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日 星期日

【專家之眼】為什麼哈佛的國際生越來越多?知足者富(初六)

◆  【專家之眼】為什麼哈佛的國際生越來越多?知足者富(初六)
◆  【專家之眼】台灣應更關注區別中共意圖
 
◆  【專家之眼】解析國際調解院未來發展前景(初五)
◆  【專家之眼】反了嗎?中選會竟成了立法院的頂頭上司?(初二)
◆  【專家之眼】約克維奇的百冠(廿九)
◆  【專家之眼】如何以 AI 建構兩岸發展的新橋梁








【專家之眼】為什麼哈佛的國際生越來越多?知足者富


2025-06-01 13:07  聯合報/ 劉明德/四川大學前副教授
哈佛大學校長加伯29日在畢業典禮致詞時未直接談到川普政府的威脅,但提及哈佛的全球影響力,指這「正是哈佛應有的樣子」,獲得熱烈掌聲。(路透)


這幾年,哈佛壞消息不斷。根據哈佛大學的財務報告,由於部分校友對校方處理反猶太主義問題的不滿,導致民國一一三年(2024)財年的捐款減少15%,跌到11.7億美元,連帶影響到投資金額減少34%,為3.681億美元。在財務結構方面,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哈佛大學的支出增速遠大於收入增速。支出增長超過了9%,而收入只增6%。相對於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哈佛有1.86億美元的盈餘,而民國一一三年(2024)財政年度結束時,盈餘只有4,500萬美元。看起來,哈佛的校運似乎正在走下坡,而這還是川普還沒「制裁」哈佛之前的財政狀態

為了解外籍生的開支在哈佛財務中的作用,我們有必要理解哈佛大學的收入結構根據哈佛大學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的財報,哈佛的營運收入可分為四大塊:來自於捐贈占了45%;來自於學費、住宿費用與科研等相關收入達到21%;投資、出版品、專利等收入占到18%,而來自於聯邦政府、非聯邦政府的資助占到16%

在這四大塊當中,捐贈數目不是自己能決定的;投資收益多寡也不是自己說了算;聯邦政府的資助,理論上是安全的,但現在看來也不必然。所以,整個看下來,哈佛大學唯一能自主把握的,其實只剩下教育收入這一塊,而這一塊占了21%,比例很大,這也是為什麼哈佛大學不斷提高國際生,也就是外籍生的比例的原因,他們的比例越高,學校的收入越多。如果哈佛把外籍生的比例降到川普所希望的15%,那麼,將對哈佛的財政造成重大衝擊。

為什麼外籍生能比本地生創造更多財富?原因是外籍生基本上繳付的都是全額學費,不像美國本地生享有各種補助、甚至免費。一個哈佛的外籍生一年的花費,包括:學費、雜費、住宿、書籍、餐飲與健康保險,通常超過10萬美元。而我們知道,哈佛外籍生占今年在校生人數27.2%,約6,800名,相當於一年貢獻給哈佛6.8億美元,這當然不是小數目

儘管哈佛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校務基金532億美元,但目前負債82億美元,還欠了投行124億美元的私募承諾,背負著沈重的財政壓力。為了償債以及保持本身的機構信用評級,從外籍生以及學費著手,不失為一個好的作法,雖然不利於本地生以及中下家庭(還有一個作法就是擴大招生名額,但素質難免因此而下降)。

為此,哈佛大學不斷的增加外籍生的比例。民國八十五年(1996年),外籍生只占註冊學生總數的7.3%,如今,增加到27.2%。民國八十五年(1996年),一個哈佛學生的總支出才2.75萬美元(當時的學費1.9萬美元),如今漲到10萬美元。過去十年,哈佛大學學費每年平均調漲約3.6%而同時期美國的通貨膨脹率才1.9%,顯然,漲學費已經成了哈佛的生財之道,又或者說是自救之道。怎麼會走到這個地步呢?知足者富












【專家之眼】台灣應更關注區別中共意圖


2025-06-01 07:02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印巴空戰,巴基斯坦居然用中共提供的較落後武器「系統戰」,打下印軍法製先進戰機。略略了解印度軍內不同系統跨距與台美軍事合作的疏離程度,多能知道這背後代表的軍事意義。圖/取自「中航工業」微博


過去面對中國大陸能力提升,美國認定它必會破壞世界秩序,當時中共回應,從鄭和下西洋的歷史來看,中國過去強大也不會像西方國家一樣霸道搞殖民地那套,未來也將會如此。即所謂和平崛起敘事這是從意願來給答案。但西方不談意願,認為只要中共有能力稱霸,它遲早會這麼做。

儘管熟知中國歷史,台灣仍有不少人按照西方眼光來理解對岸。在兩岸事務上,大陸不打台灣,原因只因能力沒到,反之,中共就會動手了;至於光譜另一邊,則有認為孫子兵法談過不戰而屈人之兵之法: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兩岸統一方式,不一定取決於武力,而是會以有智慧方式處理。         

最近一連串新聞事件暗示美中台能力消長,恐怕讓前者更焦慮:首先是印巴空戰,巴基斯坦居然用中共提供的較落後武器「系統戰」,打下印軍法製先進戰機。略略解印度軍內不同系統跨距與台美軍事合作的疏離程度,多能知道這背後代表的軍事意義。                    

