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6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Fed新思維 雙率齊升壓力緩解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應加強台灣對大陸的競爭力,而非敵意
.聯合報黑白集/吳釗燮是被賴清德害的
.經濟日報社論/Fed新思維 雙率齊升壓力緩解




經濟日報社論/Fed新思維 雙率齊升壓力緩解


2018-05-26 00:4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Fed主席鮑威爾。 路透



今年來國際市場投資人原已普遍接受的題材之一,就是美國聯準會(Fed)將積極升息。然而就在23日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公布5月初會議紀錄,確定對通膨目標採取「對稱性(symmetric)」新思維後,市場重新燃起Fed可能不會強力緊縮的希望,預期今年共升息4碼的機率下降,美債殖利率大幅走低,新興市場資產承受美國「雙率齊升」的壓力也下降。
Fed將通膨目標訂在2%,隨著2%目標逐漸逼近,Fed內部對於如何解釋這項目標已產生歧見。「鷹派」主張「剛性目標」,只要一達到2%,就表示通膨壓力加重,Fed應該積極進行貨幣政策「正常化」。從利率政策的意義上看,就是今年至少需升息3碼,很可能升息4碼。「中間派」 傾向於設定「通膨目標區間」,例如1.5-2.5%,如此可以讓利率決策更有彈性,不必因為通膨達標或小幅超標就加速升息。
至於「鴿派」,認為通膨目標應以「物價水準」為基礎,著眼於較長期的通膨水準變化,也稱之為「對稱性通膨目標」。簡言之,美國通膨率已多年未達到2%,表示物價水準的累積漲幅偏低;因此當通膨率達到或溫和超過2%時,也應該容忍暫時性的超標現象發生,唯有長期累積的物價升幅能夠達到年升2%,才算達標。在政策意義上,既然Fed之前在通膨未達標時便採取漸進式升息,就已經是在「對稱性」原則下提前升息,因此通膨達標後也應該維持漸進式作法,不應該立即加速升息。
事實上5月2日Fed會議後的聲明中,政策立場已經稍稍傾向「鴿派」,特別是對於通膨目標使用「對稱性」一詞,暗示Fed願意讓通膨率暫時略高於2%目標。當時金融市場對這些微妙的轉變有所體會,但還不是很有把握,因此隨著美國3、4月經濟數據好轉,市場又再度預期Fed將加速升息,引發美債殖利率及美元匯率「雙升」,以及新興市場股、債、匯市「三跌」的景象。
但就在23日FOMC公布5月會議紀錄後,金融市場對於今年內Fed升息路徑的預期驟然改變。上周利率期貨市場預期今年將升息4碼的機率才首次超過升息3碼,現在卻已經反轉;對政策利率最為敏感的2年期公債殖利率大幅下降6基點,10年期殖利率也摜破3%。這種預期轉變,是基於投資人認為Fed的「政策因應函數」已經生變,市場現在相信Fed較願意容忍通膨上升,較不願強力緊縮而破壞經濟及就業榮景
何以見得?關鍵就在於會議紀錄中曾多次提到「對稱性」通膨目標,亦即通膨「超標」的問題並不會比「未達標」更嚴重。Fed之前已經提過此一觀念,如今又再度強調,顯示Fed已經準備容忍通膨暫時「超標」;再者,會議紀錄中出現次多的字眼是「持久性(sustained)」,目的顯然是讓Fed減緩升息速度更為合理,而且升息的最終水準也可能比市場原先的預期為低。這也顯示,現在是「鴿派」居於優勢,「對稱性通膨目標」的思維當道;只要通膨獲得良好控制,利率仍將相對偏低。
政策為何轉向?原因之一當然是Fed也認為當前貿易情勢緊張,不論是美國採取何種貿易保護行動、外國如何報復,以及談判過程中產生的不確定,都可能影響企業信心及投資。其次,「鴿派」仍認為失業率雖降到3.9%的超低水準,只是許多勞工仍無意重返職場的結果,並不能確實反映出勞動市場已無閒置產能在有更多證據顯示工資持續上升之前,Fed不應太快升息。
這份會議紀錄不大可能改變投資人對6月將升息1碼的預期,但Fed偏向「鴿派」的新立場若持續瀰漫市場,繼美債殖利率下降之後,預料美元也將回軟,使目前新興市場承受的美國「雙率齊升」壓力得到緩解。不論這是否為Fed考慮政策立場的原因之一,但對全球金融市場穩定是一大好事。




聯合報黑白集/吳釗燮是被賴清德害的


2018-05-26 00:0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外交部長吳釗燮(中)表示有跟總統蔡英文請辭,但總統認為沒有請辭必要,他將繼續為外交奮鬥。 記者楊萬雲/攝影

