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1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順應趨勢 形塑產業新面貌(十二)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2176/web/ 

◆  聯合報社論/唐鳳不再是吉祥物,但新系泥巴丟錯重點(十二)
◆  聯合報黑白集/立院開會得先看「黃」曆(十二)
◆  經濟日報社論/順應趨勢 形塑產業新面貌(十二)





經濟日報社論/順應趨勢 形塑產業新面貌(十二)


2024-02-21 01:11  經濟日報/ 社論
產業發展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若說民國九十七年(2008年)金融海嘯使得經濟急性休克,傷害了產業發展,如今全球需求不振、成本遞增的局勢就像是慢性的威脅,雖無立即性危險,對若干產業卻也一樣致命。從歷史來看,產業結構穩定並非常態,隨著外在條件快速變化,我們已經到了必須思考如何順應趨勢形塑新產業結構面貌時刻

就學理而言,一個經濟體系產業結構會長成什麼模樣,深受各種主客觀條件影響客觀條件而言,包含其擁有的資源類型與數量、市場的需求、對手國能耐等;主觀條件而言,包含產業本身的努力以及政府對產業的鼓勵或管制措施等。一開始,產業與政府的努力大概都能搭配客觀條件而行,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再透過貿易發揮比較利益優勢,使經濟效益達到最大。

最糟情況是政府政策違逆資源條件與市場需求所創造出的產業趨勢,這不但將使得資源錯置,也會使產業處於難以獲利的情境,造成供需損失、經濟效益降低。近來中國大陸政府大力打擊遊戲產業,使得業者和消費者雙輸的情形正是顯例。最棘手的情境是當客觀條件不斷改變時,產業努力與政府政策應當如何調整以維持經濟效益最大的狀態。例如當淨零排放成為全球趨勢時,高耗能、高碳排產業必受衝擊,政府與產業須致力於減碳的努力,或讓這些產業的規模減小甚至消失,取決於減碳成本的高低。

淨零轉型是全球性課題,全球共同摸索因應之道。如果客觀條件改變來自於貿易自由化,一國的出口部門會因而受惠、進口部門則會受害,學理上此國的資源配置會藉由市場機制逐漸進口部門移轉向出口部門以取得自由化最大效益。但在實務上,所謂「逐漸」並不容易,進口部門萎縮直接衝擊相關業者的利潤與勞工就業,很難在短時間內移轉調整。此時政府的思維與做法就很值得探討,究竟應努力維持進口產業於不墜,抑或應協助移轉調整,降低業者與勞工的衝擊?這個問題可能沒有標準答案,畢竟整體經濟利益與個人利益並不全等。如果自由化帶來的整體利益提升,政府可透過適當分配將受惠者的好處移轉給受害者而有餘,亦可減少移轉過程的衝擊與阻力。長期而言,為了讓有限資源獲得最大效益,除非受害產業或個別廠商能成功升級以創造更高的獲利能力,否則政府透過設計機制以讓有限資源調整到更有獲利性的產業應該才是更適當的舉措。

產業政策與規劃亦復如是。在全球科技發展趨勢下,台灣許多科技業正享受優勢,也有許多產業具有發展潛力,例如生技、太空、再生能源,台灣正在努力掌握契機;但也有許多產業遭遇全球需求下滑、競爭對手變多變強、本身升級程度不足、外在成本提升,甚至對手國可能取消關稅優惠等困境而陷於掙扎。以台灣有限的資源勢必難以支撐為數愈來愈多的產業發展,長期而言,透過諸如設計產業調整資源移轉平台等機制來引導產業調整轉型降低轉型對業者與勞工衝擊,以便讓有限資源調整到更有獲利性的產業,應該是政策思維

產業調整固然是大方向,卻也不可忘記:沒有夕陽產業,只有競爭力不足的企業。即使傳統產業中,也不乏兢競業業努力提升競爭力的廠商,這些廠商不但讓經濟結構保持了產業多元性,也穩固獲利、提供高薪就業機會,是值得以政策協助的對象。

經濟體系與政府資源皆有限,若畏於順應外在條件調整,長期只會讓資源錯置,難以獲取最大經濟效益。選戰方歇,正是政府捨棄短期考量,勇於面對長期調整的最佳時刻。















聯合報黑白集/立院開會得先看「黃」曆


2024-02-21 00:50  聯合報/ 黑白集
食藥署、台中市年前複驗同一包的國產台糖冷凍安心豚梅花肉片,都檢出含有不得檢出的瘦肉精西布特羅。圖/台中市政府提供


