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3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溝通能源轉型 避免第六缺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後公投鏡像:王美花的狡辯與美肉商的自救
◆  聯合報黑白集/新外交模式?
◆  經濟日報社論/溝通能源轉型 避免第六缺








經濟日報社論/溝通能源轉型 避免第六缺


2022-01-13 00:33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在蔡總統首度提出2025能源轉型方案時,外界就警告蔡政府對用電成長的預估太樂觀,圖為裝置速度落後目標的太陽能光電裝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去年底舉辦的四大公投案全數不通過,對能源供應影響最大的是核四不商轉與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繼續興建。在去年5月兩次無預警大停電後,這次的公投案看似幫蔡政府因停電引發的民怨解套,但從長遠來看卻是讓我國的能源政策失去了檢討推動方向的契機,加上近年企業投資轉趨積極,經濟部長王美花日前表示因為用電增加超出預期,民國 114 年(2025)能源轉型配比無法如期達成,均加劇企業使用能源與減少碳排的焦慮感。

核四與三接公投的結果,象徵我國民國 114 年(2025年)邁向非核家園已成定局,因蔡政府無意讓現有核電廠延役,核四也不商轉,三年後供電選項就只剩下天然氣、燃煤與再生能源三種。在蔡政府堅定走向非核道路的同時,美、日、歐卻對核能有不同的想像。發生福島核災的日本繼續使用核電,民國 119 年(2030年)預估核電占全國發電量的20%。美國官方與民間正在推動快中子反應爐研發計畫,日本官方也考慮加入。歐盟則計畫把核電納入綠色投資項目

國際間的改變凸顯在民國 100 年(2011年)福島核災後全球湧現的反核浪潮,正處於一個理性修正轉折點這個轉折主要出自於兩個考量:核能仍是穩定供電的選項,在應對迫在眉睫的氣候變遷議題上,核能是當前可接受的選項。在國內,上述兩項考量都不在蔡政府的選項中,企業界對供電夠不夠與綠電夠不夠的質疑聲浪正在加大鴻海創辦人郭台銘預告台灣一定會缺電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則示警,政府必須在綠能提升前的過度階段做好超前部署,兩人的談話相當程度反映了整體產業界對供電議題關注與擔憂

在供電不足的議題上,民國 106、110 年(2017與2021年)兩度出現無預警大停電,雖然這兩次停電對產業界傷害不大,但近年電力供應不穩的情況已成為產業界關心的議題,特別是台積電未來幾年將大幅增加在國內的投資,半導體先進製程用電量持續攀高,對總體供電的穩定度要求愈來愈高,政府除了須保證總體供電足夠,對於區域供電平衡與電網的可靠度須有更多實質作為。

另一個比缺電更棘手的問題是綠電不夠。去年11月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決議各國都要加速推動減碳,歐盟碳關稅明年就要上路,近期企業界最常聽到的關鍵字是永續與減碳。以台積電為例,承諾民國 114 年(2025年)碳排零成長,民國 119 年(2030年)時碳排降到民國 109 年(2020年)的標準,並在民國 139 年(2050年)達到零碳排。這項挑戰十分巨大,台積電幾乎已買盡國內主要的綠電憑證,劉德音日前公開呼籲政府要對綠電超前部署,可看出台積電上下對綠電不夠的警惕。

政府預計今年底前提出減碳路徑與時間表,因為多數企業已展開應對 COP26 與明年歐盟碳關稅上路,若到下半年才公布國家減碳總體計畫與時程,對企業而言這樣的速度太慢。政府應更全面的與企業溝通,告知目前能源供應的現況、推動能源轉型的進度,以及民國 114 年(2025)能源配比無法達標的配套措施。企業對能源供應整體情況有更全面的瞭解,有助企業依照自身發展需要訂出能源使用與減碳計畫。

過去十多年企業關注能源議題多數放在穩定供電合理電價上,未來還必須加入碳排選項。我國推動風電太陽能光電已見瓶頸,前者受限風場開發成本,後者受限太陽能光電設立位址漸少。以日本的經驗為例,日本的綠能除水力、太陽能與風電外,還有生質能源,台灣在此項目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地、水、電、才、工五缺企業長年面對挑戰,未來數十年會新增第六缺缺減碳。產業界應對減碳千頭萬緒,最好的起點是政府坦率告知能源轉型現況,讓企業發展有所依據,減碳之路才能穩定前行。














聯合報黑白集/新外交模式?


