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1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Fed決策有為有守 審慎看明年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5081/web/

◆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若面對太陽花,不會下令驅離?
◆  聯合報黑白集╱補貼再補貼,拚經濟?
◆  經濟日報社論/Fed決策有為有守 審慎看明年








經濟日報社論/Fed決策有為有守 審慎看明年


2018-12-21 01:2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聯準會(Fed)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19日決定升息1碼,左手打臉川普,右手打壓美股。但決策立場並非一昧「鷹派」,而是對於未來的升息速度及最終利率目標做出較為審慎的調整,展現出有為有守的穩健態度。
綜合觀察升息1碼的動作、會後聲明內容的調整,以及對利率與經濟預測的更新,FOMC表現的政策立場比9月稍稍偏向「鴿派」,包括將民國108年(2019年)預估經濟成長率由2.5%下修為2.3%,幅度不小,核心通膨率預估由2.1%下修為2.0%,這其實是Fed立場「偏鴿」的依據。
「點陣圖」中將民國108年(2019年)預測的升息幅度由3碼縮小為2碼,顯示明年將不會像今年一樣每季升1碼,隨時都會暫停升息,惟暫停的時間並不明確。還有長期「中性利率」的估計值由9月時的3.0%下修為2.75%,對民國110年(2021年)的利率預測由3.4%下修為3.1%。
會後聲明中新增「企業固定投資成長則從今年稍早時的快速轉為溫和成長」,以及「將繼續監視全球經濟及金融市場動向,並評估其對經濟展望的影響」語句,顯示Fed對經濟前景相對審慎
Fed溫和調整政策立場,美股卻毫不領情,消息傳出後立即由紅翻黑,標普500指數更一度跌破2,500防線。反差之大,顯然是因為Fed既未暫停升息,對明年的預測升息幅度也高於市場預期;且在會後聲明中,完全未對股市重挫與房市、車市走軟表示關切,也未提到油價大跌使通膨壓力減輕,更未停止縮表行動。這代表市場期待的「鮑爾護盤」,啟動價位顯然比目前還低得多,Fed不會因為股市一跌就暫停升息由於投資人原本期望過高,結果失望愈大,美股逆轉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實Fed目前在決策上面臨多重困境,不得不採取步步為營的態度首先,經濟基本面與金融市場情勢明顯矛盾。美國經濟仍快速成長,失業率低到僅3.7%,比充分就業的水準更低,工資也出現加速上升信號,而政策利率只有2.25%,因此緊縮當然有理但從反面觀察,目前核心通膨率仍僅1.8%,低於2%目標,國際油價下跌也壓低整體通膨率,美元升值及股市重挫使金融情勢趨緊,這些最新狀況都不支持Fed原先規劃的緊縮路徑。
其次,中性利率仍然是決策的關鍵指標,但確切水準很難估算。目前Fed對中性利率的寬廣估計區間為2.5-3.5%,範圍已經大到缺乏指標意義的程度。Fed主席鮑爾前不久演說時表示,目前的政策利率「只比中性利率寬廣的估計區間略低」,指的是區間的下緣(即2.5%);這種說法雖非全無根據,但顯然有失輕率,誤使市場過度解讀成升息周期即將結束。鮑爾應該已經從中學到教訓
再者,Fed內部的鷹鴿兩派仍各執己見。鴿派認為美股重挫,部分經濟數據轉弱,美中貿易戰糾結未解,減稅效應明年將逐漸減退,全球成長也明顯減緩;Fed若放緩升息步調,將能降低政策出錯的機率,既可緩和金融市場動盪,又能降低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還能防止全球經濟進一步走軟。但鷹派認為,長期超寬鬆政策已使股價過高,股市回檔反而健康如果暫緩升息,將拖延金融調整的步調,使未來經濟「硬著陸」的風險更高。現在不繼續落實貨幣政策「正常化」,將更待何時?
最後,政治壓力也令Fed備感困擾。不僅美國總統川普頻頻砲轟Fed持續升息及縮表,連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居然也對貨幣政策說三道四。白宮對貨幣政策亂下指導棋,反而使Fed更須捍衛本身的決策獨立性,以免信譽受損。結果可能導致鴿派噤聲,鷹派抬頭,使Fed官員在對外溝通上自我設限,也更容易令市場解讀錯誤。
展望明年,Fed除了上述決策困境外,還將面對諸多無法控制的國外變數,包括美中貿易戰的發展、中國的減債政策對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歐洲多國政局高度動盪等。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既然升高,金融市場起伏也將在所難免







聯合報黑白集╱補貼再補貼,拚經濟?