台糖肉品瘦肉精「西布特羅」從何而來,民眾期待新國會追出答案;未料,因民眾黨總召黃國昌堅持「加開院會」處理,導致協商破局,讓閣揆陳建仁躲過風頭。黃國昌不愧是「咆哮影帝」,眼見藍綠不點頭,協商未完就起身走人。國會質詢院長,竟得先看民眾黨的「黃」曆吉凶。

在野黨利用食安報告衝聲量。先有藍營總召傅崐萁吆喝會期內召開臨時會,自曝其短;民眾黨團「雙黃律師」更上層樓,要求指定時間加開院會才讓陳建仁上台。戲精黨和瘦肉精搶戲,寧可犧牲公共事務的監督,只為證明自己是「關鍵少數」

民眾黨為凸顯關鍵少數地位,及獨立於藍綠之外,其矯情算計違反常理。院會是例行或加開,會比追查瘦肉精的真相重要嗎?難道依民眾黨的「黃」曆加開院會,就能神功附體打破綠色執政黑箱?人民想看的,是民眾黨的揭弊力道,不想看柯文哲率八家將惡搞國會

小黨在立院耍酷,若凡事只會擋擋擋,能贏得民心嗎?民眾黨從柯P到雙黃,都把立院當秀場,有在乎百姓嗎當關鍵少數淪為攪局咖,對國政毫無影響力,柯P的「餵鯊秀」還會有票房

黃國昌朝野協商耍帥走人,網民點評:「原來韓國瑜有認真上班」。看來,民眾黨不僅沒占到瘦肉精的便宜,連給韓院長下馬威都栽跟頭。













聯合報社論/唐鳳不再是吉祥物,但新系泥巴丟錯重點


2024-02-21 00:53  聯合報/ 社論
數位部長唐鳳近期去留引發討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數位發展部成立一年半來,拿了大筆預算卻功能不彰,部長唐鳳經常出訪不務正業,但蔡政府對相關輿論始終置若罔聞。令人意外的是,最近黨內及新系卻配合綠媒對唐鳳發動攻擊,批評她去年十月出席聯合國網際網路論壇的身分選擇不當有損國格,及缺乏應有思維高度云云。在內閣行將改組之際,「批鳳」行動如此急切,被解讀為新系「逼宮」英系。

從太陽花學運協助架設網路直播開始,到成為蔡政府的政務委員,再成為數位部首位部長,唐鳳的從政之路有如一頁傳奇。「天才IT大臣」及跨性別的雙重身分,使她深受蔡英文總統寵信與拔擢。也正因為如此,她不適格的情況便一再遭到輕忽與漠視,甚至刻意為她包裝美化

簡單地說,這是蔡總統用人的不當與盲目。數位部成立的目的,是要打造數位政府、發展數位經濟、促進資訊基礎建設及通訊安全;但這些工作涉及繁複的行政和管理,顯非唐鳳的志趣所在。而蔡總統更想借重唐鳳的,是她的「天才」和「跨性別」特質,可以幫台灣與其他國家進行科技交流。數位部一年出國預算高達四千萬元,被譏為「出差旅遊部」,不正是這種錯誤角色期待下的畸形產物

問題就在,在唐鳳領導下,數位部原本預設功能完全未發揮。當初從各個部會收併了資安部門,集中在數位部底下,如今功能不彰,反而使各部會資安漏洞百出。在此期間,社會上各類詐騙案及錯假訊息不斷攀升,詐騙案及詐騙金額都創下史上新高,尤其「假投資」成為新興詐騙模式。這些問題,都被外界歸咎於數位部效能不彰及毫無作為因此,唐鳳從蔡政府「吉祥物」變成「罪魁禍首」,並非沒有脈絡可循

耐人尋味的是,如今新潮流系人物和綠媒同聲批判唐鳳不適格,卻拿她去年十月在京都參加聯合國論壇的角色問題作文章,不覺得這個泥巴丟錯重點嗎?一場五個月前的會議,唐鳳人在京都會議現場卻僅以「視訊」現身,不用「數位部長」卻以「資安院董事長」名義參加,其中緣由,數位部說明是為了「避免中方阻撓」。此一情況,在外交場合是常見的應變,唐鳳可以再加說明詳情,卻非無法接受;然而,何以民進黨和綠媒卻在事隔多月後拿出來炒作?

