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0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半導體製造的多國布局與挑戰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台商回流,政府撿了雞蛋卻忘了掃雞屎
◆  聯合報黑白集/丟鞋無罪,趕出有理?
◆  經濟日報社論/半導體製造的多國布局與挑戰







經濟日報社論/半導體製造的多國布局與挑戰


2021-11-30 02:00  經濟日報 /   社論
半導體示意圖。 報系資料照


美中貿易戰與新冠肺炎加速了供應鏈的區域化,例如美國以國安等理由,以政策誘因要求供應鏈提高在美國的在地供應能力。電子業從下游的硬體組裝到上游的關鍵零組件,包括半導體製造業在內,都面臨了多元區域布局的需求。以台積電為例,在規劃前往美國設廠後,近期也宣布將在日本投資設廠,開始展開多地區生產的布局。

過去,我國半導體產業在全球的專業分工下,採用在台生產、服務全球的經營模式,晶圓代工、記憶體、封裝與測試等半導體製造業者服務如美、歐、日、中等各國客戶,但產能高度集中於台灣,尤其是晶圓代工產業,也因此,台灣有相當完整的半導體產業聚落,從 IC 設計、晶圓代工、記憶體製造、封裝與測試等,次產業間的連結產生高度綜效,不但為台灣帶來大量的出口值,也創造大量的高值就業機會。

我國半導體產業也受惠於此,再加上技術、交期、良率、客戶關係等優勢,吸引了國際大廠如 Apple、Qualcomm、AMD、Nvidia 等國際大廠來台下單,在業者與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創造了晶圓代工、封裝與測試及 IC 設計等領域皆居全球領先地位。全球半導體產業製造活動高度集中於台灣

當民國 88 年(1999年)發生 921 地震後,經濟學人雜誌更以 Why Taiwan Matters 為題,對全球揭露台灣產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半導體業,對全球產業、經濟活動更具關鍵影響力。時隔20餘年至今,我國半導體產業在全球的影響力有增無減。根據半導體協會委託 BCG 顧問公司在今年上半年所發布的研究報告台灣在全球半導體最先進製程10奈米以下市占比重超過九成台灣的半導體晶圓代工業不但是競爭者追趕的標的也成為各國政府關注焦點

其實,以半導體 IC 晶片的產品特性而言,其體積小,運輸成本較低,可透過全球運籌的方式,在一地生產後銷往全球各地,在正常運作的環境下,相較於資通訊終端組裝產業而言,半導體製造採全球多據點生產布局的需求不高。

但因美中科技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各國因供應鏈的混亂,最終都將焦點對準了上游的半導體產業,進而將眼光放到台灣、韓國的半導體製造業、尤其是晶圓代工產業上。除了持續與我國業者與政府交涉外,如美、歐、日及東南亞等國家,更從長期發展的角度,以維持半導體在地供應能力等原因,向我國領導業者招手,部分國家亦積極以政策資源扶植本土廠商。觀察各國的政策動機,除了希望維持一定程度的半導體在地供應能力外,晶圓代工業者如台積電等,因具高附加價值就業機會創造能力,應也是吸引各國政府的關鍵因素。

無論原因為何,面臨各國對半導體製造業的關切,我業者在多國進行生產布局已隱然成形。不過半導體屬於技術、資本與人才密集產業,對於如交通、水、電等基礎環境的要求甚高,甚至為了吸引優質人才,對配套的生活環境要求亦高。許多國家政府有意吸引我國半導體業者前往設廠,但其生產要素、配套環境等存在高度差異,如何維持各區域產線的生產品質、交期與成本競爭力,為需克服的挑戰。當然,半導體製造業的多地布局亦有其益處,包括可因應如 AI、IoT 等新興科技所帶來的在地特性,提前掌握當地客戶的產品規格,建立進入門檻。

對我國業者而言,當展開多國生產布局之際,若能藉目前的領先優勢,與各界共同努力,對有意吸引我業者前往設廠的政府爭取更多有利的政策資源,減低因多地布局所增加的成本,進而掌握在地商機,將使我半導體製造業者有更高的機會,藉此布局掌握下一波的成長動能。











聯合報黑白集/丟鞋無罪,趕出有理?


2021-11-30 02:30  聯合報 /   黑白集
羅智強日前在臉書說,對比前總統馬英九就算被民眾嗆,甚至丟書丟鞋,從不曾鼓動群眾反制,這是執政者起碼該有風度,「蘇貞昌和蔡英文的『民主』真的好包容啊!」圖/引用自羅智強臉書



為宣傳反公投,民進黨動用大量行政資源,鋪天蓋地無孔不入。這些宣講場子,容不得任何不同意見。那天在高雄,反萊豬人士在會場高舉「反毒豬」毛巾,行政院長蘇貞昌竟高喊「把他趕出去」,因而發生濺血意外。這等「民主實踐」,讓人連眼珠都掉下來。

民進黨「四個不同意」說明會,從沒說「只有反公投的可以參加」;蘇貞昌指抗議者是來「亂場」,已大有問題。當事人不過舉毛巾呼喊,就遭蘇揆下令驅趕,還用「掌聲」美化暴行,視民意如草芥,更挾公權力施暴

馬英九擔任總統時,在公開場合遭到的抗議不計其數,甚至被丟鞋、丟書、蛋洗、吐口水。其中至少有四次,丟鞋、丟書的抗議者被裁定「無罪」或「不罰」。很顯然,對馬英九的抗議標準很寬

不過短短幾年,蔡政府已埋葬了「謙卑」的諾言。反年改者向蔡總統丟鞋,遭法院以違反《社維法》裁罰,是赤裸裸的「雙標」。而蔡總統遇到陳抗,多半只是用層層重兵擋住陳抗民眾;而蘇貞昌能當眾高喊「把他趕出去」,是繼三年前深澳抗議案「拍打里長肚子」後,再度讓大家見識其粗暴威權本色。

過去皇帝震怒,會叫左右把人「拖出去X了」。蘇揆只差一步,就達到了那個等級。如果能以理服人,何須把人趕出去?











聯合報社論/台商回流,政府撿了雞蛋卻忘了掃雞屎


2021-11-30 02:38  聯合報 /   社論
從10月起,桃園市的事業廢棄物無處可去,工廠各地只能暫存垃圾,逐漸堆成一座座小山。圖/清除業者顧志祥提供



近年受美中貿易戰影響,不少大陸台商選擇回台投資以避戰火,保住台灣經濟的持續成長,間接導致我對大陸貿易順差擴大。除有助經濟成長,一個先前未受注意的負作用最近開始發酵,那就是全台事業廢棄物暴增最近,因高雄市長陳其邁下令拒收外縣市事業廢棄物,使得問題瞬間引爆。如今,各地已出現不肖業者違規運載「洗產地」的問題;更惡劣的,則是謊稱以農漁之名,將廢棄物倒在農地。

自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以來,政府推動三波台商回流、根留台灣等「加強投資台灣」方案,迄今已吸引上千家企業參加,承諾投資金額超過一・四兆。台商或中小企業加強投資台灣當然是好事,但由於相關基礎設施法規制度沒能跟上,不少負作用也隨之而來,事業廢棄物暴增正是其中之一。

台商回流,為何許多縣市的垃圾處理能力立刻不堪負荷?原因有幾:一、是各縣市焚化爐多為廿多年前建置,設備逐漸老舊,已不敷當下之需。二、政府在大肆招商之際,並未考慮到廠商廢棄物處理問題,甚至連工業區本身也未做類似規劃,直到問題發生已措手不及。三、一些縣市仗著可付錢委託其他縣市代為處理,自己不作長遠考慮。四、廠商本身不思改進製程以減少廢棄物,而政府也停留在傳統思維,未課以廠商提升製程的要求。

事實上,除了工廠生產的廢棄物,建廠過程中產生建築廢棄物數量更是可觀,卻始終缺乏嚴格的流程監督與規範。十月間,一名桃園計程車司機遭砂石場坍塌的鐵皮牆壓死,其間堆放的就是工程廢土九月間,彰化地檢署破獲一個橫行中部地區的非法廢棄物犯罪集團,犯罪者便以經營園藝公司、魚塭為名向農民租用大量土地,卻收錢讓人在農地上棄置各種廢棄物,環保蟑螂藉此大發其財。僅十一月,台北市即發現三起清運公司夾帶外縣市垃圾進場的案件,予以罰款六萬。可見,事業廢棄物的問題已非同小可。

簡單地說,政府在展臂歡迎台商回流時,雖招回了金雞母,也撿拾了雞蛋,卻忘了有「雞屎」需要清理。所謂雞屎,不單單是指廠商的事業廢棄物,還包括生產過程可能製造的空氣汙染、環境破壞,乃至於需要大量用水用電。這些問題,政府若沒有好好考慮進去,那麼台商回流及企業擴廠的結果,不僅會搶奪民生所需的水電,更會無形中把空氣汙染、環境破壞帶給台灣。這些就是所謂的「外部成本」,錢是廠商賺走,但環境垃圾及社會代價則由全民負擔。

除了事業廢棄物暴增,目前台商回流對台灣社會造成的一個負面作用已經相當明顯,那就是台灣房地產價格全面上升。疫情當頭,台灣的房地產價格依然不斷攀高,原因無他,正是台商帶回來大量資金全台購置工業用地及住宅的結果,這在「豪宅」端的作用更是明顯。從好的一面看,台商回流當然有助於創造就業機會,讓好的人才留在台灣,讓台灣的產業鏈更形完整。問題是,政府如果對相關問題沒有做好長期規劃,問題就會惡化成貧富差距的擴大,便宜的水電遭工業奪用,有限的房地資源掌控在少數人手裡,而沒人管的廢棄物四處流竄。

近兩年疫情拖累,不少產業變成「慘業」,但台灣今年仍可望有六・○九%的經濟成長率。如此亮眼的成績,固然應歸功台商回流。然而,台灣也付出貧富差距加劇、房地飆漲、環境破壞的代價。更怕的是,幾年後台灣電力若不夠用,誰能負責?


【專家之眼】是誰拆散汪小菲? 大S離婚的被政治「話」

◆  【專家之眼】從鳥籠到鐵籠:公投綁大選的昨是與今非
◆  【專家之眼】是誰拆散汪小菲? 大S離婚的被政治「話」
 
◆  【專家之眼】調降地價稅:地方政府撒幣式的減稅競爭
◆  【專家之眼】反萊豬公投,蔡與官員成最佳助選員








【專家之眼】是誰拆散汪小菲? 大S離婚的被政治「話」


2021-11-30 08:06  聯合報 /   劉明德/四川大學前副研究員
汪小菲(左)和大S的恩愛情已成往事。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汪小菲、大S在今年11月22日宣告離婚,10年的婚姻關係畫下了句點,最後,大S祝福汪小菲「找個更適合的伴」,「更適合」是關鍵詞。

兩岸婚姻最大的絆腳石,不是生活習慣、個性或婆媳關係,而是政治認知所衍生出的一系列問題,這才是最致命的。甚至,當兩岸婚姻還是一樁政治買賣或肩負政治任務,這就更嚇人了。

兩岸婚姻以離婚收場的並不少,但他們都很低調、不願多說。這次,經由北京直男汪小菲的公開言論,讓我們知道兩岸婚姻觸礁的可能原因,從汪小菲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絕大部分中國人對台灣的看法,也可以看到雙方可能的爭執所在:

台灣是中國的,對台灣都以(中國)台灣省稱呼。汪小菲說:「我只知道,今天的領土不容分割了」,這就是中共的教科書「臺灣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內容,每個中國小孩都會背、深深刻在腦海裡的對台灣的認識,伴隨到老,改是改不了了。既然如此,兩岸婚姻就增加了阻力。

非統即獨:台灣當然有台獨,但是,不是所有台灣人都主張台獨。然而,中國人在中共官媒的帶領之下,只要沒表態支持統一的,都給他們扣上台獨的帽子。因此,汪小菲與大S的離婚就簡化成「愛國大老爺們與台獨藝人離婚」,結果就是「爽!」、「恭喜汪小菲」等「愛國」言論。

台灣沒有比較好,台灣也有檢舉:因生活背景、政治制度的差異,兩岸很容易產生誤解。在中國,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舉報是再正常不過,舉報自己的老師、父母、親友、左鄰右舍等等,因此,汪小菲也以為台灣到處有舉報,他說台灣「實際是每天互相檢舉,連檢舉廣告都放到學校門口,且檢舉一次能賺 2,000 台幣」,台灣固然也有檢舉,但檢舉的內容主要是吐痰、亂丟煙蒂、違規停車等環保交通衛生問題,而非政治言論,兩者天壤之別。

以為台灣人道貌岸然:汪小菲說「我就是一個北京孩子,就是愛聊政治,可我就是受不了這種道貌岸然的地方」,他不知道,別人不是道貌岸然,而是不願意和他聊政治,避免傷了和氣。一旦傷了和氣,連表面上的朋友也做不成了。既然退一步可以海闊天空,又何必計較於一時?這就是台灣人的生活哲學。

不同的真相:今年三月,正當新疆棉風暴爆發的時候,汪小菲在微博上對台灣人說:「這是我的一個朋友,…幫老鄉脫貧,幫著上不起學的孩子找資助,幫著新疆農民們賣貨。像他這樣的還有很多人,在你們不了解實際情況前不要詆毀,希望對岸的個別朋友多看看真相」,事實上,這是兩件事情,台灣人並沒有否定汪小菲的朋友的義舉,台灣人在意的是維吾爾人是否被迫勞動,這才是我們想知道的真相。

中國人閉起眼睛、塞住耳朵:在中國,讀什麼書、看什麼文章可不是小事情,根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閱讀、收藏有嚴重政治問題的境外書籍都會遭到嚴重處分,這是為什麼大S抱怨,自己用 Google 搜尋資料給汪小菲看,汪小菲會連忙說:「我們這邊沒有 Google,我們都用百度。」汪小菲的做法其實就是在自我審查,因為看境外的東西是會惹麻煩的,所以,汪小菲不敢看。

爽罵台灣總統:在中共的體制下,中國人民不敢批評中共領導人,一旦批評,後果也是夠慘的,央視名主持人畢福劍調侃毛澤東「把我們害苦了」,結果慘遭整肅。相反的,在台灣,任誰都可以公開批評政府,這時候,汪小菲也來摻一腳,他暗諷蔡總統是漢奸,想必這時候他心裡很爽,他可是批評了台灣領導人,替中國人出了口氣,然而,他有膽子批評習近平嗎?

