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7日 星期六

經濟/台灣應跟上東亞經濟整合腳步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從張忠謀交棒看他的信心與憂心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已失落了廿年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應跟上東亞經濟整合腳步






經濟/台灣應跟上東亞經濟整合腳步


2017-10-07 01:5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日前召開美國退出之後的第一次首席談判代表會議,各國達成共識,將於今年11月在越南召開的APEC領袖會議中,完成簽署。由於美國退出之後的TPP與台灣雙邊貿易仍占台灣對外貿易總量的22%左右,依然是台灣的重要貿易夥伴,所以在TPP完成協商後,台灣應該要積極申請加入成為會員。
另一方面,在9月香港和東協十國同時宣布完成貿易和投資協議談判,將在11月簽署。這將是東協十國在與中國大陸、韓國、日本、紐澳和印度簽署各別的自由貿易協議(FTA)後,另外一個重要的FTA。香港與東協十國的經貿關係十分密切,此一協議對雙方都有很大助益;更重要的是,香港希望藉由與東協簽署FTA,取得東協十國對外經濟夥伴的地位,從而進一步加入即將完成協商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RCEP)。由於台灣與RCEP的貿易占台灣對外貿易總量的57%,其重要性還超過TPP,因此台灣也應該考慮走香港模式,積極申請加入RCEP。
在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TPP之後,成員國誘因頓失,許多人原本不看好TPP;但是由於TPP的成員國中有許多小國包括紐西蘭、新加坡及澳洲等,都是高度依賴國際貿易的國家,無法如同美國只靠自已的內需市場來拉抬國內經濟,他們對於全球化的需要仍然很高。因此這些國家建議由規模最大的日本出來召集剩下來的11國,討論如何完成TPP簽署。其中有幾個較關鍵的問題:第一,美國曾經強烈要求的專利權延長到70年的條文是否要先凍結;第二,越南很在意的原產地證明,是否要修正;第三,原先規定85% GDP同意才能生效的相關規定,該如何修正。現在在首席談判代表會議中,針對上述的部分問題應該已經達到共識,所以預定在11月的APEC會議中,由各國領袖出面來簽署。
另外,根據日前日本新聞報導,陳建仁副總統與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會見時,表達台灣與日本洽簽FTA,同時想要加入TPP的意願,而菅義偉表示日本歡迎台灣及其他國家加入。因此,台灣應該要依TPP的章程及規定,儘速修正相關法律和規定來符合TPP的要求,從而儘速加入。
至於在RCEP的進程方面,因為有部分國家對於調降關稅的項目和幅度仍有歧異,短期內似乎無法達到共識。即使如此,香港仍然表示想要加入RCEP的意願。而依東協十國的立場,要求所有的RCEP成員國都必須先與其完成簽署FTA,成為其外部經濟夥伴之後,才考慮讓該國申請加入。現在香港已經完成與東協國家的FTA,因此未來會進一步申請加入RCEP。
雖然,RCEP的開放標準比TPP低很多,但是由於他們與台灣雙邊貿易總量遠高過TPP,因此加入RCEP對台灣的重要性絕對不會低於TPP,所以台灣當然也應該要積極參與。尤其是政府正在努力推動新南向政策,而要擴大與東南亞國家雙邊經貿關係,最關鍵的就是與這些國家洽簽FTA;反過來說,如果無法加入RCEP,那麼台灣想要推動與南向國家的經貿關係一定會困難許多。
最後,我們必須指出,中國大陸是RCEP的成員,如果我們想要加入,當然必須經過中國大陸的同意,所以屆時無可避免的要與大陸進行協商,因此我們應該也要與中國大陸維持比較好的雙邊關係。比方說,如果能夠先與中國大陸完成服貿與貨貿等協議,那麼未來協商加入RCEP時也會容易很多;反之,如果現在無法與大陸的協商,那麼未來在加入RCEP時,仍然會遇到與大陸這一關。總之,台灣在對外貿易的問題上很難繞過中國大陸的影響,因此,如果我們能和大陸維持好的關係,那麼台灣開拓對外經貿關係會比較容易;反之,就會困難很多。

