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

經濟/電力政策不能靠夢想發電

.聯合報社論..「愛國者」遊戲與退將赴陸之爭
.聯合報黑白集.新版反核標語
.經濟日報社論.電力政策不能靠夢想發電









經濟/電力政策不能靠夢想發電


2016-11-22 00:1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必須面對的能源真相系列四之二

行政院已經將攸關台灣能源轉型的新版電業法草案,送入立法院,盼年底通過,朝2025非核家園與綠電占總發電量20%的政策目標邁進。依照新政府的兩階段改革,第一階段首重綠電自由化與台電廠網分工,不僅要開放再生能源業者投入發電與售電,還要讓台電轉型為控股母公司,持有發電及輸配售電等公司;第二階段則是開放其他傳統能源業者一同競爭。
依規劃,第一階段的綠電自由化,可在修法後一到兩年半完成,台電改革則在六到九年後完成;至於第二階段則沒有時間表。與馬政府去年推出的修法版本相比,不難看出,新政府主攻催生綠電,為避免兩面作戰,新政府刻意迴避了更為敏感的台電民營化進程。
電業法作為界定國內電力市場競爭與電價機制的根本大法,本應與時俱進,可惜,20多年來,在藍綠相互拉扯下,立院六度審議無功,徒讓台灣一再錯失推動能源轉型的契機。如今,全球氣候變遷加劇、來自國外的減碳壓力也隨著巴黎氣候協定上路與日漸增,完全執政的民進黨若再度修法失敗,不僅對不起台灣,也愧對後代子孫。
綜觀行政院本次修法,尚有不少啟人疑竇與矛盾之處,尚待釐清。舉例來說,何以只要政策開通綠電直售,就能自動創造供給與需求?又為何在沒有其他配套鞭策下,企業會「自動」感受到壓力,採買昂貴且量多到足以撐起市場的綠電?
其次是,在政院修法版本出爐後,政府官員就一再訴求,新版電業法上路後,既可實現非核、減少燃煤與空汙,還能創造多元電力,且電價還能保證不漲。若是只要修法,就可網羅這一切的美好,那麼以前到底是誰在裝睡,徒讓國人陷入擁核與反核之間難以對話的拉扯?
其三,在傳統綠營支持者「反財閥」及台電內部反彈下,新政府雖是暫時推遲了台電民營化進程,但是,台電僅僅做到「廠網分工」,就足夠解除目前一家業者獨占的局面,讓帶著先進技術的國內外業者,有勇氣同場競爭?而在綠營長年炒起的「大即是惡」氛圍下,又有多少指標性大廠願意投入?這場自由化工程,會不會淪為小打小鬧?
說理不清、方法不明,就容易引發質疑。也難怪,日本工商會日前會在白皮書上澆冷水說,台灣廢核後的節能與再生能源開發,極可能遭遇突發性電力不足;台積電等大廠也屢屢向政府喊話不可一夕無電;而國內更有不少團體呼籲,政府要有清楚的發展藍圖,並做好各種事前模擬,避免重演加州電業自由化的失敗慘劇
此刻的台灣,正站在能源轉型的十字路口,新版電業法盡速通過,有助穩定民眾與企業信心,惟政府應盡速就草案空洞、引人質疑之處,加強論證、推演,避免淪為靠夢想發電的窘境。眼下政府可以努力的方向有二,一是強化新版電業法巴黎氣候公約溫室氣體減量管理法的三方扣合程度,新政府不妨補述一張完整的電力發展藍圖,並詳述推動策略與配套作法,務實爭取公眾支持。
第二是,放棄曖昧不明及意圖討好所有人的政治語言。台灣未來需要多少綠電或非核電,該以多高的代價取得,才足以彌補核電退場後的電力空缺,都必須以事實來呈現。唯有民眾真實感受到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以及羊毛出在羊身上,才更有動機認真節電。
依照經濟部預估,我國推動電業改革後,在2025年前,單是太陽光電離岸風力的產值就將高達1.7兆元,可增加10萬個就業機會。這些漂亮的數字,也需要在一個政府與企業及民眾願意面對真相時,才可能誘發。電業法該修,台灣的能源轉型之路也莫再耽擱了。