兩岸婚姻要幸福,首要之道就是不要碰政治議題,否則,最後難免分道揚鑣。















【專家之眼】從鳥籠到鐵籠:公投綁大選的昨是與今非


2021-11-30 08:13  聯合報 /   湯紹成/政治大學兼任教授
民進黨「四個不同意台灣更有力」公投宣講,嘉義縣大型說明會,晚間在縣治太保市彩虹商圈廣場舉行,蔡英文總統演說。記者魯永明/攝影
公投綁大選提案領銜人、國民黨立委江啟臣(左三),到處趕場宣講。記者陳弘逸/攝影



依照公民投票法第12條之規定,由國民黨立委江啟臣發起的「公投綁大選」的公投案,在民國 110 年(2021年)5月完成連署並經中選會認可後,已成為全國性公民投票第19案,將於今年12月18日投票。

自民國 106 年(2017年)12月《公民投票法》修法降低了門檻,民進黨政府在民國 107 年(2018年)公投大敗,十個公投案有七案通過,包括反空污、反燃煤、反核食、反同婚與以核養綠等,當時是修法後第一次公投與九合一選舉同時舉辦。

因此在民國 108 年(2019年)6月,民進黨假其立法院多數,再通過公投法修正案,決定從民國 110 年(2021年)起每兩年舉行一次公投,並將公投日定為8月的第四個星期六,讓公投與大選脫鉤。此乃引起廣泛質疑,因這會影響公投的投票率,也確實讓人感到,這就是民進黨因敗修法與量身裁製的企圖,完全是開民主的倒車。

一般而言,由於公投案只對事不對人,民眾的投票意願相對較低,若專設公投日,必定會更降低投票率,不符合民意的反映,即便公投案最終勉強通過,其結果也缺乏代表性。尤其將公投日設在八月下旬,當時正值暑假與各級民意機關休會期尾聲,不少民眾與民代都出國旅遊或考察,因而不但影響民眾對於公投案的理解,以至於影響投票率,可見執政黨的包藏禍心,打擊公投更是違背民意。

所以只有與大選同步舉行,公投才能引起民眾更加的關注,拉高投票率,確實展現民意。更重要的是,與選舉合併可以節省行政資源,一次性公投需要八億元行政成本,而與大選同步只要一億元,絕對是利大於弊,何樂不為?

雖然反對方認為,依照民國 107 年(2018年)公投綁大選投票的經驗,整體程序冗長混亂,因有一些投開票所,在投票時間結束後還在進行投票,甚至已經開始開票,當然影響尚未投票者的意向。

這主要就是因為後選人與公投案眾多,整體的投票時間拉長,導致一些民眾在投票時間之前就已排隊領票,自然不能阻止其投票行為。但又為節省開票時間,故產生投票與開票併行的情況,有損選舉公正性。

其實,這都是因為中選會的經驗不足與行政疏失所致,主因領票與投票動線規劃混亂。由於投票者各有所好,有些只願投公投票不想投選舉票,有些只想投選舉票不想公投,因這可影響公投通過的門檻,更有選民兩者都願意投。因而在領票時就應先規劃好,讓選民各取所需的選票,再加上投票的動線必須要各依投票意願重新設計改良,當可節省投票時間,避免亂象再生。

由此可見,民國 107 年(2018年)選舉與公投同步的投票經驗,完全是行政層次的問題,故不能任意修法而影響民意的表達,所以只能以公投綁大選的公投案來矯正偏失,促進民主,避免因小失大。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勿以惡小而為之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0823/web/ 

◆  平板好玩好學 消弭數位落差
◆  刺槍術無用? 刀彈並用 淬礪軍魂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勿以惡小而為之
◆  反核潮退了 蔡總統知道嗎
◆  事業廢棄物去化難 奢談鼓勵投資
◆  華山論劍東西較勁 台灣奉陪
◆  台應加速有害漁業補貼退場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勿以惡小而為之


2021-11-30 03:41  聯合報 /   林一平(作者為科技部前代理部長)
泰爾(Sylvanus Thayer; 1785-1872)。圖/林一平繪



最近收到學校資訊學院的簡訊,教授針對一個議題,議論紛紛。原因是臨時校務會議通過有關學生獎懲辦法的提案,將來學生考試作弊有分輕微和嚴重的情節,至於要如何區分,校方沒有給出準則。一位教授說,過去在資訊學院考試作弊只有唯一標準,現在改成這種條款,我們以後就準備跟作弊學生爭論怎麼樣子作弊是輕微、怎麼樣子作弊是重大了。真的是很可笑!原來這就是我們的大學教育,quite a pity。

另一位教授說,去年期末考中有兩位外系學生用手機作弊,助教當場抓到,要求他們在答題本左下方「作弊需被記大過一支」的警語處簽名以示承認。事後上簽到校方學生獎懲委員會,將這兩位作弊學生記大過一支處分。其中一位學生坦承作弊,記一支大過結案;另一個學生翻案堅持他沒有作弊,還說在答題本左下方的作弊需被處分的警語處簽名,不代表他有作弊。

獎懲委員會的兩位學生代表質問教授:「是否考試前已經有明確說明考試時不可使用手機?否則考試程序並不完備。」教授受到學生代表這樣質詢後,百感交集,心想任教廿一年,每次期中、期末考前從不需做如此聲明,難道考試前沒做「考試時不可使用手機」的聲明,學生就可以在考試時使用手機作弊嗎?

教授熱烈的討論,讓我想起禪宗的一則公案。西元八○六至八二○年間白居易出任杭州太守,慕名拜訪鳥窠道林禪師。白居易問禪師:「如何是佛法大意?」禪師回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法。」白居易的大哉問,竟得到這麼平常的答案,啞然失笑說:「三歲小孩也知曉這個道理啊。」禪師說:「三歲孩兒雖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言下之意,這個道理三歲孩童都會說,可惜許多八十歲的老翁做不到。資訊學院教授討論考試作弊,亦是如此

臨時校務會議的決議,讓我感慨。劉備逝世前告誡兒子劉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號稱培養仁心仁術的學生,難道要教他們考試作弊可以分輕重?未來他們如何對待病人?

泰爾(Sylvanus Thayer;1785-1872)擔任西點軍校校長時約束軍校生不准欺騙,成為軍校生榮譽準則(Cadet Honor Code):「軍校生不可撒謊、欺騙、偷竊,也不可容忍做這些壞事的人。」西點軍校對於考試作弊,的確有輕重之別,情節嚴重退學、主動坦承錯誤,處以留級半年或一年「留校察看」,如有再犯校規之舉,將被立即退學。當年陽明創院韓偉院長西點軍校 Cadet Honor Code 創建陽明榮譽制度培育對病人負責的未來醫師,韓院長對考試作弊也是零容忍














平板好玩好學 消弭數位落差


2021-11-30 04:06  聯合報 /   吳俊育/陽明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新竹市)
行政院昨拋出「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政策,將補助全國中小學1至12年級偏校每生1台、非偏校每6班1台。圖為學生上課使用平板。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教育部近日宣布將投入二百億經費,達成「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目標。筆者觀察此次「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除了強化軟硬體鋪設,更強調完備數位教材內容、教師與學生數位增能與大數據學習回饋檢核等重點工作。

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下,全球中小學教育多透過數位工具延續教與學,讓學生停課不停學。數位時代下,筆者認為每位學生均應該有均等機會接觸數位科技。教育部此舉可消弭數位落差現象,落實教育公平。因此,相較於限制學生使用數位學習工具,筆者認為更應結合各界力量,一同攜手增能學生,讓這一群國家的未來希望具備合宜數位使用知能、正向態度與自主學習素養,勇敢地面對 AI 世代的跨域挑戰,這才是我們產業創新永續發展制勝關鍵

此項政策也受到大眾的極度關注,部分來自教師及家長的疑慮在於憂心學生使用數位工具後,是否造成數位分心媒體多工等狀況。所引用的國內外研究指出,使用平板等數位載具對學生學習成效的負向影響,其中亦部分引述了筆者的數位分心研究。筆者同意若在毫無控管與足夠自我調整能力的狀態下,數位分心將對學習產生負向影響,但是此些結論都是在沒有學習輔助教師指引學生增能的設定下所得結果,實不應簡化推論成數位載具無助或有害學生學習。

更多的國內外教育研究顯示,中小學生在使用科技模擬、線上合作,或利用適性提示等學習介入後,可有效促發學生批判思考內容整合,顯著提升學科學習表現與高層次閱讀理解等等效益。筆者的課室研究也發現,在學生線上搜尋時提供適當的筆記架構,或是單純的讓學生製作無結構的手寫筆記,都能有效減少數位分心與提升學生的線上學習成效。

數位學習精進方案將運用教育大數據技術,在確保個人隱私等使用規範下,透過學習分析協助學生提升學習成效,教師更能切實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適性化的教學。筆者期待這樣寶貴的教學與實踐,能讓我們的下一代好好地利用數位工具,不只好玩,更能好好學習,也期望各界一起合作與監督此政策的推動。














刺槍術無用? 刀彈並用 淬礪軍魂


2021-11-30 04:05  聯合報 /   張博智/退役上校(高雄市)
陸軍司令部將對全軍開始推廣刺槍訓練。圖/取自陸軍影片



聯合報報導陸軍推動體能戰技的「新」作風之後,立即引發各界關注與討論,其中持正面看法的頗多,但也有不少喝「倒彩」的人。綜合負面評價的意見,不出︰什麼時代呢,還在搞刺槍?高科技戰爭的年代,還需要近戰肉搏嗎?其中也有來自軍中官兵的「靠北」,他們不是反對,而是怕時間不夠用或排擠到專業訓練的比重。

我是一直以來主張軍隊必須推展體能戰技的人,軍旅廿八年如是,退伍十幾年來亦然。在此,我不想為陸軍這項政策辯護,只想說說我所參與及看到的回應與成效。

就在十月上旬,接獲陸軍司令部的邀請,要我前往為刺槍術示範部隊輔導。這段期間,我曾四度北上,每次兩天授課。有機會將我四十幾年的經驗分享傳承,當然是我的榮幸,但讓我最感窩心的是參訓官兵的榮譽感、使命感,他們士氣高昂、情緒高漲,全心全意投入訓練,不以為苦,樂在其中,一個月之後,擔綱示範,獲得滿堂喝采。從這個組訓與示範的過程中,讓我發現部隊的士氣因為任務而增強,戰志因為訓練而勃發,訓練的效果不只是體能大幅提升、戰技更加精湛,而是團隊精神與戰鬥意志的淬礪奮發。

訓練是戰力的泉源,士氣是軍隊的靈魂。體能戰技訓練雖然看似在現代化高科技戰爭中「微不足道」,但缺少這一「味」必將乏味,甚至走味。

體能支撐戰技,戰技支撐戰鬥,戰鬥支撐戰術,戰術支撐戰略;略、術、鬥、技、體相互依存的關係,應該以體能戰技奠基,其後才有鬥、術、略的穩定發展。就我的體認,現代化的軍隊不能「頭重腳輕」只求高來高去—這也是軍隊逐漸流失的核心—反而更要強化扎根,憑藉練力、練技,進而練心、練膽,才能凝聚向心、提振士氣、增強戰志,形塑堅韌的戰鬥體,勇於面對艱難的挑戰。所以,陸軍在增強現代化作戰職能之外,推動體能戰技訓練,毋寧是在鞏固戰略基礎工程。

刺槍術,之所以常被誤認為「無用」,只因多年來流於形式整齊動作一致。這次示範著重的是應用刺槍與對刺,簡言之,刺槍術已回歸其實用、實戰性。軍人持槍、用槍,故需專精射擊並精熟刺槍戰技,才能「刀彈並用」「人槍一體」,持槍卻不練刺槍,猶如有槍不練射擊。甚者,失去一舉練力、練技、練膽、練心、練氣、練魂的利基與契機。

強化體能戰技,不必曠日廢時,也不應排斥其他軍事專業訓練,關鍵是提升幹部與師資職能素養,提升訓練效能,所以陸軍同時在做的是加強軍士官養成教育與體育師資培訓進修。

軍隊歷經數度的組織改造精實,如今已趨於底定,此時正是致力訓練之際。陸軍司令徐上將在歷任司令的經營與擘畫的良好基礎之上,宣示並推動基礎戰力之扎根拓展,但願全軍一心、軍民同心支持與鼓勵。更盼陸軍在銳意訓練興革之後,展示精實戰力堅強戰力於國人面前,以安軍心民心!













