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4日 星期三

經濟/浩鼎解盲:誰來解投資人的盲?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販售的是轉型正義或轉型仇恨
.聯合報黑白集.不信吾教 請試吾刀
.聯合報黑白集.浩鼎解盲:誰來解投資人的盲?





經濟/浩鼎解盲:誰來解投資人的盲?

2016-02-24 02:1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生技新藥公司浩鼎解盲事件,近來在台股引起很大的波瀾。在浩鼎解盲宣布之前,市場有著高度預期,將股價拉升到700餘元,成為上櫃股王。一家乳癌新藥公司在尚未獲利情況下,市值衝到近1,200億元,這麼驚人的現象,在先進國家股市絕無僅有。然而日前解盲失敗,臨床試驗未獲通過,浩鼎股價連續兩日跌停板,市值已經蒸發220億。
新藥上市前必須進行人體臨床試驗,為了確認療效,受試病人被隨機編入藥品的「對照組及實驗組」,實驗組投以試驗藥物,而對照組則可給予安慰劑。由於受試者或主持試驗的人員都不知實際分配的結果,因此稱為雙盲。解盲就是揭露試驗的結果,而本次浩鼎解盲未過,代表其乳癌新藥的主要療效未達統計的顯著意義,亦即療效未達標準。
浩鼎解盲未獲通過事件,令人想起前年的基亞事件。2014年7月基亞生技肝癌新藥期中臨床分析解盲失敗,使股價連跌20根跌停板,基亞股價事前曾拉到最高約480元,今年1月底股價只剩68元,市值從670億變成低於百億,投資人損失慘重。
生技製藥公司的股價,合理與否,雖是市場決定的,但是對投資人的權益,法規制度仍應給予保障。以浩鼎而言,公司目前並沒有任何營業收入,自然每年皆是虧損狀態;而支撐或拉抬股價的因素是未來新藥通過上市的夢,市場稱為「本夢比」。然而過去的案例在在顯示,夢碎的機會不低。對投資人來講,生技製藥業的財務報表並無法判斷其價值,因此有關公司對於新藥研發階段、進度的公布,對於投資人權益的保護,有著莫大的重要性。
在前年基亞事件發生後,主管機關參考美國生技股重大訊息發布,做較嚴格規範,被稱為「基亞條款」;但是主管機關在去年9月卻大幅放寬規範,被市場解讀是政策做多,生技製藥股也走出一波亮麗行情。
主管機關考量到生技研發有其複雜度,朝著讓生技公司更有彈性發布重訊的方向規範,例如原來嚴格規範一定要明確列出研發階段,但可加註是否有補件程序,補件是否屬於重大事項則由公司自行決定。重大訊息內容若涉及專業術語,應採用合理易懂的字義予以適當說明,但未針對專用術語規範。此外,也不明確規範各研發階段,允許彈性表述研發過程,或可引用保密協議不予公告。這次浩鼎事件又證實主管機關對生技製藥業資訊透明的規範,有著很大的檢討空間。
再者,浩鼎解盲未獲通過,董事長還表示在其他部分出現超乎預期的結果,是很成功的臨床試驗,其中許多有意義的科學及臨床資訊,已為未來產品發展提供明確的方向。而原本技術移轉者中研院長翁啟惠也說,雖然試驗數據未達統計顯著意義,但就疫苗角度,算是成效良好。浩鼎是公開交易的公司,投資人是以真金白銀的高價購買股票,新藥研發結果是影響股價的最重大資訊,並非僅是科學家在做的單純實驗,相關人等的發言應該避免影響股價。
另外,外資在浩鼎解盲前借券5,000多張,先在市場賣出,但浩鼎目前不能信用交易,亦即一般投資人不能對浩鼎放空,這又創造不公平的交易環境,讓不明就裡的投資人慘遭套牢。
政府扶持生技產業,新政府也列為重點項目,但資訊透明與投資人權益絕不能捨棄。生技製藥公司發布重大訊息時用詞要更謹慎,「說清楚、講明白」是最重要的精神,若引用專家意見,不能讓投資人過度樂觀,只能事實陳述,讓投資人判斷。同時,對於研發階段、資訊公開仍需有明確規範;內部人、利害關係人發言也要謹記對股價的影響。我們希望此事件之後,不要再發生讓人覺得主管機關不懂得如何規範生技產業,而生技產業不懂得保護股東權益的情事發生。