聯合/台灣已失落了廿年


2017-10-07 03:4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中研院院士王平(圖)受訪時指,台灣經濟面臨關鍵轉折點,若不解決經濟三隻黑手:法律、環評與對中國過度保守,台灣將落入中所得陷阱。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研院院士王平等人發表報告,指台灣經濟因法律、環評、對大陸過度保守等三大因素,而停滯不前。若不解決,台灣將落入中所得陷阱,至少被十五到卅個國家超越,再陷失落的十年。
回顧來時路,台灣已失落了廿年;若再陷落十年,那麼下一代的前景將一片灰暗。一般而言,台灣失落的廿年,應從當年「亞太營運中心」計畫的失敗起算。那項計畫原欲趁中國大陸尚未開放和崛起,利用台灣的優勢,以大陸為腹地,構築亞太營運中心;誰料,後來被李登輝的「戒急用忍」全盤打亂,台灣稱雄亞太的壯志隨即轉為鎖國自憐,急轉直下。後來,陳水扁乾脆喊停計畫。
台灣失落的最初十年,一般人也許沒有太強烈的感受,原因是,當時還有前人留下的雄厚資產可供揮霍。同時,政治硝煙四起,以及年年修憲的狂熱,掩蓋了台灣經濟體質轉衰的事實。但後來的十年,隨著中國成為「世界工廠」而崛起,兩岸的落差翻轉,台灣的經濟優勢不再,外資紛紛撤離,國人的自信心也不復以往。
說穿了,太陽花運動就是過去失落廿年的產物。這個年歲的青年,出生於台灣的巔峰歲月,也接受了所謂本土教育的洗禮,但伴隨著他們成長歷程的,卻是國家經濟和自信的一路下坡。也因此,僅僅只是開放「服貿」這樣的尋常貿易互惠事務,都讓他們覺得是大敵壓境,而群起抗爭。
愈缺乏自信,就愈走向閉鎖。這是失落的廿年,給未來世代的教訓。

聯合/從張忠謀交棒看他的信心與憂心


2017-10-07 03:5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宣布,將在明年6月退休。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陳正興/攝影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宣布明年退休,不續任下屆董事,也不參與經營管理,他要完全交棒。台積電是台股市值最大的企業,占台股權重近百分之十九,市值近六兆,堪稱台灣企業中的巨人,也是世界級的公司。張忠謀交棒成功與否,不單影響台積電一家公司,更牽動台股、甚至台灣經濟的表現。張忠謀宣布交棒,展現對台積電未來的信心,卻難掩對台灣經濟發展的憂心。
對於張忠謀宣布交棒,法人多數給予中性至肯定的評價,台積電股價也表現沉穩,顯示市場對張忠謀的退休計畫初步投下了信任票。台積電的接班計畫一開始並不順利,二○○五年張忠謀首度啟動台積電的交班計畫,交出執行長職務,自己專任董事長。但這項計畫在四年後宣告失敗,張忠謀回任執行長,重新站上台積電的第一線。當年交棒失利,產業分析師點出台積電的兩大問題,一是張忠謀退休後由誰接班?二是台積電如何維持長線成長動能?
二○○九年張忠謀重掌台積電時,台積電股價是五十六元,八年後他再次宣布交棒,股價已逾二百廿元,且連續多年蟬聯台股獲利王。張忠謀用經營績效回應了外界的質疑。他在宣布退休前敲定了台積電三奈米投資計畫,並訂出明確的交棒計畫與接班人選,分析師普遍預期,未來五年台積電的經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張忠謀費時十多年才搞定台積電的接班大計,這個過程可給國內其他企業參考。
我國企業發展歷史不若西方國家久,不少公司的經營以家族企業型態崛起,但隨著公司規模愈來愈大,所有權跟經營權如何達到理想的平衡,經營者如何讓下一棒接手,讓企業能長久穩定經營並獲利,成為不少企業的關鍵考驗。近年不少大型家族企業傳出接班紛爭,或兄弟鬩牆,或鬧上法院,不但有損公司形象,也影響管理階層的穩定。而張忠謀的交棒計畫透明且務實,確實值得其他企業主借鏡。
張忠謀第一次啟動接班,保留了董事長一職,也保留了隨時可重新掌舵的空間。這一次,張忠謀不但交出管理職,也不再擔任董事,代表他對台積電接下來的發展有信心。但張忠謀雖放心交棒,他對台灣經濟的下一步,卻頗為擔心。
張忠謀在宣布退休前不久,還重申政府在發展經濟中最重要的角色是要把基礎建設與法令做好,反對蔡政府用政策主導產業發展,推動五加二產業計畫。此外,他也擔心國內的水、電等基礎設施,能否承擔產業發展的需要。台積電的三奈米投資計畫,一度傳出因擔心國內水電供應問題,考慮赴美設廠。今年國內發生十八年來最嚴重的大停電,而張忠謀在兩年前就已預告台灣會出現缺電危機,顯見他頗有先見之明。
雖然在政府明確承諾解決水、電、環評等問題後,張忠謀拍板三奈米投資計畫,讓台灣持續保有先進的半導體技術,但對張忠謀「一分鐘都不能缺電」的憂心與提醒,政府的回應卻輕描淡寫。蔡總統接受中央社專訪時回應張忠謀的談話稱,和平電廠倒塌與八一五大停電不是缺電的問題,而是天災與人為疏失,完全沒反省是因為她的能源政策太過冒進,以致在能源轉型過程中,供電備用與備轉容量率快速滑落。世界經濟論壇最新全球投資評比,我國包括供電、港口、航空等基礎建設排名明顯退步,即印證了張忠謀的擔憂。
相較於十二年前張忠謀的半退,保留隨時重返第一線的彈性,此次選擇全退,凸顯他對交棒後的台積電與繼任者有信心,並展現了經營者對公司與股東的負責任態度。其實,張忠謀留給台灣經濟發展的禮物不只是台積電,他對國內產業發展的諸多建言,既有苦口婆心,亦有恨鐵不成鋼的期許。政府必須立即修補產業政策與基礎建設的缺陷,以行動回應產業界的憂慮。

