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2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當沖降稅延長 下一步怎麼走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黑白集/躺平在民主鳥籠裡
◆  聯合報社論/台灣國土大餅切一塊,犒賞林智堅同志
◆  經濟日報社論/當沖降稅延長 下一步怎麼走








經濟日報社論/當沖降稅延長 下一步怎麼走


2021-12-22 02:03  經濟日報 /   社論
股民關切的股票當沖證交稅減半明年會繼續實施三年。本報資料照片


股民關切的股票當沖證交稅減半明年會繼續實施三年。這是政府自2017年4月實施當沖減半以來第三度延長。當沖減半可以施行十年儼然已從過渡性安排轉化成為制度性的設計。我們不禁要問,政府對於證券交易稅制的下一步規劃是甚麼?是釜底抽薪的將當沖減半就此定案,還是要回歸過去千分之3交易稅的常態,抑或是利用未來三年規劃新的交易稅制度?

回顧台灣證券交易稅歷史就不難發現,證交稅率曾在不同時期被賦予特定的調節功能;為減輕中低收入者負擔必須降低綜所稅時,便藉著調高證交稅率補充國庫收入,而當經濟景氣低迷需要提升社會投資意願時,就透過減半甚至免除證交稅來刺激股市。至於近年來政府推動當沖減半,則不僅是鼓勵投資人的日內交易,更兼顧了提振股市的交易能量。

政府推動當沖減半政策的成效明顯卓著。現在每日當沖交易量已占整體成交量的40%,為國家帶來充沛的稅收。以今年1-11月為例,證交稅收入高達2,538億元,超出政府全年預算的112%,而其中估計當沖交易就貢獻近548億元,占整體收入的21.6%。當沖減半既可活絡股市又能充裕國庫,除非未來有其他政策考量,政府要撤回當沖減半政策恐將困難重重。

政府課徵證交稅成本低廉,但是高的證交稅率卻不利於股市交易,反而可能會造成殺雞取卵的負面效果。現在推動當沖減半對市場的扭曲,同時擴大股市交易量與國庫收入,是在證券市場上體現了「拉佛曲線」(Laffer curve)效應。不過,當沖減半政策的成功也提醒大家需要檢視常態交易稅率的合理性。政府應思考為什麼當沖交易稅率可以減半,而隔夜交易卻要被「加倍懲罰」?

合理的證交稅制不僅要減少對市場流動性的衝擊,更要讓相關交易被公平的對待。當沖與「隔日沖」交易稅的不同說明,交易稅率調降不應僅侷限於當日沖銷,更何況千分之3的證交稅率從來就不是一個鐵率。回頭看看交易稅的起始便可知,早在1946年國民政府時期證交稅率就僅為萬分之5,而到了1955年政府在台灣第一次實施證交稅的稅率亦只是千分之1;都比今日的稅率低了許多。

一般而言,重視金融市場發展國家的證交稅率是愈低愈好。觀諸新加坡或美、日等先進國家皆未課徵證交稅,而即使是香港調升後的印花稅對買賣方各課千分之1.3,也仍低於台灣目前的千分之3。台灣證交稅過度超收的事實說明稅率是有調降空間的。以今年1-11月證交稅的課徵為例,縱使調降至千分之2,推估明年政府證交稅的預算收入仍然能夠達標。所以財政部至少可考慮調降證交稅為千分之2.5,縮小當沖減半與一般證交稅率差距,落實證券交易稅制的公平性。

讓人好奇的是當沖交易熱絡,但投資人真的賺到錢了嗎?從散戶習慣買低賣高的特質推斷,當股市價格波動有限或是市場進入熊市時,恐會影響當沖散戶的獲利。財政部可透過證交所掌握證券戶的交易,理當能算出當沖交易者的盈虧。為了規劃更合理的稅制,財政部似可進行志願性實驗;為參與者核算當沖交易的獲利情形,並據此評估未來是否要免除當沖交易稅、繼續減半,還是推動投資人可選擇的所得稅分離制度。

總之政府不宜把延長當沖減半三年視為證交稅制的句點,而是應藉此緩衝時間思考未來的改革方向。當行之久遠的證券買賣手續費因網路下單而可退佣時,政府就不宜框限在交易稅率減半與否中間繼續打轉。畢竟當沖減半確實對一般投資者不公,而當沖交易若虧損累累,亦是懲罰提供市場流動性的當沖人。我們籲請政府即刻評估適度調降一般證交稅,提升證券交易的公平性,同時提早規劃三年後的證交稅減半究竟應該如何走下去。