2018-12-20 23:4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觀光局宣布擴大「國旅暖冬遊」方案,獨漏台北、桃園、新竹三市,讓桃園市長鄭文燦一度破口大罵。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看起來,民進黨敗選後真的有在反省。繼計畫推出廉價菸、取消機車加裝ABS等「惠民」措施後,觀光局宣布擴大「國旅暖冬遊」方案,將原本僅適用於東部及高屏的補助擴大到十九縣市,卻獨漏台北、桃園、新竹三市。在鄭文燦破口大罵「走著瞧」後,觀光局昨天悻悻然「髮夾彎」了。
鄭文燦怒氣沖天不是沒緣由,這種「跳棋式」政策,一定有排擠作用。觀光局政策一宣布,被跳過的三市立刻出現「退訂潮」,桃園估計住房率會掉兩成。可笑的是,觀光局之所以排除北桃竹三市,是因為它們的住房率比較高;而今,其他縣市尚未受惠,這三市已先受害了。
美其名「國旅暖冬遊」,其實就是政府「補貼救觀光」,搶救因陸客不來、退休軍公教不出遊的市場萎縮用政治術語來說,就是全民出資搶救蔡英文錯誤的兩岸政策及年金改革補貼再補貼,要拚觀光救經濟。事實上,同樣手法早就用在「新南向」的觀光招攬,但那些「好康」是落在外籍旅客身上,台灣人根本無法分享。直到民眾用選票狠狠教訓了民進黨,政府腦袋才開了竅。
補貼確實有刺激旅遊的作用,但它是短期措施,「治標不治本」,補了甲地,乙地就被削掉一點根本之計,應該是降低敵意讓兩岸交流恢復但是,現在蔡英文的腦袋仍轉不過來,葉菊蘭還阻止觀光協會人員參加上海的旅遊交易會。如此一來,就只能補貼再補貼了。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若面對太陽花,不會下令驅離?


2018-12-20 23:3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太陽花學運期間,警方以鎮暴警察驅離在行政院的學生。2014年7月,前行政院長江宜樺(中右二)以被告身分出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政治人物最大的本事,就是擅長片面的詞令,卻迴避基本的價值;這正是我們的民主亂象不斷的主因。以太陽花事件為例,近日仍有學生以衝撞方式要求在台大演講的當年閣揆江宜樺「滾出去」,罵他是「殺人院長」。對此,有人譴責學生像「紅衛兵」,有人批他們「妨害言論自由」,也有人稱許學生「勇敢」;唯獨因太陽花事件而獲益最大的民進黨卻選擇沉默,避而不談。我們想問:如果賴清德面對民眾入侵行政院,他不會下令驅離嗎?
太陽花事件無疑是台灣近年最受矚目的運動,也大大改寫了台灣的政治版圖和民主基調。比起民國95年(二○○六年)的「紅衫軍」反貪倒扁運動,太陽花的規模其實難以比擬,但有幾個特色卻使其張力強過前者。主要因素包括:第一,它融合了兩岸、世代、藍綠等不同面向的對抗,讓執政者窮於招架;第二,它以占領官署為手段,且趁著「馬王政爭」之隙讓非法手段輕易得逞;第三,它以學生為主體,容易取得社會同情,讓政府部門多所顧忌。
人們最大的困惑是:太陽花作為學生抗議世代不公的「正當性」,與其非法入侵並占領公署的「合法性」,可以「功過相抵」嗎?或者兩者之間仍有一道不可踰越的界線必須釐清?前總統馬英九最近出版新書《八年執政回憶錄》,指責太陽花運動讓《兩岸服貿協議》冰凍至今,誤國極深,「害死台灣」。這樣的說法主要是從國民黨痛失政權的觀點出發,雖找到一個籠統的譴責對象,對事件本身卻缺乏深刻的探討與反省,對於學運背後的政治脈絡及政府的處理妥當與否都未觸及,這樣的思考似嫌粗略
從另一方面看,民進黨乘著太陽花助威之勢取得政權,對於學生運動當然只有一味歌頌,而無意在「合法性」及「妥適性」之間作任何區辨。蔡政府首任閣揆林全一上任,第二份公文就是對當年三二三深夜占領行政院的一二六名學生全數撤告,並稱這些學生的行為「不值得鼓勵,但可以原諒」。這種態度,顯然是「只論戰功,不問法治」,基本上是從民進黨的政治利益出發,而不是從民主法治的原則出發連這樣的底線都撤守,民進黨也就被人民看破了手腳也因此,當蔡總統的失政需要藉助重重拒馬來保護自己的安全時,恐怕就是自食其果了
諷刺的是,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全力為這次的抗議學生辯護,稱他們是「帶著傷而來」時,他似乎渾然不覺真正受傷的是台灣的民主與法治。四年前的太陽花事件如此,今天台大教室被強闖、江宜樺被迫封口,亦是如此。黃國昌其實是太陽花運動的另一個大收割者他當上主席、選上立委,但仍有十多名當年占領行政院的煽動者卻還承受著「妨害公務罪」的纏訟之苦黃國昌卻選擇在一旁撩撥,讓亢奮的保持亢奮,焦躁的繼續焦躁,反正「死道友不死貧道」
回到江宜樺當年處理「占領行政院事件」的責任。作為行政院長,他下令保護自己所領導的行政官署,有什麼不對?嚴格而論,行政院和立法院等官署都有其憲政的嚴肅性,不應恣意侵犯,遑論占領。不同的是,立法院議場被學生占領,立委還可以另覓場所議事;但行政院被攻占,整個指揮系統都可能停擺或被破壞,乃至整個國家的行政體系都無法正常運作。一群不知分寸的學生以侵入公署為樂事,但其後果是整個國家的政務可能癱瘓;然則,其他人民願意看到國家政務停擺嗎?
受到太多歌頌及縱容的太陽花運動,經過四年半的沉澱,是否也該思考一下自己「權利」與「義務」的界線?想想「民主」與「法治」的關係?收割了太陽花果實的民進黨也該捫心自問如果賴清德面對群眾攻入行政院,他不會下令驅離嗎

【重磅快評】假新聞上的共和國 豈容一封遺書刨牆腳?

