成熱議話題。的確,重點不是今之老人不服老,而是向來看待老人的角度可能需要翻新了。
儒家傳統之「敬老尊賢」,把老人放在「受供養」的位階,其實隱含另眼看待之意;若有人竟「不知老之將至」,會被視為例外。但當代六十五歲以上的人,不但在人口結構中比例龐大,且身心狀態和經濟實力都不容小覷,不見得要被放置在「退」和「休」的狀態。
歐美國家看待老人問題,就「平常心」得多。職場上忌諱年齡歧視,生活上不主張老人與「不能自理」畫等號,個人心理層面也並不以「兒孫承歡膝下」為老年幸福的唯一嚮往。換言之,老人何必要被當成受人另眼看待的對象?
台灣連捷運博愛座都屢掀爭議,好像老人必然倚老賣老似的。由此衍生出地下街、公園裡成群老人由外傭推坐在輪椅上的景象,「老人的特權」正是「老人的悲哀」的來源。從政策和社會文化面來說,該用翻轉角度來重新思考老人議題了。

聯合/國民黨禁得起以路線為名的內鬥嗎?


2016-10-02 02:5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只提九二共識,淡化一中各表。 報系資料照

為了新黨綱是不是刻意忽略「一中各表」,國民黨掀起一波「黨內互打」風潮。在連續兩次選舉重大挫敗後,國民黨嚴肅討論黨內路線,有助於重新思考如何趨近民意與現實,原非壞事。但是,如果相關紛爭只是為了權力競逐,搶食所剩無幾的資源,則徒然令民眾反感。何況,只見鬥爭、不見論辯的放話,也非已如風中殘燭的國民黨所承受得起。
藍軍這波路線之爭,起自洪秀柱去年角逐總統大選黨內提名時主張以「一中同表」取代「一中各表」;因為說不清楚,給予綠營和黨內對手「抹紅」的機會。洪營後來以「深化九二共識」取代「一中同表」,仍未能釋疑,最後遭致「換柱」;這也讓黨內出現裂痕,總統與立委選舉的後來慘敗,均不無關係。這項爭論,一路延續到今年九月全代會通過的「新政綱」。
持平而論,從「一中同表」到「和平政綱」,都有可以討論的空間。問題在,若論述說不清楚或遭刻意曲解,也產生不小的後遺症。無論如何,若把「一中同表」或者新說法「和平政綱」、「深化九二共識」當作「一中各表」的替代品,則是扭曲了事實。因為,過去八年國民黨執政期間,「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就是馬政府的「現狀」。至於「一中同表」或「和平政綱」,無論是否採行,都是「未來式」。拿虛擬的理論取代既成的事實,顯非明智。
國民黨新政綱未將「一中各表」放在「兩岸政策綱領」,再度埋下爭議的種子,近期吳敦義和洪秀柱數度交鋒,即因此而來。真正引發黨內齟齬的關鍵,則是洪秀柱旗下的網軍「晴天蝸牛」在網路上撰文,直接挑戰「一中各表」而起。該文先是以「中華民國憲法比一中各表更有正當性」提出質疑,在引發黨內批評後,黨中央的組發會選動部又撰文,倡議要以「和平政綱作為九二共識以外的另一個選擇」,並宣稱「九二共識不等於一中各表」。
挺洪陣營主動發起攻勢,反洪陣營迅速接招,看來不像是擦槍走火,倒像是彼此安排好的戲碼。或者可以說,兩個蓄勢待發的陣營,早已準備好要等著對方出招。從政治權謀的角度看,這樣的爭議恐怕不是「意料外」,而是「刻意營造」。尤其在「晴天蝸牛事件」後,黨中央加碼提出更具挑釁意味的「和平政綱作為九二共識以外的另一個選擇」主張;另一方面,吳敦義、郝龍斌等人則在海外鞏固「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論述,雙方顯然都沒有讓此爭議退燒的打算。
現在的問題在:爭議延燒是為了政策辯論,或另有其他政治圖謀?按理,若是路線辯論,最好的時機應該是在政綱擬定前後,但當時反而顯得「靜悄悄」,縱有雜音,也波瀾不興。由此看來,明年國民黨將進行黨主席選舉,可能才是答案。目前,除了早已表態將競選連任的洪秀柱,吳敦義、郝龍斌也有可能參選。若再加上黨內複雜的「挺柱」、「反柱」勢力,若將這波路線之爭理解成基於權力競逐的政治操作,恐怕不是沒有道理。
國民黨失去政權後,類似操作可說屢見不鮮。目前距離下次選舉還有兩年多,提名、輔選當然都是下任主席的權責;但黨中央卻用「預選制」、「武林計畫」等制度,千方百計將選舉和現任掛勾,以求鞏固權力核心。國民黨團更不時傳出,以「黨團自主」為名,與黨中央的領導唱反調。
比起選舉提名方式、黨團自主等話題,兩岸路線是更敏感的話題,可以一路燒到大選。然而,如今的「路線」辯論,儼已變成「內鬥」的代名詞;幾可預言,即使主席選舉結束,相關爭議也不會平息。正逢孱弱低谷的國民黨,禁不禁得起這樣的內鬥?發動這樣的意識形態之爭,又能幫國民黨挺過民主選舉的考驗嗎?國民黨居上位者宜三思。