反核潮退了 蔡總統知道嗎


2021-11-30 03:35  聯合報 /   黃瑞明/靜宜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台中市)
氣候危機可能給核能帶來新生機。美聯社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廿六次締約方會議(COP26)日前在格拉斯哥閉幕,台灣社會對此興趣缺缺。即使非會員國,我們要知道:它的後續發展其實攸關國家與人民的切身利益。

廢核是民進黨的神主牌。對於台灣人來說,「非核家園」卻不是人間天堂。空汙惡化是國民能夠感受的明顯後果。從中長期看,非核能源的供應不穩定性會導致缺電。更糟的是,對化石能源(石油、煤炭與瓦斯發電)的高度倚賴將讓我們面臨國際孤立。

今年三月十一日正逢福島核災十周年,當期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就嗅出大環境的變化,所以在「福島的教訓」封面故事中大膽主張「核能應妥善管理而非放棄」。其後加拿大、德國等地傳出攝氏五十度高溫與洪水摧毀全鎮的噩耗,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全球氣候逼近臨界點,再不大幅減碳,後果會是萬劫不復。因為憂心忡忡,那個曾經如過街老鼠的核能變成了人類救星。在 COP26 的鼓舞下,上上期「經濟學人」以一篇社論與兩篇報導(英美出現護核新思維倡議:核能會讓對抗環境變遷之戰更好打!以法國為首的十個會員國不久前聯合向歐盟執委會提案,將核能列為綠色能源,拜登的能源部長則在 COP26 上宣稱核能是減碳的「重要工具」。

德國雖然不在其中,但是這一反核堡壘早已出現嚴重龜裂。以敢言著稱的前國會議員伯斯巴赫不久前就說:現存六座核電廠將在今、明年底分兩批除役,它們的發電量是全部風力站的一半,彌補只能靠進口核電與增加燃煤發電。德國電價已是全歐,甚至全球最高。如果國會現在才辯論核能去留,決議必然迥異於民國 100 年(二○一一年)!知名評論家史坦嘉特更在「焦點週刊」上寫:德國政治史上的最大失策恐怕要數民國 100 年(二○一一年)六月的國會廢核決議了。他呼籲:我們需要能源政策的大辯論!隨著電價的持續攀升與國內天災事件的增加,即使綠黨即將執政,土產核能會不會如期終結,恐怕還是未知數。

德國廢核對台灣的反核運動有著推波助瀾之功,那邊潮退了,我們要跟著轉向嗎?反核陣營當然會說:不!台灣位在地震帶,核電廠一旦出事,後果不堪設想!然而,對於世界主流民意來說,這是地區性災難,無法與氣候變遷這種全球性災難相提並論。編織無核美夢容易,卻難擋國際大勢所趨。事實是,台灣的人均排碳量位居世界前段班,以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為例,我們是十一點八公噸(現在必然更多)。對岸與印度是排碳大國,但是人均是七點七一點八公噸。這兩國的不合作主義讓環保人士深惡痛絕,可是那裡畢竟人丁眾多啊!

總統蔡英文在本月初表示:「台灣應被納入因應國際氣候危機行動。台灣有意願,也有能力和國際夥伴共同實踐民國 139 年(二○五○)淨零排放目標。」口氣很大,但是連德國都要靠法國核能了,台灣憑什麼呢?卅年何其漫長,屆時地球或許早就完蛋了,說這話對得起下一代嗎?當多數國家都決心盡速減碳時,必須付出代價的他們不會放過不守規矩的非會員小國家,對出口商品課徵重稅僅是其一。至於攝氏五十度高溫降臨此地的可能性更不在話下。民進黨的無限量排碳政策遲早會讓台灣遭到報應。
















事業廢棄物去化難 奢談鼓勵投資


2021-11-30 04:04  聯合報 /   張國輝/社會工作(台中市)
台中文山焚化廠。圖/台中市環保局提供



報載事業廢棄物全台逃竄。坦白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央與地方如果不能合作,將掀起一場垃圾大戰。

以台中工業區來說,近年來區內千餘家工廠的事業廢棄物因文山焚化廠老舊面臨停爐,加上烏日、后里焚化廠以民生的家庭垃圾為主,台中市十八座工業區的事業廢棄物去化十分吃緊。而台中工業區以工廠家數居全國六十八家工業區的龍頭,各縣市工業區將台中視為指標,近年垃圾清運突然備受矚目,因為工業區的垃圾一旦清運困難,勢將影響產業的發展。

一位曾擔任工業區社團的理事長公開說,台中工業區與文山焚化廠毗鄰,文山焚化廠設立之初,對鄰近五個里訂有回饋計畫,依行政區域台中工業區均在回饋範圍內,但工業區的廠商自始就沒有要求政府回饋,如今因清運費節節飆漲,為降低費用,工業區廠商僅要求比照台南採工廠的民生垃圾與製造過程所產出的事業廢棄物分離,以降低清運費;結果不但沒有被接受,最近連廠區的垃圾清運也發生困難。他質疑,政府連工業區的垃圾清運都有困難,要如何鼓勵廠商投資呢?

目前工廠要解決部分難題,就是將工廠辦公室的紙張、員工的餐盒,拜託員工自行帶回家依生活垃圾處理,工廠經過製造過程的事業廢棄物再交由清運業者。

在事業廢棄物引發大新聞後,環保署竟然要地方政府打包、掩埋,這是罔顧土地中毒的外行話,讓人對職司環保的官署十分訝異,有這樣的官署也難怪全國會陷入垃圾大戰的邊緣。

廿年前曾有廠商有意集資設立事業廢棄物的專屬焚化廠,但面臨土地取得及殘渣處理,從中央到地方沒有主管單位願意協助,如今在事業廢棄物去化產生困難下所掀起的垃圾問題,政府應嚴肅以對,否則地狹人稠的台灣將淪為垃圾島。















華山論劍東西較勁 台灣奉陪


2021-11-30 03:42  聯合報 /   王之相/南開科技大學副教授(南投市)
拜習視訊峰會。法新社



太平洋彼岸的高峰會,我們不能缺席,是因為拜登仍是老大。

一山不容二虎,老大想要重新領導西方派,壓制東方派老大的氣焰,順勢也挫一挫東方崛起的銳氣,除了召開武林同盟大會之外,下一步就該是下戰帖;看來,一場華山論劍已在所難免,媒體和網路都把目光集中在台灣,台灣看起來也布置得差不多了。

氣勢上,美國幫欲修理東方派,勢必要先從道德上擊鼓攻之;帝國主義的帽子若戴得太高了,拜登的江湖號召恐怕後繼無力。但為難的是,一陣刀光劍影之後,東方派若損失慘重,搞不好反而會贏來同情,或者情勢被迫從「點到為止」發展成全面的武林風暴,則縱火難收的拜登反而會失去道德的制高點。

反過來,若是美國幫損失慘重,情況將更嚴重,非但武林盟主的地位將岌岌可危,拜登本人可能連美國幫幫主都扛不住。想來想去,唯一可以讓東方派和美國幫不致損失慘重,而又可讓拜登幫主重啟一片天的安全策略,就是讓台灣損失慘重。

台灣的損失慘重,帳一定是算在東方派頭上,東方派從此難以做人。台灣的損失慘重,也必將是台灣認同政治的大利多,似也不違反其本意。東方派無法讓美國幫損失慘重,面子鐵定掛不住,習幫主的大位同樣坐不住;唯一解套的路,算一算也只有讓台灣損失慘重,幫史也才寫得下去。諸緣俱足,看來是天意如此

台灣以超前部署聞名於江湖,我們的幫主又很有學問,難得東西雙方的馳馬試劍,我們奉陪。

















台應加速有害漁業補貼退場


2021-11-30 03:38  聯合報 /   葉于瑄/環境正義基金會專案主任(台北市)
過度捕撈是對海洋生物多樣性的最大威脅。圖/基市府提供



在接下來的四天裡,世界貿易組織(WTO)有望終於產出一份終止有害漁業補貼的協定。這份協定是超過廿年談判的結晶,也與台灣息息相關,因為台灣是全球前十大有害漁業補貼提供國之一。這份協定不僅對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非常重要,更呼應剛結束的聯合國氣候大會 COP26 決議,將有助於應對氣候變遷。

過度捕撈是對海洋生物多樣性最大威脅,而過度捕撈關鍵驅動力就是有害漁業補貼。各國政府長期以來透過補貼來增進船隊捕撈產能,船隻因而得以在海上停留更久的時間並到更遠的地方捕魚,進而鼓勵了過度捕撈,甚至非法捕魚;因此,這些補貼被視為有害補貼,而漁船用油補貼是其中最關鍵的項目之一。儘管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魚種,因長期捕撈其族群數量已低於可永續捕撈的水準,嚴重危害到開發中國家眾多以魚類作為主要蛋白質來源、仰賴漁業為生的人民,各國政府每年仍提供約二二○億美元有害補貼,台灣更是位居全球前十大有害漁業補貼國之列。

在剛落幕的 COP26 中,化石燃料補貼退場是諸多媒體聚焦的重大決議。燃燒化石燃料是人類排放溫室氣體的主因,而補貼的存在讓化石燃料低於實際成本、進而導致大量燃燒和碳排放;在希望達到淨零排放的國際共識下,《格拉斯哥氣候協定》成為首度提到化石燃料補貼的氣候文件。回到國內,有鑒於氣候變遷與極端天氣事件已造成全球性的人權危機,目前國家人權行動計畫也將研擬化石燃料補貼之替代方案列為「氣候變遷與人權」的行動項目。然而,攤開明年度預算書,仍可赫然看見漁業署編列了超過十億的漁業用油補貼

目前 WTO 的談判文件中,已直接點名漁業用油補貼會導致過度捕撈,一旦消除有害補貼協定通過,各國便需要加速補貼轉型,以因應相關規範。然而目前仍看不到漁業署對於占年度總預算十三%用油補貼,提出任何具體的退場計畫,或在預算書中針對降低漁船碳排放有任何作為,此舉不僅對於台灣的減碳決心有所減損,更會危及產業未來在國際經貿處境改變下的適應能力。

終止有害漁業補貼不僅有助於魚類群體復甦、減緩氣候變遷惡化,更是在全球邁向永續發展浪潮下,台灣漁業維持競爭力勢在必行的轉型,政府應盡快因應,以保護環境、經濟及氣候危機下的人權!


李清志 /吉米小車的傳奇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李清志 /吉米小車的傳奇
◆  楊志良/誰在促統滅台?







