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高關稅時代來臨 做好應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一場美國民主「垃圾」,看見台灣民主危機
◆  聯合報黑白集/拔管院長與賴選之人
◆  經濟日報社論/高關稅時代來臨 做好應變







經濟日報社論/高關稅時代來臨 做好應變


2024-11-03 02:10  經濟日報/ 社論
川普標榜「美國優先」,將美國利益擺第一,世界各國無論是敵國還是友邦,無論是民主國家還是專制國家,都必須服從這個總目標。美聯社


川普或賀錦麗當選美國總統會有什麼不一樣?答案很清楚,賀錦麗當總統將維持現狀,川普上台將帶來激烈變化,無論是國內政策還是世界秩序都是如此

賀錦麗將是拜登的政策傳人,她也沒有獨特的主張,所以大體上將拜規賀隨,接棒後水波不興。川普不同,他有一套自己主觀性很強的思維,作風麻辣,而且第二個任期內部拉袖子的緩衝力量勢必轉弱,他將更加為所欲為,硬幹到底,在美國及世界掀起巨浪。

川普標榜「美國優先」,將美國利益擺第一,世界各國無論是敵國還是友邦,無論是民主國家還是專制國家,都必須服從這個總目標。他手上掄起的巨棒是關稅。在他第一個總統任期內,他啟用關稅作為經濟外交工具,迫使他國讓利,或者與美國簽訂新的貿易協議。幸虧內部有牽制力量,沒有太走偏鋒,世界貿易體系雖有摩擦,但基本結構大體不變。

如果他重回白宮,按照選舉期間的宣告與承諾去做,將使國際經貿秩序發生巨變。全面提高關稅將不僅是一種談判工具,而且美國詐取他國利益的方法,甚至成為重振美國製造業這個大目標的手段。美國是各國產品爭相競逐的大市場,川普必然好好利用此籌碼,無論他的關稅巨棒如何揮舞,都將重塑新的世界貿易體系。

川普曾聲稱要對所有進口商品加徵10%的關稅,後來又主張徵收10%至20%關稅,中國商品更要徵收60%至200%的關稅。依據投資銀行的估算,最終美國若對中國商品徵收60%的關稅,對其他國家的商品徵收10%的關稅,按進口價值加權計算,美國的平均關稅將從民國一O五年(2016年)的1.5%、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的2.3%躍升至17%這當然會引發全球貿易壁壘的激增

川普以「關稅先生」自詡,有多方面的動機首先是為了平衡美國貿易逆差,其次是想增加政府收入,從而降低其他稅項,使得即將到期的減稅政策可以延長,又可緩解聯邦政府債務滾雪球壓力。另一個目標是加強產業競爭力,為保護美國產業、就業機會和再工業化創造條件。基於這些目標,他已將自由貿易完全棄置,他將窮盡各項法律賦予總統的權力,遂行他的全面關說計畫。他和拜登一樣,根本不理會 WTO 解決貿易爭端的裁決機制。

賀錦麗如果當選,她不會施行川普的高關稅政策,但從過去紀錄看,她也不是自由貿易的倡導者,她擔任參議員時曾投票反對《美墨加協定》。她或許不會採取全面性加徵關稅政策,只會採取針對性和戰略性的關稅措施,以支持美國受競爭的產業和工人就業機會,同時落實美國的國際政治目標,特別是遏制中國的發展。一如拜登總統選舉時表明反對川普對中國加徵關稅的政策,掌權後全部承襲不變

關稅在國際貿易上是相向而行的,有來無往非禮也,報復常接踵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關稅將重塑貿易模式。比如,供應鏈的轉換在所難免,川普任內加徵中國產品關稅,帶來的效果之一是造成供應來源多元化,減少對中國的單一性依賴,從而刺激了產業鏈的轉換拜登政府維持了這個目標,結果促成全球經貿結構的變化,改變了國際經濟秩序

