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黑白集.地方不必為虎作倀
.經濟日報社論.沙國政局變化衝擊油價
經濟/沙國政局變化衝擊油價
2017-06-22 02:1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沙烏地阿拉伯國副王儲沙爾曼,21日獲到其父國王沙爾曼的國王令,接任王儲。路透
沙烏地阿拉伯國王沙爾曼21日宣布「王儲廢立」,由他31歲的親子穆罕默德.賓.沙爾曼(Mohammed bin Salman)從第二順位王儲晉位為王儲,取代原王儲、負責安全事務的內政部長賓.納耶夫,為賓.沙爾曼鋪平了繼任之路,也打破了沙國王室「兄終弟及」的繼位慣例,改為「父子相傳」的新體制。面對沙國的新情勢,最需關切的是沙國與伊朗的衝突是否升高,沙國經改能否順利進行,尤其重要的是對國際油價的長期影響。
賓.沙爾曼,意思就是「沙爾曼之子」,這是阿拉伯人取名字時常用的慣例,也凸顯國王沙爾曼對這位兒子的重視。2015年元月前國王阿布都拉去世、沙爾曼接任國王後,三個月便拔除王儲穆克林的接班地位,賓.沙爾曼晉為第二順位王儲,使他在掌控國內與外交政策方面的權力進一步擴大。過去兩年來有關賓.沙爾曼將晉位王儲的傳言不斷。
賓.沙爾曼目前仍擔任國防部長,立場強硬。2016年沙國揮軍進入葉門攻擊反抗軍,賓.沙爾曼便扮演關鍵角色;由於葉門遭到重大破壞,數十平民喪生,導致美、英、法停止對沙國銷售可能用於葉門的武器。他並建立穆斯林遜尼派軍事同盟,以對抗什葉派的伊朗。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主政期間,由於採取「中東撤軍」、「轉向亞洲」戰略,加上美國等六強與伊朗達成核子協定,解除部分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使沙美關係降溫。但川普主政後,美、中關係緩和,美國又開始「轉回中東」;賓.沙爾曼先訪問美國,促成川普5月訪沙,沙美關係明顯增溫,也有助於賓.沙爾曼加速晉位為王儲。
賓.沙爾曼晉位王儲,政策主導力量自然將更上層樓。在地緣政治上的首要觀察點,在於沙國與伊朗間的對抗可能升高。他排除與伊朗對話的任何可能性,指伊朗意在「控制伊斯蘭世界」,普及什葉派教義,並誓言將對伊朗「開戰」。對伊朗強硬,與川普的立場一拍即合;美國不僅與沙國達成上千億美元的軍售合約,且可能對沙國提供更多情報支援以對抗伊朗。沙國6月初對卡達發動經濟制裁,指控卡達支持恐怖主義,但最終目標仍是伊朗。一旦沙、伊衝突升高,對國際油市的影響絕非封鎖卡達所能比擬。
賓.沙爾曼也主持沙國經濟委員會,負責經濟改革。2014年油價崩跌,使沙國政府收入劇減,經濟陷入衰退邊緣,不僅削減各項補貼及社會福利,並首次向國際市場發行公債,及動用鉅額外匯存底,以彌補預算赤字。面對油價持續疲軟,沙國經改的首要目標是使沙國降低對石油的依賴,轉向多元化經濟。如果失利,不僅打擊沙國未來財政,也可能使沙國從資金輸出國轉為輸入國,不但影響國際資金的流動方向及流量,也威脅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
賓.沙爾曼目前最重要的經改項目,就是國營阿美石油股票預訂於2018年上市(IPO),以售股收入挹注財政缺口,並作為經濟多元化的基金。為確保上市成功,油價絕不能大跌,否則將影響阿美公司石油資產的價值及上市後的股價表現。
為支撐油價,沙國於去年開始放棄前石油部長奈米力主的「增產保市」策略,轉為「減產抬價」。去年11月領導油國組織(OPEC)及俄羅斯等國協議減產到今年6月,使國際油價從每桶45美元以下,一度回升到接近60美元;今年春天需求淡季來臨,油價再度走軟,於是沙國又再度主導夥伴國延長減產效期到明年3月底,效果卻不佳,主要是美國頁岩石油的增產能力超出沙國的預估。但在明年阿美公司IPO完成之前,沙國絕對會以減少供給來支撐油價,不惜忍受短期間出口量減少的壓力。
觀察賓.沙爾曼的油價思維,不難發現沙國已不想打長期的油價戰,不再以國際油市唯一的平衡者自許,甚者默許美國掠奪沙國的市場,沙國本身只要能收割溫和油價的利益即可,而國際油價長期間仍將欲振乏力。
聯合/地方不必為虎作倀
2017-06-22 02:1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一例一休」上路近半年,下月即將進入檢查期,但中央、地方和企業,似乎都還沒準備好。 記者楊萬雲/攝影
「一例一休」經過半年的宣導,下月起將正式進行勞動檢查。目前僅有六縣市聲稱會依規定執行,其他縣市都說將「繼續輔導」,有些縣市則要求再給三個月輔導期。屆時,勢必出現「一國多制」的亂象。
這種混亂情況,早在各界預期之中。第一,「一例一休」修法,違反台灣不同產業的勞動常規,立法僵化,勞資同蒙其害,當然民怨滔天。第二,中央政府為了執政顏面,拒絕再修法,僅企圖以行政命令放寬解釋的方式因應。這是政府投機取巧,迴避問題,民眾當然難以心服。第三,執政者高調立法,卻要地方勞動部門低調執法,且許多執法界線迄今不明,勢必引發糾紛。
中央搞出來的燙手山芋,卻要廣大業者和勞工付出代價,又要地方政府幫忙收拾;這樣的決策既缺乏正當性,各縣市拒絕執行,也只是剛好而已。否則,地方政府難道要為虎作倀?
