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

經濟/電力政策不能靠夢想發電

.聯合報社論..「愛國者」遊戲與退將赴陸之爭
.聯合報黑白集.新版反核標語
.經濟日報社論.電力政策不能靠夢想發電









經濟/電力政策不能靠夢想發電


2016-11-22 00:1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必須面對的能源真相系列四之二

行政院已經將攸關台灣能源轉型的新版電業法草案,送入立法院,盼年底通過,朝2025非核家園與綠電占總發電量20%的政策目標邁進。依照新政府的兩階段改革,第一階段首重綠電自由化與台電廠網分工,不僅要開放再生能源業者投入發電與售電,還要讓台電轉型為控股母公司,持有發電及輸配售電等公司;第二階段則是開放其他傳統能源業者一同競爭。
依規劃,第一階段的綠電自由化,可在修法後一到兩年半完成,台電改革則在六到九年後完成;至於第二階段則沒有時間表。與馬政府去年推出的修法版本相比,不難看出,新政府主攻催生綠電,為避免兩面作戰,新政府刻意迴避了更為敏感的台電民營化進程。
電業法作為界定國內電力市場競爭與電價機制的根本大法,本應與時俱進,可惜,20多年來,在藍綠相互拉扯下,立院六度審議無功,徒讓台灣一再錯失推動能源轉型的契機。如今,全球氣候變遷加劇、來自國外的減碳壓力也隨著巴黎氣候協定上路與日漸增,完全執政的民進黨若再度修法失敗,不僅對不起台灣,也愧對後代子孫。
綜觀行政院本次修法,尚有不少啟人疑竇與矛盾之處,尚待釐清。舉例來說,何以只要政策開通綠電直售,就能自動創造供給與需求?又為何在沒有其他配套鞭策下,企業會「自動」感受到壓力,採買昂貴且量多到足以撐起市場的綠電?
其次是,在政院修法版本出爐後,政府官員就一再訴求,新版電業法上路後,既可實現非核、減少燃煤與空汙,還能創造多元電力,且電價還能保證不漲。若是只要修法,就可網羅這一切的美好,那麼以前到底是誰在裝睡,徒讓國人陷入擁核與反核之間難以對話的拉扯?
其三,在傳統綠營支持者「反財閥」及台電內部反彈下,新政府雖是暫時推遲了台電民營化進程,但是,台電僅僅做到「廠網分工」,就足夠解除目前一家業者獨占的局面,讓帶著先進技術的國內外業者,有勇氣同場競爭?而在綠營長年炒起的「大即是惡」氛圍下,又有多少指標性大廠願意投入?這場自由化工程,會不會淪為小打小鬧?
說理不清、方法不明,就容易引發質疑。也難怪,日本工商會日前會在白皮書上澆冷水說,台灣廢核後的節能與再生能源開發,極可能遭遇突發性電力不足;台積電等大廠也屢屢向政府喊話不可一夕無電;而國內更有不少團體呼籲,政府要有清楚的發展藍圖,並做好各種事前模擬,避免重演加州電業自由化的失敗慘劇
此刻的台灣,正站在能源轉型的十字路口,新版電業法盡速通過,有助穩定民眾與企業信心,惟政府應盡速就草案空洞、引人質疑之處,加強論證、推演,避免淪為靠夢想發電的窘境。眼下政府可以努力的方向有二,一是強化新版電業法巴黎氣候公約溫室氣體減量管理法的三方扣合程度,新政府不妨補述一張完整的電力發展藍圖,並詳述推動策略與配套作法,務實爭取公眾支持。
第二是,放棄曖昧不明及意圖討好所有人的政治語言。台灣未來需要多少綠電或非核電,該以多高的代價取得,才足以彌補核電退場後的電力空缺,都必須以事實來呈現。唯有民眾真實感受到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以及羊毛出在羊身上,才更有動機認真節電。
依照經濟部預估,我國推動電業改革後,在2025年前,單是太陽光電離岸風力的產值就將高達1.7兆元,可增加10萬個就業機會。這些漂亮的數字,也需要在一個政府與企業及民眾願意面對真相時,才可能誘發。電業法該修,台灣的能源轉型之路也莫再耽擱了。

聯合/新版反核標語


2016-11-22 00:1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民黨各地方議會黨團民代集結行政院大門前,抗議日本核災食品輸台,現場一度欲衝進行政院,與警方發生衝突。 
記者屠惠剛∕攝影

