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9日 星期五

經濟/拚經濟 先學安倍贏的策略

.聯合報社論..玩命國會與鬼打牆的台灣民主
.聯合報黑白集.比柯文哲還傲慢
.經濟日報社論.拚經濟 先學安倍贏的策略





經濟/拚經濟 先學安倍贏的策略


2016-07-29 03:3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領導自民黨在7月10日的參議院選舉取得絕對勝利,隨即宣布下周將提出28兆日圓的經濟刺激方案,以支撐國內需求,讓經濟重返復甦軌道,擺脫通縮陰影。安倍勝選並展現提振經濟的信心,是繼安倍三箭之後,再注入強心針,對同樣陷入逆境的台灣,很具啟發性。
令人好奇的是,日本一般被認為近來經濟表現不佳、安倍三箭失效、政府債務嚴重,也存在安倍重臣經濟財政國務大臣甘利明議員秘書索賄事件、東京都知事因挪用公款下台、在野黨整合參選等不利因素,安倍卻仍能在參議院選舉中漂亮取勝。箇中原因不但值得玩味,更值得台灣政府深思、借鏡。
在台灣,幾乎同時,國發會主委陳添枝指出,目前台灣經濟呈現L型的走勢,所以一定要推動經濟轉型,否則台灣經濟恐將罹患「日本病」。
於是,回任卻也再次面臨國際景氣緊縮的陳主委,此次一反上次的短期消費券政策,強調「國發會任務是找回台灣經濟成長新動能」,未來將把政策主力放在投資上,並將啟動以千億元的產業創新轉型基金、國家及貿易投資公司,以及五大創新產業這「三駕馬車」,希望四年內帶動民間投資新增8,500億元,以「避免罹患日本病」。
陳主委以經濟成長為判準,斷言日本經濟「罹病」並欲加以避免。然而,自民黨沒有因經濟「罹病」而敗選,國民黨卻因經濟不佳而失去政權,其理何在?若從經濟成長率、出口、投資等數字來判斷經濟表現的優劣,則的確安倍三箭失效、經濟表現不佳;然而,這些數字其實都無法真正反映人民對經濟的真實感受。
日本這次選舉不僅是檢驗安倍執政三年半的政績,更是對TPP、安保法等重大爭議政策的信任投票。安倍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人民關心的其實不是「安倍三箭」這些政策工具,而是安倍對人民承諾的願景—「安倍經濟學還正在半途,正要開始加速開往一個1億人民都可以活躍、發揮自己長處的社會,從都市到鄉間四處都有欣羨日本文化的觀光客、日本農產品可以分享給更多海外人士,還有先進而便利的基礎建設,以及更完善災害防治體系的美好生活環境」。
人民真正關心的是能否安居樂業,因此就業機會與品質才是施政重點所在,也才該是經濟政策的目標。以最新的資料來看,日本5月勞動參與率的就業者人數達6,446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46萬人,且是連續18個月增加;受僱員工數5,718萬人,也較去年同期增加94萬人,連續41個月增加;完全失業人數216萬人,較去年同期減少8萬人,連續七個月減少,完全失業率僅3.2%。自2012年底安倍上台以來,大學畢業生的繼續升學率由11.8%降至11.0%,幾乎不變,但就職率連續四年提高,由67.4%大幅提高至85.7%。
以就業品質來看,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實質薪資指數顯示,今年4月較去年成長0.6%,連續三個月成長;在勞工春鬪後,底薪較去年增加0.7%;今年中小企業的平均加薪幅度高於大企業;勞動有效求供倍率今年5月為1.36,創下1991年10月以來的新高。
這些就業數量與品質的亮麗數字正清楚說明了何以人民願意相信安倍承諾的願景、何以自民黨可以輕易贏得大選。
若日本經濟是如陳主委所說的「罹病」,則實質薪資倒退、勞動條件惡化的台灣恐是病得更重。若要對病重的台灣經濟下針貶,「三駕馬車」是否比「安倍三箭」厲害,我們尚不可知,重要的是「三駕馬車」要開向何方?8,500億的民間投資究竟要形塑何種未來的就業或生活環境?在新政府還未能說清楚經濟的新願景時,或許行政院林全院長強調的就業KPI才是較務實、較貼近人民感受,而更應該作為經濟政策的引路燈。

