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5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活用國貿規則 確保國家利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0201/web/

◆  聯合報社論/抗疫正緊,環保防線卻先傳破口潰堤
◆  聯合報黑白集/防疫不升級,在怕什麼?
◆  經濟日報社論/活用國貿規則 確保國家利益







經濟日報社論/活用國貿規則 確保國家利益


2020-02-25 01:17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日前將中國等20多國從美國認定的「開發中國家」名單剔除,引起媒體關注。也有國人樂得呼應,認為中國大陸多年來「裝窮」,這下可踢到鐵板,未來無法在國際經貿上享受特殊優惠而左右逢源了。

不少國家因開發程度較低,在國際經貿上獲得某些優惠是事實;但若認為中國大陸等經濟體,是因為取得這種「身分」,享受長期優惠而獲得發展優勢,才造成快速成長,則是錯誤認知。因為,是否擁有開發中國家身分,對一個經濟體的發展優勢影響有限;能否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才有較顯著的影響,川普為發動貿易戰而誇大了事實。

事實上,若要為中國大陸經濟崛起的原因排序,最重要的應是經濟體制改革開放,提供誘因讓全民拚經濟所致;其次,包括港澳台等境外企業的大量直接投資(FDI),提供資金、生產和管理技術,讓陸方透過「外溢效果」學習現代企業的經營訣竅,當然也貢獻巨大。而若談到和WTO之關聯,那麼加入WTO本身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了「開發中國家」的身分,因為是否為世貿成員,在成員國之間獲得的關稅待遇,有極大的差異,對出口競爭力影響頗大。而開發中國家身分,只是在世貿少數規範上,獲得有限度的優惠,對競爭力影響是邊際性的,和是否為世貿成員造成的差異,無法相提並論。

舉例而言,美國對同為世貿成員進口的棉製男童外套課徵13.5%關稅,但若是非世貿成員,稅率就高達90%隱形眼鏡對世貿成員的關稅率是2%,非成員則課徵40%。台灣對冷凍雞肉課徵的關稅率為20%,但非成員就高達95%;大型冰箱的關稅率為4%,對非成員就是15%其他各種貨品的關稅率,也都有顯著差異因此,是否為世貿成員,當然對競爭力關係巨大

至於「開發中國家」在WTO獲得的優惠,主要是其規範管制的程度較低、調整的期程較長、貿易的機會更多、可獲得技術性的協助但若貿易競爭力原本不足,這些優惠其實協助有限遠不如入會後獲得成員們較低關稅,以及在非歧視原則下獲得的公平對待效益

川普政府認為,其大量貿易逆差是受到各國占美國「便宜」的後果,所以想擺脫這種束縛。其實,這些「便宜」都來自美國為全球首強,倡議制定全球貿易規則時,為協助弱勢國家更快發展、消弭世界動盪局勢的善意,無所謂誰占誰的便宜。只是,中國大陸在國際上大力擴展政經影響力,包括運用大量資金設立「亞洲基礎建設銀行」、「絲路基金」等來支援「一帶一路」計畫,但同時在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機構獲得大量優惠貸款,的確頗有矛盾而令人側目。少數其他富裕國家,也自稱「開發中國家」而被動享有貿易優惠,當然也不合理。既然美國國力今非昔比,當然可以要求修改遊戲規則,開發中國家定義更加嚴謹;但是將他國「善用」規則的行為認定為占美國便宜,可說是反應過度、說服力明顯不足。

聯合國貿發組織UNCTAD倡議下,先進國家對最低度開發國家」(the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多數產品通常提供了免關稅待遇。我國身為富裕國家之一,目前也對這些近50個國家提供免關稅待遇,只是涵蓋率仍未過半。但目前15個邦交國中,除五個和我國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兩個為「最低度開發國家」免徵關稅外,仍有八個國家被我國課徵一般關稅率,應可考慮以我國的「普遍化優惠體系」(GSP),單方提供免關稅、免配額待遇,並擴大優惠涵蓋率到先進國家水準,來強化邦交。此一作法,「成本」極低而效益應極為可觀。

深入了解和活用國際貿易規則,才能洞悉貿易,並確保我國政經利益













聯合報黑白集/防疫不升級,在怕什麼?


