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6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內閣改組應體察民意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3795/web/

.聯合報社論/無感改組與深情慰留間的私心
.聯合報黑白集/吳志揚為何例外?
.經濟日報社論/內閣改組應體察民意








經濟日報社論/內閣改組應體察民意


2018-02-26 00:3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蔡政府府會人事改組名單已經公布,今天將進行交接。這次改組國安體系包括外交、國防、兩岸及國安會人事作了全盤性更動,反倒是屬閣揆權責的財經、內政等內閣人事僅勞動部長一人更換。這樣的調整有其關鍵性和重要性,但和民意普遍期待仍有一定落差,政府必須體察這種社會心理,在施政上大開大闔,形塑國家願景,才能真正回應民意期待。
事實上,廣大民眾最關心的核心事項,是生活安定以及所得和生活品質的提升,政府施政及人事改組必須有力回應這種期待。這次國安人事大幅更動,是因應國際及兩岸情勢變化,讓關鍵位子更能適才適所,但更重要的考量,很顯然是回應綠營民眾對國安首長血統純正的期待,鞏固民意基本盤。這樣的人事改變,如果能夠強化各項政策的說服力及執行能量,當有助於穩定內部,讓政府有更多餘力處理財經、內政等施政不足之處。不過,外交、國防、兩岸皆可視為「泛兩岸」之範疇,若人事調整影響到兩岸政策的穩定性、一致性及可預測性,就可能衝擊社會人心乃至經濟正常運作,這也是國安人事改組成敗的關鍵所在。
和閣揆有關的內閣人事部分,賴清德院長去年9月上任時,更動了副院長、秘書長、國發會主委、金管會主委及補實經濟部長等職位,再加上這次勞動部長更動,廣義的財經首長已大幅換血,這次改組未作進一步調整,可以理解。至於內政、交通、教育等部會,未作任何更動,則較出乎意料之外,也反映賴揆和內閣成員仍須作進一步磨合;到520蔡總統任滿兩周年、今年九合一選舉情勢更趨明朗後,內閣是否再作更大幅度改組,是未來觀察重點。
值得關注的是,這次府會人事調整,事前之所以受到矚目,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從賴揆上任迄今,政府施政滿意度由明顯上升到再次回跌,反映施政和民意出現落差的根本問題,改組內閣以回應民意,有其必要;二是國際情勢出現很大變化,挑戰有增無減。川普上任迄今,美中關係經過一段蜜月期後,又回到「一山不容二虎」的博弈格局,美中貿易戰如箭在弦上,對全球貿易增添很大變數,再加上近來全球股匯市劇烈波動,一場全球經濟的新變局似正快速醞釀形成,現在內閣應變及開創能力的侷限,已不足以肆應需要,故而要求改組呼聲愈來愈高。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國內變化,是歷經政黨輪替及藍綠不同施政路線後,國人對台灣未來發展的焦慮依然如故,但藍綠意識形態分野卻大幅淡化,中間選民的政治板塊愈來愈大,已有超越藍綠之勢。換句話說,誰有能力領導國家打開新的局面,尤其是未來台灣經濟發展,將社會焦慮感轉化為追求發展願景的意志力,就會受到最多數選民支持,而不再陷於藍綠意識形態對立。
從這個角度來看賴內閣及蔡政府,或許更能找出施政和民意落差的原因。和林全內閣比較,賴內閣在施政上確實有更強的執行力,尤其在回應企業訴求包括解決五缺問題、勞基法修法等,賴揆展現了無比意志力和高度協調能力,將執行長角色發揮得淋漓盡致。
但不可諱言,內閣整體施政仍不脫前年520蔡政府上路後的既有框架;再和前朝比較,蔡政府經濟施政路線最明顯的不同,是在兩岸、能源等較具爭議性的政策,其他施政看不出有重大實質差異,只是包裝不同而已。
現在國際及國內情勢都出現劇烈轉變,蔡政府最需要的是形塑可以帶領台灣走出經濟困境的新願景,並規劃出一整套有別於過去的新作為,這比內閣改組更為迫切,因為有了新的政策藍圖才能依需要找最適合的人才來執行,不致落入「為改組而改組」的批評,也才是人民真正的期待。


聯合報黑白集/吳志揚為何例外?


2018-02-25 23:4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立委吳志揚確定不參選桃園市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打迷糊仗的功夫始終一流。立委吳志揚確定不參選桃園市長,依照當初朱立倫提名他出任不分區立委所簽的切結書,他違反「兩年後參選」的協議,應該當即辭職謝罪。但吳志揚賴著不走,黨主席吳敦義竟也說,他的情況要「另外考慮」。
黨主席行事要公正合理,對內才能讓黨員信服,對外才能爭取社會大眾認同,而吳敦義卻在和稀泥。試想,當初一堆立委都簽了切結書,大家都明白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如今吳志揚不願履行責任,已經夠難看了,而主席卻說他可以享受特殊待遇。這說得通嗎?
當初朱立倫提出「二加二」的構想,要求被提名不分區的政治組立委須「切結」在兩年後辭職參選,將位子交給下一棒。其目的有二,一是提供當事人發揮的舞台,二是為二○一八選戰預作部署。現在,張麗善徐榛蔚都依約參選,吳志揚卻退縮不前,更戀棧立委不退。
這紙切結書涉及兩要件,「參選」與「辭職」,前者的優先性更甚於後者。現在,國民黨卻在其間勾勾纏,打迷糊仗。吳志揚拒絕參選就是違約,不僅應立刻辭職,還須追究其違約責任,但吳敦義卻企圖為他留個巧門。如此一來,遵守協議參選的立委要辭職,不遵守協議的立委卻可以賴下去。吳敦義的賞罰原則,還真逆天。
徇私總要有個限度,和稀泥也得注意觀瞻。吳敦義護航吳志揚的作法,恐怕連死忠支持者也會唾棄吧!