聯合/不信吾教 請試吾刀


2016-02-24 02:1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北市長柯文哲(右二)率領都發局長林洲民(左起)、
兩位副市長林欽榮與陳景峻一起出席「社子島解禁開發地方定點宣傳」活動,
與當地居民交換意見。 記者蘇健忠/攝影


北市社子島開發案i-voting,原本僅有「運河社子島/生態社子島/咱的社子島」三個方案。市府見居民反應冷淡,突然又橫空出世「不開發」的第四方案。
新增「不開發」的選項,頗有「不然就乾脆拉倒」的意味。一、很鴨霸,「不信吾教,請試吾刀」。二、很輕蔑,就此三個方案,嗟,來食。三、很輕佻,有人問柯P是不是和居民「耍性子」?他竟答稱:「好吧,就算是!」
柯P新政當初標榜的是:反對黑箱作業,強調公民溝通。但社子島居民認為,市府提出的三個方案根本出自黑箱,如今未盡公民溝通的努力,竟又出現「不然就拉倒」的「不開發」選項。市府好像認為:如此,就能把開發案可能失敗的責任推給社子居民。天下豈有此等無情無理之事?
「不開發」根本是個假議題,相信沒有一個社子居民贊同「不開發」。因此居民主張,可另改列「延後開發」的選項,打開黑箱、公民溝通,由市府及居民共同規劃出雙方都能滿意的方案。
對付大巨蛋,市府的立場是不打算拆、不同意建,又拒絕遠雄提出的「由市府買回」的方案。社子居民不是趙藤雄,柯文哲難道要用對付大巨蛋的鴨霸手段來回應社子居民?
社子島開發案既交 i-voting決定,就不是柯市長可以「耍性子」的事。開發的責任在市府,開發的意見則應盡量讓居民表達。否則又何必演出 i-voting這一場戲?

聯合/民進黨販售的是轉型正義或轉型仇恨

2016-02-24 02:19 聯合報 社論


立法院剛開議,民進黨立委就以推動「轉型正義」的理由,提案廢國父遺像。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徐偉真/攝影



