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0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對未來供電穩定性 別過度樂觀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誰在摀住媒體嘴巴,誰在變相保護加害人
◆  聯合報黑白集/老柯洩漏天機
◆  經濟日報社論/對未來供電穩定性 別過度樂觀







經濟日報社論/對未來供電穩定性 別過度樂觀


2024-07-20 00:47  經濟日報/ 社論
台電規畫更新改建為2部燃氣機組,擬在基隆外木山海岸填海造地建設的第四天然氣接收站。 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經濟部7月15日公布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說明因 AI 科技潮帶動半導體產業擴廠等因素,預估未來五年及十年國內電力需求年均成長率分別為2.5%及2.8%。不過,該報告呈現的電力供需全貌並不完整,主要是忽略電價對電力需求的影響,且僅討論工業部門的電力需求。另外,在供給面上,則忽略增加再生能源及天然氣發電所面臨的限制,以及發電成本日益增加如何影響電價等兩項議題。

去年國內總發電量2,765億度,較前年減少1.04%。其中,以工業、住宅及服務業三個部門用電量居前三位,其占比分別為55.3%、18.6%及17.5%。電力需求宜以各類使用者的需求進行分析,然後再得到電力總需求的預測。然而,經濟部對於未來十年國內用電需求增加的估算,僅說明係因半導體產業的需求以每年30萬瓩至50萬瓩增加,以及 AI 用電量會自民國一一二年 (2023年)的24萬瓩增加至民國一一七年(2028年)的224萬瓩,而之後每年將增加35萬瓩至45萬瓩。不過,經濟部忽略近來國際 AI 大廠欲至台灣設資料中心,可能是因我國目前工業電價排名全球第三低;若未來國內電價大幅增加,則有可能抑制此需求。

國內未來電價走勢,取決於我國如何選擇不同發電組合,所導致對電力供給量及成本的影響。去年我國四種最重要的發電方式為燃煤、天然氣、再生能源及核能,其發電占比分別為 42.4%、39.5%、9.5%及6.3%。不過,核能卻僅占我國發電總裝置容量的3%。如就同樣裝置容量進行比較,則核能的發電量為燃煤、天然氣的1.58倍,風力的4.04倍,以及太陽能的8.75倍。而這些發電方式的成本也不同:目前台電自行使用核能、燃煤及天然氣的每度發電成本分別為1.12元、2.73元及3.04元,但台電外購光電及風力發電的每度成本則分別為4.88元及6.59元核能的低成本高效能十分明顯,但這項評估並未充分呈現

在今年7月及明年5月核三廠兩部機組陸續除役後,台電預計以天然氣及再生能源發電填補其缺口。不過,核電「設備利用率」高於這兩種發電方式,而每度發電成本則相對較低。因此,台電未來必須大幅增加核能之外的發電裝置容量,因而每度發電成本也會大幅增加。

經濟部對天然氣及再生能源發電的未來裝置容量,都有灌水嫌疑。經濟部預估在民國一一三-一二二年(2024-2033年)間,增加天然氣的發電裝置容量為目前國內發電總裝置容量的48.3%。不過,經濟部雖說明民國一一六年(2027 年)之後,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增燃氣電源」併網,但並未說明是哪個電廠

就再生能源的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而言,經濟部預期從民國一一五到一二五年(2026年到2035年)間,每年裝置容量分別增加2GW及1.5GW。不過,這比過去每年平均增量多出許多;從民國一O五到一一二年(2016年至2023年),國內太陽能光電的裝置容量由1.25GW增加到12.42GW,平均每年增加1.6GW。另外,從民國一O五到一一二年(2016年至2023年)間,國內風力發電的裝置容量由0.68GW增加到2.68GW平均每年僅增加0.29GW經濟部的樂觀預估,可能成為未來供電風險

由於經濟部對未來天然氣及再生能源發電的裝置容量灌水,因此,其下列對夜間備用容量率估計也是過度樂觀:在民國一一七年(2028年)以前,皆低於法定安全水準的15%,但在民國一一八年(2029年)之後皆超過20%這顯示,未來國內供電穩定性已岌岌可危,而立法院提出的核二、三廠機組延役法案,已經停擺,暫無法解燃眉之急

另一方面,台電目前資本額5,800億元,截至今年5月底止,累積虧損已達資本額的76%,再加上預期未來台電每度發電成本大增,故有必要再大幅調高電價。如此一來,或許可能抑制國外  AI 大廠在台投資,從而減緩台電增加發電裝置容量的壓力。錯誤的預測,可能導致風險,不可不慎。












聯合報黑白集/老柯洩漏天機


2024-07-20 02:16  聯合報/ 黑白集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失去第一大黨地位後,民進黨總召柯建銘的情緒就失去了平衡。每當朝野協商,他一個人在旁邊碎碎念;別人在質詢,他動不動插嘴,時不時嗆聲韓國瑜。民進黨沒人管得住他,他便樂得繼續任性。