◆  【重磅快評】假新聞上的共和國 豈容一封遺書刨牆腳?
◆  【重磅快評】外交官之死 謝長廷和外交部栽贓演很大
◆  【即時短評】龜毛侯友宜的務實小內閣要給市民ㄏ日子
◆  【重磅快評】小內閣組成頻出包 韓國瑜珍重

◆  【重磅快評】錯認小英有彈性 老馬遭蔡怒斥剛好而已?
◆  【即時短評】柯P重提兩岸一家親 說給對岸及民進黨聽
◆  【重磅快評】「紅衛兵」台大暴衝 受害的豈只是江教授
◆  【重磅快評】敗選的懲罰?高雄大眾運輸免費悄悄喊卡
◆  【重磅快評】「美少女」獨守空閨 誰讓圓仔不性福?
◆  【重磅快評】國民黨還在從阿嬤的嫁妝箱中找人嗎?
◆  【重磅快評】陳思宇會是戳破柯P神話的「吳音寧」?
◆  【重磅快評】聯合國氣候峰會不關台灣的事?








【重磅快評】假新聞上的共和國 豈容一封遺書刨牆腳?


2018-12-21 15:14 聯合報  主筆室
蘇啟誠(後排中)一封遺書戮破蔡政府虛構已久的假新聞神話。圖/取自蘇啟誠臉書


蘇啟誠的家屬說,蘇啟誠不是為了「假新聞」而自殺;這顯然是衝著駐日代表謝長廷而來,更大的意義上,它是對整個蔡英文政府天天喊假新聞,刻意塑造受虐者形象,所提出的控訴與反駁。
然而家屬為蘇啟誠作的這一點微不足道的反擊,並不會改變現實,因為這與蔡英文及民進黨所欲勾勒的政治敘事完全相反,蔡政府豈容一個小小外交官之死,顛覆它執政的正當性?
所以回擊馬上就開始了,民進黨立委羅致政不急不徐,照樣說,「假新聞才是整起事件的源頭」,他還認為,「責任不完全在謝長廷身上」。
謝長廷在蘇自殺前就已經不斷地鋪陳中國大陸駐日使館派車是一件「假新聞」的說法,像是新聞「檢錯員」似的,在大陸疏運受困關西機場的國籍旅客的作為上,只鎖定關西機場與隔一座跨海大橋的泉佐野市之間的這一段路,一而再、再而三地反覆強調,這一段路中是機場自己出的車,中國大陸沒有派車;從而,整個事情都因為這一並不真關緊要的小節上,成了一樁「假新聞」。
但同一期間,他又與大阪辦事處切割,說大阪辦事處都是外交部任命的,亦即,他們做不做事,跟他這個駐日代表一點干係都沒有,卸責卸得一乾二淨。
蘇自殺後,他的死因也就馬上跟「假新聞」連結,其邏輯即在:假新聞造成旅客民怨,進而掀起鋪天蓋地的民粹壓力,蘇在此壓力下終於承受不住,最後選擇了自戕。一堆綠委此刻猶如福爾摩斯偵探,紛紛註解:輿論殺人,網路酸民、假新聞害死了他。
可是,蘇的遺孀拿出只有她握著的證據,即蘇的遺書,說蘇啟誠不是受假新聞的壓力而自殺,而是以死明志。她沒有說出口的是,真正的死因是外交部準備對蘇作出的處分,蘇啟誠認為對他是一種羞辱,於是以死明志。
這一鏗鏘而簡短的宣告,直接戳破了謝長廷、蔡政府以及民進黨的謊言意思就是,這一切都跟假新聞無關,那些人從頭到尾都是在胡扯
但是,蔡政府已經在「假新聞」上頭都蓋好了一個共和國了,豈容有人來刨它的牆腳呢?
蔡英文在蘇死後第二天,就黨人事交接儀式上猛烈抨擊「假新聞」,很多來路不明假消息,「甚至來自對岸」。這完全就在應和謝長廷編織的思路,中國駐日使館派車的「假新聞」不就來自於對岸嗎?
受「假新聞」泛濫之害,遭對岸假新聞攻擊,必須構築強大的防禦工事,是蔡政府正在虛構的政治神話,即使九合一敗選,這一神話還是要編造下去,賴清德火速完成七項修法,最重甚至可能判處無期徒刑。這個神話怎能被一封遺書拆穿呢? 
所以,我說假新聞就是假新聞,蘇啟誠就是為了它而死的,所有的人包括遺孀,都給我閉嘴吧







【重磅快評】外交官之死 謝長廷和外交部栽贓演很大


2018-12-21 13:10 聯合報  主筆室
東吳大學日文系系友會、社資處、秘書室本月8日在東吳大學普仁堂舉辦蘇啟誠追思會,約3百人齊聚追思。圖/取自東吳大學網頁