星期透視/蔡政府誤判兩岸形勢?/名家縱論/讓台灣成為亞太網路樞紐

.星期透視/蔡政府誤判兩岸形勢?
.兩岸關係 是一場線上遊戲?
.名家縱論/讓台灣成為亞太網路樞紐
.Fintech發展 最怕忙盲茫
.逆轉騎士的汗水 喚醒大人熱情
.以區域整合建構健保3.0
.蔡總統 寫封給全國人的信吧
.國民黨「懶」 民進黨「爛」
.已經不是窮軍公教的時代
.政策買票 必然債台高築
.畫中有話/孩子的童年 同儕競爭不可少









星期透視/蔡政府誤判兩岸形勢?


2016-10-02 03:07 聯合報  邱坤玄/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

蔡英文總統。 報系資料照

蔡英文總統在五二○上台後,兩岸關係發展逐漸遲緩,兩岸協商管道中斷,陸客來台人數減少了三成、我國無法參加國際民航組織大會。這些發展讓部分人士憂心忡忡,殷切期盼蔡政府不要誤判兩岸形勢,否則後續的發展將更為嚴峻。
但是蔡政府真的錯估了兩岸形勢嗎?其實現在兩岸關係的發展,應該都在蔡政府的估計當中,需要一段時間的承受與調整。蔡政府在兩岸關係的基本態度是不會成為麻煩製造者,可以讓步但不失立場,求全但不委屈。因此蔡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強調將在既有政治基礎上,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現狀,並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但是在牽涉兩岸關係本質的九二共識議題上,民進黨並未讓步。
在民進黨卅周年黨慶之際,蔡總統以黨主席身分,寫給民進黨黨員的信中表示,要力抗中國的壓力,要擺脫對於中國的過度依賴。由此可見蔡政府早已預見中國大陸的壓力將持續不斷,對蔡政府而言,陸客減少、在國際上被中共打壓、降低與大陸的經濟關係,才是兩岸關係的「新常態」。
為何蔡政府可以接受這種「新常態」?重點是這些對選票影響不大。陸客減少對部分相關人士可能造成損害,但是一般民眾感受不深。忍受一段時間,同時輔導業者轉型、增加東南亞與日韓等國來台觀光人數,可以減緩業者的壓力。無法參與國際組織,在執政黨沒有挑釁的情況下,很容易就可以轉換成中共的蠻橫無情,反而可激起民眾的悲情,支持執政黨。
如果從選舉的層次觀察,蔡政府可能並未錯估兩岸的形勢。但是從經濟發展與大陸對台政策層次分析,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
經濟發展應當依循市場的規律,馬政府加強與大陸的經濟關係,是為了要糾正過去政府對大陸的封閉政策,但是並未忽略與東南亞國家的經貿關係。現在大力推行新南向,是否也可用過去批評依賴大陸的邏輯,認為現在過度依賴東南亞?當中國大陸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可以影響國際政治的結構,我們政策選擇應當是兩大強權中尋求平衡,不是敵視,甚至對抗。
現在大家最關注的,是大陸對台政策的底線與「地動山搖」的時間。在這方面,蔡政府真的不能誤判形勢,低估大陸的決心。回歸到九二共識,甚至於尋求新政府與對岸之間新的共識,才是台灣的生存與發展之道。
反對者經常提出質疑,兩岸並未簽署九二共識的文件,此種說法只講形式,不求實質。就形式要件而言,九二共識是由台灣人民經過民主選舉選出的總統所推行的大陸政策,而且大陸方面也將九二共識明確載於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當中,成為他們的政策指導方針,這已符合雙方共識的形式要件了。更重要的是雙方都願意在此共識下發展兩岸關係。新任政府上台,對於前任政府政策可以有不同意見,但是不能否認兩岸之間確有共識存在。蔡政府可以主張九二共識已不適合當前的政治環境,但要尋求一個可以被兩岸接受的新共識。
只是我擔心對民進黨而言,對選舉是否有利,才是研判形勢的主要依據,只要兩岸關係的發展不成為選舉的主要因素,為何要改變它在兩岸關係上的立場?