所謂言多必失,老柯這張嘴最近終於惹了禍。他受訪時說,賴清德當選總統次日,就成立立法院長改選小組」,他和卓榮泰、游錫堃等人都參加。柯建銘自誇說,民進黨是集體決策,「一起打仗」;不像國民黨,像義和團一樣亂搞一通,又嘲笑柯文哲是「政治白癡」。

虧柯建銘說得這麼口沫橫飛,這番話,卻冷不妨洩了賴清德和卓榮泰的底。卓榮泰當時是賴清德競選總部總督導,他曾在一月十八日臉書上發文,說賴清德身為總統當選人,「並不涉入立法院長選舉事宜」。老柯一席話,不僅坐實卓榮泰公然「說謊」,也把賴清德拖下水,顯示總統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和在野黨硬幹,什麼「民主大聯盟」都是假的

再說,這個改選小組分明已經計畫失敗,民進黨這會期的表現也荒腔走板,柯總召卻有心情把箱底故事挖出來說嘴,也很令人不解。這是在炫耀自己的餘威,還是暗示民進黨後續仍有新招?

最好笑的是,民進黨近日請專家來開講「台灣社會情緒教育」;柯建銘還說,領導人滿適合這類課程。就不知,他自己上過課是否受用。














聯合報社論/誰在摀住媒體嘴巴,誰在變相保護加害人


2024-07-20 03:27  聯合報/ 社論
台北市某幼兒園性侵學童案延燒,市長蔣萬安昨首度鞠躬道歉表示,他的責任就是保護孩子不受傷害,將盡全力彌補。記者楊正海/翻攝


台北市發生幼兒園教保員性侵幼童事件,因相關機構處理一路草率,使得嫌犯一犯再犯,受害女童超過廿人。有議員質疑,兩年多前的罪行,為何如今才被揭露,市府是否失職?有家長質疑,媒體先前為何不詳加報導該事件,使他們誤將孩子送進不安全的幼兒園。不少媒體人則喊冤,認為現行《兒少法》規定太嚴,不能寫出任何足以辨識身分的資訊,政府動輒開罰,導致他們寧可選擇避免報導以免觸法

這起幼兒園性侵案,因為各方的草率、疏忽及噤聲,造成侵害者肆無忌憚,遲至兩年後才被繩之以法,令人遺憾。事實上,這並非單一事件。近幾年,台灣的法令或因制定過程思慮欠周,或因執行錯誤或擴大解釋,從而使原先為「保護受害者」的法令,最後卻變相「保護了加害者」,類似案例比比皆是。無論如何,這個事件提供了各界一個反省的機會:一個出於善意的法令,如何變成保護惡棍的天堂?

最令人意外的是,當媒體指責《兒少法》規定太嚴,使他們報導類似事件時動輒挨罰;衛福部竟稱,《兒少法》並未禁止報導幼兒園名稱及加害人資訊,理由是幼兒園「不算學校」這種「鋸箭式」的釋法態度,令人憤怒。試問,如果類似事件發生在中小學,媒體能不能報導學校名稱?如果不行,那為何今天卻說幼兒園名稱可以揭露,這是什麼馬後炮?多年來媒體遭 NCC 及其他行政單位開罰時,衛福部為何不早點站出來說話?

民進黨將此案當成政治鬥爭資材,拿來拷打蔣市府,卻故意忽略加害者是在柯市府時代犯下首案卻未受法辦的事實,是對這個事件的再度扭曲放大來看,這起幼兒園性侵案可謂集中反映了政府部門的苟且草率,而這些此起彼落的失職,卻捧著「人權」的藉口為偽裝

舉例而言,今年五月的台中捷運砍人事件,媒體迄今無法報導凶嫌的全名,原因是:他是高雄市衛生局列管疾病的對象。案發時,台中市警方透露凶嫌有精神病史,立即遭到高雄市醫師的指責。問題是,曾有就診紀錄,就能抹消他殺人的事實嗎?凶手選在鄭捷案十周年當天動手,計畫縝密又充滿政治動機,司法將如何對他作出審判?川普刺殺案槍手克魯克斯,也是年方廿歲的年輕人,他有被隱去姓名嗎?