2022-01-13 01:08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我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去年11月18日正式成立並掛牌運作。圖/外交部提供


我國和立陶宛的關係好戲連連。我去年底設立台灣代表處後,引發北京對立陶宛的連串政經報復;為此,台灣先收購了一批遭抵制的立陶宛蘭姆酒,近日又買下一貨櫃在海上漂流兩個多月蒸餾奶。更精彩的是,立國總統諾賽達抱怨台灣代表處的名稱是個「錯誤」後,蔡政府宣布設置二億美元的「中東歐投資基金」,立刻讓諾賽達閉嘴。

看來,金錢仍是打開外交大道的黃金鑰匙。對岸祭出棍子,我們便使出胡蘿蔔;他們抵制的商品,我們就全部包下。如此一來一往,台、立間的感情便不斷升溫。蔡政府看準美金的妙用,五天內,便將原先二億美元投資基金加碼為十二億美元。手筆就是要這麼闊綽,才能讓立陶宛變成台灣「死忠的」。

當然,金錢外交也不是新模式了。錢的效用如何,就要看好處是否落到對方國家人民身上;若是落到政客口袋,投資效益就是零,像尼加拉瓜那樣。

立陶宛最近情況有點混亂,總統和總理對台立場有些分歧,外長和副外長論調也相左,遑論在野黨。更糟的是,立陶宛承受的杯葛壓力,可遠不止酒與奶兩項。

蔡總統任內丟了八個邦交國,在立陶宛設處雖不算建交,若能好好守住,也算在東歐打下一個灘頭。怕就怕,雙方因誤會而生的感情,禁不起現實摧折,倏忽就化成泡影。













聯合報社論/後公投鏡像:王美花的狡辯與美肉商的自救


2022-01-13 01:06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經濟部長王美花坦承,2025非核家園的綠能占比無法達標。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政府傾府院黨之力擋下四大公投,但元旦後第一個上班日,經濟部長王美花坦承因用電量超出預期,在發電量「分母變大」下,民國 114  年(二○二五)非核家園的綠能占比無法達標,僅十五%,因此天然氣占比須增加至五十二至五十三%。同日美國肉品協會報紙刊登廣告強調美豬安全無虞;近日日媒則稱,台灣三月前將開放福島食品。蔡政府力阻公投,卻讓能源安全陷於更大困境;反萊豬公投則操弄過度拖累美豬,民眾健康還得賠給核食。

過去一年因疫情等多重因素夾擊,全球天然氣價格節節攀升;加上綠能尚無法擔任供電主力,歐洲多國相繼爆發能源危機。去年第三季後供暖需求增加,歐洲天然氣區域基準價格一度漲了近五倍,富裕的西歐竟落入能源貧困的窘境。由於歐洲不少國家都自俄羅斯進口天然氣,形同被俄羅斯總統普亭掐著咽喉,外界更形容歐洲已淪為俄國的「人質」。

去年 COP26 氣候峰會,在各國聚焦碳中和議題下,核能重新受到矚目,原本承諾民國 124 年(二○三五年)將把法國核電依賴比從七十五%降至五十%的法國總統馬克宏,更宣布將重啟核電廠工程。這樣的政策大轉彎,一方面除了為因應減碳之需,另一關鍵就是出於「能源主權」的思考,避免能源主控權受制於人。

當初,蔡英文訂下非核家園五三二(天然氣五十%、燃煤卅%、綠能廿%)的發電配比,把價格高昂且戰備儲存量最少天然氣當成主要能源;如此高的占比,即使是在自產天然氣的國家都很罕見,何況台灣是全數仰賴進口。如此不合理發電結構,一碰上國際天然氣大漲,讓中油去年大虧四三四億創下十三年來最慘紀錄。若今年油氣持續凍漲,中油料將大虧千億,形同全民埋單。

但就在歐洲各國擔心能源安全受制於人、紛紛調整發電結構時,蔡政府卻反其道而行。這次公投,蔡政府仍緊抱反核的神主牌,不惜加大恐核訴求,封殺了重啟核四公投。孰料,公投甫結束,王美花便說出了選前不敢說的話坦承非核家園能源配比將跳票。更令人驚悚的是,原本占比已高到不合理的天然氣,要再增加二至三趴。目前三接、四接都已面臨接續困難的窘境,可以預見,未來一遇供電不足,勢必大增燃煤因應。蔡政府花了二兆元推動的綠能,不僅未能減少台灣的碳排,遑論要達到民國 139 年(二○五○)碳中和。

王美花所謂因經濟成長率高於預期而用電量「分母變大」,導致綠能發電在「分子不變」下占比未能達標,這種說法更是明顯的詭辯。用電量本來即應隨時因應情勢檢討,難道是一夕間驚覺需求大增?問題的癥結,就在綠能發電不如預期,不是分母變大,而是分子太小。王美花根本在糊弄全民

蔡政府前年八月突襲宣布進口萊豬,面對各界要求從源頭做好萊劑標示,蔡政府不斷推託,最後卻推出琳瑯滿目的台灣豬標章來混淆視聽,民眾在無從辨識下,乾脆拒買美豬。儘管蔡政府把「反萊豬栽贓成「反美豬」,實際上,美國飼養之豬隻現僅兩成使用萊劑,但民眾對美豬的信心已經崩盤。去年開放萊豬後,台灣進口美豬衰退近九成,正是受到蔡政府拒絕標示萊劑殘留的牽累;美國肉品協會要刊登廣告對消費者信心喊話,原因在此。

