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0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因應新情勢 建構下世代政策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9992/web/ 

◆  聯合報社論/虧三千億的勞動基金,撥補四百億就想打發
◆  聯合報黑白集/土地公的真相
◆  經濟日報社論/因應新情勢 建構下世代政策






經濟日報社論/因應新情勢 建構下世代政策


2022-10-20 00:39  經濟日報/   社論
美中示意圖。歐新社



美國最近公布「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揭示美國正面對兩大挑戰,分別是與中國大陸及俄羅斯的地緣競爭,以及受到新冠肺炎、供應鏈重組、氣候變遷、糧食安全和通貨膨脹跨國界議題衝擊。報告除了揭示需有效約束俄羅斯外,特別強調與中國全方位競爭勝出是最重要關鍵;此報告不但是美國國家安全的最高準則,也可視為美國未來產業政策指導方針

美國過去奉行自由市場經濟原則不干預產業競爭;然而在美中長期對抗加劇下,美國開始制定多元產業政策,政府的角色更為重要。美國認為必須由國家安全角度降低中國大陸威脅,確保產業安全;以出口管制、進口限制、投資嚴審多項措施鞏固美國技術優勢;而且技術含量愈高的產業,形成的保護網就愈緊密。

美國傾全力圍堵中國,並將台灣視為合作對象。台灣對美國雖然並非亦步亦趨,但至少是配合美國立場。台灣雖被美國視為重要夥伴,若干關鍵產業甚至還是美國招商引資積極拉攏對象美國主要是保持本身產業領先,建立自主供應鏈,排除中國只是其中一個手段。美國對於國內能量不足,對外倚賴度高的產業,則全力吸引外國企業在美國境內生產,最終目的則是成功扶植國內企業可以取而代之;反觀美國具有優勢的項目,則不鼓勵他國涉入。

所以在各國競相強化供應鏈下,台灣如何確保本身競爭力才是最重要關鍵。台灣應加速盤點主要產業供應鏈,就如何維持現有優勢的「固本優化」,以及以「擴張補強」方式切入其他生產環節,均應有完整的措施。

台灣也應評估「產業創新條例」。產業創新條例起始於民國八十九年(2000年),其間雖也小幅增修,但在國際經貿環境劇變下,實應做進一步調整。現階段產創條例的補強,主要是集中在第10條擴大租稅優惠;然而除此之外,可考慮提供更多元性的措施。例如台灣雖然無法如大國投入巨額補貼而形成競賽,但可針對最關鍵的產業或製程,除了租稅優惠外,提供更多補助措施。

其次,目前美國不但嚴審企業赴中國投資以及陸資在美國營運甚至對於任何涉及中國因素的商業行為也強力控管其他國家也群起效尤。台灣也審視現行內外投資規範,特別是對赴大陸投資及陸資來台的部分,通盤考量其中對技術規範限制,以符合目前全球趨勢。

美國帶動全球,形成另一波保護主義。過去是以關稅為主貿易保護措施,維護貿易利益。但降低貿易障礙方式,已經無法因應目前挑戰,特別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威脅。所以美國推動新型態貿易協定不包括市場自由化但納入環保、供應鏈、數位貿易、租稅,以及勞工等多項議題;雖不會直接產生貿易效果,但長期的影響卻不容忽視。此與傳統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截然不同全球區域經濟整合走向雙軌化

台灣應正視區域經濟整合雙軌化的影響。目前「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調整支援方案」,目的是協助台灣企業及勞工因應 FTA 市場開放的衝擊。未來台灣在參與建構新型態貿易協定時,也應未雨綢繆,比照傳統 FTA 方式,制定因應衝擊相關輔導配套措施。

台灣過去在國際環境變遷下,均能順適調整而成功轉型。例如進口替代出口擴張階段,由獎勵投資條例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產業創新條例,均反應出台灣在面對經濟發展不同階段的因應。而現今台灣正在另一關鍵轉捩點上,除了需應付地緣政治複雜的政治風險經貿政策如何改弦易轍,更攸關台灣下階段經濟發展的成功。










聯合報黑白集/土地公的真相


2022-10-20 05:36 聯合報/   黑白集
國民黨桃園市長參選人張善政(左)。記者朱冠諭/攝影



中選會公告候選人財產申報,張善政因擁有六十多筆土地,被綠營網軍封為「土地公」。其中有一筆桃園的土地,計超過一萬坪,令人羨妒。既是中選會的資料,可信度應該很高;但經張善政本人說明,「土地公」的身價當場落漆