聯合報社論/無感改組與深情慰留間的私心


2018-02-25 23:3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內閣發言人徐國勇說,賴揆原先其實沒有改組的打算。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這次內閣人事異動,無疑是民眾歷來最無感的一次改組,扣除國安部門的調整,內政相關部會僅更換了一名勞動部長。勞動部前部長林美珠以罹病為由堅決求去,自難勉強但卡住台大校長任命案一個多月的教育部長潘文忠,以家庭因素提出辭呈,最後卻在府院苦苦慰留下留任
該換的不換,不該留的卻強留,是這次改組最令人失望之處。例如,經濟部長沈榮津的知名度僅○.八%,衛福部長陳時中一.三%,教育部長潘文忠二.四%;一般民眾不知道這些部會做了什麼事,連首長姓名都沒印象,賴清德卻讓這些閣員如同隱形人般地做下去。內閣發言人徐國勇說,賴揆原先其實根本沒有改組的打算;弦外之音,是賴揆對這個內閣團隊的表現感到非常自豪嗎?或者他不在乎人民的不滿?
比起「無感改組」,更令外界感到扼腕的,是府院對潘文忠的深情慰留。潘文忠在教長任內唯「政治正確」必從,他把高中生納為課審委員,秉持「反中」原則刪改教科書,任意推翻課審會既定決議。最近,他更假藉程序爭議,將管中閔出任台大校長的人事案卡住,引起社會側目。除此之外,人們看不出他在教育施政上盡了什麼心力,或表現了什麼專業。這次潘文忠或許厭煩了幫民進黨再當政治打手,主動請辭;但不止賴揆三番勸說,蔡總統也極力慰留,彷彿內閣缺他不可。唯一的解釋,就是潘文忠上述作為皆是遵從上命而為,既是「功臣」,當然要好好重用,豈可讓他「抱屈」而去。
這次內閣改組,有一批民進黨青壯世代進入接班梯隊,如海基會秘書長柯承亨出任國安局政務副局長,國安諮詢委員林良蓉出任北美事務協調會主委等。從人才培育的角度看,讓新世代菁英有更多機會上陣,是可喜的事。但是,如果人才的晉用僅著眼於執政黨本身的新陳代謝,而非從全國人才庫中尋覓拔擢,那就只是一黨之私。尤其,黨派性格太強的官員可能僅執行符合政黨利益的決策,未必照顧國家利益,這非僅不是國家之福,更可能損及行政體系的士氣及中立。
觀察這次內閣微幅改組,勞動部長由高雄市副市長許銘春接任,營建署長由台南市府秘書長吳欣修接任,分別為陳菊和賴清德的人馬。可見,此次用人除有「獎功酬勞」的目的,也有派系繁衍之作用,更反映內閣用人圈有內縮的傾向,而已不再講究創意、格局,遑論大開大闔的政治突破。此類布局,政務官的事務化,中央官員的地方化,用人唯親信的「血緣化」,都不是讓人樂見的發展。更何況,這些人事集中於新潮流系的擴張,連民進黨內其他派系都有不滿的聲音,要說其間沒有私心,其誰能信?
原本傳出陳菊將接替吳釗燮出任總統府秘書長,因故暫緩,應該也與擔心黨內外不滿權力過度集中新系的觀瞻問題有關。照理說,如果蔡政府治國的藍綠成見沒有那麼深,如果民進黨內派系爭逐的門戶之見不要那麼嚴重,陳菊出任府秘書長,確實可為蔡英文化解不少黨政歧見。但話說回來,總統府秘書長的工作位高權重,應該不只是為了解決執政黨內部爭端而設,而是為了協助總統推動國政而設。從這個角度看,蔡英文需要陳菊出任府秘書長的作用,若只是為了借重其元老資歷擺平黨內派系問題,豈不是誤將國家公器拿來當黨的私器運用了?
從這次內閣改組,人們沒看到主政者為國家化解困局、開拓契機的企圖,沒看到內閣整飭隊伍、強化服務績效的規劃,這顯示執政黨對民意的輕視。與此同時,府院卻不斷將職位釋給派系新人,又殷切慰留頗滋爭議的閣員,卻不顧爭議中的問題究竟要如何解決。無感的改組,對照深情的慰留,於是私心畢露了。

【即時短評】教育部黑箱卡管 大學綠色恐怖時代來臨?

.【重磅快評】官兵愛大鵬 難道苛政猛於「馮」?
.【重磅快評】看「習皇帝」修憲背後的幾個異常之處
.【重磅快評】搶衛生紙? 民眾用屁股反映不爽政府沒作為
.【重磅快評】除了罵習大搞帝制 台灣又該如何因應?
.【即時短評】教育部黑箱卡管 大學綠色恐怖時代來臨?