做賊的喊抓賊,不算最可惡;更惡質的是,喊完抓賊後,還栽贓嫁禍他人去頂罪替死!
外交部駐大阪辦事處前處長蘇啟誠自殺近百日,事件的發展,似乎有點這種做賊喊抓賊又栽贓的味道。
九月燕子颱風重創關西機場,外交部駐日代表處指揮應變無方,備受抨擊,在代表處召開檢討會前夕,蘇啟誠自縊身亡。事後外交部與駐日代表謝長廷均指假新聞壓垮蘇啟誠,更點名提告在網路上造謠的大學生。
但就在蘇啟誠過世近百日之際,他的遺孀特別出面澄清蘇啟誠自殺並不是受到假新聞壓力,而是完成上級交代的檢討報告後,不想受到羞辱而以死明志
蘇啟誠逝後,同事朋友都追悼推崇他是專業優秀認真的外交官,積極為台灣發聲;日本友人更越洋投書聯合報,感傷「痛失一位在最前線積極致力搭起台日友好橋梁、不可或缺的外交官」,強調應繼續推動台日友好關係,「以慰天靈」。
這些評價,更顯得蘇啟誠的以死明志,何其沉重!尤其,蘇啟誠不是因假新聞而自殺,但蘇啟誠自殺後,外交部與謝長廷卻拿他的死大作假新聞。
蘇啟誠遺孀根據他的通聯及遺書指出,蘇啟誠因為可能被調回台灣,覺得遭到羞辱,不願因其引以為傲的外交官生涯,「在最後蒙受他人強加之汙點」,因而選擇自裁捍衛名譽。至於外界諸多說法,「是刻意誤導視聽,有卸責之嫌」。
蘇啟誠遺孀的說法,直接打臉謝長廷和外交部。如果不是謝長廷和外交部,還有誰要對蘇啟誠「強加汙點」,將責任推給他獨扛?蘇啟誠以死明志後,又有誰在大動作「刻意誤導視聽」、有誰在「卸責」?更該問的,是誰逼死了蘇啟誠?
蘇啟誠逝後,謝長廷曾表示「不禁掉下悲痛的眼淚」;前幾天也還強調「真相大白,一切都是造假」,並感嘆「即便真相大白,蘇前處長遺書也說遭受外界批評甚為痛苦」,甚至義正辭嚴痛斥造假的大學生「內心會自責不安嗎?大眾會自我警覺而檢討嗎?」謝長廷的眼淚和談話,如今更讓人覺得噁心!
蘇啟誠生前拒絕被羞辱,死後遺孀更拒絕他被栽贓大學生造謠,法院以其不足以使民眾心生畏懼或恐慌判決無罪;但謝長廷和外交部逼死外交官,又製造假新聞栽贓卸責演很大,該當何罪









【即時短評】龜毛侯友宜的務實小內閣要給市民ㄏ日子


2018-12-21 11:18 聯合報  記者葉英豪╱即時報導
侯友宜市府團隊今天亮相。記者陳珮琦/攝影


新北市長當選人侯友宜的「務實」內閣團隊,千呼萬喚之下,終於今天上午十點在板橋區「良師塾」人文食飲一次公開,從選擇公布場域不在政府機關場所,就如同他選舉期間許多細微處,可看出「侯市長」仍擁有辦案「沒有把握絕不輕易出手」的務實面。
打從侯友宜自新北市「副市長」身分轉換跑道,投入市長選舉那一刻起,在許多不為人知處,都可看出這位警界英雄務實與尊重倫理的一面。
長達近三百天的選舉期間中,以競選總部成立,不求助於原市府團隊,完全由另一半協助張羅,這就是他從警以來,一直保持著不打擾別人的作風。
最特殊的是,即使多次公開活動在市府裡頭舉辦,他更保持著「候選人」應有的分寸。
打從四月間離開市府後,不曾跨入市府大樓,唯一在市府周邊看到他身影的一次,也只是參與市民廣場上的大型活動,個頭不高大的他,和所有市民站立在市民廣場裡頭,高唱著國歌。
當場即使老東家朱立倫市長邀他上台,他也一樣作揖婉謝,再度展現他身為候選人謹守分寸面。
他最要好的同學前警察大學教授葉毓蘭,老愛在臉書等公開園地開玩笑的提到這位麻吉作事情很務實,甚至龜毛,任務只要交到他手中,一定「使命必達」。從這次內閣名單中,看到了新人輩出,印驗了他所欲籌組的務實團隊不是口號
侯市長從宣布參選那一刻喊出了「安居樂業」,選舉期間更一路打著要給市民過「ㄏ日子」承諾
團隊的成立是任重道遠的伊始,傾聽民意將是未來侯市長市政執行上最重要的課題
務實不等同封閉,傾聽又如同辦案「線索」一樣,擁有更多的線索才能加速來建構出完整破案契機與輪廓,近四百萬的市民政引頸企盼「ㄏ日子」的到來。







【重磅快評】小內閣組成頻出包 韓國瑜珍重


2018-12-21 07:58 聯合報  記者主筆室╱即時報導
高雄市長當選人韓國瑜昨天公布小內閣名單,先前曾被證實為海洋局長的朱挺玗退出。 記者劉學聖/攝影


因為「韓流」拿下久未執政的高雄市韓國瑜成為國內政壇被矚目的新焦點。不過在內閣組成的過程中,卻屢屢引發爭議。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原民會主委、海洋局長在人事發布後,因為外界質疑而收回成命對於還沒上任的韓國瑜而言,顯然已經成為另類危機
從正面的角度看,這兩個首長人選遭到非議後,韓團隊都很快地回應外界質疑,當事人以「婉拒出任」解決紛爭,顯示危機處理速度尚稱明快。但問題是,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危機」?而且發生一次、兩次,選民可能可以接受,如果再發生,即使用相同方式處理,民眾還能埋單嗎?
而且從這兩個引發爭議的人選來看,不管是原本內定出任原民會主委林國權涉及的違法吸金案,或者原本內定出任海洋局長朱挺玗的賄選遭判當選無效案,都不是什麼機密到難以查知的案件,不論是不知道,或者知道但不在意,都顯示韓團隊對此的輕忽態度。而這兩個案子的嚴重性,也顯然都不是一句「不是找聖人」就可以迴避過去的。
這兩個案子讓人對韓國瑜的質疑,還僅止於他對首長人選品德要求問題;但更進一步衍伸的問題,是如果連很容易查察的個人案件都輕忽是非對錯,那麼是非對錯更難取捨的政策問題,是否出狀況的可能性更大?這一點,值得韓團隊深思。
當然,國民黨在高雄失去政權已久,在人才的斷層上,可能確實有說不出的苦衷但選民看的是施政成績,不是執政者有甚麼苦衷,畢竟任何一個候選人,都是說服選民他準備好了,才有了當選的機會所以不管在人事上或者政策上,都斷然找不到任何理由可以迴避錯誤
韓國瑜在當選高雄市長後,確實也被輿論以放大鏡甚至顯微鏡檢視,但做為新崛起的政治人物,這是必然的結果。韓國瑜在高雄的成敗,在選民心中,也將等於國民黨的成敗如果有了這層認知,韓國瑜或者他的整個團隊,或許會更小心謹慎面對所有的問題

