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1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Fed決策有為有守 審慎看明年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5081/web/

◆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若面對太陽花,不會下令驅離?
◆  聯合報黑白集╱補貼再補貼,拚經濟?
◆  經濟日報社論/Fed決策有為有守 審慎看明年








經濟日報社論/Fed決策有為有守 審慎看明年


2018-12-21 01:2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聯準會(Fed)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19日決定升息1碼,左手打臉川普,右手打壓美股。但決策立場並非一昧「鷹派」,而是對於未來的升息速度及最終利率目標做出較為審慎的調整,展現出有為有守的穩健態度。
綜合觀察升息1碼的動作、會後聲明內容的調整,以及對利率與經濟預測的更新,FOMC表現的政策立場比9月稍稍偏向「鴿派」,包括將民國108年(2019年)預估經濟成長率由2.5%下修為2.3%,幅度不小,核心通膨率預估由2.1%下修為2.0%,這其實是Fed立場「偏鴿」的依據。
「點陣圖」中將民國108年(2019年)預測的升息幅度由3碼縮小為2碼,顯示明年將不會像今年一樣每季升1碼,隨時都會暫停升息,惟暫停的時間並不明確。還有長期「中性利率」的估計值由9月時的3.0%下修為2.75%,對民國110年(2021年)的利率預測由3.4%下修為3.1%。
會後聲明中新增「企業固定投資成長則從今年稍早時的快速轉為溫和成長」,以及「將繼續監視全球經濟及金融市場動向,並評估其對經濟展望的影響」語句,顯示Fed對經濟前景相對審慎
Fed溫和調整政策立場,美股卻毫不領情,消息傳出後立即由紅翻黑,標普500指數更一度跌破2,500防線。反差之大,顯然是因為Fed既未暫停升息,對明年的預測升息幅度也高於市場預期;且在會後聲明中,完全未對股市重挫與房市、車市走軟表示關切,也未提到油價大跌使通膨壓力減輕,更未停止縮表行動。這代表市場期待的「鮑爾護盤」,啟動價位顯然比目前還低得多,Fed不會因為股市一跌就暫停升息由於投資人原本期望過高,結果失望愈大,美股逆轉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實Fed目前在決策上面臨多重困境,不得不採取步步為營的態度首先,經濟基本面與金融市場情勢明顯矛盾。美國經濟仍快速成長,失業率低到僅3.7%,比充分就業的水準更低,工資也出現加速上升信號,而政策利率只有2.25%,因此緊縮當然有理但從反面觀察,目前核心通膨率仍僅1.8%,低於2%目標,國際油價下跌也壓低整體通膨率,美元升值及股市重挫使金融情勢趨緊,這些最新狀況都不支持Fed原先規劃的緊縮路徑。
其次,中性利率仍然是決策的關鍵指標,但確切水準很難估算。目前Fed對中性利率的寬廣估計區間為2.5-3.5%,範圍已經大到缺乏指標意義的程度。Fed主席鮑爾前不久演說時表示,目前的政策利率「只比中性利率寬廣的估計區間略低」,指的是區間的下緣(即2.5%);這種說法雖非全無根據,但顯然有失輕率,誤使市場過度解讀成升息周期即將結束。鮑爾應該已經從中學到教訓
再者,Fed內部的鷹鴿兩派仍各執己見。鴿派認為美股重挫,部分經濟數據轉弱,美中貿易戰糾結未解,減稅效應明年將逐漸減退,全球成長也明顯減緩;Fed若放緩升息步調,將能降低政策出錯的機率,既可緩和金融市場動盪,又能降低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還能防止全球經濟進一步走軟。但鷹派認為,長期超寬鬆政策已使股價過高,股市回檔反而健康如果暫緩升息,將拖延金融調整的步調,使未來經濟「硬著陸」的風險更高。現在不繼續落實貨幣政策「正常化」,將更待何時?
最後,政治壓力也令Fed備感困擾。不僅美國總統川普頻頻砲轟Fed持續升息及縮表,連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居然也對貨幣政策說三道四。白宮對貨幣政策亂下指導棋,反而使Fed更須捍衛本身的決策獨立性,以免信譽受損。結果可能導致鴿派噤聲,鷹派抬頭,使Fed官員在對外溝通上自我設限,也更容易令市場解讀錯誤。
展望明年,Fed除了上述決策困境外,還將面對諸多無法控制的國外變數,包括美中貿易戰的發展、中國的減債政策對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歐洲多國政局高度動盪等。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既然升高,金融市場起伏也將在所難免







聯合報黑白集╱補貼再補貼,拚經濟?