聯合/新版反核標語


2016-11-22 00:1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民黨各地方議會黨團民代集結行政院大門前,抗議日本核災食品輸台,現場一度欲衝進行政院,與警方發生衝突。 
記者屠惠剛∕攝影

五四運動的主題標語是:外抗強權,內除國賊
外交決策的重大失敗,一方面往往是因對方強橫至無法抵抗,另一方面亦因己方顢頇到不可救藥。如八國聯軍,接下來就是辛丑條約。
若以這個標準來看日本核虞食品進口的問題。日本有沒有給蔡政府什麼無可抗拒的壓力?是否不接受核食就有雙方撕裂或兵臨城下的風險?或者,一切僅因蔡政府太想營造一個台日親善的氛圍,亟欲以進口核食諂媚安倍政府而已?
台日關係一向十分良好,台灣對日逆差每年六千億台幣,核食若進口,對日本只是錦上添花,但對台灣卻是佛頭著糞。何況,即使蔡政府不進口核食,安倍就會使台日關係嚴重惡化翻盤嗎?而若要台日更加親善,蔡政府唯有進口核食一途嗎?
因此,在此事件中,日本的「強權因素」應非主因,問題似乎出在蔡政府的自我矮化。欲以台灣明顯而立即的實害,換取蔡政府在心理上增進台日關係的虛利或虛榮。何況,種種跡象顯示,蔡政府應是已承諾日方,才回頭來玩三天十場公聽會等愚民的把戲,這種黑箱外交嚴重傷害國民感情,叫百姓怎吞得下去?
蔡政府默認沖之鳥不是礁,這個大禮已是夠奢華的。但雖是茲事體大,卻尚不影響人民的飲食健康。「我是人,我反核。」這是一句將蔡政府扶上台的標語,如今反核的政府進口核食,蔡政府且也看看這句新版反核標語:「我是人,我不吃核食!」

聯合/「愛國者」遊戲與退將赴陸之爭


2016-11-22 00:1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退將吳斯懷(前排右一)等退將參加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
引發軒然大波,行政院因而研擬修法要管制退休軍公職人員赴陸。
圖/擷自央視直播畫面