聯合筆記/蔡政府稅改 重蹈馬覆轍?

.金馬人想跟賴揆說:我們渴望和平 厭惡戰爭
.聯合筆記/蔡政府稅改 重蹈馬覆轍?
.當台灣成焦土 撐「不止兩周」又如何
.輕微犯行有必要判罪嗎?
.台東南迴線沿岸 快納入東管處吧
.單身老年女性困境…只盼睡夢中離世?
.聊政治 冷漠日本vs.狂熱台灣







聯合筆記/蔡政府稅改 重蹈馬覆轍?


2017-10-07 04:11 聯合報  賴昭穎

財政部推出「全民稅改」,調高綜所稅標準扣除額、薪資特別扣除額,並降低最高稅率,希望吸引實質投資並刺激消費。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林俊良/攝影


行政院前院長林全推動的「全民稅改」方案,儘管面臨外界不少圖利富人的質疑聲浪,行政院長賴清德仍選擇「林規賴隨」,預計在下周的行政院院會通過後,送交立法院審議。這個以「全民」為名的減稅方案,能否擴大國內實質投資是個未知數,但方案無視於債台高築的政府財政,也無助於改善所得分配,日後產生的蝴蝶效應,仍要由決策者承擔。
馬政府二○○八年上台,為了建構「窮人減稅、富人多繳稅」的租稅環境,成立賦稅改革委員會;然而,全球金融海嘯讓賦改會變了調。當時政府為了吸引資金回流,極力運作將遺產及贈與稅率從百分之五十大降為百分之十,賦改會召集人憤而請辭,更引發代表學界的賦改會委員連署停開會議。
當時行政院不顧諸多反對意見,仍在院會通過遺贈稅大降為百分之十的修法案,但為了化解推動調降這個「富人稅」的阻力,一併調高個人綜所稅的標準、薪資所得、身心障礙和教育學費等扣除額,透過「統統有獎」的方法力保法案順利通過,讓富人大受益。
同樣的,蔡政府為通過以調整股利所得課稅方式為核心的稅改方案,也祭出調高標準、薪資與身心障礙等扣除額的手段,「包裝」方式和馬政府如出一轍;而且表面上全民有利,實則富人受惠最多的結果也相同。
財政部估算,政院選擇的股利稅改方案稅收損失五九九億元,大小股東都分配到減稅利益,但中央預算年年入不敷出,只能舉債度日,羊毛出在羊身上,負債最終仍是全民埋單。
儘管政府不願承認圖利富人,但從報稅資料來看,高所得者的所得主要來源是股利所得,調降內資的股利所得稅當然是濟富;而調高標準、薪資扣除額,高薪族也雨露均霑。此外,台灣留不住人才,主要原因絕不是高稅率,而是低薪,調降百分之四十五的富人稅能發揮多少留才攬才的功效不無疑問。
二○一四年的太陽花運動是造成兩年後政黨再度輪替的關鍵,這場運動的成因除了反中意識,也夾雜著年輕世代看不到未來的失落感,這樣的情緒則源自於所得分配不均、房價高不可攀等民怨,馬政府當年大降遺贈稅,熱錢回流炒作股市、房市,成了催化劑。
任何為達成特定政策目的、見樹不見林的改革,結果往往都是負面大於正面。歷史殷鑑不遠,但決策者是否能從錯誤的經驗學到教訓,則是另一回事了。