當全球天然氣已經高漲,蔡政府還要提高天然氣占比,把台灣能源安全推向更凶險的懸崖。從政府封殺四大公投到美豬業者自力救濟,即可知蔡政府為了勝選,能不擇手段到什麼地步。


【專家之眼】世網第一約克維奇的入境「傳奇」

◆  【專家之眼】世網第一約克維奇的入境「傳奇」

◆  【專家之眼】石斑魚被禁是兩岸關係的警鐘?
◆  【專家之眼】中二補選是派系終結或國家機器的勝利?
◆  【專家之眼】蔡英文多說幾次謊,自己也深信不疑
◆  【專家之眼】哈薩克危機與中俄角力






【專家之眼】世網第一約克維奇的入境「傳奇」


2022-01-13 12:07  聯合報/ 高永光/前考試院副院長
約克維奇第二次感染新冠肺炎,他以此做為符合申請醫療豁免的申請入境澳洲的醫療豁免,希望可以在沒有接種疫苗的情況下參加澳網比賽,引發不小風波。 美聯社



最近國際網壇沸沸揚揚的大事,就是準備尋求史無前例第21座大滿貫金盃世界第一種子約克維奇,被「擋在澳洲邊境」的「」案。

這個「傳奇」事件本來很單純,就是約克維奇拒絕施打疫苗,但要入境澳洲參加比賽,澳洲起初當然是拒絕喬帥入境,但因此衍生出一連串的問題,解決的層級甚至於上升到「國家」對「國家」的層次。約克維奇家鄉塞爾維亞居民,在得知他被澳洲聯邦邊防署扣押並取消簽證的第一時間點,便上街抗議;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Aleksandar Vucic)也出來喊話,要澳洲不要隨便拒絕有提出「醫療豁免」申請並獲准的約克維奇入境,否則塞國將循國際法申訴此事。

約克維奇本來就以他獨特的個人風格,在網壇叱吒風雲。自新冠肺炎(COVID-19)爆發以來,約克維奇便多次公開聲明,他反對施打疫苗。但(2021)年12月中,約克維奇又被驗出新冠肺炎陽性,這是他第二次感染新冠肺炎而他也以此做為符合申請醫療豁免條件之一申請入境澳洲醫療豁免,希望可以在沒有接種疫苗的情況下參加澳網比賽。

本來此事照説不會引起大眾太大的關注,但約克維奇在入境前,便在他社群媒體上,高調宣稱他已獲得免接種疫苗醫療免疫,得以入境正當參賽,這引發正在飽受 Omicron 病毒侵擾的澳洲民眾高度不滿,也使得澳洲聯邦政府駁回維多利亞州政府放行約克維奇入境的決定,還聲稱「入境前6個月內染疫並痊癒,並不等同於『自動』取得入境免疫苗的醫療豁免許可」。這不僅使約克維奇在長途飛行後,一下飛機就被徹夜審問,最後還在條件不好邊境旅館住了一週才獲得釋放

本案已於今年1月10日開庭,法官接受了約克維奇的「醫療豁免申請案」,判決約克維奇可以入境。但此事件仍未正式定案,因為澳洲的聯邦政府,還有申訴的權利,這意味約克維奇在下一次的判決中,仍然有可能被判「驅逐出境」,甚至有可能會因為「資料申報不實」,面臨監禁12個月處罰

此事演變至此,似乎變成一個「」案,讀者一定納悶,為何一個看起來是可以完全依「醫療證明」來進行入境申請程序的個案,會掀起風波大浪?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約克維奇乃當前網壇世界排名的第一種子,若他能入境比賽,有可能持續衛冕,拿下前所未有的第21座大滿貫金盃。

當然,更困擾的是,在約克維奇事件爆發前,已有26名選手同樣提出醫療豁免,但得到豁免權的卻是「少數」,這使得喬帥能否不打疫苗入境變成棘手問題。究竟澳洲政府應該放行約克維奇,澳網賽事引起世界網壇注目,促成熱愛網球球迷專注賽事的高潮?還是拒絕喬帥入境,一方面得罪網球世界第一種子跟塞爾維亞政府,另一方面失去網球球迷對澳網公開賽的支持與瘋迷?

本來「體育」和「政治」比較會攪在一起,可是新冠病毒的出現,體育防疫卻也攪在一起,真是始料未及。國內賽事可以因為疫情停辦,但有名的「國際型」比賽,會因各國對防疫措施的不同,牽扯到國跟國之間複雜的考量。政治摻和到體育的其他案例,如即將在中國北京舉辦的冬季奧運,有些國家為了圍堵中國決定不派官員參加開幕典禮,可以理解,但若喬帥因拒打疫苗而無法參賽,球迷們的看法可能就見仁見智了!