聯合/比柯文哲還傲慢


2016-07-29 03:3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內政部次長花敬群。 聯合報系資料照
行政院發言人童振源。 聯合報系資料照


好像是在進行傲慢比賽似地,官員們的講話越來越狂妄。政院發言人童振源嗆說,漁民若未經許可登太平島,「會讓國家主權蕩然無存」。次日,內政次長花敬群出面和抗議台南鐵路東移民眾溝通時,更當場口出「三字經」,還罵他們太不像話。
以柯文哲一向的口無遮攔,大家以為這應該已經穩奪官場傲慢第一名了;誰料後生可畏,很抱歉,柯市長還得讓位給童振源和花敬群。
柯文哲不是沒說過三字經,兩年前他和朱立倫會面,兩人互訴苦水,突然就爆了個粗口。但是,這比起花敬群當著抗議代表的面,怒斥他們憑什麼政府要百分之百配合,兩相對照,柯文哲也只算小巫。而且,分明是在溝通協調的場合,中央大員卻痛罵民眾「太不像話」,這是在耍什麼官威?
再看,漁民千里迢迢去太平島宣示漁權,難道圖的是個人私利?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暗地裡百般刁難也就罷了,發言人還公開叫罵,說漁民登島會傷害主權。這種把自己的國民當間諜、當敵軍的不友善心態,有何謙卑可言,又如何勝任「最會溝通的政府」的發言人?
花敬群和童振源都才四十多歲,是內閣中較年輕的一輩;然而,他們盛氣凌人的姿態,卻讓人不敢領教。尤其,兩人出身學界,花敬群更具有豐富的社運經驗;但一旦入朝為官,馬上就表現出官威逼人的架式來恫嚇百姓,令人三嘆。
柯文哲的傲慢被比下來,還著實令人悵然。

聯合/玩命國會與鬼打牆的台灣民主


2016-07-29 03:3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立法院臨時會27日整天持續進行馬拉松式表決,立法院長蘇嘉全(右)從立委陳賴素美(前)手中接過提神飲料。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林澔一/攝影

