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9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純網銀受困淺水灣 亟待解套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5128/web/ 

◆  聯合報社論/推銷波音:果然沒有免費的友好訪問團
◆  聯合報黑白集/世界示範過,台灣沒在看
◆  經濟日報社論/純網銀受困淺水灣 亟待解套






經濟日報社論/純網銀受困淺水灣 亟待解套


2022-04-29 04:17  經濟日報 /   社論
純網銀示意圖。報系資料照


台灣新成立的三家網路銀行因為營運虧損,導致有銀行開張一年就必須減資再增資而受到社會關注。金管會關切純網銀經營困境已經有一段時間,甚至曾找網銀高層「喝咖啡」,就是希望能找出業務突破點,讓具有時代感的純網銀仍能依照計畫順利成長。

純網銀要立刻有績效固然不切實際,政府當初的規劃顯然有瑕疵,這可從金管會自己承認「目前純網銀還沒發展出它的特色出來」說法得到驗證。其實自網際網路興起後,與金融相關的創新應用就推陳出新,成立網路銀行並非是什麼創舉。政府既然決定開放純網銀,理當要先做好功課,而不是讓人感覺純網銀現在的營運像是「摸著石子在過河」。

純網銀經營困難的癥結基本上可用下列四點說明:一是金融機構對於網路經濟興起的因應;二是純網銀建立忠實客群的困難;三是純網銀開展業務的困局,以及四是純網銀在既有金融法規下治理的困境。

當人們愈來愈依靠網路獲取資訊並進行交易時,金融機構必然會利用網路與金融科技,來滿足客戶即時服務的需求。至於政府核准成立新的純網銀,僅僅只是加速銀行的數位化工程,提前落實鯰魚效應,卻也壓縮純網銀日後進行「破壞式創新」的揮灑空間。

金融業講究服務品質,重視與客戶建立的長期信賴關係。台灣三家純網銀股東雖有不同背景可作為培養未來客群的基礎,然而金融服務活動畢竟有緩急輕重之分;純網銀縱能聚合新客群,但這些客戶在純網銀的帳戶卻不易立即取代其既有金融機構的帳戶而成為主要帳戶。我們從純網銀存款帳戶平均餘額僅介於3萬至10萬元便可以得到佐證。

純網銀經營最大的困難仍在於業務類別的拓展。目前純網銀被核准開戶的對象僅限於個人與三人以下的合夥企業。金管會排除純網銀經營企業金融業務,拉高了純網銀推動企業薪轉戶業務的門檻。純網銀只好藉由其他高成本方式吸收存款,而導致營運起點的弱勢。許多國外純網銀有房貸業務,但台灣純網銀卻受限於政府對房地產授信審核與交易流程規定的僵硬性而無法經營。結果純網銀只能朝代理基金、保險、信用卡等消費金融業務努力卻未見成效,缺乏獲利業務的發展空間。

純網銀的公司治理更是直接面對既有金融法規本身的矛盾。純網銀經營初期必然會發生虧損,但過去陳舊的資本水準管制卻未被刪除。《銀行法》第64條規定銀行虧損逾資本三分之一就得立即補足,竟導致純網銀在設立初期就被迫增資。純網銀被金管會要求須與商業銀行相同的100億元資本,卻又被定位為經營有限業務的跛腳零售型銀行。純網銀在資產與負債皆難以擴展的情況下,竟形成營運虧損卻有超高標資本適足率的窘境。政府依法要求純網銀增資,減損了資本使用效率,更弱化其永續經營的可行性。

雖然金管會有意協助純網銀克服經營障礙,但這顯然與當初設想其在金融業能持續發揮鯰魚效應有相當差距。現在的純網銀反而像是困在淺水灣的鯨豚,總是找不到游回大海的出口。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建議金管會對創新型態的純網銀不宜套用既有監理規則,而是以突破建制的思維為他們找到發展生機。

純網銀具有提升經營效率與落實普惠金融的社會正面價值,金管會應予以重新定位,積極打通法規對其束縛。依當前金融產業結構來看,我們誠摯建議金管會可以塑造純網銀成為跨領域,能提供相對完整產品線的零售型金融機構,因為唯有讓純網銀成為小型綜合銀行,才能滿足掌握數位發言權Z世代的金融服務需求。














聯合報黑白集/世界示範過,台灣沒在看


2022-04-29 04:56  聯合報 /   黑白集
快篩試劑價格過高、量能不足,政府急著組建快篩國家隊,讓民進黨老是掛在嘴上的超前部署破了功。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去年五月國內新冠肺炎疫情上升,有網紅冒出金句:「看好了世界,台灣人只示範一次,兩周內解除三級警戒」,真是威風。結果,兩周變成兩個多月,患者死亡率遠超過國外。在八百名死者面前,當初的誇口成了最大諷刺。

新冠疫情出現以來,老天爺對台灣最大恩賜是,疫情的演化都比其他國家更晚遇到,有不少正負事例可供參考。去年中的大爆發,證明罔顧他人教訓而重蹈覆轍,代價多麼慘重。

又一年過去,多數國家已成功在控制疫情與恢復社會運作間取得平衡;但我國解封腳步顛三倒四,疫苗、器材都沒到位。亦即,世界已示範了不知多少次,我們仍不知認真觀察學習;「超前部署」完全是口號,該準備的東西丟七漏八。政府官員更關注的,仍是如何藉機大內宣,以及如何讓防疫腳步跟上選戰節拍。

蔡政府上任六年來,一直有個「勝利方程式」,屢試不爽。程式包括:利用執政優勢隨時改變遊戲規則,藉操弄兩岸矛盾凝聚「仇恨紅利」;掌控宣傳機器帶引輿論風向,把政敵形象打趴在地。但這套不求進取、只求壓過政治對手的選戰組合拳,一旦遇到客觀形勢驟變,會不會像那句「台灣只向世界示範一次」的經典金句,瞬間淪為笑話?