高關稅這個政策工具其實是損人而未必利己,實際上因為進口半成品和成品價格上漲,最終會給本國許多公司和消費者帶來不利後果。自由貿易普惠世界,對美國經濟與民生好處多多,對減少世界各地的貧困也助益良多美國民粹主義政客卻由於自私或是無知,而選擇訴諸更多經濟民族主義和自我中心的本能來謀求選民支持,反而對國家及世界造成傷害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如果帶來世界的高關稅時代,其實無助於美國逆差和製造業空洞化的問題,反而紊亂了國際經貿秩序我們只能無奈地說:「笨蛋,問題不在自由貿易!」














聯合報黑白集/拔管院長與賴選之人


2024-11-03 03:17  聯合報/ 黑白集
總統府發言人表示,司法院日前依法呈請總統指定代理院長人選,賴清德總統已核示請大法官謝銘洋代理司法院院長職務。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司法院首度出現沒院長的窘境,賴清德總統欽點由謝銘洋大法官代理。消息一出,謝銘洋便遭挖出曾連署「拔管」、在太陽花學運時表示「台大沒有把馬英九教好」等鮮明政治站隊過往。

曾經,大法官地位崇高,解釋憲法一槌定音。然而,自前總統蔡英文獨攬大權,滿堂盡皆「蔡選之人」後,憲法守護者淪為執政守護者,司法獨立蕩然無存,人民對於大法官的評價江河日下。

尤其,「蔡選之人」近半任期屆滿,仍然拚著最後表忠,對廢死、國會改革等爭議案做成憲法裁判。但最新民調顯示八成民眾不認同大法官實質廢死判決,逾六成民意支持提高釋憲門檻。憲法判決激起民憤,大法官也難逃民意判決

大法官們為執政黨賣命,甚至遭批「都姓黨」當憲法法庭淪為民進黨附隨組織,賴清德指定誰來代理司法院長,其實無關宏旨,只不過是在捍衛綠色威權體制時,「拔管代理院長」似乎比較能控制場面罷了

至於目前仍待立院審查的七名新大法官「賴選之人」,竟有六人主張廢死,更不乏早早政治站隊,甚至甘為綠營急先鋒者事實上,新任大法官審查卡關,主因就是多人政治站隊黑歷史,人民怎可能信服其憲法裁判?只要大法官自甘淪為台灣新亂源,憲法法庭化身為民進黨的附隨刑堂,也不意外了。













聯合報社論/一場美國民主「垃圾」,看見台灣民主危機


2024-11-03 03:09  聯合報/ 社論
諧星東尼欣奇克利夫(Tony Hinchcliffe)在川普的造勢場上把波多黎各比作垃圾場,引發種族歧視的批評。 美聯社


美國大選從歧視言論演變成「垃圾」大戰。在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的造勢大會上,一位助選的喜劇演員形容波多黎各是「漂浮的垃圾島」,引發決勝州賓州的波多黎各選民怒火。不料,川普還忙著撇清關係時,美國總統拜登竟稱,他看到漂浮的唯一垃圾就是川普的支持者。這下換成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急著切割拜登,但川普已坐上垃圾車,反諷民主黨把川粉都看成「垃圾」。

一場總統大選中的「垃圾」風波,凸顯了歧視言論與極端政治正撕裂著美國社會厭惡對手,也厭惡對手的支持者。美式民主向下沉淪,歷經仇恨動員後當選的美國總統,不論是川普或賀錦麗,都注定只是一半美國人的總統。

雖然川普力稱那場造勢大會「洋溢著愛」,並與發表歧視言論的助選者劃清界線,但川普和他的盟友卻常不掩飾其種族偏見,且散播汙名化移民的假訊息。川普不尊重民主法治,也不承認選民抉擇,他曾煽動的國會暴亂差點埋葬美國民主;川普的民粹主義、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也衝擊全球政治經濟與地緣戰略,世界各國都對川普可能重返白宮感到不安。但超狂的川普廣獲川粉支持,而川粉卻未必瘋狂,因為川普在美國社會的確擁有深厚的土壤。