立法院臨時會展開八十二小時的「不斷電表決」,討論兩千多件國營事業預算案;直到有議事人員不支暈倒,朝野才暫告休會。民進黨的完全執政,蘇嘉全的新國會,表現得比王金平時代還強的,難道只是更敢「玩命」?
立法院召開臨時會,原是為了加速急迫民生法案之立法,結果卻變成毫無營養的國營事業預算之表決器大戰,浪費了納稅人的血汗。何況,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勞基法》「一例一休」與「二例」之爭,重點就是受雇者在勞動後應有充分的休息;但朝野立委一殺紅了眼,就把助理和議事人員受到的違法操勞拋在腦後。試想,當立委在座位上睡得東倒西歪,議事人員卻要站在那裡接力宣讀沒人在聽的提案,這不是剝削是什麼?
這次臨時會,民進黨一開始就針對性地將非關民生的《不當黨產條例》列為頭號「必殺」目標,憑著席次優勢強渡關山,這其實已踰越臨時會的精神。也因此,國民黨相應採取「大量提案」策略,藉拖延國營事業預算報一箭之仇,民進黨也只能被動接招。畢竟,這種杯葛手法,民進黨才是正港發明人,多年來用到得心應手,國民黨不過是邯鄲學步罷了。
認真的選民一定感到納悶:民進黨首度國會過半,並取得完全執政,但今天立法院這樣的表現,到底跟過去有何不同?如果朝野只是角色互換,彼此繼續指責對方不是,眼裡死盯著對手,心中卻沒有人民;那麼,吹噓得如此動人的第三次政黨輪替,意義何在?
這個問題,其實是任何關心台灣民主的人都應該思考的事。台灣政治的「鬼打牆」現象已經存在很久:政治上,權力在藍綠政黨手中替來換去,論述在政客口中說得天花亂墜,改革呼聲和正義口號從來不曾間斷;但現實上,社會的積極價值卻在崩解,台灣經濟一再錯過花開燦爛的季節,以致落到幾近零成長的困境,閣揆和部長一個換過一個,社會危機一件接著一件,下一代都卑微到只相信「小確幸」,而人們期待的春燕仍然沒有現身。這樣的民主,就算不讓人感到心虛,也會覺得疲憊吧?
以立法院為例,「萬惡」的王金平被拉下來,人們才知道新院長蘇嘉全連主持協商的能力都沒有;藍軍使出「案海」戰術杯葛,大家才知道民進黨的焦土戰術已變成國會練兵「教案」;藍綠可以為言不及義的預算案大戰三百回合,卻不能坐下來為勞基法平心靜氣討論,一切都要作你死我活之爭。以行政部門為例,平素斯文的學者一入閣便變得僚氣逼人,動輒訓斥百姓;有些閣員張口閉口就是個人主張,卻不顧政策仍有待跨部門溝通協商;有官員則只求當個隱形人,不思有所作為。更嚴重的,則是蒙著頭不問台灣的處境如何,只顧著從反中、仇中的門縫裡看天下的政客。
這次國會「不斷電表決」的玩命演出,被形容為朝野立委的「失心瘋」,確實貼切,卻也令人失望之極。這屆立委新人輩出,原被民眾寄予莫大期望,以為可以一洗國會多年來惡鬥、空轉的汙名,為國家制訂更具前瞻性的立法。遺憾的是,各黨各派短短數月間盡皆淪為技術取向的「好戰兵團」,以兵戎征馳為樂,忘記自己從政的初衷何在。
新政府就職前,我們曾經建議蔡總統:必須重塑政治文化,才能讓台灣跳脫藍綠恩怨與政治口水,走出內耗的噩夢。轉眼兩個多月過去,人們沒有看到政治提升的契機,只嗅到清算征剿的硝煙,和不斷重複的爭端與危機;台灣民主還在鬼打牆,走不出原地打轉、輪迴的迷宮。這種情況,若再持續半年而無改善,新政府的民氣一旦耗光,要再奢談什麼改革或新政,恐怕就如緣木求魚了。川普之所以崛起,正是因為美國民主失能,點燃了人民「反體制」、「反華府」的怒火;台灣千萬要避免走到那一步。

聯合筆記/毛詞兩首 眺河觀瀾

.台日對話中止 蔡英文海洋政權的頓挫
.轉型正義 不應像脫韁野馬
.超會算計 誰說蔡英文總統在裝睡?
.還在說空話 蔡英文要如何治國
.愛國若受罰 誰還願奮戰
.別貪小失大 卻賠了誠信
.教育 不是花錢就能辦好
.台鐵缺人 高層有沒有努力?
.鼓勵自製節目 五億預算怎夠
.聯合筆記/毛詞兩首 眺河觀瀾




聯合筆記/毛詞兩首 眺河觀瀾


2016-07-29 03:33 聯合報 李春

中共中央政治局那場既定的半年經濟拍板會,標誌著中共領導層開始他們的暑期工作模式,分頭前往北戴河去了。今年的北戴河,在公在私都要議來年的中共十九大了,所以分外的令人關注。
中共十九大特別令人關注,是因現任的中共領導層,剛剛暖席,又將起身,誰徹底離席又誰將換位,已有很多說法。而更深層點的關注,則是中共真正的大轉捩點,將怎麼到來。
炎夏苦暑之季,撲朔迷離之期,只有兩個辦法,一是靜下心來讀史,一是思緒飄移吟詩。找到兩首毛澤東的詞,則是把讀史和吟詩兩相交融,可以動中有靜。
今日中國,「毛澤東思想」開始回潮。毛澤東一代梟雄,其政治功過姑且不議,其詩詞則好多叫好。過去吹捧毛詩毛詞,說是「革命浪漫主義和革命現實主義的結合」,放下革命不提,既浪漫又現實是真的。其中挑出兩首,就跟今天北戴河事事關連。
毛澤東有首詞,是題就掛著北戴河的,即那首《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一甲子前的毛詞,今天翻出來讀,就像寫在昨天。因幽燕之地,大雨滂沱,黃浪滔天,秦皇島外,又是一片汪洋。北戴河所在的河北省大暴雨成災,還死了不少人。再放眼中國,北澇南旱,兩江洪峰的危局,正在浮現。
按照慣例,從七月下旬開始,中共元老們和現任政要開始到北戴河避暑。今年傳說中的北戴河會議,事關中共十九大的準備,相當重要。然而大局迷離,令人感嘆「知向誰邊」,更令人關注他們將如何去「換了人間」。
再一首這時不能不讀的毛詞,叫《清平樂.六盤山》:「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毛寫這首詞於一九三五年十月,他和紅軍的長征就快到尾聲,可以樂觀了,要展新的宏圖了。今年是紅軍長征八十周年,習近平去北戴河前,專門跑到紅軍會師和標誌長征結束的寧夏固原將台堡,在紀念館中陳列的這首毛詞前,駐足甚久。出來後他就提出,紅旗漫捲西風,要開始新長征了。