聯合報黑白集/躺平在民主鳥籠裡


2021-12-22 04:49  聯合報 /   黑白集
香港國安法實施後,立法會首次選舉,結果19日揭曉,90議席有89席是建制派候選人當選。地區直選投票率創1997年以來新低。圖為進行開票。(美聯社)


香港立法會改選,這是港版《國安法》通過後首次新制選舉。由於民主派多已制度性出局,大選淪為愛國者遊戲,親北京的建制派完勝,三成投票率破新低,廢票率則創新高。當日,港人搶搭投票免費公車奔赴郊外和商場,各享歲月靜好。

外電報導,港人拒投,是因「投了沒用」。儘管港府修法,對煽動投廢票及不投票者處刑,並大肆宣傳投票,仍不敵選民以疏離攬炒選舉。民主派譏諷,投票人數與前年選舉建制派得票數相差無幾;那年民主派全港告捷,導致北京祭出國安法改變遊戲規則。

港人投票前夕,台灣才舉行公投;巧的是,這也是蔡政府上次公投慘敗後,首次公投與大選脫鉤。蔡總統比林鄭月娥更賣力催票,但投票率僅四成,民眾寧可出遊,同樣是「投了沒用」的心情。

北京的「完善選制」和蔡政府的「公投脫鉤大選」,都是玩少林足球,多數選民在場外冷眼躺平。北京選後自嗨,稱國安法讓香港民主重回正軌;蔡政府輾壓民意後,吹噓民主機制可說服不同意見。可見,論破壞人民投票胃口,紅綠本事一樣大,誰也不輸。

台港選舉,香港民主派與國民黨竟同被執政者視為亂黨,而兩地人民不約而同在民主鳥籠裡躺平。這才讓人讀懂「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預言:愛國,是民主獨裁的保護色。













聯合報社論/台灣國土大餅切一塊,犒賞林智堅同志


2021-12-22 04:45  聯合報 /   社論
季青漫畫


當多數人還沒從公投「四壞」的錯愕中回過神來,洋洋自得的蔡總統又開闢了下一個戰場,要把台灣從六都變成九都。表面的理由是堂皇的:升格直轄市,可讓都會享有更豐沛的資源;但幕後的動機卻是自私的:如此,即可讓任期將屆的新竹市長林智堅轉戰升格後的大新竹,將這次公投表現「不乖」的新竹縣市雙雙收歸民進黨版圖。

新竹合併升格,兩個月前即有風聲,民進黨暫時按兵不動,就是顧忌對公投可能有不利影響。如今四大公投皆未過,但新竹縣市的投票結果卻跟民進黨黨意對幹,都投出「四個同意」。對於這樣的民意,民進黨當然要全力對付,蔡英文立即拍板要力推「新竹合併升格」案,一則解決林智堅的續任問題,二則收拾長年以來屬性「偏藍」的新竹縣,來個「一箭雙鵰」。

任何行政區劃的改變,都需要經過國土規劃及區域特性的全盤考量,包括對城鄉分布、人口移動和就業的衝擊。但對民進黨而言,這些似全不在其計議之中;他們唯一的設想,就是如何在立院本會期通過《地方制度法》的修法,並趕在明年選前半年公告新選區,然後順勢將林智堅推上去。換言之,在民進黨眼中,台灣的國土就像一個披薩,他們要把新竹這一塊切下來,送給本黨的林智堅同志享用。

蔡政府既宣稱「六都」要變「九都」,但總統府發言人在對外說明時卻只提與會者支持新竹縣市合併;可見,另兩都——「彰化」與「雲嘉嘉」只被當成陪榜的煙幕彈。如此一來,這也更暴露了蔡政府踰越體制,植黨營私的心態,完全把立法當成政治工具。

依照現行《地制法》規定,設置直轄市的前提是,「人口聚居達一二五萬以上,且在政經、文化及區域發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區」。目前,彰化縣的人口已達一二五・六萬人,合乎升格規定,該縣也已提出申請,但蔡政府置之不理。反觀新竹縣市,合併後人口僅一○二萬人,仍未達到地制法的升格標準。為此,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提出一個「妙計」,將條文中的「且」字修法改為「或」。如此一來,即使新竹合併後人口不足一二五萬,政府仍可用新竹市具「半導體之都」潛力之名,讓它破例升格。

