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7日 星期六

經濟/台灣應跟上東亞經濟整合腳步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從張忠謀交棒看他的信心與憂心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已失落了廿年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應跟上東亞經濟整合腳步






經濟/台灣應跟上東亞經濟整合腳步


2017-10-07 01:5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日前召開美國退出之後的第一次首席談判代表會議,各國達成共識,將於今年11月在越南召開的APEC領袖會議中,完成簽署。由於美國退出之後的TPP與台灣雙邊貿易仍占台灣對外貿易總量的22%左右,依然是台灣的重要貿易夥伴,所以在TPP完成協商後,台灣應該要積極申請加入成為會員。
另一方面,在9月香港和東協十國同時宣布完成貿易和投資協議談判,將在11月簽署。這將是東協十國在與中國大陸、韓國、日本、紐澳和印度簽署各別的自由貿易協議(FTA)後,另外一個重要的FTA。香港與東協十國的經貿關係十分密切,此一協議對雙方都有很大助益;更重要的是,香港希望藉由與東協簽署FTA,取得東協十國對外經濟夥伴的地位,從而進一步加入即將完成協商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RCEP)。由於台灣與RCEP的貿易占台灣對外貿易總量的57%,其重要性還超過TPP,因此台灣也應該考慮走香港模式,積極申請加入RCEP。
在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TPP之後,成員國誘因頓失,許多人原本不看好TPP;但是由於TPP的成員國中有許多小國包括紐西蘭、新加坡及澳洲等,都是高度依賴國際貿易的國家,無法如同美國只靠自已的內需市場來拉抬國內經濟,他們對於全球化的需要仍然很高。因此這些國家建議由規模最大的日本出來召集剩下來的11國,討論如何完成TPP簽署。其中有幾個較關鍵的問題:第一,美國曾經強烈要求的專利權延長到70年的條文是否要先凍結;第二,越南很在意的原產地證明,是否要修正;第三,原先規定85% GDP同意才能生效的相關規定,該如何修正。現在在首席談判代表會議中,針對上述的部分問題應該已經達到共識,所以預定在11月的APEC會議中,由各國領袖出面來簽署。
另外,根據日前日本新聞報導,陳建仁副總統與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會見時,表達台灣與日本洽簽FTA,同時想要加入TPP的意願,而菅義偉表示日本歡迎台灣及其他國家加入。因此,台灣應該要依TPP的章程及規定,儘速修正相關法律和規定來符合TPP的要求,從而儘速加入。
至於在RCEP的進程方面,因為有部分國家對於調降關稅的項目和幅度仍有歧異,短期內似乎無法達到共識。即使如此,香港仍然表示想要加入RCEP的意願。而依東協十國的立場,要求所有的RCEP成員國都必須先與其完成簽署FTA,成為其外部經濟夥伴之後,才考慮讓該國申請加入。現在香港已經完成與東協國家的FTA,因此未來會進一步申請加入RCEP。
雖然,RCEP的開放標準比TPP低很多,但是由於他們與台灣雙邊貿易總量遠高過TPP,因此加入RCEP對台灣的重要性絕對不會低於TPP,所以台灣當然也應該要積極參與。尤其是政府正在努力推動新南向政策,而要擴大與東南亞國家雙邊經貿關係,最關鍵的就是與這些國家洽簽FTA;反過來說,如果無法加入RCEP,那麼台灣想要推動與南向國家的經貿關係一定會困難許多。
最後,我們必須指出,中國大陸是RCEP的成員,如果我們想要加入,當然必須經過中國大陸的同意,所以屆時無可避免的要與大陸進行協商,因此我們應該也要與中國大陸維持比較好的雙邊關係。比方說,如果能夠先與中國大陸完成服貿與貨貿等協議,那麼未來協商加入RCEP時也會容易很多;反之,如果現在無法與大陸的協商,那麼未來在加入RCEP時,仍然會遇到與大陸這一關。總之,台灣在對外貿易的問題上很難繞過中國大陸的影響,因此,如果我們能和大陸維持好的關係,那麼台灣開拓對外經貿關係會比較容易;反之,就會困難很多。

聯合/台灣已失落了廿年


2017-10-07 03:4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中研院院士王平(圖)受訪時指,台灣經濟面臨關鍵轉折點,若不解決經濟三隻黑手:法律、環評與對中國過度保守,台灣將落入中所得陷阱。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研院院士王平等人發表報告,指台灣經濟因法律、環評、對大陸過度保守等三大因素,而停滯不前。若不解決,台灣將落入中所得陷阱,至少被十五到卅個國家超越,再陷失落的十年。
回顧來時路,台灣已失落了廿年;若再陷落十年,那麼下一代的前景將一片灰暗。一般而言,台灣失落的廿年,應從當年「亞太營運中心」計畫的失敗起算。那項計畫原欲趁中國大陸尚未開放和崛起,利用台灣的優勢,以大陸為腹地,構築亞太營運中心;誰料,後來被李登輝的「戒急用忍」全盤打亂,台灣稱雄亞太的壯志隨即轉為鎖國自憐,急轉直下。後來,陳水扁乾脆喊停計畫。
台灣失落的最初十年,一般人也許沒有太強烈的感受,原因是,當時還有前人留下的雄厚資產可供揮霍。同時,政治硝煙四起,以及年年修憲的狂熱,掩蓋了台灣經濟體質轉衰的事實。但後來的十年,隨著中國成為「世界工廠」而崛起,兩岸的落差翻轉,台灣的經濟優勢不再,外資紛紛撤離,國人的自信心也不復以往。
說穿了,太陽花運動就是過去失落廿年的產物。這個年歲的青年,出生於台灣的巔峰歲月,也接受了所謂本土教育的洗禮,但伴隨著他們成長歷程的,卻是國家經濟和自信的一路下坡。也因此,僅僅只是開放「服貿」這樣的尋常貿易互惠事務,都讓他們覺得是大敵壓境,而群起抗爭。
愈缺乏自信,就愈走向閉鎖。這是失落的廿年,給未來世代的教訓。