.【即時短評】嘉義兩個女人情結? 綠地變藍天成奢談
.【即時短評】大陸繼續已讀不回 陳明通恐也難通
.【重磅快評】陳明通的作用只是緩解纏鬥的痛苦
.【重磅快評】內閣改組只是同批人輪唱小英的卡拉OK歌譜
.【重磅快評】各家一本SOP 中油挨罵罰錢後照樣復工
.【重磅快評】台灣清廉甩陰影 陳師孟重烙扁朝貪腐印記
.【重磅快評】台美說愛 別忘了先談談頁岩油與戰機
.【重磅快評】全國下半旗 0206花蓮大震結案了嗎?
.【即時短評】這一吹,邱太三做了「正常」示範
.【重磅快評】逼宮大戲登場 南非要老酋長提前讓位
.【即時短評】7金牌創5特例 教育部使洪荒之力「拔管」?
.【重磅快評】蓮霧誘惑擋不住 山也變鹹了
.【重磅快評】花蓮「漂亮生活」破滅 速成觀光後遺症
.【即時短評】頂大面臨崩解 台灣高教提前宣布投降
.【重磅快評】慶富案「辦民不辦官」 陳師孟要查嗎?
.【重磅快評】連地質調查都要省 天佑台灣只用嘴巴喊
.【重磅快評】小英回春?賴神死亡交叉?藍綠高興太早了








【即時短評】教育部黑箱卡管 大學綠色恐怖時代來臨?

2018-02-26 10:15 聯合報  記者王彩鸝╱即時報導
2月21日台大自主行動聯盟赴教育部抗議政治干涉大學自主,據了解,當天教育部也著手安排學術倫理委員會開會日期。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大年初六年假結束的開工日,上午上百名台大師生及校友上凱道向「小英學姊」拜年,接著轉往教育部向教育部,抗議政治介入大學自主。據可靠消息透露,當日下午教育部火速調查學審會委員開會時間,今天就有特定媒體報導,教育部今天要召開學審會,不排除「實質」審查管中閔涉學術倫理一案。
在教育部長從年前傳出「倦勤請辭」、獲賴清德院長慰留,到日前政院公布5部會首長異動名單,潘文忠確認繼續留任,教育部「卡管」的動作,絲毫沒有鬆手跡象,似乎愈卡愈緊。
「卡管」事件發展至今,只有3位前台大校長公開譴責教育部政治介入,將在台大校史留下汙點,更將成為國際研究學術自由的負面教材,其他大學校長之所以噤若寒蟬,很大程度與高教深耕經費有關
今早有校長看到教育部有意針對管案開學審會,一位校長說,「真是無法無天!」;另一位校長說,「太恐怖了!台灣高教沒有未來了!持續內耗,能者不願出仕,國將危矣!」
當大學校長只敢不具名發出不平之鳴,是否意味著大學「綠色恐怖」時代來臨?
教育部「卡管」的理由言之鑿鑿,還侈言是為了維護大學自主。但從發給台大七道金牌,到召開學審會審查管的學術倫理,請教育部公開說明四個問題,證明處理台大校長人事案,一切依法行政、公開透明,沒有黑箱作業。

問題一:教育部是否看報紙發公文?是否以「密件」發文台大?

據報導,教育部發給台大的公文,至少有兩次是檢附當日新聞剪報,而且是以「密件」發文,解密期長達10年。請問教育部,台大校長人事案已是全國關注的事件,為何用「密件」發文?教育部不敢接受公開檢視嗎?

問題二:教育部新春開工第一天徵詢學審會委員開會時間,有無告知開會主旨?

據了解,有學審會委員在21日(大年初六)收到教育部徵詢今天(26日)開學審會能否出席,但未告知委員開會要討論的主題。請問教育部,只問開會時間不說明開會事由,是因為怕委員知道是要討論管中閔學術倫理案不願出席,造成出席人數不足流會嗎?

問題三:請教育部公布接獲那個立委具名檢舉,以召公信。

依程序,教育部召開學審會有幾個要件,第一是具名檢舉,第二是先請大學處理回覆,第三是討論是否成案,第四是先經專業領域小組討論,最後才到學審會作程序正義的檢視。請問教育部,這些程序都完備了嗎?

問題四:請教育部說明,為何陽明大學和台大校長資格確認,不是同一套標準?

教育部曾公開表示,對台大和對陽明大學校長遴選爭議是一樣的處理方式,陽明大學校長郭旭崧的資格被國民黨立委質疑、監察委員及媒體關注之後,教育部也發函要求陽明大學遴選委員會處理,陽明大學於是再開一次遴選委員會議解決,郭旭崧比校方預計上任的日期晚了1個月左右。請問教育部,為何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開會確認管中閔當選資格,教育部仍不埋單?


【重磅快評】搶衛生紙? 民眾用屁股反映不爽政府沒作為


2018-02-26 10:35 聯合報  主筆室
民眾搶購衛生紙,各地賣場貨架都是空蕩蕩。記者陳秋雲/攝影


燈節前,台灣更火紅的運動是搶購衛生紙,賣場、量飯店全遭掃空。街頭場景人拎兩串衛生紙行走是常態。台灣怎麼了?人人都有落屎危機?而且憋屎不能,非得往家裡猛囤衛生紙?
真的難明究竟。傳聞因紙廠會應國際紙漿大漲,所以回應在衛生紙價格。紙廠或因營收,沒有明確的否認,但政府管物價的公平會、消保會都說沒漲,民間的消基會也說物價沒有變動誘因;簡單說,衛生紙漲價沒理由,但擦屁股紙為什麼掀起漲價恐慌?
之前衛生紙搶購潮是1974年,那是第一次全球能源危機,中東戰爭導致石油價格爆漲,漲幅超過3成;台灣正火紅的十大建設引領的經濟成長一下落到個位數,所有的成長似乎一下停頓。
當年危機立即引發了物價恐慌,各國都搶民生物資。衛生紙為什麼成為指標,沒人研究過,但不只台灣、香港、日本、南韓等國家都瘋狂搶購,同樣是物價衝擊,為什麼屁股考慮超過腦袋?
2018局面更奇怪。包括英國《經濟學人》等權威期刊的預期,今年全球經濟走勢不錯,應該都是上升弧線,榮景可期;尤其油價兩個大咖,OECD石油輸出國組織,與老美頁岩油也有一定利益共識、換言之,利益均沾,不必打來打去,也讓全球油價走勢的變數降低。
大環境沒太多的大宗物價變數,為什麼台灣要漲衛生紙價格?情況除了相關業者心知肚明,行政院消保會、公平會應該也不至於置身事外。
最無法捉模的是民眾的搶購,因何誘發?有這麼大的動力嗎?無人能解。衛生紙占民眾的日常生活支出比率極有限,一串漲個幾元,心裡不快但其實不太在意,囤積反映對政府沒作為的不高興而已。
現況政府最大的問題是不知道民眾想什麼,民眾的喜怒哀樂,政府無感,一樣公式化的應對,這樣的落差讓政府與民眾疏離,衛生紙大漲價只是一個誘因。