吳釗燮接外交部長才三個月,卻連丟兩個邦交國,災情慘重。吳釗燮立即口頭請辭,但第一時間就被慰留,蔡總統認為他沒有請辭的必要。
廿幾天連丟兩個邦交國是罕見的紀錄,吳釗燮若不請辭,就太說不過去。當然,蔡英文慰留也是意料中事:其一,放眼看去,蔡政府恐怕已找不到可堪接掌重任的人選;其二,吳釗燮是小英親信的革命夥伴,要辦也沒有辦自己人的道理;其三,蔡英文心知肚明,連丟兩邦交國的責任不在吳釗燮。
五月初多明尼加與我斷交,據判斷,主要是賴清德在四月間連說三次他是「台獨工作者」,蔡總統卻未制止,還狡辯賴揆「並非心存惡意」。也因此,中共奪取多明尼加,以此示警。之後北京再強取布吉納法索,除了同一政治氣氛延續外,一則與民進黨逼迫柯文哲就「兩岸一家親」改口有關,二則與拔管案醜化兩岸學術交流、台生申請赴陸就學卻遭行政干預等事件惡化兩岸關係有關,因而再度出手。
簡言之,吳釗燮連丟兩邦交國,禍首其實是賴清德,蔡英文不能戳破真相,當然也不能讓吳釗燮含冤下台。至於逼柯文哲改口及兩岸議題處理過火,則恐怕蔡英文黨政決策掌控欠佳的責任還多一些,自然不能怪到吳釗燮頭上。
不少人注意到,在斷交記者會上,其他首長都神色凝重,唯獨賴清德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網友形容「未免太輕鬆了」。斷交時刻,有人憂有人喜,真詭異!






聯合報社論/應加強台灣對大陸的競爭力,而非敵意


2018-05-26 00:1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布斷交並非偶然,政府高層官員表示,蔡英文總統(中)4月要出訪史瓦帝尼(史瓦濟蘭)前,就已出現警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五月廿四日這天,台灣一日兩驚。近午時分,人們得知台灣在瑞士洛桑學院的競爭力排行倒退三名,被前進五名的中國大陸追過;到了晚間,又傳來非洲友邦布吉納法索與我斷交的消息。後者,說明兩岸外交戰的激烈化;前者,則顯示我們在國家軟硬實力的競賽上已經落後。兩岸競爭趨緊之中,如此的進退變化,令人擔憂。
中共在廿多天之內連奪我國兩友邦,出手之重,顯示北京不再對蔡政府保留善意。反觀蔡總統事後的反應,除強硬聲明「不會再忍讓」,並批評此一打壓「充分顯露出中國的不安與缺乏自信」,雖顯得空虛,卻也說明兩岸關係可能自此從「冷戰」走向「熱戰」,撕裂的傷口再也難以癒合。若果真如此發展,不免讓人對台灣的前景捏一把冷汗。
蔡英文執政剛滿兩周年,民意支持度大為滑落,民眾最不滿意的就是「經濟發展」和「兩岸關係」兩項。這兩項因素對照,除顯示蔡政府缺乏為民興利的能力,也反映其對抗式的兩岸政策其實缺乏足夠的實力和民意作為後盾。如果蔡總統不能適時、適度調整其兩岸政策,不僅民進黨的執政難以為繼,更將為台灣帶來傷筋動骨之災。
蔡總統一上任即拋棄兩岸作為互信基礎的「九二共識」,不論是輕率,或是過度自信,如今看來都是不智的。更糟的是,民進黨向來缺乏自省的能力,即使政策錯誤也要硬拗到底;也因此,不智的政策只好一路堅持下去,而且越走越僵。兩年來,台灣社會各業為此付出極大的代價:觀光產業受到重創,演藝產業屢受波及,學術及教育交流變得風聲鶴唳,台商在大陸遭到查稅、在台灣遭調查「含中成分」。試問,這樣的兩岸政策除使台灣內部自傷,兩岸網民敵意高漲,又傷到了對岸任何要害嗎?
民進黨的台獨論述,一向只供島內演練之用:其假想敵從來只是「國民黨」,而鮮少指向「中國共產黨」;其範疇只是「政治鬥爭」,而幾未推進至「軍事對峙」;其立場向來只站在「在野制衡」的狹區,絕少站在「執政當局」的宏觀位置。也因此,陳水扁執政八年一陣狂飆,尚且得到「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的教訓。如今蔡英文執政,顯然未能超越民進黨的舊框架,她的兩岸政策也只能打擊到島內的自己人,甚至造成台灣在國際間的權益受傷,卻無法傷及對手汗毛。這樣的兩岸政策,有何高明可言?
在兩岸實力懸殊的情況下,台灣不應該輕易發動「零和競賽」,更不應該任意硬碰硬地去挑釁對手,這是蔡政府須認清的前提。台灣能做的,是不斷強化自己的體質,找到自己做為關鍵少數的地位,使自己的競爭力保持領先,並善用兩岸的和平時光,爭取對岸人民的好感與國際社會的支持。可議的是,蔡政府不僅在施政上不斷向獨派讓步,更使用各種違反民主與法治的手段,打壓國內與其不同意見者,並不斷侵犯民間社團與法人的獨立性。這些作法,其實是在削弱台灣的民主,削減我們與對岸的政治優勢和差異;如此一來,也把台灣最具競爭力的民主價值破壞了,不是嗎?
退一步說,蔡政府輕率挑激對岸,例如賴清德院長反覆自詡「台獨工作者」,總統卻不主動澄清或阻止,當然會引發嚴重的後果與報復,這是政府失職。斷交的苦果是由全民吞食,但民進黨卻將這樣的「悲憤」情緒當成工具性手段,用來訴求民眾反中仇共,同時掩飾自己的失職。這種無論中共如何出招、民進黨都可以利用的「尊嚴牌」或「悲憤牌」一演再演,盤點下來,只有獨派獲益,台灣卻只剩下虛弱的體質。
民進黨政府應該加強的,是台灣對大陸的競爭力,而不只是敵意。否則,當敵意高漲,你可能發現自己已沒有能力應對局面

