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會演變成匯率戰嗎?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8587/web/

.聯合報社論/長照沒有英雄,須靠舉國同村協力
.聯合報黑白集/賴揆的第一項政績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會演變成匯率戰嗎?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會演變成匯率戰嗎?


2018-07-02 00:1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近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快速、大幅貶值,引發市場揣測北京可能會利用人民幣貶值來應對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措施,美中貿易戰會否演變成美中匯率戰?是必須持續關注的重大變數。
從4月初美中爆發貿易戰以來,人民幣持續快速貶值,上周四人民幣中間匯價跌至6.596兌1美元,創七個月的新低紀錄6月人民幣兌美元下跌3.3%,創下1994年匯率統一以來的單月最大跌幅,也引發市場揣測美中匯率戰的可能性。
多年來中國大陸一直位居美國貿易逆差來源之首位,去年美中貿易逆差達3,750億美元,占美國貿易赤字總額將近一半,因而川普政府將貿易報復箭頭指向中國。川普在競選期間曾揚言將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川普上任後,很多專家研判美國可能重演1980年代逼日本簽署「廣場協議」(Plaza Accord)做法,迫使中國在人民幣升值做出大幅讓步。
但川普上任後,美元指數從2017年初逾102.8的高點一路下挫至今年4月中旬89.4的低點,跌幅逾13%,同期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逾10%。在美元全面走弱情勢下,川普顯然將解決貿易逆差的重點放在加徵關稅之上,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明顯放北京一馬,今年4月美國財政部公布最新匯率政策報告,僅將中國大陸和日本、韓國、德國、瑞士及印度並列為「觀察名單」。
然而,從4月16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對大陸電信設備商中興通訊之禁令、美中貿易衝突升高後,美元指數即一路上揚,到上周升逾6%,而人民幣匯價則下跌逾5%,跌幅雖較多數亞洲貨幣為高,但略低於歐元,可說仍在正常範圍之內。
美元重返強勢,在一定程度上,必然會抵消加徵關稅的效果,不過,從川普的角度,愈來愈多對中國及其他國家貨品加徵關稅,將推升相關進口商品價格,並加重美國消費者負擔,故而美元適度升值可提升美國人民及企業購買力,緩和物價上漲效應,但若美元升值過頭,加徵關稅效果不彰,啟動貨幣戰恐怕是不得不爾的最終選擇。
站在北京的角度,面對川普政府以加徵關稅為手段節節進逼,尤其威脅一旦大陸採報復措施,將對另外4,00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徵額外關稅的情況下,放手讓人民幣大幅貶值,在相當程度上,可抵消對出口及大陸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
事實上,在川普就任之初,大陸內部已有不少聲音主張,讓人民幣一次性快速貶值,以為美國啟動匯率戰預留人民幣升值空間。現在讓人民幣貶值,不但可緩和美國加徵關稅的衝擊,也可為將來發生貨幣戰累積談判籌碼。
儘管如此,北京對人民幣貶值仍有很大顧慮,一方面,在2015到2016年期間,因為人行啟動人民幣貶值造成大陸股匯雙殺的嚴重後果,不僅引發股市劇烈動盪,同時因資金外流導致人行外匯存底遽降1兆美元。而今年以來大陸股市已有下行趨勢,6月上海及深圳指數更下跌8%,創下2016年1月來單月最大跌幅,故北京投鼠忌器,現在任由人民幣貶值的可能性不大。
另一方面,因為大陸對美國產品尤其是農產品亦採取加徵關稅的報復措施,造成糧食價格上漲壓力,如果人民幣又大幅貶值,勢必點燃通膨火種,引發廣大民怨。
所以,最近人民幣貶值顯然是人行順勢讓人民幣快速反映美元走強的全球趨勢,並非蓄意壓低人民幣匯率;但若人民幣貶值過頭,人行介入的可能性就會增加。一般認為,人民幣若貶過6.7兌1美元,人行干預就會顯著增加。
不過,美國試圖以加徵關稅大幅削減美中貿易逆差,要達到目標,勢必不斷擴大徵稅的項目和範圍,一旦如此,北京以人民幣貶值做為反制工具的動機將大增,美中爆發匯率戰可能性不能排除,屆時主要貿易國家包括台灣都很難置身事外了。