莫忘記,如此自取其禍的例子,歷史上已有太多人示範過太多遍!












聯合報社論/推銷波音:果然沒有免費的友好訪問團


2022-04-29 04:56  聯合報 /   社論
蔡英文總統(右)十五日接見美國參議員葛理漢(中)訪問團。圖/總統府提供
美國重量級聯邦參議員葛理漢要求台灣採購波音七八七,引發我政府應否「照單全收」的問題。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參議員葛理漢率領六人訪問團四月中來台,政府熱烈歡迎。葛理漢一行固然宣示了對台灣的支持;但也施壓蔡政府,要求採購廿四架波音七八七客機由於這批飛機總價高達兩千三百多億元,而華航機隊目前使用的是歐系的空中巴士對波音持保留態度,無意埋單。葛理漢近日再度公開放話,希望蔡政府盡快拍板,在數周內宣布這項採購案。

葛理漢出身南卡羅萊納州,又是共和黨資深參議員,訪問團由他掛名領軍,顯示了他的分量。葛理漢十五日會見蔡總統時,當即提出希望台灣購買波音七八七的建議,因為該機是在南卡製造;另一名俄亥俄州參議員波特曼則補充,七八七的引擎是在俄州製造的。從這樣的對話,該訪問團強力推銷波音夢幻客機用意十分明顯;事實上,兩年多前長榮航空即曾在此交機。美國議員為了選舉強力推銷選區產品,並不少見,值得玩味的是,總統府網站在英文逐字稿中記錄了此事,在中文新聞稿卻被略去;可見,府方是以「內外有別」的手法刻意對國人隱瞞這項事實

更誇張的是,國安局長陳明通竟把媒體報導此一攸關公共政策及人民納稅錢的新聞,說成中共的「認知作戰」,扣上一頂紅帽子,既不民主,也不進步,讓人瞠目結舌

總統府昨天就波音採購新聞提出說明,稱「國會議員關心自己國家的產業,為自己國家的產業發聲,是民主國家常態」;就像我國首長、民代出國,也都會介紹台灣產品一樣,因此不能說對方「強銷」波音。此話聽似有理,但其實只對了一半。事實上,僅就美台關係而論,強迫推銷的一方永遠是美方,被迫採購的永遠是台灣,人們何時看到這樣的貿易外交互動模式稍稍改變過?從來沒有!

由於葛理漢近日發布新聞稿再提此事,希望台灣未來幾周正式宣布這項採購案,才使事情又浮出檯面。華航是泛官股過半的公司,連自己的名稱、徽誌都沒有自主權,必須聽從官員的指揮行事;它對這次涉及兩千多億元的龐大採購案儘管有滿腹不願意,但它有能力抗拒嗎?就像那麼多民眾強力抗拒美國萊豬進口,蔡政府都有本事將它在公投案槍口下擋住;區區一個華航,抵擋得了政府向美國示好的壓力嗎?

值得注意的是,在葛理漢一行訪台後數日,蔡英文總統即指派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率精英企業團訪美出席六月下旬在馬里蘭州舉行的選擇美國」(Select USA投資高峰會議。屆時,將有半導體、供應鏈、電動車等業者隨同赴美尋求投資或合作機會。據稱,蔡政府正力拚組成「最大團」,向美國示好。與此同時,政府也正積極推動「新東向」戰略,由經濟部、僑委會及駐外單位推促民間打頭陣,希望對準「美國再工業化」及新基礎建設的商機形成美台策略性產業供應鏈

「使台灣成為美國再工業化的最好夥伴」,這樣的口號固然動聽,卻充滿了一廂情願的遐想。美國製造業的衰落,主要是其企業長項在研發與行銷跨國公司不斷將生產移往海外造成本土工業空巢化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近日直言在美國生產晶片成本比在台灣高出五成,毫無競爭優勢。張忠謀的直言無隱,對於政府正一頭熱的「新東向戰略,恐怕是當頭一盆冷水。

對台灣民眾而言,不想吃美國萊豬,至少還能拒絕購買。但對華航而言,不想採購的波音客機,有沒有說「」的權利呢?當一波波的美國議員訪問團來台,乍看之下美台關係似乎上升到前所未見友好境地;但打開這張「廿四架波音七八七」的售貨單,高達兩千多億元的代價,難道竟是全民要付的「歡迎費」?



【專家之眼】延長義務役期 請蔡政府趁勢快上

◆  【專家之眼】1000個反對台鐵公司化的理由
◆  【專家之眼】延長義務役期 請蔡政府趁勢快上

◆  【專家之眼】印太經濟架構,想得美卻限制重重
◆  【專家之眼】笑罵由他:陳吉仲對黃小玉危機視若無睹
◆  【專家之眼】全球糧食危機與困境
◆  【專家之眼】華視引爆地雷 NCC跟文化部都該自請處分
◆  【專家之眼】俄烏衝突 拉開第三次世界大戰序幕
◆  【專家之眼】讓新冠病毒特別條例落日 重練才是正道







【專家之眼】延長義務役期 請蔡政府趁勢快上


2022-04-29 07:58  聯合報 /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政府推動恢復一年義務役,國防部研擬採義務役、志願役「編成」、「訓練」雙軌制。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二戰後期,盟軍已看到勝利曙光,英國首相邱吉爾在德黑蘭與美蘇領袖會面時,曾建議蘇聯領導人史達林重視一下羅馬教皇在戰後東歐問題中的影響力,但史達林想了一下,反問:教皇有幾個師?