其中原因,其實不難想像。綠營內部想必有人對數位部長一職感到興趣,因此藉此討伐唐鳳,一則逼宮,二則卡位。然而,這樣的攻擊方式,其實也暴露了它自身的失焦。逼宮者似乎力挺唐鳳參與國際交流,只是不滿意她未用部長身分而失了國格,卻忽略了數位部本身的任務是在健全國家數位發展。這種心態,豈非犯了和蔡總統同樣的錯誤?若以為數位部長應到處「宣揚國威」,到處宣傳台灣的「數位民主」;但國內的實際狀況,卻連基本的打詐都無力治理,這不是自欺欺人嗎?

享受「天才IT大臣」的光環多年,但對照數位部如今人人喊打的景象,唐鳳這個部長職位確實已沒有理由再戀棧。弔詭的是,率先對她開出第一槍的,竟是綠營人士,則顯示了從蔡政府到賴政府的遲緩交接,很多綠營人士已按捺不住,因而開始鳴槍示警

此一景象,看來似曾相識。蔡總統任內,對某些政務官有著極特別偏袒,不論他們有什麼不合理乃至出軌的言行,無論媒體輿意如何批評,這些人始終在高層包庇安然無恙甚至步步高升。包括陳時中、陳吉仲、林智堅、陳明通者流,俱皆如此。但政治終須回歸現實,唐鳳亦然。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得泰勒絲者得天下(十二)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2176/web/ 

◆  政府不宜有只會仇中、嗆中的官員
◆  兩岸避免敵意螺旋升高
◆  金門有事 台澎何處安全
◆  賴總統別讓服務業勞工薪酸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得泰勒絲者得天下(十二)
◆  讓證據說話 平息金廈海域風浪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得泰勒絲者得天下(十二)


2024-02-21 02:54  聯合報/ 林一平(作者為前科技部代理部長)
泰勒絲(Taylor Alison Swift; b.1989)。林一平/繪


當川普和拜登在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美國總統大選激烈爭鬥時,泰勒絲(Taylor Alison Swift, b.1989)似乎變成影響大選局勢的一個因素。泰勒絲是全球流行音樂巨星和文化偶像她的行為已在政治領域產生共鳴。她的受歡迎程度、潛在支持以及她在政治光譜會引起何種反應?

泰勒絲無與倫比受歡迎度讓她被《時代》雜誌選為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的「年度人物」,不僅凸顯了她的音樂實力,還將她定位為一個能夠塑造公眾觀點文化力量

對於《時代》的評選,川普表示不以為然,反而凸顯了泰勒絲的影響力。《滾石》雜誌透露,川普私下聲稱他比泰勒絲更受歡迎,擁有更忠實的粉絲。川普的不滿說明了泰勒絲與公眾(特別是年輕人)的共鳴對傳統政治人物構成挑戰

關於泰勒絲在總統大選中可能支持拜登的猜測,將她由娛樂新聞版面引導到政治版面。《紐約時報》報導,泰勒絲在民國一○九年(二○二○年)支持拜登,顯示了她的政治傾向。拜登的助手正在考慮將泰勒絲作為競選代言人

泰勒絲的音樂通常涉及到情感、自由和成長等主題,契合年輕人的生活體驗,成為許多青少年的共鳴點。泰勒絲在社交媒體直接與年輕選民互動,分享個人生活、觀點和社會問題,建立了一個真實而親密的形象。泰勒絲在社會公義言論和行動也與許多年輕人的價值觀相符,贏得他們的信任。根據《紐約時報》的觀察,泰勒絲去年的一條 Instagram 貼文引發了三萬五千個新選民登記,證明了她的激勵作用以及動員能力

新聞周刊》的民意調查顯示卅%卅五歲以下美國人表示,他們更有可能投票給泰勒絲支持的候選人。相比之下,只有四%六十五歲及以上的美國人似乎會認同泰勒絲支持的候選人,凸顯了她的影響力可能存在世代差異。然而隨著年輕人在選舉中的影響力愈來愈大,泰勒斯不只造成象徵性影響,還可能造成選民偏好實質轉變