酷經濟/悲情美股 恐引發全球哀鴻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5081/web/

◆  禿子有光照著亮 就是要拚經濟
◆  沈君山 大陸人 愛台灣
◆  酷經濟/悲情美股 恐引發全球哀鴻
◆  漫畫/馬王政爭第二回合
◆  普悠瑪案/懲處再多人 解決不了台鐵問題
◆  官員很忙 救高麗菜請自己來
◆  迎接投資潮 政府準備好了嗎?
◆  兩岸一家親 綠白公約數?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酷經濟/悲情美股 恐引發全球哀鴻


2018-12-21 00:03 聯合報  林建甫
美股跌跌不休,紐約證交所交易員飽受驚嚇。 (美聯社資料照片)

最近美股的表現相當不妙,不少專家已經預測全球景氣衰退的來臨。
美股十月以來急轉直下,已跌破年初價位。而且這個月情況最慘,不僅傳統的耶誕節行情沒有發酵,截至十八日跌幅接近八%,是民國20年(一九三一年)經濟大蕭條以來最慘的十二月。跌跌不休引發市場極大的賣壓,怕再來就是賣股還要貼錢的恐慌斷頭。
從各方資訊看,近期美股大跌可能有幾個因素首先,所有人都將矛頭指向「升息」。的確,自民國104年(二○一五年)美國進入升息循環以來,累積升息超過八碼或二%。
與此同時,「縮減資產負債表」的衝擊,也不容小歔。從民國106年(二○一七年)十月以來,聯準會「縮表」三千六百五十億美元。市場估算,這約等同升息二至三碼,連同聯準會的升息,迄今緊縮政策實質升息力道恐怕已達三%。現在「縮表」的規模,又提升到每月五百億美元,一年就收回六千億美元。這種「縮表」力道,若明年預期升息有二至三次,則累積實質的升息幅度將會超過四至四點五%,這與民國93至95年(二○○四年至○六年)金融海嘯前的連續十七次升息幅度相當這種又快又急的緊縮貨幣政策,讓市場膽戰心驚
其次,這兩年美國在五檔科技與網路股組成「FAANG」(臉書、亞馬遜、蘋果、Netflix與Google)領軍帶領下,本來股價及指數屢創新高;但十月以來,FAANG股價跌幅遠高於指數,蘋果跌廿九點三%,亞馬遜跌廿三點六%,Alphabet跌十三點六%,Netflix跌廿七點八%,成為美股重挫的關鍵。回顧歷史,兩千年dot com泡沫、民國97年(二○○八年)金融風暴根源都自於資產過度擴張。這幾年科技股及獨角獸雨後春筍的現象,加上網銀、P2P借貸都讓資產大肆擴張,造成另一波泡沫。泡沫破裂,股市下墜就又快又急。
明年美國及全球主要經濟體受貿易摩擦影響,經濟成長一定比今年差,風險也會比今年更高。消費者支出擴增力道就會不如預期,企業信心也會下滑。基本面不好,股市就更缺乏向上動能。
市場充斥的負面氛圍,股價不跌也難股市不但是經濟櫥窗,也是市場先行指標。股市反轉確立,經濟就由盛轉衰,我們要提早因應。






沈君山 大陸人 愛台灣(上)