相形之下,「雲嘉嘉」的合併升格,就更充滿政治迷幻色彩。原因是,若依其他地方的縣市合併前例,光是嘉義縣市合併的話,人口不過八十萬人,遠低於升格的要求。也因此,必須再合併雲林縣才有一四三萬人,達到地制法規定的人口門檻。然而,民進黨為了升格而不擇手段的湊人數亂合併,到底有什麼意義?是真能促進地方發展,或只是方便中央用統籌分配款控制地方,或為了以「都市化」快速消滅台灣鄉村,乃至便於財團炒作農村土地,在在令人存疑。

人們不妨試著想像一下未來的圖景:若變成七都,整個北台灣西部從雙北、桃園、新竹一路到台中,只剩下孤零零的山鄉苗栗依然是「縣」。若變成九都,台灣西部從北到南,只剩基隆、苗栗、屏東仍非直轄市。當西部形成「九都連環」,花東等縣市的資源必然被壓縮殆盡,台灣還能顧及東西部及城鄉的平衡嗎?以中國之大,不過四個直轄市;台灣目前的六個已遠遠把對岸比下去了,不是嗎?

人民沒有用公投來制衡蔡政府,現在民進黨用加倍的權力貪婪回報選民。更別忘了,柯建銘提出的新竹升格巧計,為的全是他的愛將林智堅。切割國土的大餅去犒賞同志,他們做得出來。



去梯言/被藍綠綁架的台灣,危險了!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1570/web/

◆  不自由的民主 走向專制
◆  上一代的仇恨 別灌輸給下一代
◆  南韓無情 台灣無力
◆  去梯言/被藍綠綁架的台灣,危險了!
◆  核四公投底定 工商大老齊憂缺電…
◆  國安案件改由二審管轄 宜再深思
◆  全台九成住九都 設花東道防邊緣化
◆  流行立都 南投能揪誰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去梯言/被藍綠綁架的台灣,危險了!


2021-12-22 04:44  聯合報 /   公孫策
四大公投落幕,金門的選情超冷清,幾乎各投開票所的投票民眾都三三兩兩。記者蔡家蓁/攝影


四項公投變成藍綠對決,民進黨全勝,但幾乎是傾全黨之力打一場政權保衛戰而得,而且用上了去年總統大選必殺絕招反中」。

反中催動的是選民保家衛國之情,這在前年習近平講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後很容易發酵,可是今年的效果卻不怎麼樣,從投票率只有四十一趴可以看出。然而,最近一年半以來共機天天擾台,理論上國人同仇敵愾之情應該更熾才對,可是投票率卻非常低,「反中牌」得票大約在四百一十萬餘,比去年蔡英文得票少了快一半。這顯示的是,反中牌效果的「半衰期」大約兩年,民進黨這個絕招往後可能不再「必殺」。

台灣當前面對的情況是:美國努力供輸武器給我們,期待台灣成為「一根難啃的骨頭」,甚至倡議應以台灣半導體產業做為焦土戰略標的物」,美軍不會來打台灣保衛戰的態勢已經極為明顯。問題於是成為:台灣能不能靠美國提供的先進武器保衛台灣?

台灣通史.劉璈傳》:中法戰爭(一八八四年)的台海戰場,法國遠東艦隊由司令孤拔率領,猛攻雞籠(基隆)意圖取得法軍所需煤礦。劉銘傳徵募民團北上馳援,並封鎖淡水河河口,台灣兵備道劉璈命令林朝棟等率領苗栗縣鄉勇民團北上協助防守雞籠,阻止法軍登陸。

孤拔在北部不能得逞,下令封鎖台灣,艦隊南下攻占澎湖後轉往台南,旗艦停泊安平港,透過英國領事要劉璈上法國軍艦談話。劉璈的幕僚說:「法國人狡猾,去了會對你不利。」劉璈說:「不去的話,他還以為我怕死!」到了安平港,吩咐砲台守將:「發現有狀況就開砲,不要顧慮我。」上了法艦,孤拔對劉璈說:「台南城池小、兵力弱,憑什麼抵抗?」劉璈說:「,不過是土;武器,只當是紙;民心才是鐵。」孤拔聞言默然,劉璈沒事回到岸上,法艦隨後離去,台南沒事。

這是豪壯的一幕,令人難過的一幕是,後來劉銘傳誣陷劉璈,劉璈革職籍沒。為什麼曾經並肩抵禦外侮的兩人搞到水火不容?因為劉銘傳是淮軍,劉璈是湘軍,而李鴻章和左宗棠兩位淮軍、湘軍大帥水火不容!