滾石》的報導提到泰勒絲「讓右翼分子大為震驚」,凸顯了她爭議性的影響力。「右翼陰謀理論者」聲稱泰勒絲與男友凱爾西(Travis Kelce)的關係「是深層國家陰謀,旨在為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選舉中為拜登拉攏支持者」,為選舉的影響力添加了一層複雜性。這一陰謀論在 NFL 超級盃(Super Bowl)即將開始之際提出,反映了泰勒絲的行動和感情交往政治話語受到放大鏡審查。前總統候選人拉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認為超級盃在無形中被泰勒絲操縱以支持其男友凱爾西。拉馬斯瓦米這個「瘋狂陰謀理論證明泰勒絲千絲萬縷連結,交織於體育、娛樂和政治,展示了她影響力的多面性

很明顯,泰勒絲能夠在美國總統大選過程影響公眾觀點。從她極高受歡迎度和潛在支持,泰勒絲對政治的影響是不可否認的。她在選舉敘事中的存在成為現代政治的一個象徵彰顯名人影響現代政治重要性。 











政府不宜有只會仇中、嗆中的官員


2024-02-21 05:08  聯合報/ 王亮/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台北市)


台灣大選後兩岸風險逐漸升高,陸方利用我海巡署巡緝艇對陸方漁船執法行動發生漁船翻覆意外事件的機會,採取反制行動,除海警船臨檢金廈遊艇,造成民眾恐慌,海監船更闖入金門的禁限制水域,未來他們也可能創造事件,升高緊張局勢。凡此態樣繁多,我們自己想想,都會想出好幾個,更何況有些可能是我們做夢也想不到的。

大陸對我方具台獨色彩的新總統即將就任,當然會有打壓動作,各種風險隨之紛至沓來,雖然蔡總統及賴準總統都一直說,願在對等、尊嚴的安排下與大陸協商,但這種說法說了也等於白說,因為他們所謂在對等尊嚴的條件下談,在沒有處理「一中」的情況下,等於是以「一邊一國」來談,這與大陸的「一中原則是互斥的。當年假如蔡總統能延續馬政府的九二共識,模糊化「一中」,今天還有可能繼續維持對等,當年 ECFA 就是用這種模式談的,現在要維持對等尊嚴,就必須另尋解方。

近年來台灣有很多政客迷失在反中抗中紅利,有些原本還算是人才的,為自身利益,改採不論是非、放棄專業的作風,對兩岸關係作「打地鼠的破壞,政府中亦充斥仇中心態,部分人民對仇中政府特別包容政績不佳盲目相挺,造成整個政府逐漸平庸化,原來不平庸的也變平庸了。

今天兩岸關係已惡化到產生危機的臨界點,反中抗中紅利也大概已到盡頭,須盡速解決兩岸問題,政府內部不宜有只會仇中、嗆中、不具專業的官員,用人在意識形態的考量比重上也不能太高,這樣才能夠真正發揮專業,以全民安全為念,想出解方。那些只會心懷仇中、每天嗆中的人是不願、也不太可能想出解決兩岸問題解方的。

馬前總統當年用了台聯黨立委賴幸媛擔任陸委會主委,在兩岸對等尊嚴下完成 ECFA 的談判與簽署。希望賴總統也能以「用人唯才」的原則建立「良才內閣」,畢竟「人」才是決定政策成敗的關鍵,這樣才能夠應付逐漸升高的兩岸風險,即使發生「做夢也想不到」的事件,只需平時多用「良才」、多展「專業」、多疊「善意」,這樣雖非針對特定風險的作為,但也可能會「歪打正著」,產生解決風險或危機的效果。












兩岸避免敵意螺旋升高


2024-02-21 05:08  聯合報/ 丁守中兩岸發展研究基金會董事長、中美文經協會理事長(台北市)


賴清德當選總統前後,大陸方面先限縮 ECFA 早收讓利清單;接著諾魯斷交;大陸又宣布 M503 航道變更;台灣就以影響國安禁止旅行業出團大陸;接著又發生大陸漁民死亡事件;大陸海警局隨即宣布加強金廈海域執法與登台灣遊艇臨檢,海監船也進入金門禁限制水域。雙方因缺乏互信與溝通,這些都升高兩岸敵意,更容易擦槍走火