李清志 /吉米小車的傳奇


2021-11-30 03:21  聯合報 /   李清志(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小型吉普車JIMNY。圖/Suzuki提供



最近有輛奇特的小車,竟然在台灣賣到爆,甚至訂車還要等上一年半、兩年才能交車!因為訂單爆量,車廠竟然去年初就停止接單,訂單至今未能消化完畢。這輛奇特小車不是德國的雙 B房車,也不是英國的小 MINI,更不是美國的 JEEP越野車,而是來自日本的小型吉普車 JIMNY

吉米小車是日本輕型的運動越野車,車身短小、空間不大,卻因為輕巧多用途,而在世界各地暢銷多年,第四代的改版明顯走復古路線,呈現方正的外觀輪廓,擄獲了現代人的心,成為都會小車新寵。但這輛車不是只有造型吸引人,在郊外荒野的越野表現也十分出色,因此輸入台灣之後,就受到喜愛與搶購。

吉米小車的暢銷顛覆了設計界的傳統觀念,過去我們總是希望設計出一輛完美的車型,讓所有消費者都能滿意;但是吉米小車並不完美,這輛車有許多許多缺點,以至於買車的人領到車之後,通常就會直接開到專業改車廠進行改造。想要跑高速公路的人,會換掉過於軟爛的懸吊系統;想要越野溯溪的人,會加裝護板、呼吸管,甚至舉升高度、換更大尺寸的輪框、輪胎;對於那些不想越野,只想在城市裡遊走的人,可以改裝各種時髦套件,甚至改成類似小型的賓士 G Class 或是小型的 Land Rover Defender 車型,讓每個人的夢想都可以在這輛車上實現

吉米小車的魅力就在於其改造的過程,這輛車有如一台積木玩具車,可以任你拆裝改造,所以每個人的吉米小車都不一樣,都有其個人的獨特性;人們也在改裝的過程中,重新得到童年玩積木小汽車的樂趣

吉米小車作為一台硬派四輪驅動越野車,事實上,也代表著一種來自郊野的呼喚,一種喚醒你內心自然野性的裝置。擁有一台吉米小車,似乎就擁有了拓荒的能力,越是崎嶇的道路、越是泥濘的水坑,越是有一種想要越過去的衝動;因此駕駛吉米小車有如西部拓荒時期,獨行俠騎著千里馬一般,奔向從未去過的荒野祕境;又像是太空探險家,駕駛著企業號太空船,前往浩瀚無垠的未知宇宙。

在這個疫情緊張的時刻,人們想要逃離人群擁擠的城市,渴望到一處無人的境地,享受獨處、沒有害怕壓力的地方;吉米車遂成為逃離疫情恐慌的最佳工具,猶如挪亞方舟帶著人們逃離世界末日。當人們駕駛吉米小車進入山林深處,或是到天涯海角之處,在那個無人的地方,人們恐慌的心情得到慰藉,緊張的情緒得以紓解;同時城市人開始在獨處中發現自我,與自己的內心對話,甚至聽到內心微小的聲音。

美國探險家理查.博多(Richard E. Byrd, 1888~1957)在其著作「孤獨一人」(Alone)中就表示,對他而言,去無人之地探險,不僅是去發現未知之地,也是去發現自我。他想「隻身獨處一段時間,品嘗平和、安靜和孤獨,想發現這種狀態的益處。」亨利.梭羅在湖濱散記」一書中,也分享他的荒野獨處經驗,他說:「我發現,大多數時間獨處是有益健康的。」

在疫情蔓延之際,我們被困在這個幸福的小島上,無法向外去世界各地旅行探索,但是吉米小車卻可以帶我們在自己的島內探索未曾去過的地方。擁有一輛吉米小車,等於開拓了我的境界,我可以深入狹窄崎嶇的林道,穿越激流野溪,進到未曾去過的台灣祕境,讓我體會未曾有過的野地經驗;同時也讓我在無人的荒野,找到了獨處的意義。


2021年11月29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半球化」是吃力不討好的事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從時力與民眾黨的公投立場看端倪
◆  聯合報黑白集/陳其邁丟給昌仔的難題
◆  經濟日報社論/「半球化」是吃力不討好的事






經濟日報社論/「半球化」是吃力不討好的事


2021-11-29 00:48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經貿示意圖。(本報系資料庫)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接受日本 NHK 電視台訪問時說,考量到與中國抗衡,美國打算與印太區的同盟國及友好國家合作,建立有別於《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經濟新架構。她指的是拜登總統前不久在東亞峰會宣布的「印太經濟架構」。戴琪與商務部長雷蒙多正為此走訪亞洲各國。此一籌建中的「印太經濟架構」涵蓋供應鏈、半導體、基礎設施、網絡安全及頂尖技術領域的對中國牽制策略。

據了解,美國此一新經貿組織,有別於 CPTPP 的重視關稅,而是更多地側重於供應鏈的聯繫與穩定,可以推論它是一種非傳統的貿易安排。其次,這個新的多邊經濟組織希望邀日本、南韓、印度、澳洲加入成為會員,那麼其貿易總額將占全球比重超過 30%,規模將比 CPTPP、RCEP 等組織還要高。

對於這個積極推動中的美國新策略,我們有以下的觀察與評論:首先,美國自己都承認這是為了與中國抗衡,聯合相關國家,建構成一個聯合體,並企圖在技術與供應鏈方面與中國切割,達成一方面孤立中國同時又能壯大己身的新策略。

眾所周知,為了對付中國,在歐巴馬執政時期就展開了「重返亞太」戰略,除了增強美國軍事在西太平洋的部署之外,還拉攏一眾國家組建刻意排斥中國的 TPP,未料川普上台之後即宣布退出 TPP,採取更具有針對性的貿易戰、關稅戰與科技戰,但幾年下來一無效果,反而讓繼位上台的拜登騎虎難下:貿易戰的目的是要縮減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結果中國對美的出口及貿易順差反而愈來愈大;關稅戰的目的是抑制來自中國的進口、降低對中國商品及技術的依賴,結果不但效果不彰,反而成了美國當前通貨膨脹的源頭;至於科技戰,除了捉放華為財務長孟晚舟搞成一場鬧劇外,從長遠看,一如比爾蓋茲所言,反而對中國形成倒逼效果技術進步效應。不誇張地說,幾乎是三戰無功。於是拜登政府不得不改弦易轍,在顧及顏面不願重返 CPTPP 的情況下,想出了所謂的「印太經濟架構」。說到底,仍是不脫冷戰思維。

其次,基於不成功的經驗,戴琪說要跟中國「脫鉤」是很難的,所以應該「再掛鉤」。但她所謂的脫鉤或再掛鉤,指的是貿易,所以「印太經濟架構」側重的不是關稅與貿易,而是科技與產業的供應鏈。這是一種全新的嘗試。與貿易及投資的實體整合不同,這比較接近類似於 APEC 等鬆散的虛體的經濟框架,所以拿貿易總值及規模將大於 CPTPP 及 RCEP 的比較,並沒有多大意義。也因此,就打冷戰的意義而言,這個被美國視為「TPP 2.0」的架構,其實質作用可能還比不上美國不欲重返的 CPTPP。

再其次,無論 TPP 或所謂的「印太經濟架構」,都有與中國經貿體系一切為二的動機,也就是將上個世紀全球一致努力推動的全球化,予以放棄,並重新建構一個仍是以服務美國最大利益的「半球化」。這對美國而言,全球化於我有利則全球化,全球化於我不利則「去全球化」或「半球化」,固然符合其霸權邏輯,但作為最老牌資本主義的美國難道就不懂市場經濟最基本的邏輯「那一隻看不見的手」嗎?這些被美國選中擬邀請加入「印太經濟架構」的日本、南韓與澳洲,願意追隨美國也站在反中第一線嗎?但它們又何嘗願意放棄 RCEP 或願意堅拒中國加入 CPTPP,畢竟中國現在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及全球最大市場了。全球化既是大勢所趨,浩浩蕩蕩,如違逆大勢,硬要搞「半球化」,恐怕吃力不討好。

最後,關於台灣,有無機會加入這個新的多邊經濟組織,取決於此一組織設定之成員的身分是否必須為國家,及是否能積極取得以初始會員加入的機會而定












聯合報黑白集/陳其邁丟給昌仔的難題


2021-11-29 00:56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高雄市焚化廠降低焚化量,大量減收外縣市事業廢棄物,減燒垃圾控制部分空汙。圖/高市環保局提供



沒聽過什麼是「垃圾大戰」的年輕世代,現在終於有機會見識了。由於高雄市拒收外縣市事業廢棄物,造成多個縣市廢棄物在全台大逃竄,連帶使得一般大樓住宅及餐飲業垃圾處理費用高漲。接下來,政府更要嚴防垃圾四棄的亂象會到處上演。

陳其邁以減少空汙為由拒收外縣市垃圾,理由看似正當;但把空汙全推給焚化爐,明顯避重就輕。如此一來,原本委託高雄代燒桃彰中南等縣市只能大跳腳,許多工廠廢棄物已堆得像小山,黑心一點的就往山谷海邊偷倒。陳其邁這一拒收,難題就丟到閣揆蘇貞昌身上:這麼多縣市垃圾無處可去,中央不要出來協調一下嗎?

蔡政府常提「同島一命」,說台灣是命運共同體;但碰到垃圾問題,就變成「各自保命」了。高雄人會說:別人的垃圾,憑什麼要我們處理?廢氣留給我們吸?但對昌仔而言,「一縣市一焚化爐」的老路已證實走不通;自命「會做事」的政府,除了要求暖男繼續收垃圾,還有其他妙計嗎?

廿多年前的垃圾大戰,垃圾堆滿街頭無處可去,許多廢棄物被棄置溪邊和山谷;這樣的景象,絕不能再重演。這其實正是蔡政府的執政困境:誇稱經濟成長創新高,卻不解決企業「外部性」的問題,最後把環境衝擊和社會成本都倒給了公眾。












聯合報社論/從時力與民眾黨的公投立場看端倪


2021-11-29 00:54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民進黨「四個不同意台灣更有力」公投宣講,嘉義縣大型說明會,蔡英文總統演說。記者魯永明/攝影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左)前往北投市場出席「1218場公投全台街講」,宣傳公投四個同意。記者林伯東/攝影



距離四大公投投票不到三周,朝野激辯,民進黨強打「四個不同意」,國民黨號召「四個同意」。更值得觀察的,是兩個在野小黨的立場:「小綠」時代力量的定調是「三好一壞」,民眾黨則決定「二好」;但兩黨內部各有一些雜音。這顯示,民眾黨和時代力量對公投案保持足夠的自主性,與民進黨保持相當大的差異,僅在「重啟核四」一案向民進黨對準。由此可見,蔡政府再怎麼硬拗,從時代力量與民眾黨與它保持距離的景象看,民進黨很難把歪理說成直的。

時力的成立,是集馬政府執政後期反服貿及太陽花學運的年輕世代力量而起;它在立法院的動向一直唯民進黨馬首是瞻,因而被稱為「小綠」。柯文哲則是因民進黨「禮讓」而當選台北市長,他所組的民眾黨雖標榜「白色力量」,但柯文哲自稱是「墨綠」。不論是「小綠」、「白色」或「墨綠」,這次時力和民眾黨在「反萊豬」及「護藻礁」公投上,皆站在民進黨的對立面;時力在「公投綁大選案」也不同意民進黨的立場。可見,從環保、食安及正義的觀點,它們難以在公投案選擇追隨民進黨。

特別值得觀察的,是時代力量的立場。時力對四大公投的訴求是宣示「三好一壞」,除不同意重啟核四,其餘三項包括「反萊豬」、「護藻礁」、「公投綁大選」都主張投同意票。如果以它過去的「小綠」定位,原本應該都跟著民進黨投下「四不」;但時力這次選擇訴求「三好一壞」,顯然知道如果不反萊豬、不護藻礁、貶抑公投,都將嚴重違反它和其支持者的價值。最後,時力僅在「重啟核四」案和民進黨站在同一立場。

此一決定,顯然讓民進黨大為光火。政務委員張景森甚至嚴詞批評,時力的「集體智力只有十三歲」,還預言它明年議員席次「會消失」云云。儘管張景森近日為此致歉,但仍稱時代力量下次選舉會很困難;其潛台詞就是:「不當側翼,就成泡沫」,可見他充滿「老大心態」。時代力量近年歷經幾次分化,陸續有人退黨或加入民進黨;包括這次內部對公投的歧見,邱顯智和王婉諭決定成立「行動辦公室」,被視為是「另立黨中央」。而張景森的道歉,就是選在「行動辦公室」開幕茶會上所說;他更大的用意可能不在致歉,而在分化時力。

再看民眾黨對這次公投立場的游移變化。一開始,民眾黨主張「二好二壞」,也就是反萊豬和珍愛藻礁投同意票,重啟核四和公投綁大選投不同意票。經過內部的民調和意見徵詢,發現其支持者對四項公投都傾向投同意票;為此,黨中央修正立場改為「二好二開放」。這次的四大公投無關統獨,除可能分歧較大的重啟核四案外,在野小黨的主張從「三好」起跳應該十分合理;但民眾黨從「二好二壞」變「二好二開放」,甘願對「公投綁大選」放水,著實令人費解。這是柯文哲對民進黨仍存有幻想,或者被綁架久了,得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民眾黨只敢主張「二好」,反對立場比「小綠」的時力都不如,這是首鼠兩端?還是本身的政治信仰太弱?