真相是:張善政申報六十六筆地,其中六十筆是其妻繼承先人遺產而來,因多為畸零地,六十筆加起來面積不過九○・八坪平均每筆僅一・五坪。他自己名下的六筆,有三筆為花蓮的一塊農地,當假日農夫種樹用;一筆是新北住家,一筆是中壢廿坪老公寓,另一筆是三芝父母靈骨塔,頂多半坪。如此而已。

聽起來,很令人失望。擁有六十六筆土地的大地主,加總就這麼丁點資產,未免太對不起綠營奉送的「土地公」封號。尤其老婆的六十筆,筆數嚇人,但幾乎都是無法使用畸零地,換作其他人可能都懶得申報了;而張善政老老實實地申報,卻招致不明就裡的攻擊。人善被人欺,正是如此。

大家都記得,蔡英文父親的墓園占地五百多坪,違反殯葬管理條例》墓園不得超過八平方公尺的規定被罰。現在,綠營卻惡炒張善政父母半坪的靈骨塔用地,也太荒唐。至於張善政的廿坪公寓,綠營竟拿整棟集合住宅基地浮誇成萬坪土地,真是偷天換日的高手。再說謊,福德正神也不會放過你們!











聯合報社論/虧三千億的勞動基金,撥補四百億就想打發


2022-10-20 05:40  聯合報/   社論
包括勞退和勞保基金在內的勞動基金,今年前八個月累計投資虧損三千多億元。由於全球股市九月持續下探,勞動基金運用坦言「後市很不看好」。記者杜建重/攝影



今年選舉很冷,戰火集中在候選人交互攻訐公共政策辯論極少勞工議題則近乎絕跡。勞動部近日公布「勞動基金運用績效,今年前八月大虧三,二○四億元,收益率為負六・二%,離破產又更近一步。對此,勞動部長許銘春說「投資難免有輸有贏」,今年底前很難轉虧為盈,但勞工享有兩年定存利率收益「保障」,可以放心。閣揆蘇貞昌則稱,基金有專業人員操作,「也不是虧那麼多」。

許銘春和蘇貞昌都是在敷衍、打哈哈。勞動基金虧損三千多億,平均每個勞工損失一・八萬元,還不算多?何況,那只是八月底的數字,以近日台股跳崖式下墜,勞動基金虧損可能已累增至五千多億元。在這種情況下,蘇貞昌還好意思說「有專業人員操作」,是在騙誰?

更可議的是,以目前的經濟走衰股市暴跌態勢,現有的虧損只會繼續擴大;勞動部竟還要加碼七百億元投入股市配合國安基金」的運作進場拉抬股市一千六百萬勞工辛勤血汗,卻被政府當成股票族救命活水,這樣的操作,說有多諷刺就有多諷刺。許銘春忝為勞動部長,她對勞工究竟有何眷顧之心,至此也就圖窮匕現了。

許銘春近日在立法院答詢,被問到觀光旅宿業者是否缺工,竟引五月公立就業機構的媒合數據,稱觀光業勞工是「供過於求」。民間人力銀行隨即打臉說,十月業者開出的職缺達二・四萬人,求職者卻僅五千多人,事實是「求過於供」,且差距達四・四倍。這顯示,許銘春與社會現實完全脫節對勞工處境漠不關心。試想,五月是疫情的高峰,人們避免外出,旅宿需求當然不高。而如今邊境已經解封,觀光業者都摩拳擦掌準備迎接遲來的春天;誰知,勞動部長卻還停留在昔日時空。

勞動基金已大虧三千多億元,政府卻仍把基金當成自己的「子彈」,要繼續投入股市拉抬行情;說穿了,除了短視近利,根本是「心中沒勞工」。蔡總統一上台,即大刀闊斧改革「軍公教年金制度,志大言大。然而,對於潛藏債務接近十兆勞保年金制度卻始終畏首畏尾避談改革,一拖至今。近幾年,勞保潛藏債務以平均每年四、五千億元的速度累增,預估在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年)即將破產。為此,行政院只好在明年度總預算中編列四五○億元撥補該基金;如此一來,可將破產年限延後兩年至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年)。屆時,蔡英文早已卸任,勞工的權益和死活也與她毫無瓜葛了。