立法院剛剛開議,民進黨立委立刻提案廢國父遺像,將《國徽國旗法》、《總統副總統宣誓條例》、《宣誓條例》等三法中有關國父遺像的規定全數刪除,其所持理由是:「國父遺像本身就是封建象徵」、「不必再洗腦下一代」。在遭到外界批評時,民進黨則拿出一貫的藉口,稱這是推動「轉型正義」的一部分。
剛取得國會多數的民進黨,大動作成立了「轉型正義工作小組」,提出不少修法及立法提案,廢國父遺像即屬其中之一。「轉型正義」當然是一個堂皇的理由,但若深入細究其中手段與目的,難免引人質疑:這些提案到底是為了「正義」還是為了「鬥爭」?販售的到底是「仇恨」還是「公義」?如果國父是封建象徵,那麼民進黨提案要將鄭南榕自焚日列為法定紀念日,難道就不封建、不洗腦?
說穿了,這些修法未必是為了什麼「轉型正義」,而只是配合本黨的政治主張,去消除一個他們認為不符合己黨意識形態的圖騰,再建構新的國家圖騰罷了。其作法,和它所譴責的「洗腦」,其實是同一回事。
上次民進黨執政的八年,最令人詬病的作風之一,就是意識形態治國。在行政決策上拿不出什麼讓國家前進的謀略,但舉凡「去中國化」、「去中華民國化」、「本土造神」卻是不遺餘力,風風火火。也因此,八年下來拿不出什麼具體政績,倒是公投綁大選、正名制憲、迷航外交、貪汙腐化等,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次,蔡英文還未正式掌權,但看來民進黨又將步此後塵,打著轉型正義旗號,叫賣族群仇恨、認同分歧的膏藥。
對照蔡英文口口聲聲強調的「維持現狀」,綠委的「去國父化」,更顯諷刺。民進黨雖不承認「維持現狀」就是「馬規蔡隨」,但最低限度,是要維持在「中華民國憲政架構下」。而現在的憲政架構,難道不是中華民國憲法?難道「中華民國國父」不是孫中山,而另有其人?
回顧馬總統執政的八年期間,民進黨為了重返執政,營造的仇恨、對立情緒不曾間斷,也煽起社會對立的氛圍。以日前台南震災為例,在國人齊心救災之際,卻有不少人忙著用意識形態煽動仇恨。例如,北部某慈善團體南下捐款,在震災現場拍照存證,綠營支持者立即在網路上造謠說「大陸遊客到災區觀光,幸災樂禍」;國軍投入兵力協助救災,卻有社運要角大聲疾呼「不能讓國防部洗白」;AIT透過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捐款,獨派人士則寫信去AIT抗議,丟臉丟到國外去。
這些情景,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誣指慈善團體為「陸客」,是近年來過度炒作的「仇中」、「反中」情緒所致;對軍人和國防部的仇視,則是洪仲丘事件餘緒;至於紅十字會成為眾矢之的,不過是因為掛上「中華民國」之名,且其主要成員多出自國民黨罷了。民進黨和時代力量最近聯手要廢掉紅十字會,完全無視該會的慈善本質及國際淵源;試問:這又是為了誰的轉型正義?
民進黨談「轉型正義」,最大的問題,就是完全站在一己的立場和利益來定義正義,而不是從國家社會或全體人民的角度出發。不僅如此,民進黨還將轉型正義視為自己的專利,作為鬥爭對手的工具,彷彿普天之下唯有它有資格呼喚「轉型正義」。正因如此,它的「轉型正義」,其實充滿「轉型仇恨」。它因為厭憎國民黨而痛恨中華民國,它一方面充滿摧毀「中華民國」的欲望,一方面卻又委身中華民國體制來執政,這是何其扭曲的心態!
任何國家要團結、壯大,都不可能建立在仇恨的地基上。民進黨剛剛獲得絕對多數,就急於把自己過去鼓吹仇恨、對立的政治手段進一步升級。以此做法,要促成社會進步、超越藍綠、族群和解共生,恐怕是緣木求魚。

去梯言/孫中山沒有多偉大

.這是蔡英文給的「學術自由空間」?
.轉型正義? 先追究教改劣跡
.這樣的立委/閒閒沒事做 捉蝨子相鬥
.這樣的立委/就是要清算 不然要幹嘛?
.城市美學:不是整齊就是美
.浩鼎失敗不意外 台灣生技拚逆轉勝
.沈富雄:含水過冬…富人加稅 點燃內需
.去梯言/孫中山沒有多偉大