觀察台灣近年的政治發展,扮演「小綠」的政黨雖能在棍子與奶水之間勉強存活,但最後終將失去自己的政黨自主性,終致泡沫化。面對這次公投,時力選擇「走自己的路」,但民進黨的大棒打壓及分化隨即接踵而至。民眾黨試圖走中間路線,卻顯得畏畏縮縮、缺乏主見,看不出「白色力量」的堅持所在。


【專家之眼】調降地價稅:地方政府撒幣式的減稅競爭

◆  【專家之眼】調降地價稅:地方政府撒幣式的減稅競爭
◆  【專家之眼】反萊豬公投,蔡與官員成最佳助選員







【專家之眼】調降地價稅:地方政府撒幣式的減稅競爭


2021-11-29 08:43  聯合報 /   陳國樑/政大財政系教授
內政部全國「住宅價格指數」自2018年第1季至2020年第4季連續上升,房地價格上漲,全國公告地價竟然連續調降,公告地價已與市場價格脫節。圖/本報資料照片



19世紀美國學者,亨利.喬治(Henry George),整合並系統化自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以來,諸多經濟學家對於土地課稅的倡議,力主「土地單一稅制」,被稱為「喬治主義」(Georgism),一度與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並稱。

國父治國理念,深受喬治主義影響,土地「應照價納稅」、「土地價值非因施以勞力資本而增加者,應由國家徵收土地增值稅」,為我國《憲法》所明文規定;地價稅及土地增值稅為所有租稅中,唯二具有憲法位階的租稅。

土地稅的良善特性在於,基於供給固定,對土地課稅,課稅標的無法藉由五鬼搬運式的「移轉訂價」(transfer pricing)操弄、遷移至「避稅天堂」(tax haven)躲藏或進行改頭換面的「公司租稅倒轉」(corporate tax inversion),等方式規避稅負;地主將承受開徵地價稅的最終租稅負擔,租稅歸宿在地主。

如能確實對於所有土地,不問持有人身分、不問用途,均按其價格課徵固定稅率,則地主會將土地,按其所能產生最大報酬方式利用,符合經濟學效率觀點;所謂「地盡其利」是也。此外,由於地主多為高財富族群,在土地稅負無法轉嫁的情形下,地價稅符合對高財富、高納稅能力族群課稅的量能課稅之公平原則。

對於土地從價課稅,必須具備:完稅價格與稅率。稅率制定容易,但土地若非買賣,價格如何而知?《平均地權條例》乃有〈規定地價〉一章;全國性每兩年重新規定一次的地價,即所謂的「公告地價」,是計算一般土地完稅價格的唯一根據。

近五年有兩次重新規定地價,分別是在民國 107、109 年(2018與2020年);兩次全國公告地價平均「調降」幅度分別為3.62% 與0.66%。同期間,內政部全國「住宅價格指數」自民國 107 年(2018年)第1季之100.62,上升至民國 109 年(2020年)第4季之108.17。在如此驚人的房地價格上漲下,全國公告地價竟然連續調降,公告地價與市場價格脫節,可見一斑。法律規定重新規定地價,首要之:「分區調查最近一年之土地買賣價格或收益價格」,根本不被當一回事

公告地價的調降,不僅侵蝕屬於地方政府極為重要稅收來源的地價稅稅基,還會對於公平正義造成嚴重的傷害。根據先前討論,開徵地價稅符合量能課稅之公平原則;將此邏輯反轉,調降公告地價則等同地價稅減徵、地主負擔減輕,其受益者當然是高財富、高納稅能力族群。

此一地價稅減徵的情形,可以有一個比喻。試想聖誕老人開著直升機自空中撒錢,由《魷魚遊戲》中的「紅衣槍手」維持秩序,嚴禁個人接取或撿拾;遊戲規則是:任由鈔票落在誰的土地,即屬於該地主。結果如何?當然是擁有土地愈多的大地主,享有愈大的減稅利益!甚至連伸一根手指、動一根腳趾的努力都不須付出,豈非大謬至極?

全國公告地價調降的情形,以台中市最為離譜。民國 107、109 年(2018、2020年)兩次重新規定地價,台中市公告地價平均調降分別為6.36%20.06%,皆為六都中降幅最大。根據監察院調查報告,僅就民國 109  年(2020年)台中市公告地價調降推算,就使台中市整體地價稅減少17.81億元。根據台中市政府最新債務訊息,台中市民平均每人負擔公共債務3萬7,175元,在六都中僅次於高雄。又,根據住宅價格指數,民國 107 年(2018年)第一季至今,台中市住宅價格上漲幅度在六都中第二、僅次於台南市。

何以地方政府競相調降公告地價至此?諸多理論與因素,難有定論;可以清楚追究的是,中央主管機關是否善盡規範與管理責任。一生貢獻於國內賦稅改革政大名譽教授陳聽安先生,曾多次執筆撰文提醒,必須要嚴肅地面對地方政府惡性租稅競爭、實質稅率「追低探底」(race to the bottom)的歪風。

唯「誨爾諄諄,聽我藐藐」,除耍耍嘴、表明「不樂見」外,未見手中有棒子與胡蘿蔔的財政部,提出具體行動計畫。











【專家之眼】反萊豬公投,蔡與官員成最佳助選員


2021-11-29 08:38  聯合報 /   陳一新/淡江大學榮譽教授
民進黨在反萊豬公投上用力最深,卻破綻百出。圖為蔡英文總統(中)到台中為公投宣講,首度與立委補選參選人林靜儀(右2)同台。記者黃仲裕/攝影



民國 110 年(2021年)12月18日是台灣人民對「四大公投」投下神聖四票的日子。這次「四大公投」開票的結果,將不僅是民國 111 年(2022年)「九合一選舉」的前哨戰,更是民國 113 年(2024年)大選朝野對決的氣勢之爭。

有意思的是,在反萊豬、挺核、反三接(挺藻礁)與公投綁大選四大公投中,民進黨在反萊豬公投上用力最深,但卻因為無所不用其極,以致破綻百出,已經為廣大的人民「看破手腳」,執政黨領導人與官員反而成為「反萊豬公投」的最佳助選員。

蔡英文總統自作聰明,故意將「萊豬」說成「美豬」,企圖掩人耳目與混淆視聽,並進一步將反對「萊豬」的選民一律打壓為「反美」。這一招相當陰狠,連「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處長孫曉雅都被蔡英文所矇騙,跟著起鬨呼籲台灣人民多吃美豬,正是「淑女可以欺之以方」。

雖然將「萊豬」故意扭曲為「美豬」是一個狠招,但過早拋出不免「招式用老」,很容易被人看穿,效用逐日遞減。賴清德副總統則自以為是,高談闊論如果台灣不進口美豬,將進不了「跨太平洋進步夥伴協議」(CPTPP)。同樣地,他將「萊豬」說成「美豬」當然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結果。

讓人意外的是,賴清德竟然不知道進口萊豬與台灣能否參加 CPTPP 完全無關。以日本為首的 CPTPP 成員國,多以高標準檢驗美豬是否含有萊劑。未來有意參加 CPTPP 的南韓與中國大陸,也都是以高標檢出美豬萊劑,難道他們就永遠排除在外?

台灣能否參加 CPTPP 與進口萊豬完全無關,而自由貿易開放程度有關。行政院長蘇貞昌多次在立法院與公投說明會表示,進口美豬是攸關我國能否與國際經貿體系接軌的問題。

然而,台灣能否與世界經貿體系接軌,端視我國在經貿自由開放程度。蘇貞昌擔任閣揆數年,對台灣的貿易自由化幾乎毫無貢獻,卻尸位素餐,還夸夸其談開放萊豬進口與國際經貿體系接軌的關係,真是「連神明都敢騙」!

經濟部長王美花善於吹牛不打草稿,而且牛皮從美國總統川普吹到拜登總統,可惜她的承諾從未兌現。在蔡英文宣布台灣開放萊豬進口之初,王美花就說開放萊豬有助於台美洽談《雙邊貿易協議》(BTA),後來不要說 BTA 的談判從未展開,連 BTA 的會前會都沒開成。但是,王美花還是臉不紅氣不喘地「好官我自為之」。

美國改朝換代後,拜登表示在經濟復甦以前,美國不會與任何國家洽談貿易協定。於是,王美花的說辭也隨之改變為「台灣若不開放美豬進口,台美之間的《貿易與投資架構協議》(TIFA)恐怕會停擺」來嚇唬台灣人民。問題是,就算台灣繼續開放萊豬進口,美國又能提供台灣什麼承諾?

民進黨內最老實的官員,恐怕非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莫屬。他說,美豬注射萊劑就像是吃保養品一樣。此語一出,從此就奠定陳吉仲第一名最佳助選員的地位。對於陳吉仲的「傑出表現」,綠委公開喊話:「公投進入倒數階段,千萬不要犯錯」。

不過,陳吉仲有如一尊失控的自走砲,又豈會受到綠委喊話的影響?台灣人民期待他能繼續勇往直前,再創佳績。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茶事.茶思


◆  德紅綠燈聯盟 擺脫親中?
◆  中共應反思/崛起形象 並未消融人們的恐懼
◆  有機農業救地球 封碳200億噸
◆  我的同意票 拒絕萊豬的食安風險
◆  用公投表態 走出缺電與漲價困境
◆  200億買平版 可能還不夠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茶事‧茶思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茶事.茶思


2021-11-29 00:17  聯合報 /   張俊哲(作者為台大教授、出版中心主任)
一杯合宜的下午茶,常是最佳的元氣補給和心靈調劑。喝了後宛如螢幕上的飛機,凌空遨翔。(圖:張俊哲)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英國茶;而且,先從自己的糗事聊起。

猶記得剛到英國求學的前兩周,強迫自己入境隨俗,每逢早上十點半和下午三點半,固定向研究所專屬的「茶坊(tea room)」報到,然而自第三周起便缺乏動力前往。其實我還滿喜歡英國茶以及那些甜點,不想去的主因在於有「聊天的壓力」。同仁們輕鬆自在的談話,從科學到旅行,簡直就是對我英文程度的嘲笑。我較能發揮的話題僅是台灣食物和兩岸關係,但他們聽了兩個禮拜,就甚少再問。為了躲開這種群聚的壓力,我總在茶坊要關之前溜入,買了茶點自行享用。不過在空曠的茶坊裡,那份異鄉遊子的落寞,不見得比聊天的壓力好受。

某天,我竟突發奇想,決定不去喝茶了!一方面可避開不自在,另一方面還可向老師和同仁們展現台灣公費生積極認真的工作精神。其實他們每次要去喝茶前仍很親切地向我說聲:「Tea!」,有的還甚至向我晃了晃馬克杯,但我就是不為所動。不過大概過了兩三周,我就強烈地感受到:我,並沒有贏得他們絲毫的尊敬,而且還引起他們的不解——不忙裡偷閒享受片刻,何苦來哉?他們一旦喝完茶,放好馬克杯,洗好手,就立刻捲起袖,戴上手套,走到實驗桌旁,全神貫注地做實驗。說真的,我還有股「被超車」的感覺。為了避免不合群,我悄悄返回「喝茶行列」,坦然接受聽不懂、講不通的尷尬。大約一年後,上下午各一次偕同仁向茶坊報到二十分鐘,竟成為生活習慣。有時早上遇到不可抗力之事錯過,還會有一股下午要補回來的衝動。

回台灣服務後,自己也試著維持此一習慣。然而想要在實驗室中推廣,似乎沒那麼容易。文化與觀念之差異,的確是條鴻溝。好不容易遇到一位可專心做實驗,且是咖啡達人的學界朋友,勉強恢復每天可喝、可討論的美好時光。詎料某天他竟對我說:「我們還是不要在這邊喝好了!因為透過這個窗戶,單位一半以上的老闆都看得到我,會以為我很混!」我替他抱不平,安慰他說:「您每天做得這麼認真,問心無愧,不用怕!」他苦笑喝完那一杯。不過,後來我們也真的「轉移陣地」。最近,我們還曾笑談當年此一窘境。然而更多時候,我們一起感嘆:現今不少同學常常一出去喝茶聊天,非得兩個小時後才回得來實驗室,且回來後繼續坐在電腦前閒逛網站,揮霍那美好的青春。

我坦承到目前為止雖喝了杯數可觀的英國茶,但仍不甚了解傳統英國茶文化,上述不過就是個人經歷。然而,我真的很感謝劍橋的前實驗室同仁,他們以身作則,不喝超過半小時,喝的時候怡然自得,也不怕老師看到;就算老師當天未到,喝完也立刻上工而不上網。他們沒教我如何泡茶,卻深深地將工作態度生活哲學烙印在我心中。我深信:態度對了,台灣珍珠奶茶的文化一樣可昂然國際,而且口感更佳。