這一段發生在台灣的歷史故事足為戒惕:抵禦外侮最大力量是民心,不是武器,而傷害國力最糟糕的就是黨爭。台灣如果繼續被藍綠綁架,藍綠惡鬥的議題如果永遠都是統/獨、傾中/反中,那才是最危險的事情。












不自由的民主 走向專制


2021-12-22 04:44  聯合報 /   林火旺/台大哲學系兼任教授(台北市)
四大公投昨天在馬祖也創下有史以來最低投票率,圖為開票情形。圖/縣府提供


公投落幕,有人興奮、有人難過,但是意義不大。公投是直接民主或民粹式的民主(populist democracy),並不是一個好的民主形式,公投簡化議題的複雜性。人民當然應該擁有公投的最後手段,但是少點公投,對社會不是壞事。因此國民黨執政時期的高門檻,比較合理。

民進黨取得絕對多數後,立刻往民粹的方向傾斜,降低公投和罷免門檻,並以「還權於民」而沾沾自喜,最後自食惡果:如果不是門檻降低,公投不易成案,陳柏惟也不會被罷免;此外,因為公投、罷免案所付出的民脂民膏,以及社會的對立和動盪,這絕對不是明智的民主發展。

民主社會的政治人物不懂民主,這是諷刺也是危機。十二月九日馬英九前總統在聯合報發表「不自由的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一文,這其實是一篇重要的文章,但是我看了一些評論,不論支持或反對,基本上是不懂此文的真義,顯然他們不知道「自由主義的民主(liberal democracy)」是什麼。

總統府發言人嘲笑馬英九反對總統直選,好像這可以證明馬英九自己不民主。事實上民進黨奉為神明的美國,就不是總統直選,否則也不會出現二○○○年、二○一六年民選得票多的民主黨候選人反而落選的情況。民主政治有很多種形式,歐美不論內閣制或總統制的先進民主國家,基本上都是「自由主義的民主」。

當代民主國家並不是純粹「民主」,而是有限制的民主;純粹以「民主」進行決策,民主多數可能會變成洪水猛獸,譬如被後人公認為是聖人的蘇格拉底,就是被雅典的民主多數判處死刑。

當代自由主義的民主,在「民主」前面的那個形容詞liberal,就是用來限制民主。用最簡單的說法,即使全台灣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討厭我,也不能發起公投、用民主方式叫我閉嘴,因為憲法裡保障了我的「言論自由」,這項自由是自由主義的核心價值之一。

在當代民主社會中,個人的基本自由受到憲法保障,免於受一般民主多數的侵犯,所以也稱為「憲政民主」。菲律賓總統杜特蒂掃毒,當街槍殺上萬名販毒嫌疑人,擄獲民心,這是民粹式民主,但違反自由主義的民主,因為這些嫌疑犯有些可能是無辜的,必須經過正當程序才能定罪,否則就是侵犯他們的人權。

所以馬英九文章的價值在於提醒人民,民進黨的施政是否有違憲之虞。譬如黨產會、促轉會等臨時機關的設立,有沒有可能侵犯私人財產?民進黨現在打算降低修憲門檻,一旦成功,想像一個比較極端卻可能發生的情況:他們可能利用立院多數進行實質修憲,取消總統任期的限制,這樣一來,蔡英文不必透過戒嚴,就可以明正言順地「吳三連」、「于右任」,這和君主專制有何差別?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海耶克說過,「民主」是手段,「自由」才是目的。擴大「民主」決策的範圍,就是縮減甚至威脅個人「自由」的空間。台灣的政治人物只知道選票,有多少人懂這套道理?












上一代的仇恨 別灌輸給下一代


2021-12-22 04:44  聯合報 /   王振勳/朝陽科大兼任教授(新北市)


趁著上午雨歇氣溫稍稍暖和之際,外出健走,隨意轉入國家人權博物館逛逛。緣由個人曾在大學圖書館服務過,對圖書陳列室有著特殊情緣,即進入該館圖書室參觀,室內展架上陳列約有數百冊與二二八事件及人權議題等相關之研究專書、訪談錄、回憶錄。

本人在大學講堂教授台灣史課程,也曾經做過田野調查訪談關心此事件之耆老與社會賢達。隨意披覽架上之新作,特別關注到台灣獨立運動家史明先生的回憶錄,斯人雖已逝,不管其相關台灣史料的選擇與詮釋如何,唯其在世時為個人的政治理想奮鬥不懈的精神,誠然令人佩服。