周行一/老人化社會與人文社會科學

.周行一/老人化社會與人文社會科學
.施振榮/從王道談「官不聊生」與「民不聊生」
.盛治仁/人生5個思考題
.方祖涵/企業與地方的共生
.范疇/再度建議國民黨改黨徽
.劉維公/當代病態民主的神救援話語術

.嚴震生/南比亞、尚比亞、甘比亞







周行一/老人化社會與人文社會科學


2017-10-07 03:53 聯合報  周行一(政治大學校長)


秦始皇生於西元前二五九年,一向體弱多病,他想長生不老,最後活到五十歲,當時一般人的平均壽命只有卅幾歲左右。不敢講是不是從秦始皇以後才如此,長壽一直是大家的共同願望,但是曾幾何時,現代人已經從「還沒有準備好早過世(not prepared to die early yet)」變成「還沒有準備好活得久(not prepared to live long yet)」,和以前人比較,這個心理其實蠻諷刺的,我們都在「想活得久」與「怕活得久」之間掙扎。
其實人類壽命在廿世紀才開始突飛猛「長」,從十九世紀末到現在大概延長了一倍,受惠於經濟快速成長伴隨著醫療進步,很多國家在一百年內翻轉了過去幾十世紀的常態。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社會基礎建設(social infrastructure),包含醫療照護設施、社會保險與福利、道路與交通、居住環境、老人教育與學習、年輕人在老人化社會中的心態調適等等都還不到位,這個情況讓老人恐慌,更讓受少子化趨勢衝擊的年輕人焦慮:「我們到底有沒有能力處理這個問題?」
社會基礎建設不足與財政不到位有相當大的關係,與新進國家比,台灣這個問題特別嚴重,如果政府有錢,問題就不會像今天這麼突出,老人不會在家乏人照料、年輕人不會在照顧老年人與自己謀生間蠟燭兩頭燒;如果百姓自己有錢,照顧老人的壓力就會低。
老人化問題非常複雜難解,不然早就解決了,當財政困難時(在民主社會中,政府財政窘迫是個宿命),政府無法獨力解決問題,必須與各界(學術界、企業、金融機構、醫療相關非營利組織等)共同合作才能改善問題,這種合作無法在政府主導集中規畫下完成,必然要在各種參與者有足夠動機下,各自努力,在一個良好環境內,大家自自然然地群策群力。
這個良好環境存在的先決條件是人的素質,例如同理心、創新力、國際化能力、組織協調力、辨識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問題解決方案、執行力等等。人決定法規環境的良窳、人視問題的本質利用科技工具協助解決問題、人互相溝通做關鍵決策,科技會是解決問題的重要助力;不過,是人的好奇心與創造力讓科學進步、是人尋找與利用科技、是人運用科技協助解決問題。當人對了,解決老人問題的科技就對了,我們會有更好的設備防止老人跌倒、機器人幫助照顧老人、老人可以在家接受高品質醫療照護、老人只要吃一種藥避免用藥混淆等等不一而足。
所以,讓人具備上述特質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這種教育內涵必須靠與人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作為支撐。如果我們的教育過於偏重科技能力的培養,大學的研究項目過度向科技領域傾斜,我們會做很多機器設備、軟體應用程式,但是所解決的問題價值低,這是台灣過去產業發展的根本問題。
老人化問題的解決方案,需要的是人文社會科學的解決方案,科技是當中的重要元素,絕非充分條件。我們政府的教育與科研單位在規畫教育與研究資源的分配時,必須重視與人直接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老人化問題僅是社會問題的一部分,其它當代的重要社會問題,本質上不也都是人文社會科學問題嗎?
(作者為政治大學校長)

9月
.葉銀華/家族企業之傳承機制
.李清志/美感的喚醒
.薛承泰/Seafood 什麼是文白比?
.廖玉蕙/不是放棄,是珍愛和疼惜
.黃介正/國防安全智庫的「十誡」
.葉丙成/體改打假球,教育部何以默然?