國際政治是無政府狀態,特別重視軍事實力。台灣過去軍隊不少,就是以此來維護台海和平,也鞏固與對岸互動信心。但在藍綠共業的裁軍募兵開始後,我們越來越聽到兩岸兵凶戰危的警告。部份泛藍前朝官員從中共機艦繞台、兩岸政府惡言相向開始,就常出言示警:兩岸快打起來了。或因承平日久、講得太多、又囿於黨派之見,台灣社會對此是不太買單的。

但以去年為例,各式國外媒體與政客也出現「跟風」情況。包括《經濟學人》雜誌封面故事,稱台灣是世界上最危險之地。澳洲前國防部長派恩警告,5到10年內中國極可能在印太地區引發戰爭,而台灣會是下個熱點;現任部長達頓則指,隨著中國統一台灣野心越來越明確,兩岸間發生衝突的可能性不應該被忽視。美國的類似言論更多、更具體。例如前國安顧問麥馬斯特曾說,北京是否出兵攻打台灣,關鍵日期可能是民國 111 年(2022)北京冬奧和中共20大之後。

隨著烏克蘭戰事爆發,對台海可能發生戰爭的憂心更多。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視訊對話時,即便目的是解決烏俄戰爭,也要提及關切台海和平。《美聯社》則報導,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澳洲視訊演說暗示,俄羅斯戰勝烏克蘭,將鼓勵中國對台灣開戰。

最新的戰爭預言,來自美國前總統川普。他放言近幾任美國總統中,只有他任內天下太平。之後再點名台灣要小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是一樣,我們等著瞧看台灣會怎麼樣。」

面對戰爭預測,台灣上下反應相對雲淡風輕。烏戰之初,社會還會討論延長或擴大徵兵制議題:一份民調指出,20歲以上的受訪者中,七成六同意役男服役至少要一年才合理,僅一成八不同意。這麼壓倒性地數字,似乎暗示多數台人願為保衛台灣而戰。

自己國家自己救,乃理所當然之事。烏克蘭戰爭給我們的啟示之一是,要打持久戰,除盟國願意軍援之外,最重要的,是人民能否自己操作武器抗敵。然而,延長役期討論才開始沒多久,執政黨立院黨團領導就使出緩兵之計:現在正值烏俄戰爭,兵役延長意願偏高的民調會失真,這個議題各方面都需要從長計議。

國防部長也在立院表示,他沒有說該議題在今年底前可完成研議,而是盡快提出,外界說他要在年底公布是曲解。還說,國防部沒有要提這個案,但現在整個環境的變化,變成一個助力,國防部只是乘勢。看來蔡政府的行政立法部門,都覺得這只是一個勢,台人並未下定決心。

前日媒體透露出的一年義務役擬走雙軌制的新聞,恐怕更讓人覺得政客們只是在用嘴保台。新聞說,政府推動恢復一年義務役,國防部研擬把未來這些一年義務役士兵優先編實至各作戰區的新訓步兵海岸守備旅。

這類報導把國防部規劃相當具體的講出來,應是部內高層有意為之,但奇妙的是,這種影響國安、年輕人生涯規劃大事,重要綠媒卻只有一家報導。這是否代表執政黨高層並不認可,只是特定單位在放消息而已?頗堪玩味。

在民氣可用時不趕快做決定,年底九合一選舉轉眼即至,民國 113 年(2024年)1月又預計舉行總統與立委大選,政客更不會做決定了。別人用血淚教訓為台灣開啟的機會之窗,轉眼就要關閉。我們要的是考量國家長遠利益還是只看短期選舉結果的政府?請人民多做考量。











【專家之眼】1,000個反對台鐵公司化的理由


2022-04-29 08:06  聯合報 /   劉明德/四川大學前副研究員
台鐵公司化以後,用人不必再經由考試院舉辦的鐵路特考,而是自己招募員工。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和交通部都堅持台鐵要公司化,宣稱公司化是解決安全、效率與虧損的解方,並且已經把法案送進立法院審查,而且交通部都說了,民國 113 年(2024年)1月,要讓台鐵上市,那麼,台鐵公司化是良方還是毒藥呢?

相較於目前台鐵員工的公務員身份,公司化確實帶來更大的彈性,但不能只看到「彈性」這個優點,例如想「砍」人就「砍」人,想提拔阿貓當董事長就提拔,更應看到弊端。

台鐵公司化的意思就是以後用人不必再經由考試院舉辦的鐵路特考,而是自己就可以招募員工,而且想怎麼招就怎麼招,這就出現了黑箱作業的必然性。既然進入台鐵的路子不再公平,那麼,誰能進去呢,不管是最高階的董事長還是最低階的員工?

對於這個問題,想必所有人的答案都會跟我一樣,那就是「國王人馬」,不管是阿貓還是阿狗,只要是國王人馬,都能進去;不是國王人馬,進去不了,即使再怎麼優秀。因此,台鐵公司化的一個結果就是政治酬庸、缺乏專業、製造冗員,在這種情況之下,哪裡來的效率呢!