觀之近一周來公投活動與投票結果揭曉,難免仍以「台灣價值」做為藍綠政黨攻防之核心訴求。本周一上課時向兩班大學高年級修課學生做簡單民意調查,以舉手示意有否關心並閱讀公投或王力宏婚變消息。發現學生的關注度,前者與後者之比,兩班分別為一比五與一比六。此舉雖然沒有嚴謹的影響因素與文字變項控制,但多少仍可以看出當代年輕人對「台灣價值」內涵與核心價值的理解度。不得不說,年輕人在傳媒的使用及受到特定媒體報導的影響上,確實高過事實的本質、真相揭露程度,以及一般社會民眾對既有價值認知的重要性程度。

出乎意料之外,在圖書室還另闢一隔間設有兒童閱覽與遊戲空間,進入瞧瞧,架上擺放有近百本兒童文學。其中有本大開式書約卅頁,書名「228小妹妹」,隨即翻閱,內容正是以動物對話方式置入二二八事件的意涵,包括殺人、躲藏、照片秘藏衣櫃等文字敘述。後面有某學者的深入導讀數頁。

看完後向坐在服務台的志工(外表年齡約在七十歲上下)說,建議不要擺放這種內容童書,恐會汙染小朋友。有位志工大聲說:「這是歷史,沒有不可以」。

我説:「我來這裡參觀不是要爭吵,我在大學教台灣史,這本兒童讀物有汙染兒童心靈之虞」。隨之,留下本人姓名,並請他告知館長就離開。

稍後一邊走路一邊想,今天台灣社會無事不泛政治化,且無限擴大無邊滲透,連上幾代的族群仇恨都要用童書包裝洗腦下一代。感慨在今天台灣的「民主」社會裡,還有老輩學者、作家,以及當代意識形態的青年文字工作者,都要透過不同的文字載體包裝,將仇恨的DNA灌注給下一代,怎能奢想台灣內部會和平共處?這本兒童讀物擺在任何書店販售,任何人都無權置喙,唯獨在促進社會和諧的國家人權博物館內,這是有違其設置宗旨的。

試想戰後台灣有二二八事件的悲劇,日治初期乙未戰事也有日軍僅在八卦山一處即屠殺二千四百多位台民的史實。遠之,清末劉銘傳為生產樟腦油而派兵進入山地,殺害原住民…。固然所有歷史都是由有權者詮釋,但再現對小朋友灌輸既往悲情或仇恨,實在不道德。國民黨遺忘歷史、共產黨刪改歷史、民進黨歪曲歷史,這是近現代兩岸的歷史同虐和共業。今天走在陰雨路上,只覺得對權力極端主張者內心的醜惡戰慄,甚厲於自然界寒流的侵逼。














南韓無情 台灣無力


2021-12-22 04:44  聯合報 /   劉順達/教(台北市)
繼日前在美國召開「民主峰會」期間發言畫面被消失之後,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原本十六日獲南韓政府「第四次工業革命委員會」邀請線上演講,也臨時被取消邀請。圖/截自YouTube


南韓政府於九月邀請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在「第四次產業革命委員會」線上演講,卻於本月十六當日會前臨時喊卡。南韓稱係考量兩岸關係,那麼,為何先邀請再取消呢?這是「明知故犯」,不難揣摩文在寅總統此舉的意圖。

文在寅執政近五年,任期只剩五個月,目前正積極安排出席明年二月北京冬奧及中共協助促成第三次「文金會」。在文在寅無政績又房地產政策等失敗的困境下,唯一寄望是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能給他一個面子,不僅可以讓文在寅在兩韓關係上留名青史,並給執政黨候選人三月九日總統大選注入助威劑。

惟不幸的是,文在寅自傲的「文金會」所達成的《板門店宣言》與《平壤宣言》,各種兩韓的合作與交流,雷聲大雨點小,毫無具體成果可言。現在,文在寅朝著推動美、中、韓、朝簽署《終戰宣言》,企圖引誘北韓出面重啟對話。美方則認為,《終戰宣言》純為討好金正恩,會上北韓主張撤離駐韓美軍計謀的當。

此際,文在寅迫切尋求與北韓建立突破性關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文在寅想「以功抵罪」。任期內曾介入蔚山地方市長選舉、新古里核電廠關閉等弊案,仍在檢察官和法官手中等待審判。目前看來,文在寅親手把李明博和朴槿惠前任兩位總統捉進牢獄,卸任後自己的命運恐怕也凶多吉少。