拜登討厭川普,也顯然對川粉很不以為然。其實選民擔憂經濟、不滿非法移民,正是川粉種子散播的溫床,但拜登沒有檢討自己的執政缺失,反而把川普支持者和川普看作一丘之貉,不經意流露出來,引起軒然大波。賀錦麗則改變策略,試圖區隔川普與川粉,向川普支持者遞出橄欖枝;她強調包容,接納異己而非視為內部敵人,表現願意傾聽川普支持者的聲音。但川普仍痛批賀錦麗採用仇恨競選,企圖摧毀美國。顯然,分裂和互不信任仍將困擾美國社會

回頭看台灣。我們的選舉也不曾少過歧視言論,許多政治人物更明白鄙視選民。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民進黨在花蓮市長補選失利,綠委段宜康憤恨說,「我沒辦法假裝不鄙視那些選民」。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蔡英文總統到台中開講,要求台中人應對落選的前市長林佳龍道歉。當年底,綠委管碧玲因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直言「高雄人對不起台灣是普遍的心情」。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針對高虹安當選新竹市長,「拜託市民笨一次就好,不要笨第二次」疼惜落選者而不疼惜人民,選輸不知反省卻羞辱選民;民主進步黨的民主素養從未進步

民進黨的政治文化,更常見仇中的民粹操弄。例如,民進黨政府對於陸配與陸配之子「小明」,可以公然歧視而面不改色;對於陸配參選權利的行政剝奪,對於陸配相關社團與社群的司法恫嚇,也都公然為之,對民主法治視若無物

此外,落選者高升變成當選者的長官,也是看不起選民;賴清德總統召喚青鳥威脅在野黨、指導釋憲沒收國會改革,則是踐踏立法院代表的多數民意;行政院長卓榮泰拒絕依法對原民禁伐補償增編預算,也是對原住民赤裸裸的歧視;中央政府資源分配獨厚綠營縣市,有如變相懲罰藍營縣市選民,同樣是另一種形式的選民歧視至於選輸翻桌,意圖從基隆罷樑開始掀起全台大罷免潮,更與川普拒絕承認選舉結果的反民主心態毫無二致

鄙視選民、檢討選民、不尊重選舉結果,都是對民主的傷害操弄民粹、仇恨動員、縱容極端政治,都讓社會相互撕扯,擴大國家分裂。美國民主淪落,台灣民主更現危機;隔海觀戰,深值警惕。





名家縱論/川普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嗎?\星期透視/美國大選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積極延押柯文哲 消極以對陳啟昱?除了羈押 防逃機制呢
◆  大屋頂下/愈「中華」…「民國」愈有力量 台獨是最壞的失敗主義
◆  星期透視/美國大選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  名家縱論/川普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嗎?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川普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嗎?


2024-11-03 05:46  聯合報/ 陳力俊(作者為中研院院士、清華大學前校長)


美國總統大選陷於膠著,主要候選人之一的前總統川普在今年七月中競選造勢場合遇刺,滿臉血汙,極為驚險,所幸最多只是皮肉傷,其後也安然渡過至少兩次企圖暗殺事件,讓人想起中國俗語:「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是真的嗎?

這句耳熟能詳的古語,源於佛家的因果輪迴觀念,前世積德的人,本有福報,易經也有「否極泰來」之說也有人認為,歷經大難之後,對人生有更深刻的體會,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命,造就後福。同時,在歷史中可以找到許多激勵人心的例證,似乎並非完全無稽之談,它背後有什麼道理呢?

在歷代名人中,唐太宗李世民建立唐朝盛世,他從十六歲起從軍,經常身先士卒,深入敵陣,與敵軍搏殺,屢處險境,但大難不死,立下赫赫戰功,終於協助其父李淵建立唐朝,繼位後,開啟「貞觀之治」,國泰民安,成為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皇帝之一,為後世傳頌明君典範,海外華人,常聚居於「唐人街」,在台灣也設立了獎額高於諾貝爾獎的「唐獎」。

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在廿歲中進士,素有文名,但在卅二歲時,因新黨誣陷,捲入「烏台詩案」,被控謗訕朝政、愚弄朝廷、妄尊自大等,非致其於死地不可,曾意圖自盡,寫信給其弟交代身後之事,在獄中暗藏金丹,備不時之需,最後經許多有力人士積極營救,太皇太后勸諫,蘇軾終免一死,但貶謫黃州