【重磅快評】除了罵習大搞帝制 台灣又該如何因應?


2018-02-26 11:07 聯合報  主筆室
中共建議修憲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我政府國安高層連因應會議都沒召開。圖/美聯社



中國共產黨建議修改憲法,取消國家主席任期不得超過兩屆的規定,被外界視為是幫習近平無限期掌權鋪路。如此反主潮流搞帝制,網路當然一遍罵聲。然則除此之外,更值得台灣民眾關切的應是對岸此舉對台灣的可能影響,以及,台灣又該如何因應?
習近平一旦得以打破只能連任一次的慣例,得以「吳三連(吾三連)」、甚至「趙麗蓮(照例連)」,面對強鄰領導權如此長久集中,無論真實情況是更集大權於習一身或中共內部爭鬥更加暗潮洶湧,對台灣來說均絕非好事。
如同美國威爾遜中心季辛吉中美關係研究所主任戴博(Robert Daly)分析,習近平執政以來內部政治環境更壓迫,一旦沒有連任限制,習的國內外政策會更大膽,中共將繼續壓迫台灣的國際參與空間及企圖干涉台灣選舉自由,對台灣不是正面的進展。
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羅曼(Walter Lohman)則認為,歷史證明集權於一人是不穩定的,最終將導致混亂
然類此分析可能偏於表相解讀。殊不知,此訊息首先是由中共官方媒體新華社以英文稿宣布,國外媒體解讀為是中共想先獲得全球媒體關注,但中共如此幾近向全球「主動討罵」之舉,又何嘗不是有了相當自信之後的「你能奈我何」?
更別忘,外媒舉毛澤東搞集權之例比擬,顯然忽略今日中共之實力與影響力早已非毛時代。但看歷朝歷代與民休生養息、厚植國力之後的皇帝,那個不想企求建立一番功業?更何況此舉還兼有合理化自己長期獨攬大權的目的。基此,若說統一台灣不是習的第一目標,那才奇怪!
當然,中共內部自有可能因集權導致走向混亂,卻豈不知「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若認為將因此有利台灣,除了阿Q,還能說什麼?
但看如今輿論分析,顯然多偏向從傳統西方民主VS.獨裁的視角出發。痛罵之餘,誠不知又是如何看待一年多前當時南韓總統朴槿惠主張推動憲政改革、可能解除總統只能一任限制,以及日本自民黨召開高層會議決定延長原為「連續2任6年」的總裁任期,為首相安倍晉三三任總裁,進而以首相身分出席2020年東京奧運鋪第一哩路?
當南北兩韓正藉由平昌冬奧意圖融冰、進而擺脫大國長期箝制之時,台灣的戰略思考若還只是停留在接續西方世界或所謂大陸民運人士之尾作口誅筆伐、網路連署,甚或國安高層連因應會議都沒開,整個社會仍集體糾結於衛生紙漲價之中……,說真的,又有何理由說台式民主遠優於對岸搞帝制?





【重磅快評】看「習皇帝」修憲背後的幾個異常之處


2018-02-26 15:23 聯合報  主筆室
中共中央建議將習思想入憲,並刪除大陸國家主席任期限制,引外界關注。 圖/中新社



中國大陸突然昨天宣布將刪除憲法中國家主席的任期限制,這引起大家議論紛紛,許多人認為這是習近平權力的封頂,皇帝夢成真,這其實是表面膚淺的看法。
這不是說看法不對,而是更深一層看,中共內部可能出了大問題,單從發布的消息,就有幾個異常之處:
首先,這個建議案採「出口轉內銷」的方式發布,先以新華社英文官網發布,再用中文公佈,《紐約時報》稱「令人頗為感到困惑」,但是明眼人看得出來,這是「震撼與威懾」(shock and awe)的戰術,先成為既成事實,再逼不同意的人就範。
正如余英時教授所說,正是內部有很多人不同意習近平,才要把習的絕對權威搞進憲法裡,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其次,在消息突然公佈的前一天,24日,中共政治局就中國憲法和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舉行第四次集體學習習近平會上強調,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這等於在警告任何人不得反對這次的修憲
幾天前國務院秘書長楊晶被處分降職,楊晶是總理李克強的大秘,連他都被整,李克強保不住他,還有誰敢出頭反對習近平。
我們知道十九大之前,共產黨的改革甚囂塵上,傳說為了避開七上八下的政治局常委年齡限制,所以習想要把總書記制改為黨主席制,後來反彈太大,做不下去,受此限制的王岐山也只好退。
習近平受限於年齡,無法在20大繼續連任總書記,解套方式有二,其一還是回頭,挾國家主席取消任期限制的餘威,先國後黨,在20大前完成改制為黨主席制;其二是,以政領黨,以國家主席兼國家軍委主席身分,來統領黨,盛傳王岐山以「非常委、非政治局委員、非中央委員」的身分,出任副國家主席,替習近平建立先例,也許這也是一條路。


【重磅快評】官兵愛大鵬 難道苛政猛於「馮」?


