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疫亂 還能叫陣國台辦?
◆ 別再口號防疫
◆ 疫情「大海浪」 中、重症要快速治療
◆ 俄烏為鑑 台灣別輕信他國挑撥
◆ 台灣地位 中日和約已定
◆ 朝鮮半島角力 美中新一輪戰局
◆ 美提不對稱戰力 保台或害台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Netflix的跌宕人生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Netflix 的跌宕人生
2022-04-29 04:47 聯合報 / 周韻采(作者為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串流媒體巨人Netflix股價周三(20日)收盤大跌超過35%,市值蒸發逾500億美元。 路透
串流影音平台 Netflix(網飛)上周公布第一季財報後,次日股票大跌卅五%。繼 Meta、Netflix,還有 Spotify,社群媒體/串流服務已現用(訂)戶數停滯不前窘態,投資人不禁懷疑科技巨擘美好時光是否已至盡頭,一去不返。
其實,Netflix 訂戶數衰退來自,美加等已飽和且過度競爭市場。例如,美國訂閱至少一種主要串流影音服務(Amazon prime、Netflix、Disney+、Hulu、HBO Max、Peacock)者有兩億八千七百萬人次,相當於八七%人口,後續成長空間有限。反之,歐洲與亞洲訂戶數持續成長。尤其 Netflix 放大韓劇投資後,亞洲市場快速成長,且韓劇製作成本較美劇低,投資報酬率更高。
在台灣,自愛奇藝結束台灣落地經營,Netflix 就取代為最大付費串流平台。隨著國際串流影音業者進入本土市場,他們也從早期由好萊塢製片公司拍具中華文化特色影集,如《馬可波羅》到與本地創作團隊合作如 HBO《通靈少女》,再到製作完全落地,平台負責發行的預售版權制度,如《華燈初上》。它們對台灣影音產業意義在於,直接拉高一個等級製作水平,包括編劇品質與演技;同時透過跨國播送,讓台灣作品不會因本土市場小無法回收,而缺乏投資。國際串流影音業者既是台灣影業的金主爸爸,更是教父。
但他們對台灣的電信業則是完全不同故事。據估計,主要影音平台,如 YouTube、Facebook 和 Netflix 在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的流量已占電信業者行動傳輸量近五成,而《魷魚遊戲》、《華燈初上》上檔後,Netflix 流量增加了約七至十二%左右。台灣行動費率大多採吃到飽方式,且業者間傳輸仍為對等(peering)模式;亦即,爆款戲劇使得流量大增,維運成本增加,但電信業者的收入固定,使得利潤銳減。
也因韓劇熱播,Netflix 已成韓國第二大流量源,自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五月開始,三年間成長廿四倍,卻未合理分擔網路傳輸費用。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六月首爾地院判決,電信業者 SK Broadband 可合理要求 Netflix 負擔傳輸成本。韓國更一步推動《電信事業法》修法,強制大型內容提供者支付網路使用費。無獨有偶,歐洲電信業者 Telefonica、Deutsche Telekom、Vodafone 和 Orange 今年二月聯合聲明,大型科技公司應分擔基礎網路之建設成本。
台灣電信業今年進入重整期,市場可能從五家減為三家。我於千禧年學成歸來,看著電信業蓬勃發展,到如今笨水管頹勢盡顯,也不過短短廿年。如果未來電信產業因無法支撐平台經濟,必須整併成單一網路,甚至收歸國有,也不過是一場過境千帆。
眼下業者間的併購,乃是不得不為的自救,政府除以附負擔方式保障消費者權益並核准外,更應關注未來數位經濟與其他部門的競合問題,才不致減損社會福祉。
防疫亂 還能叫陣國台辦?
