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5日 星期一

經濟/全球風險瀰漫 台灣須有避險準備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風險瀰漫 台灣須有避險準備
.聯合報黑白集.建築法規也失修
.經濟日報社論.朝鮮舞劍,引發中美猜忌




經濟/全球風險瀰漫 台灣須有避險準備


2016-02-15 01:2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農曆年假期間,全球金融及商品市場劇烈震盪,美、歐、亞股市跌幅都不輕,日股更連番重挫,累計跌幅逾13%,災情慘重;日圓兌美元匯率則飆升至16個月高點,直逼110日圓兌1美元;國際油價跌破每桶27美元價位,創近13年來新低。國際市場再現動盪,凸顯出全球金融及經濟風險持續升高,對台灣的可能衝擊不容低估,如何強化各項因應準備,是刻不容緩的政策課題。
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很多人形容全球金融市場是黑天鵝滿天飛,各種出乎預料的變數層出不窮,也導致市場動盪不安。今年以來,各種問題似變本加厲,對投資人信心衝擊愈來愈大,危機倒數計時的市場氛圍正逐漸瀰漫各地;從很多方面可以嗅出爆發金融及經濟危機的風險正逐漸上升。
首先,支撐全球經濟復甦的力道正迅速減弱,今年1月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IMF)相繼下修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估值,分別從去年預估的3.4%及3.8%下修至3%及3.5%,下修達0.4及0.3個百分點;世銀及IMF釋出的重要訊息是全球經濟出現反轉現象。事實上,近兩年經濟頗見起色的美、歐、日本三大先進經濟體,均出現成長減緩甚至停滯問題。原本估計去(2015)年美國經濟將強勁成長3.6%,但聯準會(Fed)主席葉倫上周出席國會聽證會時指出,去年美國經濟成長率初估值僅1.75%,遠低於預期。而歐洲及日本經濟原受惠於油價下跌、超寬鬆貨幣政策及匯率貶值等有利因素,但近來也都出現反轉,尤其日圓受避險因素等影響對美元大幅升值,進而導致日股重挫,已嚴重威脅行之數年的「安倍經濟學」成效。
另一方面,新興市場則面臨歷來罕見的危機。在全球經濟再平衡過程中,新興市場原本被寄予厚望,但美國聯準會量化寬鬆政策退場及升息,導致資金從新興市場國家大幅撤出,也暴露出其經濟的脆弱性。據世界銀行年初公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在20個最大的開發中國家中,半數以上國家去年股市跌幅超過20%;商品出口國包括巴西、印尼、馬來西亞、俄羅斯、南非等更遭受貨幣大幅貶值的衝擊。
再者,國際油價不斷滑落對石油進口國固然是利多因素,但對依賴油元收入的中東及若干新興市場國家無疑是經濟災難,很多建立在油元收入的主權基金在全球拋售資產,亦增添金融市場動盪。而油價暴跌對美國經濟及美股的衝擊也日漸升高,成為引爆危機的另一個不確定因子。
更須注意的是,當前全球經濟最大的風險,是中國大陸經濟走緩及人民幣貶值。從去年8月迄今,人民幣遽貶及大陸股災已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多次動盪,雖然美國及世銀、IMF等國際組織認為大陸經濟出現「硬著陸」的機率不高,但大陸面臨成長持續下滑,出口停滯,產能過剩,資金不斷外流等嚴重困難,人民幣貶值壓力愈來愈大,不排除可能醞釀一場巨大的金融及經濟風暴。
台灣經濟迄今已在危險邊緣,去年出口連11黑,出口額年減10.6%,經濟成長率僅0.85%,皆創下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最低;股市全年跌幅15%。今年出口及經濟成長仍不樂觀,開年來股市更是跌幅深重,迄今仍賴國安基金撐盤。在這樣的嚴峻情勢下,台灣很難禁受得起新一波全球金融及經濟震盪的衝擊。
是以,面對全球經濟風險不斷升高,台灣必須做好避險的因應準備,坦白講,國安基金為股市護盤是治標不治本,難以持久;現在需要的是穩定整體金融及經濟的有效對策。我們再次呼籲,張內閣應盡速成立跨越黨派的因應內外危機的決策機制,馬總統和總統當選人蔡主席亦應拋開政治爭議,攜手合作,共商大計,以安定民心,穩定大局,讓台灣經濟在風雨中能屹立不搖,安渡難關。