卅多位退將赴陸參加「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且出席了習近平主持的孫中山紀念大會。正深陷勞基修法與日本核虞食品進口爭議的民進黨,立刻找到轉移焦點出口,立委先提案建請剝奪退將終身俸,行政院隨即呼應研擬,並質疑「對於國家忠誠的想像到底是什麼?」綠委劉世芳更提案修改兩岸條例,要求退將前往大陸終身都須報准,將回溯至一九九二年,凡參加過「違反國家忠誠統戰活動」都可剝奪退休俸。
如此殺聲震天,上演的是一齣變形走調的「愛國者遊戲」。退將赴陸,不滿的是新政府不舉辦紀念國父誕辰活動,不認同中華民國;但是,成群退休將軍出現在對岸官式活動,動見觀瞻,難道不擔心人民觀感不良?相對的,行政院在質疑退將的「國家忠誠」時,有沒有想過民進黨對國家認同的踐踏與輕侮,他們自己效忠的又是哪一個國家?究竟誰比誰更愛中華民國?
在如此荒誕的「愛國者競賽」中,討論退休將領乃至一般退役軍人的赴陸規範,也就格外五味雜陳。從實務面看,目前退伍軍人依其接觸業務機密之等級,設有管制赴陸年限;這尤其在一些從事情報、維安、科研業務的人員,確有必要酌量延長。然而,民進黨關注的似乎不是「洩密」,而是「國家忠誠」,這是政治上綱,和中共將「反革命」當成犯罪別無二致。至於要追溯廿多年剝奪退休俸,根本違反「法不溯既往」原則,已到法西斯的地步。
軍人的退休俸是他們從軍時和「雇主」(即政府)的契約,並非政府的恩賜。當政者也無權對退伍軍人「打考績」,因為「社會觀感不佳」,就說要削減退休俸。至於所謂「違反忠誠」,退伍軍人若鼓吹統一或參加中共官方儀式就是不忠,那麼,退將如公開支持台獨,算不算違反忠誠?李登輝言必稱日本,主張釣魚台是日本領土,這難道不比退將參加國父紀念活動嚴重?
從刑法一百條廢除以來,對於「叛國」的認定,已限縮到須以有實體行動為前提。當初力倡「言論自由無罪」的民進黨,如今卻要高壓管制不同於己的理念或認同,何等諷刺!
撇開法律問題不談,大批退將結伴前往大陸,參加半官方和官方活動,確實為現役的軍中袍澤帶來嚴重困擾。軍隊是極度強調內部凝聚的團體,「一日國軍,終身國軍」的觀念在平日十分正面,但在這次退將事件中,現役官兵卻很難不受到拖累。退休將軍們若珍惜國軍的社會形象,恐怕還是得謹言慎行,愛惜羽毛。全台現有兩千多位退將,即使無法做到如郝柏村般公開質疑中共竄改歷史,至少也應該意識到自己的「愛國」行為不能適得其反,使得「中華民國派」反遭有心人士藉機打壓。
在中共而言,「統戰」一向是其對台基本戰略,努力結交其認為可能爭取的人,以分化或切割我方;積極向台灣退休文武官員招手,自是此戰略下的一環。因此,退休將軍及官員都應該懂得如何在這種軟性攻勢中自我把持。遺憾的是,目前民進黨當局的表現,卻是正中北京下懷,自己在台灣社會內部自我分化與切割。但若動輒採取「抹紅術」,任意將退將或國人同胞打成「異己」或「媚共」,只會掉入統戰的離間陷阱,造成內部的自我耗弱
蔡英文總統曾倡言,「沒有人該為自己的認同道歉」,也曾向軍人等傳統藍營支持族群釋出一定善意。但隨著政績不彰、聲望下滑,如今黨內基本教義派再度蠢蠢欲動,企圖藉質疑他人的忠誠來鞏固深綠認同。我們認為,蔡總統必須展現全民領袖的氣度,不可將「觀感問題」上綱為政治追殺,更不可縱容民進黨公職恣意對「中華民國」輕賤羞辱。否則,如此弔詭的愛國者遊戲,適足造成內部的撕裂,如何號召台灣團結?

聯合筆記/孫中山 誰與斯人慷慨同?

.匆匆宋安會 意外宋習會
.TPP浮或沉 有何因應之道
.聯合筆記/孫中山 誰與斯人慷慨同?
.「反同」與「恐同」 有何不同
.美婚姻平權轉向 我們呢?
.防治兒少虐待 全民動起來
.抱狗狗蹓躂? 結婚生子吧







聯合筆記/孫中山 誰與斯人慷慨同?