2022-04-29 04:49 聯合報 / 金瓊靜/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面對新冠疫情海嘯,指揮中心從提出居家照護者可丟鑰匙給外送員,將所需物品送至家中的妙方,至倉促決定縮短居家隔離天數為「三加四」,使人民感到無所適從與荒謬;更加重基層疲於處理居隔單與快篩試劑的發放,讓蔡英文總統強調的「減災」,引來另一波困境。陳時中部長卻對政策推行顯得理所當然,呼籲地方「起而行」才是重要。
面對兒童疫苗施打在即,家長們也十分憂心該如何決定,陳部長認為,家長要充分了解資訊,不要憑感覺回答,將政府須詳細說明疫苗施打所產生的副作用與利弊,告知大眾的責任義務推得一乾二淨,反讓家長們更心慌。
政府面對疫情變化看似天天有應對政策,卻未能有效解決問題。自二○二○年缺口罩與排隊領口罩、二○二一年缺疫苗與搶疫苗,至今搶快篩又大排長龍與系統當機的問題,疫情延燒三年,政府總是強調「有政府請安心」、「有政府會做事」,卻仍讓人民再次經歷政策慌亂、無止境排隊的窘境。而「三加四」政策中,後四天自主管理,若出門需快篩陰性,不僅考驗基層發放快篩的速度,更考驗人性:假設快篩為陽性、無症狀,認為自己注意就好而出門呢?
如今陳部長又說,自主防疫期間,非必要不要出門,實為變向鼓勵人民不要出門,與疫情前期政府建議蒸口罩重複使用一般,事實是因為口罩不足,如今則是快篩試劑不足,人民更有「動力」出門。
近期「類普篩」與「類火車」的說法盛行,疫情期間的政府宛如「類政府」,即使政令出,卻強調人民要自主應變,看著辦!或稱有更好的方法,地方可提出,卻又要地方面對所發布的政策起而行;快篩有,但是省著點兒使用;居家隔離「三加四」累壞基層,陳部長認為怪病毒就好。
面對政策的頒布與實際施行效率的差異,陳部長總有妙解。而面對中國大陸國台辦對台疫情的看法,陳部長這時又一如往常開啟戰鬥模式,稱中國未來餓死的可能比病死的多,相較人民必須發揮道德感自我約束、應對病毒的威脅,陳部長一席不必要的回答,掉入國台辦發言人的叫囂對陣中。真希望部長能移轉此戰鬥心態,起而行,解決基層醫護、公務員與人民面對疫情海嘯來臨時的恐慌。
別再口號防疫
2022-04-29 04:49 聯合報 / 王瑞興/公退(南投市)
陳時中澄清,網傳周一開始實名制做快篩,這是假訊息,請大家不要轉傳,以免有觸法之虞。圖/指揮中心提供
本土確診破萬,陳時中提醒國人,散播假訊息構成犯罪,最高可判處三年有期徒刑或併科三百萬元罰金。
未經查證,任意轉傳防疫訊息,製造恐慌,當然該罰。但是如果做民調,對於二年多政治防疫,是否完全相信指揮中心公布數字?
日前沈富雄曝光與陳時中對話,其中一段沈提到「黑數應該不少,好像也不在三六○萬自然免疫內?」陳回答「不算」。面對大老詢問,陳實話實說,也解開國人疑惑。
衛福部預估五月五日確診上看三萬七千人,顯然疫情逐漸失控中,說是國安問題也不為過。蔡政府必須務實面對疫情,別再空喊「超前部署」或「國家隊」口號,試問國外疫情遍地烽火之時,台灣原有充分時間備戰,可是蔡政府自我陶醉在虛幻疫情數據,心中懸念的只有選舉。
此時,誠實面對疫情,朝野同心協力,培養國人韌性,是最好的策略,大內宣可以免了。
疫情「大海浪」 中、重症要快速治療
2022-04-29 04:49 聯合報 / 趙宏達/電商業(台中市)
國內疫情大爆發,與確診者足跡重疊有染疫疑慮的民眾,紛紛湧入醫院做PCR檢測。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不管是陳指揮官提出,以模型推估月底將可能達一點九萬人確診,或是台北市柯市長預測北市可能會有五十萬人確診,唯一共識就是台灣 Omicron 將會進入「大海浪」期。
社會現狀是,人群擠爆醫院排隊等候快篩或 PCR,抑或確診者打爆一九二二專線與地方衛生局電話,卻無法接通、無法通報,無法獲得官方隔離通知,民間對於如何進行隔離與自我管理,或將充滿疑問?