聯合報黑白集/賴揆的第一項政績


2018-07-01 23:5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凍省」廿年的台灣省政府,明年起不再編列預算,圖為中興新村。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清德就任閣揆滿十個月,最近終於完成一件無人能及的「政績」。他明年起不再編列「凍省」廿年的台灣省政府、台灣省諮議會、福建省政府的預算,使這些機關完全虛級化,連象徵作用都隨風而去。
作為一個「台獨工作者」,賴清德不僅證明自己有「信仰」,也有能力推動台獨大業。問題是,把台灣從「省」的一級完全掛掉,到使它蛻變成賴清德追求的「台灣國」,誰也說不出還有多少無法跨越的現實鴻溝。賴揆不得不承認「台灣省政府」的名稱寫在憲法上,他沒有能力取消,但他至少可以取消預算讓它無法運作
賴清德還說,把省級機關預算「歸零」,也是為使國家資源做最有效運用,並提高行政效能。理由聽起來很堂皇,目標聽起來很宏大;但說穿了,一年省下的錢不過是一億多元。這點錢根本不夠民進黨塞牙縫,蔡政府一轉手就花掉了;因此,說是為了國家資源的有效運用,未免過度包裝。
由於聲望正隨著蔡英文的失政不斷下跌,賴清德推動台灣省實質「歸零」這一步,除展示其台獨工作者的氣魄,也是為了向獨派盟友交心。然而,既然獨派因此大喜,隨之而來的必然是激怒中共,而引起相應的外交報復。廿年來虛級化的「台灣省」仍然維持著,當然有其象徵作用,花一億多的預算並不算高。
賴揆這項政績,應該是擺脫了蔡英文的指導而親力自為;至於其代價,大概不是一億多能收拾的。






聯合報社論/長照沒有英雄,須靠舉國同村協力


2018-07-01 23:3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前體育主播傅達仁(左)安樂死,引發台灣社會的關注及對長照現況的討論。 圖/取自傅達仁臉書