聯合/從張忠謀交棒看他的信心與憂心


2017-10-07 03:5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宣布,將在明年6月退休。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陳正興/攝影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宣布明年退休,不續任下屆董事,也不參與經營管理,他要完全交棒。台積電是台股市值最大的企業,占台股權重近百分之十九,市值近六兆,堪稱台灣企業中的巨人,也是世界級的公司。張忠謀交棒成功與否,不單影響台積電一家公司,更牽動台股、甚至台灣經濟的表現。張忠謀宣布交棒,展現對台積電未來的信心,卻難掩對台灣經濟發展的憂心。
對於張忠謀宣布交棒,法人多數給予中性至肯定的評價,台積電股價也表現沉穩,顯示市場對張忠謀的退休計畫初步投下了信任票。台積電的接班計畫一開始並不順利,二○○五年張忠謀首度啟動台積電的交班計畫,交出執行長職務,自己專任董事長。但這項計畫在四年後宣告失敗,張忠謀回任執行長,重新站上台積電的第一線。當年交棒失利,產業分析師點出台積電的兩大問題,一是張忠謀退休後由誰接班?二是台積電如何維持長線成長動能?
二○○九年張忠謀重掌台積電時,台積電股價是五十六元,八年後他再次宣布交棒,股價已逾二百廿元,且連續多年蟬聯台股獲利王。張忠謀用經營績效回應了外界的質疑。他在宣布退休前敲定了台積電三奈米投資計畫,並訂出明確的交棒計畫與接班人選,分析師普遍預期,未來五年台積電的經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張忠謀費時十多年才搞定台積電的接班大計,這個過程可給國內其他企業參考。
我國企業發展歷史不若西方國家久,不少公司的經營以家族企業型態崛起,但隨著公司規模愈來愈大,所有權跟經營權如何達到理想的平衡,經營者如何讓下一棒接手,讓企業能長久穩定經營並獲利,成為不少企業的關鍵考驗。近年不少大型家族企業傳出接班紛爭,或兄弟鬩牆,或鬧上法院,不但有損公司形象,也影響管理階層的穩定。而張忠謀的交棒計畫透明且務實,確實值得其他企業主借鏡。
張忠謀第一次啟動接班,保留了董事長一職,也保留了隨時可重新掌舵的空間。這一次,張忠謀不但交出管理職,也不再擔任董事,代表他對台積電接下來的發展有信心。但張忠謀雖放心交棒,他對台灣經濟的下一步,卻頗為擔心。
張忠謀在宣布退休前不久,還重申政府在發展經濟中最重要的角色是要把基礎建設與法令做好,反對蔡政府用政策主導產業發展,推動五加二產業計畫。此外,他也擔心國內的水、電等基礎設施,能否承擔產業發展的需要。台積電的三奈米投資計畫,一度傳出因擔心國內水電供應問題,考慮赴美設廠。今年國內發生十八年來最嚴重的大停電,而張忠謀在兩年前就已預告台灣會出現缺電危機,顯見他頗有先見之明。
雖然在政府明確承諾解決水、電、環評等問題後,張忠謀拍板三奈米投資計畫,讓台灣持續保有先進的半導體技術,但對張忠謀「一分鐘都不能缺電」的憂心與提醒,政府的回應卻輕描淡寫。蔡總統接受中央社專訪時回應張忠謀的談話稱,和平電廠倒塌與八一五大停電不是缺電的問題,而是天災與人為疏失,完全沒反省是因為她的能源政策太過冒進,以致在能源轉型過程中,供電備用與備轉容量率快速滑落。世界經濟論壇最新全球投資評比,我國包括供電、港口、航空等基礎建設排名明顯退步,即印證了張忠謀的擔憂。
相較於十二年前張忠謀的半退,保留隨時重返第一線的彈性,此次選擇全退,凸顯他對交棒後的台積電與繼任者有信心,並展現了經營者對公司與股東的負責任態度。其實,張忠謀留給台灣經濟發展的禮物不只是台積電,他對國內產業發展的諸多建言,既有苦口婆心,亦有恨鐵不成鋼的期許。政府必須立即修補產業政策與基礎建設的缺陷,以行動回應產業界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