2018-02-26 16:02 聯合報  主筆室
卸任的國防部長馮世寬。聯合報系資料照


「苛政猛於虎」這句成語出自《禮記》,故事是孔子帶著學生經過泰山腳下,聽到一個婦人正在哭泣。原來當地有老虎為患,她的舅舅、丈夫與兒子先後都被吃了。孔子問:「那為何不遷走呢?」婦人回答:「因為本地沒有苛政擾民。」孔子聽了對弟子們說:「看啊,對老百姓來說,苛政比老虎吃人還要可怕!」
就此而言,今天卸任的國防部馮世寬,似乎也是這故事的另一個印證。
從外界角度看來,馮世寬喜怒形於色,講話經常衝口而出,管不住自己的嘴巴,甚至不掩飾自己對立委的厭惡;國防部因此在立院吃的明虧與悶虧,數量不勝枚舉。軍中高級幹部會看到,許多重要決策缺乏討論,部長往往直覺式的一言而定,導致接下來難以收拾。甚至於因為部長好惡明顯,因此過去從未出現過的個人崇拜,也開始在軍中文宣管道出現。
但基層對馮世寬的印象,卻比上述「理性分析」好得多。大鵬部長不擺架子,對年輕官兵有如兒孫般熱絡。比起許多部長事必躬親,牛仔性格的大鵬不愛繁文縟節,討厭過多的開會。對於近年常導致「全軍大地震」的風紀案件,他表示個人犯錯個人擔,取消連坐制度。許多讓基層煩不堪言的雞毛蒜皮,例如放假每晚要向長官回報行止等,大鵬也下令或免或減。
也因此,國防部文宣管道上呈現的「官兵愛大鵬」,有相當部分不是誇大。
然而,即使基層官兵也會曉得,「扮演聖誕老人」絕非部長該作的正業。甚至他們其實也是「大鵬創舉」的受害者,例如帥氣有餘,但根本難以抵抗寒流的艾森豪夾克。
儘管如此,仍有不少年輕官兵喜歡馮世寬,這是不是代表:軍中太執著於剪草皮、刷油漆、排練典禮之類的「演戲」?煩勞於太多一改再改,其實根本無用的紙上文章?做了太多明知背離事實、彼此仍要互相欺騙的所謂「考核」?以至於某部長稍稍不愛這些虛工,大家就驚喜不已?
是不是因為,官兵們對這幾年動輒被詬罵,淪為「全國最大弱勢團體」,或是其他政府部門的「提款機」,感到一肚子委屈,因此看到部長與立委吵嘴,明知逞口舌之快其實有害無利,還是覺得親切又感動?
就大處來看,實在難說大鵬是一位適任部長,然而基層卻出現「苛政猛於馮」的聲音。這恐怕代表,國軍需要檢討的部分,比一位「牛仔部長」還更多?

聯合筆記/是北京違背美國的預期嗎

.衛生紙、燒餅、牛奶…漲聲四起 勞工荷包縮水了
.我懊惱、我失職…我搶不到衛生紙
.遏阻囤貨 衛生紙可換新裝
.從漢城奧運到平昌冬奧 韓國「三十而立」
.花蓮震災復原中? 重建問題開始湧現
.聯合筆記/是北京違背美國的預期嗎
.不擅學術研究 孩子會動手做
.六龜高中老師扛起學測責任 偏鄉教育只能「特色」到底?
漫畫/請安心使用









聯合筆記/是北京違背美國的預期嗎


2018-02-25 23:4 5聯合報  郭崇倫
美國數十年來企圖導引中國的發展,結果徒勞無功。圖為深圳街頭矗立的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巨幅畫像。 (新華社)


美國前國務院亞太助卿坎貝爾與拜登的副國家安全顧問雷特納,在《外交事務》發表〈中國重估算:北京如何違背美國的預期〉專文,反省美國數十年來企圖導引中國的發展,結果證明徒勞無功。
近日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西方政治人物也有類似看法,批評北京不遵循自由民主,警惕北京違反國際規範。坎貝爾他們具體歸納了四方面:經濟上,因為對外開放,爭取市場,經濟自由化開始,但近十年,這個過程停頓,國進民退,國家資本益形鞏固,排斥外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
經濟發展令中產階級興起,但不像台灣或南韓,促成了政治自由化與民主化,在經歷過天安門事件與目睹了蘇共崩潰後,中共加強維護統治,政治倒退至不如鄧小平時期,新科技不能促成訊息流通,反用來加強管控
美國的軍事實力與外交作為,直到二○一○年代初都還能有效震懾大陸,讓中共僅敢稱和平崛起,但是中共逐漸覺得,美國企圖壓制中國崛起,尤其威脅中國在台灣、東海、南海與朝鮮半島的利益,讓大陸別無選擇。
美國曾經企圖將中國的力量導入國際秩序,希望中國能夠扮演「負責任的利益攸關者」,但北京開始與莫斯科聯手,在國際上與美國作對,甚至建立自己的國際組織與巨型計畫,與西方分庭抗禮。
這些描述也許對,但都流於表面。與其說是北京違背了美國的預期,還不如說是美國違背了國際上的自由主義傳統,無論是自由貿易或巴黎氣候協定,川普政府一個一個退出,反倒是大家歡迎大陸仍然留下來。
其次,北京基於自己的國家利益,是選擇性的遵守國際規範,其中西方批評最厲的是南海仲裁法庭判決,但是美國同樣也是選擇性的遵守;不要忘了華盛頓迄今未通過仲裁庭所依循的母法:國際海洋法公約
第三,坎貝爾其實最沒資格批評,他在美國政界學界廿餘年,有許多機會把「美國期望」由藍圖化為政策,美國期望的落空,就是坎貝爾與這兩代美國外交菁英的失敗,責怪中國無濟於事,美國需反省自己錯在哪裡。
最後,美中如果是場競賽,卅年下來,美國沒有佔上風,但是中國也沒有勝出。最近大陸越來越夜郎自大,如中央黨校教授曹立稱,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和世界的關係已經發生了歷史性的反轉,「如今的中國已經在走一條超越西方傳統的現代化道路」;清華的胡鞍鋼更在演講中表示:中國現今在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早已超越美國,而在國防實力、國際影響力、文化軟實力上,不是位居第二,就是差距已經明顯縮小。
一方面自我檢討,另外一方面洋洋自誇,最後勝敗,不問可知。








