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3日 星期六

經濟/巴拿馬文件風暴後 改革不應停歇

.聯合報社論..馬總統應准辭翁啟惠並退回名單
.聯合報黑白集.那年,他們反美豬
.經濟日報社論.巴拿馬文件風暴後 改革不應停歇




經濟/巴拿馬文件風暴後 改革不應停歇


2016-04-23 02:1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國際調查記者聯盟(ICIJ)4月初公布「巴拿馬文件」,該風暴隨後捲入了大批來自冰島、中國大陸、香港、俄羅斯等地的權貴政要,時至今日,香港仍餘波盪漾,反倒是台灣似乎已風平浪靜,與風暴形成之初的舉國沸騰、到處捉賊的景象,形成強烈對比。
平心而論,巴拿馬並非台資企業與台灣富豪慣用的境外第三地,比起巴拿馬,台灣人更常在開曼群島、英屬維京群島(BVI)、薩摩亞、模里西斯等地,設立用途不一的境外公司。舉例來說,在最近浩鼎案中,檢調追查的重點,就是浩鼎位在BVI的大股東Alpha公司,其最終受益人到底還隱藏那些關鍵大咖。
換言之,如果今天ICIJ公布的是「開曼文件」、「BVI文件」,台灣恐怕還處在一發不可收拾的壓力鍋中,更多不為人知的政商權貴隱匿資產的故事,及彼此之間複雜的往來關係,也會一一被掀開。巴拿文件實則也是最好的照妖鏡,台灣應當從中檢視,在全球這波反洗錢、反避稅及訴求拉近貧富差距的浪潮中,除了在稅法增設反避稅條款外,台灣還有哪些藏汙納垢之處與問題癥結,正等待陽光改革。
這當中,有兩件事,值得我們釐清、思索,找出問題的根源,才能對症下藥。
首先,我們必須先釐清,並非所有境外公司,就一定會逃漏稅或從事洗錢等不法勾當。想當年,政府開放台灣企業到大陸投資,曾要求企業必須取道第三地,避免投資大陸失敗,禍延台灣公司。再加上,台資企業多以出口為導向,長年操作台灣接單、大陸生產出貨的三角貿易模式,自然會讓台灣比一般國家擁有數量更為龐大的境外公司;意即,單從境外公司這四個字,無法直接推導到,它們一定逃漏稅,一定隱匿資產。
其二,境外公司中,有能創造經濟成長、澤被股東、員工的鮮花,但也有專門逃漏稅與洗錢的毒草。這些濫用、濫設境外公司的毒草,時至今日仍能蔓延的理由有二,一是國內的OBU帳戶太好開了,二是有一群管理顧問公司與境外公司註冊地,形成龐大的利益共生關係,這些管顧公司往往打著提供企業節稅或私人理財服務,遊說客戶設立了大量的境外公司。
有業內人士形容,開設境外公司的「精髓」,是要以境外公司名義到銀行開設OBU帳戶,藉以隱蔽金流,規避官方的稅務追查。實務上也常見,在管顧公司建議下,一堆有錢人透過境外公司回台買房,或做複雜多層次的遺產、贈與規劃,這些濫用境外公司的毒草,都需要政府機關實施專案檢查,一一揪出。
這幾年,各國政府為了追稅及防範國際洗錢,經常施加壓力給銀行,例如美國要求銀行落實「肥咖條款」,只要外國銀行的美國客戶存款超過5萬美元,就必須通報美國國稅局,而香港也不時盯緊渣打、滙豐等大銀行,反倒是台灣的OBU開戶制度依舊寬鬆,不若星、港標準嚴格,成了名副其實的逃漏稅溫床。
舉例來說,現在要在香港開設一個OBU帳戶,難度已非常高,不僅要提供股東身分證明、實質地址證明、資金來源說明,還必須揭露最終受益人。而這些文件也往往需要由會計師、律師等專業人士簽證,或是經由第三方公證,不是隨便交出申請表就可以過關;甚至還有些銀行會要求申設公司,必須提供過去幾年的貿易往來客戶名單,作為非紙上公司的佐證。而這些正是台灣政府很少力求OBU業者務必做到的,難道不該回過頭檢視、避免自由遭到濫用嗎?
巴拿馬風暴遠離,不代表台灣自此沒事了。此刻的台灣,比起過去任何時刻,都更加重視公平正義、縮短貧富差距。風暴遠離,台灣的反避稅、反洗錢改革,可以再往上跳一個台階了。