再者,居隔三加四政策到底是要防止疫情大爆發,或者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政府宣示?目前看來都已不切實際,不合乎現狀需求。政府的防疫重點,一方面始終停留在防堵病毒擴散,卻又引導百姓認為 Omicron 大多是輕症,依此邏輯,既然多數染疫者是輕症,那麼台灣公衛體系是否需要,再投入如此龐大人力進行防堵?還是要管理這些輕症者,反而造成中、重症者無法被照護到?
如果不調整確診者通報路徑,現在疫情尚未真正大爆發,台灣公衛行政體系已無法負荷,百姓打不通專線,真正重症者無法獲得妥善醫療照護。
接下來大爆發時,如陳指揮官預測每天可能有一點九萬人確診,那其中有多少人將會是中、重症?這些真正需要獲得醫療照護的病患,通報的途徑早被輕症、無症狀確診者占據,真正需要醫療資源者或將無法快速獲得醫療照護,怎麼辦?所以「輕症無視,中、重症快速治療」,這才是政府需要提前部署的,而不是全部放在一起處理。
建議指揮中心守住人命底線,既然傳染無可避免,染疫者多數又是輕症,那麼應優先思考把有限醫療資源,真正快速提供給需要治療者,才是目前政府應該做的。
俄烏為鑑 台灣別輕信他國挑撥
2022-04-29 04:48 聯合報 / 許歷農/前總政戰部主任、一○四歲老人(台北市)
俄羅斯軍隊入侵烏克蘭後兩國局勢升至最高,首都基輔一座曾經象徵烏克蘭和俄羅斯友誼的雕像被拆除,倒塌的那一刻更有烏克蘭民眾大聲歡呼。(歐新社)
常有人引用孔子的話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意思是第一個以人俑作陪葬的人,會絕子斷孫的!因為人俑很像人,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活人陪葬,完全沒有人性、仁愛與慈悲的胸懷。
這是兩千多年前,封建社會帝王時代的情形,如今國際社會,不少政治領袖,為滿足其政治欲望,貪婪心態,不惜發動戰爭,乃至慫恿其他附庸國家,以各種伎倆,挑釁鄰近國家發起代理性戰爭,無端使千百萬生靈,像人俑一樣陪葬於政治領袖不可告人的貪婪心態中!
俄羅斯與烏克蘭在西方挑撥操弄下,正打得難解難分!烏克蘭顯然是弱勢一方,原以為戰事短時間結束,在西方、尤其是美、英、加公然添油拱火下,居然打得有聲有色。
烏克蘭當年無論土地面積、農業、工業乃至軍備,都是歐洲國家中的佼佼者!國勢之強勁,可與美、俄並列,西方國家非常顧忌,極盡削弱分化之能事!最終有些政客,受西方民主、自由口號誘惑,無端發起「橙色革命」,幾經折騰,逐漸損耗,不幸淪為歐洲最貧窮國家!
俄、烏戰端發起後,國內外不少知名人士,常以台灣與烏克蘭相較,認為確有不少相似處。經濟方面,烏克蘭固不少消耗於軍備,當年在歐洲出色的經濟表現,曾幾何時,竟淪為貧窮落後的境地;台灣每年用於軍購的預算為數也不少,用於經濟發展的,幾乎不成比例。當年曾是亞洲四小龍之首,如今很難攀附四小龍之一末!
很明顯的是美國的挑釁,企圖以台灣牽制中國大陸,從未間斷施行各種陰謀、詭計, 諸如以高價誘迫台灣軍購,不少是二手、乃至汰舊武器。尤其挑釁、跨越大陸紅線的,是先後企圖派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與眾議院議長波洛西訪台。相傳中國大陸曾提出將不惜以解放軍空軍戰鬥機相迎。幸訪問計畫皆因故取消,解除「擦槍走火」的危機!