衛生紙、燒餅、牛奶…漲聲四起 勞工荷包縮水了
李沃牆 ∕ 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 / 聯合報
近日,國內造紙業者宣布最快將於三月中旬調漲衛生紙價格,引發搶購。其實,不只衛生紙漲價,新年伊始,已有不少民生物資悄悄調漲,如筆者家附近的早餐店,其燒餅蛋價格即由廿三元漲至廿五元,漲幅達百分之八點七。除此,超市的雞蛋、鮮奶等多項民生物品價格也全上漲,民眾荷包縮水,感受尤為深刻。

主計處於二月初發布的一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僅百分之零點八八;但與民眾最有感的十七項民生物資平均漲幅卻達百分之三點二七,創下二○一五年三月以來的最大漲幅,足可印證。

民眾應瞭解這一波的民生物品價格上揚,其來有自:

一、國際原物料行情居高不下:近二年因受到國際景氣復甦之故,國際原物料行情擺脫了自二○一一年以來至二○一六年的空頭走勢,轉向多頭。最近,摩根大通的研究亦指出,由於通貨膨脹回升,原物料行情將受益,特別是大宗物品行情。若進一步觀察國際紙漿行情,確實明顯上升,如「長纖紙漿美國現貨」行情由二年前的九四○美元 (每噸)一路漲至今年二月的一二一八美元;一年內整整漲二成、二年內則漲了三成。無獨有偶,同時間的「短纖紙漿中國現貨」行情在二年內漲了三成六,近一年內竟大漲三成一,研判其走勢,仍有持續上升可能。準此以觀,業者宣稱反映國際紙漿上漲而調漲衛生紙價格似乎有理,亦非空穴來風。

二、油價上升助長通膨壓力:國際油價波動大,影響因素實不一而足;我們觀察西德州原油價格在二○一六年一月跌破卅三美元,而北海布倫特原油則大跌至卅二美元。近二年間,歷經多空震盪,價格驚驚漲。目前,前者已漲至六十二美元,而後者更漲至六十六美元,未來繼續上漲的機率頗高。油價上漲、推升企業成本,進而轉嫁給消費者;最後,帶動民生各項物品價格翻升。

三、基本工資及薪資調升,牽引物價上升:一方面,全球景氣復甦,帶動工資上升;另一方面,基本工資調漲下,資方成本上升,只好將成本反映在售價上。國內今年軍公教及不少大型企業調薪,也助長物價走升。據統計,二○一一至二○一七年間,國內每月基本工資由一七七八○元調升至二一○○九元,上升一成七五;而每月經常性薪資則由三六六四六元增加至三九六七九元,漲幅為百分之八點二;但同時期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增幅為百分之九點五。換句話說,雖然基本工資及經常性薪資上升,但考量物價購買力結果,實質所得不升反降。聞此,勞動階級真是欲哭無淚啊!

有鑑於上述,公平會應調查是否有業者藉機拱抬物價,或有聯合漲價及壟斷,甚至囤積的現象。此外,政府在考量基本調漲的同時,亦應注意物價調漲狀況,勿讓民眾名目薪資變大,荷包卻縮水了。再者,全球通膨壓力漸增,美聯準會在三年內五次升息,今年預估會有三至四次升息,政府及民眾應該做好通膨準備。


 
我懊惱、我失職…我搶不到衛生紙
何茹 ∕ 家管(高雄市) / 聯合報
一早到超市採購日用品,驚訝發現原本堆積如山的衛生紙,無論什麼品牌都被搶購一空,面紙、廚房紙巾…都空空如也。

回家看報才知「開工日萬物齊漲」,不免為自己的後知後覺、應變不及而懊惱。想到今後不知多少日子,家人要因廚廁小事而困擾,就慚愧不已,一切都因身為家庭主婦的我失職而起。

既而又覺荒謬,號稱科技進步、民生樂利的國家,居然發生萬民囤積衛生紙的事情,我們政府效能真是強啊,難不成大伙要恢復昔日物資缺乏時「挖糞塗牆」的原始生活?國際紙漿原料漲價訊息,政府也跟我這個失職的主婦一樣後知後覺,或者忙於內鬥外鬥,無暇理睬此等芝麻小事?