2018-12-21 00:06 聯合報  張作錦/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清大前校長、知名物理學家沈君山九月病逝,清華大學開放「奕園」供校內師生及故舊追憶沈君山。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清華大學十二月廿二日舉行追思會,追念故校長沈君山先生典禮開始是詩歌吟唱,三首詩之一是崔顥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黃鶴一去不回了,我與沈先生數十年的交往,在形式上要「結束」了。雖是必然,難掩惘然。
沈君山在學術界曾任大學校長,在政界作過「不管部大臣」,精於棋橋,游於文藝,認識的朋友何其多也。但我們今天的傷懷,應非僅及於私人,而是從台灣和中國的角度來看:如果有沈君山,我們今天的環境會是怎樣?
沈君山民國21年(一九三二年)出生於浙江餘姚,少年來台,從建中、台大到留美讀書和教書。他可以像其他很多人一樣,終老他鄉。但他基本上是個知識分子,中國文化給知識分子下的定義、課的責任,是先天下之憂而憂,是聲聲入耳、事事關心
民國59年(一九七○年)日本侵占釣魚台,引發台灣留美學生的保釣愛國運動,也改變了沈君山的人生觀和人生歷程。他在四十初度之年,值台灣退出聯合國之際,毅然辭去普渡大學的終身教職,返台效力,決定以「兩岸關係和族群融合」為努力方向,並提出「革新保台,志願統一」的主張。台灣不革新,就難以自保;兩岸若統一,須出於志願。在四十六年前,以兩岸關係和台灣的內部情況,說這樣的話,不僅要智慧,也要勇氣。
革新首在民主;保台必須團結。當時「黨外」勢力漸起,與當政者針鋒相對。稍有不慎,易生意外。沈君山的學養、性格和立場,被各方屬意為溝通協調的橋樑人選。他處理了「海外黑名單」問題,並全力協助「美麗島家屬」;台灣三大政治血案──林宅案、陳文成案和江南案,沈君山參與了前兩個的善後,而且受到信賴。台灣後來的解嚴與開放黨禁,沈君山的努力應記上一筆。
至於兩岸關係,沈君山一向主張,既要顧及大陸的立場,尤應維護台灣的利益。本著這樣的原則,他協助主管當局,負責與大陸談判,奇蹟性的創造了「中華─台北」的奧會模式。以後台灣參加各種國際活動,也都循此方式進行。後人沿用它或覺無甚出奇,但一讀沈君山的回憶錄《浮生後記》,就知他在折衝過程中花費了多少心力,克服了多少困難。
沈君山不以在外圍與大陸游擊式接觸為滿足,他要尋找兩岸制度的和解之道。除了早期的「革新保台,志願統一」,以及後來參與制訂《國家統一綱領》,他還陸續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治」、「一屋兩室,各持門匙」、「一個國家,兩個政府」等各種嘗試方案,比鄧小平的「一國兩制」早了很多。
沈君山最重要的「兩岸事業」,是民國79年(一九九○年)後的兩年內,以個人身分,到大陸三晤當時主政的江澤民,每次都談數小時。他反覆說明台灣目前不能接受統一的原因,及台灣必須要有自主空間的理由。他還為雙方提出各種設計構想,如「一而後統」、「統一『中』」──先求一個中國,其他問題留待以後解決。
江澤民指責台灣的國統綱領要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沈君山駁正他,是「以自由、民主、均富統一中國」。顯而易見,沈君山希望台灣人民生活在這樣的標準下,也希望大陸人民生活在同樣的標準下。沈君山甚愛台灣,但並非不愛大陸。他正因愛台灣,所以也要愛大陸。兩岸之間,如果此岸之人不愛彼岸之人,甚至憎恨他們,則兩岸如何可望和平融合?某些「台籍同胞」,往往以是否「愛台灣」檢驗「外省同胞」,沈君山是一個最好的答案。(上)






沈君山 大陸人 愛台灣(下)


2018-12-22 00:29 聯合報  張作錦/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沈君山1999年第一次中風,但樂觀健朗,仍不斷寫文章討論國內政治和兩岸問題。圖為2004年12月沈君山(左)參加聯合報文學獎頒獎典禮,與張作錦談笑。八個多月後,2005年9月第二次中風,但2007年仍替準備競選總統的馬英九撰寫兩岸政策說帖,隨即第三次中風,終於身殉他的「兩岸事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他知道,正因愛台灣,所以也要愛大陸

