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經濟日報社論/從經貿觀點看「脫中入北」
◆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淪大馬學生地獄
◆ 聯合報社論/大罷免亂象叢生,台灣已成瘋狂之島
經濟日報社論/從經貿觀點看「脫中入北」
2025-04-20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民進黨中常會日前邀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吳介民進行專題報告,兼任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總統對吳所提「脫中入北」的新趨勢大表贊同。圖/民進黨提供
全球都被美國總統川普變來變去的關稅政策弄得團團轉,我們的政府也說要儘速與美國談判,並且要從零關稅開始談,沒想到賴清德總統突然冒出一句,台灣要「脫中入北」;也就是說,台灣要脫離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加入北方國家的行列。
然而,從經濟面來看,台灣的人均所得已經超過三萬美元,用購買力評價計算,更是超過六萬美元,高過大多數歐美國家,所以台灣早就屬於已開發國家的行列。賴總統喊出「脫中入北」,感覺上是從政治立場出發,要完全脫離中國大陸。從政治正確的角度來看,直接喊台灣要「脫中入美」,可能更直接乾脆。
「脫中入美」,其實完全不符經濟效益。川普對全球課徵關稅之後,全球商品銷售到美國變得不容易,美國的如意算盤是美國可以重回製造大國的行列,但是這最多只是自產自銷而已,因為以美國生產成本之高,很難出口到其他國家。因此,全球市場會愈來愈趨向版塊化,未來國際間會出現愈來愈多國家之間集體團抱的現象,比方說,歐盟、CPTPP 與 RCEP 等,因為這些成員國可以利用彼此降稅的方式,來擴大貿易。最近,延宕多時的中日韓自由貿易協議又開始協商,其中當然與美國要加稅有關;同時,歐盟也表示,要加速與其他國家洽簽 FTA。此外,除了大陸與台灣以外,也有多國正在排隊申請進入 CPTPP。
也就是說,全球貿易戰一觸即發,但美國本身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它有獨立存活的能力,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規模都不夠,還是需要對外貿易。因此,大多數國家並不會改採相同的貿易壁壘,更需要與其他國家結盟。所以,台灣現在應該利用這一個機會,擴大與其他國家接觸,甚至洽簽 FTA,或是積極加入多邊的經貿組織,例如 CPTPP 與 RCEP。畢竟台灣是一個小型開放經濟體,對外貿易是帶動台灣經濟發展的引擎。
現在美國要求台灣高科技廠商前往投資,受限於美國的政治壓力,台灣可能很難說不。但是,因為美國的生產成本很高,台灣的高科技廠商過去,其生產的產品主要還是針對美國市場;而至於其他市場上的需求,應該還是要由台灣本身的廠商來生產出貨。因此如果台灣無法加入這些版塊市場,這些國家之間的產品彼此免稅,而台灣的商品必須繳稅,台灣的商品就會被排擠,對台灣相當不利。
最後,在3月中政府公布的賴17條中,說要重新檢視兩岸的產業結構,也就是要脫離台灣與大陸的經貿關係。問題是,到現在為止,台灣對大陸出口仍然占台灣總出口的31%,台灣如何脫離與大陸的關係呢?而從經貿的角度來看,台灣應該要追求每一個市場,不但要美國的市場,也要全球其他國家的市場。而中國大陸有十四億人,不論是生產力或是消費力,台灣當然不能自絕於這個市場之外;更何況現在台灣對大陸出口占總出口的三成,未來即使美中經濟脫鉤,但是因為兩岸已經建立綿密的生產鏈關係,台灣想要「脫中」,既不可能,也沒有必要。
所以,「脫中入北」最多只是一個口號,即使是口號,可能更像「脫中入美」。而且,從經貿的觀點來看,台灣需要全球的每一個市場,大陸市場這麼大,當然也不能放棄,更不用說大陸也是台灣非常重要的生產基地,現在台灣在經貿上想要脫離大陸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政府在推動經貿政策時,不能一廂情願的想怎麼做就怎麼做,而完全不顧現實的狀況,當年南向政策和新南向政策相繼失敗,殷鑑不遠,政府在推動政策的時候一定要順勢而為,不能只有政治考量,逆勢操作。
聯合報社論/大罷免亂象叢生,台灣已成瘋狂之島
2025-04-20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全台大罷免潮共59件罷免案進入二階連署,中選會公布其中50名立委二階連署截止日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當前處境,可說是內憂外患、三面夾殺。對內有大罷免的政治亂局愈演愈烈;對外則是美國川普政府發動的關稅戰迫在眉睫、兩岸緊張情勢日漸升高。任何正常的政府,此時此刻都應該將施政中心放在應對全球變局、緩和台海情勢,並團結朝野共謀因應之道。但賴政府卻將所有重心放在大罷免上,諸多亂象已經使政府運作失能。
川普對台灣課重稅,賴政府一時六神無主,行政院長卓榮泰急邀朝野共商國是,國民黨也表示願意以最大誠意支持解決國家困難。但包括卓榮泰在內的行政院官員,轉過身就「下鄉宣講」宣傳大罷免,痛批國民黨將關稅戰對產業影響的特別預算從八百八十億元提高到二千億元的建議,是「只為討好國人」。
這種「朝不朝、野不野」的情況,同樣出現在預算解凍問題。賴政府一面痛責在野黨亂刪預算,面對在野黨立委詢問何時提預算解凍案,竟楞住不知如何回答;哭窮卻不解凍預算,只為炒作大罷免,完全失去執政者應有格局。
大罷免的光怪陸離現象,也擴至立法院。朝野已有五十位立委遭提案罷免,且進入第二階段連署,立委為了「回防選區」,置修法、立法、問政本職於不顧。日前立法院就發生八個委員會竟只有一個委員會開會的情況,其餘都是「考察」。如此立法院,豈有「朝野共赴國難、面對非常時期」氣氛?