2020-02-24 23:55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新冠肺炎疫情緊繃,但防疫指揮中心迄今仍是「二級開設」,引發質疑。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內新冠肺炎確診案例不斷增加,除有一人死亡,還有無法確定傳染源的案例,全民都提心吊膽。但防疫指揮中心迄今仍是「二級開設」,任憑各界喊破喉嚨,行政院就是不肯升到一級。蔡政府到底在怕什麼

目前至少有兩例無法確定傳染源,這點已符合防疫指揮一級開設的標準,連美國疾管局也因此將台灣列為社區傳播地區但蔡政府仍一味強調台灣尚未進入社區感染。原應「料敵從寬」,卻成了「自欺欺人」。

當年抗煞雙仁之一的前疾管局長蘇益仁,不僅建議應該升級,還建議應升到國安等級」。對此,蘇貞昌回應,「一直都是國安層級」。但從陸委會對「陸配子女」是否能回台政策被防疫中心推翻,到謝長廷鬧烏龍說鑽石公主號台籍旅客返台不必隔離,再到防疫中心和外交部對日韓旅遊警示不同調,哪一點看得出「國安層級」決策?

按理,防疫中心若一級開設,能有更大的指揮、動員權力以國民黨的說法,六項「一級開設」的作為,目前進行中的就有五項。昨天防疫中心更加碼,禁止醫事人員出國;這種管制手筆,比一級開設還要高好幾級。

事實是,政府力圖營造「防疫滴水不漏的神話一旦防疫升級,就代表承認不再是「境外傳染」或「接觸傳染」,防疫神話就破功為這樣的虛名,竟把表面數字看得比落實防疫資源整合重要,只能說政客的腦袋真能想













聯合報社論/抗疫正緊,環保防線卻先傳破口潰堤


2020-02-24 23:59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環評法近期又引發爭議,連以往民間團體旁聽直播,都多次被喊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正當舉國把全副心力放在對抗新冠肺炎疫情,不免讓人擔心,其他領域的正常施政運作是否會受到擠壓。果然,除了行政院推出的《防疫紓困條例》根本未經討論今日就要逕付三讀,近一個月來也頻頻傳出公共建設的爭議事件,都與環評不公或不透明有關。這些案件諸如高鐵北延、桃園鐵路地下化等皆牽涉重大,相關部門若利用抗疫吃緊之際偷偷放水或暗渡陳倉,恐使國土環境留下無窮禍害。

近一個多月來,環保署有些作法屢受批評,甚至與民間環保團體直接衝突主要的爭議焦點有三:第一,對於一些中央或地方重大建設的環評會議,環保署動用《旁聽條例》禁止民間團體在旁直播,甚至舉行閉門會議,使環評變得極不透明。第二,環評委員的遴選,排除了原先規定的文資、公益等專長,不少人以「環境工程背景聘任,顯太過均質。第三,本屆環委在環評會上經常不反駁、不討論,即讓爭議案件火速通過,使決策專業與理性受到質疑。

檢視政府近來的諸多作為,可以發現,民間團體頻頻指摘環保署放水、護航,絕非無的放矢。例如,對爭議長達廿年的淡北道路開發案,正方和反方居民意見分歧,但環評會議閉門十分鐘後即輕騎過關,幾未討論。再如,環評大會上月通過了「中火新建燃氣機組案,對於地方人士要求將燃煤機組除役」,卻不予理會,反要求留作備用機組。不僅如此,環保署日前還發函台中市政府,要求它「更正」廢止中火機組操作許可證的決定,顯然擅權

除此之外,耗資逾千億元的「桃園鐵路地下化計畫,環評會議只開了短短五十分鐘,就迅速過關。彰濱工業區要增設「事業廢棄物處理廠」,因包括焚化爐、掩埋場、再利用設施等,有破壞海洋生態、空汙及地下水汙染等疑慮;但環評會竟破天荒動用《旁聽條例》規定,由環評委員表決要求禁止環團在現場錄影直播。彰化二林精機產業園區的第五次環評,也是在動用「禁止直播」的閉門會議下,強渡關山。

上述種種舉措,說明台灣的環評已來到了一個「新保守年代」。民進黨政府的環保署更轉而扮演起護航的角色,為各種建設開路開燈,而不是為台灣守護環境。這樣的轉變,除了令人嘆息,也讓人備覺諷刺。