劉維公/下一波高教海嘯成形:機器人時代

.劉維公/下一波高教海嘯成形:機器人時代
.薛承泰/走過一萬年
.蘇蘅/里約奧運 看強國鬥傳播科技
.嚴震生/南蘇丹獨立五周年,無啥值得慶祝
.葉銀華/金融科技發展 可以試點?
.李清志/傳說中的男子漢工寮
.朱宗慶/「贈票」與文化消費




劉維公/下一波高教海嘯成形:機器人時代


2016-07-29 03:33 聯合報 劉維公(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在今年四月的時候,荷蘭阿姆斯特丹展出一幅「林布蘭」最新的人像畫油畫作品。林布蘭,被世人讚譽為荷蘭最偉大的畫家,是十七世紀的藝術家。在去世將近三百五十年之後的今天,怎麼可能會有他「新」的作品問世?
創作這幅畫的當然不是林布蘭本人,而是人工智慧。它是一項名為「下一個林布蘭」計畫的結晶。該計畫推動者是由美術館、保險、軟體、大學等組織所組成的團隊。團隊人員將林布蘭三四七幅作品輸入電腦之中,接著運用大數據分析方法,將其畫作分解成非常細的演算單位(亦即繪畫技巧),例如眼睛、頭髮等。由於具備精密的演算能力,什麼樣的創作題材都將難不倒電腦。
此次展出的中壯年男子人像畫,即是應用將近十七萬個演算單位,構成一幅高達近一點五億像素的作品。為了表現出畫布顏料的層次感,團隊特別採用3D列印技術,印出一幅有十四個層次的油畫。
機器人正在改變世界。從「下一個林布蘭」案例,我們清楚看到,甚至原本被認為是人類所獨特擁有的能力,也就是創造力,如今電腦機器也能夠做得到,儘管藝術家不一定苟同。
與機器人生活在一起,此一時代十年之內即將全面來臨。我們將會享受到機器人為人類所帶來的進步果實,包括醫療照顧、生活便利等。但,如果未做好充分準備,我們也將承擔其對社會發展所造成的嚴重衝擊。
就業機會的消失,正是其中一項極為嚴峻的威脅。為了讓人可以深刻感受此一威脅的嚴重性,我們用底下一個對比做說明:在一九九○年代,通用汽車相當風光,獲利可以達到一一○億美元,當時該公司僱用了八十四萬名員工;在今日,拉風的則是電動車製造公司特斯拉,新款Model 3開放預約前三天,全球即有超過廿七萬件訂單,其生產卻是僅靠一六○個機器人,每周組裝約四百輛汽車。
在過去,機器往往被認為只是「工具」,幫助勞動者提高生產力。如今,機器人就是「勞動者」。從藍領到白領,機器人將徹底轉化工作的性質,改寫專業的定義,以及重新分配就業機會。
長期以來,教育部一直認定少子化是危害高教生存的大海嘯。其實,真正的大海嘯,亦即機器人時代,才正在逼近中。少子化影響到各個學校的招生情形,而具有人工智慧的機器人衝擊到的是更根本的問題:大學存在的價值。
我們缺乏一個具有機器人時代意識的高等教育政策。面對與機器人競爭的挑戰,大學生能夠在學校學到未來職場上可以用到的一技之長嗎?如果大學制度與內容不改革,我們得到的一定是否定的答案。如果我們教育政策還是不斷糾纏在如何併校減校或世界排名,學位無用論將是我們不得不接受的墓誌銘。
(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