另一類能進去的人則是台清交這類高材生儘管鄙人忝為台大校友,但我主張公平考試),他們在面試的時候一定佔盡優勢,相反的,排名越靠後的學校,錄取的機率越小,儘管筆試的分數可能是最高的。在這樣的一個關係取向、學校取向、用人唯親、取才不公開不透明的台鐵公司,能招募到真正的優秀人才還是逆向淘汰,答案不是很明顯的嗎?

一旦公司化之後,雖然有五年的猶豫期,台鐵員工有一次選擇轉任的機會,但不管怎樣,改制之後才進來的員工,無疑都不可能再具有公務員的身份,而一旦台鐵員工失去公務員身份,吸引力一定變小,報考人數也一定減少。因此,能擇的「優」就相對少。因此,台鐵的人才比起之前必然平庸許多。在這種情形下,台鐵的效率不會提昇只會下降,就會像民營化之後的英國鐵路一樣,服務差、票價高、設備老舊、誤點、事故頻傳,難道這就叫效率!

因為公司化的緣故,一切向錢看成為台鐵董事會思維的主軸,至於公共利益、社會責任、弱勢扶持、通勤的上班族和學生的需求、偏鄉運輸、便利性、工程品質等等全部都被拋在腦後(不然,怎麼叫公司)。

為了節省經費,為了盈利,改制後的台鐵必然出現更多的外包業務,於是,像李義祥這樣的包商只會增加不會減少。這就導致工程品質堪慮,服務品質堪憂,運輸安全也成了問題,此乃理之必然。王國材說,「台鐵公司化目標就是安全改革」,難道他不知道公司化之後,離安全更遙遠嗎?

4月25日全日本鐵路工會總聯盟發表公開信,規勸蔡總統撤回台鐵公司化法案,並以日本自己的不幸為例:發生於民國 94 年(2005年)的福知山線出軌,就是因為日本鐵路的「企業體質」,即以盈利為出發點的思考才會奪走107條人命。

不只日本的情形如此,英國的情形也是如此,一旦以獲利最大化為目標,安全就不會是第一順位。而要以安全為第一順位,員工的權益就必須獲得足夠的保障、設備也必須定期維護和更新、教育訓練也不能只是走過場,該花的錢一毛錢都不能省,而這些支出正是任何具有「企業體質」的公司所不想承擔的代價,既然如此,人命就成了代價,也就有了福知山線出軌、普悠瑪出軌、太魯閣號出軌等不幸。

台鐵一旦公司化之後,為了節省經費,必然招募更多的臨時人員,這些派遣工無法安心工作、也不願全力以赴,因此,工作品質必然馬虎,隨時可以擺爛,就會出現因小失大的結局。

至於正職人員,雖不是派遣工,但已經不具公務員身份,雖然解僱容易,但離職也顯得不那麼顧慮,只要有更好的機會就會離開,因此,公司化之後的台鐵一定出現人才不來以及人才流失的後果,導致整個台鐵人心不安。人心一旦不安,公安、工安事故就會頻繁發生。

台鐵的公司化必然以悲劇收場(主因是台鐵公司化後大約只留下現有土地資產4.15%,其他的資產都被政府給掠奪走了),以人命、事故頻繁、誤點頻繁、服務差、故障頻仍、民怨四起、比目前更嚴重的虧損作為代價,最後變成一個爛攤子,就像現在的英國鐵路,死也死不了,活也活不成。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Netflix的跌宕人生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5128/web/ 

◆  防疫亂 還能叫陣國台辦?
◆  別再口號防疫
◆  疫情「大海浪」 中、重症要快速治療
◆  俄烏為鑑 台灣別輕信他國挑撥
◆  台灣地位 中日和約已定
◆  朝鮮半島角力 美中新一輪戰局
◆  美提不對稱戰力 保台或害台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Netflix的跌宕人生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Netflix 的跌宕人生


2022-04-29 04:47  聯合報 /   周韻采(作者為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串流媒體巨人Netflix股價周三(20日)收盤大跌超過35%,市值蒸發逾500億美元。 路透



串流影音平台 Netflix(網飛)上周公布第一季財報後次日股票大跌卅五%。繼 Meta、Netflix,還有 Spotify,社群媒體/串流服務已現用戶數停滯不前窘態,投資人不禁懷疑科技巨擘美好時光是否已至盡頭,一去不返。

其實,Netflix 訂戶數衰退來自,美加等已飽和且過度競爭市場。例如,美國訂閱至少一種主要串流影音服務(Amazon prime、Netflix、Disney+、Hulu、HBO Max、Peacock)者有兩億八千七百萬人次,相當於八七%人口後續成長空間有限。反之,歐洲與亞洲訂戶數持續成長。尤其 Netflix 放大韓劇投資後,亞洲市場快速成長,且韓劇製作成本較美劇低,投資報酬率更高。

在台灣,自愛奇藝結束台灣落地經營,Netflix 就取代為最大付費串流平台。隨著國際串流影音業者進入本土市場,他們也從早期由好萊塢製片公司拍具中華文化特色影集,如《馬可波羅》到與本地創作團隊合作如 HBO《通靈少女》,再到製作完全落地,平台負責發行的預售版權制度,如《華燈初上》。它們對台灣影音產業意義在於,直接拉高一個等級製作水平,包括編劇品質與演技同時透過跨國播送,讓台灣作品不會因本土市場小無法回收,而缺乏投資國際串流影音業者既是台灣影業的金主爸爸,更是教父。