聯合/建築法規也失修


2016-02-15 01:2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維冠大樓的搜救工作,在春節收假前尋獲最後一名失蹤者遺體,完成搜索任務。維冠為何釀成如此巨大的災難,責任在建商或特定擅自拆牆毀柱的住戶,都是必須深入追究的問題。
和食安危機一樣,台灣建築法令一直存在年久失修的問題;即在九二一地震的慘痛災難後,許多教訓卻未被記取。我們除了缺乏與時俱進的建築安全及施工管理規範,建物的監工和驗收往往流於形式主義;而像維冠建設這樣的「一案建商」則比比皆是,建商蓋完一棟大樓就宣告倒閉,再改名另起爐灶。在這種投機心理下,除蓋不出有品質的建築,許多責任也難以追究。
另一嚴重問題,是大樓住戶在裝修過程任意變更格局,破壞整棟大樓的安全結構,使得左鄰右舍陷入險境。以這次燦坤向「籃太太」租用之賣場,是否因拆牆致險,也必須查明。
倒塌的維冠大樓,除出現保麗龍填塞的地板,牆壁夾層也露出鏽蝕的沙拉油桶,以及連根拔起的梁柱。如果說是為了減輕樓板重量,不能用其他合格材料施工嗎?但國內土木技師和結構技師則稱,這是民間常用的手法;可見,業界人士對於建築規格和材料的施用態度草率,驗收單位也視若無睹。此外,諸如鋼筋捆綁的閉合角度不足,鋼筋續接器的位置不正確,更是致命之處。這些漏洞,必須設法立法防堵。
倒成豆腐渣般的維冠,是台灣建築外強中乾的照妖鏡,這樣的危樓還有多少?

聯合/朝鮮舞劍,引發中美猜忌


2016-02-15 01:2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朝鮮半島最近情勢日趨緊張,在北韓核試爆及發射長程導彈的威嚇下,南韓則宣布關閉與北韓共同開發的「開城工業區」以為反制。對於朝鮮的窮兵黷武,國際社會顯然尚無計可施;而北韓的邊緣外交則成功引發中美之間的猜忌,造成分化效果。
朝鮮金氏王朝祖孫三代外交政策目標一致,首重發展核武與火箭,確保政權的生存;其次是屢屢提高威脅,以邊緣外交來迫使美國簽訂和約;前者不斷進展,後者時而成功時而失敗。歐巴馬政府採取「戰略忍耐」,不願意受脅迫,轉向周邊國家團結施壓;而中國大陸願意對朝鮮施加多大壓力,則是這個策略成敗關鍵。
其中的矛盾是,北韓自認已是擁核國,核武是不能交涉的;而美國則認為,北韓與伊朗並無不同,只要有足夠壓力,可迫使平壤棄核。中國大陸力主半島無核化,但也認知到北韓不可能棄核,朝鮮半島已經進入負面循環,施加更多的壓力,只會使朝鮮更形激進。
美國官員告訴紐約時報說,二○一三年秋,北韓進行第三次核試爆後,習近平警告歐巴馬「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意即:像朝鮮這樣一無所有的國家,對抗中國和美國時可以不計後果。
這次試爆,北韓就沒有事先通知北京,而「六方會談」的中國代表武大偉隨後特地訪問平壤溝通,朝鮮卻在他抵達的當天,宣布要發射衛星(外界認定為彈道飛彈試射)。短短一個月內,中國被朝鮮兩次打臉。
中國更擔心一旦制裁不成,讓朝鮮成為敵對國家,美國可以躲得遠遠的,但北京就在北韓飛彈射程之內,後患無窮。而如果制裁有效,會令其政權解體,效果適得其反。
但美國力促北京領導人對朝鮮進行更嚴厲的制裁。副國務卿布林肯訪問北京前夕在首爾提出警告:如果北京再不遏制朝鮮核野心,美國及其盟友將可能以北京不喜歡的方式加強對朝鮮的制裁和防禦措施。此話的雙重含義是:其一,如果你不施壓,我們就要自己來了。南韓就率先宣布開城工業園區停工,這可減少北韓每年一億美元外匯收入。
其二,聯合國安理會也正在討論,是否授權對朝鮮採取「強硬而全面」的制裁。美國警告,如果中國大陸投下否決票,使安理會無法通過決議,美國將聯合日韓,繞過聯合國,實施對朝鮮新的「二級制裁」,即制裁與朝鮮有貿易往來的協力廠商國家。一旦真正實施,影響最大的國家將是中國大陸。從最近制裁伊朗的成功,美國自信對北韓制裁策略一樣會成功。
北京方面,既惱於平壤的核冒進,又不願坐視朝鮮崩解,更擔心美國手段損及自身利益。因此,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表明,安理會可通過新決議,讓北韓為自己的行為付出必要代價。但有別於美韓的用心,王毅強調,制裁並非目的,真正目標是將半島核問題最終拉回到談判解決的軌道。
除了制裁之外,美日韓也將採取「新的防禦措施」,即三國共同的飛彈防禦系統。韓國總統朴槿惠上月發表對國民談話時,正式表示韓國將研究引進美式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AAD,即薩德系統)。韓國部署薩德,與美軍的亞太導彈防禦體系整合,將大大增加對北韓、以及對中國大陸和俄羅斯長程導彈的防禦力。換句話說,將對中俄的戰略核威懾構成嚴重威脅。
更值得注意的是,朴槿惠還分別與歐巴馬、安倍晉三通話,三國就新制裁與部署薩德達成協議,韓國結束這三年來的同盟漂流,與美日之間的安保合作重新確立。對中國大陸來說,過去拉攏韓國的努力,一夕被抵銷掉了。
純就外交手段來說,平壤不僅成功地挑撥中美兩個超級大國關係,同時也將中韓越來越趨近的關係重新拉開。但窮兵黷武,人民付出代價,國家益形孤立,區域和平更受衝擊,實非理性國家的正確道路。