賴清德既然說中華民國憲法是災難,又否定九二共識,那大陸方面自然不再讓利,也否認過往善意諒解。兩岸之間沒有了善意,就回到實力原則。以現有軍力對比,若真要硬碰硬,台灣丟掉的可能不只是面子。大陸此時因房市股市民怨沸騰,台灣可千萬別成了出氣筒。賴清德可千萬別以為加入美國隊一定贏,兩岸隔個海峽,美國卻遠在天邊美國目前還深陷以、烏軍援乏力窘境。年底美國大選,兩黨更可能陷入糾纏混亂,只更會高調反中,卻更無實力顧及台灣。看看烏克蘭,賴清德就應更加警惕處理兩岸關係。

美國反中大將蓋拉格即將訪台,他強調加強台灣嚇阻力以對付中國。以兩岸實力懸殊,台灣要加強嚇阻,不知要付出多少軍購代價,為什麼不鼓勵兩岸協商代替對抗?烏克蘭前年開戰後原本要跟俄羅斯談和,也是盲目相信英國前首相強生西方會強力支持論調,而使烏克蘭陷入更長戰火摧殘英國前首相特拉斯接受台灣大筆經費接待來台挺台灣私下卻關說英國政府放寬軍售大陸這些西方政客,還值得信賴

面對台灣新局,大陸也應展現更大戰略定力與耐心,千萬不要仗著國力大增,就對台灣示之以強。畢竟台灣大選中,六成台灣人民希望「和中友中」。

在美中世紀霸權鬥爭大結構下,中共對台的強勢,往往成為西方反中政客布局全球對中斷鏈、制裁,與操作代理人戰爭的藉口。大陸四十年來的發展機遇應該珍惜,大陸領導人應更致力於解決國內問題。更該深刻明瞭當前搞好中美大國關係,是兩岸問題和平解決的關鍵;而兩岸問題和平解決,又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

隨著中國大陸經濟成長、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兩岸應有更大融合共榮互利空間。在美中鬥爭中,日、韓在西方操作地緣政治風險印太戰略因選邊站,都付出巨大代價,台灣的護國神山也在美方要求下出走。兩岸原本血濃於水,台灣更有合理性與立場,在美中鬥爭中扮演潤滑劑,而不是推波助瀾,自曝台灣於戰爭風險。兩岸關係已惡化至此,賴清德上任後若有心為台海降溫,為台灣計大利,應主動遞出橄欖枝,迅速開放旅行業出團大陸。而對我方在 ECFA 下對大陸不合理的規範,也該主動解除進口限制。像大陸限制台灣農產品,台灣就口口聲聲政治打壓,但台灣從美、加、紐、日、韓進口大量蘋果,卻不准台灣人吃大陸又便宜又好蘋果,完全沒有道理!

此時大陸對台政策耐心及戰略定力,要顯現在推出更多的陽光政策取代軍演威逼,千萬別上西方反中政客操作台海地緣政治風險與推動打代理人戰爭。在現有六成支持改善兩岸關係的台灣民意基礎上,更該營造善意,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大陸更該主動先開放大陸人民組團來台旅遊,如此既可化解民進黨政府禁台灣出團大陸的藉口,還能讓更多台灣人看到大陸的進步發展,這樣不是更能爭取「友中和中」的台灣人心?













金門有事 台澎何處安全


2024-02-21 02:54  聯合報/ 胡瑞舟/台灣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


台灣大選結果出爐,海內外觀察家們對兩岸關係發展多表悲觀。隨著 ECFA 部分項目中止、諾魯斷交、M503航道調整、暫停旅行團赴陸、金廈海事爭端、大陸海警登船臨檢、海監船進入金門水域。兩岸一系列「刺激、反應、再刺激、再反應」連鎖效應推波助瀾,預示台海安全正進入不穩定的動盪期。

兩岸近年互疑強壓互信敵意消蝕善意;此次在相隔僅五公里的金廈海域,先是台方海巡署追緝造成陸船翻覆,兩位漁工溺斃;接續是大陸海警局登台灣觀光船臨檢,海監船闖進禁限制水域,以行動否定台灣主權和管轄權。雙方不僅官方隔空喊話,網民也激烈互嗆。台方強調對越界船舶執法有據,陸方則指廈金海域屬傳統漁場,不存在禁限制水域。海事事件一度成為微博要聞頭條熱搜,有網民怒火沸騰要求「血債血還」;台灣也有民眾主張無需示弱,呼籲「加倍奉還」臨檢陸船。相較於煙硝味甚濃民粹聲浪,兩岸官方顯然仍保有幾分的克制和冷靜