但他們對台灣的電信業則是完全不同故事。據估計,主要影音平台,如 YouTube、Facebook 和 Netflix 在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的流量已占電信業者行動傳輸量近五成,而《魷魚遊戲》、《華燈初上》上檔後,Netflix 流量增加了約七至十二%左右。台灣行動費率大多採吃到飽方式,且業者間傳輸仍為對等(peering)模式;亦即,爆款戲劇使得流量大增,維運成本增加,但電信業者的收入固定,使得利潤銳減。

也因韓劇熱播,Netflix 已成韓國第二大流量源,自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五月開始,三年間成長廿四倍卻未合理分擔網路傳輸費用。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六月首爾地院判決,電信業者 SK Broadband 可合理要求 Netflix 負擔傳輸成本。韓國更一步推動《電信事業法》修法,強制大型內容提供者支付網路使用費。無獨有偶,歐洲電信業者 Telefonica、Deutsche Telekom、Vodafone 和 Orange 今年二月聯合聲明,大型科技公司分擔基礎網路建設成本

台灣電信業今年進入重整期,市場可能從五家減為三家。我於千禧年學成歸來,看著電信業蓬勃發展,到如今笨水管頹勢盡顯,也不過短短廿年。如果未來電信產業因無法支撐平台經濟,必須整併成單一網路,甚至收歸國有,也不過是一場過境千帆。

眼下業者間的併購,乃是不得不為的自救,政府除以附負擔方式保障消費者權益並核准外,更應關注未來數位經濟與其他部門競合問題,才不致減損社會福祉













防疫亂 還能叫陣國台辦?


2022-04-29 04:49  聯合報 /   金瓊靜/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面對新冠疫情海嘯,指揮中心從提出居家照護者可丟鑰匙給外送員,將所需物品送至家中的妙方,至倉促決定縮短居家隔離天數為「三加四」,使人民感到無所適從與荒謬;更加重基層疲於處理居隔單與快篩試劑的發放,讓蔡英文總統強調的「減災」,引來另一波困境。陳時中部長卻對政策推行顯得理所當然,呼籲地方「起而行」才是重要。

面對兒童疫苗施打在即,家長們也十分憂心該如何決定,陳部長認為,家長要充分了解資訊,不要憑感覺回答,將政府須詳細說明疫苗施打所產生的副作用與利弊,告知大眾的責任義務推得一乾二淨,反讓家長們更心慌。

政府面對疫情變化看似天天有應對政策,卻未能有效解決問題。自二○二○年缺口罩與排隊領口罩、二○二一年缺疫苗與搶疫苗,至今搶快篩又大排長龍與系統當機的問題,疫情延燒三年,政府總是強調「有政府請安心」、「有政府會做事」,卻仍讓人民再次經歷政策慌亂、無止境排隊的窘境。而「三加四」政策中,後四天自主管理,若出門需快篩陰性,不僅考驗基層發放快篩的速度,更考驗人性:假設快篩為陽性、無症狀,認為自己注意就好而出門呢?

如今陳部長又說,自主防疫期間,非必要不要出門,實為變向鼓勵人民不要出門,與疫情前期政府建議蒸口罩重複使用一般,事實是因為口罩不足,如今則是快篩試劑不足,人民更有「動力」出門。

近期「類普篩」與「類火車」的說法盛行,疫情期間的政府宛如「類政府」,即使政令出,卻強調人民要自主應變,看著辦!或稱有更好的方法,地方可提出,卻又要地方面對所發布的政策起而行;快篩有,但是省著點兒使用;居家隔離「三加四」累壞基層,陳部長認為怪病毒就好。

面對政策的頒布與實際施行效率的差異,陳部長總有妙解。而面對中國大陸國台辦對台疫情的看法,陳部長這時又一如往常開啟戰鬥模式,稱中國未來餓死的可能比病死的多,相較人民必須發揮道德感自我約束、應對病毒的威脅,陳部長一席不必要的回答,掉入國台辦發言人的叫囂對陣中。真希望部長能移轉此戰鬥心態,起而行,解決基層醫護、公務員與人民面對疫情海嘯來臨時的恐慌。










別再口號防疫


2022-04-29 04:49  聯合報 /   王瑞興/公退(南投市)
陳時中澄清,網傳周一開始實名制做快篩,這是假訊息,請大家不要轉傳,以免有觸法之虞。圖/指揮中心提供



本土確診破萬,陳時中提醒國人,散播假訊息構成犯罪,最高可判處三年有期徒刑或併科三百萬元罰金。

未經查證,任意轉傳防疫訊息,製造恐慌,當然該罰。但是如果做民調,對於二年多政治防疫,是否完全相信指揮中心公布數字?