無可諱言,南韓在處理美中關係上,受到美方的壓力大於中共。今年五月拜登與文在寅的「拜文會」和十二月美韓國防部長會議後的聯合聲明文,均首度在美方的要求下載入「台海問題」。然而,在處理兩岸關係上,南韓堅持一九九二年中韓建交時的「一個中國」原則,外交上始終不承認台灣是國家。

相信國人還記得二○○三年二月盧武鉉總統就職典禮時,韓方國會邀請我國六位藍綠立委出席觀禮,結果南韓外交部受到中共的壓力被迫取消事件。往事至今歷歷清晰在目,因此,南韓這次處理唐鳳事件急轉彎,就一點都見怪不怪了。












核四公投底定 工商大老齊憂缺電…


2021-12-22 04:44  聯合報 /   蘇獻章/原能會前主委(竹縣新埔)
公投結果出爐,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表示,明年是一定會缺電,大家既然做了決定,將來就不要埋怨。記者陳正興/攝影


核四公投結果已底定,但這幾天許多工商大老齊發聲擔憂台灣缺電,政府信誓旦旦說破嘴皮,但用電方還是存疑!

我認為核四重啟是要不要的問題,不是能不能的問題!想當年光復之初,台灣電力系統幾破壞殆盡,但優秀的工程師一年不到,就讓台灣重啟光亮,也讓世人對台灣工程技術刮目相看。核四王前廠長伯輝稱不須五年可重啟,但經濟部王部長稱要十一年,原能會謝主委也說核四重啟至少十年!

今年元月卅一日中國自主研發完成華龍一號在福建福清商轉,大陸稱自第一把混凝土澆灌到完工只花六十八點七個月,所以很難讓人相信,一座已完工百分之九十五點九的廠還要耗時一三二個月才能完工,它幾乎是建新廠的二倍工時。

台電工程師一定供電壓力很大,但真正可怕的是二○二五非核後,到時往年四百億度電突然歸零!我認為唯一解決辦法是重啟核電!

依據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全美國有六十五座核電廠共有一○三座機組,依美國核子管制委員會(NRC)資料,目前全美已超過一半完成延役,並完成執照更新可商轉六十年。去年初NRC更批准桃花谷兩機組第二次延役廿年,也就是說此二機組可運轉八十年,難道美國人是傻子?

南韓總統文在寅曾反核,但在電力需求和國際排碳務實下,制定國家能源政策,朝綠能和核能方向並行前進。日本在福島核災後關閉所有核電廠,導致日本出現罕見的貿易逆差,電價大幅上漲,現日本五十四座機組已重啟九座,另十二座正申請重啟,日本不但不廢核,更制定綠能與核能各占二成的國家能源戰略!

今年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全球氣候變遷大會(COP26),重大共識就是將核電重新定位為「綠電」,大多數與會國形成一項新共識,核電是不可或缺的電力!

我們可以在「沒有核安就沒有核電」的基礎下,針對國人關注的各項核安問題,借鏡美國透過讓居民參與的機制,使資訊公開透明來重啟核電!











國安案件改由二審管轄 宜再深思


2021-12-22 04:44  聯合報 /   趙萃文/大學助理教授(台北市)
中國創新公司負責人向心(右)、龔青(左)夫婦捲入「王立強共諜案」,台北地檢署耗費兩年偵查,完全沒有證據,昨對向心等六人處分不起訴。本報資料照片


近年破獲共諜案判刑六個月以上需入獄者僅十九人,爰此立法委員提案擬修正《國家安全法》等四法,設置「國安專業法庭」,受理國安犯罪案件。前此,法務部蔡清祥部長亦表示檢察機關決定強化國安案件偵辦,除《刑法》內亂、外患罪外,將部分國安犯罪推升由二審偵辦。

面對國家安全之艱辛處境,侵害國家法益之國安案件,審判機關確實宜嚴肅以對;至於相關配套,個人認為應有以下關注重點:

一、如何定義國安案件(擴大二審繫屬範圍後,一審剩下那些案件),必需性質相近,罪質相當,始可納列。

二、高科技營業秘密大都為企業持有,但卻關乎國家安全,類此洩密事件之偵辦應如何規制?如認係營業秘密法範疇,在智財法院;若於國安法規範,在國安專庭,要如何規畫,才能發揮實效?