前體育主播傅達仁赴瑞士安樂死之後,台灣許多家庭裡出現了這樣的對話:「我如果老到不能動了,你們就讓我安樂死,我不想拖累你們。」當子女聽到父母這樣的叮嚀,應是百感交集;但要如何回答,才算妥適呢?
在台灣,「安樂死」尚非合法的選項。在生命自主與倫理道德拔河未決之下,加上宗教信仰的阻力,在可見的未來,「安樂死」不會是這一代老人可以寄望的最後歸途。但那麼多父母的心情,何以卻對安樂死「寄予厚望」?關鍵就在那句「不要拖累你們」;寧願求死,也不願成為後輩的負擔
台灣雖擁有傲人的健保制度,但養老制度距離「不怕長照來拖磨」的無慮老後境界,卻是十分遙遠。台灣每年有十三.三萬人的中壯年為照顧父母而離開職場,七旬長者照顧九十歲老父母的「老老照顧」四處可見,因不堪負荷而照顧者先亡的「兩代同垮」現象正日漸增加。老年人對安樂死的寄望,正說明台灣長照現況的荒蕪
本報系願景工程最近推出《長照沒有英雄》的系列報導,描繪當今長照的難題,家庭照顧者往往要承擔體力付出、財務重擔及情緒耗損的三重煎熬。更難以應付的是,在傳統孝道及社會觀感的框限下,各種以關心為名對照顧者「下指導棋」的旁觀者,來自各方的「應該如何」、「為什麼不那樣」的評斷,形成某種形式的「照顧勒索」,使照顧責任愈難承受。
對照顧者而言,這些幽微的苦處,在孝道與家和萬事興的傳統價值之下,常是難以言說的心結。也因此,專題刊出後,讀者湧入大量的留言,彷彿找到了「天涯同是照顧者」的慰藉出口。一位讀者留言說:「長照沒有英雄,只有三頭六臂的怪獸每位照顧者都在沒有心理準備、沒有教育訓練的情況下硬上。赤手空拳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這一撐,幾乎就是押上了生命最精華的年歲。」
為何照顧者必須變身成為「三頭六臂的怪獸」,必須「赤手空拳地硬上」?原因是,家庭缺乏足夠的奧援,國家社會也沒有做好準備,無法透過制度提供民眾必要的支持
父母會老,我們都將成為照顧者。我們隨時要為那一刻作好準備,包括理解照顧任務的實際運作及基本事實:照顧失能者的平均照顧期長達九.九年,長照的花費每月平均約從三千元到七萬元,視失能者的嚴重程度而遞增。這場將近十年的長期抗戰,家庭成員如何分工,盤點資源、彼此承擔,都將挑動家庭關係的敏感神經,在在需要家庭預作討論及專業介入。面對長照,光是「用愛發電」是不夠的。
國家的責任,就在增加每個家庭面對長照重擔的韌性。政府雖推出「長照2.0」,但到底能減輕多少家庭的痛苦指數?根據願景工程的調查,使用過2.0的受訪照顧者僅一成八;而根據衛福部的統計,去年各縣市長照預算執行率僅六成四。今年已過一半,南部某縣長坦承中央長照預算一下子撥了八億元,還不知怎麼花!
癥結在於,長照2.0的服務只對輕中度、並有家人陪伴的失能者受用,對為數眾多且承受重大失能照顧的家庭則助益極微,問題都被丟回家庭,讓家人自理。對於家庭分工協議所需的專業協助,政府也缺乏支援性的服務給付,任由「手足風險」在長照難題中擴大。我們認為,政府在長照服務上必須有更突破性的眼光和設計,不能以提供少許點狀、裝飾性的服務為滿足,而應納入親人、村落、社區、同窗共老的創意模式,建立更多元、全面、好用的照顧制度。
國外有句俗諺:「養一個孩子,要用全村的力量。(It takes a whole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照顧一位失能長者,也是如此,要善用村里互助、社區支援的力量和資源,才能接住每個失能者、照顧者及家庭。

聯合筆記/「民主聯盟」新政策與新人事

.院士卡院士? 期許院士肩負歷史使命
.聯合筆記/「民主聯盟」新政策與新人事
.凌遲式年改 退休軍公教「三痛」
.年改後遺症 比年改還嚴重
.年改汙衊軍公教 後座力絕不小
.退休金砍去哪 老實告訴軍人吧
.解決低薪 要靠態度積極
.最美風景是人…可能是找不到其他風光?
.漫畫/衝啊!哎呀!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民主聯盟」新政策與新人事