日前沈富雄曝光與陳時中對話,其中一段沈提到「黑數應該不少,好像也不在三六○萬自然免疫內?」陳回答「不算」。面對大老詢問,陳實話實說,也解開國人疑惑。

衛福部預估五月五日確診上看三萬七千人,顯然疫情逐漸失控中,說是國安問題也不為過。蔡政府必須務實面對疫情,別再空喊「超前部署」或「國家隊」口號,試問國外疫情遍地烽火之時,台灣原有充分時間備戰,可是蔡政府自我陶醉在虛幻疫情數據,心中懸念的只有選舉。

此時,誠實面對疫情,朝野同心協力,培養國人韌性,是最好的策略,大內宣可以免了。













疫情「大海浪」 中、重症要快速治療


2022-04-29 04:49  聯合報 /   趙宏達/電商業(台中市)
國內疫情大爆發,與確診者足跡重疊有染疫疑慮的民眾,紛紛湧入醫院做PCR檢測。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不管是陳指揮官提出,以模型推估月底將可能達一點九萬人確診,或是台北市柯市長預測北市可能會有五十萬人確診,唯一共識就是台灣 Omicron 將會進入「大海浪」期。

社會現狀是,人群擠爆醫院排隊等候快篩或 PCR,抑或確診者打爆一九二二專線與地方衛生局電話,卻無法接通、無法通報,無法獲得官方隔離通知,民間對於如何進行隔離與自我管理,或將充滿疑問?

再者,居隔三加四政策到底是要防止疫情大爆發,或者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政府宣示?目前看來都已不切實際,不合乎現狀需求。政府的防疫重點,一方面始終停留在防堵病毒擴散,卻又引導百姓認為 Omicron 大多是輕症,依此邏輯,既然多數染疫者是輕症,那麼台灣公衛體系是否需要,再投入如此龐大人力進行防堵?還是要管理這些輕症者,反而造成中、重症者無法被照護到?

如果不調整確診者通報路徑,現在疫情尚未真正大爆發,台灣公衛行政體系已無法負荷,百姓打不通專線,真正重症者無法獲得妥善醫療照護。

接下來大爆發時,如陳指揮官預測每天可能有一點九萬人確診,那其中有多少人將會是中、重症?這些真正需要獲得醫療照護的病患,通報的途徑早被輕症、無症狀確診者占據,真正需要醫療資源者或將無法快速獲得醫療照護,怎麼辦?所以「輕症無視,中、重症快速治療」,這才是政府需要提前部署的,而不是全部放在一起處理。

建議指揮中心守住人命底線,既然傳染無可避免,染疫者多數又是輕症,那麼應優先思考把有限醫療資源,真正快速提供給需要治療者,才是目前政府應該做的。













俄烏為鑑 台灣別輕信他國挑撥


2022-04-29 04:48  聯合報 /   許歷農/前總政戰部主任、一○四歲老人(台北市)
俄羅斯軍隊入侵烏克蘭後兩國局勢升至最高,首都基輔一座曾經象徵烏克蘭和俄羅斯友誼的雕像被拆除,倒塌的那一刻更有烏克蘭民眾大聲歡呼。(歐新社)



常有人引用孔子的話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意思是第一個以人俑作陪葬的人,會絕子斷孫的!因為人俑很像人,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活人陪葬,完全沒有人性、仁愛與慈悲的胸懷。

這是兩千多年前,封建社會帝王時代的情形,如今國際社會,不少政治領袖,為滿足其政治欲望,貪婪心態,不惜發動戰爭,乃至慫恿其他附庸國家,以各種伎倆,挑釁鄰近國家發起代理性戰爭,無端使千百萬生靈,像人俑一樣陪葬於政治領袖不可告人的貪婪心態中!

俄羅斯與烏克蘭在西方挑撥操弄下,正打得難解難分!烏克蘭顯然是弱勢一方,原以為戰事短時間結束,在西方、尤其是美、英、加公然添油拱火下,居然打得有聲有色。

烏克蘭當年無論土地面積、農業、工業乃至軍備,都是歐洲國家中的佼佼者!國勢之強勁,可與美、俄並列,西方國家非常顧忌,極盡削弱分化之能事!最終有些政客,受西方民主、自由口號誘惑,無端發起「橙色革命」,幾經折騰,逐漸損耗,不幸淪為歐洲最貧窮國家!

俄、烏戰端發起後,國內外不少知名人士,常以台灣與烏克蘭相較,認為確有不少相似處。經濟方面,烏克蘭固不少消耗於軍備,當年在歐洲出色的經濟表現,曾幾何時,竟淪為貧窮落後的境地;台灣每年用於軍購的預算為數也不少,用於經濟發展的,幾乎不成比例。當年曾是亞洲四小龍之首,如今很難攀附四小龍之一末!

很明顯的是美國的挑釁,企圖以台灣牽制中國大陸,從未間斷施行各種陰謀、詭計, 諸如以高價誘迫台灣軍購,不少是二手、乃至汰舊武器。尤其挑釁、跨越大陸紅線的,是先後企圖派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與眾議院議長波洛西訪台。相傳中國大陸曾提出將不惜以解放軍空軍戰鬥機相迎。幸訪問計畫皆因故取消,解除「擦槍走火」的危機!

如果我們說是農業國家、以農立國,那麼美國可算是軍火業國家。美國經濟大權,多半操縱在軍火商手中,民代競選期間,背後的金主,許多是軍火商,當選後,不自覺的為軍火商效勞,慫恿某些國家或地區,從事戰爭,或準備戰爭,為軍火商開擘商機!

農業國家,民族性多半傾向保守,很少與人爭強鬥勝。近幾十年,中華民族從未對外發生戰爭,信守二千多年前兵聖孫子的箴言:「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前總統馬英九先生常提醒國人「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奉勸執政當局,千萬別輕信某些國家的挑撥,讓他們坐收漁翁之利!