其次,是美國正副總統對國家戰略更張的看法。川普花大錢在金穹導彈防禦計畫,目的著眼於保護美國國土;范斯則連續在多個正式場合談美國派兵政策改變。大意是美軍將不再執行不明確的任務,也不會捲入無限期的衝突,而是回歸基於現實主義的戰略,保護美國的核心國家利益。

金穹計畫與雷根時代的星戰計畫若合符節,差別似乎至少在川普真要投入大筆經費,這將花掉美國防預算中的很大部分、不會把台灣包括在內,再加上可能間接排擠美國力量投射能力,未來台灣在美國戰略上的行情,恐怕早已一葉知秋。

而范斯此說值得注意之處,是他過去遏制中共立場鮮明,其演講也不諱言就是要把有限國力專注於應對中共。然而,台海一旦有事,不太可能僅是有限衝突。台灣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但是否是美國的核心利益?恐怕還有很多人不確定;而范斯這麼年輕,他的看法既反映了美國的國力現實需要,作為共和黨新一代的政治明星,也很可能是未來數年政黨立場

面對解釋力越來越弱的問題,恐怕需要更多關注中共意圖的研究。這種可以分很多層次的研究,理論上,應是台灣的中國研究強項。畢竟美國作為頭等強國,不用太關心其他國家在想什麼,可是兩岸事務台灣生存所繫,應該要發展出細緻的大陸研究。而兩岸同文同種,也方便我們理解中共想法。

尤其最近對岸有眾多消息值得分析。回想起民國七十九年(1990年)代前後的世界劇變,社會科學界應當有所警惕,也該問問在台灣實際政治操作的政客:究竟在急什麼?是為了自身黨派還是台灣人民呢?






方祖涵/運動無界、人生無限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方祖涵/運動無界、人生無限
◆  嚴震生/布吉納法索再度出現切.格瓦拉
◆  陳力俊/一代人傑羅家倫先生
◆  闕志克/經濟霸權轉移間的因應之道
◆  方祖涵/百萬富翁的美國大學教育
◆  陳立恆/笨蛋!問題是「分配」
◆  蘇益仁/給賴政府的健康國政建言









方祖涵/運動無界、人生無限


2025-06-01 00:00  聯合報/ 方祖涵(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


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閉幕了,兩周比賽吸引許多目光,在各種運動賽事裡,台灣通常只有棒球才會有全民關注的熱度,至少在短暫時間裡,世壯運似乎開啟了另一扇門。

經過這段時間報導,大家應該知道世壯運聯誼性質,除年齡以外,參賽者沒有資格限制,只要願意付報名費就能參加。儘管如此,在不少項目裡,仍可看到精采比賽。像山羊兄弟跟國體大 OB 兩隊的棒球冠軍賽退役職棒球星對決讓人回味無窮;游泳、田徑皆有高齡選手參與,還有百歲人瑞出現在賽場;此外,我們一起打網球的朋友在雙打單打都拿到金牌,也覺得與有榮焉。

聯誼性質運動會世壯運並非唯一,光是在北美就有兩項大型活動,分別是亨茨曼世界長青運動會美國全國長青運動會,後者參賽者需要先經過分區預賽整體水準比其他活動高一些,甚至曾經被暱稱為「長青奧運」,不過在全球奧會近年強力執行商標權之後,至少在官方宣傳上就較少用這種說法了。其他還有像是歐洲壯年運動會亞洲壯年運動會等等,都是對中年以上族群特別舉辦的賽事。

比賽活動期間,雙北主辦單位在諸多環節受到質疑,網路還出現「靠北世壯運」社群,尤其在胡亂翻譯、拼字錯誤、賽程混亂這些部分,實在難以辯解。雖然說世壯運預算不比正式國際賽事,經費有限或許對品質有些影響,可是此次活動仍然花了十六億台幣,比紐西蘭首府奧克蘭在上屆比賽高出很多

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世壯運,紐西蘭與奧克蘭市政府各負擔三億多台幣,不但回收成本,另外還帶來將近一倍觀光經濟。然而本次活動因為就近報名人數居多,被戲稱是「雙北運動會」,跟上屆活動六成參賽者來自外地不同,今年台灣是否也能獲得跟紐西蘭一樣的經濟效益,還待來日再來回顧精算。

將這些紛擾暫放一邊,像是世壯運這種主題式旅遊活動,已經在全球變成觀光產業重要動能。之前曾在專欄提過宗教朝聖職棒春訓這些活動都能大量吸引觀光人潮,再以亨茨曼世界長青運動會為例,賽事固定在美國猶他州一個小鎮舉行,年收益估計竟然超過五億台幣,希望台灣不要因為一次活動的負面評論而從此卻步。

更重要的是,世壯運對逐漸老化的台灣人口,絕對將帶來深遠長久影響。誠如主辦單位「運動無界、人生無限」的宣示,壯年運動員只要有熱情,都能夠把運動當成終身興趣。台北世壯運雖非完美,但展現的意義卻遠超一場賽事本身。它讓大眾看見中高齡者同樣能享受競技的樂趣,讓運動重新融入生命各階段對許多參賽者而言,參加的不只是比賽,更是一場對健康、對生活、對夢想的堅持。期盼未來台灣能延續這股力量,強化銀髮運動推力,讓運動無界、人生無限成為全民健康核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