其實,相對於台北和北京的敵意螺旋升級,金廈友好情誼可謂別樹一幟。金廈民眾多有親屬關係,大陸對金門供水多年,小三通行之有年,兩岸海巡與海警每年舉行聯合海上搜救演習;雙方民國七十九年(一九九○年)還簽署金門協議,同意以務實人道方式擱置分歧、解決爭端,這項協議還曾為兩岸兩會協商機制建立奠定基礎

星火可以燎原,蝴蝶效應也應慎防。我方釋放生還船員和對罹難者家屬提供人道協助後,事態雖未立即緩解,但危機處理著力點也隱約浮現。

眼前必須立即應處事項,授權金門縣及紅十字會代表出面協商金門與廈門和福建長期友好關係,遠優於陸委會和海基會;基於多年的合作互動,金廈雙方顯然有針對此次海事事件協商處理的利基。在傳統友誼和善意,甚至是在金門認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兩方可以跨越許多先期障礙,容易找到彼此認同的最大公約數處理方案。本著人道精神,向罹難者致哀,納入雙方人員,組成聯合調查小組,以客觀、科學、公正態度釐清事實真相,則是接續充分必要作為。

接續,決策當局應該省思事件的起因與深刻意涵。兩岸過往曾發生閩平漁事件、外島守軍防護射殺對岸漁民、小金門火砲誤射廈門事件,以當時的兩岸氛圍,何以都能大事化小?現今,全台各級政府與大陸之間關係,當屬金門與對岸友誼合作最為友好。然而,既有如此密切友好關係,兩方海巡與海警都能在金廈狹窄海域因執法行為衍發驚動海內外事件,這無疑已經敲響了台海安全的警鐘。如果金門海域能夠「有事」,台澎金馬何處安全?如果海巡的執法行動能「出事」,那麼在其他政策領域豈能安然自若?更重要的問題是:我們是否有良好適切的危機管理機制和準備?

兩岸無小事,台灣孤懸西太平洋,遠離美歐,大陸卻僅一水之隔。常聞遠親不如近鄰,台灣卻捨與我們同文同種的近親,擁抱自我優先、言行不定的遠鄰。正如戰略家告誡世人的常識:國家目標、手段(資源)、方法如果失衡,安全風險自然陡升。

面對各種安全風險、威脅挑戰與進步發展,台灣需要仁愛百姓蒼生、識見兼具、智勇雙全的領導人。我們能有這種預期嗎?













賴總統別讓服務業勞工薪酸


2024-02-21 02:54  聯合報/ 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台北市)


新春開工祭拜上蒼老闆祈求的是財源廣進;員工呢?滿腦想的當然是升遷加薪薪酸,是台灣服務業多年的痛,賴清德五月上任總統之後,應該針對政府勞務採購老是低價、砍價的惡習拿出對策,帶頭重視腦力經濟的價值,也啟動服務業調薪的列車。

政府採購是促進國家 GDP 成長的引擎,勞務委託更為帶動民間服務業薪資上場的動力。近十年,政府勞務性的委託案,因受財政赤字影響,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採購老是停留在計算工時的舊思維,不重視腦力的創意、創新價值。總統和內閣口口聲聲強調提高產業的附加價值,豈不諷刺?

台灣的薪資結構現在愈來愈形成白領中低階層無力調漲現象。相較之下,生產事業藍領階級受惠於勞工短缺,反而近年的工資都有明顯高於通膨的調整。

面對AI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企業和個人都得更靠腦力取勝。然而令人擔憂的是,當白領階級預計將有三成事務性、重複性的工作被AI取代,如果創意、創新性的服務仍被一味地壓低價格,服務業勞工的薪資想調漲談何容易?

