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7896/web/◆ 經濟日報社論/金磚壯大 中國大陸成關鍵
◆ 聯合報社論/新兩國論搧火台海,卻靠前線軍人避戰
◆ 聯合報黑白集/賴神的颱風遙控器
經濟日報社論/金磚壯大 中國大陸成關鍵
2024-10-08 02:44 經濟日報/ 社論
金磚壯大,中國大陸成關鍵。(中新社)
金磚國家領導人第16次會晤10月22日至24日將在俄羅斯韃靼斯坦共和國首府喀山舉行,這是今年1月1日金磚國家擴員後的首次峰會。本次峰會各方關注的焦點有三:一,是否建立一個能獨立並平行於由美國主導的 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系統,以處理國境之間的貨幣支付;二,印度作為金磚機制創始會員國之一,對於成員間的貨幣互換機制,及對於更多以人民幣作為國際支付貨幣的政策方向,持何種立場;三,面對愈來愈多國家有意加入金磚,金磚組織如何擬訂成員國加入的新標準。
從歷史回顧,金磚國家組織的出現、成立與發展,全跟經濟學家歐尼爾(Jim O'Neill)的無心插柳柳成蔭有關。民國九十年(2001年),當時為美國高盛首席經濟學家的歐尼爾,在撰寫投資報告時,無意間發現有幾個深富投資潛力,值得為投資者作出評估與建議的四個國家;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它們的英文國家名稱的頭一個字母,正好可拼湊成一個有意思的英文單字,即 BRICs,取諧音即為磚塊,於是美其名即「金磚」。
民國九十五年(2006年),金磚四國外長藉聯合國大會期間會晤,象徵金磚國家合作機制正式啟動;民國九十八年(2009年)4月,四國領導人在俄羅斯舉行首次會晤,推升至峰會層級。民國一OO年(2011年),在中國倡議下,接納南非加入,金磚機制英文名稱改為 BRICS,同年11月,金磚國家領導人在法國坎城20國集團(G20)峰會前舉行首次非正式會晤。金磚國家領導人迄今已進行15次會晤。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1月,金磚國家再度擴大陣容,一口氣接納了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伊朗、埃及、衣索比亞五國成為正式成員,整體規模擴大為十國。此一擴容,增加了金磚集團在非洲、中東和波斯灣地區的影響力。
不僅如此,在擴容為十國規模之後,據瞭解,又傳出泰國、馬來西亞、土耳其等國正式申請加入;又據報導,申請名單不斷擴大,包括委內瑞拉、塞內加爾、古巴、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巴林、巴基斯坦等國。一個組織,而且還是一個憑著「無心插柳柳成蔭」拼湊出來的組織,為何會有這麼多國家選擇加入,既十分罕見,又令人好奇,揆其原因,主要為:
一,南方朋友圈效應。迄今為止,國際組織多由發達國家號召領銜帶隊,如 OECD、G7、G20,許多發展中國家入會無門。BRICS 無論原發起國或後參與國,幾全為發展中國家,或抱團取暖,或分享利益。馬來西亞總理安華說,馬國想要加入,是加入有助於鞏固馬來西亞和一眾「全球南方」間的關係。
二,避開美國主導及壟斷 SWIFT 下的風險。成立於民國六十年(1971年)的 SWIFT 系統,原本有利於國際間資金流動的清算支付,但往往被美國用來制裁對手國家的手段,俄烏戰爭爆發後,美國通過 SWIFT 對俄羅斯的金融制裁,更令各國畏懼,於是,一個即將於今年10月上線,獨立於 SWIFT 的金磚國家支付系統,自然受到廣泛期待與歡迎。
三,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中國因素。中國作為一個南方國家,從來就對所有南方國家有更多的瞭解與包容。更重要的是,中國有能力對一眾南方國家提供協助;也有巨大的市場,在美國主導的「反全球化、去全球化、逆全球化」下,為全球提供一個新的全球化空間;還有,同樣是在美國主導的 SWIFT 下,也有能力為南方國家提供一個金磚支付系統。
長期看,金磚國家擴容與發展的前景是值得期待的,其未來表現或成敗,取決於兩個關鍵,一是中國是否持續崛起與壯大,二是同樣作為創始會員國的印度,其政策態度與行徑能否為多數會員國接受,如若不然,能否有較佳方式予以處理及排除。
金磚組織的出現,既是偶然,亦非偶然,因為它也標誌著一個「後美國霸權時代」的來臨。
聯合報黑白集/賴神的颱風遙控器
2024-10-08 02:21 聯合報/ 黑白集
山陀兒颱風造成東部及中南部地區致災風雨,更為北海岸帶來強降雨。圖為山陀兒颱風來襲時,導致高雄市鼓山、左營及仁武部分區域嚴重淹水。 記者劉學聖/攝影
怪颱山陀兒行蹤飄忽不定,不但重創高雄,消散時還在北台灣留下嚴重災情。更怪的是,颱風登陸前綠營即傳誦「颱風遙控器」之說,雖具有玩笑成分,卻帶有濃濃的「造神」氣味。對照風災慘況,胡亂造神更倍顯諷刺。
「颱風遙控器」說,起於前總統蔡英文八年執政期間不少颱風與台灣擦身而過,均未造成重大災情;有些甚至直撲大陸,釀成巨災。部分綠營人士為此開始遐想:颱風是「護國神器」。賴清德接掌總統大位,也被戲稱「遙控器交接」。
但七月凱米颱風直襲台灣,已讓「颱風遙控器」變成笑話。此次山陀兒在南部外海打轉,遲不登陸,綠委王定宇為首的民進黨人又開始吹捧「神器說」,甚至稱遙控器新增「原地解散」功能。不少綠營支持者也念力大發,說希望把颱風遙控到對岸。
將天災拿來造神,是啼笑皆非的義和團作風。讓造神者難堪的是,山陀兒重創南台灣,這是民進黨長期執政的票倉;颱風消散後釀災的北海岸,則是賴總統故鄉。難不成,「賴神」的颱風遙控器,是拿來毀滅自己人?