蘇軾在黃州,寫出前、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等名篇,留下〈黃州寒食詩帖〉,其後官運不順,屢遭貶謫,自云:「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國學大師錢穆極稱讚他在該三地的詩作,比安逸時好,所謂「詩家不幸國家幸」,「文窮而後工」,得到見證

民國以後則有名將孫立人,他從清華學堂畢業,獲得美國普度大學學士學位,並自美國維吉尼亞軍校畢業,回國後任財政部稅警總團團長。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全面抗戰爆發。赴淞滬會戰前線,全身被炸傷十三處,奄奄一息,昏迷三晝夜。次年傷癒後又率部參加了保衛武漢的戰鬥,兩次立下戰功。其後率領中國遠征軍在緬甸屢建奇功,一人獲中、英、美三國同時授勳,為難得的享有國際聲譽的軍事奇才

抗日勝利不久,國共內戰開始。孫立人被調到台灣訓練新軍。國民政府敗退台灣後,孫為台灣防衛司令,隨後升任陸軍總司令。但因與美國關係密切,遭到蔣介石父子猜忌,以「縱容部屬武裝叛亂、窩藏共諜、密謀犯上」的罪名,革職並幽禁長達卅三年,雖然最後獲得平反,但已垂垂老矣,不久溘然長逝。

李世民、蘇軾、孫立人都有大難不死的經驗觀其所成就的不朽事功,主要還是天假以年,更使其才華抱負得以伸展,發揚光大,但其共同點都是澤被後人,為人感念,享有身後盛名,說是後福,未嘗不可

川普是否會有後福呢?由於他私德敗壞,擔任總統時謊話連篇,行事荒腔走板,所以與李、蘇、孫之範例迥然不同,但遭刺後的臨場鎮靜表現,對選情自然有利,目前聲勢看漲。勝選如果算是他的後福,世人只有盼望世界超強的領導人洗心革面,效法「周處除三害」,不讓已經足夠紛亂的世局雪上加霜。















星期透視/美國大選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2024-11-03 05:46  聯合報/ 趙建民(作者為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兼任教授、陸委會前副主委)


美國大選結果即將揭曉,這次選舉不但影響美國內政走向,也將決定新的全球秩序。民調顯示兩人支持度不相上下,以前兩次川普參選為例,隱性支持者約為六%,賀錦麗民自辯論以來還有微挫,看似不利。但關鍵時刻川普稱將動用軍隊對付內部敵人,助講人將波多黎各譽為「漂浮垃圾島」,民調顯示近六十萬關鍵搖擺州賓州拉裔選票開始向賀錦麗集中川普在搖擺州男性低教育程度者支持度,低於過往,女性優勢也不復存,鹿死誰手尚難逆料

這次大選反應的,是空前分裂的兩個美國,蓋洛普的民調顯示,八成美人認為價值分裂,嚴重程度甚至引起影視界的興趣,拍成電視紀錄影集在內政方面,川賀在移民、性別、種族、稅收、民主價值等方面爭論激烈;在對外關係上,賀錦麗將延續拜登的積極介入政策,主張以實力贏過中國,強化基礎建設,延續對中關稅制裁,加碼高科技管控,全力支持烏克蘭,對協防台灣不作承諾。至於川普則將奉行孤立主義,主張退出國際紛爭,和俄羅斯協商廿四小時內結束烏克蘭戰爭,對中國加徵六成關稅。

從兩岸的角度,台獨金孫加川普可謂惡夢成真,川普任內前國安顧問波頓直言「台灣可能完了」!憂慮來自三面向:首先,若川普再任總統,台灣國安將現弔詭。認同川普「讓美國再強大」的多為白人,他們雖是多數族群,但已較六○年代下降兩成,六成共和黨人覺得自己國家陌生,而歐巴馬的勝選,讓白人族群意識出現微妙變化,許多川粉對再現白人優越心存期待。這批人最反中,也最反對承擔國際責任近年來熱心訪台的美國友人,多屬這類

其次,川普講求交易利得,不斷提出台灣保護費問題。目前我國防經費占經濟總產值的二點五%美方倍增之議不絕於耳,甚至有加十%的倡議;此外,川普認定台灣偷竊美國晶片,加上對美貿易出超,未來要付多少軍經代價?讓人不寒而顫!