台灣地位 中日和約已定


2022-04-29 04:48  聯合報 /   孫揚明/資深媒體人
立法院議政博物館舉今舉辦「舊金山和約生效70周年特展」副總統賴清德、立法院長游錫堃等出席,為開幕剪綵。記者黃寅/攝影



堂堂中華民國立法院舉辦的「舊金山和約生效七十周年特展」上,請副總統賴清德開幕致詞,沒想到發言內容都是把中華民國和台灣關係做切割,這才是中華民國的悲哀。

賴副總統表示,「舊金山和約」不僅是對日本二次大戰後的最終處置方式,也牽涉到台灣國際地位與命運,其中第二條最為重要,「只規範日本放棄台灣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並沒有提到主權歸屬」。這其實不過是想替「台灣法律地位未定論」找蹩腳藉口而已。

其實,這種曲解毫無意義。且看舊金山和約同條第二條)的第三款「日本放棄對千島群島、一九○五年九月五日獲得之庫頁島部分,以及鄰近各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在有關千島群島與庫頁島部分遣辭用字與處理台灣的論述完全相同;卻從沒有人敢講「千島群島、庫頁島法律地位未定」!原因為何?這不過是對台灣的政治/安全的需求,扭曲了法律解釋而已。

中華民國雖宥於當年國際局勢,未能參與舊金山和會/和約;但在當時美國支持下,於和約中留下伏筆;即該和約第廿六條,「日本將與任何或支持、簽署民國 31 年(一九四二年)一月一日聯合國宣言』、或者與日本處於戰爭狀態國家、或依據廿三條之列舉先前為該國一部分領土的國家而此國家非本條約簽署國,在本條約實質上相同條件下,簽訂雙邊和平條約」。就是在此基礎上,同時也在美國強力壓迫下,中華民國於民國 41 年(一九五二年)四月廿八日,與日本簽訂「中日和約」;且在該和約換文第一條中,日本就清楚表明,是對中華民國放棄台灣;這在法律上的概念,就是把台灣還給中華民國。

法源、法理清清楚楚,實在沒必要再打迷糊仗。而且中華民國憲法在民國卅六年制定、施行時,台灣亦曾參與;在法理上,台灣是這部憲法所規範一部分,毫無疑義。

更清楚的是,日本本身相關司法判定。「台灣法律地位已定」定論,根本是日本司法本身所認定。民國四十八年十二月廿四日,日本東京高等裁判廳在對賴進榮一案判決中明白表示,「至少可以認定在昭和十七年民國四十八年八月五日中日條約生效後,依該條約之規定,台灣及澎湖諸島歸屬中國…」。

同時,這並非單一判例。因為在次年(民國四十九年六月七日,日本大阪地方裁判廳在張富久惠vs.張欽明一案中,再度明白指出,「至少可以認定為,在台灣之中華民國主權獲得確立之時,亦即在法律上發生領土變更之昭和廿七年,中日條約生效之時…」。

這兩個判例非常清楚地表示日本司法部門的見解。而且日本政府為昭大信,還把這個判決結果,送往聯合國秘書處;聯合國秘書處並將其英文版(由日本政府翻釋)刊載於其所出版的「國家繼承資料」一書中。

日本本身都如此,聯合國中亦有相關資料,這還有什麼台灣法律地位的問題嗎?











朝鮮半島角力 美中新一輪戰局


2022-04-29 04:48  聯合報 /   劉順達/教(台北市)
白宮表示,美國總統拜登將在5月20日至24日出訪南韓和日本;這是拜登擔任總統以來首次亞洲行。法新社



美韓兩國同時宣布,美國總統拜登於五月廿日至廿二日訪問首爾,廿一日舉行首度「拜尹會」。十足增添十日就職的新總統尹錫悅顏面光彩,也讓尹錫悅創下南韓歷任總統中,最短時間內與美國總統會晤的紀錄。

拜登早決定於廿四日出席在東京舉行的 QUAD 首腦會議。以過去慣例,拜登會先訪問日本後,返美前再訪南韓。但這次完全破例採取「特別」專程訪問,不無充滿政治意味。

一般預料,尹錫悅上任後,將一百八十度轉變文在寅的親中、親北政策。重建與恢復與美、日關係,這不僅帶來東北亞新的緊張局勢,讓北韓更加肆無忌憚發射飛彈隨時威脅,美中在朝鮮半島的拉攏戰,也將會進入新的一輪。對台灣來說是禍是福,有待進一步觀察。















美提不對稱戰力 保台或害台



2022-04-29 04:48  聯合報 /   王良言/自由作家(高雄市)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路透社



國內媒體廿七日報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廿六日出席參院聽證會,回答參議員詢問倘若中共武力犯台,美國將如何因應時,布林肯強調自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以來,美國對台軍售總額近兩百億美元。此外,美國支持台灣本土國防產業發展會堅決確保台灣有不對稱作戰能力,以自我防衛,抵禦來自中國大陸的潛在侵略

所謂不對稱作戰能力,意指在實際戰力不如對方情形下,設法在對方發動攻擊時,盡最大力量使對方付出慘重代價。希望藉此讓對方心生畏懼,放棄動武。然而此一策略,只是植基於假設推論,根本不切實際。俄烏戰,充分驗證此理論在實務上並不可行。

烏克蘭軍力不及俄羅斯,但在俄軍開戰前積極謀求加入北約,就是想用不對稱作戰能力嚇阻俄羅斯。事實上,並未能阻止俄國動武。戰事發生後,烏克蘭奮勇抵抗,也得到美歐國家資金及武器援助,但是烏克蘭反而家園被毀人民流離失所城市一片斷垣殘壁