近年民進黨以人權為由力挺廢死,屢讓外界覺得已到「保護加害者人權」勝過「保護受害者人權」的地步除了殺人案件,政府對兒少、性侵案的處理也都充滿限制,要求隱去姓名、機構、地點等可資辨識的個資,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媒體因為動輒得咎,只能模糊敘述。這些,在在減損了資訊的透明,也妨礙了閱聽大眾知的權益。主管機關如此做法的另一目的,其實是在降低公眾對政府的監督力道,順便遮掩自己執法不力之惡。試問,培諾米達幼兒園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首度被揭發性侵,柯市府和北檢都介入調查,卻因毫無所獲而草草結案。如此怠懶無能的行政及執法單位,等於坐視凶嫌再犯,他們沒有責任嗎

冰山不是一天造成的。中捷殺人事件後,立即有精神科醫師跳出來喊話,要求社會給予失序者必要的「社區支持」。這類人權高調說起來容易,但反過來問,政府對於與失序者共存的社區,提供了應有的支持與保護嗎以性侵為例,美國的《梅根法案》規定,各州應建立性侵或性騷犯的檔案,並向有性侵前科者入住的社區公開相關資料。反觀台灣,政府只想極力摀住媒體的嘴,這到底在保護誰?





【專家之眼】政治流言四起 應對流彈亂射

◆  【專家之眼】政治流言四起 應對流彈亂射

◆  【專家之眼】看經濟學人的統戰數據 反統戰不如停抹紅
◆  【專家之眼】百搭天后謝淑薇的第九冠
◆  【專家之眼】美國亂象與台灣安危







【專家之眼】政治流言四起 應對流彈亂射


2024-07-20 07:28  聯合報/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近日美國總統大選候選人川普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認為台灣應當對美軍購付出代價自行承擔國防責任。(歐新社)


全球各國每到重大政治運作節點時,總是流言蜚語層出不窮,有時片語隻字更會產生嚴重政治效應,更有多項空穴來風荒誕謠言,經常會被各方信以為真,最後真相大白時,總是能夠找到合理詮釋,來遮掩當初胡亂臆測推論所產生難堪情境。

近日美國總統大選候選人川普在接受媒體訪問時,針對台灣應當對美軍購付出代價自行承擔國防責任,卻被媒體引申成為川普認為台灣應當支付美國保護費。媒體報導後台灣社會群情譁然,再加上川普對於台灣晶片產業多項批評與事實相差極大,因此更是引發多方嚴重反彈,政論名嘴高聲撻伐砲聲隆隆不絕於耳。

但在另一方面,卻另有抱持相對立場者,開始計算必須支付經費額度,最後還甚至歸結出相當便宜划算結論;而閣揆卓榮泰更是極度露骨地說出台灣願意付出更多,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更在發言中堆疊華麗辭藻,呼應閣揆發言基調。此時卻有駐外大使與綠營立委出面,針對英文開始說文解字,聲稱川普所言無關保護費,而是期待我方能夠提高國防預算投資額度,加強對美採購軍備。

筆者透過查閱川普接受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訪問紀錄,確認川普確實未曾講過任何可被認定或是直接翻譯為「保護費」之英文字辭,其中包括 protection money、protection fee 或是 protection racket。但筆者在此必須提醒,儘管前述三個英文字辭,確實都可以直譯為「保護費」,但其中意涵確實是天差地別;但不論如何,媒體報導冒出「保護費」字辭,確實就新聞報導真實性檢驗標準來說,值得各方檢討改進。

但是為何台灣社會大眾能夠接受此種用語,而且諸多政論名嘴還願意跟進評論分析,顯然就是此等論述字辭,完全符合台灣鄉親對於川普本身以及當前台北與華盛頓往來互動之基本認知與定位。吾人必須理解,假若台灣社會從根本上並不認為對美軍事採購具有付保護費性質,媒體報導川普如此論述,怎有可能扭轉台灣鄉親基本印象,紛紛相信川普確實有可能講出,此等極度讓人難以接受論述內容。

同樣吾人亦須對綠營立委與駐外使節,必須透過社交媒體張貼文稿與其他發聲管道,對外辯駁澄清川普發言絕對未曾提到「保護費」字辭,但相對上閣揆與執政黨秘書長卻會表態願意付出更多代價,顯然綠營內部理解真相人士,恐怕是被排除在決策圈外,其雖然能夠認識到媒體報導存在失誤,但為何其觀點卻未能順利送達黨政高層?

而國安體系在整個過程中,顯然是置身事外,並未迅速查明真相,提供政府相關部會澄清事實,政府外交體系與駐外單位,更是未能盡速提供正確資訊,整個政府坐視政治流言四起,應對流彈亂射一通,顯現出政府體系狀況不明應對失序,國家安全與國際情報作業顯然亦未能先知快報,任由輿情自行發展擴散,讓民眾產生先入為主錯誤認知,請問政府是否存在自我檢討空間?

其實對岸在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此全體會議期間內,亦有相關人士在海外放話,聲稱中國大陸領導人罹患重疾中風,再後續搭配北京天安門附近長安街封閉管制,中國大陸社群網站平台封鎖特定字詞,讓整個網路輿情受到引導,最後還是經過中國大陸黨政媒體,刻意播出中國大陸領導人主持會議特寫鏡頭,才讓整個謠傳訊息戛然而止。

吾人身處資訊社會,但政治活動重要節點,老是諸多流言蜚語四處亂竄,此種訊息傳播負面現象,各方都感到頭痛;但若是媒體本身缺乏自律,或是受眾不願花時間仔細查閱原始資訊,甚至審視資訊來源背景資料,研判其發言內容可信度,群眾被媒體操弄現象,就絕無可能終止。但吾人還是要問,假若沒有讓群眾接受謠傳之先導社會氛圍與情境條件,這些謠傳那能找到生存空間呢?