去梯言/孫中山沒有多偉大


2016-02-24 02:19 聯合報 公孫策


民進黨立委提案,取消機關團體懸掛國父遺像的規定,對此我沒有太大意見。然而,因此而掀起的論戰中,聽到一句「孫文也沒有多偉大」,對此,我有不得已於言者。
孫文沒有多偉大,說是他創建了中華民國,但事實上他「無寸土之功」。然而,推翻滿清的是同盟會,同盟會是由當時幾個主要革命團體組成,包括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還納入了青幫、洪門、哥老等幫會組織。這些組織肯定誰也不服誰,但是卻能夠結為同盟,共推孫文為總理,並共舉「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大旗。也就是說,孫文提出的主張,團結了當時所有反清團體。
民進黨的前身是黨外,也就是所有反國民黨山頭的同盟組織。孫文沒有多偉大,可是從黨外到民進黨,可有能夠團結眾人思想者否?
武昌起義成功來得突然,新軍一時群龍無首,軍官們從房裡擁出協統黎元洪,要他領導。黎元洪直搖頭,不肯答應:「我不是革命黨,你們還是請孫文領導吧!」僵持中,有人說了句:「孫先生嗎?不久就到。他的弟弟孫武不是早就到了!」這話流傳出去,軍心大定,十八天後,黃興抵達,接下指揮權。事實上,孫武不是孫文的弟弟,起義前因試驗炸彈不慎受傷,當時躲在日人醫院,但冒牌弟弟仍有安定人心作用。孫文沒有多偉大,可是民進黨可有如此威望人士否?
辛亥革命後,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推舉孫文為臨時大總統。當時袁世凱玩弄兩面手法,利用革命黨對清廷施壓,又以北方軍情不穩勒索南京政府。於是孫文提出,自己辭去大總統,推袁世凱為大總統,以交換袁世凱到南京就職。
袁世凱逼迫清廷遜位,接受大總統職位,但卻食言不肯到南京。孫文被騙了,有人說他天真,有人說他愚蠢,總之他沒當幾天大總統,「沒有多偉大」。可是,放眼今日民進黨諸公,可有任何一位,坐上了位子(隨便多大的位子),肯讓給別人的否?
「國父」不是法律規定的,國父是人民認同而生。中共去年十一月宣布,今年要擴大紀念孫中山一五○歲誕辰—台灣不要孫中山,給大陸要去了。一旦認同孫中山的人心都向著北京,「中華民國」還能當成台灣的防護罩多久?
咀嚼「有龍泉之利乃可以議於斷割」名句,民進黨諸公羞也不羞?

沈富雄:含水過冬…富人加稅 點燃內需

2016-02-24 02:19 聯合報 沈富雄/前立法委員(台北市)



金額超過新台幣六百兆元的QE證明無效,接二連三祭出負利率顯示各國央行已技窮,三大經濟體,歐盟、中國及美國別無選擇,只有束緊安全帶,準備在二○一八年以前硬著陸。否則,泡沫只有更大,後果難以收拾。
台灣,這個不大不小的永遠賣家,當各方買氣縮手,無端受累自在意料之中。此時,只有學習田螺含水過冬,凝神聚氣,以備再起。最好方法就是富人加稅,分享全民,讓內需的熊熊之火,即便在凜冽寒冬,亦不止熄。可是每次我提到富人加稅,網友們幾乎以四比一的壓倒比數反對,我思量大概不出下列五種情況:
一、對政府沒有信心,認為右翼政府,不分藍綠,都不敢向富人下手;不過基於不相信政府而反對,實在莫名其妙。
二、反對的網友是既得利益者。這包括心態上自認是「Establishment」而自我感覺良好者。
三、反對的網友財富及所得高居國人的頂端五%。
四、人云亦云,隨人搖旗吶喊,就像散戶反對證所稅一樣,是一種制式反應。
五、沒有用心了解我整套構想全貌,只要增加頂端五%富人的稅負,且政府不據為已有,馬上發給國人每人每月兩千元,直到GDP年增率回穩到四%為止。
我的臉書上有兩張圖,讀者若仔細看完後,再告訴我您是否仍然反對富人加稅。
第一張是OECD十九國(剔除產油國及城市國家如新加坡),和台灣的稅賦負擔比,台灣是難以相信的低,二○一二年只有十二%GDP,去年也不過十二.八%,次高的美國和韓國都在廿五%上下,如跟美韓看齊,總稅收幾乎等於兩個中央預算的規模,百廢待舉立即成百業俱興。加二%GDP的稅促進內需,取之於民(富民)用之於民(全民),何需大驚失色?難道非要攪個台灣版桑德斯才能使大家警覺我們是坐在金山上的乞丐?
第二張圖顯示台灣的稅賦負擔比從一九九七年的十六%一路下降到目前十二%,累積稅損高達新台幣七兆元;同一期間,人民實質薪資停滯不動,中央卻累積五兆元的債務,七加五等於十二兆元的錢(相當於○.七個GDP)到哪去了?
政府官員、主流財經學者、產業老闆、甚至部分升斗小民,已經養成一條僵固、單一的右派思維,儘管目前籠罩在全球性通縮的陰影下,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其出口月、年增率無不銳減,無一例外。但台灣朝野當道日夜思考的仍是投資、增產、降匯、拚出口。當中、日、韓等主要出口國都採用同一想法、同一手段,除了把出口均價殺得更低外,就難望有任何淨效果了。
我苦口婆心的建議是對症下藥,尤其是把半世紀累積的資本主義弊病趁機部分修正,且只有像我們稅賦負擔比低到難以想像、民間財富多到令人側目的國家才有本事做。全球沒有第二個國家有此條件。
因此,不要把我的建議視為離經叛道或荒腔走板,學者們不妨做個模型研究看看。含水過冬,伺機再起,讓全球對我們刮目相看。