沈君山民國88年(一九九九年)第一次中風,影響不大,可以行走和書寫。民國90年(二○○一年)「九歌」為他出版散文集《浮生三記》,仍然為兩岸事多所著墨。我在《聯合副刊》上發表一篇讀書心得:〈尚思為國戍輪台?──沈君山的新書與舊夢〉,認為台灣的政治環境已經變了,以他的出身背景,恐不宜也不能再為兩岸操心。他應該珍惜自己的健康,轉變生活重心──發揮另一長才天賦,多寫寫文章。
我在這篇小文中指述,陸游六十七歲致仕,蟄居紹興鄉下,身在田野,心存社稷,某夜風雨大作,他賦詩曰:「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他最後雖未能迎回二帝,更未能阻金兵南下,但留下九千三百首詩,一百三十首詞,亦足以不朽。沈君山有彩筆如魔杖,可點石成金,除了兩岸問題,難道就沒有別的事值得努力?我認為,在出此「新書」之際,他的「舊夢」也該醒了。
沈君山讀到文章,給我寫了一封信,其中有一段話:「中國老知識分子最大的毛病就是好『聲聲入耳,事事關心』,總以天下興亡為己任,才算男兒本色。兩岸的事,身老力衰,去春赴京兩次,要管也管不動,何況人家不要你管。但都放手了,活著有什麼意思?」他還把我所引陸游的詩,改了幾個字以自況:「僵臥清華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夜闌臥聽風吹雨,中南海事入夢來。」聽聽這話,這口氣,似乎下定決心「拒絕悔改」了。
民國94年(二○○五年),沈君山第二次中風,雖然思考力未減,但行動能力已大為衰退,手不能寫,足不能行,卻為「漢聲」編寫一套五卷本的《沈君山說棋王故事》的書。中日韓、老中青三代棋王吳清源、木谷實、林海峰、曹薰鉉和聶衛平都入列。沈君山自青年時期即浸淫於棋藝,如今回歸舊愛,心有專屬,他的「兩岸狹心症」也許會慢慢好起來。但民國97年(二○○八年)到了,台灣政壇狂飆再起,而台灣的前途與大陸不可分,兩岸問題再受重視,於是沈君山的「舊病」復發了──也許不是復發,而是根本從未痊癒過。
民國96年(二○○七年)四月廿八日沈君山給我一封信,透露正在「為他人作嫁衣裳」,他是「兩岸關係議題的主筆兼顧問」,隨信附給我的兩篇「大塊文章」,是他兩岸意見的說帖。
對兩岸間事,沈君山這幾十年來未嘗須臾離。他深知,兩岸問題如不能和平解決,一旦訴諸武力,不僅大陸將受創傷,台灣更將生靈塗炭。解此困局而登斯民於衽席,是他平生最大心願,現在有人要用他的兩岸政策,他立即興高采烈起來,寫信還擊我,「對在下還是小看了些」,他雖然「僵臥清華」,但「不致只能不自哀」,也不是「尚思為國戍輪台」,而是「尚能為國戍輪台」──意謂自己的主張將來有可能實現的一天,那不等於在輪台最前線打了勝仗了嗎?
作過國立大學校長和「不管部大臣」的沈君山,會在乎什麼「主筆兼顧問」?「幕主」馬英九雖然是他的好友,但以沈君山的人品與學養,他會只在乎一人一家之興衰?這位兩岸議題沙場上本應解甲歸田的老兵,一聽到號角響起,立即拖著「剩體殘軀」,跛著腿,拄著拐杖,飛奔衝鋒前去。原因無他,他對華族有情,對中國有情,對台灣有情如是而已
沈君山「為人作嫁」的「兩岸問題說帖」,主要包括四點
一、兩岸目前不可能達成一個雙方同意的終極模式。
二、但可以建立一個過渡的分治架構,以防範意外衝突並促進交流合作。
三、經過和平演變,中共達成民主化的時候,就是分治架構轉化成終極架構的時候。
四、終極架構之決定,須經由雙方人民分別之同意。
大選尚未開始,他的兩岸政策尚未啟用,沈君山民國96年(二○○七年)第三次中風,隨即臥床不省人事,前後十一年,他的理想,他的主張,甚至他的人生,都隨之結束了。
他期望台灣民主化,等到的卻是民粹化他也祝望大陸自由化,等到的卻是更嚴密的控制化至於兩岸關係,尤見漸行漸遠一方是「獨立公投」,一方是「反分裂國家法」。甚至他對台灣最具體、也很重要的貢獻,「中華─台北」奧會模式,都被他一同奮鬥的夥伴和這個莫名其妙的政府,拿去公投「作廢」呢!病中的沈君山,若仍有意識,其心情惆悵可知,意興蕭索可知。他走了,不也算是解脫?
但是我們留下來的人能解脫嗎?環顧世局,回望台灣,想到崔顥「黃鶴樓」的最後兩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下)






普悠瑪案/懲處再多人 解決不了台鐵問題


2018-12-20 23:59 聯合報  陳劍賢/台東縣議會秘書長(台東市)
台鐵普悠瑪列車10月出軌翻覆,造成重大傷亡,台鐵初步擬出超過15人的懲處名單。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普悠瑪事故屆滿兩個月,台鐵雖初步擬出超過十五人的懲處名單,但是在與家屬協調上仍屬牛步;台鐵局和受難家屬經過三次正式協調會仍未達成共識;家屬到台東縣議會陳情抗議,台鐵局官僚主義的心態難以接受。
台東鄉親最難接受的是,列車兩組主風泵在發車前既已故障,為何仍然發車,台鐵局草菅人命的作業,實應負最大責任。兩造沒有交集及共識,再開幾次協調會,仍未能解決問題,筆者建議如下三點,或有解套的機會。
一、以消費者保護法談賠償問題:台鐵局屢次強調以鐵路法相關規定處理賠償事宜,台東鄉親希望以國家賠償法談賠償問題,但國賠法是一種補充性質之法律;如以消保法處理賠償事宜,政府為商業經營者,人民為消費者,將受難鄉親精神撫慰金、工作損失或勞動力喪失等損害項目,加總賠償外,另外如有重大過失,還可依消保法請求「懲罰性賠償」,筆者相信必能實質解決問題。
二、請台東縣政府組專案小組,協助鄉親解決後續問題:由於受難家屬約有一百多人,每次協調會家屬除各自陳述外,意見未能聚焦,亟需縣府以任務編組方式召集法律、醫療及社會福利相關實務人員,有效協助解決問題。
三、「消費者主義」是新公共管理的價值,以人民為主;台鐵局是服務性的機關,乘客是消費者,台鐵局應充分考量消費者的權益,以同理心面對家屬,解決問題。
普悠瑪事故是我國交通史上慘痛的公安事件,建請交通部早日找出真相,釐清責任歸屬,擬定最終賠償方案,妥善解決後續問題。







迎接投資潮 政府準備好了嗎?