聯合筆記/朴槿惠打給習近平的電話

.兩岸習題 習蔡能否相向而行
.「兩國」縮手 馬英九2.0們還缺「三歉」
.聯合筆記/一本西遊記,一部春秋史
.美國84%年輕人 挺一個74歲老頭
.房屋耐震檢測 一石三鳥
.檢視救災制度 從簡從寬從速
.從台南震災 看見台灣原來能合作
.臉盆救災變專業救援 給國軍按讚
.不一樣的世界觀 我陪丈母娘回娘家…
.茲卡無國界 台灣皮繃緊點
.聯合筆記/朴槿惠打給習近平的電話
.新政府的兩岸課題
.藍帶看見 台灣高教笑話
.維冠建造一路犯忌 政府無責?




聯合筆記/朴槿惠打給習近平的電話


2016-02-15 01:33 聯合報 郭崇倫

韓國總統朴槿惠上任以來,一直致力與北京建立更密切關係,她與習近平見面次數比與任何其他外國領導人都頻繁。去年北京大閱兵,朴槿惠還站在習近平身邊觀禮。但自從一月初北韓核試,所謂熱線與私交不過爾爾後,朴槿惠一再嘗試敦促北京行動,卻連與習近平都通不上電話,韓國朝野譁然。
直到二月五日,氫彈試爆後整整一個月,眼看著連北韓衛星都要發射了,習近平才願意接朴槿惠電話。青瓦台最氣的是,中方最初建議的時間,竟然在韓國時間四日晚上十二點,也就是北京時間十一點,又不是與晝夜顛倒的白宮通話,在外交慣例上難以接受,首爾拒絕,因此才改為次日晚上九點。
兩國首腦通話後,新華社稿中不敢提北韓,僅以互祝農曆新年問候作為通話理由,最後才不痛不癢的提到,半島不能有核,也不能生戰生亂,中方願就半島問題繼續同韓方保持溝通和協調。
朴槿惠非常失望,不再期待中國能夠扮演任何角色,為了外交表態,南韓總理已考慮不參加博鰲論壇。
其實雙方通不上電話,韓方就瞭解中方立場已經改變,從偏向首爾,回到南北韓各打五十大板;北韓試射衛星後,北京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七日緊急約見朝鮮駐華大使池在龍,就朝鮮利用彈道導彈技術發射衛星,表明立場。但是同一天,由同一位官員劉振民緊急約見韓國駐華大使金章洙,就韓美商討部署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AAD,薩德系統)問題,表明嚴正反對立場。
中方素來反對韓國部署薩德系統,認為在韓國部署X波段雷達,可看到中國戰略導彈釋放誘餌的過程,提高美國反飛彈系統能力,抵銷大陸對美國核威懾的能力。
現在韓國在戰略安全上與美國進一步合作,就會逼得北京考慮改變過去朝鮮半島無核化的立場,在新形勢下,北京將會接受朝鮮擁有核武的事實,新政策目標改為:鼓勵它重返《核不擴散條約》,承諾不擴散核武器。
既然北京立場改變,習近平不接來自青瓦台的電話,自然可以理解,他與朴槿惠的私交再好,這個時候能夠說什麼?