環保署的角色之所以發生這麼大的變化,說穿了,有幾個主要因素:第一,蔡英文就任後推出的八年八千八百億前瞻建設計畫,許多項目因規劃草率進展不如預期,要靠環評護航來開綠燈。第二,蔡政府力推的「台商回流」計畫號稱承諾金額已達七千億元,卻因卡在水、電、土地等「五缺」問題,實際進度為零,必須加速排除障礙。第三,蘇揆和林佳龍在選前開出不少超大型建設支票,這些計畫若不利用環評強力護航,恐難實現。第四,蔡總統的能源政策左支右絀,無法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取得平衡,對供電與空汙的失衡、建設與環境的破壞,只能靠工程取向環評委員力挺。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肆虐,全國人民正忙於抗疫,此時台灣環保陣線卻頻頻傳出防線破口乃至潰堤的警訊,不能不讓人憂心。進一步看,這種「環評變護航」的問題,並不僅僅是環保署一個單位的質變問題,而是整個政府的「取巧心態」作祟,到了棄制度與理想於不顧的地步。

最近就有兩個讓人錯愕的例子:一是台糖公司為了發展綠能,竟計畫砍光屏東沿山公路兩側耕耘了廿年的平地造林,要將兩百公頃綠地改成「光電園區」;二是政府口口聲聲尊重部落,竟放任民間公司在台東部落以非法魚塭名義興建火箭發射基地。如此短視近利的政府,連環保都能曲意放水,還奢談什麼保護人民

聯合筆記/防疫戰中迎來的難題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0201/web/

◆  面對未知疫情 紓解長期壓力
◆  聯合筆記/防疫戰中迎來的難題
◆  學測欠缺鑑別度 超篩之亂又起
◆  醫護禁出國 凸顯人力荒
◆  封城之後,城裡城外
◆  病毒、空汙 謠言滿天飛 需科學治理
◆  大學上課十八周之謎
◆  柯文哲應親自擔任防疫總指揮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防疫戰中迎來的難題


2020-02-24 23:54 聯合報 /   蕭白雪
台北市長柯文哲呼籲公布新冠肺炎確診第廿四例「北部女」地點,和衛福部長陳時中槓上。記者楊正海/攝影


法諺有云:「戰鼓響起,法律沉默」。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政府許多緊急應變措施,衍生許多法律授權、程序正當、比例原則等爭議,如今又傳出有人藉防疫之亂,企圖讓有疑慮的法令闖關,亂世中總不缺藉災難牟利者

新冠肺炎剛爆發時,不少人回想起當年SARS的種種,當年和平醫院封院、強制召回醫護人員措施,最後促成大法官作出釋字六九○號解釋,對重大災難來臨時,社會安全與個人基本權利如何取捨有所論述;如今,政府不管是下令限制醫護人員出國、處理境外同胞返國等作為,是否有足夠法令依據,是否有人因此受嚴重侵害,都仍待觀察

在防疫第一的前提下,政府先是大聲說口罩絕對夠用,等出現民眾搶購潮後,在還沒發布緊急命令前就先宣布徵收、限購,民眾限購規則一變再變,在防疫戰況緊繃前提下,業者、民眾多數還都聽命配合。

但當確診個案越來越多,部分資訊的公布陸續引起爭議,加上部分應居家隔離者卻外出趴趴走,究竟政府對確診者、待觀察者足跡訊息應公布到何種程度?近來爭議不休。如何在保護個資、避免歧視與為公共利益而示警間取得平衡,從疫情爆發至今,政府處理原則看來一變再變,看不出標準的一致性

透過國家警報系統,主動發出鑽石公主號郵輪乘客曾在北部的足跡訊息對民眾示警後,在國內首件死亡案例的白牌車司機或是北部女的個案訊息,卻顯得相對保守

在地民眾關心是否發生在自己生活周遭,間接導致許多流言與民眾擔憂,警調單位為此頻抓轉發假訊息案件,但為何無法正本清源,在合法範圍內讓訊息透明以減少恐慌,更是未來值得思考的問題。