大法官淪附庸配合演出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大法官淪附庸配合演出
◆  照護新思維 迎戰超高齡社會
◆  金融科技五策略 監理還不夠
◆  勞工延退 勿忘職安配套
◆  賴清德治國毀憲亂政 誰來制衡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大法官淪附庸配合演出


2024-07-20 03:50  聯合報/ 林清汶/世新大學法律系兼任副教授


立法院日前通過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藐視國會罪等,引發擴權爭議,民進黨立法院黨團、行政院、總統、監察院相繼聲請憲法法庭審理及定暫時處分,憲法法庭經多日密集評議後,針對六大部分大都已裁准暫時停止適用,僅立職法部分規定可暫予適用。憲法法庭此舉雖是預料中的事,仍引起社會大眾普遍譁然。此從準備程序中的文書送達程序草率,及大法官問案態度之偏頗,已可略窺究竟。

暫時處分」乃針對急迫或難以回復原狀事件,由司法機關預先防制准予暫時停止適用,如對房屋一旦拆除即難以回復原狀事件;「暫時處分」本身並尚未取得判決確定之效力。民進黨為貫徹賴清德意志,排山倒海破天荒竟四路齊發,聲請憲法法庭釋憲及定暫時處分,而憲法法庭大法官在各方壓力下明顯淪為政治附庸,無上限配合演出。

細觀,試問本次立法院通過之國會改革六大法案,有何急迫性或難以回復原狀事件可言?況且,憲法法庭尚未裁定前,賴總統就聲明「在大法官未做出釋憲結果前,不宜貿然採取行動」,即不接受立法院通過他自己公布的國會改革法案;甚至還說「法案沒過就要讓青鳥飛出來」等不恰當之言論;賴清德過去當台南市長可以二百多天不進議會備詢,監察院糾正又奈他如何?而陳吉仲也說不接受這種「違憲組織的傳喚」,嗟乎?擔任過部長級的政務官,竟可口無遮攔如此漠視法治?難道他們都預先知道憲法法庭的審理結果了?或者擺明行政權尚方寶劍至高無上,立法權僅供參考

再論,監察院依據憲法增修條文為「國家最高監察機關,行使彈劾、糾舉及審計權」。監院聲請釋憲理由無非以立院職權侵犯監察院之調查權;然而,調查權非監院獨享,行政機關也有調查權,如行政程序法第三十六條規定「行政機關應依職權調查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之拘束。於調查事實及證據之必要,得要求當事人或第三人提供必要之文書、資料或物品。行政機關為解事實真相,得實施勘驗。」等規定。事實上,各機關對於調查權是分權並行,而如立委在行使職權有不法或不當時,依憲法規定仍可行使彈劾、糾舉之權,監院並非受侵害之機關,從而亦無提出釋憲之理由;監院地位本應超然公正遠離黨爭,卻自失立場與政治起舞。

依據行政訴訟法第一一六條第一項規定不因提起行政訴訟而停止,此乃尊重法律秩序之維持。民國九十三年(二○○四年)九月通過「三一九槍擊事件真相調查特別委員會條例」,乃針對陳水扁總統選舉前之槍擊事件疑義而調查具有針對性,但陳水扁身為法律人亦不敢聲明上述法律停止執行運作,亦無聲請「暫時處分」,其後該法律透過釋憲程序,乃對部分違憲另增、刪修訂另行公布,其餘部分仍為有效。

「憲法」向來是人民權利的保障書,目的在於防制行政權擴張變成洪水猛獸。此際,民進黨挾行政權的優勢,肆虐恣意踐踏凌駕司法、立法,監察院又失格自甘墮落,就是國家憲政危機的肇始。台灣面臨兩岸的兵凶戰危與美國大選後可能的大變數,還有缺電等內政危機,賴總統不思如何營造團結,卻處處煽風點火,所為何來?