五四運動的主題標語是:外抗強權,內除國賊
外交決策的重大失敗,一方面往往是因對方強橫至無法抵抗,另一方面亦因己方顢頇到不可救藥。如八國聯軍,接下來就是辛丑條約。
若以這個標準來看日本核虞食品進口的問題。日本有沒有給蔡政府什麼無可抗拒的壓力?是否不接受核食就有雙方撕裂或兵臨城下的風險?或者,一切僅因蔡政府太想營造一個台日親善的氛圍,亟欲以進口核食諂媚安倍政府而已?
台日關係一向十分良好,台灣對日逆差每年六千億台幣,核食若進口,對日本只是錦上添花,但對台灣卻是佛頭著糞。何況,即使蔡政府不進口核食,安倍就會使台日關係嚴重惡化翻盤嗎?而若要台日更加親善,蔡政府唯有進口核食一途嗎?
因此,在此事件中,日本的「強權因素」應非主因,問題似乎出在蔡政府的自我矮化。欲以台灣明顯而立即的實害,換取蔡政府在心理上增進台日關係的虛利或虛榮。何況,種種跡象顯示,蔡政府應是已承諾日方,才回頭來玩三天十場公聽會等愚民的把戲,這種黑箱外交嚴重傷害國民感情,叫百姓怎吞得下去?
蔡政府默認沖之鳥不是礁,這個大禮已是夠奢華的。但雖是茲事體大,卻尚不影響人民的飲食健康。「我是人,我反核。」這是一句將蔡政府扶上台的標語,如今反核的政府進口核食,蔡政府且也看看這句新版反核標語:「我是人,我不吃核食!」

聯合/「愛國者」遊戲與退將赴陸之爭


2016-11-22 00:1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退將吳斯懷(前排右一)等退將參加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
引發軒然大波,行政院因而研擬修法要管制退休軍公職人員赴陸。
圖/擷自央視直播畫面


卅多位退將赴陸參加「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且出席了習近平主持的孫中山紀念大會。正深陷勞基修法與日本核虞食品進口爭議的民進黨,立刻找到轉移焦點出口,立委先提案建請剝奪退將終身俸,行政院隨即呼應研擬,並質疑「對於國家忠誠的想像到底是什麼?」綠委劉世芳更提案修改兩岸條例,要求退將前往大陸終身都須報准,將回溯至一九九二年,凡參加過「違反國家忠誠統戰活動」都可剝奪退休俸。
如此殺聲震天,上演的是一齣變形走調的「愛國者遊戲」。退將赴陸,不滿的是新政府不舉辦紀念國父誕辰活動,不認同中華民國;但是,成群退休將軍出現在對岸官式活動,動見觀瞻,難道不擔心人民觀感不良?相對的,行政院在質疑退將的「國家忠誠」時,有沒有想過民進黨對國家認同的踐踏與輕侮,他們自己效忠的又是哪一個國家?究竟誰比誰更愛中華民國?
在如此荒誕的「愛國者競賽」中,討論退休將領乃至一般退役軍人的赴陸規範,也就格外五味雜陳。從實務面看,目前退伍軍人依其接觸業務機密之等級,設有管制赴陸年限;這尤其在一些從事情報、維安、科研業務的人員,確有必要酌量延長。然而,民進黨關注的似乎不是「洩密」,而是「國家忠誠」,這是政治上綱,和中共將「反革命」當成犯罪別無二致。至於要追溯廿多年剝奪退休俸,根本違反「法不溯既往」原則,已到法西斯的地步。
軍人的退休俸是他們從軍時和「雇主」(即政府)的契約,並非政府的恩賜。當政者也無權對退伍軍人「打考績」,因為「社會觀感不佳」,就說要削減退休俸。至於所謂「違反忠誠」,退伍軍人若鼓吹統一或參加中共官方儀式就是不忠,那麼,退將如公開支持台獨,算不算違反忠誠?李登輝言必稱日本,主張釣魚台是日本領土,這難道不比退將參加國父紀念活動嚴重?
從刑法一百條廢除以來,對於「叛國」的認定,已限縮到須以有實體行動為前提。當初力倡「言論自由無罪」的民進黨,如今卻要高壓管制不同於己的理念或認同,何等諷刺!
撇開法律問題不談,大批退將結伴前往大陸,參加半官方和官方活動,確實為現役的軍中袍澤帶來嚴重困擾。軍隊是極度強調內部凝聚的團體,「一日國軍,終身國軍」的觀念在平日十分正面,但在這次退將事件中,現役官兵卻很難不受到拖累。退休將軍們若珍惜國軍的社會形象,恐怕還是得謹言慎行,愛惜羽毛。全台現有兩千多位退將,即使無法做到如郝柏村般公開質疑中共竄改歷史,至少也應該意識到自己的「愛國」行為不能適得其反,使得「中華民國派」反遭有心人士藉機打壓。
在中共而言,「統戰」一向是其對台基本戰略,努力結交其認為可能爭取的人,以分化或切割我方;積極向台灣退休文武官員招手,自是此戰略下的一環。因此,退休將軍及官員都應該懂得如何在這種軟性攻勢中自我把持。遺憾的是,目前民進黨當局的表現,卻是正中北京下懷,自己在台灣社會內部自我分化與切割。但若動輒採取「抹紅術」,任意將退將或國人同胞打成「異己」或「媚共」,只會掉入統戰的離間陷阱,造成內部的自我耗弱
蔡英文總統曾倡言,「沒有人該為自己的認同道歉」,也曾向軍人等傳統藍營支持族群釋出一定善意。但隨著政績不彰、聲望下滑,如今黨內基本教義派再度蠢蠢欲動,企圖藉質疑他人的忠誠來鞏固深綠認同。我們認為,蔡總統必須展現全民領袖的氣度,不可將「觀感問題」上綱為政治追殺,更不可縱容民進黨公職恣意對「中華民國」輕賤羞辱。否則,如此弔詭的愛國者遊戲,適足造成內部的撕裂,如何號召台灣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