若政府堅不公布,但確診者或親友主動向親朋好友示警,甚至當確診者是公眾人物、或接觸者眾而主動對外公開,訊息被轉發時,算不算違法

防疫雖視同作戰,國家公權力對於人民權利的限制不比平時,但與真正的戰爭期間仍有不同,若有人利用人民的恐慌,擴大限制、侵害人權,歷史終會記下一筆

當下防疫是第一要務,待疫情平穩、或當新冠肺炎流感化後,這段時間被大家暫時忽略、或被以大局為重避而不談的問題,遲早終究要面對。










學測欠缺鑑別度 超篩之亂又起


2020-02-24 23:53 聯合報 /   溫順德/高中校長(台中市)
大學學測成績公告,數學科滿級分人數高達一萬四千餘人,較去年多出近一倍,去年申請超篩之亂,今年勢將再度上演。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學學測成績公告,數學科滿級分人數高達一萬四千餘人,較去年多出近一倍,創下十九年來新高因數學高分群暴增,國英數自四科總合滿級分,亦由五九五人增為七七九人去年申請超篩之亂,今年勢將再度上演

去年試題欠鑑別度,導致申請入學超篩,清大電機學系乙組招生四十人,預計篩出一二○人,實際卻達五○六人;醫學系台大等五校增一倍,陽明與成大漲三倍。申請入學程序繁瑣,準備資料費時耗力,南北奔波所費不貲;頂大甄試人數翻倍,錄取機率相對降低,不僅浪費社會資源,更重創學生自信。今年高分考生驟增,超篩夢魘再次降臨,必釀更大恐慌

面對質疑,招聯會卻表示,近半數的招生校系,有的使用分科篩選,有的增加參採科目,除採計四科校系外,數學單科影響不大,今年超篩校系數目,將較去年減少一半;又說醫牙校系超篩,二階甄試人數增加,可選出適合的學生,況且審查委員足夠,甄試品質不成問題。增篩選或參採科目,或可減少超篩校系,但超篩問題依舊存在;且醫牙篩選方式,幾乎沒有什麼改變,四科總分人數增加,超篩人數更勝去年,備審資料真能詳閱?口試品質如何把關?對於甄選公平性,考生心中不免忐忑。

學測五選四的變革,高分考生哀鴻遍野,未來採計減為三科,問題更是雪上加霜。為解決高分群篩選,大考中心曾擬方案,十五級分再分三級,家長團體疾呼增為卅級分;教師團體主張維持現有級分,各方意見大相逕庭。然筆者觀察,加速擴增學測題庫,穩定試題難易度,才能提升考試信度,有效鑑別考生程度;各科增為廿級分,亦可解決篩選問題。

調降學測參採科目,原為減輕考生壓力,而今配套未盡周延,高分群考生的激增,反卻造成甄試壓力,悖離制度設計初衷。檢討更修級分量尺,提升試題的鑑別度,力求考試公平正義,大考中心得加把勁,招聯會亦不容蹉跎!









大學上課十八周之謎


2020-02-24 23:47 聯合報 /   李念晨/勤益科技大學教師會理事長(台中市)
因新冠肺炎疫情,大學延後二周開學,造成不少困擾。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學法施行細則規定每一學分必須上課十八小時,教育部進一步要求各大學每學期必須上十八周。往年大學都會在六月下旬學期結束,接著七月初就有大學指考,以及高普考等相關考試。

今年因為防疫,大學晚兩周開學,若是要上滿十八周,就會造成應屆畢業生無法參加高普考,以及耽誤原本暑假安排的一些事情。為了應付這個狀況,許多大學將這學期期末考時間訂在第十六周或第十七周,並要求老師在第十八周或第十九周送交成績至於期末考後的上課時間,就要求老師繼續上完或提前另找時間補課

把期末考時間往前移,考完再繼續上課到十八周結束的這種怪異安排,大學不覺得很矛盾嗎?考完期末考甚至學期成績都交了,學生還會來上課嗎?大學的行事曆都要經過教育部核備,難道教育部也不認為這樣很奇怪形式上要求上滿十八周,但很可能真正在第十六周就結束了。表面上符合教育部規定,但留下許多複雜難解問題要老師處理。最後到底上了幾周,恐怕只有天知道!