政府勞務採購長期存在偏差,停留在生產工時的思維,而非服務創新導向。相較於歐美日和新加坡等政府勞務採購,對於凡是來參加投標而未得標者,都會支付相當的提案費用。勞務型的提案往往要花很多的發想、時間和精力,政府帶頭支付提案費,企業也會更為尊重智慧財產權,進而帶動全國重視創意、創新的風氣。

政府對勞務採購偏向價格標而非有利標的結果是,有創新價值的提案往往得不到標,縱使勉強得標,做起來也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最可怕的是,政府一些針對弱勢團體的培力計畫案,補助金額跟不上通膨和薪資水準也就罷了,評審們更常忘了這是弱勢培力的本質,誤用比一般委託案還更嚴的標準驗收,令人啼笑皆非。

政大勞工研究所教授劉梅君說:「薪酸、中高齡失業是台灣產業缺工之謎」。五星飯店為何只願給房務三萬月薪,經理級薪水也普遍偏低?

為何如此?企業固然要打屁股,不少服務業也要加緊產業革新;但反觀政府對於出勤、食宿、交通、會議、行銷、廣告、出版等諸多活動費用,卻仍停留在開發中國家水平,更得反省。

當服務業已占國家 GDP 的六成三,就業人口也達總勞動數的六成一,社會大眾又對企業倫理的要求愈來愈高,賴總統不能忘記政府更有良善的職責。別讓服務業勞工再「薪酸」了,請您加油啊!













證據說話 平息金廈海域風浪


2024-02-21 02:54  聯合報/ 李武忠/農漁經學者(台北市)


自賴清德當選新任總統後,兩岸關係每況愈下。一艘陸籍快艇越界闖入金門海域,遭金門海巡隊驅離卻翻覆釀成兩人死亡,事件愈演愈烈。兩岸惡意螺旋不斷攀高,已從單純的捕魚違規事件升高到政治層面。大陸官方宣稱廈金海域不存在「禁止、限制水域」,福建海警局也表明將開展常態化執法巡查行動,並強制登上金門遊艇臨檢,遊客驚嚇不已,金門海巡隊獲報也立刻前往護航,昨天大陸海監船更進入金門禁限制水域,未來金門海域引爆衝突的風險大幅升高。

該事件在兩岸網民激情互槓下,大陸官方態度愈趨強硬,片面打破兩岸長久以來建立的默契(漁民雖互有越界捕魚,雙方政府也多能自我克制)。如今在雙邊已無互信的情況下,若不積極設法降溫,未來雙邊軍警在帶著意識形態及輿論高壓情緒下執法,很可能擦槍走火。想讓事件平和落幕,兩岸政府不應再逞口舌之能,須拿出誠意和善意尋求解決方案,避免問題惡化到難以收拾的地步。

釐清真相是解決問題的先決條件,凡事需講證據,台灣官方既指控該快艇越界捕魚,就應拿出該船準備或正在下網捕魚,或在該船上發現漁具、漁網甚至漁貨的事證;還有既稱該快艇係為躲避查緝,快速蛇行導致船隻翻覆,理應提出證據,而非擦撞或惡意追緝所導致。而台灣海巡艇在看到大陸船隻翻覆、有人落水後,是否即刻進行救援,並有立即護送傷者至醫院急救的紀錄?這些都是台灣政府可以有所作為的。

若證實台灣官方在執法過程沒有過失,則大陸官方指控該事件是民進黨當局以粗暴和危險方式對待中國漁民的惡性事件說法,也就不攻自破;設若台灣方面在處理過程中確實有過當之處,也應該勇於承認,作出懲處、補救,並全面檢討修正現行針對大陸漁民越界捕魚的處理流程和方式,防杜類似不幸事件再度發生。

大陸罹難漁民家屬與相關官員,已於昨日赴金門處理後事,基於人道立場,我方應誠心回應家屬的質疑和關切,並盡速將人船送回大陸,國內媒體及網友也應該避免不必要的言行刺激,平添困擾。

政府當然有責任維護國內漁業資源,讓我國漁民能夠在自家海域安心捕魚。然而鑑於兩岸專屬海域多所重疊易起爭端,為避免擦槍走火,雙方政府應積極約束非法越界捕魚行為。過去台灣政府透過兩岸漁業協商,建立共同的處理平台及漁業糾紛緊急調處機制,成功化解兩岸漁業衝突危機。蔡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使得兩岸關係空前惡化,讓過去辛苦建立的諸多溝通服務管道和協議瀕臨瓦解,兩岸緊鄰的海域已不再風平浪靜,甚至烏雲密布惡浪滔天。

兩岸合則兩利,未來應重啟相關溝通機制,並進一步透過共同進行漁業資源調查、養護、利用與管理等,發揮另類的共享經濟模式,讓兩岸漁民都能獲利,朝向和平相處與發展道路,才是兩岸人(漁)民樂見的結果!