對容易的軍公教年金下狠刀,對棘手的勞保年金卻拒不作為,清晰反映了蔡總統的投機性格論述愛唱高調,行事專挑輕鬆。因此,事關卅多萬軍公教改革殺得轟轟烈烈關係一千六百多萬勞工艱鉅工程,拖一天算一天。問題是,三千多億元基金虧損,政府撥補四百多億元,連填其零頭都不夠,於事何補?就算把過去四年先後撥補的金額全加起來,也填不滿今年虧損的半個洞。說到底,蔡總統只想把債務留給後人,自己根本不想費這個心力。

勞動基金拿去救股當柴火,勞保基金爛攤留給來者收拾,這就是蔡政府存私心、不作為的寫照。許銘春接任勞動部長四年,究竟為勞工爭取過什麼權益,掐指算不出一個。令人扼腕的是,一年多前貪走二・七億勞動基金並勾結業者炒股勞金局組長游迺文最近被判刑九年,但司法並未垂直追查有否高層公務員涉案,勞動部也未改進基金操作及監督規範。那麼,誰知道不會有下一個游迺文?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二氧化碳一公噸多少錢?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9992/web/ 

◆  你種樹百里 禍害我鄉里
◆  柯P怪災民 巨嬰領導危機?
◆  阿中紅燈門 執法政治正確?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二氧化碳一公噸多少錢?
◆  2050淨零排放 科技無解
◆  文資 不可忽略人的歷史意義
◆  教師兼總務又變1922 早忘教學本業
◆  霸凌SOP 教師根本無力招架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二氧化碳一公噸多少錢?


2022-10-20 05:23  聯合報/   魏國彥(作者曾擔任行政院環保署署長)
為達成淨零碳排,「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將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環團、立委、業者今在立法院舉辦記者會,呼籲母法應訂定妥善的碳費監管機制。記者吳姿賢/攝影



為因應蔡英文總統提出的「二○五○淨零排放遠期目標,民進黨政府認為二○一五年通過的「溫室氣體減量管理法」(溫管法)所規定的減碳目標過於保守,而由環保署進行修訂,推出更為積極的減碳法規,並將法案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業經行政院會通過,目前正在立法院審議中。

因為廢核與用電增加,原來「溫管法」明文規定的二○二○年減量百分之二的首期目標已經破功,既然原來「寬鬆」的目標都不能達成,將法律修為更激進嚴格就能達成減碳目的嗎?日前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中多名立委質詢要求檢討,新法中的「碳費」條款被認為可成為新的政策工具,環保署長張子敬指出每公噸有可能收逾新台幣三百元。環保團體認為價格太低,應逐年提高,應於二○三○年前達到國際水平的每公噸三千元。工業總會則認為不應現在就討價還價,要先訂出子法及階段性目標,再看工商業界的承受度而定。

排放二氧化碳一公噸到底應該繳多少錢,確實令主管單位頭疼。訂得太高,工商業反彈,不利年底選舉;訂得太低,企業界繳錢了事,減碳是你家的事。

就學理而言,應該視減碳的效益與成本而定。減碳的效益表現在減少颱風、洪水、土石流、森林野火…等極端天氣帶來的災難所得到的環境效益,問題是,這些效益往往發生在未來、在遠方,與本「公司」沒有直接經濟效益連結。至於減碳成本,會立即表現在公司的營收盈虧上。效益與成本的不對稱使得「減碳」成為國家的事。

民進黨政府也是這麼想的,減碳就由政府來承擔吧,錢不是問題,編預算就有!證據之一就是今年三月卅日國家發展委員會推出的「台灣二○五○淨零排放路徑與策略總說明」。根據該「直線型」減碳模型計算,二○三○年的碳排放量相對於二○一九年要減排九千萬公噸。要花多少錢呢?八項主要計畫總共編列了八千八百卅七億,亦即,將近九千億新台幣!花九千億減少九千萬公噸二氧化碳排放,也就是說減碳成本每公噸一萬元新台幣。

政府減碳每公噸要花納稅人一萬元,而工商企業排放二氧化碳每公噸只要繳交三百元,中間相差卅三倍!也就是說,政府用我們全國納稅人的錢減碳,而環保署收的碳費只是象徵性的意思意思而已!我們繳的稅原本應拿來充實教育設施,改善勞工福利,加強國防準備,現在被壓縮了,大幅移用為減碳的淨零轉型,這樣對嗎?好嗎?