照護新思維 迎戰超高齡社會


2024-07-20 03:50  聯合報/ 曾鼎傑/家天使平台營運副總(新北市)


至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台灣每五人就有一位是六十五歲以上。面對超高齡化社會,可發現政府完全聚焦在長照,然而目前所推動的長照服務,對於預防老化、失能、失智,卻很難改善。舉個例子,今年三月,衛福部公告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失智症盛行率是七點九九%,跟民國一百年的統計七點六四%,不減反增,面對這樣的困境,到底該怎麼辦?筆者以自身多年產業的經驗回饋以下幾個面向。

首先,照顧脫離不了人力問題,目前台灣八十三萬失能人口,對應了廿五萬的外籍看護、十萬床的住宿型機構,以及政府已訓練至少廿萬的照服員,所以八十三萬扣除卅五萬,剩下的四十八萬失能人口,每個照服員服務二點五個長輩就可解決問題,從這裡就知道,台灣欠缺的不是照顧人力,而是可以彈性讓照服員提供服務、讓流失的照服員重新投入產業的管道,這不僅需要科技照顧的概念導入,也需要法規的配合調整。

再來,綜觀目前長照相關法律,會發現針對醫院看護這塊的規範幾乎沒有提到,去年十月政府有針對長照人員繼續教育辦法進行修法,把失智症照顧、身心障礙者照顧等相關進階專業訓練課程,要求受訓的照服員須登錄在長照機構後才能取得積分,但醫院看護並不屬於長照機構,因此雖然有業者自行辦理醫院看護內部的訓練課程,但畢竟不是政府制定,具有管理的標準化課程,品質很難掌控,而且醫院更容易遇到急性期的身心障礙者跟精神疾病的病人,非常需要進階照顧知識。

接著,筆者覺得很可惜的是近年來政府持續推動整合式照護或是在宅住院等方式,卻從沒有找過自費照顧業者參與討論,或者去邀請已實現科技照顧理念的單位,看是否可藉由相關經驗,透過科技協助,讓服務人力可更有效利用或提升照顧品質。

發展自費照顧的概念刻不容緩,舉前面提到的失智症預防為例,透過自費照顧的介入,讓長輩還能自理、認知狀況還可以的時候,帶領長輩走出家門、參與社會;等到長者真的失智症時,再利用政府的照顧資源減輕負擔,這樣才能讓銀髮經濟的效益從中產生,不然事情如果都靠政府來做,反而會影響產業發展。

據報導,目前六十五歲以上的民眾持有台灣總資產超過三分之二,若還是採用全面性、高度補助的長照服務,會造成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因此要把真的需要大量協助的長者區別出來,給予足夠的幫助;並針對有能力的長者,思考如何推廣自費照顧的概念,讓有能力者願意自費找尋資源,而非單純靠目前青壯年世代的納稅錢來做全面貼補,才能真的去弭平目前的世代對立以及青壯年的被剝奪感。

最後,建議政府面對超高齡化浪潮,眼光必須放遠、放廣,目前政府非常積極投入生技、醫藥等大健康產業,但不管是健康產業或是長照產業,都是照顧產業下的一環,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在一段段的照顧旅程中度過,應當用更宏觀的整合不同產業的角度來思考,不然就會發生目前醫療、健保、生技、長照等各產業各自為政,各有各的經費與專案,缺乏通盤規畫,造成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狀況。












金融科技五策略 監理還不夠


2024-07-20 03:50  聯合報/ 臧正運/澳洲蒙納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澳洲墨爾本)


金管會彭金隆主委上任後便對促進金融創新與發展多所著墨,筆者肯定金管會日前公布的「促進金融科技發展五策略」並寄予厚望,但仍有些建議盼得到主管機關的關注及參採。

金管會的金融科技發展五策略,係針對這些年來該領域的主要挑戰提出因應之道,包括社會與監理對金融創新的容錯度偏低、虛擬資產興起對金融體系帶來的衝擊、網路與數位金融的持續深化,以及監理機關組織變革的必要等,充分體現金管會對於產業現狀與監理挑戰的高度認識。除了金管會所提出的作法,筆者亦認為有可再補強或多加著墨之處。

為擴大容錯空間並提升創新,金管會盼透過擴大金融業業務試辦的範圍,階段性擴及金管會的行政規則乃至法規命令,此舉勢將激勵金融機構更大規模地投入創新。對非金融機構,則將著重在調整沙盒實驗成功的落地機制。但金管會似未明確說明落地機制將如何調整。建議金管會系統性檢視過去案件,找出遺珠之憾,研議金管會權限內可做的法規命令修改,實現差異化執照。此一「沙盒創生」的過程有機會助台灣催生更多能在國際競爭的金融科技業者。

金管會為了促進傳統金融轉型而推動的虛擬資產專法、實體世界資產代幣化(RWA)工作,以及開放金融業辦理虛擬資產保管業務等,最具亮點。虛擬資產發展已成全球大勢,其中 RWA 更是各國監理機關關注的重點。建議在盡速通過專法以納管相關業者外,亦應促在台活動的國外業者落地並受到正式監理,以保障我國投資人權益。當然,穩定幣的納管與監理措施的設計亦是刻不容緩的議題,希望在研議中的虛擬資產專法已納入考量。