第三,川普執政下,拜登辛苦建立的國際防中結構勢必解體,川普擺明不會動用美軍對抗解放軍在台海的冒進,美國長年奉行的戰略模糊政策將走入歷史,北京是否會視為機會之窗,更增台海風險?

一般預料,賀錦麗上台將延續拜登對外政策,在「負責任的管理」美中關係政策下,全力防止台海爆發意外,強化台灣軍事準備,主導不對稱戰略,強化後備。另一方面,在印太地區增加跨國安全聯盟譬如四邊會談及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並強化既有的雙邊安全協議,倡導價值聯盟。

拜登主政下,台美關係有所提升,但為抑制中方的強制性,對「一中」的妥協超過以往,對台灣軍事以外的支持明顯不足,針對中國成立的跨國經濟與安全組織如 IPEFQUAD,不但華而不實且拒邀台灣參加,價值聯盟流為右派議員的反中舞台。

國際政治利益至上,不論誰勝選,對台政策都有其局限性。拜登政策讓台灣誤以為兩大陣營敵對重現,台灣站在民主前沿。台灣出口陸降美升,民進黨引以為傲,但若川普大幅增加晶片關稅,又將一陣手忙腳亂。

彭博報導稱大陸在新能源科技已全面領先,最近新加坡智庫在美中兩國對東協影響力的民調,中國首次超越美國,對時局的評估,台灣不能一廂情願















大屋頂下/愈「中華」…「民國」愈有力量 台獨是最壞的失敗主義


2024-11-03 05:46  聯合報/黃年


台灣的兩岸戰略有兩條路線:一、中華民國路線。二、台獨路線。

中華民國路線是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與中國大陸互動抗衡,思考如何解決兩岸難題;台獨路線則欲以切斷與中國大陸的聯結來撕毀兩岸答卷。

數十年來,尤其自解嚴以後,中華民國路線與台獨路線相互劇烈衝撞,已經顯示,中華民國路線是萬般艱難的路線,而台獨路線則根本是自欺欺人

以上,賴清德被認為「最獨」,但他的國慶演說卻是證明。

賴清德在國慶說:中華民國生日快樂。他說,辛亥革命「充滿理想與抱負」,「建立了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共和國」;又說,「八二三戰役守住了台澎金馬,守住了中華民國」。

賴清德在國慶典禮上說「中華民國加油」,蔡英文在八年任期中都沒說過

賴清德這樣說,美國批准,中共只說是騙術但未否定,台灣內部則欣見其轉向,台獨人士的反對聲音更已氣若游絲。

但我們且假設,現在說中華民國生日快樂的賴清德,會在中華民國國慶典禮上說 Happy Taiwan National Day 嗎?(蔡英文時代的國慶主視覺)。他又會在國慶典禮上說「我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在任何職務上不變」嗎?他會說「中國東亞化/台灣南島化」嗎?他能在國慶高舉「台灣獨立萬歲」的牌子嗎?

賴清德如果在國慶演說中這麼做,美國是否批准?中共如何反應?台灣會不會炸鍋?

由此可證,中華民國路線雖是萬般艱難,但賴清德可在國慶公開說而台獨則根本是自欺欺人,賴清德在國慶典禮上不能啟齒

一個不能在國慶典禮上對內外啟齒的路線,怎能成為國家的路線

台獨的基本謬誤有二:一、將原本反國民黨專制的民主運動,異化為顛覆中華民國的革命鬧劇。二、將對抗中共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兩岸民主制度之爭,異化為以十四億人為敵的民族之爭。