再說,先前已有不少綠營立委因傾聽民意,連署提議修法,但蔡政府團隊絲毫不為所動。最近,又有一批民進黨地方黨員不滿決策錯亂,揚言退黨,政府仍然決定一意孤行。這個政府自欺欺人,悖離民意,不惜箍制民生經濟的發展,它的政策還值得尊重與遵行嗎?
一例一休不僅搞到工廠排班困難,連電商、郵局、餐廳都受累;包括原已缺工的農業,在作物搶收及米穀烘乾期更是束手無策。「英明」決策殃及百姓,形同與民為敵,地方豈忍心當劊子手?
聯合/當學校處於一種不教育的狀態
2017-06-22 02:1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師大教授葉欣誠在臉書披露兩幀照片,稱學生在學院畢業撥穗典禮穿著拖鞋、帆船鞋和短褲,他嘆:「學校不要求,教師不發言,學生沒關係,就是一種教育的狀態。」圖/翻攝葉欣誠臉書網頁
金門大學日前舉行畢業典禮,不少學生未等典禮結束即紛紛離席,應邀致詞的李家同教授對此極為不悅,當場批評學生對講員太不尊重。數日後,台師大教授葉欣誠在臉書貼出該校畢業撥穗典禮的照片,不僅有學生穿著夾腳拖登場,連代表致詞的博士生都露出半截小腿僅著帆船鞋上台。葉欣誠感嘆,「學校不要求,教師不發言,學生沒關係,就是一種教育的狀態。」
葉欣誠的「三不」感慨,點出了當今大學自降身價的癥結所在。他所謂的「一種教育狀態」,話說得含蓄,其實點出的就是一種「不教育」的狀態,學校不敢對學生作出要求,教師也跟著裝聾作啞。且看,金門大學畢業典禮的脫序,校長最後以「冷氣不冷」幫學生開脫;至於台師大對撥穗典禮的夾腳拖,校方則以「天雨」為由表示不忍苛責。這種但求息事寧人的態度,顯示大學已變質成「服務業」,學生就是「消費者」老大,尊師重道自不待言,學校送往迎來似已與教育無關。
若只論畢業典禮的禮儀和穿著,有人也許會覺得「有那麼嚴重嗎」,認為李家同和葉欣誠小題大作。正因此,不僅有學生諷刺李家同「沒競爭力又玻璃心」,認為無法講笑話吸引學生留下來是他的問題;也有其他教授呼籲他「要跟上時代」,不要太在乎這種事。但是,如果談到大學生的公民意識,乃至下一代的整體競爭力,如何培養學生對他人的尊重,就恐怕不是一個無病呻吟的假議題。
拜民主之賜,大學生現在人人都能把「自由」掛在嘴邊,也頗知如何叛逆和挑戰權威。然而,公民社會的建構,除了自由與平等,還有其他許多要素,諸如合作、包容、守法、相互尊重等,並不是一句「自由」即可涵括一切。要不要參加畢業典禮,或許是個人的自由;但既然選擇了出席,那麼,舉止和穿著都應該合於一定的禮儀規範,這是一般社會共同認知的規則,因為這不但是對其他參與者的尊重,也是對大學的尊重。
例如,一般人不會穿著夾腳拖去參加朋友的婚禮,當然也不會穿夾腳拖參加自己的婚禮,這是因為人們重視婚禮的禮儀和承諾。儘管畢業典禮和婚禮性質不同,但許多同學珍視這個人生里程碑,參與者就不該用夾腳拖去降低它的品質;這是對自己的約束,也是對別人的尊重。即使不在畢業典禮上,當身上穿著學士服,腳下卻趿著夾腳拖;或者穿著博士袍致詞,膝下卻露出一截光腿,都是極不協調的打扮。如此,卻沒有任何教師善意提醒,將來要指望誰告訴年輕人合宜的社會規範?
別以為處世儀節只是小事,從學生上課遲到、睡覺、吃雞排,到作業抄襲、考試作弊、論文請槍手代勞,教師的授業界線越來越自我限縮,教育的品質就越來越下降,學生的未來競爭力就越來越不如人。另一個例子是,一名政大法律系學生因不滿學校設立英語畢業門檻,且要學生到校外接受檢定,而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有趣的是,這名學生雖然敗訴,但校方也自知作法不當,而廢除了「英語畢業門檻」的規定。試想,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英語能力,原是正確的目標;但校方的作法並不是開設有益的課程幫助學生補強,卻是要他們自費去校外接受檢定,完全以自己「省事」為考量,還以「拒發畢業證書」作要脅。這種作法,究竟把大學的「教育」角色放在什麼位置?
學校的教育角色日漸退縮,當然也與台灣政治的干擾和不良示範有關。校園裡發生任何大小事端,動輒被拿出來放大檢視,供公眾私刑批判,「校園自治」的空間幾乎已不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學校當然一味息事寧人只求自保,從而越來越失去教育的積極性。試想,當高中生都可以制訂課綱,教師還有什麼權威教導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