名家縱論/讓台灣成為亞太網路樞紐


2016-10-02 03:07 聯合報  簡立峰

台灣的海島地形雖然缺乏石油、礦產等天然資源,但在數位經濟時代,卻有著看不見的「天然資源」—國際海纜。台灣是亞太海纜重要中繼站,綿密的國際海纜都會在台灣串連。台灣若能據此發展成亞太網路樞紐,不論是科技產業的升級、或是國家安全的強化,都將具備更多優勢。
由於鄰近中國大陸、日本及東南亞,加上台灣海峽較淺施工容易、政治經濟相對穩定,過去串連美國與亞洲的國際海纜大多途徑台灣,也因此全球海纜就有十七條經過台灣。最近聯結美國與日本、全球最高速的海底光纖電纜FASTER更進一步啟用了台灣延伸段。這延伸段是Google與台灣、日本合作夥伴聯手打造,總投資金額為五千萬美元,不僅大幅提升台灣、日本、美國三地的數據傳輸速度,也再次讓國際注意到台灣在海纜網路扮演著亞太中繼站的重要角色。
從戰略意義來看,國際海纜是推動國家產業升級、發展數位經濟的重要資產,而全球其實只有少數國家與城市位處海纜中繼站。海纜中繼站具有資訊傳輸效率高、成本低的優點,適合建置國際級網路資料中心與發展全球網路服務。而國際資料中心的建設,往往能帶來後續更多的海纜投資,形成良性循環。Google在台投資設置資料中心便是一具體實例。
由於台灣地理位置優越,為了服務亞洲更多使用者,Google除了在彰濱工業區建置亞洲最大資料中心,也進一步投資FASTER海纜,將其延伸至台灣。隨著新增的FASTER電纜加入,提供台灣與日本間高達廿六Tbps的網路傳輸速率。以台灣每人同時傳送一張照片到日本來計算,僅需要十五秒時間,這將為此區域的使用者帶來更有感的資訊傳輸體驗。
新政府希望加速發展數位經濟,堅實的基礎建設是根本。隨著行動網路快速成長及亞洲使用者大幅增加,若能藉此有更多國際海纜與資料中心聚集台灣,更大的頻寬供應除了提升網路速度、降低通訊費用,也可提高資料中心的雲端處理效能,非常適合線上遊戲、影音直播平台等需要高效能網路的業者設立伺服器基地,帶動雲端主機、儲存設備、電源供應器、冷卻技術等供應鏈需求,讓台灣發展雲端服務更有優勢。當聚落形成,自然有更多國際業者來台,有更多國際海纜在台銜接,形成正向的產業循環。
資料中心雖然需要消耗能源,但現今許多國際網路業者在設立資料中心時,也越來越講求環保和節能。台灣可以鼓勵資料中心業者儘量運用替代能源,甚至發展出更好的節能科技,為台灣新能源產業奠定更好基礎。以Google資料中心來說,透過獨特設計的夜間降溫及熱能儲存系統,就可節省相較於傳統資料中心五成以上的能源消耗,降低對環境的衝擊。另外,Google全球資料中心的發展政策,更是以百分之百使用替代能源為目標。
建置國際級資料中心有太多因素須要考慮,包括治安佳、政治安定、能源供應穩定、海纜密集、供應鏈群聚等,亞太地區適合發展資料中心的國家不多。台灣若能成為亞太網路樞紐,除了帶來更快的網速、更全面的科技產業升級,在國際政治與戰略都有其價值。若臨近國家的政府與企業的重要資料都必須仰賴台灣為中繼站,如跨國金融交易、電子商務等都需要透過台灣進行傳輸或備援,台灣的安定與安全對亞太各國自有其不一樣的意義。讓台灣從亞太海纜中繼站,進一步發展成亞太網路樞紐,值得台灣各界好好思考。
(作者為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