陳冲/禁團令 回首兩岸金融 MOU(十二)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冲/禁團令 回首兩岸金融 MOU(十二)
◆  趙春山/管控台海危機 是兩岸當務之急(十一)
◆  馬凱/謀求多子多孫的經濟分析(初十)







陳冲/禁團令 回首兩岸金融 MOU(十二)


2024-02-21 05:08  聯合報/陳冲(作者為財團法人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


選前開放組團,選後宣布赴陸禁團令,五二○將下台的交通部,卻禁止六月一日起出團,不僅邏輯不通,也引發不少陰謀論。蔡總統在台商春節活動時,呼籲在「對等尊嚴」前提下展開對話。是耶非耶?

對等尊嚴當作目標?其實金融方面在民國九十八年(二○○九年)就已達標,而且是對等尊嚴官方無白手套!那就是金融三項 MOU。何以至今進一退三?縱然不堪,也應回首檢視當年,給禁團令、金廈海域事件參考,也供兩岸交流借鏡。

國際上自從 BCCI 案件後,已確立金融機構設立海外據點須先由監理機關達成共同監理共識原則。民國九十七年(二○○八年)底,世界金融海嘯餘波盪漾,本人奉邀由民間轉任金管會主委,經數月努力,情勢稍穩,開始思考兩岸金融交流大方向。當時兩岸針鋒相對之勢,雖然稍緩,但意見交換仍透過海基海協兩會,從而專業交流難免會隔靴搔癢。

民國九十八年(二○○九年)時,我方係由金管會負責監理金融(銀行、保險、證券)事務,大陸方面則有三個部級單位: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分掌,三位主席因兩岸金融活動都還認識,其中以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最為熟稔,但苦於無從當面溝通。民國九十八年(二○○九年)四月接獲香港民間邀請,就處理金融海嘯經驗作專題演講,由於民國八十六年(一九九七)後台灣方面首次有部長級官員到港,港台咸表歡迎。靈機一動,這應是良好機會,我手頭雖有劉主席電話,為避免尷尬,透過中間友人了解意願,從專業立場,劉主席樂意溝通,在約好時間,我直接電話劉主席,除敘舊外並表示六月間將赴香港演講,如他碰巧出差,可以聊聊兩岸金融往來問題,劉主席反應相當正面,但表示須溝通一下。十天後,劉主席回電表示六月間也剛好要去香港出差,雙方可在我演講後一會。

當然在行前,我方也要「溝通一下」,有趣的是得到的回應,有點當年洗髮精廣告詞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意味:可以去談,但要保密,如有人發現,官方一概否認,換言之,你自行負責。回想起來,香港之行,相當成功,雙方本於專業,同意金融交流有必要,而金融監理機關簽訂 MOU 更有必要,至於 MOU 應依國際慣例由主管機關首長簽署,原則敲定,再經過半年推敲文字,兩岸四單位的行政作業,三項 MOU 終於民國九十八年(二○○九年)十一月十七日經同仁飛行換文,順利簽字完成。至今留存金管會的 MOU,任何看官都可以得到對等、尊嚴、官方、無白手套的結論,蔡總統有興趣不妨去看看,是不是符合她期望?但如真符合所謂對等尊嚴,會否又沒芒果乾可賣了?至於兩岸爭議,為何淪落至今?那就要仔細檢視十餘年來漸次微細變化了!

兩岸金融 MOU,其實是兩岸千絲萬縷中的小事,破冰不在香港會談,也不僅在劉主席等對國際金融實務的了解,而是兩岸金融界自九零年代起頻繁交流,所建立或累積的善意與互信。有互信的基礎,雙方擬做進一步的協商,自然是水到渠成。

回到禁團令,觀光署應該是內行的,知道業者的需要,也知道民眾的需求,更清楚民間透過旅遊交流的重要性。但長期官方不對話,原有的白手套連虛張聲勢也沒興趣,執政高層沒去過大陸也就罷了,竟然以沒去過為榮,就嫌超過,此番匆忙祭出的禁團令,竟還用疫情條例為法律依據,嚴重違反法律保留原則,恐怕比戒嚴時期還更離譜。看看當年金融 MOU,還真是不堪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