如果我們說是農業國家、以農立國,那麼美國可算是軍火業國家。美國經濟大權,多半操縱在軍火商手中,民代競選期間,背後的金主,許多是軍火商,當選後,不自覺的為軍火商效勞,慫恿某些國家或地區,從事戰爭,或準備戰爭,為軍火商開擘商機!
農業國家,民族性多半傾向保守,很少與人爭強鬥勝。近幾十年,中華民族從未對外發生戰爭,信守二千多年前兵聖孫子的箴言:「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前總統馬英九先生常提醒國人「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奉勸執政當局,千萬別輕信某些國家的挑撥,讓他們坐收漁翁之利!
台灣地位 中日和約已定
2022-04-29 04:48 聯合報 / 孫揚明/資深媒體人
立法院議政博物館舉今舉辦「舊金山和約生效70周年特展」副總統賴清德、立法院長游錫堃等出席,為開幕剪綵。記者黃寅/攝影
堂堂中華民國立法院舉辦的「舊金山和約生效七十周年特展」上,請副總統賴清德開幕致詞,沒想到發言內容都是把中華民國和台灣關係做切割,這才是中華民國的悲哀。
賴副總統表示,「舊金山和約」不僅是對日本二次大戰後的最終處置方式,也牽涉到台灣國際地位與命運,其中第二條最為重要,「只規範日本放棄台灣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並沒有提到主權歸屬」。這其實不過是想替「台灣法律地位未定論」找蹩腳藉口而已。
其實,這種曲解毫無意義。且看舊金山和約同條(第二條)的第三款「日本放棄對千島群島、一九○五年九月五日獲得之庫頁島部分,以及鄰近各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在有關千島群島與庫頁島部分遣辭用字與處理台灣的論述完全相同;卻從沒有人敢講「千島群島、庫頁島法律地位未定」!原因為何?這不過是對台灣的政治/安全的需求,扭曲了法律解釋而已。
中華民國雖宥於當年國際局勢,未能參與舊金山和會/和約;但在當時美國支持下,於和約中留下伏筆;即該和約第廿六條,「日本將與任何或支持、簽署民國 31 年(一九四二年)一月一日『聯合國宣言』、或者與日本處於戰爭狀態國家、或依據廿三條之列舉先前為該國一部分領土的國家而此國家非本條約簽署國,在本條約實質上相同條件下,簽訂雙邊和平條約」。就是在此基礎上,同時也在美國強力壓迫下,中華民國於民國 41 年(一九五二年)四月廿八日,與日本簽訂「中日和約」;且在該和約換文第一條中,日本就清楚表明,是對中華民國放棄台灣;這在法律上的概念,就是把台灣還給中華民國。
法源、法理清清楚楚,實在沒必要再打迷糊仗。而且中華民國憲法在民國卅六年制定、施行時,台灣亦曾參與;在法理上,台灣是這部憲法所規範一部分,毫無疑義。
更清楚的是,日本本身相關司法判定。「台灣法律地位已定」定論,根本是日本司法本身所認定。民國四十八年十二月廿四日,日本東京高等裁判廳在對賴進榮一案判決中明白表示,「至少可以認定在昭和十七年(即民國四十八年)八月五日中日條約生效後,依該條約之規定,台灣及澎湖諸島歸屬中國…」。
同時,這並非單一判例。因為在次年(即民國四十九年)六月七日,日本大阪地方裁判廳在張富久惠vs.張欽明一案中,再度明白指出,「至少可以認定為,在台灣之中華民國主權獲得確立之時,亦即在法律上發生領土變更之昭和廿七年,中日條約生效之時…」。
這兩個判例非常清楚地表示日本司法部門的見解。而且日本政府為昭大信,還把這個判決結果,送往聯合國秘書處;聯合國秘書處並將其英文版(由日本政府翻釋)刊載於其所出版的「國家繼承資料」一書中。
日本本身都如此,聯合國中亦有相關資料,這還有什麼台灣法律地位的問題嗎?