這是蔡英文給的「學術自由空間」?


2016-02-24 02:19 聯合報 黃光國/台大心理系教授(台北市)


民進黨立委陳其邁提案,要在《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賠償條例》中增訂處罰條款,
凡是扭曲或粉飾二二八歷史真相,羞辱受難者及其家屬者,將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報系資料照


黃光國說,蔡英文曾保證:蔡英文的政府「給學術最自由的獨立空間」。
許多學術界的朋友當時都覺得納悶:都什麼時代了,怎麼還要大家「不用怕政治追殺」?
看到民進黨掌權後的作為,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蔡英文是「不打自招」。
報系資料照




新政府還沒正式上任,民進黨立委已經發動準備大肆清洗與改寫歷史。綠委高志鵬最近提出修法「廢國父遺像」的主張,因為我國沒有法律定義「國父是誰」,因此「不必繼續洗腦下一代」。該黨立委王定宇提案修法,要將鄭南榕自焚日列為「法定紀念日」,此案並已付一讀。最令學術界人士感到毛骨悚然的是,綠委陳其邁提案,要在《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賠償條例》中增訂處罰條款,凡是扭曲或粉飾二二八歷史真相,羞辱受難者及其家屬者,將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真理愈辯愈明,二二八本來是應當由歷史學者從不同角度不斷蒐證、反覆辯證,以求逼近真相的一個歷史事件;陳其邁的提案一旦通過,任何人談論二二八,必須符合民進黨欽定之版本,否則即可入罪處刑。如此獨斷的思維,不僅剝奪人民的言論自由,更把政黨的歷史認知當作是不可違逆的聖旨,這根本是法西斯再世,和當年納粹黨的作風如出一轍!
德國哲學家雅斯培在他所著的《四大聖哲》一書中指出:人類文明發展的「軸樞時期」,世界上幾乎是彼此互相隔絕的地區,分別出現了四位偉大的聖哲:蘇格拉底、耶穌、孔子和佛陀。其中蘇格拉底是開啟西方文明的關鍵人物。他沒有建立任何團體,不宣傳或辯護自己的學說,沒有設置學校或任何機構,沒有設計一些改革國家的計畫,沒有建立系統的學問,也不對群眾演說。他像許多雅典人一樣,大部分時間都在街上、市場、體育館或酒宴上和藝術家、政治家、工匠、詭辯者、娼妓等各種人物對話。

「對話」或「問答」是蘇格拉底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他緊迫逼人的發問,毫不留情的揭露人們思想中陰暗的角落。把它當做是喚醒、激動、或驅迫人們內心靈魂的哲學方法。他相信:在真與善的知識追尋中,人是單獨存在的,唯有在人與人的對話和問答中,藉由不斷思考和問答的徹底思考,真理才能夠對個人開放,才能把握真正的自我。他建立了希臘文明中「辯證」的傳統,西方式的「民主」與「科學」即由此開展出來。「有在野經驗的民進黨」,一旦掌權,馬上就要立法卡死言論自由,台灣要如何走出「民主之路」?
去年十二月卅一日,蔡英文出席「海內外學術界蔡、陳後援會」,會上保證:蔡英文的政府「給學術最自由的獨立空間」「給政府做最嚴厲的監督與指教,也不用怕政治追殺」。許多學術界的朋友當時都覺得納悶:都什麼時代了,怎麼還要大家「不用怕政治追殺」?看到民進黨掌權後的作為,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蔡英文是「不打自招」,她在給御用學者保證:「順我者生,逆我者死」!
新政府還沒上台,就先祭出這項「緊箍咒」,請問:這是給「學術最自由的獨立空間」嗎?