你種樹百里 禍害我鄉里


2022-10-20 05:30  聯合報/   沈石/投資銀行業(屏東市)



最近屏東人真是衰尾。屏東縣重要交通大動脈屏鵝公路,正被開膛破肚般進行「種樹百里工程。不僅讓鄉親往來屏北、屏南困擾連連,就連要前往墾丁旅遊的外縣市遊客,也被屏鵝公路大塞車搞得不敢來旅遊。讓原本有改善景觀美意的「種樹百里工程,不但變成「塞車百里」的笑話工程,更成為禍害屏東鄉親的「嫌惡工程」。

為何要有「種樹百里工程呢?據行政院長蘇貞昌在立法院答詢時指出:「恆春半島多颱風又有落山風,以前常常因電纜斷掉而停電,這次工程一次把他完成,可以免除因電纜斷掉而停電的困擾」。但根據台電紀錄,屏南地區常停電的原因,並不是因落山風造成的,而是由颱風帶來的強風造成。而且屏南地區電纜地下化工程,早在民國一○六年台電同意斥資新台幣五億八千萬元,將恆春半島十一個路段電纜地下化。而常年災情慘重恆春、小琉球、新園等路段,也在一○八年全部完成。加上落山風常出現區域,是在中央山脈後段恆春半島,而「種樹百里工程卻是從高屏大橋一下屏東市就開始施工,一直到恆春半島馬鞍山。在此路線上的屏東市、麟洛、內埔、潮州、新埤、佳冬等地不受落山風影響,為何也要遭受「塞車百里」的波及呢?

再者,就是施工時間的爭議。被新冠疫情困擾兩年多的觀光業及旅館業者,好不容易盼到疫情趨緩,生意開始有復甦跡象時,偉大的政府竟從今年暑假開始「種樹百里工程。不但讓墾丁旅宿業者恢復商機希望落空,也波及隔壁台東鹿野國際氣球嘉年華遊客大幅減少。本來花十年完工電纜地下化工程,現在要在半年內完成。施工時間壓縮結果,就是遍地開花多處施工;而多處施工,則讓屏鵝公路成為一個大工地,怪手任意停,圍籬隨意擺。駕駛人往往前一段還是雙線道,到下個路口就變成單行道。自行車、機車、汽車及遊覽車都擠在一起,使駕駛人很容易闖進施工路段造成遺憾

讓人更困惑的是,這個景觀工程會是現階段屏東縣民最需要的工程嗎? 最近對岸一連串限制台灣農產品進口,已造成屏東農漁民重大損失。雖然政府對農民補貼,但今年補貼了,明年還會有補貼嗎?農漁民更期待的是,政府能從永續角度輔導農漁民轉型。而「種樹百里景觀工程,對看天吃飯的農漁民來說,無疑是天上的月亮,看得到但卻吃不到。

包括公路局第三工程處網站,還有工程中沿路的路標,都明顯強調「種樹百里2.0」等字眼,公路局第三工程處網站甚至一進去就可看到「行政院蘇院長於民國八十年擔任屏東縣縣長完成屏鵝公路種樹百里,提升公路景觀」的宣傳。這要叫人不相信是滿足蘇院長的面子工程,恐怕很難吧? 一個不經過科學討論執意要做工程造成惡果就是讓八十萬屏東縣民回家的路更加危險。

不禁懷疑,這是號稱最會溝通的政府應該有的表現嗎?












柯P怪災民 巨嬰領導危機?