要造神,什麼故事都編得出來。山陀兒釀災時,綠營仍硬掰說,颱風「讓大陸軍機停止繞台兩天」。拿天災來愚民、神話政治人物,甚至訕笑對岸災情,太缺乏對大自然的敬畏。對災難如此輕忽,總是要還的。
聯合報社論/新兩國論搧火台海,卻靠前線軍人避戰
2024-10-08 02:21 聯合報/ 社論
國際危機組織報告認為,賴清德應該重申《憲法》和《兩岸條例》。圖為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副總統宣誓就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際危機組織」發表報告,指賴總統在兩岸「事實自主權」採取較前任強硬的態度,導致北京升高施壓。報告建議賴清德「蔡規賴隨」,藉憲法和兩岸條例創造兩岸因應地緣政治的彈性空間,別再利用憲法凸顯互不隸屬。鬥性堅強的賴清德不以為意,他在國慶晚會未唱國歌,卻高談「祖國說」,宣揚新兩國論,為兩岸緊張再添柴火。
賴總統擔心國人會錯意,安排官員演繹談話要義,強調「中華民國在台澎金馬落地生根七十五年」,毋需談論「中華民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五歲以上人民的祖國」那層關係,指那只是國共內戰史觀。亦即,賴總統隨手抹掉中華民國在大陸那段歷史,又把中華民國縮回在台灣的七十五年。那些忙著稱揚賴清德「認同中華民國、放棄台獨」的人,如何解釋他不唱國歌一事?
賴清德的「新兩國論」,無法解決台灣的外交國防困境,反而升高危機。海軍司令唐華接受《經濟學人》專訪,坦言總統上任後,解放軍以「蟒蛇戰略」施壓,隨時可封鎖台灣,「不過我方始終保持克制,避免出錯讓共軍找到鎖台藉口」。唐華並非失言,先前防長顧立雄也證實中共演習規模擴大,越發不易掌握「由訓轉演、由演轉戰」可能性。
對解放軍軍演日甚,我軍方一貫表示,我方皆有掌握及因應。但事實顯示,共軍機艦包圍台灣的數量、種類及頻率快速升級,不僅賴總統缺乏對策,他所倚恃的「國際同盟」也未伸援手。日前德日紐澳軍艦相繼通過台海,雖是對台海和平表達關切,但這對可能的突發狀況無濟於事。尤其,共軍日前成功試射洲際彈道飛彈,所宣示之核威懾力已改變區域情勢,勢必讓歐美重新評估介入東亞問題的得失。賴政府難道不該也檢討台海開戰的應對條件?
面對中共升高威脅,賴總統不放棄主權直球對決,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狂言培養四十萬民兵,絕不簽署「和平協議」,不惜一戰。另一方面,政府也加強宣傳蓄意破壞台海現狀的是中國而非台灣,唐華受訪即出自此背景。但同是宣傳大陸破壞和平,蔡政府時期的作為獲國際肯定,認其立場沉穩不挑釁;而賴政府的任性高調,則頻遭外媒及國際智庫質疑,並促提高戰備。國安系統可察覺風向的轉變?
國際鼓勵台灣做好自我防禦備戰,並無具體軍援承諾。綠營一向宣傳美軍會馳援,實情是,俄烏及中東戰事羈絆美國,部署趕不上情勢變化,美方正將軍力陸續從琉球撤向關島,退到第二島鏈。日本則開始調整戰略,除加強自衛隊防禦能力,並試圖恢復與中對話。這次總裁選舉,主張強化美日同盟與日中對話並行的石破茂勝出,即可見一斑。
因應美國撤離第一島鏈,日本正建構自主的安全戰略,而非升高挑釁。主張「台灣有事,日本有事」的對中激進派高市早苗,遭黨內非安倍派系否決;此一轉變,值得賴清德思考。石破上任演說不提「台灣有事,日本有事」,而強調「今日烏克蘭,明日東亞」,旨在避免捲入如俄烏戰爭的不堪處境。賴清德要效法烏克蘭,須先確認其他鄰國願意承擔後援角色。
儘管賴清德拉滿抗中情緒,但民眾都清楚所謂「四十萬民兵」只是畫餅充飢,法源、預算和民意支持俱缺。面對共軍包圍態勢升級,軍方還簡化例行台海軍情資訊,以免影響民心。相形之下,賴總統不斷搧火兩岸情勢,前線軍人反而格外謹慎,節制避戰。畢竟,誰想為好鬥成性的總統當砲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