.王健壯/最困難的事 蔡英文還沒做
.朱宗慶/優勢與重視
.蘇蘅/民粹政治與社群媒體造神
.林中斌/太陽磁爆、大地震並無關聯?
.陳立恆/缺電?我們缺的是「自知之明」!
.盛治仁/第三次政黨輪替 民主扎根了嗎?
.洪蘭/閱讀是習慣不是本能 須從小培養

.方祖涵/天災行銷學
.王正方/我是王正中的弟弟
.施振榮/「物聯世界、智源台灣」
.賴英照/看見內線交易
.王文華/英雄所「睡」略同
.馬凱/當心啊!走在懸崖邊的世人
.葉銀華/公司治理最後防線失守

.王健壯/蔡英文強勢領導面臨考驗
.周行一/雇人不再靠學歷
.嚴震生/司法獨立,肯亞優於台灣
.薛承泰/世大運與日全食
.林中斌/拉古薩:自由繁榮和平的小國
.黃介正/美亞太政策鐵三角到位
.方祖涵/槍口下,不滅的記者魂

.劉維公/台灣文創產業政策的唐吉訶德症
.范疇/爭論文言文比例?沒開竅吧?
.馬凱/天賜良機讓台灣再領風騷


8月
.盛治仁/謝謝你的競爭
.廖玉蕙/別拿過去的錯誤恐嚇未來的可能
.洪蘭/簡單就是美 文言文很潮的!
.葉銀華/應避免傷害台灣的抗爭活動

.王健壯/逢課綱必鬥不累不煩嗎?
.余光中/免繳遺產稅的現金
.嚴震生/川普眾叛親未離,執政聯盟解構中
.林祖嘉/前瞻計畫絕不可以包裹表決
.葉丙成/政府,勿再把學校當業績提款機!
.蘇蘅/政治道歉的傲慢與偏見

.黃界正/沒有巴農的白宮與亞洲
.李清志/鳥不生蛋的魅力
.朱宗慶/「察言觀色」的正向思考
.陳立恆/天人合一也需要知行合一
.盛治仁/務虛的政治,務實的生活
.張俊彥/創造價值才是創新:談教育和科技的創新
.薛承泰/社會責任是「偽君子」嗎?

.方祖涵/被識破的是投球動作,還是假消息?
.王健壯/蔡英文的問題在哪裡?
.王正方/君子和而不同
.施振榮/企業家族 傳承無形信念、價值更重要
.馬凱/謀大位者要除三大害
.周行一/大學的進步需要永續的基金
.嚴震生/美國參議院的「核子選擇」

.黃介正/美中兩岸關係時間表
.高朗/朝鮮半島危機,不能心存僥倖
.葉銀華/公司為誰而治?
.洪蘭/看見誠品 成就閱讀
.薛承泰/公教樓地板32160 年改的5個魔咒
.盛治仁/看透生命迷霧 走不一樣的路
.方祖涵/老派的英雄對決



7月
.劉維公/講清楚說明白,假新聞一樣來
.王健壯/NCC應該做鋪路的人
.蘇蘅/挺媒體的蓋茲 台灣有沒有?
.葉銀華/高調做公益 好嗎?
.朱宗慶/時間.心境
.李清志/星巴克女神vs.日本藝伎
.陳立恆/氣與眼,台灣前瞻的活棋之路

.施振榮/突破價值與平衡盲點 邁向矽文明
.葉丙成/請問政府,體育改革做不做?
.黃介正/人民解放軍的歷史挑戰
.林中斌/無神論大國 宗教興起
.薛承泰/加碼20億,保20萬生育?
.盛治仁/陸客不來「爆買」的衝擊與機會
.嚴震生/原是最幸福一代的提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