近日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檢調偵辦罷綠委的「死亡連署」動作越來越大,國民黨地方黨工、志工、青年軍幾乎無一倖免,台北市黨部主委、書記長、總幹事等更全遭聲押,儼然非「團滅國民黨」不可;但罷藍委的相關疑義,檢調卻悄然無聲。時值大罷免第二階段連署緊鑼密鼓之際,司法雙標自難逃政治操作質疑。過去中選會雖多次就公投、總統副總統選舉以及罷免連署的「死亡連署」,向高檢署告發,然迄今卻無任何案例遭到起訴、判刑。這也說明,這次檢調的大動作,就是為政治目的操作司法。尤其涉連署案的國民黨助理遭聲押而以五十萬元交保,然涉及共諜案的民進黨助理卻未聲押,僅以二十萬元交保。「連署比當共諜慘」,司法成了笑話。
關稅戰和共諜案都重挫大罷免聲勢。但對於關稅戰,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解釋,川普搞全世界大罷免,罷免共產主義;更稱「川普算是我們側翼,沒有台灣美國怎麼演得下去」。面對共諜案,民進黨難以自清,則自圓其說指民進黨是中共敵人,才會被安插共諜;在野黨是中共朋友,所以沒有共諜事件。扭曲的話術,已經語無倫次。而為了配合大罷免的反中基調,不但將民進黨共諜案「喪事喜辦」,還將行政濫權矛頭指向定居台灣多年的陸配。
另外,本應與大罷免無關的教育部,竟也成大罷免亂象主角。有大學生在校園內擺攤收連署書,政大、清大等校以教育基本法「學校不得對特定政治團體從事宣傳或活動」予以限制。教育部長鄭英耀卻將學生行為定義為「應受尊重的言論自由和公民活動」,為大罷免大開方便之門,讓政治明目張膽汙染校園。鄭英耀讓教育中立、政治不進入校園等原則一夕崩塌,造成長遠惡劣影響。
這諸多大罷免亂象,只是冰山一角;因對大罷免立場不同,家人、朋友對立齟齬情況亦時有所聞,民意趨於兩極,社會嚴重撕裂。大罷免帶來的,不是「更大的民主」,而是讓台灣成為「瘋狂之島」。民進黨選輸翻桌,為了重新完全執政,讓台灣付出如此慘重代價,實在可悲。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淪大馬學生地獄
2025-04-20 00:0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男子陳柏諺因金錢糾紛掐死馬來西亞籍蔡姓女大生,一、二審皆依殺人罪處無期徒刑,但台灣高等法院更一審認為他符合自首要件,改判18年10月刑。記者王宏舜/攝影
兩起台灣男子勒斃馬來西亞籍女大學生案,分被最高法院撤銷無期徒刑及死刑發回。雖然各級審的獨立審判應予尊重,但司法也該聆聽死者家屬「不要讓台灣淪為馬來西亞學生的地獄」的卑微祈求。
土木工程師陳柏諺因金錢糾紛掐死馬來西亞籍蔡姓女大學生,卻謊稱是「約好一起長眠」。死者家屬認為手段殘忍、期望判死,以免台灣淪為馬籍學生地獄。一、二審判陳男無期徒刑,最高院卻無視他是等警察上門才說殺了人,認為是自首、有悔過之意,撤銷發回。更一審日前改判減刑,陳男四度「膜拜」法官感謝。
無獨有偶,男子梁育誌五年前擄走來自大馬的鍾姓女大學生,性侵後以繩圈勒斃,更一審雖跨越「實質廢死」釋憲門檻判梁男死刑,但最高院卻無視鑑定顯示梁男再犯危險性高、符合犯罪情節最嚴重情形,仍以「教誨師認為有矯正可能」等為由,二度撤銷死刑判決。
賴政府選輸翻桌搞大罷免,上演「執政者帶頭作亂」荒謬劇。沒想到理當制衡行政權的司法更亂,不僅檢方搶扮「東廠打手」,連最高法院也自創「自首即悔過」、「教誨師大過專業鑑定」等法理,果然讓法官賺到殺人犯的頂禮膜拜。
至於大馬家屬對台灣的懇求,在賴總統揮旗「脫中入北」後,南方國家人民怎麼看台灣,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