前兩天高普考已決定要延後兩周舉辦,已部分解決了上述問題,希望教育當局能重新考慮學期安排所影響的各個層面,做更妥適的處理。


【重磅快評】媽祖遶境也要「順時中」?陳時中快補破網

◆  【重磅快評】媽祖遶境也要「順時中」?陳時中快補破網

◆  【重磅快評】順時中或順文哲?陳時中將了柯文哲一軍
◆  【重磅快評】武漢台民化整為零 蔡政府還在橫濱模式






【重磅快評】媽祖遶境也要「順時中」?陳時中快補破網


2020-02-25 18:35 聯合報 /   主筆室
桃園龍德宮四媽祖南巡謁祖遶境日前展開8天7夜遶境,曾協助在臉書貼文宣傳的桃園市長鄭文燦意外成箭靶。圖/桃園市政府提供


三月瘋媽祖,今年因疫情而特別受到關注,大甲媽、白沙屯媽祖陸續表示遶境如常舉行,衛福部長陳時中說內政部會與宗教團體商量,找出可以接受的方法,問題是桃園市龍德宮南巡遶境早已啟動,市長鄭文燦還參與活動,以致引發燦哥可以、標哥不行?」的議論,逼得鄭臨時取消明天在鹿港的接駕活動,其實這只是眾多宗教活動中的一例,中央得儘快訂出規範,免得落得疫情、民心都失控才好。  

除了大甲媽姐、白沙屯媽祖及龍德宮、根據民俗專家的整理,近來和媽祖有關的大型宗教活動還真不少,包括本月29日開始的內門迎佛祖,3月24日起的旱溪媽祖遊18庄、3月28日同安寮12庄請媽祖、4月1日學甲上白礁暨刈香,4月11日北港迓媽祖、4月19日新塭嘉應廟衝水路迎客王及5月初的雲林六房媽過爐等;換句話說,瘋媽祖可能要瘋到五月,大規模、長時間的信徒密集接觸活動,正是政府防疫的最大挑戰,到目前為止,我們的防疫算是打了半場好球,下半場還得要撐住才行。

不過,正當國人開始注意到遶境活動可能帶來的疫情衝擊之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步調 顯然還是不夠快,指揮官陳時中說內政部會找宗教領袖及相關團體商量,但各地宮廟步調不一,而且輸人不輸陣,在已有部分宮廟起動遶境之後,中央才說要找宗教領袖及相關團體商量討論,顯然已經慢了半拍,即使日後真的談出可行辦法,但也管不到已「偷跑」的宮廟,防疫再怎麼做,都難補已破的網,也算是這次防疫作戰疏未思慮的漏洞。

台灣的宗教活動蓬勃,政治人物莫不爭相拉攏,誰也不想得罪,鄭文燦參加龍德宮南巡遶境活動當然是政治考量,若非引來議論,想必他必是有始有終地出席明天在鹿港天后宮的接駕儀式,台北市長柯文哲是醫生,他也不敢主張遶境喊停,只說活動可以照辦,但要做很多修正,例如台北燈節就有折衷舉行,否則辦與不辦影響都很大,但影響了什麼?他也沒說清楚,其實就是疫情宗教天平的兩端衡量

陳時中在這次防疫作戰中受到肯定,連柯文哲也不敢輕攫其鋒,還說出「順時中」的政治金句,但遇到媽祖,陳時中明知大家在等他的答案,但他還是把問題先推給內政部,說真的,這真是個苦差事,徐國勇向來敢言,但看到南韓、伊朗的疫情都因宗教活動而大爆發,徐國勇必得小心接球。

不過,防疫終究是衛福部的權責,宗教活動要不要規範,不能全推給內政部,衛福部還是要負決策的責任,既然現在舉國都在「順時中」,就請陳時中別再讓大家各說各話,甚至坐視政治人物和宮廟主委帶信眾湊熱鬧,增加民眾恐慌,該不該喊停?不喊停要如何防疫,就請把規範說清楚,媽祖雖有神威,也願意保佑國泰民安,但陳時中卻不可推給媽祖,請儘快如實作答。       

葉銀華/金融業委託書規則 要寬?要嚴?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葉銀華/金融業委託書規則 要寬?要嚴?
◆  方祖涵/意外發生的那個下午

◆  王健壯/台灣距離那顆恆星仍很遙遠
◆  蘇蘅/病毒疫情與假新聞的共伴效應
◆  王文華/那些毫髮未傷的蛋
◆  黃介正/疫病提速脫鉤
◆  楊志良/人類是否「進化」了?
◆  陳亮恭/年齡不是能力的標準
◆  洪蘭/說好話,不如把話說好