中共非中國,台獨以十四億中國人為敵,反而壯大了中共中華民國非國民黨,台獨若消滅中華民國,也同時消滅台灣

中華民國路線確是萬般艱難,在與中國大陸抗衡互動中嚐盡了辛酸屈辱因而台獨藉此攻擊、訕笑、汙辱、糟蹋中華民國,認為此路不通

台獨其實是建立在失敗主義之上。台獨誇誇其談勇敢的台灣人,但其實台獨的本質卻是怯懦退縮,想以切斷與中國的關聯來逃避根本無可逃避的兩岸問題。這是掩耳盜鈴、鴕鳥鑽沙,這是自毀長城的失敗主義。

台獨救台灣是自欺欺人。陳水扁說「做不到就是做不到」,邱義仁說「除非瘋子才搞台獨」。賴清德的國慶演說,也明白顯示他知道「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他至少不是瘋子。

中華民國很不容易,台獨則是絕望。這就是兩岸的真相

相對於「台獨與兩岸和平水火不容」,中華民國則可與中國大陸取得和平競合的地位,這在馬英九的八年任期已有實證

以中華民國面對「中國」,其實具有優勢。一、舉世共認,中華民國傳承了中華文化的較多優點。二、中華民國繼承了孫中山精神與三民主義,更打贏抗戰,光復台灣。三、中華民國在台澎金馬具體而微地實現了三民主義。在「大屋頂中國」及「大屋頂中華」的概念下,中華民國以這些成就面對「中國」及「十四億中國人」,中華民國其實足以「較好中國」(Better China)的角色,充滿自尊、自豪、自愛、自信,與中共的「白紙民主」抗衡,並爭取十四億中國人的共情。

然而,台獨的「中華民國災難論/中華民國醜惡論/中華民國失敗論」,卻將中華民國糟蹋成一個「又黑又瘦又營養不良的糟老頭」(韓國瑜語),使中華民國遍體鱗傷,因此也使台灣失去了與中共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互動抗衡的自尊與自信。

試問:賴清德不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如何教習近平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

所謂的「務實台獨」,徒然只是撕裂台灣的「內殺型台獨」,而絕非足以對抗中共的「外擊型台獨」。

台獨自欺欺人之一以台美關係言,台獨只是增加了美國挾持台灣的籌碼,軍售在美台經濟敲詐勒索上的作用早已超越了軍事意義。何況,如果要備戰,怎可能不動員高中生?但如今連是否推行同意書的社會共識都沒有,豈能依照美國的意志來部署國防?

台獨是自欺欺人之二美國雖掏空「一中政策」,但其底線仍是「反對任何一方改變現狀/不支持台灣獨立」。什麼是維持現狀?就是維持中華民國。美國只想將台灣做為其地緣政治的棋子,不容台獨做麻煩製造者。

台獨是自欺欺人之三美國玩弄「台灣烏克蘭化」,賴清德唯命是從。但澤倫斯基在戰爭中仍能出訪各國,在國會演說,甚至主持和平會議,又頻有各國元首訪烏。而現在賴清德連過境美國都是難題,你能在戰時扮演四處求援趴趴走的澤倫斯基嗎

台獨是自欺欺人之四。兩岸搞到今日如此惡劣的情勢,可說完全是因賴清德一句「我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在任何職務上不變」的渾話惹起。但是,賴清德在國慶說「中華民國加油」,不再說「我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

綜上所論,由於賴清德比蔡英文「更獨」,所以他的首次國慶演說就比蔡英文「更中華民國」,即可證台獨之自欺欺人

在中華民國路線與台獨路線二者,台獨是必死無疑,中華民國路線卻有與中國大陸對等互動的地位。然而,台獨的「中華民國失敗論」,在兩岸抗衡中卻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其效應必是毀滅了中華民國,毀滅台灣

中華民國在台灣落地生根,但中華民國畢竟仍根源自辛亥革命與炎黃神州。根系落地台灣,但根源未斷也切不斷,斷之不祥。

即使全台灣都主張台獨,台獨也是絕路;但只要台灣大多數人擁護中華民國,則中華民國路線雖是萬般艱難,卻必有與中國大陸實現和平競合的可能性

台獨是最壞的失敗主義,已將中華民國糟蹋成「糟老頭」。唯有回復中華民國的自尊、自豪、自愛與自信,讓中華民國容光煥發,始能面對萬般艱難的兩岸關係。因為,愈「中華」,「民國」愈有力量