2018-12-20 23:53 聯合報  張炎銘/水利退休人員(台中市)
台積電三奈米新廠將落腳南科園區,南科管理局為此提出南科園區環差變更計畫,日前通過環保署環評大會審查。 記者曾吉松/攝影

前天南科二期環差變更計畫通過環評大會審查,台積電在南科的三奈米廠可以蓋了;這筆六千億元的投資,眾所矚目,此案環差通過,對我國的投資環境是一劑強心針。
台積電是極為重視節水,但再怎麼節省,新廠也一定會增加用水用電報載該廠日增七點五萬噸用水,已比我印象中、早期提出每日約增加廿四萬噸要少很多;環團要求用百分之百再生水,是避免水環境惡化的良好提議,只是依現況根本做不到
再生水發展條例於民國一○四年底三讀通過,政府要投資一百五十億,在全台興建再生水廠;一○五年七月,經濟部、內政部、科技部與台南市政府共同簽署合作意向書,將永康汙水處理廠升級成再生水廠,一○九年後,每日最高也才有一萬五千噸再生水,全給台積電還不夠。
將再生水當工業用水補充,除了廠房區位、用途、衛生安全、經濟效益考量外,主要也是避免工業用水排擠公共與農業用水,防止水環境惡化。工業大廠為供水穩定,也願意採用,但供水量實在太少;內政部今年十月剛修正前瞻計畫內再生水工程,經費不到卅億元,全台產水只有每日四點八五萬噸,水質已有粗略標準,但管線費用分攤、水價則必須個案洽談,可說進度蝸步、緩不濟急
要發展經濟,工業用水量一定會增加。依照行政院核定的「水資源經理基本計畫」,依據所編定工業區、科學園區,依照產業類別所編定需水量,台灣北區一二○年將較一○五年增加每天廿五萬噸;中區工業用水已核定計畫者用水成長需求量約每日五十四萬噸;南區則增加每日約五十萬噸。
不但工業需要更多用水,水利會長在改為官派後,農委會也宣稱要將原灌區外農地納入灌區內供灌,因此農業用水預期也不能減少。因此水利署才一直提醒,現有六縣市有供水缺口每天約四十萬噸,預估到一二○年,七個縣市缺水量將達八十萬噸。
透過用水計畫查核、節約用水可把「隱藏」水量找出來,但若要持續建新廠,用水也無可避免增加。現在台積電新廠過關了,華邦電不也有三千億投資高雄因中美貿易戰從大陸撤回的廠商也需要土地、水電,政府準備好了







兩岸一家親 綠白公約數?


2018-12-20 23:50 聯合報  桑品載/作家(桃園市)
台北上海雙城論壇在圓山飯店晚宴,台北市長柯文哲(中)歡迎上海市副市長周波(左)。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107年(二○一八年)雙城論壇柯文哲重提「兩岸一家親」今年五月,他接受電台訪問時,首次提到這個題目,使他的支持度重挫十五趴這回,他和來訪的上海市副市長周波同時稱「兩岸一家親」,目前還看不到台灣人民有強烈反彈
柯文哲連任成功、緊接著就舉行「雙城論壇」,意味他不但不會迴避「兩岸一家親」議題,甚至使之成為會談主題,以此打通他和大陸交流的障礙,許多人估計他會參選總統,若是,這個障礙便非去除不可。
蔡英文非不得已不會放棄連任,她的三次「迴廊談話」,側重在內政問題,她跳到「第一線」卻未見行政院長賴清德在內的相關閣員有不悅,說明她民調支持度雖低,對內政的權力掌握仍有高度自信。由於民進黨仍是執政黨,大權尚未失,從改善內政進而提振經濟,還大有可為。
民進黨的障礙在兩岸關係,這個破口出現在韓國瑜選舉時喊出「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並未影響他的選情。尤其是在民進黨「政治原鄉」高雄,不啻當頭棒喝。台南黃偉哲雖當選,得票率不到四十趴。民進黨在中南部賴以自信的「本土化」、「反中」明顯崩解,如果兩岸關係政策不改,當堤防不斷被衝擊,民國109年(二○二○年)就可能失去政權。
柯文哲此時重提「兩岸一家親」,其信心無疑相當部分是得助於韓國瑜在高雄的成功實驗。柯粉、韓粉是當今「二強流」,那麼,民進黨還能固守在「反對九二共識」的堡壘中嗎?
「綠白合」,政壇多認為不可能出現,我認為這個論斷言之過早。蔡英文和柯文哲在北門相見,媒體形容場面冰冷;但「冰」的是柯文哲,蔡英文對柯文哲卻始終眉開眼笑,重修舊好心態溢於言表。九合一選前,蔡是主張依四年前方式不提名繼續支持柯文哲的,為此,柯母還曾公開表示:「如果蔡英文選連任,柯文哲一定不會選總統。」後來民進黨堅持姚文智參選到底,在兵戎相見的綠白選戰中,柯從未對蔡有惡言。所以,反柯的是民進黨,不是蔡英文。
有著這分情誼,在蔡英文參選的前提下,綠白就有「合」的基礎。分歧在柯的「兩岸一家親」是理念,還只是戰術?大家應記得他曾自稱「墨綠」,或許「墨綠」也只是對抗國民黨拉攏綠營的戰術,但戰術如此靈活的柯文哲,未來也有可能修飾「兩岸一家親」說法,以獲得綠營青睞。因為,柯若選總統,光靠柯粉能量是不夠的。
蔡英文方面,就得從「反九二共識」固執中走出來,或可對「九二共識」提新論述,甚至接受「一中各表」,只是「一中」著重在「中華民國是台灣」,將「兩岸一家親」虛表為歷史的、文化的。如此,柯與蔡便有望作戰術性相連,使綠白合出現雛形。
蔡與柯都明白,堅持對抗,一定兩敗俱傷。他們任何一方都不會跟國民黨「合」,就必須綠白合。「合」是戰略需要,如何合則是技術問題,無非利益分配。當年連戰、宋楚瑜、陳水扁三腳督選總統與黃大洲、趙少康、陳水扁三腳督選台北市長,都是血淋淋教訓
國民黨與其寄希望於民進黨的「爛」,和柯文哲的勢單力薄,不如當心綠白合的政治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