三、專業法院須有明文規定,唯此無論修正《法院組織法》、《國家安全法》或《反滲透法》,均有繁瑣程序要走,最簡捷方式,可由國安單位建置專責偵辦國安案件之「國安檢察官」,類如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與廉政署之駐會(署)檢察官,協助國安案件偵辦,或較有助於此等情狀的解決。

四、採《通訊保障及監察法》專責法官概念是否更易推行,且台灣高等檢察署今年二月已成立「國安案件審查機制及國安督導小組」,統合全般國安案件,統一法令見解與偵查作為,各檢察機關亦建立「國安連繫平台」,落實檢調聯手打擊是類犯罪。

五、刑事訴訟現制設計即存在輕罪和重罪俱為二審定讞,不輕不重者反而三審定讞的制度設計,對人民訴訟權益的保障是否合理?二審定讞的重罪,是否應給予特殊救濟程序(類似三審之性質),較能保障被告權益。

綜此以觀,是否設國安專業法庭,國安案件是否改由二審管轄?應有更多詳實之法理論述及政策評估。若率爾改之,非但無法如預期般地解決問題,反而可能製造更多問題,真正問題關鍵在法官應具備國安意識,法官對個案之輕重出入,宜求其情而服其心,鏟奸除弊、伸張法治,贏得人民信賴,獲致社會尊崇,司法乃能成為國家和人民之驕傲。














全台九成住九都 設花東道防邊緣化


2021-12-22 04:44  聯合報 /   黃國將/大學兼任講師(台東市)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左二)提案修正《地方制度法》,藉此推動新竹縣市合併、升格,但修正案恐遭國民黨團阻攔,民進黨團也今天開始由立委在議場外輪班,搶在星期五順利遞案進立法院院會。記者曾學仁/攝影


據報導蔡總統在四大公投獲勝後,立刻召集黨政要員凝聚縣市合併升格的共識,目標無疑是為了布局明年的縣市長選舉。近日不僅大新竹合併升格第七都的議題再度浮上檯面,彰化縣、雲嘉嘉等縣市合併升格議題得備受關注。

「錯誤的決策比貪汙更可怕」。政府施政應依據各縣市所在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產業發展現況以及所擁有的資源,確立台灣國土的行政區畫和合理化統籌分配款財政收支畫分,才是長治久安之道。否則恐重蹈六都升格後,直轄市與非直轄市之間不僅城鄉差距日漸擴大,就連直轄市內原縣區也未蒙升格之利,卻先蒙原地踏步之害。況且就位居台灣島邊陲的花東二縣而言,人口數尤其稀少,當西部縣市紛紛升格後,想必資源分配將更加不均,恐加速被邊緣化,落入三等公民的命運。

根據內政部十一月底的統計,台灣地區人口總數約為二千三百四十萬,其中居住於六都的人口為一千六百廿萬,約占全台人口數百分之七十。若加上新竹縣市、彰化縣、雲嘉嘉等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則全台居住於九都的人口數將達二千萬,也就是全台近百分之九十的人居住於直轄市。

然而,相當於西部台中到屏東如此長距離的花東地區,二縣人口僅五十萬,約占全台總人口數的百分之二。無論是從寥寥無幾的統籌分配款數字,或從選票數比不過新北市板橋區的人口而言,花東居民雖然繳和西部民眾一樣的稅,但長久以來在交通、醫療、教育、產業等發展上,卻遠落後於西部。

證諸鄰國,北海道可說是日本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區,為振興該地的旅遊業、商業等產業,日本政府將北海道劃為與都、府、縣一樣層級的一級行政區。在此升格與否吵得沸沸揚揚之際,呼籲政府應同時參考日本的作法,設立與直轄市一樣層級的「花東道」,在交通、教育、醫療等建設上,挹注更多的人力物力資源,才能讓這塊台灣最後的優勝美地,免於加速邊緣化的命運,還給花東人一個振興發展的公道。














流行立都 南投能揪誰併?


2021-12-22 04:44  聯合報 /   尤榛嚴/服務業(南投市)
民進黨擬修法推動大新竹升格惹議,圖為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後排左起)、蔡英文總統、新竹市長林智堅9月共同出席「新竹市立動物園開園儀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四大公投甫結束,民進黨政府要員即挾著勝利餘威舉行「密會」,商討六都加三都的規畫:「竹竹」、「彰化」、「雲嘉嘉」。

有限的面積,有限的經費,台灣需要那麼多「都」嗎?大頭病嗎?畫餅充飢嗎?七都、八都、九都,留下我們南投縣怎麼辦呢?