不過,新冠病毒已經逐漸「流感化」,與病毒共存也漸漸成為共識,體育選手的參賽權,是否還是列為優先考量呢?若從此次約克維奇事件的傳奇性來看,他因為頂著「世界第一」的光環,所以在入境問題上,多少佔了上風。

此外,如果塞爾維亞政府沒有提出嚴正的抗議,也許在事件發生的當天,約克維奇就已經被驅逐出境了。運動選手可以把專業顧好,但國際政治的角力,以及複雜的法律攻防,就需要專業團隊與政府「多給力」,其中政府的給力還是扮演一個重要的因素。希望各種國際賽事,台灣的政府也要全力支持運動選手參加才好,千萬不要摻和政治意識型態。面對北京冬奧,更應如此。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當身處一片火海,讀書的意義為何?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2199/web/ 

◆  覆巢下無完卵 國民黨須警惕
◆  別汙名化 國民黨應與地方派系合作
◆  迎戰元宇宙 加速育才
◆  2年6起重大飛安事故 國防部還沒學到教訓?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當身處一片火海,讀書的意義為何?
◆  感念經國先生對盲聾生的照顧
◆  威權復辟 教授以身進言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當身處一片火海,讀書的意義為何?


2022-01-13 01:03  聯合報 /   侯勝宗(作者為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所特聘教授)
當世界身處於一片火海,年輕人求學的動力為何? (聯合報系資料庫)


筆者在大學教書,但對現行台灣高等教育卻深感憂慮!因為現今教學現場大多仍舊以單一領域知識學理教授為主較缺乏系統性思考跨領域問題解決未來想像能力養成與觀點建構

要突破此一高教窠臼,大學教師不能只有課堂的「言教」與輔導學生的「身教」,需要更多精心設計的「境教」,帶領學生進入真實世界複雜問題解決培養水平思考整合力,同時建構抽象思維的「高度」、跨界分析的「廣度」、批判反思的「深度」與永續縱身的「長度」。筆者無法改變現今大環境的教育制度,只能從自身教養小環境做起;所以邀請就讀社工系大一的女兒加入「民國 8 年(1919)愛走動 急難家庭救助計畫環台募款,就是其中一例。

父女二人一同用雙腳和雙眼親身體驗偏鄉急難家庭苦與窮,更多瞭解台灣社會底層真實生活,希望女兒可以藉由騎車和自己對話,探索社會工作意義為何。其實邀請女兒加入這個「我騎車.你捐款」活動,背後是源自於五十多年前耶魯大學校長布魯斯特一場演講的啟發。

民國 59 年(一九七○年)代,當時美國因為加入越戰,社會興起一股反戰浪潮。在當時的紛亂氛圍下,許多大學生對社會有著極大的焦慮和對未來的迷茫。五十二年前,當時的耶魯大學布魯斯特校長向入學新生發表了一場開學演講,他點出了當時大學生久久無法解答的問題—「當世界身處於一片火海年輕人求學的動力為何?」布魯斯特校長在演講中並沒有直接回答此一困惑,他只是期勉大一新生在耶魯校園努力學習,去圖書館好好寫論文,跟著教授好好做實驗,先潛心投入於學習中,完善自身,畢業後才有能力去改善當今問題和未來世界。

但,真的這樣就夠了嗎?以台灣現有的高教環境下,是否有一些情境條件也要考慮進來,學生才能潛心學習,為未來的人生做準備呢?特別是,面對新冠肺炎世紀瘟疫大流行,當這世界再次身處於一片火海中,我們不得不再一次追問—當代年輕人求學的意義為何?大學生又怎能獨善其身不過問社會亂象世界問題,而只在校園鑽研學問呢?

很高興女兒堅持完騎到最後一哩路,完成她的人生壯舉;而車隊五十多位勇士也成功邀請了近二千位親友捐款,募集了超過一千三百萬善款,作為今年偏鄉急難家庭救助之用。車隊騎乘回台北當天,女兒沒回家就立即搭上火車回去學校,準備接下來的期末大考。在目送女兒去坐火車,看著她的背影時,身為父親的我,希望這十四天環島募款的「境教」,能幫助女兒找到就讀大學的意義。

最後,歡迎所有關心台灣教育的讀者們,一同加入這一場教育創新行列,陪伴身處於一片火海的學子們,邁開大步勇敢探索未知、找到自己,改變世界。












覆巢下無完卵 國民黨須警惕


2022-01-13 00:37  聯合報 /   曾士宇/大學教授(新竹市)
國民黨連戰連敗,黨主席朱立倫昨在中常會道歉表示,他必須負起完全的責任。圖為朱昨出席智庫論壇。記者曾吉松/攝影


上周日立委補選與罷免,國民黨雙輸,延續上月公投「三連敗」。雖說民進黨動用府、院、黨、媒體、側翼、網軍「六軍齊發」,勝之不武,輾壓完勝對手則無可否認:面對橫行霸道的執政黨,既未能在公投一戰打敗民進黨昔日的「神主牌」,又在罷免有負選民所託並被厭棄的立委投票中「應勝未勝」,國民黨幾有滅頂之虞。