2016-11-22 00:16 聯合報  沈珮君


大陸忽然跟我們搶孫中山。說「搶」也不對,因我們沒抵抗。歷史滿幽默的,但是,孫先生哭不哭?
孫中山一百五十歲了,他去世時,中華民國才十四歲,分崩離析。他絕對想不到他一手創建的國民黨、中華民國,最後會退守到一個那麼小的島(台灣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大陸九百多萬平方公里),並勤勤懇懇實踐了他的「三民主義」。雖然沒有完全到位,但台灣孩子從小「民族、民權、民生」琅琅上口,這些成了後來「民主」的種子。
流血,流淚,更多的是流汗,台灣從戰後廢墟成為經濟小龍,中華民國從一息尚存變成虎虎生風。孫先生理想中的「人民有權,政府有能」,國民黨讓它開始制度化,五權分立,憲政開始,最後連總統都直選了,台灣也從一黨專政到三度政黨輪替。
三民主義讓台灣富了,「民生」、「民權」大體落實了,但孫先生想不到的是,「民族」在台灣出現這麼大歧義,甚至「去中國」。連「中華民國」都似有若無,誰在乎「國父」?
孫先生創建的「中華民國」越來越少人提到他,「中華人民共和國」卻越來越熱絡的紀念起他來。去年,北京將《孫中山全集》列國家「十二五」重點出版項目,新編出版;今年,習近平更將中國共產黨定義成「最忠誠的三民主義繼承者」,並說「孫中山先生致力於建設的『獨立、民主、富強』的國家,已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北京財大自然氣粗,而中華民國悶不吭聲,跟她的「悶經濟」一樣。
但是,孫先生應無法完全同意習近平,至少他說的「民主」至今仍是北京軟肋。中共若是忠誠的孫中山繼承者,不能忘記「天下為公」,這是國民黨遷台以來,一直不敢丟的招牌,這是國父思想核心,陸客去故宮,抬頭即可看到這塊匾。天下為公,「政府無能」,「人民有權」換政府,國民黨因此兩度失去政權,民進黨也正在接受人民檢驗。一黨專政的中共標榜「為人民服務」,若真為人民,何懼人民選票?
孫先生主張「王道」,他去世前三個多月還在日本宣揚「大亞洲主義」,強調東方文明「仁義道德」,以對比西方列強「槍砲彈藥」的「霸道」,並以埃及、印度為例,被武力征服的國家,只要稍有機會就會爭取「獨立」。中國大陸若真以孫先生繼承者為念,「王道」正是可以有別於歐美的「中國特色」。
北京熱捧孫中山,潛台詞是「統一」,何不自問:中國如此富強,為何仍有人抗拒統一?「民主」、「王道」是其中關鍵字,北京在國家最富最強時,若處理此問題,棘手可變順手。反觀台灣,若要讓人民有尊嚴,「經濟」是此刻唯一關鍵字,在各國競入中國產銷鏈時,我們為何「去中國」?
和平、奮鬥、救中國」,孫先生遺言現在另有一番時代滋味。「尚餘遺業艱難甚,誰與斯人慷慨同」,這是國父輓革命先烈劉道一的詩,讀來悲涼。

「反同」與「恐同」 有何不同


2016-11-22 00:16 聯合報  張小虹/台大外文系教授(台北市)


「反」指的是站在對立的立場,如果「同志婚姻平權」以ABC為訴求,那「反同婚」乃清楚明白針對ABC之訴求,提出截然不同的說法與意見,以抗衡之,以駁斥之,以正視聽之。
「恐」指的是莫名所以的焦慮與狂躁,如果「同志婚姻平權」以ABC為訴求,那「恐同婚」則是激動指出WYZ大有問題,以亂槍打鳥之,以雞同鴨講之,以牛頭不對馬嘴之。
所以當有人說要爭取同志結婚的合法權益,有人聽到的卻是毀家廢婚、群魔亂舞。當有人說男男、女女也可組成家庭,有人聽到的卻是人獸交、近親相姦、愛滋蔓延、不互負性忠貞義務、從此天下大亂,孩子不叫「爸爸」、不識「阿公」。這廂在爭取平等的婚姻與收養權利,那廂卻聲嘶力竭、誓死捍衛婚姻家庭價值。明明是在現今新階段的「同志婚姻平權」修法場域,卻高聲喊打上一個階段已失敗終結的「多元成家」方案所挑起之心魔。
平心而論,此次「同志婚姻平權」的平和訴求,不正是當代最強而有力去捍衛婚姻與家庭價值的修法行動嗎?眼觀台灣當下多少人不婚、同居、離異,多少人婚而不育、育而不養,傳統異性戀婚姻家庭制早已分崩離析。故在「反同婚」、「恐同婚」的人眼中,同志結婚乃是壓垮異性戀婚姻家庭制的最後一根稻草;但在批判婚姻制度的人眼中,同志的加入卻是幾世紀以來曾被奉為圭臬的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生養子女的家庭結構、如今卻淪為「天鵝之歌」的最後強心針。此二者的論點相悖,卻奠基於同樣的預設:當代異性戀婚姻家庭制的搖搖欲墜。
此亦為何在某些同志運動者眼中,同志婚姻權的立法行動既保守又反動,當異性戀紛紛逃離圍城,同志卻前仆後繼想要進入牢籠,他們擔心同志只能或只想爭取入場資格,卻無能改變婚姻家庭所奠基的父權結構,最壞的情況乃是同志以非異性戀的身分,加入異性戀所定義的婚姻與家庭,讓此充滿壓迫性的結構繼續苟延殘喘(雖然也有人願意相信異性戀婚姻家庭會因同志的加入而擴大定義、而產生良性「質變」,更有人謙和主張先有結婚的權利再談選擇與否)。
看來想爭取婚姻平權的同志實在無辜,「反同婚」與「恐同婚」的真正敵人應該是「反婚」與「恐婚」者,是極度挑釁/性婚姻家庭的酷兒諸魔,是批判婚姻家庭作為父權壓迫機制的女性主義諸魔,是視資本主義制度下婚姻作為合法賣淫的馬克思主義諸魔,而千不該萬不該是那些規矩排隊等候、以愛與平等為訴求、想進入婚姻家庭殿堂的同志婚姻平權者。相較於酷兒諸魔、女性主義諸魔、馬克思主義諸魔及其他妖魔鬼怪,「反同婚」與「同婚」者恐怕更像是當代捍衛婚姻家庭價值的同路人,而非「恐同」焦慮投射下不共戴天的寇讎。