聯合/那年,他們反美豬


2016-04-23 02:1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執政後可能開放美豬進口,國民黨立院黨團昨天批民進黨又演「變臉」,
準農委會主委曹啟鴻「未戰先降」。 記者屠惠剛/攝影

民進黨立委林淑芬曾痛批衛福部長蔣丙煌是「混蛋部長」,
指責國民黨喪權辱國。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是誰?這些日子,民進黨員如果照照鏡子,會不會不認得自己是誰。
民進黨版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剛放棄了兩國論的立場;對電價和陸客來台問題,也忙不迭地改口。而今對開放美豬進口,準農委會主委曹啟鴻還沒上任,就先說了老實話:「我們哪有能耐不開放?」
若說台灣沒有能耐不開放,那麼馬政府擋了八年美豬,是哪來的力氣?而民進黨竟連作勢擋一擋都懶得裝一下嗎?回想當年,民進黨為阻擋馬政府開放美牛,在國會發動猛烈攻勢,甚至占據主席台達五天四夜,堅持進口肉品瘦肉精要「零檢出」。直到「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訂出標準後,我國在美牛讓步,民進黨仍要求馬政府落實「牛豬分離」原則,絕不能開放含瘦肉精的美豬進口。如此滿島呼喝的立場,難道今天全拋在腦後?
不僅如此,二○一二年立法院通過《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案明訂萊克多巴胺標準時,民進黨和台聯、親民黨都以「維護國人健康」為由投下反對票。綠委林淑芬大罵衛福部長蔣丙煌「混蛋」,還指責國民黨喪權辱國,台灣是被美國「殖民」。時過境遷,民進黨覺得被殖民也無所謂了嗎?
老實說,以台灣豬農的養豬能耐,論品質,也不是誰都在怕美豬。問題是,民進黨當年用盡了愛台灣、保護豬農、維護國民健康等理由來反美豬,現在突然準備撒手就放;這個大轉彎,總得說個道理吧!

聯合/馬總統應准辭翁啟惠並退回名單


2016-04-23 02:1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被檢方列為背信罪被告的中研院長翁啟惠,下周一入總統府見馬總統。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研院是我國最高學術研究機關,但最近連續幾個事件,導致其形象受到重創。現任院長翁啟惠被控貪汙背信並遭限制出境,前任院長李遠哲則以不當方式主導新院長人事、批評特定候選人,引發外界非議。如今中研院人員噤若寒蟬、氣氛低迷,要如何翻轉士氣、回復名譽,勢需一番痛切的檢討和導正。
首先,目前各界都認為翁啟惠應該主動辭職,馬總統則應該批准其辭呈。在請辭准辭之外,我們認為馬總統也應該做兩件事:其一,是以「實質可圈選候選人不足三名」為由,退回中研院送交的下任院長公文,要求重新再議。根據《中研院組織法》第三條,中研院應送交三名候選人給總統圈選;若呈報人選有失蹤、死亡、不願就任等因素,使所報人數實質不足三人,總統當然可以退回。此舉,目的在促使中研院修補先前提名失當的程序,回復提名作業的正當性。
馬總統如果退回名單,中研院再議後重提,估計所需時間至少要一個多月。因此,這個退回的動作,其實是在擴大新總統蔡英文選擇新院長的合理性和正當性,馬總統並無擴權之虞。此外,退回候選人名單,當然也是間接對遴選過程黑手運作的示警,明白告訴中研院的「太上院長」不該影武作祟於幕後。
其次,馬總統應該尋找一位形象正直、沒有政治及派系色彩的代理院長,在新院長產生前,主持該院的聲譽重建工作。過去廿年,台灣學術界在政治影響下儼然分出藍綠二系,藍色以劉兆玄為代表、綠色以李遠哲為代表,每逢選舉都分別集結各擁其主,選後又復延續對立。也因此,中研院要恢復學術中立,乃至利益迴避之整頓,當然不能委諸藍綠意識形態鮮明者。代理院長的任務,是要在未來六個月重建中研院的人文精神,然後移交給下任院長;此一人選,馬總統不妨與蔡英文會商,以期找到共同認可的合適人選。
此外,中研院內部的學術社群,也該好好思考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學術社群有其自主思考,但以下數端值得商榷。第一,中研院兩年前新通過的「工程組」院士,究竟定位是什麼?要如何避免外界質疑的「捐款買大學士」詬病,該院必須仔細討論,然後用白話文向社會說明,不能閃爍。畢竟,中央研究院是國家機關,院士榮銜是社會名器,不是少數人關起門來私相授受的獎章。第二,必須釐清包括唐獎在內各項外界對中研院捐輸的單純性與清澈性。任何有疑慮的、不清澈的捐款,各個學術社群必須討論能否接受,彼此的合作關係應止於什麼界線。為了重振聲譽,中研院人員要有能取能捨的道德勇氣。
最後,中研院的學者專家應認真思考如何突破自己面對的治理困境。中研院本身沒有學生,因此缺少一般大學校園學生世代的生猛對話與互動。該院選舉院長的評議會與遴選小組,太過輕易地被學術大老或學閥主宰,竟然會推出社會咸認不可思議的「卅年化學一條龍」的院長候選人。此外,該院通過的七十歲以上人員延任辦法,為特定人士量身打造了全國唯一「永不退休」公務人員的特例,評議會居然也能通過。李遠哲在上班時間高調介入政治活動,濫用社會賦予的學術自由,整個院區對此卻噤聲不語。這些事例,都凸顯該院學者缺乏獨立的發言權和有效的制衡機制,才會任令少數人縱橫主宰。
翁啟惠夾纏不清的利益糾葛,李遠哲大膽操弄的政治介入,不僅讓中研院形象大受損傷,也重挫了社會對整體學術界的信賴。翁啟惠辭職,其實挽救不了中研院的滿目瘡痍於萬一,但這至少是療傷止痛的第一步,也是必須要走的一步。中研院近九十年好不容易積累的基業,竟是毀在兩名科學家院長手上,豈可不深加警惕!