在最近幾場投票兩軍對峙中,但見民進黨卯足了勁,無所不用其極,充分發揮狼性,國民黨則顯得有氣無力,首尾兩端;在公投一役中,演化成「政黨對決」,但有力諸侯各有盤算,或作壁上觀,或若即若離,甚至「扯後腿」,讓本在民意占上風的議題,無法激起選民熱情,逆轉結局,讓支持者灰心喪志。

在罷免失職立委中,同意比不同意罷免票多約一萬一千餘票,少約四千票未能通過廿五%門檻,使罷免案宣告失敗。此役敗在國民黨定調是由民間人士發起,未能積極動員;反觀民進黨同樣「大軍壓境」,讓國民黨的領導荏弱暴露無遺。

在中二立委補選中,當初罷免陳柏惟固然大快人心,但有否適當人選補進,似欠考慮;顏家在當地經營多年,又有宗廟助力,仍不敵匆匆披掛上陣、本身也多有爭議的對手;期間「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放任綠媒成為「議顏堂」,連番轟炸兩個多月,雖經舉發,到選舉結束仍未做有效處理,嚴重失職。各獨立機關由民進黨總攬豈是新鮮事,應早在廟算之中,而國民黨中央配合顏家怕炒熱選情,未全力反擊,事後來看,也是一大失策。

這幾次投票中,國民黨有力諸侯,以為目前的高民調,可保年底選舉輕鬆連任,似乎忘記以往與民進黨對壘中,「殺到割喉」、「刀刀見骨」、「撇步盡出」,屢見不鮮,「唇亡齒寒」,如果再讓同黨人士寒心,能夠慘勝已是幸運,事實上早就有人放話等著看好戲,「加倍奉還」。

在約一千八百年前東漢末年,大才孔融因得罪丞相曹操而遭殺身之禍,惟希望兩個兒子得以保全,他兒子說「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果然最後都被曹操所殺。國民黨當權人士應想清楚,在民進黨行政、立法、司法權一把抓,甚至把重大法案,都可仗人數優勢,逕送二讀,倒行逆施,已有為所欲為、大步走向威權統治之勢,再不振作,國內僅餘的有組織性的制衡力量將有泡沫化危機,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有人說:「民進黨壞國民黨笨」,雖近戲謔,不失中肯;要民進黨改弦易轍猶如天方夜譚,國民黨則必須洗心革面,面對「抄家滅族」,加緊腳步,團結無私,才有希望浴火重生,不負國人期望。














別汙名化 國民黨應與地方派系合作


2022-01-13 00:40  聯合報 /   王振寰/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榮譽教授(新北市)
台中第二選區立委補選落幕,民進黨籍立委蘇治芬接連喊出「下架雲林張家」,讓地方派系問題再度引起討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此次中二選區國民黨候選人顏寬恒輸給民進黨林靜儀,主要原因是民進黨傾全黨之力支持林靜儀,而國民黨卻袖手旁觀,讓顏家獨力支撐選戰。此番國民黨策略錯誤,恐造成未來持續失敗,必須深刻檢討。

國民黨不積極支持顏家所犯的錯誤,就是把地方派系視為負面政治力量;在戒嚴時期,國民黨擁有所有的政治經濟力量,並且有能力吸收社會上各種力量,地方派系就是當時建構政治支持的做法,也因此當時國民黨容忍也培育了地方派系各項不法作為。但是現今已變成民進黨壟斷各項權力資源的時候,國民黨更需要地方派系來獲得選票和社會支持。況且,現今國民黨已經被民進黨整肅得一窮二白,也無能力再以黨產支持地方派系選舉經費。相反地,地方派系長年來經營企業,可能還比黨中央更有資源。

地方派系源起於地方上人際網絡。農業社會,通常地主擁有比較多的資源,所以可用這些資源建立網絡關係,在選舉時,這些網絡就成為買票網絡。但是在平常時期,人際的往來,仍然是維繫網絡的重要做法。地方派系如顏家,平常就需要靠宮廟服務地方社會,所以顏家在地方上就擁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雖然隨著都市化程度的增加外來人口愈來愈多傳統的人際網絡連結變弱。但是,這並不表示地方派系已經沒有影響力。相反地,他們仍然有很大的影響力,由這次選舉可以看出顏家雖然沒有國民黨的支持,但是仍然打出漂亮的一戰,雖敗猶榮。

倒是國民黨需要好好檢討,為何輸了選舉?未來國民黨如果有決心奪回執政權,在策略上需要考慮與地方派系合作,不要隨民進黨論述起舞汙名化地方派系。

國民黨隨民進黨論述起舞的例子很多,例如黨政軍退出媒體,國民黨乖乖地退出了,換來的卻是民進黨如今控制了幾乎所有的電子媒體,還大言不慚地宣稱言論自由。還有,黨政軍退出校園,結果教官的職缺減少,現在則是校園安全事件頻傳,校園中則是各種政治性社團積極地支持著民進黨,而國民黨已無力可回天。殷鑑不遠,當銘記在心。












