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9日 星期二

施振榮/AI啟動教育產業典範轉移新契機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施振榮/AI啟動教育產業典範轉移新契機
◆  洪蘭/如何避免「望文生義」?










施振榮/AI 啟動教育產業典範轉移新契機


2025-09-09 00:00  聯合報/ 施振榮(作者為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古時的教育體制下,最理想教育方式是能夠因材施教,例如私塾,由於學生人數相對有限,老師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差異化教導。但在工業化之後,在現行教育制度下,學生進入學校學習知識,接受相對標準化教材知識灌輸

不過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學習學習知識的來源開始不限於學校傳授知識,新一代的學生可說是數位原住民,他們更多的知識學習可能是來自網路,包括來自 Google、YouTube、GPT 分享的知識,成為未來學習知識新模式。

甚至許多年輕學生利用 OpenAI 大模型來做作業,AI 做出來的作業表現可能還比一些同學親自做的表現更為出色,徹底顛覆傳統定義下的教育知識學習模式

科技也讓知識學習變得更有效,甚至可由學生自己掌握學習知識主動權,這就是未來學習知識新模式

傳統教學模式來說,學習效率絕對沒有辦法跟 AI 來做競爭。因此,對老師來說,未來老師的角色如何借重這些新科技,如何利用 AI 分身輔助教學,將是一門課題,讓 AI 分身變成老師助教

尤其老師個人的時間有限,無法兼顧到每位學生的個別學習需求,如果能利用 AI 建立老師思維分身,讓學生與老師的 AI 分身進行對話扮演原本老師「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在各種不同應用情境下,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這個老師的 AI 分身,就像是運動選手教練扮演陪伴學習角色,可以帶領學生從一點走到另一點,會陪著學生一步步學習。

尤其面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目標都不相同,透過科技可以大量客製化,依每個學生不同的聰明才智與興趣,以及不同的學習進度與目標,藉由 AI 實現因材施教理想

如此,教育就從過去標準化轉變成可以為每個學生提供客製化施教,因此我說,未來 AI 帶動教育產業典範轉移,我也期待不管是老師或是整個培訓產業從業人員,都可以掌握到這個契機

對於 AI,我的看法是,AI 海量知識智能,而且很聰明。不過,AI 並沒有智慧,人腦才是活的,透過經驗累積可以產生智慧,但 AI 很好應用工具,也可以幫我們處理很多問題,當然也可以應用教育領域第一線現場,讓學生與 AI 對話學習

未來人人都可以善用 AI 這個新工具,讓工作學習比較有效率AI 也可以呈現事情各種不同面向觀點,讓我們的思考更全面減少可能產生思維盲點,進而減少決策失誤

以我個人學習 AI 的經驗,如今已在 GPT 建立一個「Stan 哥的王道思維分身-AI 阿丹」,可以讓一般人與具有王道思維AI 進行對話,或在組織培訓中讓 AI 成為王道領導學講師助教提升學習效率。未來還將建立王道變革王道會計學等等不同主題的 AI 分身,透過 AI Agent,讓各種不同應用的 AI 分身無所不在。

AI 未來將啟動教育產業典範轉移,我們要及早善用 AI 科技借重 AI 智能,當我們的學習工具以人為本,在典範轉移過程,讓 AI 也扮演一個重要垂直分工角色最終還是由人來做最後整合的角色,為社會創造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