「日頭赤炎炎,隨人顧生命」,趁日頭尚早,趕往鄰近賣場搶衛生紙才是正事…

「叮咚」,兒子傳來LINE,洋洋得意地展示前夜的戰果-卅包衛生紙。原來平日不識柴米油鹽的年輕人,在網路同儕鼓動之下,也投入搶購行列!

現實生活比荒謬劇更荒謬。令人不知該哭還是該笑,似乎每個人都「走位」了,家庭主婦買不到衛生紙,毛頭小子倒搶購了一堆。一年初始就發生這麼多匪夷所思的事,真是「貓鼠仔無洗身軀-有鼠味」(有趣味)啊!


 
遏阻囤貨 衛生紙可換新裝
葉昱呈 ∕ 公(屏東市) / 聯合報
衛生紙即將調漲價格,造成民眾搶購。業者如涉及聯合壟斷行為,公平會即應主動查察,以維持市場秩序及保障消費者權益。

另為防範不肖業者大量囤積居奇,等待衛生紙漲價後再釋出,以賺取價差牟利,造成衛生紙一袋難求的現象,建議政府應協調廠商,於調漲價格時更換產品外包裝樣式,並於明顯處加印放大字體之製造日期,與先前生產之衛生紙外包裝區隔。增加的成本由政府補貼,以利消保官、司法單位稽查及消費者辨識,遏阻囤積歪風。


 




從漢城奧運到平昌冬奧 韓國「三十而立」


2018-02-25 23:53 聯合報  黃煜/清華大學體育系教授(桃縣楊梅)
平昌冬奧25日閉幕,南北韓選手分別揮舞南韓國旗、北韓國旗和朝鮮半島旗(統一旗)。 (歐新社)


平昌冬季奧運落幕,距離韓國上次辦理夏季奧運剛好是卅年。這段期間,韓國充分發揮賽事辦理的主場優勢,結合國家城市建設與產業發展。韓國運動界也自豪稱呼自己是全球第六個國家完成大滿貫賽事(指冬夏季奧運、世界盃足球賽及世界田徑錦標賽)的辦理
事實上,韓國學術界也將這些大型國際賽事的辦理分為三階段,不同階段都有特定的使命。
首先,漢城奧運的辦理是形塑國家的品牌形象。當時韓國政治體制從專制逐漸朝向民主轉型,而奧運會的辦理可以給國際社會了解政治轉型的現況。對內可藉由地主運動員的表現爭取國內各界對政府施政的認同;韓國在當屆奧運獲十二面金牌,排名第四,是歷屆奧運的最佳表現,這也凝聚韓國人心。同時,韓國在地文化也藉此平台介紹給國際社會,包括韓式料理以及影視娛樂;研究也指出幾個國家級企業一方面贊助賽事,另一方面大量引用韓國演藝明星做代言人,這些作為奠定了韓流國際化的基礎。
第二,世界盃足球賽的辦理是提升國家品牌價值。這是世足賽第一次在亞洲辦理,韓國再次展現其國家能量;況且是與日本共同辦理,對曾經臣服於日本統治的韓國能夠平起平坐,對其提升國際地位有所助益。再加上九十年代末期的金融風暴,韓國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韓國足球隊充分利用地主優勢踢進前四強,也是史上最好成績,世足賽的籌辦也有助於加速韓國經濟復甦。
第三,平昌冬奧的籌辦則是城市品牌的國際化。進入廿一世紀後,除世足賽及大邱世錦田徑賽外,還辦了兩次亞運會(仁川及釜山)及兩次世大運(大邱及光州);在首都之外,其他主要城市也想利用賽事辦理進行城市再造及國際行銷,此次平昌亦不例外。韓國總統文在寅更利用本次奧運與北韓演出「大和解」戲碼,一方面打造奧運會成為促進和平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則是在國際政治角力戰中擴大自己的籌碼並掌握發語權。國際奧會更樂見自己賽事成為和平的推手以彰顯運動多元價值
從漢城夏季奧運到平昌冬季奧運的卅年間,韓國政經發展已不可同日耳語,而運動與這些蛻變似乎有一定關聯;不僅大幅提升競技運動水準並帶動運動產業,對於在地文創、經濟發展以及國際政治實力等都有具體建樹。大型國際賽事的辦理需要事前縝密的規劃並結合國家、城市及產業的長期發展,這正是透過運動進行發展的重要思維。
國內過去十年分別有高雄世運、台北聽奧到台北世大運等國際綜合型賽事,而韓國的賽事策略思維可說是既深又廣,或許有值得我們借鏡之處。




花蓮震災復原中? 重建問題開始湧現
卓亞雄 ∕ 資深媒體人(台北市) / 聯合報
經過農曆年假,進入復原期的花蓮震災逐漸從媒體消失,事實是進入復原、重建期的震災問題正一一浮現。官員休年假去了,災區只剩少數非政府組織不眠不休地解決災民各式問題,急需公部門、社會給予關注。

震災搶救過程社會普遍肯定,蔡總統的民調甚至止跌回穩。至於防減災,始終未獲重視。花蓮震災救災、復原、重建做得理想嗎?國際上有許多防救災例子可比較,迄今專家給予的成績實在不好看。大官穿梭災變現場毫無意義;現場搜救人員熱忱可感,傾斜危樓掌握不夠,策劃不足,致事倍功半。

救災權責單位最高原則除了搶救人命,另不被輿論左右救災軸線,必須主導民眾的關心走向。例如二年前台南震災,導引民眾聚焦土壤液化、公布土壤液化潛勢圖,進而在老屋健檢定調。只見媒體長篇累牘,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花蓮震災則成功聚焦在米崙斷層、「我家在斷層帶上嗎?」土木、結構、建築三領域技師爭搶話語權,試圖主導地震原因往自己專業領域靠攏,敏感且聳動的「斷層」獲媒體青睞,掀起一陣斷層帶關心;經濟部地調所現場勘查,發現米崙斷層是「被錯動」,源頭至今不明,但社會關心度已消失。

進入災民安置、重建、復原階段,問題急遽浮現,但解決的時間相對有限,難度很高。眼前問題集中在「住」。家倒了、紅單子危樓,回不去了,怎麼解決住房?