2018-12-20 23:4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觀光局宣布擴大「國旅暖冬遊」方案,獨漏台北、桃園、新竹三市,讓桃園市長鄭文燦一度破口大罵。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看起來,民進黨敗選後真的有在反省。繼計畫推出廉價菸、取消機車加裝ABS等「惠民」措施後,觀光局宣布擴大「國旅暖冬遊」方案,將原本僅適用於東部及高屏的補助擴大到十九縣市,卻獨漏台北、桃園、新竹三市。在鄭文燦破口大罵「走著瞧」後,觀光局昨天悻悻然「髮夾彎」了。
鄭文燦怒氣沖天不是沒緣由,這種「跳棋式」政策,一定有排擠作用。觀光局政策一宣布,被跳過的三市立刻出現「退訂潮」,桃園估計住房率會掉兩成。可笑的是,觀光局之所以排除北桃竹三市,是因為它們的住房率比較高;而今,其他縣市尚未受惠,這三市已先受害了。
美其名「國旅暖冬遊」,其實就是政府「補貼救觀光」,搶救因陸客不來、退休軍公教不出遊的市場萎縮用政治術語來說,就是全民出資搶救蔡英文錯誤的兩岸政策及年金改革補貼再補貼,要拚觀光救經濟。事實上,同樣手法早就用在「新南向」的觀光招攬,但那些「好康」是落在外籍旅客身上,台灣人根本無法分享。直到民眾用選票狠狠教訓了民進黨,政府腦袋才開了竅。
補貼確實有刺激旅遊的作用,但它是短期措施,「治標不治本」,補了甲地,乙地就被削掉一點根本之計,應該是降低敵意讓兩岸交流恢復但是,現在蔡英文的腦袋仍轉不過來,葉菊蘭還阻止觀光協會人員參加上海的旅遊交易會。如此一來,就只能補貼再補貼了。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若面對太陽花,不會下令驅離?


2018-12-20 23:3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太陽花學運期間,警方以鎮暴警察驅離在行政院的學生。2014年7月,前行政院長江宜樺(中右二)以被告身分出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政治人物最大的本事,就是擅長片面的詞令,卻迴避基本的價值;這正是我們的民主亂象不斷的主因。以太陽花事件為例,近日仍有學生以衝撞方式要求在台大演講的當年閣揆江宜樺「滾出去」,罵他是「殺人院長」。對此,有人譴責學生像「紅衛兵」,有人批他們「妨害言論自由」,也有人稱許學生「勇敢」;唯獨因太陽花事件而獲益最大的民進黨卻選擇沉默,避而不談。我們想問:如果賴清德面對民眾入侵行政院,他不會下令驅離嗎?
太陽花事件無疑是台灣近年最受矚目的運動,也大大改寫了台灣的政治版圖和民主基調。比起民國95年(二○○六年)的「紅衫軍」反貪倒扁運動,太陽花的規模其實難以比擬,但有幾個特色卻使其張力強過前者。主要因素包括:第一,它融合了兩岸、世代、藍綠等不同面向的對抗,讓執政者窮於招架;第二,它以占領官署為手段,且趁著「馬王政爭」之隙讓非法手段輕易得逞;第三,它以學生為主體,容易取得社會同情,讓政府部門多所顧忌。
人們最大的困惑是:太陽花作為學生抗議世代不公的「正當性」,與其非法入侵並占領公署的「合法性」,可以「功過相抵」嗎?或者兩者之間仍有一道不可踰越的界線必須釐清?前總統馬英九最近出版新書《八年執政回憶錄》,指責太陽花運動讓《兩岸服貿協議》冰凍至今,誤國極深,「害死台灣」。這樣的說法主要是從國民黨痛失政權的觀點出發,雖找到一個籠統的譴責對象,對事件本身卻缺乏深刻的探討與反省,對於學運背後的政治脈絡及政府的處理妥當與否都未觸及,這樣的思考似嫌粗略
從另一方面看,民進黨乘著太陽花助威之勢取得政權,對於學生運動當然只有一味歌頌,而無意在「合法性」及「妥適性」之間作任何區辨。蔡政府首任閣揆林全一上任,第二份公文就是對當年三二三深夜占領行政院的一二六名學生全數撤告,並稱這些學生的行為「不值得鼓勵,但可以原諒」。這種態度,顯然是「只論戰功,不問法治」,基本上是從民進黨的政治利益出發,而不是從民主法治的原則出發連這樣的底線都撤守,民進黨也就被人民看破了手腳也因此,當蔡總統的失政需要藉助重重拒馬來保護自己的安全時,恐怕就是自食其果了
諷刺的是,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全力為這次的抗議學生辯護,稱他們是「帶著傷而來」時,他似乎渾然不覺真正受傷的是台灣的民主與法治。四年前的太陽花事件如此,今天台大教室被強闖、江宜樺被迫封口,亦是如此。黃國昌其實是太陽花運動的另一個大收割者他當上主席、選上立委,但仍有十多名當年占領行政院的煽動者卻還承受著「妨害公務罪」的纏訟之苦黃國昌卻選擇在一旁撩撥,讓亢奮的保持亢奮,焦躁的繼續焦躁,反正「死道友不死貧道」
回到江宜樺當年處理「占領行政院事件」的責任。作為行政院長,他下令保護自己所領導的行政官署,有什麼不對?嚴格而論,行政院和立法院等官署都有其憲政的嚴肅性,不應恣意侵犯,遑論占領。不同的是,立法院議場被學生占領,立委還可以另覓場所議事;但行政院被攻占,整個指揮系統都可能停擺或被破壞,乃至整個國家的行政體系都無法正常運作。一群不知分寸的學生以侵入公署為樂事,但其後果是整個國家的政務可能癱瘓;然則,其他人民願意看到國家政務停擺嗎?
受到太多歌頌及縱容的太陽花運動,經過四年半的沉澱,是否也該思考一下自己「權利」與「義務」的界線?想想「民主」與「法治」的關係?收割了太陽花果實的民進黨也該捫心自問如果賴清德面對群眾攻入行政院,他不會下令驅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