2018-07-02 00:46 聯合報  郭崇倫
台灣民主基金會6月25日上午在君悅酒店舉行15周年慶,蔡英文總統出席致詞。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對於中國大陸的打壓,蔡英文總統公開表示「不會再忍讓」,最近的跡象顯示,新政策與新人事開始出台。大陸初步的反應是「混淆視聽、挾洋自重」,台灣藍營也嗤之以鼻,但他們都輕忽了新政策轉變的重要。
蔡總統在六月廿五日的兩個場合,都拋出相同的訊息在民主基金會十五周年的講話中提到,過去兩年來,中國不斷施壓我們,威脅我們的民主生活方式,並限縮我們的國際空間。澳大利亞、美國、歐洲和世界各地志同道合的國家都遭逢這樣的挑戰,志同道合的國家如不團結起來行動,反民主力量就會蔓延。
下午法新社專訪中,她敦促各國與台灣合作,捍衛民主和自由的價值,對抗中國的擴張主義,保護各國認同的價值,共同對中國產生壓力、限縮中國霸權影響。
新訊息反映了大環境的變化:一是中國的擴張、滲透到民主國家內部,引發全球警戒,西方輿論正快速轉向,歐美之前已經領教了俄羅斯的手法,以大陸的實力,將來的統戰攻勢,一定青出於藍,更為凌厲。
二是美國與中國的關係日益緊張,已經超越過去新總統與大陸之間波谷波峰的起伏循環,張力「破表」,必須要用新的角度檢視美中台關係。
更值得注意的是,新政策背後有新人事新想法,包括了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姚人多、外交部政務次長徐斯儉、陸委會政務副主委陳明祺、還有國安會諮詢委員陶儀芬他們都與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吳介民有密切的同學、同事關係,這五位都是在美英取得中國大陸研究的博士,徐、陶、吳還都是紐約哥大黎安友的學生。他們與上一輩從政學者不同,對大陸沒有情感上的聯繫,研究取向偏向社會對抗國家,都有強烈的台灣主體意識
對「民主聯盟」最大的質疑就是,理念遠不及各國現實利益,美國是在打台灣牌,川普本人更毫無信用,連盟國都在避險,怎麼能輕信美國的結盟?
吳介民對蔡總統專訪的解讀是,提醒世界,不要忽略台灣在抵抗中國影響力上面的努力,台灣有自己的戰略價值;事實上,國際上開始認知到台灣是北京統戰最著力的前線,「你們的反統戰做得很好」。
其次,冷戰的台灣曾經是美國領導對抗中國的前線國家,但卻是獨裁體制,在美中戰略合作之後,被出賣丟棄,斷交撤軍;卅年後台灣已成民主國家,當美中關係重新對抗之際,台灣卻因共享民主價值,重新與美國結盟,川普也許朝三暮四,但是國會與朝野的反中共識,不可能對台灣用後即棄
最後,只要大陸持續把門鎖上,拒與民進黨政府對話,而且施加越大的壓力,讓台灣處境越困難,這不能證明新政策無效,只會更確立新政策的正當性






院士卡院士? 期許院士肩負歷史使命


2018-07-02 00:46 聯合報  金傳春/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兼任教授、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顧問(台北市)
中研院今年7月2日至5日將召開兩年一度的院士會議,往年都是院長親自寫信給全體院士,今年首度以「秘書長」名義發信。 記者王彩鸝/翻攝


第卅三次中研院院士會議開鑼。院士職責是帶動我國學術進步,院士參與或擔任學術研究計畫審委、大學校長遴委、大學校長、國家重點科技的推動、學研單位/教育部等政府首長、副總統及年金改革等政策規畫;然而,台灣的高等教育、學術研究與政策擬定無論在制度精進、人才拔擢與革新突破上,似乎仍缺新氣象!
我國第一次院士會議於民國37年(一九四八年)九月廿三日召開,但學術發展與高級人才培育因對日抗戰與其後的顛沛流離而延誤。中華文化的薪火是在自由民主的台灣延展發揚。然傳統知識分子的角色,如宋儒張載的「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雖為儒家傳承歷史、社會、文化的情操與目標,近年已漸式微。
在重視人文價值的年長院士老邁凋零後,理工生醫院士增,新一代院士專業新知較前一代更有前瞻性,但是否具胡適、傅斯年、丁文江等前輩的理想性及與政治保持距離與超然,尚待歷史評價。當社會爭議出現,高瞻遠矚關心社會而具知識分子風骨的針貶時局國士已鳳毛麟角!如年金改革並非由計量經濟、統計學、社會學與爭聘國際人才的跨域探研以作整全考量;禽流感流行後,禽農鉅大損失也未見科學防疫與人畜共通傳染病將才培育的落實;假論文事件至今仍嗅不出反思惕勵作為
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卡管事件彰顯政府聘教育領航者並非惜才與「重教育遠在政治之上」,無誠意溝通,卻任偏見阻礙大學發展與國家教育長遠規畫。「院士卡院士」後,將來如何尋覓具熱誠者任台大校長?北檢的快速動作,絕非任一國際頂尖大學所能容忍!誠請院士們觀大局對賴清德院長誠摯建言以撥雲見日。
中研院一○二年出版「高等教育與科技政策建議書」,惜較第九次全國科技會議中「如何提升台灣研究地位」的建議,更搔不到癢處;所提出的人才供需失衡問題,近年更趨嚴重。當中國大陸巨額投資重點大學,台灣的父母看不到未來,高中生出國念大學與年俱增,在缺尊重人才氛圍下,體制改革多流於紙上談兵,罕見國家培育高級人才的朝氣,卡管案拖越久,愈失民心。
中研院院士素有「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憂念,宜敦促政府改革高教體制帶動新風氣。誠摯期許院士不僅是傑出學者,更應無私肩負歷史使命的國士,捐棄成見,在尊重學術自由的台灣,為萬世勇於開拓未來。