支持數位金融發展方面,金管會將重啟純網保公司,放寬純網銀業務範圍與線下活動限制。其實「純網路」僅是實現普惠金融諸多手段之一、不是目的,在受相同資本額與監理要求情況下,不應成為純網路金融機構業務受限縮的理由。這些新興業態本是數位金融發展的一環,重點更應放在促使數位金融有序蓬勃的措施,例如數位身分制度的建構、開放銀行與消費者資料權的深化與實現,及電子銀行作業規範的綜整簡化乃至 AI 運用與治理的實踐等。

在引領金融科技發展路徑上,金管會的兩大政策分別是增設「金融市場發展與創新處」以及設置「金融行動創新法規調適平台」。前者筆者倡議多年,希望能成立金融創新局金融科技局,以收監理機關組織變革之效。如今金管會設立新處,亦不失為一階段性方案。期盼未來立院亦能協助修改相關法律,實現設立金融創新局,讓「金融創新」成為與「銀保證監理」分庭抗禮的法制與機關授權

至於法規調適平台,金管會將委由學者主導,邀相關單位、金融業與非金融業代表參與,有機會讓規範調適過程中的「公民」與「非金融機構」發聲,以突破過去由行政官僚與金融同業公會主導規範形成、往往趨於保守之議的狀況。主導的學者可考慮每半年至一年輪換,避免因時間過長而受特定利益影響,或因時間過短而無法充分認識產業問題與法制瓶頸。

最後,監理科技乃是台灣金融科技在全球競爭的利基產業,或許金管會亦有規畫,但在這次的五大策略中並未提及,期待未來能看到金管會就此領域的擘畫與努力。











勞工延退 勿忘職安配套


2024-07-20 03:50  聯合報/ 周傳久/高齡就業研究者(高雄市)


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勞基法第五十四條修正條文,明定勞工年滿六十五歲,經勞雇雙方協商後,得延後強制退休年齡,目的是鼓勵就業參與率,同時改善老年經濟困境。由於社會結構變化,延長就業年齡的人增加,許多行業相當要求維持體能,才能有職安和維護客戶安全。過去就業單位與求職者時間有限,體能評估常形式化或無根據。還有就業者有賺錢需求,蒙騙或不知道自己體能狀況,導致意外或不可逆傷害。

芬蘭晚近發展專門給四十五歲以上民眾的工作人口體能測試,要容易做又能測得出來想要的目標,包含移動能力、平衡能力。例如單腳站立,測試站立位置面積不足時的垂直位置控制能力、背部橫向彎曲、手肘關節彎曲、動態身體屈曲、跨步深蹲、靜態身體伸展、動態身體伸展、靜態平衡串聯站立。

其次是無助跑、無預備動作的下蹲直接垂直跳摸到最高點,與站著努力把手臂正常舉高的指尖最高高度,比較差距。同時看到肩膀、下肢伸展肌力最大能力。裝人工關節的人也要測,練習一次,測試兩次取較好數據。但靜態有暖身的項目先做,不會第一項測試就做最吃重的,且不能因為待測人多就隨意彈性更改順序。

還有四十秒伏地挺身(肩與臀同時上抬),同時進行間歇性拍肩,了解肌肉爆發力、耐力與身體控制能力。這對有些人很難,因為協調性,且要維持連續動作,每次被迫身體要抬得夠高才能進行下一動作。芬蘭運動研究組織 UKK 開始探討,未來是否要將此測試與六分鐘走路,列入護理師體能測試。

除了以上測試,UKK 長期與老人合作進行倒著走、負重於肩、腿測強度(配合平時生活需要的功能測試)、坐時的握力等多種測試,來預測體能與壽命和介入運動的幫助,不在意時間而是能否做到,目的是看到底拿多少與自己體重比例的重量,導致人難以站起來。在芬蘭,對高齡民眾測試完成後,有諮詢者來說明、建議改善方式等,而不是得到結果就結束。

測試創新連動相關各種研究與生活需要,發展和如何確保測試不造成傷害。即使人身體有問題,或平時運動習慣不同,還是可選擇適合的測試,測試前有相關問卷過濾疾病史,找出未來改善的可能與目標。

另外,芬蘭職能治療組織根據職業安全法與老化也投入許多研究,包含高齡者工作勞動環境相關設備(如工作椅、體外骨骼衣)對維持能力的影響。還有急救人員等不同職種專屬的測試,讓員工知道工作負荷、自己全身體況,什麼姿勢與出力和工具之間用對身體功能也在發展,此外,還有工作量與社會發生危機時的工作量,如何達到職責又保護員工。UKK 採取對照性研究來促進健康,希望喚起更多人注意體能維持,以免慢性病者暴增造成社會支持系統與資源崩盤,也就是加碼更嚴謹廣泛的預防策略以因應未來。

除以上政策,芬蘭還對該國特有高齡健康主要挑戰下功夫,例如肥胖、下背痛。我國呢?針對老齡者工作方式或生活方式有何研究?或職務再設計如何對體能與心境影響?這些都需要更嚴密的預備措施,才能讓政策美意達到效果。















