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日 星期日

【專家之眼】為什麼哈佛的國際生越來越多?知足者富(初六)

◆  【專家之眼】為什麼哈佛的國際生越來越多?知足者富(初六)
◆  【專家之眼】台灣應更關注區別中共意圖
 
◆  【專家之眼】解析國際調解院未來發展前景(初五)
◆  【專家之眼】反了嗎?中選會竟成了立法院的頂頭上司?(初二)
◆  【專家之眼】約克維奇的百冠(廿九)
◆  【專家之眼】如何以 AI 建構兩岸發展的新橋梁








【專家之眼】為什麼哈佛的國際生越來越多?知足者富


2025-06-01 13:07  聯合報/ 劉明德/四川大學前副教授
哈佛大學校長加伯29日在畢業典禮致詞時未直接談到川普政府的威脅,但提及哈佛的全球影響力,指這「正是哈佛應有的樣子」,獲得熱烈掌聲。(路透)


這幾年,哈佛壞消息不斷。根據哈佛大學的財務報告,由於部分校友對校方處理反猶太主義問題的不滿,導致民國一一三年(2024)財年的捐款減少15%,跌到11.7億美元,連帶影響到投資金額減少34%,為3.681億美元。在財務結構方面,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哈佛大學的支出增速遠大於收入增速。支出增長超過了9%,而收入只增6%。相對於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哈佛有1.86億美元的盈餘,而民國一一三年(2024)財政年度結束時,盈餘只有4,500萬美元。看起來,哈佛的校運似乎正在走下坡,而這還是川普還沒「制裁」哈佛之前的財政狀態

為了解外籍生的開支在哈佛財務中的作用,我們有必要理解哈佛大學的收入結構根據哈佛大學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的財報,哈佛的營運收入可分為四大塊:來自於捐贈占了45%;來自於學費、住宿費用與科研等相關收入達到21%;投資、出版品、專利等收入占到18%,而來自於聯邦政府、非聯邦政府的資助占到16%

在這四大塊當中,捐贈數目不是自己能決定的;投資收益多寡也不是自己說了算;聯邦政府的資助,理論上是安全的,但現在看來也不必然。所以,整個看下來,哈佛大學唯一能自主把握的,其實只剩下教育收入這一塊,而這一塊占了21%,比例很大,這也是為什麼哈佛大學不斷提高國際生,也就是外籍生的比例的原因,他們的比例越高,學校的收入越多。如果哈佛把外籍生的比例降到川普所希望的15%,那麼,將對哈佛的財政造成重大衝擊。

為什麼外籍生能比本地生創造更多財富?原因是外籍生基本上繳付的都是全額學費,不像美國本地生享有各種補助、甚至免費。一個哈佛的外籍生一年的花費,包括:學費、雜費、住宿、書籍、餐飲與健康保險,通常超過10萬美元。而我們知道,哈佛外籍生占今年在校生人數27.2%,約6,800名,相當於一年貢獻給哈佛6.8億美元,這當然不是小數目

儘管哈佛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校務基金532億美元,但目前負債82億美元,還欠了投行124億美元的私募承諾,背負著沈重的財政壓力。為了償債以及保持本身的機構信用評級,從外籍生以及學費著手,不失為一個好的作法,雖然不利於本地生以及中下家庭(還有一個作法就是擴大招生名額,但素質難免因此而下降)。

為此,哈佛大學不斷的增加外籍生的比例。民國八十五年(1996年),外籍生只占註冊學生總數的7.3%,如今,增加到27.2%。民國八十五年(1996年),一個哈佛學生的總支出才2.75萬美元(當時的學費1.9萬美元),如今漲到10萬美元。過去十年,哈佛大學學費每年平均調漲約3.6%而同時期美國的通貨膨脹率才1.9%,顯然,漲學費已經成了哈佛的生財之道,又或者說是自救之道。怎麼會走到這個地步呢?知足者富












【專家之眼】台灣應更關注區別中共意圖


2025-06-01 07:02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印巴空戰,巴基斯坦居然用中共提供的較落後武器「系統戰」,打下印軍法製先進戰機。略略了解印度軍內不同系統跨距與台美軍事合作的疏離程度,多能知道這背後代表的軍事意義。圖/取自「中航工業」微博


過去面對中國大陸能力提升,美國認定它必會破壞世界秩序,當時中共回應,從鄭和下西洋的歷史來看,中國過去強大也不會像西方國家一樣霸道搞殖民地那套,未來也將會如此。即所謂和平崛起敘事這是從意願來給答案。但西方不談意願,認為只要中共有能力稱霸,它遲早會這麼做。

儘管熟知中國歷史,台灣仍有不少人按照西方眼光來理解對岸。在兩岸事務上,大陸不打台灣,原因只因能力沒到,反之,中共就會動手了;至於光譜另一邊,則有認為孫子兵法談過不戰而屈人之兵之法: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兩岸統一方式,不一定取決於武力,而是會以有智慧方式處理。         

最近一連串新聞事件暗示美中台能力消長,恐怕讓前者更焦慮:首先是印巴空戰,巴基斯坦居然用中共提供的較落後武器「系統戰」,打下印軍法製先進戰機。略略解印度軍內不同系統跨距與台美軍事合作的疏離程度,多能知道這背後代表的軍事意義。                    

其次,是美國正副總統對國家戰略更張的看法。川普花大錢在金穹導彈防禦計畫,目的著眼於保護美國國土;范斯則連續在多個正式場合談美國派兵政策改變。大意是美軍將不再執行不明確的任務,也不會捲入無限期的衝突,而是回歸基於現實主義的戰略,保護美國的核心國家利益。

金穹計畫與雷根時代的星戰計畫若合符節,差別似乎至少在川普真要投入大筆經費,這將花掉美國防預算中的很大部分、不會把台灣包括在內,再加上可能間接排擠美國力量投射能力,未來台灣在美國戰略上的行情,恐怕早已一葉知秋。

而范斯此說值得注意之處,是他過去遏制中共立場鮮明,其演講也不諱言就是要把有限國力專注於應對中共。然而,台海一旦有事,不太可能僅是有限衝突。台灣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但是否是美國的核心利益?恐怕還有很多人不確定;而范斯這麼年輕,他的看法既反映了美國的國力現實需要,作為共和黨新一代的政治明星,也很可能是未來數年政黨立場

面對解釋力越來越弱的問題,恐怕需要更多關注中共意圖的研究。這種可以分很多層次的研究,理論上,應是台灣的中國研究強項。畢竟美國作為頭等強國,不用太關心其他國家在想什麼,可是兩岸事務台灣生存所繫,應該要發展出細緻的大陸研究。而兩岸同文同種,也方便我們理解中共想法。

尤其最近對岸有眾多消息值得分析。回想起民國七十九年(1990年)代前後的世界劇變,社會科學界應當有所警惕,也該問問在台灣實際政治操作的政客:究竟在急什麼?是為了自身黨派還是台灣人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