解決低薪 要靠態度積極


2018-07-02 00:46 聯合報  盧信昌/台大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台北市)

甫由台北證券交易所發布的上市公司每人福利與薪資費用,有以下觀察:一、比起前一年度,前五十大公司的薪資費用,支出大約下降一成;二、所申報員工人數約一二三萬人,占台灣有薪受雇者的六分之一弱;三、整體上市公司的年薪人均,約九十三萬元,相較於有薪受雇者的不到六十萬元,高出一半。
首先,由八四四家上市公司所申報的人事費用總和,雖然比早先增加約五點五%—在一○五年度的當時,整體員工的福利費用總計達一兆三○五四億元;到了一○六年度,福利費用則為一兆三七五三億元。看似增加甚多;不過究其實,最近一個年度的統計,其所認列的上市櫃公司也比之前多十家;此外,勞健保費率和繳納金額,也會隨著薪資級距與員工年資的組合調整,以及雇用員工人數而有所改變。
其次,其所發布的平均薪資,比起台灣受薪階級高出一半,一方面是就業者的專業與養成有差異;另一方面,則是公司規模與資本投資所導致,尤其是個別公司在產業內所取得的主導地位,像是產業龍頭的和泰汽車與台積電。
然而前五十大企業的人均費用,普遍下降的幅度則在一成上下。會有這樣明顯的變動發生,除了退休當事人與新進者,無論在年資、生產表現,所應有的薪資差異;再就是企業分紅、發行股票的買回與員工股權發放,難免會涉及跨年度獲利與成本反映,因而有在稅務與會計準則允許下的必要調整。
因此,去年上市企業人均薪資的增加主要發生在中段班,則可以確定。上市公司泰半進行國際貿易或是有對外投資,尤其是與科技相關的製造業;除了反映出口環境的改善之外,這樣跳躍式的增長幅度也顯示一例一休的立法,確實產生了部分的助益。位處中段班的上市企業,在二○一六年間面對新法推動的勸導期,於其能力允許下,極可能改善其作業的適法性與追求勞資和諧。
自然,本推論的檢證要做系統性的精確調研;方式有很多,惟在現下資料的取得有困難,僅能以其發布的統計性狀為之,以比對前、後兩年度的薪資調整幅度。
透過人資規範與企業主的務實調整,確實能讓薪資成長一度停滯的台灣,產生勞、雇協商的意願和改善可能;以上關於修法影響的推論,其正確與否則可留待明年此時再做討論。只是單獨讓企業主來面對,在如此情境壓力之下所產生的短期轉變,還是不夠的;長期以往,各界仍需坦誠面對台灣的政經定位與經貿的優劣勢,以避免過度的內耗與紛爭之下,機會稍縱即逝。






再好的店都敗給租金!礁溪整容如貴婦 深度之美在哪?