朝鮮半島角力 美中新一輪戰局
2022-04-29 04:48 聯合報 / 劉順達/教(台北市)
白宮表示,美國總統拜登將在5月20日至24日出訪南韓和日本;這是拜登擔任總統以來首次亞洲行。法新社
美韓兩國同時宣布,美國總統拜登於五月廿日至廿二日訪問首爾,廿一日舉行首度「拜尹會」。十足增添十日就職的新總統尹錫悅顏面光彩,也讓尹錫悅創下南韓歷任總統中,最短時間內與美國總統會晤的紀錄。
拜登早決定於廿四日出席在東京舉行的 QUAD 首腦會議。以過去慣例,拜登會先訪問日本後,返美前再訪南韓。但這次完全破例採取「特別」專程訪問,不無充滿政治意味。
一般預料,尹錫悅上任後,將一百八十度轉變文在寅的親中、親北政策。重建與恢復與美、日關係,這不僅帶來東北亞新的緊張局勢,讓北韓更加肆無忌憚發射飛彈隨時威脅,美中在朝鮮半島的拉攏戰,也將會進入新的一輪。對台灣來說是禍是福,有待進一步觀察。
美提不對稱戰力 保台或害台
2022-04-29 04:48 聯合報 / 王良言/自由作家(高雄市)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路透社
國內媒體廿七日報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廿六日出席參院聽證會,回答參議員詢問倘若中共武力犯台,美國將如何因應時,布林肯強調自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以來,美國對台軍售總額近兩百億美元。此外,美國支持台灣本土國防產業發展,會堅決確保台灣有不對稱作戰能力,以自我防衛,抵禦來自中國大陸的潛在侵略。
所謂不對稱作戰能力,意指在實際戰力不如對方情形下,設法在對方發動攻擊時,盡最大力量使對方付出慘重代價。希望藉此讓對方心生畏懼,放棄動武。然而此一策略,只是植基於假設推論,根本不切實際。俄烏戰,充分驗證此理論在實務上並不可行。
烏克蘭軍力不及俄羅斯,但在俄軍開戰前積極謀求加入北約,就是想用不對稱作戰能力嚇阻俄羅斯。事實上,並未能阻止俄國動武。戰事發生後,烏克蘭奮勇抵抗,也得到美歐國家的資金及武器援助,但是烏克蘭反而家園被毀,人民流離失所,城市一片斷垣殘壁。
中共堅決反對台獨,也明白表示台灣宣布獨立就是中共動武時機。自從蔡總統否認九二共識後,台獨聲浪在台灣屢創新高,致使大陸對台態度日趨嚴厲。
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日前發出「兩岸相互承認主權」說,更是深具台獨意識鋌而走險行為。事實上,只要台灣承認兩岸同屬一中,不去挑戰大陸底線,兩岸可在和平環境下共謀未來發展。
三月十八日,美國總統拜登與習近平視訊通話。拜登雖然指出美國不支持台獨,但是中共認為美國說一套、做一套。
在會談中,習近平表示,台灣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將會對兩國關係造成顛覆性影響。
布林肯聲稱確保台灣具備不對稱作戰能力的弦外之音,就是萬一中共對台動武,美國會比照俄烏戰爭之例,除了制裁中共,提供台灣武器,不會對台灣派出一兵一卒,而是冷眼旁觀台灣人民與共軍繼續廝殺,造成台灣更大的人員傷亡與破壞。
常言道: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以戰止戰絕非上策。台灣與中共軍力相去千里,固然應該發展不對稱作戰能力,但此絕非首要選項,也不能提供安全保障。
台灣唯有設法與對岸和平相處,才是真正自保之道。在台獨人士不斷挑釁對岸,俄烏之戰方興未歇之際,美國沒有正本清源,卻僅僅對台灣提出「不對稱作戰能力」,不但草率,也顯得格外諷刺。
到底是保台,還是害台?值得台灣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