王文華/和醒著的同學一起努力

.王文華/和醒著的同學一起努力
.方祖涵/沒有虎爸虎媽的亞裔孩子
.劉維公/共事比共識重要!
.薛承泰/提升水平 守護台灣
.洪蘭/928放假之亂的啟示
.李清志/城市客廳的美學
.羅智成/知識也是一種美感經驗






王文華/和醒著的同學一起努力


2016-10-02 02:57 聯合報  王文華

朋友跟我感嘆,他去大學演講,台下學生睡成一團。
我拍拍他的肩:「別難過,我也被『睡』過。」
甚至我自己聽別人演講,聽著一成不變的語調,看著密密麻麻的投影片,有時也忍不住打哈欠。
縱使不睡,當觀眾開始滑手機,演講也失去了意義。
看到觀眾睡覺或滑手機,我先怪自己。我現在講得很無聊,要立刻應變,把場子贏回來。於是我跳過一段、加快節奏、穿插笑話、引導討論、帶個遊戲…
在這個時代上台,面臨特殊的挑戰。智慧型手機讓人能隨時聊天和看影音,任何人都很難在密閉空間,單純靠說話吸引大家注意。
感嘆沒用,有用的是改變自己。手機上的影音可讓人手指滑動、眼球移動,但要讓人心產生悸動,還是得靠現場那個活生生的人。
但那個人不能只靠投影片,而必須剖心挖肺、渾身解數,把眼神、表情、音調、語氣、呼吸、動作、道具、內涵…發揮到極致。
小巨蛋演唱會有人睡嗎?只要台上的內容精彩,實體的經驗不會完全被手機取代。
當然,有時候台上講得再怎麼精彩,台下還是睡。
我主持很多年輕人的活動。常看到主辦單位砸下重金,大老遠請來世界級的講者,講者唱作俱佳,我自己都學到很多,但甚至坐在前五排的同學,還是睡。
這不是因為代溝。縱使講者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一樣有人睡。
原因可能是學校規定他來,他本來就不想聽。
也可能是他的眼界、格局、想像、興趣,完全跟講者脫節。雖然是講中文,但他聽起來是外語。
這也不必感嘆。我跟朋友說:「專心看著清醒的同學!」
因為不管睡的人有多少,醒的人永遠更多。他們聽講時睜大眼睛,鉅細靡遺地做筆記。結束後拉著講者,問很多人都問過的問題:「我該不該念研究所?」「該不該出國留學?」「該不該去大陸工作?」「該不該創業?」
我們這些講者,應該像第一次被問一樣,耐心回答。雖然這些問題都是個人選擇,我們的回答不應該是他們的答案,但至少可以藉由聆聽、反問、舉出案例,引導他們想得更深。
「那還在睡的人呢?」
他們像是轟趴主人的鄰居,隱約聽到隔壁的動靜。我們能做的,是讓醒著的人場面熱一點、收穫多一些。如果讚嘆的音量夠大,參與者事後在臉書上分享的照片夠精彩,睡的人看到,下次就會想一探究竟。手機搶走了聽眾,那我們就用手機,把聽眾再贏回來。
每個人,都睡過。每個時代,都有睡著的人。我們的手機廿四小時開,卻奇妙地讓我們進入半夢半醒的狀態。
在這樣的狀態,不想睡的人要先檢討自己。我們眼睛睜開,不代表一定醒著。時代在變,我們若怨而不變,也是在沉睡。
如果年輕人還願意聽我們說,那上台時別唱催眠曲。把內容和形式變得有趣一點,我們繼續,和醒著的同學一起努力。
(作者是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