2018-07-02 00:34 聯合報  徐正雄/農(新北市)
宜蘭的魚丸米粉,價格不再親民了。 記者羅建旺/攝影


今年夏天特別熱,對觀光業來說,卻是冷風颼颼!
近幾年,我的台灣旅行地圖有了轉變。以前常去的礁溪,現在逐漸被台南取代。十多年前的礁溪,就像一位純樸的小姑娘,到處都水水的,人潮不多、十分悠閒,食物便宜又好吃!例如一碗魚丸米粉,卅元裡面有五、六顆小魚丸,加一大塊炸豆腐,這種配備,在台北肯定要雙倍價錢。可是,現在同樣的東西要賣四十五元,而且服務品質下降。
理由應該是雪隧開通,房價高漲連帶影響租金調整。羊毛出在羊身上,那些小吃店、飯店、土地大都是租來的,房東漲價,業者自然只能跟著調漲。君不見,台北東區、信義計畫區很多房東寧願將店面短期租給人家做銷貨中心,也不願降價影響行情,聽說有人想降價,還會引起撻伐。
像這樣的例子,在台灣比比皆是。
我家附近開了一家優質麵包店,老闆從東京習藝回來,麵包店位於新莊不熱鬧的街道,價錢居然不遜於台北鬧區。我忍不住跟他反應,他說都是租金惹的禍,他比前任房東多月付二萬五千元,加上原物料續漲,他只能反映在價格上,最後當然只能倒閉。
這種拚命創業,最後卻輸給房租的例子不少
台南物美價廉的東西很多!我猜,這可能是他們的店面大多是自己的。你能想像,一顆碩大菜粽,加一碗料多味噌湯居然只要四十元。
而最為人詬病的旅館費用,全台皆然,都不知在貴在哪裡?去過日本自助旅行的人,大概都會覺得台灣的住宿費很不合理!這是一個全球化的世界,感覺台灣似乎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以為旅客都沒在成長。
除了住宿貴,台灣對環境保護輕忽,永續經營的能力在世界大概排名末段班,很多地方被破壞、汙染,卻沒有一個政治人物敢像杜特蒂「封島改善」
殊不知,旅客到了一個地方,住進一間優質飯店,「然後呢?」美景在哪?深度在哪?礁溪現在整容像貴婦,所以,我乾脆留在北投泡湯還可省下車錢。至於台南,仍保有古都風味,很多食物在外縣市吃不到,因此仍值得前往!台灣很多地方,因為短視近利而漸漸失去獨特性和親和力
如果我說:陸客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可能是因為旅客在旅途上找不到其他美麗風光!這樣會不會太機車?其實也有幾分真實。
土地炒作,破壞環境,房價高居不下,景氣下滑租金卻連年上漲,帶來深遠的負面影響,政府真的應該好好思考。

黃介正/「習近平外交思想」確立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黃介正/「習近平外交思想」確立
.王健壯/大法官忘了一五一號解釋?







黃介正/「習近平外交思想」確立


2018-07-02 00:17 聯合報  黃介正(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剛閉幕的中國高層外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外交思想」被正式提出。 (新華社資料照)


約莫時隔三年半,中國大陸六月下旬召開習近平主政後的第二次「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將「外交思想」鑲嵌在今年春天才入憲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拼圖之中,成為習近平上任以來,有關國際戰略與外交工作方針的綜合總結,更形塑了習近平思想在外交上集中統一的指導地位。
從二○一二年春天以國家副主席身分訪問美國時,提出建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概念,習近平在接掌大位後隔年,遣外交部長王毅赴華府以「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十四個字闡述大國外交之主要內涵。
隨後在二○一三年十月的「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揭櫫「親、誠、惠、容」四個字的中國特色周邊外交理念,並且將爭取良好的區域環境,與實現「兩個一百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鬥目標結合。此外還在隔年五月的上海「亞信峰會」上,提出「亞洲的安全歸根結柢要靠亞洲人民來維護」,幾乎被形容為亞洲版的「門羅主義」。
自從中共「十八大」首度將「人類命運共同體」列入報告,中國大陸相關的談話與文件中,不斷與「一帶一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進行聯結,而終於寫進中共黨章以及憲法,逐步建構成為中國大陸外交思想與政策的主題。
在新創的「習近平外交思想」(Xi Jinping Doctrine)成形之刻,外界分析家可據以估算中國大陸對於本身在全球體系中的自我期許與定位,也可以觀察當前中國在未來相當一段時期的國際戰略部署。
習近平在最近的會議提出「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形成了一種三D的體系:將當前的中國大陸放在過去中華盛世,與未來偉大復興的歷史縱切面中間;提醒避免見樹不見林,在紛擾的國際亂象中要能看到橫切面全局變化;並且不單是從中國看世界,而要在全球政治、經貿、安全多維體系中,探尋中國的位置與角色。
習近平在論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的十個堅持中,首先就是堅持黨中央權威與對外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外交大權在黨中央」;對外工作的體制機制改革,要根據「黨中央統一部署」,思想與行動等一切,都要確保「令行禁止、步調統一」。
對照當前國際局勢瞬息萬變之不確定性、外交工作多元複雜亟須協調整合之事實、大陸黨政軍全面機構改革之重整與調適,習近平在講話中,如此不厭其煩地反覆強調「黨的絕對領導」,是否有弦外之音,不得而知。
過去五年多,中國大陸在國力逐漸增長、大國地位已然確立、海外利益不斷擴充的形勢下,漸次發展出融合人類命運共同體、大國關係、周邊外交、以及一帶一路的「新型國際主義觀」。在未來習近平可望長期執政,中美全面強權競爭已成事實的情況下,全世界的國際關係研究者,對於確立指導地位的「習近平外交思想」,實不可不深究。