聯合筆記/肯亞事件照見藍營心魔

.鄭捷判死何時執行? 還有得辯
.政權交替 死刑存廢仍難解
.落實法治精神 實踐轉型正義
.瘦肉精美豬/想改弦易轍 先為昔日無理道歉
.瘦肉精美豬/助台豬出口 力抗美豬衝擊
.瘦肉精美豬/做好標示把關 供民眾選擇
.瘦肉精美豬/杜絕食安風險 來源透明化
.瘦肉精美豬/面對美國壓榨 卻不敢嗆聲
.聯合筆記/肯亞事件照見藍營心魔




聯合筆記/肯亞事件照見藍營心魔


2016-04-23 02:19 聯合報 蔡惠萍

數十名嫌犯利用架設在肯亞的機房,對大陸民眾行電話詐騙,多名涉案的台灣人被遣送到大陸偵查,鬧成一場涉及管轄權與主權之爭的兩岸風波,更照見藍營揮之不去的「心魔」。
此事在陸方強力主導將台人押解返陸時,立刻被馬政府定調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強行帶走無罪的中華民國國民」。案情還未明朗時,四月十一日,馬總統就動員兩岸與外交系統,除大動作主持跨部會兩岸與國際小組會議,還親自喊話要陸方盡速放人。
隔天,數名藍委立刻在國民黨團陪著家屬「劉媽媽」開記者會,要外交部盡快將人救援回台。
不過「反中戲碼」是綠營的天然強項,怎可能放過此機會;除綠委紛跳出來批中共「鴨霸」,準總統蔡英文也在臉書譴責,呼籲北京釋放遭羈押的台灣人民。
但朝野卻很快發現,台灣民眾對詐騙集團的深惡痛絕早已超越藍綠甚至對大陸的反感,大陸對於詐欺犯的嚴刑峻法還贏得不少台灣人讚賞。
隨劉嫌承認從事詐騙,更讓搶在綠營先跳出來聲援的總統府與藍委尷尬萬分,有藍委只好說「以後會查清楚再開記者會」。
有人說國民黨下台是因「過度親中」,但馬政府執政失敗的原因很多,包括國際經濟大環境停滯下的薪資凍漲、年輕人對未來焦慮、馬的用人、行事風格與拙劣的政治手段……。所謂「過度親中」到底是真正的敗選原因抑或只是自己幻想的「國王新衣」,恐得好好想清楚。
藍營別忘了,早在台北市長選戰,陳水扁嘲諷馬英九「香港腳走香港路」,「親中」這頂紅帽始終如影隨形,但馬照樣在○八年拿下歷史高票當選總統,連任票數仍然不差。
但隨馬政府第二任政績愈趨低迷,連藍營內部也漸被催眠,開始相信這些都是因「過度親中」所致。一遇到類似的「中共打壓」事件,不但拿香跟拜,甚至還搶在前面拜。
這次事件,被害者全在大陸,大陸要求遣返嫌犯偵查不僅合法,也合情合理。法務部長羅瑩雪在立委質詢過去有嫌犯遭中國通緝,被送至古巴跳樓身亡一事時,一句「然後他就死掉了」而被大作文章,說她缺乏同理心;但朝野無視大陸多人因被詐騙而家破人亡,只為了跟中方唱反調而發的種種議論,難道就有同理心?
國民黨八年執政慘敗收場,若欲重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須擺脫失敗經驗,學會真正掌握民心;而不是只在別人設定的議題與自我想像的泥淖中打轉,那只會離民心愈來愈遠。