迎戰元宇宙 加速育才


2022-01-13 00:51  聯合報 /   夏肇毅/CubicPower晶智能中心創辦人(台北市)
美國各大科技公司爭相建構元宇宙,相關人才的爭奪戰顯然正在升溫。(路透)


自從去年底 Facebook 改名 Meta 擁抱元宇宙科技之後,元宇宙這名詞就急速推動了投資界一股新熱潮。雖然特斯拉的馬斯克嘲諷這個元宇宙只是一個行銷名詞,沒有人會整天戴著眼罩。這就像任何新興科技剛開始一樣,處於技術成熟度曲線的起步階段,待各項科技日漸成熟,缺點慢慢改進後,終有開花結果的一天。就像馬斯克以前提出電動車和登陸火星的概念,開始總是會被人嘲笑,然而只要有毅力,能夠持續投入,總是會有所收穫。

其實元宇宙也不是新概念,只是幾個成熟科技組合體。首先最主要的就是沉浸式體驗。它靠 VR 眼鏡讓你看到3D的世界,而置身其中。現在看 Google 的街景時,它是將街景照片顯示在你的前方,當套上3D眼鏡,你就能像站在這個街景之中。隨著頭部轉動,四面八方都可以看到不同的街景,而且可以在裡面隨意走動。

除了沉浸式科技之外,還要再加上虛擬遊戲,才能創造出虛擬世界。這並不是新鮮事,廿年前的第二人生影音遊戲就開始了。現在的元宇宙就是要把以前的這些虛擬遊戲,加在沉浸式虛擬環境之中,讓你有置身其中臨場感完全忘了真實自我的存在。可以預期,推動元宇宙應用,幾項科技的需求將突飛猛進。

首先就是 3D 頭套眼鏡。微軟、Facebook,還有宏達電,都有自己的產品。它還需要上千倍的計算能力的增長,以改善頭暈的狀態和呈現更真實的 3D 模型。同時要再減輕重量縮小體積,才能讓人戴著時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其次就是精細建模,把實際世界物品的 3D 模型,利用雷射或紅外線量測建出來。越是精細的模型,點數越多,所需要的顯示加速卡性能需求就越高。再下去就是連線的速度要提高,如 5G 或是 WiFi6 甚至未來的 6G,以即時傳送轉換不同環境的模型。

除了這些硬體支援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建構虛擬世界遊戲軟體產製。就如現在大量的 3D 遊戲一樣,要有身如其境的臨場感,是需要龐大的人力物力投入的。一個遊戲就像旅館門後的一個房間而已,要有眾多的旅館和商場,才能構成一個城市。再加上運作過程所衍生出的非同質化代幣 NFT 區塊鏈應用等,同時要能做出這麼多東西,背後一定要有大量的開發人力做支援。

如同現在聯發科 IC 設計需要大量的設計工程師,台積電要培養大量的半導體人才一樣,發展元宇宙也需要大量內容軟體製作人才目前主要大學比較投入科學性發展上,遊戲性科系科技大學較多。因應元宇宙發展,需要的技術成分越來越高,如 3D 顯示加速器人工智慧即時圖像處理應用等;如果不在議題起步階段,就同步增加教育系統人才培育,等到產業真的起來時再培養就來不及了。

現在台積電人才需求孔急,大學才開始設立半導體學院,等到學生畢業都已經是多年以後的事情了。若想發展元宇宙產業,現在就要開始加速人才培育,再晚就只能等著看人家車尾燈了。












2年6起重大飛安事故 國防部還沒學到教訓?


2022-01-13 00:48  聯合報 /   張健常/軍退(台南市)
F-16V編號6650戰機。記者曾學仁/攝影


這次失事戰機是「鳳展專案」剛完成構改並成軍的 F-16V,金錢和士氣折損實難衡量。國軍兩年六起重大飛安事故,國防部還要再說「未能汲取教訓」嗎?

從軍方記者會的資料,初步排除機務及天氣因素,至於戰機墜海真相有賴後續嚴謹失事調查。但有記者提到關鍵問題,略謂經比對以往案例資料,依陳上尉畢業年班 F-16 飛行時數僅六十小時推算,訓練進度約晚一年半,是否係因頻繁攔截共機所致空軍督察長柳少將以機種、資格不同,需好好準備、扎實訓練等迴避敏感話題。但兩岸敵對大環境若不改變,第一線飛行員永遠是群疲勞駕駛弱勢族群

不到一周前,失事的同架飛機才於嘉義基地春節加強戰備」操演時,展示「大象走路」來壯聲勢,配合跑道頭模擬緊急起飛橋段,展現聯隊接裝新機成果。但持平而論,除了滿足記者大按快門捕捉美圖的套路,對戰備整備助益不大。

今年元旦花蓮基地取消戰機衝場迎曙光活動,正是國軍回歸戰訓本務起手式資淺飛官換訓過程都有周延實施計畫,依既定的學術科、模擬機架次按部就班照表操課,任何突發狀況,臨時轉用攔截共機或不相干外務,都會影響並壓縮正常訓練流路與管制節點。與其擺出大陣仗機群供媒體拍攝,不如穩紮穩打勤訓基本功,才有能力保家衛國。說到底,當前兩岸關係搞得兵凶戰危劍拔弩張,買再多洋槍大砲搞軍火升級,恐怕也無濟於事吧!

