名家觀點/金融去槓桿 中國企業債信拉警報

名家觀點/金融去槓桿 中國企業債信拉警報


2018-07-02 00:45 經濟日報  丁予嘉(作者是國票金控總經理丁予嘉博士)
報系資料照


經濟日報提供



今年以來中國本地企業債違約頻傳,萬得資訊(Wind)統計今年已出現22起債券違約事件,雖相較國際債券市場的違約事件,其實數量甚少,違約金額不到300億人民幣、違約率僅占整體中國內地債券流通量的0.3%,但自2014年超日債違約打破剛性兌付後,第二季的新增違約數已與去年的違約數相當(如上圖),讓市場不禁擔心中國信用債市場的連鎖反應,更彰顯中國推動去槓桿與打擊影子銀行有相當成效的同時,卻也帶來國內市場資金缺乏與企業融資取得困難的後遺症

觀察目前中國企業債務違約仍集中於國內債務為主,僅相當小部分的境外美元債務出現違約情況,中國境內債信市場的嚴峻性高於境外市場,究其原因在於中國企業對外舉債仍須經國家發改委的備案登記,海外舉債相較國內的繁雜度與國際發債的標準具更高規格限制,因此多數能取得國際融資渠道的企業,在還有辦法、有能力的情況下,盡量選擇不讓海外市場違約造成國際債信受損,因此,如山東山水集團在2015年因股權爭奪,最終選擇境內人民幣債券違約,但境外美元債券則如期支付的差別待遇。
現在中國信用市場既缺錢也缺乏流動性,大量的中國企業這四年來以最快速度借錢救急,使得企業債務總額暴增了25%,國內債市信用風險升高,引發對資金面的抽緊,因此內地債市也出現國債與信用債的利率走勢大不相同的分歧狀況。今年中國本地債市呈現兩樣情,國債表現相對亮眼、成交量更提升至每周平均3,000億人民幣之多,但企業信用債除了成交量降至歷史冰點,淨發行量同時出現萎縮之勢,內地資金顯著的往最安全的國債與國企債方向移動
過去中國企業評級一向都給的非常之高,普遍多數企業拿到AAA級信評並非難事,但3A信評乃是因中國政府信用潛在背書之故,中國信評市場大門仍未對外開放,雖然剛性兌付神話破滅後,內地信評開始分級差異化,但確實度與可信度非短期間可落實,市場對於信評信任度的鬆動,加速讓流動性更嚴峻。
近日中國人行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首次將「去槓桿」刪除於政策目標內,表明中國官方不容許因去槓桿政策而出現任何系統性風險的可能。國內債市違約效應能否有效控制,對目前調結構的中國經濟更顯格外重要,因此,端午假期間,人行異常發文喊話,消毒債券違約率總體水平不高,試圖安穩金融市場不安情緒,緊接著宣佈7月執行定向降準措施,下調存準率0.5百分點總計釋出7千億人民幣資金,幅度與釋放金額均創下今年單次最大,市場融資渠道困難已讓人行有不得不出手的壓力。
下半年,中國經濟壓力持續升高,內有去槓桿、外有中美貿易衝突兩大挑戰待解中國內地信用債違約加劇,則是中國自相對封閉的新興市場轉化成成熟市場所必經歷練的痛苦過程,川普貿易戰演變複雜度持續升高,中國貨幣政策短期內難以全面性的真寬鬆,緊信用仍會是中國下半年的重頭戲。