2022-10-20 05:30  聯合報/   張天泰/政治工作者(台北市)



台北傳出多處積淹水災情,許多停在百齡橋下停車場的車子趕不及在水門關閉前移走而泡水,台北市長柯文哲卻回應「國民要為自己行為負責」,引發議員砲轟疏散車輛不夠及時。柯文哲忙輔選,台北出現災情,柯文哲仍回應 SOP(標準作業程序)無需修正,並開始以各種政治口水轉移話題。為了選舉,發生災情就責怪市民的錯誤論述,出現無心市政,心中沒市民的狀態,柯文哲已陷巨嬰式領導危機。

八月柯文哲出版《柯P管理學》,宣傳八年市政政績,在書中不斷放大柯文哲執行力,也提到正直誠信是柯文哲執政最關鍵核心價值。然而,在台北雨災事件,我們只看到柯文哲遇到災情和爭議,第一時間是用政治口水推託,甚至直接責怪災民,這些行為都完全違反了柯文哲在書中的信念。而柯文哲在書中不斷包裝失敗的管理為成功案例,卻忽略失敗的政策研究比成功者更為困難,因為研究政策失敗的案例經驗,能夠發現更多台北市政治理的政策真相,柯文哲卻少談其失敗的政策經驗,可知《柯 P 管理學》目的就在宣傳。

在此次台北雨災,柯文哲完全展現了巨嬰式領導。巨嬰式領導是一種隱喻,係指領導者在面臨決策失誤或政策失敗時,專長貼政策受害者負向標籤,但卻讓自己政策決定和領導治理的無能現形,因巨嬰得不到或受到挫折就會哭鬧,會一邊揮舞拳頭一邊責怪他人,猶如此次台北雨災事件,千錯萬錯都不是柯文哲的錯。

此次台北雨災,客觀來說,極端氣候導致天氣變化太快,台北市行政部門反應不及而犯錯,台北市民可以理解。但是柯文哲決策失誤、行政怠惰,還把責任全推給災民。台灣現在是民主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而不是有皇帝心態的少數人。













阿中紅燈門 執法政治正確?


2022-10-20 05:30  聯合報/   蔡哲明/博士生(新北市)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被爆16日內湖勘災座車違停、闖紅燈。圖/擷自陳時中臉書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遭踢爆為勘災三度闖紅燈,警方攔下座車竟沒開密錄器,甚至違停在公車停靠站長達八分鐘,內湖分局就連警用行車紀錄器都稱被覆蓋洗掉,演出一場「紅燈門」。

法國哲學家傅柯在《規訓與懲罰》指出,警察是指公法或民事法上的「政治」。說穿除了維持社會治安外,鞏固權力更是耐人尋味。陳時中若不是遭民眾檢舉,還真不知道警用密錄器外加行車紀錄器都能神隱儼然執法也要政治正確

陳時中對交通違規公開道歉,競選團隊大聲疾呼作為守法公民也將繳納罰單。問題在於內湖分局沒有避嫌「警政一條鞭」陋習,導致員警在針對違規舉發操作各種「技術性犯規」,也讓外界產生警察執法不公的負面聲量。

台灣解嚴後歷經數次政黨輪替,軍隊形象明確樹立獨立典範,警界地位卻是每下愈況,主要在政治力染指從未消逝;陳時中座車闖紅燈還放行,內湖分局員警竟稱沒有看到,相關跡證全都神隱消失,甚至強調警方行政中立,不免流於唾面自乾。

陳時中的「紅燈門」,因為政治正確就能「神隱事證」,即便「罰單來我就繳」,看在百姓眼中更是五味雜陳。













2050淨零排放 科技無解


2022-10-20 05:23  聯合報/   徐世勳/台灣產業關聯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農經系前系主任兼所長(台北市)
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對政治情有獨鍾,圖為他為蔡英文總統助選的場景。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日前鐵口直斷「二○五○淨零排放,以現在的做法,根本做不到」。蔡英文總統昨天出席「台灣國際智慧能源周」活動時指出,二○五○淨零轉型是一項跨世代、跨領域、跨國際的轉型工程,未來會加速發展,讓減碳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蔡總統的談話,似乎隔空回應李遠哲的批評。

至於李遠哲所提什麼是「現在的做法」,按照環保署長張子敬解讀,就是盡量利用既有的技術來放大,等二○三○年後先進國家的新技術發展出來了,台灣要能夠跟得上,運用人家開發的新技術,就能做到二○五○的淨零排放。換言之,張署長認為科技萬能,只是現在科研的「速度太慢」而已,二○五○淨零排放的解方在科技。

其實,身為科學家的李遠哲,他的看法剛好相反。李遠哲與一九五三年至一九六三年間擔任美國艾森豪和甘迺迪二位總統的科學顧問威斯納與約克之看法不謀而合。當年,威斯納和約克所面對的棘手問題是美蘇核武測試與軍備競賽,他們都認為處理上是「沒有科技解方」的,必須從人文、社會、法律、道德等層面來下功夫才有解。

