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5962/web/
◆ 聯合報社論/迷霧般的改組,如何能「大破大立」?
◆ 聯合報黑白集/內閣改組的「填充題」
◆ 經濟日報社論/加速發展5G 翻轉產業結構
經濟日報社論/加速發展5G 翻轉產業結構
2019-01-15 02:1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民國108年(2019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11日於拉斯維加斯落幕,不意外的,5G成為此次活動中最受矚目的焦點。雖然許多通訊服務運營商對於5G的前景仍有疑慮,但生態系統內的供應鏈成員,不管是晶片、設備、小型基地台及伺服器等廠商,皆摩拳擦掌等待迎接市場的爆發。
在此同時,中國大陸工業和信息化部也在1月10日公布,今年大陸將在數個城市發放5G臨時牌照,使大規模的5G網路能夠在部分城市和熱點地區運行。下半年還將應用在5G手機、5G iPad等商業產品,以加速推進終端產業化進程和網路建設。而除了消費性市場領域,大陸還將加快5G技術在教育、醫療、養老等各個領域的應用。
事實上,不只中國大陸,美國、韓國及日本對於5G的推展都相當積極。美國在去年底已有幾個城市開始運行5G服務;韓國於去年6月釋照後,三大電信商SKT、KT和LG U+ 12月就開始部分地區5G信號的商用和傳播;日本則計畫趕在東京奧運前夕提供一般使用者的5G服務。這些廠商都是希望能夠儘早透過服務運轉,探索可能的商業模式以搶占商機。
相較各國的爭相加速發展,台灣在5G釋照上的進程相對落後。政府表示要等到全球技術標準相對明確以及終端設備成熟,才會推動頻譜釋出以及發放5G執照事宜,希望此舉能讓企業及民眾可以用更合理的價格享受到5G服務。
基本上,頻譜乃國家稀有資源,如何善用以創造人民最大福祉,當然是重要的考量。不過,產業發展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榮枯也是非常關鍵,如何及時掌握5G帶來的市場契機,尤其是其對產業典範轉移的影響,包括新的應用、新的服務及新的軟硬體商機,藉由應用服務的創新,翻轉原有台灣產業以硬體及代工為主的產業結構,也是政府應該積極考量的重點,應該有積極作為。
首先,我們建議政府儘速提出我國在5G產業發展及創新應用的願景、目標及發展藍圖,同時與產業利害關係者共同商議建立5G布建藍圖及網路部署時間表。以產業發展為例,除了終端設備外,在軟體及服務,甚至解決方案上,是否有更具企圖心的產業發展及全球市場拓展目標?而在創新應用上,哪些領域是國內產業的優勢項目?或者是在地社會問題需要解決的痛點?建議進一步釐清,以聚焦資源投入。
其次,在前述目標確認後,建議政府也應藉由研發投資抵減或者國產自主化鼓勵措施,協助產業投入虛擬化、軟體化的基站及網路解決方案,並鼓勵電信服務業者與軟硬體及系統整合業者合作,採用一定比例的國產化設備,開展新的應用創新服務,並以國際市場為拓展標的。而對於積極拓展國外市場的國家隊,給予全力支持及相對投資。
再者,建議成立相關的投資基金,對於在5G環境下進行相關產業創新應用與服務的新創事業,如遠距智慧醫療、智慧交通及無人駕駛、智慧製造及物聯網等5G新興應用及場域實驗,提供融資、技術及法規上的協助,以測試各類新興應用。
最後,是頻譜的規劃與網路基礎建設。除了期許政府能夠加速釋照的進程之外,預定發放的28GHz及3.5GHz頻段,建議1GHz以下頻段也能納入考量範圍。而5G頻道因為牽涉國防部頻譜,建議能先整頓,一次性釋出乾淨頻譜,以發揮5G技術效益;而中低頻執照年限,因電信業者投資意願相對較低,擔心無法回收,也可考量從目前的15年放寬至20年或25年。至於高頻部分,由於目前應用技術及商業模式尚未完全確認,或可考量從目前15年縮短為五或十年。未來5G頻譜拍賣所得,也建議能規劃作為5G產業發展、業者部署網路之獎勵,以鼓勵電信服務廠商加速網路的布建。
聯合報黑白集/內閣改組的「填充題」
2019-01-15 00:1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由蘇貞昌(右)、陳其邁(左)領軍的新內閣,昨天上路,力拚有感施政。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如果把內閣改組比喻為答題,基本上應該是申論題:哪些職位該換,希望強化哪方面的施政表現,都有一番道理可談。改組也可以是是非題:哪些人表現不稱職,應該換別人上來,總有好壞之辨。當然也可以是選擇題:在眾多人選裡,選擇最適當的人,坐最適當的位子。
但這次的內閣改組,則活脫脫被當成「填充題」來答:除了填補原先留下的幾個部長空缺,被找來填補的,也不外乎「副手」、「選戰敗將」或「卸任的前官員」。換句話說,都是「賦閒者」。這些人去留之間,沒有成本和利害考量,純粹是找個蘿蔔填補先前留下的坑罷了。
內閣改組走到這步田地,也算前所未聞。落到這種窘境,其來有自:一是民進黨的人才庫本來就不豐盈,兩次執政都是耗損多於補充。二是組閣時間緊迫,要找到最佳組合確有難度。
在蔡總統不被看好連任的情況下,蘇內閣的壽命長則可能到明年五二○,短則可能只到大選結果揭曉;怎麼看,都只是「臨時打工」。憑此條件,要延攬到好人才不啻天方夜譚;因此只能靠回鍋、敗將來撐場面了。這個「填充內閣」的成效如何,應該很快就能見真章。
聯合報社論/迷霧般的改組,如何能「大破大立」?