林明溱縣長曾構想爭取為「都」,甚至名字都想好了,就叫知名、有國際性的「日月潭市」,不過面積雖大,人口僅有五十幾萬,想要短時間增加五十幾萬,有如登天之難。

想要跟有地緣關係的台中市合併(日治時期南投縣曾是「台中州」的範圍之內),台中市可能不太願意。想要跟彰化縣市合併,人家人口早已一百多萬,條件夠了。如果跟雲嘉嘉合併,又顯得鞭長莫及。

真是徒呼奈何!看來只有突破難關,隔著中央山脈的崇山峻嶺,跟東邊的花蓮縣市打聲招呼合併了,雙方縣長何不先行見面禮,丟出這一個議題,說不定可以「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都』」喔!


方祖涵/柯瑞,史上最偉大的射手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方祖涵/柯瑞,史上最偉大的射手
◆  蘇蘅/公投過後 民主苦境才開始
◆  楊渡/在蔣介石手掌心旋轉的轉型正義









方祖涵/柯瑞,史上最偉大的射手


2021-12-22 04:44  聯合報 /   方祖涵(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
美媒預測柯瑞有機會在職業生涯結束前飆出4500顆三分球,若真能完成這項創舉,這項紀錄將有可能在美國各項運動賽事中,成為最難以企及的一項。 美聯社



在我們那個年代,要說到籃球最厲害三分球射手,一定就是大鳥博德了。他效力於波士頓塞爾提克,跟湖人隊魔術強生從大學時代就同時揚名,瑜亮之爭一直延續到職業生涯,讓綠衫軍紫金王朝世仇更添一番傳奇。

大鳥博德在波士頓打了十三個球季,因為嚴重背傷卅五歲退休,生涯雖然不算太短暫,卻仍然在球迷心中留下不少遺憾。博德背傷並不完全是籃球造成的,民國 74 年(一九八五年)他廿八歲,球季後返回故鄉印第安那州,親手幫媽媽重建車道,重複彎腰搬重物結果就傷了腰部,後來就一直無法痊癒,而且到可能癱瘓的地步。老球迷應該會記得博德在球季、甚至是奧運期間,只要從場上被換下就會整個人躺在堅硬地板休息,那是他唯一持續比賽的辦法。

身為那個年代最偉大三分球射手,博德十三年職業生涯總共投進六百四十九顆三分球。他是首屆明星賽三分球大賽冠軍,而且不但榮獲三次這個榮銜,其中還有一次連熱身衣都沒有脫下就輕鬆獲勝。

這幾天金州勇士後衛柯瑞打破原來由雷.艾倫留下的兩千九百七十三顆三分球紀錄他今年卅三歲,往後每一顆命中都是後人難以超越的新紀錄。柯瑞成績有多驚人呢?光是在民國 104、105 年(二○一五)跟(二○一六)兩年,柯瑞就投進七百廿六顆三分球,比神射手博德整個生涯還要多一大截。

柯瑞身材並不突出,勤練三分球也是因為從小在球隊一直個頭不高的緣故。為了能夠以三分球在職業球場生存,他特別強化讓自己能夠持續快速來回奔跑的肌力藉由科技輔助調整出手姿勢並且不斷隨著對手防守策略演化本身進攻模式,像是在行進間快速出手,或是從超遠距離投籃等等。他進攻威脅無所不在,讓對手無暇防守,隊友更容易獲得空檔得分,所以這些三分球不只是個人紀錄,還是球隊獲勝方程式

許多人認為柯瑞像籃球之神喬登一樣改變了籃球,他的神射甚至讓聯盟開始討論改變規則,不過連馬刺隊教練波波維奇都曾無奈地說:「把三分線距離拉長,甚至弄成五分線又能怎樣?柯瑞還是可以做改變,讓自己投進的。」事實上,柯瑞跟籃球是同時一起快速變化,這些年球隊開始依賴進階數據發現三分球有最高投籃報酬率進而更加仰賴射手。柯瑞能夠隨著環境進化,正是最適合這個年代的角色。用老派一點說法,這就是時代造就青年,青年創造時代吧。

「在創下紀錄以前,我從來不認為我自己是最偉大射手。現在,我可以很舒適地如此自稱了」,柯瑞在紀錄之夜說。應該沒有人會覺得那是自大說法,因為史提夫.柯瑞無疑是史上最偉大神射手。至少,在下一個傳奇出現之前。

而等到那天來臨時,要對未來世代解釋柯瑞的偉大,或許,就像現在我們會提起大鳥博德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