一九六四年卸任後,他們在世界著名的科普雜誌「科學人」發表關於核武戰爭的文章,總結道:「軍備競賽的雙方都面臨著軍力持續快速增長,但國家安全卻不斷下降的兩難困境。依我們的專業判斷,這一困境『在科技上是無解的』。如果軍備大國們只繼續在科技領域尋求解決方案,結果只會使局勢更加惡化。」

無獨有偶,國際知名的生態學家加勒特・哈丁教授在提出「公地悲劇」的警訊時,亦主張「人口過剩問題」是沒有科技解方的,他提醒世人,需要從道德領域上尋求根本解決之道。這在當時科技當道的年代,確實引起很大的震撼,也啟發了世界各地廣泛的討論與研究。

哈丁教授認為,每個人的行為雖都是基於理性的抉擇,但是在自由與自利的驅使之下,很可能會因為忽略個人行為對外部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最終導致超出負荷的社會反常現象,甚至釀成「公地悲劇」。他更指出,光靠個人的良心發現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必須靠規章、制度、管制或教育等來節制個人、企業的行為。例如透過稅費的徵收來節制個人或企業的需求,以避免資源過度使用所導致的承載能力急遽下降問題;抑或是從根本著手,逐漸改變個人習慣與企業的經營模式,強化個人、產業甚至國家整體的調適韌性,方能解決這些「沒有科技解方」的問題。

李遠哲不滿現在的做法,不是嫌科研「速度太慢」,而是嫌現在的做法過於強調科技萬能,應多從減少消費、減少浪費的「減法哲學」來思考,從人文、社會、法律、道德等方面來尋求解方。因此,二○五○的淨零碳排,應是人人有責,絕非蔡英文「二○二四年後不是我的事」的瀟灑。我們除了要加緊科研的腳步之外,還需要個人、政府與企業共同承諾下的節制與犧牲,更需要社會大眾的支持、參與和行動。













文資 不可忽略人的歷史意義


2022-10-20 05:22  聯合報/   李冠儒/公(桃園市)
台南著名景點安平古堡最近因更名問題引發討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針對文化部於八月廿六日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審議會》通過,將現有兩處古蹟,「台灣城殘蹟安平古堡殘蹟)」與「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合併並調整名稱為熱蘭遮堡遺構」一事,先撇開原兩處古蹟為何遲未合併的問題,為何獨尊荷蘭統治時期?

熱蘭遮堡」,荷治時期稱為熱蘭遮城,明鄭時期稱為台灣城、安平城或王城,國民政府則稱為安平古堡,學者認為各個名稱都有價值,但最核心與關鍵的價值,來自荷治時期的熱蘭遮城。不管從現有文資公告來看,或是從近期相關研究成果來看,荷治時期建造的熱蘭遮城乃是這座建築大部分文資價值來源

然而,查「台灣城殘蹟安平古堡殘蹟)」之公告,多著眼於明鄭時期之台灣城至日治時期被夷為平地、蓋起拱券式的洋樓建築之發展,亦提及「古堡前一睹高高台灣城垣爬滿了古榕蒼勁的根脈斑駁中仍見剛毅;不僅是外人侵台史實,更是先民奮鬥鐵證」之殖民歷史。而「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之公告指定理由,除熱蘭遮城外,亦提及「牆上並可能存有鄭荷砲戰之遺蹟,至為珍貴。」

由此可見文資公告並未獨尊某一時期,若因為該建築最早建於荷治時期,就認定該時期最有價值,如此的價值認定不過是以「物質角度視之,而完全忽略以對「」而言更具意義的「歷史角度,如:使用時間長短(荷治時期之熱蘭遮城僅卅一年,二戰後國民政府之安平古堡則已逾七十五年)、重要事件或留下的文本(藝術、科學、語言文字)等衡量之,且未關聯於現在使用者的歷史情感。