感念經國先生對盲聾生的照顧


2022-01-13 00:56  聯合報 /   顧篤嫻/商、曾任台北市立盲聾學校教師(台北市)
1月13日是前總統蔣經國(右2)逝世紀念日。 (聯合報系資料庫)


民國七十七年一月十三日起,每年的這一天,我的心情都很沉重。因為這是蔣經國總統逝世紀念日

記得民國五十九年青年節,我獲得救國團頒發青年獎章。當時的主任是蔣經國先生。在青年節前夕,有一個得獎人餐會,用的是自助餐。經國先生是主人。他親自用雙手將每個盤子遞交給每一位得獎人,並對著每一位得獎者說:「辛苦了!」簡單三個字,卻對得獎者有莫大的鼓勵。輪到我時,他特別問我,如何教導聾人舞蹈?我簡略地敘述了一下。他似乎不太了解,就說:「改天我去台北盲聾學校參觀。」我當時以為只是句客套話。

直到民國六十三年六月初盲聾學校陳校長告訴我,最近會有長官到校參觀,並且看舞蹈隊表演,要我稍微準備練習。六月八日,我帶著學生在大禮堂練習時,校長陪著許多人來到大禮堂。我一看,其中一位不是蔣院長嗎?我連忙上前迎接。他說:「今天是來看聾啞學生舞蹈表演。」當下我的眼淚就流了下來。因為那是四年前,院長對我說過的話。

院長日理萬機,竟還將這件事記在腦海裡。我一面指揮學生舞蹈,一面感覺到院長很專注地在看表演。表演完,他一直拍手說表演得很好,並問學生要不要與他合照?聾生困難地發著音,努力大聲回答:「要!」拍照時,院長問我哪所學校畢業?我答屏東師範。院長說:「是張效良校長嗎?」我訝異地問:「您知道張校長?」院長說:「他是一位好校長,為國家培育許多優秀的人才。」我不由得佩服,院長日日處理繁重的國家大事,但還能夠記得屏師當時校長名字。

這次見面,讓我對院長的記憶力非常欽佩,而且他對教育亦非常關心。第二天看到報上報導,才知道原來院長只預定參觀半小時,結果竟參觀了一個半小時。院長還與盲生聊天,聆聽他們的樂隊演奏與聾生打乒乓球。大家都可以感受到他發自內心的親和力。且他進教室參觀前,皆和每位老師握手,並感謝他們的辛勞!

全校師生事後常回想及談論著院長非常親切,各種動作都出自真誠的表現。沒想到院長竟於幾天後寫了一封信給全體師生,全校師生非常感動,也很意外。盲生雖然看不見,但老師朗讀給學生聽,再翻譯成點字;聾生則由老師用手語轉達。大家都感受到蔣院長滿滿的愛心與關懷。蔣院長親民愛民的作風,永留於我們心中,我們永遠懷念他。由於他的來訪,許多老師建議盲聾學生分校,因此而有了啟明)及啟聰(聾)學校的成立。













威權復辟 教授以身進言


2022-01-13 00:46  聯合報 /   紀俊臣/台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新北市)
曾任台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的龐建國教授。本報資料照片


蔡總統上台五年六個月以來,國內外政經局勢並不平靜,就國內公共事務政策制定言,雖不致荒腔走板,但稱其「不自由的民主」,仍有不夠深刻之處。蓋政策制定雖形式民主,實質卻是威權復辟,完全不尊重少數,更別說以民意為主軸,反倒將街頭不法活動,以「公民不服從」使彼等逍遙法外,且自命是新台灣民主鬥士。

近些月以來,蔡政府威權統治行徑有增無減。就以竹竹合併乙事,蔡政府在現行地方制度法制下,將不得核准竹竹合併改制直轄市,乃以修正地方制度法方式,即以修改該法第四條第一項改制兩項條件,將「且」字修正為「或」字;嗣後縣(市)符合該條兩條件之一就可申請。蓋人口一百廿五萬已非改制之必要條件,且所稱政治、經濟、文化及都會發展本係「不確定法律概念」,更可能便宜行事。質言之,該條項修正案一旦完成立法,本島和離島縣(市)皆可據以申請改制。

此種一廂情願,甚至說有一黨之私的修法,豈有何公平正義可言?蓋直轄市與縣(市)所以有不同設計,其立法旨趣應在建構因地制宜的行政區劃,絕非只是人口多寡而已台灣最理想的行政區劃,本是三都十五縣今因修正地方制度法使直轄市一時間由二都變成五都、六都;如再以鬆綁方式准予改制,台灣終有一天盡是直轄市的「都市國家」。這個都市國家的都市特色究竟何在?令人不忍質問。