林中斌/氣候怎麼了?

.葉銀華/拆掉政府施政的高牆
.林中斌/氣候怎麼了?
.王健壯/桑德斯靠單一議題打天下
.盛治仁/誠實勇敢地面對自己
.洪蘭/道德執照:有運動,大口吃甜品?
.王正方/學了幾何又幾何?

.李清志/逃避過年的方法
.王健壯/桑德斯靠單一議題打天下
.盛治仁/誠實勇敢地面對自己
.洪蘭/道德執照:有運動,大口吃甜品?
.王正方/學了幾何又幾何?
.李清志/逃避過年的方法
.舒國治/過年與過癮




林中斌/氣候怎麼了?


2016-02-15 01:23 聯合報 林中斌


雪珠居然飄下台北盆地!台灣凍死八十五人。今年一月第四周末東亞凍翻了。
二○一四和一五不是連續兩次破全球年度最熱紀錄嗎?因為一五年聖嬰現象號稱歷來最強悍的。全球暖化不已是美國總統歐巴馬以下公認的趨勢嗎?氣象達人彭啟明博士一月廿四日說:「許多專家都看傻了。」
全球暖化 氣候極端化 小冰河期?讓我們且看。
◎極端化另例:二○○七年,北極冰面積因全球暖化,縮至歷來最小。英國BBC於是預言,二○一三年八月北極冰將融化殆盡。結果一三年八月北極冰面積比一二年八月擴大四十趴!根據一五年一月卅一日《經濟學人》報導,一四年北極融冰比一三年更少,所以北極海航道風險升高,通船數字下降。一三年俄羅斯北極海七十一艘船通過,一四年降為五十三,其中只有四艘由亞洲航至歐洲。然而之後,一五年融冰趨勢恢復,北極冰面積為歷來第四小。
◎太陽發威的延後現象:廿世紀四○年代,太陽活力開始上揚。有人預言未來數十年是太陽的強勢大周期(grand solar maximum),全球溫度將受太陽影響而升高。但是全球暖化到八○年代才開始,晚了近半世紀。而五○年代,因為人類大量燒炭,大氣二氧化碳含量開始破紀錄的攀升,至今未停。有人說這是暖化原因。
但就能認定八○年代開始的全球暖化沒有太陽的影響嗎?太陽發威不是有延後現象嗎?像每年六月日照最烈,十二月日照最弱,而最熱卻是八月,最冷是二月。
九○年後,太陽活力開始下降,然而大氣溫度反而上升,全球暖化成為熱門話題。於是許多人認為暖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燒炭而不是太陽活力上升。
◎暖化原因是人為或太陽?二○一三年九月,美國氣象學會(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對一千八百位氣象學家問卷調查,認為全球暖化主要是人為造成卻只有五十二趴,勉強過半但非共識,與一般人印象頗有差距。
◎天文學家預言小冰河期:一五年十月,英國Northumbria大學教授Valentina Zharkova根據大量天文資料計算發表研究。她說,太陽活力到二○三○年,將再下降六十趴,到達十七世紀小冰河期的狀態,並持續到二○五○年後。
這是二○○七年以後,第五國天文學家用不同的研究角度,所提出同樣的小冰河期來臨的警告。其他四位是:○七年俄羅斯Habibullo Abdussamatov教授、一○年荷蘭Cornelis de Jager教授、一一年美國Frank Hill博士、一二年四月日本常田佐久教授。
看來天文學家看法不同於氣象學家,而氣象學家看法仍存歧異。
真相也許是:◎上世紀八○年代開始的全球暖化目前已進入氣候極端化,寒熱旱澇並行,將過渡到小冰河期。◎今年仍將破最熱紀錄,但氣候極端化將持續至二○二○年前趨穩趨寒。◎二○三○年進入長達數十年的小冰河期。◎主要原因是太陽活力一九九○年後開始下降,繼續下滑將進入冬眠,開啟太陽弱勢大周期(grand solar minimum)。◎即使小冰河期降臨,人類若不減碳,將是世界生靈的災難:肺癌死亡率更上升、酸雨毀林、海洋無魚。
(作者為前國防部副部長,著有《大災變》,曾任美國Manville公司資深地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