丁予嘉

經濟學博士出身,擁有豐富金融實務資歷,難得的是,他能將兩者予以融合,透過理論架構對實務進行分析,輔以國內外的經驗值,提出可能的發展方向與具體建議,頗受政府單位重視。



名家觀點/人民幣保不保 三派論戰

名家觀點/人民幣保不保 三派論戰


2018-07-02 00:45 經濟日報  李春

踏入7月也就踏入了下半年,而7月和下半年中國財經第一大事,是中國人民銀行提早宣布的7月5日降準可中國財經界已把這降準視之為普降,現在關心的是另一話題:人民幣保不保。
降準本來因貨幣政策轉向的意味,是中國經濟大事之一。但財經界卻把降準當段子來講,有位名氣相當大的經濟學家還總結降準四點說每次降準降息,人行一定要否認這是放水的舉措,一定要強調穩健貨幣政策的基調沒有改變;每次降準,人行基本都要提到為了解決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但最終幾乎都和中小企業無關;每次降準,第一時間最亢奮的是股市,但股市從來沒有因為降準而由熊轉牛;每次降準,人行都說和房地產無關,但最大的受益者基本都是房地產。
既然降準被娛樂化了,那該嚴肅的是什麼?是當下跌跌不休的人民幣匯率。北京有財經記者說,這些日子最好做的新聞,是人民幣匯率下挫的新聞,說好做,一是因天天都在跌,基本不會估錯,二是每天可以上頭條,因為可倒數著找到下跌創出的最新紀錄。
財經記者很忙,財經部門和官員卻好整以暇,只是人行貨幣委員會剛開的第2季例會,說了一句國際經濟金融形勢更加錯綜複雜,面臨一些嚴峻挑戰和不確定性。而上一次例會即去年第4季例會說的是:全球經濟逐步複甦,主要發達國家複甦總體延續,部分新興經濟體仍面臨挑戰,國際金融市場存在風險隱患。
有分析者認為,中共高層正在鼓舞經濟士氣,人行貨幣委也只能這樣點到為止了,而嚴竣挑戰和不確定性,都在人民幣匯率上了。也正因此,中國財經界為之爭論得激烈起來,焦點就在於過去多次關鍵時刻,都由政府當局發動了人民幣保衛戰,現在人民幣匯率跌到如此程度,保是不保。
人民幣匯率說是要放開市場化,實則加強了有管理,且是以保為主,今次突然很多財經專家都出來說當局要棄匯率,保其他了。說法主要有三種,一種說中美貿易戰,戰火不止貿易,人民幣匯率這時不敢輕易去保,是擔心再來一頂操控匯率的帽子,給美方以打擊口實;一種說中美貿易戰,人民幣匯率貶值是好事因為有利出口,挽回一點貿易戰的損失,所以當局不會出手來保;第三種說法較新穎,叫棄匯率、保樓市
這種新觀點解釋起來,是目前中國經濟最要命的是房地產市場,由於中國樓市是中國經濟最大的泡沫,不僅嚴重擠壓了貨幣政策的空間,也因主宰著大多數地方政府財政,決定著中國經濟的起落。說人行政策是棄匯率、保樓市不一定對,但人行絕對不敢去刺破樓市泡沬這是真的
也有人認為,人行從來真上心的不是匯率,而是外匯存底,因為那是人行的資產和彈藥庫。所以要不要保匯率,主要看外匯儲備穩不穩現在人行最留心的是外匯存底數字,因為人民幣是印出的,美元是換來的。資金流出的數字比匯率起落數字更受人行官員關注。
什麼情況下人民幣要保?那就是在貿易戰陰影下,再現資金恐慌性流出。據說中國股市連續兩周外資流走,已引起警覺了。難怪有經濟學家說,中美貿易戰對中國衝擊影響有多大,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就有多深

李春

李春現在是聯合報系的香港特派員,有20多年的媒體工作經驗,長期觀察中國大陸的政經情勢,見解精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