200億買平版 可能還不夠


2021-11-29 00:20  聯合報 /   徐式寬/大學教授(台北市)
行政院拍板,讓教育部在未來四年砸兩百億給全國高中國中國小買平板電腦。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報載行政院拍板要讓教育部在未來四年砸兩百億給全國高中國中國小買平板電腦。教育部說因為疫情發現設備有城鄉差距,所以要照顧偏鄉學生,而且可以累積教育大數據,行政院長說要加強網路安全素養能夠分辨真假新聞。

如果這些問題可以靠買平板來解決就好了。我們的偏鄉學校最不缺的就是電腦設備,缺的是專業穩定的老師。如果是為了防疫要用,所以要讓學生回家有設備可以用,那麼請優先解決學生的連線問題。台灣的家戶連網率雖然高,但是除了桌機有使用固網外,絕大多數都是使用行動網路。換句話說,大多家戶都是使用父母親的手機來上網。請問小孩若帶著平板要在家上網,是否都要跟父母分享網路?這還不包括家裡附近沒有穩定網路連線的地方。

或許長官認為離線也可以用平板,但是長官應該知道離線用平板不能夠上教育雲、均一平台,或者是因材網等需要用帳密的地方。這還不包括家裡頭沒有良好的照明設備或桌椅的家戶,平板對於兒童幼弱的視力之傷害將更甚於桌機。

本案有提到要鼓勵公私立機構大幅加強數位內容,但是完全沒有提到要加強校內資訊人員配置,或是增設普通教師兼任資訊輔佐角色設立

近數個月來,因為疫情的關係,所有學校老師學生的網路設施、資訊設備、連線方式、規範流程、各式軟體、教師培訓、家長說明等,已經把所有的資訊人員的力量撐到超過極限,備極辛勞。這還不談偏鄉小校教師員額有限,一個學校只有一個資訊人員,不是兩個(沒有系統師),有些還要兼總務主任,管學校所有的網路硬體軟體以及防火牆等資訊安全系統,以及所有教師有關資訊設備的問題。

本案還有提到要增加校內的大屏螢幕頻寬設施,以利數位內容的利用,但是卻完全沒有提到要增加平板之外的其他軟硬體設備之採買與維修。包括黑板重構工程、窗簾燈光重新裝設、帶鎖櫃子購買與安裝、以及行動載具行動車的更新,更沒有提到各種平板內的軟體的購買與更新、毀損設備的維修添購,以及兩三年後所有的平板都需要汰舊換新的事實。

長官有提到教育大數據。請問是指那個系統要蒐集大數據?是 google classroom 嗎?還是 apple app 如 nearpod 等?還是單純指目前教育部正在推的因材網?我們有為老師們的各種教學需求來設計教學系統平台嗎?我是指為了教學用的,而不是指為了評量用的平台。當我們的學生有三分之一英文會考只有 C 等級的時候,我們可以不管教學,只管評量嗎?我們有花心力去了解如何善用資訊科技,把學生的英文帶起來,並且努力地建置這些內容與系統,進行教師培訓,來逐一完善這些配套嗎?如果真的要促進數位教育,用兩百億元買平板或者花四億元做大數據,可能都不太夠。














用公投表態 走出缺電與漲價困境


2021-11-29 00:22  聯合報 /   葉文南/紡織廠廠長(屏東市)
十月台電對企業發出「因應電力負載變化之電價機制作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十月台電對企業發出「因應電力負載變化之電價機制作爲」,知道的民衆不多。爲什麽?因爲缺電考慮到發電模式不同,白天讓太陽能全力發電,到傍晚時,這部分的發電會驟然消停。於是這份「機制作爲」,除了將過去夏日尖峰用電時程提前十五日(原六月開始,現改五月十六日),並將時段由每工作日(周一至五)十點至十二點,下午一點至五點調至下午四點至晚上十點,這個時段單價一度電漲了零點一一元。在平時工作日半尖峰時段,一度也漲了零點零八元。

我們是傳產行業裡的石化產業,都是廿四小時運轉,所以這份調整尖峰用電時段對企業並無任何作用,唯一有感就是「漲價」。把尖峰時程多加了半個月,又漲了二點三六%,半尖峰漲了二點八%左右。將來非核家園之後,天然氣五十%發電,再生能源廿%(五年内做不到),這些高成本的發電模式,請問每度電要漲多少?高耗能的企業,你們準備好了嗎?這還不適用在一般民用電力,將來勢必普及應用,大家做好準備了?

聯合國第廿六屆氣候峰會剛落幕不久,大家承諾強化民國 119 年(二○三○年)減排目標,逐步削減化石燃料。反觀台灣最近的核四重啓公投案,整個府院(含監察院)黨打擊核四,推三、四接的力道,讓世界嘖嘖稱奇,對淨零排放毫無政策與對策。

核能發電,尤其核四發電裝置容量二七○萬千瓦,占夏日尖峰發電八%左右。經廿餘年開開停停的施工建造,到因受日本福島核災影響,馬政府選擇安全封存,給未來的政府多項選擇。現在的政府就是要核四「乎伊死」?在企業而言,花那麽久時間,花費巨大金額的建設,到最後說「因故無法使用」。敢問企業大老闆們,你們公司允許這樣?是不是有貓膩在其中?要不要好好查一查?

公投還有二個多星期,請工商企業代表們走出缺電的加護病房,出來講幾句話吧!















我的同意票 拒絕萊豬的食安風險


2021-11-29 00:24  聯合報 /   林詠凱/台灣海洋大學、中興大學合聘教授(基隆市)
民間反瘦肉精毒豬聯盟精神科醫師蘇偉碩(中)等,在記者會中指出,萊克多巴胺對小孩的成長與健康有風險。記者潘俊宏/攝影



身為一個食品科學家與家長,我將在十二月十八日的公投對項目「你是否同意政府應全面禁止進口含有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等乙型受體素)豬隻之肉品、內臟及其相關產製品?」投下同意票,理由如下﹔

一、Beta 受體素不是食品添加物,而是飼料添加劑,原本是做為人類藥物,雖然民國 101 年(二○一二年)後國際法典(CODEX)許可添加做為動物用藥,但對於長期攝入對動物與消費者的風險評估欠缺。再者,對照使用食品添加物,如亞硝酸等是先民從硝石中偶然發現可改善肉類顏色,並抑制肉毒桿菌孳生等且經多年食用無虞,標準明確,且在加工食材添加;使用 Beta 受體素於飼料中改變動物的能量分配進而增加瘦肉比例,是違反自然法則與動物福祉的作法,個人無法苟同。

二、政府對於檢出標準未積極為國民健康把關:我國雖訂出零點零一ppm百萬分之一)的允收準則,卻未考慮以十ppb十億分之一)來做為法規標準。在零點零一ppm規格下,零點零一四四ppm(同等十四點四ppb)可以允收,但若改用 ppb 做為標準,四捨五入後則需十點四 ppb 內才能允收較為嚴謹,單位的轉換之間差了四個 ppb;也就是提高了四十%攝入的可能,請問當時訂出這樣標準的人,有考量國民健康與特殊族群,如孩童、孕婦、老人的健康風險嗎?

三、把 CPTPP 等區域貿易協定與萊豬議題混為一談,卻忽略諸如氣候變遷、碳稅成本與歐盟國家等禁止先例,有失公署誠信且有恐嚇民眾之虞。

四、政府無法擔保除了生鮮豬肉以外,如製成加工製品,是否會流入孩童的健康午餐,另政府的檢驗能量能否防堵前述問題?這是我身為家長最擔心的一件事。

五、台灣已經允許添加 Beta 受體素牛肉進口,對於前述憂慮不在意者大可享用美國牛肉,政府應考慮台灣民眾食用豬肉習慣,禁止添加 Beta 受體素豬肉進口,以做為市場區隔與保障民眾飲食選擇自由權。

基於上述理由個人將在十二月十八日公投於選項二勾選同意,建議政府在制定政策與貿易政策能更加專業周詳,保障國民健康。














有機農業救地球 封碳200億噸


2021-11-29 00:27  聯合報 /   黃大洲/台北市前市長、行政院前永續發展委員會召集人
吳文希/台灣大學農學院前院長、名譽教授
採取有機耕種方式種植作物,可減緩溫室氣體的排放。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本月十二日在蘇格蘭結束。會後受肯定者,為確認各國在減排溫室氣體方面之承諾,以及減少燃煤使用及甲烷排放之決定;美中不足的是,討論仍然集中在石化工業方面;針對農業排放溫室氣體方面的責任,則鮮少受到重視。

去年聯合國永續發展解決網路主席沙吉士教授等人發表,農業排放溫室氣體量約占全球總排放量之廿七%;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版「全球氣候行動」(Climate Action Edition 2021)中的報告,則提及農業排放之溫室氣體已占全球總排放量之卅七%,已達必須高度重視的程度。

工業革命時期的二氧化碳濃度是二七八ppm,民國 109 年(二○二○年)時已上升至四一七ppm。根據美國夏威夷冒納羅亞山上天文台,今年測得的二氧化碳濃度已高達四二一點二一ppm,因此造成近年迭創高溫、乾旱、森林大火、水澇、颶風、冰川融解、季節變化,以及生物物種滅絕等災難之世界紀錄。如今的氣溫已較工業革命時期增加攝氏一度,其後果便已令全球小麥、水稻、玉米及大豆的產量,依序分別減少三點二七點四三點一%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農業及生物工程系理查教授,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行動」所發表的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版「全球氣候行動」中報告,每年植物從空氣吸收的二氧化碳數量,是工業所排放量的十倍之多;在該年度報告中,芬蘭前總統哈羅黎也報導歐盟地區的森林,吸收了其他各排放溫室氣體領域所共同排放的二氧化碳之十%,由此均可見,植物在調節氣候變遷方面的地位。

而採取有機耕種方式種植作物,更可減緩溫室氣體的排放。因為根據羅德爾研究所連續四十年的田間耕作系統的比較試驗,已證實有機農業可以減少使用百分之四十五的能源消耗,而且比慣行農業少排放百分之四十的溫室氣體。若全球農田均採用有機農業生產方式,農業則可封住一百到二百億噸的碳;並且土壤中之有機質含量增加,如此不但直接地作用在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而且可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增加土壤中的生物種類及數量,以及增進作物抗病蟲害的能力。相對而言,慣行農業則呈現恰好相反的作用,所以目前全球的耕地已經有約百分之卅以上,遭到慣行農業的破壞。

況且全球碳匯的數量,以海洋、土壤、森林為最重要場域,依序所含碳的數量(億噸),為三兆四千五百一兆七千四百六千七百二十,而空氣中所含二氧化碳的數量為七千二百。所以要愛護地球,在可及的範圍內,應當顧及土壤的健康,不可使用化學肥料、農藥、及重農械耕耘等措施,而應以有機農業生產方式挽救之。

為減少農業在溫室氣體方面的責任,肩負農業行政、教育及產銷之相關人員,均應從根本著眼解決問題,而非創造些新奇炫耀的名稱,便以為就可根除農業所擔負減緩溫室氣體的問題。政府若擬落實有機農業,就應該輔導並補助農漁牧業者合格資優的動植物之營養原料,及病蟲害防治材料及方法,此乃方為正途,並且持之以恆,必可減緩溫室氣體、增加產量及營養價值、確保食品安全之效!