中華民國本身就是 CP 值最高的國防,中華民國憲法就是兩岸和平協議

賴清德應知,台獨是異議者玩物,中華民國是執政者責任賴清德別再以台獨為玩物,應當承擔起中華民國責任














積極延押柯文哲 消極以對陳啟昱?除了羈押 防逃機制呢


2024-11-03 05:46  聯合報/ 吳景欽/真理大學法律系教授兼系所主任(新北市)


京華城案,北檢向北院聲請延長羈押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獲准,似意味檢方仍在找證據南檢聲押涉台鹽綠能光電弊案台鹽前董事長陳啟昱等人遭台南地院駁回,南檢雖抗告成功,卻拘提不到陳、疑似「落跑」。對比兩案,也引發先押人再慢慢找證據?羈押標準不一?等質疑。

羈押,不僅是對人身自由的拘束,被告也會因此與家庭、工作失去連結。雖羈押並不代表將來一定有罪,但必會對被告名譽造成影響,甚至被貼上犯罪者的標籤。又羈押禁見被告雖能與律師接見與溝通,但因是在看守所面會,所謂辯護權,就可能受到時間、空間之限制。更甚者,若在羈押期間,檢察官三不五時提訊,被告就會在自由意志減弱的情況下陳述甚至認罪,致陷入「人質司法」境地

因此刑事訴訟法規定,必須在犯罪嫌疑重大,並有逃亡、湮滅證據、勾串證人或共犯之虞,且無他措施,如保釋、責付、限制住居、限制出境或電子監控等可為替代下,才得對被告為羈押。如此規定彰顯的慎押原則,除符合無罪推定及對被告權利之保障,也在避免檢察官動輒想以聲押被告來取供或取證

檢方偵查京華城案一開始,或因證據仍在找尋,或有共犯在外無法掌握等,或能成為羈押柯文哲之正當理由。檢方理應在兩個月羈押期間迅速找尋證據,以免損及被告受迅速審判之權利。

惜在此過程中檢察官不僅動輒提訊遭羈押被告,且不斷擴大傳喚證人及聲押對象,甚且特定媒體仍對於偵查核心資訊不斷散布。

反之,被告既已遭羈押,就注定完全處於挨打之局面;甚且,無論報導是否為真,輿論必已產生有罪的氣氛及印象,就算未來獲判無罪,肯定無法抹滅犯罪的標籤。

雖刑事訴訟法對於延押並未設下更嚴格規範,惟法院在審理延押時,實宜更謹守慎押原則,原因在於羈押絕不是讓檢方押人取供或先押再慢慢找證據的工具故法院於延押審查時,若仍以有被通緝共犯在海外、有實質影響力等為羈押理由,恐又加劇檢察官與被告的地位差與權力不對等,也讓所謂人權保障再次流於法條宣示

當然,若不羈押,確實有可能讓被告有可乘之機而逃亡,如近來涉及綠能光電弊案的台鹽綠能前董座陳啟昱疑似「落跑」,即是顯例

其實經十數年的刑事訴訟法修正,已增加許多替代羈押之手段,即除保釋,責付,限制住居外,更增加限制出境出海,甚至電子監控,且可相互併用,其目的既在避免動輒羈押對人權之侵害,亦促使司法者必須有積極的防逃機制,而非如陳啟昱案般的消極不作為

總之,若執法者仍執著於自白是證據之王、不押人就無法好好找證據之思維,再多的制度改革,恐也無用武之地






李清志/你所不知道的澳門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李清志/你所不知道的澳門
◆  周行一/理財可替代努力工作的迷思
◆  陳冲/糧食供需失衡 莫非想差餓兵
◆  王文華/善良角落
◆  陳立恆/沒規矩,何以畫出台灣的美好
◆  闕志克/自駕計程車服務的前景
◆  辛翠玲/喀山金磚峰會,做了什麼?
◆  李清志/建築職人風潮的復興