賴清德治國毀憲亂政 誰來制衡


2024-07-20 03:50  聯合報/ 孔令信/大學教師(台北市)


民進黨發言人吳崢在憲法法庭昨裁定出爐前,接受媒體人黃暐瀚專訪時脫口說,憲法法庭審理「國會改革相關法案」十九日會有結果,但隨即強調,稱僅是法學界朋友在講而已,引發外界質疑。結果,憲法法庭七月十日對暫時處分案進行準備程序,十九日果真裁准暫時處分,國會改革法案相關法律在釋憲案宣判前應暫時停止執行。

吳崢事後澄清,這是以過去大法官解釋或憲法法庭判決案例經驗所做的推測,請勿做扭曲解讀。他愈描愈黑,坐實了憲法法庭和府院早就是互通一氣。

其實,在賴領軍聲請釋憲時,大家都已預見會有這樣的結果,因為十五位大法官都是小英時代所提名的,在綠色背景籠罩之下,何來公正與維護憲法呢?更何況在賴的「新兩國論」下,如今「中華民國」根本已是「台灣國」同義詞,五權憲法已經淪為民進黨的「護身符」,與許多人的升官發財之路!諷刺的是,賴早先在陸官百年校慶中大罵那些假黃埔,卻忘了陸官門口的對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升官發財請走他路」啊

有學者撰文認為,中華民國的民主憲政可以被立法院所毀,因此人民必須站出來保護中華民國的民主政體。很抱歉,當民進黨號召青鳥到立院抗議時,賴總統已經破壞了憲政體制,他以一人的意志,不願意到立院做國情報告,而聲請釋憲的理由就是「審議程序引發社會高度疑慮」,他忘了過去這段期間所有抗爭,都是他要求立法院民進黨籍立委「反守為攻」開始。如今,大法官決議已暫停國會改革法案大多數條文,意味著大法官也屈從了他的意志。

賴上台兩個月,無心治理國家,反倒是處處搞鬥爭,他的治國就是讓全國都亂起來,表面上一直高喊要維護國家「主權」,卻是在執行「新兩國論」,根本就是在毀掉中華民國。他只做民進黨的總統,而不是全民的總統,誰能制衡他呢?所以,我們擔心的是中華民國五權憲法已經淪為民進黨一家之言,根本沒有分權制衡,只有賴清德一個人的意志來治國,這才是毀憲亂政啊!



辛翠玲/金磚,再擴大?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辛翠玲/金磚,再擴大?
◆  林中斌/中國經濟 表象疲軟 科技飛騰
◆  張延廷/必須突破保守國防思維
◆  方祖涵/少棒英雄的殞落
◆  陳力俊/頂尖大學是如何練成的
◆  廖達琪/權力的弔詭







辛翠玲/金磚,再擴大?


2024-07-20 03:51  聯合報/ 辛翠玲(作者為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


由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及南非五國組成金磚BRICS),去年首度擴大,邀請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埃及、阿聯酋、阿根廷及衣索比亞等國加入。最後阿根廷變卦、沙國至今猶豫中BRICS 五國擴大為九國集團。今年,擴容議題持續延燒,至今已有來自亞、非、拉美各大洲,超過四十個國家探詢金磚會籍,包括泰國、馬來西亞、哈薩克、亞塞拜然、土耳其、委內瑞拉、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國都在名單上。為何入金磚?金磚是否將再次擴大?

一、加入金磚?東協內部不同調
此次申請名單中,有多個東協會員國在列:泰國、馬來西亞正式宣布申請入會,越南、寮國、柬埔寨等國則表達「極有興趣」入會。每個國家各有動機與目的。

其中,馬來西亞明言,由於不滿美元霸權,故尋求加入金磚,強化本幣結算。另一方面馬來西亞對美國的中東政策也不以為然。首相安華對於美國處理巴勒斯坦問題,以及懲罰四家售予伊朗無人機零件的馬國企業甚為憤怒,故轉而透過金磚會籍表態並尋求盟友。相較之下,泰國的情況較單純,希望藉由金磚會籍拓展經貿合作對象,而其他東協國家則因與中國關係密切而提出申請,藉以強化彼此合作。

半數東協成員想入金磚,對於東協有何影響嗎?雖有看法認為,此無損東協的團結與存在價值,但亦有質疑者如印尼,擔憂如此一來,中國對東協的影響力將會更大。印尼選擇暫不考慮金磚,轉而尋求加入 OECD,著眼點在於降低對中國的依賴,也藉以提升其經濟治理品質。面對金磚會籍,東協成員的看法分歧,各有抉擇。