中共應反思/崛起形象 並未消融人們的恐懼


2021-11-29 00:37  聯合報 /   楊雨亭/作家(台北市)
習近平在講話中警告外國勢力無法阻擋中國崛起。(路透)



愛因斯坦生命的最後廿年住在美國,他驚訝美國人高度重視物質享受,為此終生奮鬥,他們的住處、辦公室多很潔淨與典雅。美國人對人生展現歡樂、積極的態度,普遍友善、自信、樂觀,和美國人打交道很容易。愛因斯坦認為這是美國最偉大的資產。

美國人普遍守法與具有人道精神,他們不見得喜歡每年湧入幾百萬各種族裔合法不合法的移民,但法律如此規定,他們也都遵守。筆者在美國留學期間為了學費和生活費在中國餐館打工,是非法的,這樣的華人比比皆是。美國移民局和警察若無證據,絕不可以盤問誰有沒有綠卡,因為美國法律是無罪推定,更不用說一個人愛不愛國會成為罪名。

筆者以上敘述目的不是親美,美國政府對外工作以及對內的經濟發展與種族問題仍有不少問題;筆者欲說明,百年來全世界有許多人渴望離開自己貧窮多亂的國家,前往美國建立可以重新出發的家園,希望培育下一代可以像美國孩子一樣喜樂自在、有創意有成果。

中共在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第三份歷史決議後,警告民進黨「倚美謀獨」將採取斷然措施;接著點名蘇貞昌、游錫堃、吳釗燮三人為「台獨頑固分子」,稱將依法懲戒;然後發生遠東集團被罰款事件,國台辦稱「絕不允許支持台獨的人在大陸賺錢」,由是一時風聲鶴唳。

台灣社會逐漸蔓延一種憂懼,認為中共二十大習近平連任後,台灣將日益面臨中共槍口下和平統一的壓力。由香港一國兩制失敗前例,中共若以相同思維與手段統一台灣,後果必更嚴重,極可能產生新二二八事件。

近年中共對台進行文攻武嚇的鬥爭,台灣少有人會寄望中共可以帶給台灣人民平安幸福及言論自由的生活。台灣不是沒有支持中共的人,但真正欽慕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甚至中共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極少。

一八四八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發表《共產黨宣言》:「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遊蕩。為了對這個幽靈進行神聖的圍剿,舊歐洲的一切勢力,...都聯合起來了。」此後馬克思主義影響人類文明一個半世紀多,其建立的國家不斷受到西方與亞洲民主國家的對抗。如今只剩中國和北韓是嚴格意義下的馬克思主義國家。

繼對蘇聯圍堵之後,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又聯合起來了,圍堵中國。雙方的對峙格局將深刻影響今後全球的政治與經濟走向。而對於台灣來說,尤其可能面臨來自中共跨海戰爭的深重破壞,其所帶給中國自身的負面影響,亦難以估計。因此如何因應,是所有兩岸人們都必須嚴肅思考的。

筆者建議中共反思,近年來中國崛起的形象,並未有效消融中共不斷發生極左政治運動帶給人們深刻的恐懼不安感。如何將中共文化逐步轉換為一個誠實、開朗、可信賴、可究責,從而可以帶給人們平安喜樂與自由的政黨,而不是延續著給人們一種制式陰鷙、記仇的危險政權形象,如此才可能由中共與中國聯合世界各政治、經濟、文化實體,共同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契機。












德紅綠燈聯盟 擺脫親中?


2021-11-29 00:35  聯合報 /   張孟仁/輔仁大學義大利語系主任、外交暨國際事務學程召集人(新北市)
德國社會民主黨(SPD)的蕭茲(Olaf Scholz,圖右)即將取代掌權16年的梅克爾(Angela Merkel,圖左)成為總理。 法新社



歷經兩個月的組閣談判,儘管中間傳出難產,但紅綠燈聯盟終於真正浮上檯面。德國的對外政策,除了對歐盟、美國的走向外,特別是兩岸與印太議題為我們所該關心的。面對掌權許久、更是實際有為的歐洲領導者梅克爾告別政壇後,紅綠燈聯盟的對外政策該是蕭規曹隨?固然組閣協議可一窺堂奧,但未來仍需檢視不同國際議題,考慮外部環境及內部的磨合。儘管如此,人權、法理、美歐為主應為主要骨幹。

這份組閣協議論及中國大陸多處,可見綠黨和自民黨的主張著力甚深,凌駕對中政策隱晦的社民黨。相較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梅克爾領導下的組閣協議,「紅綠燈」三黨對中姿態趨於強硬。既未大書特書與中國大陸的夥伴關係,更跳脫過往強調大陸是德國經濟界的「巨大機會」。

組閣協議更是首次明確提到台灣,應是友台政黨(綠黨與自民黨)的傑作,主張「唯有透過和平方式以及兩岸均同意的情況下才得以改變台海現狀」。同時不脫歐盟支持在歐盟一中政策框架下立陶宛可與台灣發展關係的路線,並支持台灣事務性參與國際組織。值得一提的是,有別於梅克爾較為親中忽視人權的路徑,協議竟首次納入批評中國侵犯人權等句子。無怪乎,有學者認為這是德國近代政府對華措辭最強烈的執政協議」。

有別於以往將中國視為合作夥伴,新協議將對中關係定調在三個層面:夥伴、競爭、體制對手,宣稱尋求與北京合作的前提是以人權和國際法為基礎,並敦促中國遵循公平的貿易遊戲規則。還強調以國際海洋法解決南海和東海的領土爭端,支持建立自由和開放的印太地區。簡言之,價值、法理基礎取向優先

至於「大西洋主義」、「歐洲主義」更是新政府明確的對外取向,主張同美國協調對中政策,並與理念相同的國家合作,以「減少對中國的戰略依賴」。德國支持建立一個歐盟層次的全方位共同對華戰略。未來總理蕭茲強調與法國、美國的夥伴關係將是德國外交政策的基石。由此觀之,德國未來的對華政策主軸會是考慮德、法的歐盟、美國加上理念相同的國家所互動而成。

不過,社民黨因長期在執政團隊中,不見得會背離前任政府所設定的路線。如要完全走出獨立於美中的對外政策,還須經過經濟分散風險與軍事、科技自主的考驗。換句話說,德國與歐盟布局的印太戰略是否成功,將是德國與歐盟轉骨的關鍵,不然最終仍走不出梅克爾專訪時的名言:「我認為完全與中國脫鉤是不對的,對德有損害。」










徐旭東投書/跨越選舉思維框架,尋求產業發展的大格局


2021-11-30 03:21  聯合報 /   徐旭東(遠東集團董事長)(本文作者為資深工業人)
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我閱讀美國商業雜誌《富比士》(Forbes)公布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個人財富超過十億美元的富豪榜單,今年共有二,七五五位富豪上榜創下有史以來最多的人數其中來自中國大陸及香港人數為六九八位,而台灣則有四十七人上榜。由此可看到兩岸的經濟實力消長,大陸的進步令人無法忽視。

當大陸快速崛起之際,反觀台灣社會,四大公投攻防成為當下最受矚目的焦點,明年又即將面臨第三次九合一地方選舉,公投與選舉,占據了政府官員與政治人物絕大部分的注意力,對於台灣的經濟政策、未來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產業佈局,就缺乏討論了。這正是我的擔心,我很着急,台灣應該多一點對產業未來的思考,因為政策是啟動企業資源配置的方向。

近幾年來,台灣「逢中必反」的現象,似乎有擴大跡象,也令人憂心。看看全世界,跨國企業看重大陸市場的程度有增無減。華府智庫、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所發佈的「民國 110 年(二○二一)中國商業環境調查報告」,就有百分之八十七受訪的美國企業表示,過去一年並未將供應鏈的任何一部分移出大陸,且有百分之四十三的受訪企業,計劃在未來一年內加速擴大在大陸投資。儘管中美貿易戰仍持續,美國企業依舊積極加碼投資大陸。

近來兩岸政治進入零互動,關係急凍,但兩岸經貿往來卻愈來愈熱絡。財政部公布台灣對大陸及香港的出口金額,不但在今年前十月增加到一,五四六億美元,出口比重接近歷史新高水準(百分之四十二點五),而且還持續加深,到今年十月時,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更擴大到八六二點五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七○五億美元明顯擴大。看著這些數據,無法否認的是,大陸市場對台灣的經濟發展和貿易增長的重要性。

但在目前台灣的政治氛圍下,某些輿論讓台灣企業到大陸發展投資彷彿帶有一種罪惡感,其實大可不必,台灣產業不必就此置身於世界潮流之外,應對大陸市場有合理的認識和判斷,不該讓意識型態掛帥,凌駕一切。

過去多年來,台灣許多機構進行過多次台灣人民對於兩岸關係的民意調查,其中「維持現狀」的選項,一直是最多數台灣人的主流民意。我也跟多數台灣人一樣,希望兩岸關係「維持現狀」,我更一向反對台獨,支持辜汪香港會談時主張的九二共識,並且和美國與國際態度一致,支持一中原則。

如今台灣政壇風氣重視選舉,政治人物心中算計的主要是選票,著眼大格局的產業戰略卻不夠用心擘劃;而面對十四億人口的大陸市場機會,又刻意打壓,試問這符合台灣的長遠利益嗎?

台灣必須要看向未來。我是資深工業人,深深了解台灣產業極具優勢,卻也非常需要綢繆下一代的佈局。從簡單的思維考量,雖然無力解決兩岸困局,但始終希望兩岸和平,維持正常交流與互動。未來如何創造兩岸和平的氛圍,創造人民的最大利益,端看領導人的智慧。










徐旭東:台灣逢中必反 令人憂心


2021-11-30 03:03  聯合報 /   記者林海/台北報導
遠東集團昨舉行耶誕點燈,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左三)邀請來賓點燈。記者胡經周/攝影



在大陸投資遭跨省市調查罰款補稅後,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昨天以「資深工業人」自稱,獨家投書本報,表達對兩岸關係與產業政策不彰的焦慮。徐旭東說,近幾年來,台灣「逢中必反」的現象,似乎有擴大跡象,也令人憂心。

他指出,某些輿論讓台灣企業到大陸發展投資彷彿帶有一種罪惡感,其實大可不必,台灣產業不必就此置身於世界潮流之外,應對大陸市場有合理的認識和判斷,不該讓意識形態掛帥,凌駕一切。

大陸廿二日公布對遠東集團在大陸化纖、水泥事業跨省市調查,懲處補稅達新台幣廿億元,除亞泥等相關事業表達依法補正等程序後,遠東集團並未對此事表達態度。徐旭東昨天在主持遠東集團耶誕點燈晚會時,面對媒體追問也未發表意見,僅在致詞時大讚台灣景氣復甦,集團的零售、飯店與餐飲在五倍券的助益下,表現都很好。昨天這封投書,代表徐旭東對這連串事件基本態度。

徐旭東在文中指出,富比世富豪名單中,來自大陸與香港為六百九十八人,台灣有四十七人,可見兩岸經濟消長,大陸進步令人無法忽視。全世界,跨國企業看重大陸市場的程度有增無減。多數美國企業表示,過去一年未將供應鏈任何一部分移出大陸,近半數美國企業計畫在未來一年內加速擴大在大陸投資。儘管中美貿易戰仍持續,美國企業依舊積極加碼投資大陸。

希望維持現狀,反對台獨,支持九二共識,和美態度一致,支持一中原則
當大陸快速崛起之際,反觀台灣社會,公投與選舉,占據了政府官員與政治人物絕大部分的注意力,對於台灣經濟政策、未來布局缺乏討論。徐旭東強調:「這正是我的擔心,我很著急」。

他指出,近來兩岸關係急凍,但兩岸經貿往來卻愈來愈熱絡。到今年十月,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更擴大到八六二點五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七○五億美元明顯擴大。無法否認的是,大陸市場對台灣的經濟發展和貿易增長的重要性。

徐旭東強調,他也跟多數台灣人一樣,希望兩岸關係「維持現狀」,更一向反對台獨,支持辜汪香港會談時主張的九二共識,並且和美國與國際態度一致,支持一中原則。

產業戰略不用心擘劃,對大陸市場打壓符合台灣長遠利益?
他在文中直言,如今台灣政壇風氣重視選舉,政治人物心中算計的主要是選票,著眼大格局的產業戰略卻不夠用心擘劃;而面對十四億人口的大陸市場機會,又刻意打壓,試問這符合台灣的長遠利益嗎?

徐旭東認為,簡單的思維考量,雖然無力解決兩岸困局,但始終希望兩岸和平,維持正常交流與互動。未來如何創造兩岸和平的氛圍,創造人民的最大利益,端看領導人的智慧。


楊志良/誰在促統滅台?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楊志良/誰在促統滅台?








楊志良/誰在促統滅台?