2019-01-14 23:5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卸任的行政院長賴清德(左起)與蔡英文總統、接任閣揆的蘇貞昌三人合影留念。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蘇貞昌內閣昨天正式走馬上任。以台灣的人情政治慣例,人們似乎應對新局給予道賀與期許;但看到蘇揆周末草草完成的內閣布局,外界卻很難說出宏圖大展、前途明亮之類的祝福。除了所謂的「敗選者聯盟」外,蘇內閣的人事絕大多數繼承了賴內閣的原班人馬,甚至連因「卡管案」求去的教育部長潘文忠都重新請回鍋。這樣一支缺乏新意的團隊,能拿出什麼不同政績,令人存疑。
賴清德堅辭閣揆時說,只有他離開,蔡總統才能「大破大立」。現在他如願離開,但接任的蘇貞昌採用的卻仍是他的原班老兵馬,九成以上閣員不變。如果民眾選後期待的是「大破大立」,蘇內閣卻選擇「賴規蘇隨」的現成路數,只求點到為止。連「破」都不想破,請問,這有什麼「大立」的希望?
民進黨或許會辯稱,蘇貞昌只有兩天可以組閣,這麼短的時間讓他很難從容布局人事,因此只能遵循穩定及經驗法則多用舊人。乍聽似乎言之成理,問題是,什麼因素導致蘇貞昌僅剩區區兩天的時間布局?賴清德十二月初即堅決表明辭意,蘇貞昌組閣的消息也在十二月下旬即有風聲,但蔡總統卻讓政府形勢拖在那裡,不進不退。諷刺的是,辭意已決的賴揆拖了五十天,接手的蘇揆卻只有兩天可以布局;這樣輕重緩急不分的更迭手法,不是在浪費國家的時間和能量嗎?
蘇內閣讓人感到新意不足,除了「敗選聯盟」之譏及多數閣員原封不動之外,最讓人訝異的,是把因管案下台的潘文忠又找回來重掌教育部。事實上,蘇揆前兩天已宣布教育部長將由科技部長陳良基轉任;而今為了安插自己的舊屬,他又把已經昭告天下的任命倒轉回去。如此毫無理路的安排,真是令人瞠目結舌。蔡英文請蘇貞昌組閣,外界批評是總統「囊中已空」,沒有人才可用;而蘇貞昌又讓潘文忠重出江湖,更顯示蘇揆亦是「囊中空空」,毫無變革更張的想法。
尤其讓人納悶的是,蔡政府卡管一年落幕,至今猶未交代原由,使是非真相宛如迷霧。而潘文忠在下台二七五天後東山再起,莫非是他因不願受賴揆指使卡管故憤而求去,今天則由蘇揆還他一個公道?如果是這麼悲壯高貴的情懷,蘇揆何以不公開褒揚,卻把謎團留給社會大眾?亦或者,蔡政府對葉俊榮放行管案仍有不滿,還要讓始作俑者的潘文忠繼續未竟之業?三任教長耗掉一年的卡管事件,如今再回到潘文忠的原點;如此沒完沒了的循環,正見證蔡政府的效率不彰,以及對國家虛弱的不以為意。
蔡總統上任兩年多,迄今已陸續任命了三名行政院長。首任閣揆林全擁有蔡英文的高度信任,卻因政治性格及手段較弱,而難獲綠營人士支持。第二任閣揆賴清德雖是民進黨內力挺的明日之星,卻因政治視野較窄及修養厚度不足,時有剛愎的演出。如今,蘇貞昌重作馮婦,其長處是擁有閣揆的實戰經驗及執行力強的稱譽,雖無法像林全那樣取得蔡英文全心全意的信任,至少不致像賴清德那樣執拗難以溝通。但蘇揆也有他的問題,他過度老派的政治意識,未必足以應對今天的現實;這點,從他參選新北市長時的演出即可見一斑。
無論如何,蘇貞昌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在蔡總統不時撈過界對行政決策指指點點的情況下,保持自己的行政尊嚴及內閣自主性,繼而培養出兩人從相互容忍到相輔相成的互動關係。蘇貞昌這次組閣,做得最多的布局其實只是「留人」,沒有提出什麼新面孔;他昨天卻還得意洋洋地宣稱「閣員都是我決定的」,未免暴露了自己底氣猶虛。在這種但求「不破」的心態下,要談「大立」,將純屬奢想。蔡英文若仍一意孤行,未來一年台灣政局要想止跌為升,恐怕希望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