二、選邊?平衡?
金磚會籍對於不同國家,外交與戰略意義也不同。有的國家加入金磚,因為其與原始成員國位處同一外交陣線;相較之下,亦有國家加入金磚,藉以拓展在大國角力與地緣政治裡的周旋空間。以此次亦出現在申請名單中的土耳其為例,採取全方位外交策略土耳其,在申請入金磚、強化金磚連結的同時,堅持其對北約會籍承諾不變,強調入歐盟為其一貫目標。金磚會籍對土耳其而言,是在大國拉鋸中維持多方等距的布局,此策略與印度有幾分相似。而金磚採務實、自主、不強迫表態的合作模式,也讓這類國家得以放手申請。

三、再擴大,與否?
雖然今年申請入會的名單已有一長串,但金磚國家對於是否再擴容的態度並不一致。事實上,從第一次擴大時,原始成員國對此的意見就有不同。金磚擴容的想法始於中國,中國、俄羅斯支持擴大規模,印度、巴西態度保留。今年的情形仍類似。俄羅斯希望納入新成員,而印度則主張暫停納入新會員,認為應該先與現有的新增會員調整好關係;印度也顧慮一旦親中的新會員增加,將會強化中國在金磚的影響力。不過,即便如此,原始成員國還是有達成共識之處,皆強調新成員必須有利於金磚的整體發展。

今年的金磚峰會主席國俄羅斯,已經初步規畫新會員的選擇方式,將由現有成員國各自選出十個申請國,再以申請國獲得的支持度多寡決定入會名單。因此,今年的金磚再納入新會員的可能性很大。隨著成員數量增加,金磚規模持續擴大,其對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影響就更不容忽視。




詹文男/CRM 比你還懂你

◆  詹文男/CRM 比你還懂你
◆  陳國樑/小心!新青安的後座力才開始
◆  黃耀輝/改組電審會 糾錯能源政策







詹文男/CRM 比你還懂你


2024-07-20 03:50  聯合報/ 詹文男(作者為數位轉型學院共同創辦人暨院長、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好友老張喜歡買書。有回他在線上書城買了一堆書,刷卡付款後沒幾天,接到一通號稱該書店來的電話。電話那邊的男子跟老張說,因為刷卡出了一點問題,需要老張重新填寫信用卡資料。

老張一聽就知道是詐騙電話,因此苦口婆心的規勸對方,千萬不要年紀輕輕就自毀前程,結果對方沒聽完就掛了。

老張隨即致電書城,很嚴肅的跟書店說,貴公司很多客戶資料都已外洩,客戶關係管理系統Customer Relation ManagementCRM)的安全真的需要好好改善。

基本上,企業為了有效地管理與客戶之間的關係,通常會建置 CRM,而且盡其所能的收集客戶所有的資料,例如聯絡資訊、交易歷史、各種偏好等數據,並管理所有與客戶之間的互動,包括電話、電子郵件、社交媒體等,以全面性掌握客戶面貌解其需求。

網路上就流傳了一家 CRM 做到最高境界的案例,可供讀者參考。

好友老杜打電話訂披薩,披薩客服員:您好,請問有什麼需要服務?老杜:我想要一份…。客服搶著說:先生,麻煩請先提供您的會員卡號。老杜:A10***。

客服查了資料後回答:杜先生,您好!您是住在 XX 路五號,家裡電話是 26***,公司電話是 27***,手機是 09***。

老杜驚訝的說:你為什麼知道我所有的電話號碼?客服:杜先生,因為我們已經整合您的資料CRM

老杜:原來如此。我想要一個海鮮披薩。客服:杜先生,海鮮披薩不適合您。老杜:為什麼?客服:根據醫療紀錄,您的血壓和膽固醇都偏高。老杜:那你們有什麼推薦?客服:您可以試試低脂健康披薩。老杜:你怎麼知道我會喜歡吃這種?客服:您上周在市立網路圖書館借了一本低脂健康食譜》。

老杜:好。那我訂一個特大號披薩,多少錢?客服:六百元。老杜:可以刷卡嗎?客服:杜先生,對不起,請您付現,因為您的信用卡已經刷爆了,您現在還欠銀行三萬元。

老杜:那我去提款機提款。客服:杜先生,根據紀錄,您已經超過今日提款限額。老杜:那算了,直接送到我家吧,家裡有現金。多久會送到?客服:大約四十分鐘。如果您不想等,可以自己騎車來。

老杜:為什麼?客服:根據全球定位的自動監控系統,您登記有一輛車號為 XY***的摩托車,目前您正在 XX 路的百貨公司右側騎著這輛摩托車。老杜聽完當場暈倒…!

透過收集各種資訊來解消費者的行為,進一步預測,甚至控制消費者的喜好,相信是所有業者的最終夢想。但從消費者來說,有人比我更解我自己,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情。從以上案例,讀者應可以體會,極致 CRM 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與影響,尤其是對個人隱私及資訊安全的威脅。如何在方便及隱私之間求得均衡,一直是科技及法規所欲解決的課題,如何加速應對這些問題,考驗政府與你我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