美婚姻平權轉向 我們呢?


2016-11-22 00:16 聯合報  蔡蕙安/交大經營管理研究所教授(新竹市)
川普當選後,台灣許多自以為「政治正確」的政策都得重新評估。在民主黨掌權的這八年來,自由派已經將美國社會帶入一個既妥協又失序的地步。川普以商人精準算計的角度,提出墮胎侵害生命是違法的論點;川普將會廢除歐巴馬頒布的行政命令,包含跨性別廁所、違憲的歧視法,也將考慮任命保守派法官,廢除婚姻平權、同性收養等政策。
雖然以美國總統的權限,不可能推翻聯邦最高法院所做出無違憲之判決,但共和黨靠川普「完全執政」,川普並將提名至少兩三位大法官,加上川普的保守派副總統彭斯、川普女婿庫許納是個堅定的猶太教信徒,其實還是有翻轉的可能。川普當然知道這些社會議題其實緊密關係著未來經濟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在川普翻轉美國過度自由主義現況的旋風同時,反觀台灣同婚平權法案卻迅雷不及掩耳地由幾位立委提出並通過一讀。重大政策的制訂,行政部門需要執行政策影響評估、競爭影響評估、環境影響評估、法制影響評估等但同婚平權法案並未做出完整的政策影響評估即通過一讀,將進入二讀
婚姻平權法案在修訂民法九七二條第一項及第二項後,後面有一百多條法條受到牽涉亦將修改,修法範圍不可謂不大。修法後,婚姻由「男女」組成,改為「雙方」,父母改為「雙親」,我國民法將成為「無父無母、無夫無妻、男女不分」的民法
推動同性戀法案在台灣似乎造成一種假象,好像同性戀是前衛、新潮、流行,將反對者打成一群不甩「政治正確」、無法用理性去理解的人。政治正確與否,前已提及,政治風向的轉變可能出乎你的意料之外。理性與否,則關乎理性邏輯是否夠深入寬廣,考慮的不僅是一小群人現在的快樂,是整體社會未來的發展,對學校、公共衛生、商業、法律、政府指令等的後續發展;真正對同性戀者的尊重與安頓,可提出不影響所有國民的專法、或認可註冊方式,而非聲稱是最先進,亞洲第一的大修民法,使得家庭體制、社會價值都受衝擊。
建議行政部門在婚姻平權法案議題做全面政策影響評估,尤其要評估已試行實施的廿二個國家政治、經濟、社會、健保支出之影響;並探討法國何以大規模抗議示威要求撤銷二○一三年通過的同性婚姻法,並施壓政治人物納入政見。美國第一個通過同婚法的麻州,研究報告表明同性戀關係在很多層次上都失去基本的功能,而我們所知道的「婚姻」不會是同性戀者能得到、或甚至是想要得到的。
建議蔡總統及行政團隊謹慎評估此影響家庭法制、社會價值的法案,如果再評估加上後續可能產生惡化的少子化問題,那就是動搖國本的國安問題了。

羅智成/真理也需要制衡—對「無限上綱」的警惕

.羅智成/真理也需要制衡—對「無限上綱」的警惕
.陳立恆/峰會搭台,何懼兩岸合作?
.王健壯/蔡英文不能搞烽火內政
.方祖涵/踢開酸性的社群言論
.劉克襄/快樂的小蒼蘭阿嬤
.薛承泰/急什麼呢?