2021-11-29 00:44  聯合報 /   楊志良(作者為退休教授、前衛生署長)
「公投法」沒有規定公投結果具強制執行性,做不做的決定權還是在執政者手裡。 圖片來源/unsplash



自蔡英文執政以來,台灣成為全世界年輕人最不婚、最不生的國家,每隔一代人口減少一半,虐待兒童數達到新高。自從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以來,青少年自殺增加了二點五倍,自殺死亡是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僅次於車禍。貧富差距只升不降,「廢墟裡的少年」(不就學、不就業、到處打混近三年增加廿五%,社會嚴重崩解

如果你認為這樣的總統及政府好棒棒,那四項公投就閉著眼睛投反對票;如果你認為這個政府爛透了,那就閉著眼睛投贊成票,因為不管怎麼投,結果都一樣。為什麼?因為雖然公投是直接民意,位階必然高於由代議士(民意代表)決定,每易被政黨綁架的法律,然而「公投法沒有規定公投結果具強制執行性,做不做的決定權還是在執政者手裡。就如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的十項公投,通過了七項,但是蔡政府將多項置之不理,「蔡公投」(蔡同榮)如果活到今天,一定會很怨嘆。

在野黨千萬不要以為公投全過,蘇貞昌就會下台,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因為蔡英文需要蘇貞昌做箭靶。蘇貞昌可以對女性立委說「沒見笑」(其實他是在說蔡英文吧!),可以跟立委對罵說太吵,請問哪一個民主國家有這樣無恥的閣揆或政府領導人?就算公投過了,蘇貞昌跟陳時中這種無恥的人,也不可能下台。

公投沒有強制執行性,但人民至少有表達不爽的權利,那我們就閉著眼睛讓這四項都通過。如果你還是不爽,那就學太陽花打進立法院、占領行政院,不但可以統統無罪,有的甚至升官發財了。今天的國家情勢比當年的服貿時期嚴重不知多少倍。

蔡英文跟她的政府完全違背原來民進黨的初衷,分裂弱化台灣,她以龐大的國民納稅錢,豢養綠媒、名嘴,到處給別人戴紅帽子,如王立強共諜案,向心夫婦被冠上吸收王立強為匪諜的罪名,就是要以之騙取選票這與陳菊陣營炮製黃俊英買票案如出一轍

蔡英文及奪權後的「假民進黨」,洗腦民眾,認知作戰功力第一,在野黨瞠目結舌,根本不是對手。然而蔡英文是最大說謊家,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的謊言,不知凡幾。這個政府弱化分解社會,除有利今日民進黨政客奪取權與錢外,更有利於習近平統一台灣,這個總統及政黨,口說抗中保台,實際上就是促統滅台。蔡政府全面執政、全面獨裁、全面腐敗,不得不佩服呂秀蓮前副總統,她早就告誡小英,「終有一天閻羅王會找妳算帳」。

政府如此失德敗壞,為何台灣尚存一息?因為民間有愛與包容。如民間團體購買一千五百萬劑疫苗,量多質佳準時;又有善心人士不斷提供飢寒交迫者便當;募款艱難的紅十字會,對於因染疫病逝者的家屬,提供金錢及精神上的撫慰。又如台灣清華大學水木同學會全台走透透,對縣市政府、縣市議員、村里長,提供超過一億元的口罩及洗手液。

政府編列的八千四百億防疫紓困金,都是民眾的血汗錢,但每做一件事就用力大內宣,在防疫上又占盡辛苦醫護人員的便宜。對這個欺騙民眾,促統滅台的總統及政府,一定要推翻,台灣才可幸福快樂。



少康戰情室 20210531【完整版上集】
新增本土 274 例、校正回歸 73 例、15 死亡、疫情朝可控前進?


少康戰情室 20210531【完整版中集】
民間買疫苗!中央態度疑 3 日 3 變 重重關卡藏政治算計?


少康戰情室 20210531【完整版下集】
陳時中:與高端、聯亞簽約 搶二期未完國產疫苗藏貓膩?


2021年11月28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鮑爾啟示錄 貨幣政策要更靈活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應對氣候災難,蔡政府別假裝很在乎未來
◆  聯合報黑白集/當監委加入國家球棒隊
◆  經濟日報社論/鮑爾啟示錄 貨幣政策要更靈活






經濟日報社論/鮑爾啟示錄 貨幣政策要更靈活


2021-11-28 01:21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拜登決定讓聯準會(Fed)主席鮑爾連任。 法新社



美國總統拜登終於決定讓聯準會(Fed)主席鮑爾連任。美國是全球經濟的龍頭,聯準會主席人選當然受到全球矚目,鮑爾能夠連任有幾個主要的理由,第一,基於政策的延續性,由於貨幣政策的效果有遞延性,聯準會主席或一般央行行長通常都會被賦予較長而穩定的任期;其次,聯準會的獨立性很重要,聯準會主席要能抗拒行政壓力,鮑爾曾經堅決反對前總統川普實施負利率的要求,得到民主黨的大力支持;第三,鮑爾是川普提名的,本來就有不少共和黨參議員支持,更能順利獲得國會的同意。

鮑爾續任聯準會主席後仍將面對一些嚴重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並不太容易。首先,由於美國重要港口塞港問題嚴重,加上國際供應鏈斷鏈,使得美國產品的供應一直出問題。塞港的問題不只是貨櫃壅塞,還包括港口工人工會和卡車司機工會的爭議,解決不易;其次,為了刺激經濟,美國政府推出了很多經濟方案,例如就業方案,雖然規模由原先的2.25兆美元縮小到1.2兆美元,但是這些政府支出大幅提高了美國政府的負債。未來如果聯準會升息,就會導致美國政府利息支出增加,形成聯準會調整利率時的壓力。第三,過去二年來美國貨幣供給大幅成長,今年4月美國貨幣供給 M1的年成長率還超過300%;今年5月以來 M1成長率已見回降,但還維持在16%左右的高水位;第四,民間需求增加與政府支出擴大,加上高水位的貨幣供給,物價不漲都難。

美國自4月起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開始超過4%並逐月升高,10月更達到6.2%的超高水準,為民國 79 年(1990年)來最大升幅11月和12月是消費旺季,物價要下跌可能很難,美國今年的通膨一定會比預期的高出許多。

鮑爾眼前最棘手的是要判斷美國現在的通膨是否為短期現象。很多人認為塞港只是短期現象,過不久就可以解決,但是美國高通膨率已經超過半年,未必會很快就解決。另外,更嚴重的是,國際供應鏈斷鏈,可能更難在短期間解決,以致過去半年多以來,美國的躉售物價指數(WPI)平均達8%更高於CPI的漲幅,生產成本不斷堆高,當然會進一步推升物價

對聯準會而言,設法控制貨幣數量是抑制通膨的不二法門。從11月起,聯準會把原本每個月直接向企業購債1,200億美元的規模,以每個月減少150億美元的方式逐漸減少,預計到明年6月就會降為零,代表量化寬鬆(QE)政策正式結束但是,這只是表示貨幣供給不再增加,實際上並沒有減少高水位的貨幣數量

要減少貨幣數量,調升利率是聯準會最常用的方法,原本市場上預估聯準會民國 112 年(2023年)初會升息,現在已經有不少人預期聯準會明年年中就會動作,甚至有人預估明年年底之前會升息三次。其實,最重要的因素還是通膨到底有多嚴重,明年第1季如果通膨還壓不下來,聯準會就應該考慮更提前調整利率。

至於我國央行該如何反應?我們要特別指出的是,台灣的情況和美國很不一樣,目前平均消費者物價漲幅還不到2%,但因薪資成長很慢,國人對於通膨會更為敏感,央行抑制通膨動作應該要比美國更積極。由於國內疫情逐漸減緩,消費開始增加,到了明年1月,還可能出現報復性消費,加上每年春節時都會出現季節性物價上漲現象,合理預期明年第1季的物價漲幅應該不低。央行不應該完全以聯準會馬首是瞻,甚至可以考慮更早升息。央行貨幣政策要更靈活,以及有更高的獨立性。













聯合報黑白集/當監委加入國家球棒隊


2021-11-28 01:20  聯合報 /   聯合報黒白集
重啟核四公投前夕,監委接連跳出來質疑核四安全。本報系資料照



重啟核四公投前夕,監委接連跳出來質疑核四安全問題,徹底刷新人民觀感:這哪是整飭官箴監委?簡直就是為執政黨圍事掄起球棒恐嚇人民的打手

半個月前,監委就提出調查報告,藉台電向奇異公司的商務求償案,質疑核四安檢問題;對於刻意選擇的公布時間點,則稱是「半天意」。不過,蘇貞昌「連神明都敢騙」,監委報告托天矯詔,不足為奇。

二周後,另一份監院委員會七月就通過、卻配合公投改期順延公布的調查報告,更從核災時的斷然處置程序,凸顯「亡國滅種」危機。監委此地無銀說無關政治;不過這次懂得訴諸人性,不免令人稱奇。

監委以需仰賴人員死守、嚴酷考驗人性,質疑斷然處置程序;但斷然處置程序原本就是台電為因應類似日本福島核災,在各種防護屏障外,發展出進一步的緊急應變機制。若按監委邏輯,更該要求政府立即停用核一、二、三廠,否則就彈劾。而如果真的核四危矣,最該調查的,正是當初宣布重建核四乃至追加預算的陳水扁、蘇貞昌和蔡英文

公投在即,蔡政府濫用行政資源、破壞行政中立,監委不敢打老虎,卻淪為球棒隊,恫嚇左右人民公投意志。徐國勇要註記球棒,監委也跳表忠舞請纓註記;不過,國家球棒隊先發名單很長,監委請排隊

















聯合報社論/應對氣候災難,蔡政府別假裝很在乎未來


2021-11-28 01:19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聯合國第26屆氣候峰會(COP26)訂下「格拉斯哥氣候協定」,要求各國需在2022年底前強化「2030年減排目標」。 美聯社



四大公投下月舉行,蔡英文總統重返藻礁故地,為藻礁公投「拆彈」。不過,當她宣布觀新藻礁已經永存時,卻假裝沒看到被破壞的大潭藻礁;當她說三接沒蓋在大潭藻礁上時,就假裝沒看到矗立在藻礁上的三接工程橋墩;最後當她強調三接對電力穩定、增氣減煤和淨零轉型的意義時,更只能假裝不知道其非核家園、能源政策與電力結構根本背離淨零排放國際要求

聯合國第二十六屆氣候峰會(COP26)落幕不久,相互指責的各國最後仍努力達成《格拉斯哥氣候協定》,承諾強化民國 119 年(二○三○)減排目標,逐步削減化石燃料;競爭對抗的美中兩國,更出人意料發布聯合聲明同意氣候合作。蔡政府則直到今年才假裝順應減排趨勢,喊出民國 139 年(二○五○)淨零排放,但至今沒有對 COP26 要求的減排目標與削減化石燃料,作出具體回應;站在三接工程前的蔡英文,也仍然不對電力結構作任何調整,假裝看不到氣候災難的威脅。

聯合國氣候變遷報告早就警告,全球暖化速度比原先預期還快,而且幾乎全可歸咎於人類導致。地球面臨的困局已呈爆發狀態,各國還在為減碳目標拉鋸,地球對這些減碳卻已近乎反應遲鈍;更嚴重的是主宰地球氣候循環洋流、季風都出現可觀察到的變化,讓致災局面更複雜化

科學界觀察發現,維持地球氣候系統恆常、有序循環的洋流及季風產生變化,千年穩定的洋流及季風,竟然出現循環減緩現象,且幅度超過六分之一。恆常不變的洋流,是維持地球四時運行、冷暖循環的關鍵推手,因為穩定可靠,人類很少關注其變化,直到民國 93 年(二○○四年)地球科學與海洋學界才開始觀測及調查

COP26之前,已有幾篇科學論文指出「溫鹽環流」(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觀察到明確遲滯現象。這環流是影響大西洋、甚至地球最關鍵的海水及大氣循環,將熱帶、低緯溫暖且高鹽分海水往北輸送,到北極圈高緯格陵蘭島後沉降,將下方海水往低緯、南極推移,匯入並導引其他洋流形成地球的海洋大循環,超過千年的洋流規律地循環,讓地球氣候也呈現穩定的規律。

溫鹽環流異常減緩,科學界甚至擔心它會「崩潰」;其實恆常的海洋循環出現可觀察到的變化,簡言之就是破壞和毀損。溫鹽環流的異常已可由地球明確的反應呈現,本該舒適宜人的地中海周邊,今年入夏從東端土耳其起一路酷熱,希臘、西西里島都創下攝氏四十多度、甚至近五十度的高溫,出西班牙入大西洋還是一鍋熱水;位在北緯六十度以北的格陵蘭幾乎全年罕雨,今夏兩天竟降下七十億噸大雨,對北極海域鹽密度造成的變化讓人憂心。

溫鹽環流也牽動太平洋海域洋流的變化。太平洋西海域、台灣東部外海黑潮洋流也有異常跡象,寬一百五十公里、深超過一千公尺觸及海床的巨大水體也觀測到流速、位置、溫度的變化。一直是宜居城市前幾名的加拿大溫哥華,竟然高溫破攝氏四十五度,加州持續的林火也屬空前。

人類如何應對狂潮來襲氣候災難,已不是單純減碳的技術層面問題。可悲的是,這對台灣還嫌陳義過高。蔡政府一方面假裝提出淨零目標,一方面全力護航燃煤燃氣,並且永遠不缺相互矛盾、自我打臉的辯詞。瑞典環保少女童貝里在 COP26會場外高聲抗議,要求那些在會場裡「假裝很在乎我們的未來」的政客,別再廢話,停止對人類和地球的剥削,實現氣候正義;童貝里的話,或許略顯激進,對蔡政府卻很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