葉銀華/財團法人應如何管理?

.葉銀華/財團法人應如何管理?
.李清志/極簡生活大作戰
.馬凱/新內閣要當周處除三害
.陳立恆/一步之遙.天堂與地獄的距離
.舒國治/再談太極拳
.方祖涵/下台的姿態
.盛治仁/布萊恩、柯瑞的共同點
.薛承泰/養寵物 玩寵物
.葉銀華/日本之病:從安倍送酒談起





葉銀華/財團法人應如何管理?


2016-04-23 02:19 聯合報 葉銀華 (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


去年發生大型宗教團體財務透明爭議,以及政府捐助之財團法人雙薪肥貓問題,在在顯示有必要針對財團法人進行管理。四月中旬行政院院會通過「財團法人法草案」,值得大家瞭解與討論。
財團法人是什麼?若從字面直觀之,可能被誤解為營利性集團,但是實際財團法人的設立目的,大都是非營利組織;財團法人以財產為基礎集合成立的法人,主要形式就是基金。我們跟各式各樣的財團法人有密切關係,例如:就讀私立大學、到大醫院看病、捐款給宗教慈善基金會、參加公益團體,另外,政府亦有依特定目的成立的財團法人。
財團法人的財產係由捐助而來,而且無股東,因此在性質上,是沒有任何人可以分配盈餘的非營利性機構。為了鼓勵非營利組織的設立,所得稅法規載明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符合規定者,其本身之所得及其附屬作業組織之所得,除銷售貨物或勞務所得外,免納所得稅。再者,在遺產稅亦提供捐贈給財團法人的免稅優惠,以及在所得稅法,對於個人或營利事業捐贈給財團法人,可有限額的申報列舉扣除或列為捐贈費用。
本次財團法人法草案有將宗教財團法人納入,基本上是對的方向。宗教財團法人,與其他慈善、公益基金一樣,接受民眾、企業的捐款,而捐款人將自己的財產捐出後,等同放棄對捐款的所有權,而成為受捐助人(即財團法人)的財產,受捐助人要如何利用,並不是捐助人所能控制或介入的,因此產生誰來監督宗教、慈善、公益財團法人的質疑。其實,若有適當的監督與資訊公開機制,不只可增加這些善組織的能量,亦可增加社會的互信基礎。
其次,有一些財團法人是由集團企業捐贈成立,而又成為該集團控制股東的控股單位,例如:國內有十五家財團法人醫院是由大型集團企業捐助設立,而這些機構享有上述稅賦優惠,又可轉投資集團內上市櫃公司的股票。因此,我建議草案應對於此類財團法人的投資有所規範,避免偏離設立的目的。
草案對於財團法人的基本規範,首先,財團法人董監事不得假借職務之便,而為圖利行為;若有利益衝突者,應自行迴避。此外,財團法人不得為保證人、限制對個別團體或個人為逾一定比率之獎助或捐贈,並禁止分配剩餘行為。
為防止逃漏稅、強化資訊公開,財團法人應建立會計、內控及稽核制度。又財產總額或年度收入達一定金額以上者,其財務報表應經會計師查核簽證。同時,財團法人之捐款、財務報表與運作資訊應送主管機關備查及主動公開。
草案亦對於財團法人之董事相互間有配偶或三親等內親屬之關係者,不得超過其總人數三分之一;我建議應進一步限制曾於捐贈企業、關聯企業與相關機構任職者擔任董事、監察人比率,藉以強化公益性與專業性。另外,有關政府捐助之財團法人應有較完整的監督機制,例如:避免董事及監察人雙重受薪、主管機關應定期查核與公開查核情形,以確實發揮政府捐助之財產用於公益。
(作者為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