今年適逢《文化資產保存法》立法四十年,目前文化資產指定登錄理由多著眼於建築物及附屬設施硬體,而非著眼於關聯於「」的歷史意義。若文資沒有「」而僅有物質,不過如路邊野花,並不會成為歷史。文化資產價值核心並非物質,而是物質背後「人」所賦予的意義,故筆者建議調整名稱一事,可再多方討論,收集各界意見,而非貿然行之,因為文化資產價值體現的是國民價值












國小校長投書/教師兼總務又變1922 早忘教學本業


2022-10-20 05:22  聯合報/   劉永康/國小校長(南投市)
政府推動全國中、小學「班班有冷氣」,總務主任還要學習監測管理系統。報系資料照(記者侯永全/攝影)



拜讀十九日呂建築師大作「快來請錢!主計制度落伍 上下交相欺」,文中提到總務礙於主計制度必須依規編列預算及執行,個人身處教育第一線,深有同感。但近年來許多總務主任求去,使校長必須請新進教師擔任總務主任,甚至請代理教師兼任主任的工作,使得工作無法順利交接與延續,除了呂建築師觀點外,個人也提出想法。

首先是理論與實際脫節在教育財政學裡面零基預算可以被視為一個獨立章節,旨在每一次都重新思考預算,但總務主任工作不僅是採購,以土地管理為例,包含縣有地、國有地、甚至還有與民租地,其中國有地還需要定期檢送報表,但目前已經有國土遙測了,舊的工作卻未減少或移除。而與民租地更是夢魘,除了要記得跟上級機關申請預算付租金外,每次都需要徵得地主同意,如果建築物要修繕也要地主同意,致使老建築可能漏水,萬一地主不同意,那麼總務主任又要冒著違法風險,先找錢修繕,不然萬一有人受傷又必須追究責任了。

又如班班有冷氣政策,好像總務主任都是電機、電力專家,除了冷氣安裝外,還要學習監測管理系統,但是這些工作本來就可以由中央監控,只要配合各地微天氣資料,各校賦予強制開機權力,其實不必從電箱裝設能源管理系統冷氣保養維護,都要學校主任親自學習

總務主任除冷氣外,尤其是在小型學校,有時還必須協助處理資訊設備午餐事宜。以資訊設備為例,生生用平板雖然提高學生資訊能力,卻又是總務主任的夢魘,學生如何使用我們其實無法確認,現行配發的平板並不是每個軟體都能直接執行,包括連使用 YouTube 看影片都不如自己家中電腦便利,這時總務主任又要變成一九二二服務人員負責解答各種疑難雜症。不禁要問,總務主任到底有多少時間可放在教學?還是變成軟硬體公司無薪客服人員

以筆者服務學校為例,九月開學迄今,與總務主任有關公文超過百件,每件公文都很重要,除上述土地、冷氣、平板外,還有防災、國產豬肉宣導、節能減碳、綠色辦公等不勝枚舉。我們真的要思考,其實總務主任也是老師兼任,教學才是本業,一些例行性政策宣導的公文真的可以減量,不然電子公文時代來臨,結果公文量反而增加,增加用電量也是要砍樹的啊。













霸凌SOP 教師根本無力招架


2022-10-20 05:22  聯合報/   江政昌/高中副校長(苗縣竹南)
苗栗縣發生國中少年集體暴力霸凌事件,一名國中少年遭另外6名少年拳打腳踢,警方調查後將施暴的6名少年法辦。圖/取自記者爆料網



報載,又發生國中生聚眾霸凌事件,只因聽到就讀國一女友,指稱與被害男同學在小學時曾有過節。

學生霸凌事件,導因心理及價值觀嚴重的偏差,畫面中施暴者小小年紀,眾兄弟叫囂圍毆畫面令人怵目驚心、痛心疾首。

事情發生了,依照「SOP」:一、IG/FB;二、轉傳黑色豪門企業;三、網路公審謾罵;四、散播;五、警方查辦;六、通報學校和校安;七、釐清相關人員;八、家長和相關人士到校處理;九、追究相關責任;十、嚇阻提告;十一、法辦或保護管束…

然後呢?無意悔改者繼續和狐群狗黨為非作歹,被黑社會吸收,好好栽培成為「大尾流氓」。

真正改變一個人的,不是嚇阻他、不是控制他,不是否定他,而是讓他找到自己,認識到他可以做更好的自己,這一切需要專業人力協助、需要「時間」。學校能做的真的有限,面對層出不窮的未爆彈根本無力招架,往往只能多加留意、勸導、加強宣教!