安置處所關得急促,一八○餘戶、五百多無家可歸民眾租屋需求立刻湧現。尤其縣府明講只提供「短期」租屋補助,房東怕租屋者日後付不出房租,出租意願不高;兩年前台南震災經驗,老人、弱勢、單親、失業等最需要租屋者反而頻遭拒絕。

縣府的慰問金發放對象是死傷、房損,對謀生工具毀損則愛莫能助。一位國中生家長貸款買了輛拖板車,平常靠開拖板車養家,車子砸壞了,只能打打零工,問題是花蓮沒有多少打零工機會,何況銀行催貸款沒有寬限空間。類似因謀生工具毀損生活陷於困境的民眾也是受災戶,且為數不少,能否協調出扶他一把的方式?

天災的復原及重建至少為期兩年,不止是硬體復舊,精神面的復原更是高難度。期待民眾繼續關心花蓮震災後段的復原工作。


 


不擅學術研究 孩子會動手做


2018-02-26 00:05 聯合報  鄭榮郎/正修科技大學工管系副教授(高雄市)
六龜高中合唱團去年曾應邀赴日本表演。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六龜高中因沒有學生學測超過四十級分,引起社會大眾熱烈討論偏鄉地區是是否有必要設立綜合高中,其實重點不在於設立綜高是否正確的問題,而是城鄉資源差異的狀況
筆者身為私立科技大學教員,高中職招生是職責之一。在東部知名的高職學校,也是碰到類似問題。學生的問題不在於是否就讀科技大學,而是家人給予的觀念就是「畢業後就趕快賺錢」,很多人在入學時就決定畢業就要簽志願役或去工廠工作,這就是偏鄉地區高中職目前狀況,持續升學反而變成少數。
在負責高中職招生宣導過程中,也發現偏鄉地區高中生還是以一般型大學為主要升學管道。其實學測成績作為一般學術型大學入學的依據,是用來檢定學生是否適合走學術路線,但是學測分數並不是一個學生總體能力的指標,分數低並不表示未來的成就比較差。假設實作能力是本身的強項,適合走技術路線,選擇科技大學也有其適合的學習及發展方向,這就是教育的適性原則
偏鄉地區的高中職學校,也要進行自我改造轉型策略,更不要期待「高中職優均質化」個別學校競爭型補助經費帶來的轉型,反而要根據地方特色,就學生能力、性向及興趣,輔導其適性發展。如設立產學專班,照顧偏鄉弱勢學生:像六龜高中與台灣自來水公司合作設立台水專班,保障學生進台水工作的管道,反而對偏鄉地區的學生更有實質的意義;或是引進技職教育與大學資源,引導學生多元化學習,建立學校間垂直合作的基礎,讓偏鄉地區學生能更了解技職教育的優勢及特色,促進其選擇大學及技專校院就讀之意願。
其實偏鄉地區的老師因資源不足,反而更努力投入教育反轉工作。學測分數不理想,表示學生不適合走學術研究的方向,偏鄉地區反而更需要技職教育,這也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其實高中職階段對學生的學習方向就已明確,因此應該提供適合的學習環境,縮短城鄉差距,解決教育資源不足問題,加強投入軟硬體設備,鼓勵多元學習,而不是放棄偏鄉學生;更必須跳脫考試分數本位思考,擺脫學測成績至上的觀念。


六龜高中老師扛起學測責任 偏鄉教育只能「特色」到底?


2018-02-26 00:03 聯合報  王麗雲/台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教授(台北
六龜高中全校學測未達40級分,引發社會對教育城鄉差距的關切。 記者王昭月/攝影


六龜高中學生學測成績無人超過四十級分,引發社會關注。六龜高中師長強調學生不一定都是讀書的料,希望社會肯定他們讀書以外的優點,六龜高中的老師也願為學生的成績扛起責任。不過,偏鄉高中的問題這樣就解決了嗎?
在六龜設立高中,是政府的教育德政,政府和民間也投入不少的資源,如果沒有這個社區高中,學生可能會放棄升學,六龜高中穩住偏鄉學生,也給他們再三年的機會,培養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長處。由校務評鑑報告及學校網頁也可看到,六龜高中的老師在培養學生上都相當盡心盡力。
不過,學測成績反映的是升學機會,學生回家需要幫忙家務,在學校又要努力發展特色努力得獎,學測成績無法提高,應不意外。政府期望學校設定的教育核心目標為何?應先釐清,才能不勞外界議論,學生與老師的心力,也才能放對地方。
另外,高中已是基本教育學習的尾端,國中小未能彌補的學習落差,常常成為高中教學沉重的負擔,也只好一路「特色」到底,對於各教育階段學生學習落差變化情況,我們略知一二,但仍無法完整掌握學校教學的效能,更遑論對症下藥。
最後,學校學生學習的問題,常不是學校造成的,要讓學校做好被賦予的任務,對於教學困境的源頭,例如家庭功能的支持或社區的發展,也要投入有效的、整合的策略,不要讓對弱勢學生的協助,常只是燒半開的水,無法許給學生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