李清志/你所不知道的澳門


2024-11-03 05:46  聯合報/ 李清志(作者為都市偵探、建築學者)


大家一提到澳門,就會想到賭場,好像澳門就只有賭場。

澳門賭場真的很厲害!所有酒店都是跟賭場結合在一起,有威尼斯人酒店,裡面就有運河,有船夫划著貢多拉,唱著義大利歌曲,好像真的在威尼斯一般;也有巴黎人酒店,真的在酒店前面蓋一座巴黎鐵塔,而且鐵塔上面有餐廳,可以上去吃飯;也有倫敦人酒店,好像倫敦的西敏寺,門口還有倫敦大笨鐘,大廳金碧輝煌,比真的倫敦車站還要華麗,晚上還有女王和禁衛軍會出來表演。

事實上,澳門除了賭場之外,還有非常豐富歷史文化講到澳門,大家都只知道「大三巴」跟賭場,事實上,整個澳門舊城區,都被指定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保留了許多百年的歷史古蹟,葡萄牙人在這裡統治了四百多年,西方文化與中華文化在這裡相互交織,非常豐富多元

對一個喜歡去墓園漫步的人而言,我去澳門,主要不是去賭場賭錢,不是去大吃大喝,而是要去看一個人的墳墓;在澳門的基督教墓園裡沉睡著一個人,這個人叫做馬禮遜,他是第一個來中國宣教的基督教宣教士

在萬曆年間,天主教耶穌會就曾派利瑪竇到中國傳福音;利瑪竇是知識分子,他到中國結交士大夫讀書人,以及高官有權勢的人,帶領徐光啓等人信奉天主教,徐光啓因此有個教名「保祿」。十九世紀初,基督新教時期,英國會更派遣馬禮遜來華宣教。有趣的是,不論利瑪竇或馬禮遜,都是以澳門作為對華的宣教基地,他們一輩子都為華人宣教努力,甚至死在中國馬禮遜就葬在澳門,他的妻子、兒子都葬在澳門,利瑪竇則是葬在北京

馬禮遜當年的宣教處境其實是艱難的,當年中國十分排外,不准外國人隨便進入中國境內,只能在廣州、澳門這些邊陲地區活動;也不准外國人學習中國語言、讀中國書籍,所以當年也很難找到人教他中文。

澳門因為是天主教的勢力範圍,所以葡萄牙天主教傳教士都認為馬禮遜是來反對他們的,因此也不准他在澳門進行傳教工作。馬禮遜為了順利居留在中國,接受了東印度公司的聘書,成為公司的翻譯人員

不僅是活著時受到居住的限制,連死了也沒有地方安葬;馬禮遜的小孩雅各出生就夭折,卻無法找到地方安葬,因為中國人不想跟洋人葬在一起。天主教雖然有一個華麗的墓園,但是非天主教的人也不能葬在裡面,馬禮遜只能將他夭折的小孩葬在澳門北邊偏遠的山丘上。

後來他的妻子也不幸因為感染霍亂病逝,馬禮遜本來要將妻子葬在山邊,跟她小孩一起,但是東印度公司終於看不下去,就出面買了一塊地用來安葬基督教徒,就是現在的基督教墓園這座墓園也成為澳門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馬禮遜最重要的工作其實是翻譯聖經,馬禮遜夫婦在澳門孤軍奮鬥七年之後,才有另一對米憐牧師夫婦前來加入宣教陣容,他們一起翻譯華文的聖經,叫做「神天聖書」,為之後中國宣教奠定重要的基礎;另外他也編撰了一本英華字典,成為西方人認識中華文化的重要工具。

漫步在澳門的基督教墓園,想到兩百多年前,英國宣教士為著信仰使命來到遙遠的異鄉,甚至全家客死異地;反觀現在的觀光客來到澳門,卻只是為了賭錢血拚,完全是利慾薰心,被金錢所控制,兩相比較,真的是不勝唏噓。

如果您去澳門旅行,只知道去賭場與大三巴,卻不曉得澳門有如此豐富歷史文化與古蹟建築,那就真的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