中共堅決反對台獨,也明白表示台灣宣布獨立就是中共動武時機。自從蔡總統否認九二共識後,台獨聲浪在台灣屢創新高,致使大陸對台態度日趨嚴厲。

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日前發出「兩岸相互承認主權」說,更是深具台獨意識鋌而走險行為。事實上,只要台灣承認兩岸同屬一中,不去挑戰大陸底線,兩岸可在和平環境下共謀未來發展。

三月十八日,美國總統拜登與習近平視訊通話。拜登雖然指出美國不支持台獨,但是中共認為美國說一套、做一套。

在會談中,習近平表示,台灣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將會對兩國關係造成顛覆性影響

布林肯聲稱確保台灣具備不對稱作戰能力弦外之音,就是萬一中共對台動武,美國會比照俄烏戰爭之例,除了制裁中共,提供台灣武器,不會對台灣派出一兵一卒,而是冷眼旁觀台灣人民與共軍繼續廝殺,造成台灣更大的人員傷亡與破壞。

常言道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以戰止戰絕非上策。台灣與中共軍力相去千里,固然應該發展不對稱作戰能力,但此絕非首要選項,也不能提供安全保障。

台灣唯有設法與對岸和平相處,才是真正自保之道。在台獨人士不斷挑釁對岸,俄烏之戰方興未歇之際,美國沒有正本清源,卻僅僅對台灣提出「不對稱作戰能力」,不但草率,也顯得格外諷刺。

到底是保台,還是害台?值得台灣深思。


范疇/建議核廢料放東沙島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范疇/建議核廢料放東沙島
◆  林中斌/以怒興師 人我浩劫
◆  王正方/給春兒的幾句話
◆  施振榮/以新思維放寬醫學系招生名額
◆  葉銀華/改革的形式與實質








范疇/建議核廢料放東沙島


2022-04-29 04:49  聯合報 /   范疇(作者為跨界思考者)
圖為東沙島。軍聞社


台灣廢新核電廠,但是囤積數十年的核電廢料,依舊是政治議題及安全隱患。此話題隨時可能依附政治氣氛變化重現。料想今年地方選舉、民國 113 年(二○二四年)總統大選,核廢料話題不會缺席。既然如此,建議把所有核廢料,儲存到東沙島去!

當前核一、二、三廠、核研所、減容中心儲存的核廢料總數約十萬桶,儲存面積估約廿六公頃。加上未來運轉周期產生新廢料,再加上目前蘭嶼儲存量,估卅五公頃可解決一公頃等於零點零一平方公里,從寬估計為四十公頃,那就是零點四平方公里,而東沙島陸地面積是一點八平方公里

東沙其實是橢圓形環狀島,中間是大海湖。核廢料放東沙,並非異想天開。根據資料,上世紀七○年代,台灣已深度研討過各核能先進國家使用核廢料投棄處置技術,原本計畫將核廢料放置於台灣東南方海溝內,蘭嶼不過是暫時存放中繼站。

運用技術將核廢料永封海底,也早是國際慣例。民國 35 年(一九四六年),美國已在加州外海八十公里處掩埋過核廢料二戰後,至少有十四個國家曾經在北極海、大西洋、太平洋技術掩埋過大量核廢料,包括美國、蘇聯、英國、瑞士、比利時、法國、荷蘭、瑞士、瑞典、俄國(蘇聯解體後)、日本、紐西蘭、瑞典、南韓。台灣上述那點核電廢料,比起已封存海中的核廢料總量,分量真的連人家的小拇指都不如。

是的,民國 82 年(一九九三年)布魯塞爾協議禁止日後將核廢料封閉於海床」上。但這禁令,效力大概和許多國家廢土管理辦法差不多。再退一萬步講,海島國家如日本、英國、台灣,核電站都設在臨海邊,只要出事故就不可能不涉及海水。民國 100 年(二○一一年)日本福島事故,不就直接與海水有關?不但海島國家,連大陸國家都如法炮製,中國不就沿著海岸線蓋了幾十座核電站?若說對台灣威脅,這幾十座核電站比起台灣自己核一、二、三,不見得更小。只是因為政治互不隸屬,台灣管不到他們,台灣也無法對他們進行公投。

這裡要說的是,在沒有人是模範生情況下,台灣實在沒必要強迫自己做國際模範生,全學期遲到一次就內心不安。核電政策翻來覆去都已浪費了納稅人三、五千億,在當前技術下,只要用浪費額度的十分之一,相信就可以穩妥的將所有的核廢料封存於東沙島。

至於放到東沙島內湖的「海床」,還是「地下」,這就需要地質科學家研判及政治家腦袋。國際法庭幾年前宣判太平島只是個「岩礁」而不是個「」,台灣不就從來不認可嗎?還不是照樣當個島來用?國際說話了嗎?沒有。因為保護太平島主權不落入惡意方之手,乃南海區域國家整個國際利益

核電廢料放東沙島,不但徹底解決一把懸在台灣頭上的國內政治刀劍,很吊詭的,這動作也會對區域安全做出貢獻。核廢料的儲存技術,可以抗地震、海嘯,但卻抗不了砲彈。因此,誰砲擊東沙,誰就是整個南海區域的敵人;砲擊東沙的那一方,他方砲擊其核設施也就完全有理由了。台灣雖然沒有核子武器,但是誰說台灣不能創造核嚇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