◆  盛治仁/別讓疫情只留下仇恨對立
◆  薛承泰/戴口罩是為了去排隊買口罩
◆  趙春山/兩岸應避免因誤判而失控
◆  馬凱/今年會是好年
◆  周行一/美國能一柱擎天嗎?
◆  王正方/有足夠的口罩嗎?
◆  嚴震生/政治學中的美國與非洲

◆  王健壯/不讓總統指揮國會才是最高的程序正義
◆  陳立恆/2020下一步,世界觀!
◆  方祖涵/意外發生的那個早晨
◆  林中斌/孔子棄台、駐日、返中
◆  黃介正/「九二共識」總清算
◆  李清志/美感的自學之路
◆  葉銀華/基金可以保證收益?

◆  盛治仁/人生無常 珍惜當下
◆  薛承泰/疫情與親情







葉銀華/金融業委託書規則 要寬?要嚴?


2020-02-24 23:42 聯合報 /   葉銀華(作者為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
金管會修訂被稱為「張綱維條款」的金融業徵求委託書規則「適度鬆綁」,新增「持股200萬股」股東即可擔任委託書徵求人。小股東也有機會達委託書徵求人的門檻。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來金管會擬放寬金融業有限徵求委託書的條件,引發部分金融業的反彈,認為勢必造成控制權的紛爭,但也有支持此次修正的聲音

投資人買了上市櫃公司股票,就有權利參加股東會;投資人可親自參加股東會參與投票,亦可將投票權委託給其他股東。再者,股東可徵求委託書,代理其他股東行使股東會議案的投票權。為了規範上述行為,金管會因而制定公開發行公司出席股東會使用委託書規則

為了讓股東有取得委託書的權利,但又要避免沒什麼持股的股東靠委託書取得公司控制權,不僅不允許價購委託書,也設下徵求委託書的持有期間、最低持股數的條件,並且每一戶最多僅能徵求三%股權的委託書稱為有限徵求)。但由於公司法規定股東會要有過半數股權出席,因此給予滿足一定條件的大股東可以不受限的徵求委託書(無限徵求),此也給大股東穩定控制權的管道因此,要評論委託書規則的修正,必須同時觀察有限徵求、無限徵求的條件

本次委託書規則修正是針對金控、銀行與保險公司,去年將有限徵求條件從持股滿一年,且持股八十萬股或持股比例千分之二以上者,修成比較嚴的持股滿一年,且持股比例為千分之五以上者。今年二月又打算修正為持股滿一年,且持股二百萬股或持股比例為千分之五以上者。而金融業無限徵求條件為同一人或同一關係人持股滿一年、持股比例十%以上,且有經金管會大股東適格性審查者。

本次修正對於金融業發行股數四億股股本四十億以上者,將是放寬有限徵求條件。由於金控、銀行與保險公司股本幾乎都在四十億以上,特別是前二類金融業,因此本次修正的放寬將對目前金融業的控制層產生程度不一的影響。進一步分析,當金融機構目前控制層有符合無限徵求條件,再加上能掌握股東名冊與相關「主場優勢」,外部股東要靠徵求委託書,取得當選一席董事以上,困難度很高。即使取得一席董事,由於董事會是合議制,並無法影響決策

因此,本次修正對於目前控制層未能無限徵求者,亦即控制層之同一人或同一關係人持股比例低,過去也是靠有限徵求的累積,取得公司的控股權。而去年較嚴的有限徵求條件,等於限制外部股東的參與董事會,等同保護少數股權取得控制權,此並非公司治理所樂見。而此次放寬有限徵求條件,將有可能使外部股東取得董事席位,雖不一定可以撼動控制權,但有可能增加董事會的不同意見或重大訊息的公開

至於有限徵求條件放寬後,是否使大股東適格性審查形同虛設本次修正受到比較大影響的金融業,其現有控制層也未符合大股東適格性,因此,不能以此理由來反對。本次修正有可能使目前金融業控制層持股較低者,引進外部股東參與董事會,從公司治理的角度,並非是不可接受的事同時,激勵金融業的控制層增加持股也是好事。另外,金融業被主管機關高度監理、又要接受金融檢查、相關的民刑事法律責任又重,大家可不用太擔心外部股東進入金融業董事會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