羅智成/真理也需要制衡—對「無限上綱」的警惕


2016-11-22 00:12 聯合報  羅智成

某種「不寬容」的幽靈,在人類文明的上空遊蕩,它凝聚成仇恨的烏雲,投下敵意與衝突的陰影。
房龍出版那本思想解放史都快一個世紀的今天,這個課題卻依然方興未艾,人類社會進步實在有限。也許是因為優越感,也許是因為恐懼感、被剝削感或同理心的闕如—更可能是經濟資源分配不正義…這些負面的厭憎情緒與偏見的病毒正快速擴散著;在口無遮攔、瓦釜雷鳴的新興媒體世界,人性的黑暗面被正當地召喚出來;不同的階級、族群紛紛武裝起各自的信念與價值,去抵抗、輾壓無所不在的異教徒,價值觀之間的宗教戰爭似乎一觸即發…
所有人類用「智慧」創造出來的愚昧當中,最讓我悚然以對的,便是這種被稱為「無限上綱」的、集體退化的群眾心理。在發動文化大革命五十周年之後,裝備了科技、資訊與網路的廿一世紀人類,仍躍躍欲試於重蹈覆轍,實在令人憂心。
文化大革命為何如此失控?以至成為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文化自殘行動?原因一定很多。但是深藏於人類基因裏的反智傾向應該被反省出來,用以警惕我們:沒有人可以自外於犯錯的可能。
基本上,人類犯下「盛大的過錯」,都是在自我正當性最高或某些崇高理由加持下發生的。畢竟,大部分的人,特別是團體,也不會喜歡在「邪惡」或「反派」標籤下去奮鬥、奉獻與犧牲。而一個冠冕堂皇、看似「真理」的信念或價值,如何綁架人類的思考能力,因而產生相反或遠離正道的行徑?就是他們把這些價值或信仰「無限上綱」了。
「無限上綱」本意更接近以過大的罪名去定性一件不是那麼大的過錯,但是我們常用它來描述「過度強化或絕對化某種價值或態度的偏執行為」。這不太算是誤用,因為要用一頂大帽子去壓死犯錯的人,後面的確需要一套壓死人的價值體系。
每個人都有各自信奉的價值。生存在這個世界,和其他人一起生活,我們也認知到社會上有許多不同的價值,甚至相互矛盾的價值。即使是同一個人,在同一個時間,也會受到不同價值考量的拉扯而猶豫不決。因此一個文明人的生活內容,往往就是不停進行著各種價值判斷與選擇,同時容忍著不同信念者的存在與意見表達。
人類在什麼情況下,會把某些價值無限抬高、無限強調而排擠掉別的價值或考量呢?有時,它是畸零人格的偽裝,因為神聖化所屬的立場等於抬高自身存在的價值;有時,它變成意志的角力,「是的,我就是要堅持我主張的價值來鎮壓你的價值…」;有時,是我們渴望有簡單的方式來解決各種複雜難解的問題,猶如救贖或信仰;有時候,我們要別人對自己重視的事表達鮮明的支持,並依據這個態度來區隔敵我—特別是危機感增加時,我們對於表態的要求便會加碼。但我們無法窺視一個人內心真正的想法,只能要求他以割捨別的價值、別的珍惜之物來表達堅定立場。當一個人或一群人可以放棄財產、放棄思考、放棄尊嚴、親情或友情,甚至放棄生命時,別人的立場、尊嚴與生命自然都微不足道了!中古時代的宗教裁判所、法國大革命、文化大革命、伊斯蘭國、恐怖主義者、情殺或榮譽處決、甚至我們社會裡某些不是那麼大的事件卻遭到網路私刑或公審…都是某種形式的,「無限上綱」的祭典啊!
或許,真理也需要被制衡,被別人的真理或其他時辰的真理制衡。

(作者為作家、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