更有效的作法是由政府單位把錢花在刀口上,編列預算籌設「專責組織」,積極採取後續追蹤輔導,務實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嚴震生/為何台灣有仇中和親中,沒疑中?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方祖涵/運動發展與洗白的界線
◆  嚴震生/為何台灣有仇中和親中,沒疑中?
◆  葉銀華/海外投資不能只看信評等級
◆  劉憶如/當前全球經濟的三大挑戰
◆  趙春山/中共廿大:看習近平如何走向「強國之路」







嚴震生/為何台灣有仇中和親中,沒疑中?


2022-10-20 05:30  聯合報/   嚴震生(作者為政大國關中心兼任研究員)
圖/歐新社資料照



個人並非研究歐盟的學者,但知道歐洲存在著對歐盟兩個對立的概念和群體,親歐派Europhiles)與疑歐派Eurosceptics)。親歐派主張歐洲應整合成為一個共同體,支持歐盟各項政策;疑歐派反對歐盟這個超主權的國際組織及其推動的區域整合,認為各國的主權受到侵蝕,而此思維正是推動英國脫歐的背後力量。

歐洲人民對歐盟的看法,與台灣人民對統獨的立場,有類似之處,但至少在用詞上,後者對中國大陸的認知似乎較極端,在台灣如果你不是仇中,就是親中,甚至用舔共來形容後者。

如果將台灣及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態度作較細部的區分,這個光譜上至少有九個不同的立場

親中派」(Sinophile)大抵是以對中國歷史及文化的愛好,或是民族主義的情緒為主要考量,近年來也認同中國大陸快速的經濟成長及高效率的基礎建設。他們可以無視習近平的威權傾向,只要後者能夠帶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迎中」(Sino-pandering)立場往往是從本身利益的考量為出發點,願意配合北京的立場行事。舉例來說,好萊塢為進入中國市場,往往願意妥協,避免觸及敏感的人權議題。NBA巨星詹姆斯勇士隊教練柯爾因為不願意批評大陸人權問題,而被視為在迎合中國。台灣當然也會有特定的政治人物、學者及媒體屬於迎中派。

友中派」(Sino-amiable)可以追溯到一八四三年美國與大清帝國簽訂的「中美望廈條約」或「美利堅合眾國與中華帝國之和平友好通商條約」,這也是美中建交前十年許多美國政治人物及智庫與學界普遍的立場。不過天安門事件結束了這項思維,習近平的強勢作風及中國大陸對美國的全面挑戰,也讓此選項逐漸消失。

平中」(Sino-neutral)乃是不採特定立場,而是用客觀及理性的角度平衡看待中國。這些人不受意識形態束縛,就事論事,不會立刻做出價值的判斷,也不採取激進言詞討論與中國的關係。

歐洲有疑歐派,台灣卻很少聽到有人屬於「疑中」(Sino-sceptic)陣營。疑中人士有自己堅持的價值和信仰,因而對經濟快速成長人民生活大幅改善缺乏民主自由的中國大陸,仍然有所質疑。他們不會輕易接受對岸文宣,而是希望透過質疑後發現事實,這個立場應當屬於對中國態度光譜的中間點

比疑中較為強硬的是「批中派」(Sino-critical),他們會選擇性地強化對中國的負面報導,但卻有意忽略大陸的正面發展。「反中」(Sino-hostile)則是對中國充滿敵意,認為所有大陸的經濟及高科技進展,都是為取得優勢,以便實現國家統一目標,因此逢中必反。

抗中」(Sino-antagonistic)立場在近年來成為美中關係的主流,這乃是由於中國大陸在經貿、軍事、科技、甚至意識形態方面對美國的全面性挑戰。美中各自籌組對抗陣營。台灣執政黨也愛喊抗中保台口號,卻遲遲未能加入美國主導幾個抗中聯盟。最後,台灣及國際社會經常出現「仇中」(Sino-phobic)的言論或立場,這個立場已經是種族主義的呈現,完全缺乏理性客觀思維

每個台灣人對中國都有不同想法,不可能僅用親中或仇中作為區分,同時親中不見得就一定反美,而反美也不見得一定會親中。我們要求政治人物、媒體及網軍不要任意散播二元論的對中國看法,當讓公民有更多元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