薛承泰/震出美麗與哀愁

.薛承泰/震出美麗與哀愁
.陳立恆/學習失落日本的不失落
.葉銀華/傳承搞紛爭 集團難永續
.盛治仁/台灣該發展生活美學了
.方祖涵/倒數四十四名的奇蹟
.黃介正/東亞周邊有事 台灣更須戒慎
.嚴震生/一位美國大法官之死的政治效應





薛承泰/震出美麗與哀愁

2016-02-24 02:20 聯合報 薛承泰(台灣大學兒少與家庭研究中心主任)



日前筆者指出「獨居」與「蝸居」是值得關注的弱勢老人居住狀況,然真正令人擔心的是「危居」!一群老人家住在老舊房子,若建築物又遭違規改建,只要一場火或大地震,必然是一場悲劇!沒想到撰寫之際,發生了「二○六大地震」,維冠大樓一一五條人命再度驚醒各界對於「危居」的重視!
台灣過去百年曾經發生過一○二次造成傷害的地震,其中有卅九次是規模七以上,造成較大規模毀壞與傷亡有十六次,死亡超過千人的大地震則有三次,如果把任何有感地震都算在內,台灣一年少說震上萬次。台灣是宜居之島嗎?
又專家們指出台灣至少有卅三條活斷層,根據位置與長度,以及過去發生的時間,不斷提醒國人「居安思危」,尤其是南部「可能還會有大地震發生」;此外,「土壤液化潛勢區」民眾也能朗朗上口,於是「如果大地震發生在台北」的假說,也引發大樓崩塌數的猜測。就在此時,媒體刊載劍橋大學風險研究中心針對全球三○一個城市進行風險評估,預測未來十年各類風險所造成的損害,台北市居然名列第一,東京與首爾分居二、三名。
這接二連三的訊息,雖充滿危言,卻毫不聳聽!不少民眾已憂心住家是否就在這些「地雷」之上?這個時候,民眾該怎麼辦?
少數有錢人有能力選擇居住環境與地點,住的不只是「豪宅」也是「好宅」,而且還可以不斷更換,追求不同品味與格調。可是一般民眾,一生通常只能築一個窩,能選擇的是「付得起」的房子,是不是「好宅」需要運氣;經過二、三十年打拚,好不容易才還清了貸款,重擔才要釋出,發現自己已近垂暮之年,而新屋也已變成了老屋!開始有人爬不上樓、有人颱風天擔心受怕、有些外牆磁磚已剝落、年輕人嫌屋子老舊,只好去爭取居住正義,而地震來時大家只好阿彌陀佛,…這類卅年以上老屋,全台三六八萬戶,光是台北市就有五十四萬戶!
喊了多年的居住正義,終究該看到這一幕,也正是執政者魄力的考驗!此時政府除了告訴民眾防震知識,也至少該有份說明關於土壤液化潛勢區與斷層區,並提供一些基本的檢測方式,讓民眾知道自己所處的狀況以及政府能提供的協助,才不至於讓民眾徨徨不可終日,當然,也不能讓民眾因為擔憂而又被扒了一層皮!
話說回來,去年經濟學人智庫調查全球一四○個主要宜居城市,台北排名六十,算是中上,東京與首爾,則分別為第十五與五十八名。怪哉!這些高災難風險城市卻也是宜居之都。當然,是因為這些調查採用了不同的指標。一個重要啟示是,學習危境中的轉化,日本自關東大地震後,將都市人口外移,不僅藉此重新規畫都市,建築防震技術日新月異,也發展出世界最具效率的捷運網。
近年來流行一句,「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確實,災難發生時全民關注,或伸出援手或捐輸救助,搶救過程一切井然有序,並充滿了溫馨。只要真的能記取教訓,減少人謀不臧與因循苟且,腳踏實地向前,台灣依舊會是「美麗之島」。
(作者為台灣大學兒少與家庭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