公共政策制定上,蔡政府最需堅持者,即以「理性漸進主義」為制度設計之思維架構,並且依循「民主政策架構」運作。不僅依循民主程序制定,事關民眾權益的政策,且需多方聽取民意,蒐集專家學者意見,絕不該政治凌駕專業;公共政策更不該皆以黨意為依歸;尤其不可一人獨裁,號稱溝通,其實是小圈子做決定。如此自然得不到專家學者支持,只是操弄民粹主義,以假民意蠱惑民眾,造成社會道德正義淪喪而已。最近公投、補選及罷免,皆可看到「國家隊輾壓社會正義,這是非常不智的舉措。

一月十一日清晨,熱愛國家曾任台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龐建國教授,以「不公不義的台灣,我生不如死跳樓自殺。龐教授係道道地地愛中華民國知識分子,看到台灣這些年的政策偏私獨裁統治發文呼籲政客知所節制,不但得不到回應,且變本加厲,只有以身進言。此種殉國之舉措,對於蔡政府的不民主作風,固然可能無濟於事,但這是警訊。台灣唯有走向民主道路,始可看到知識分子的認同與社會資本的累積。

身為國家的一介平民,所期許的是社會的發展,而不是看到社會的墮落。如果社會只有鬥爭,絕不是成熟的民主國家所該有的民主假象。希望主政者戒慎,以使民眾獲得幸福安康!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周行一/中美匯流大未來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周行一/中美匯流大未來
◆  葉金川/現行健保制度撐不過2030
◆  洪蘭/愛孩子,就請鍛鍊他
◆  馬凱/誰敢打破低所得低薪騙局?







周行一/中美匯流大未來


2022-01-13 00:43  聯合報 /   周行一(作者為政大財管系教授)
中美鬥爭不僅將影響2022年,也將長期攪動未來的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美聯社


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在新冠疫情持續燃燒,物價上漲,股市發飆的狀況下結束,截至年底全球已有兩億九千五百萬人染疫五百四十五萬人死亡美國年化通貨膨脹率已達七%,標準普爾指數總報酬卻達廿八點七%,台灣證交所發行量加權指數漲了廿三點七%。股市大漲的理由應該是美國和台灣的企業盈餘成長率都非常高,而且市場資金氾濫,加上有通貨膨脹隱憂,投資人認為股市還是很好的避險標的

民國 111 年(二○二二年)仍將是一個很有趣的一年,由於美國及台灣股市已經連續漲了幾年,媒體都在討論會有哪些可能影響民國 111 年(二○二二年)經濟及股市的風險。大家不約而同地提到通貨膨脹帶來升息風險、新冠疫情的變數,而中美關係是大家關心的重中之重。的確,中美鬥爭不僅將影響民國 111 年(二○二二年),也將長期攪動未來的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

美國川普總統於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一月就職前,全世界就已對這一位特立獨行,極為非典型的政治人物議論紛紛,猜測這位政治素人如何治理國家。川普上任後認真執行了競選政見,卻成了全世界的夢魘,他在國內抑制綠能產業鼓勵石化能源限制移民並且在美墨邊境築牆,他退出全球氣候協定、退出 TPP 的協商,對盟國間的貿易態度強硬,要求盟國多承擔國防經費,甚至單邊退出伊朗限核協定等等。

儘管這些措施讓許多人咬牙切齒,但對世界的影響都算暫時性的,只要美國換了總統,都可以回復原狀。可是他啟動了一件對全球未來數十年有深遠影響的事—中美貿易戰,將來美國必定長期陷入這個戰爭,因此,川普的歷史地位應該大部分會由中美貿易戰結果定論

川普做了一件他的前任們遲疑不決事情,這些美國總統們都認知中國遲早會威脅到美國的霸主地位,但是美國在中國有強大的經濟利益,美國打擊中國對全球的影響、及美國自己的利弊得失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因此發起攻擊的時機與策略遲遲無法定案。川普魯莽的個性,不願意通盤思考後果,喜歡以直覺迅速決策作風讓他在就任一年後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即發起貿易戰,之後快速蔓延到國家安全、地緣政治、科技競爭等層面。

中國在拜登總統上任後很快就了解川普開始的是一個美國早就想打的戰爭,後來的美國總統必定愈打愈烈,直到必須停手為止。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後迄今,我最熱中的演講主題是中美貿易戰將如何影響世界經濟與經營環境一月十號天下文化出版了一本我的新書:中美匯流大未來。這本新書是我這些年的研究心得,我努力以客觀的態度分析這一個攸關人類歷史強國鬥爭,隨時提醒自己避免主觀偏好影響資料蒐集方向與判斷。我根據資料邏輯推論中美的未來,如果您對於未來世界地緣政治宏觀經濟企業經營環境趨勢有興趣,不妨參考我的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