聯合筆記/「死後離婚」挑戰家族意義

.WHA去不成 兩岸關係是關鍵
.「調薪」調上癮 挺勞工還是害勞工?
.馬來西亞平等新氣象 政府看到了嗎?
.缺水…何不取經史瓦帝尼
.管中閔、吳茂昆 身在詭詐的天平
.金正恩或能「跳過美國非核化」
.川金劇還有戲?且看下集怎麼演
.聽完季辛吉的笑話 培養機智的外交官!
.聯合筆記/「死後離婚」挑戰家族意義






聯合筆記/「死後離婚」挑戰家族意義


2018-05-25 23:47 聯合報  蔡佩芳
日本NHK去年曾以專題方式,報導日本社會正出現「死後離婚」的風潮,指的是另一半死後便與姻親切斷親屬關係。 圖/擷自MBS NEWS



「死後離婚」。近來在不同日本媒體上,多次看到這個詞彙。
死後離婚與離婚並不完全相同,離散的是與夫家的姻親關係。日本民法第七百廿八條規定,姻親關係在離婚後終止。一方死亡,活著的一方亦可執行。離婚須要經過雙方同意,但死後離婚,只要備妥確認本人身分文件和證明配偶死亡的戶籍副本,向民政單位遞交「姻親關係終止申請表」,手續就辦完了。
死後離婚在配偶離世後隨時都可提交,不需徵得任何人許可,單方面可斷絕與配偶方的親屬關係。親屬沒有拒絕的權利,也不會收到通知。
這並不是新制但在日本也鮮為人知,近年因為媒體討論有了快速增長趨勢,二○○七年申請人數為一千八百卅二人,二○一五年為兩千七百八十三人,二○一六年增加至四千○卅二人。其中,女性占了絕大多數。
死後離婚其實並沒有太具體的好處,即使不提出申請,在法律上,一般而言沒有扶養配偶雙親的義務,也沒有繼承配偶雙親遺產的權利。為何申請的人卻不斷增加?
前往律師事務所進行死後離婚諮商的大多是六、七十歲的女性。希望辦理死後離婚主因大多是因為與夫家關係不睦、不想管理家族墓地或照顧親族,希望從姻親關係束縛中解脫
台日家庭觀念相近,日本法律雖已廢止家父長制為基礎的家制度,但長子當家、繼承家業,女性婚後為夫家之人,為夫家奉獻一切觀念仍根深蒂固,這份責任在配偶亡故後甚至更加沉重。
不同世代對於婆媳定位的代溝,衝撞姻親關係與潛在的家制度,但要結束婚姻在日本卻不容易。昭和時代的家族觀將離婚視同失敗的人生,許多企業把持家作為評斷員工能力指標之一,無法維繫圓滿家庭的人,能力必有問題。直至現在、平成已走入最後一年,Yahoo! Japan四月初進行的網路民調仍有百分之六十八的人對離婚存在抵抗感。
於是,日本年輕世代對走入婚姻有越來越多躊躇,不消幾年,日本將迎接半數適婚年齡卻不婚的年代;而死後離婚,有人形容這是上一代日本女性最後的獨立宣言
當越來越多人想從家制度中獨立,「家族」的意義是什麼,家庭制度要維繫的又是什麼?台灣需不需要死後離婚?





金正恩或能「跳過美國非核化」


2018-05-25 23:56 聯合報  楊永明/國家安全會議前副秘書長(台北市)
川普致金正恩的「分手信」耐人尋味 。 (美聯社)



美國川普總統取消六月十二日「川金會」讓國際震驚,理由是北韓官員針對美國副總統潘斯與國安顧問波頓「無比的憤怒與公然的敵意」的發言,讓川普無法確認北韓是否真的要放棄核武,還是又是一次放羊孩子在欺騙全世界。
兩位美國最高層官員都公開說,北韓棄核可採取「利比亞模式」,是利比亞格達費在二○○三年底同意放棄發展近十年的核武計畫,接受國際檢查拆毀設施,完成非核化。
但是,二○一一年利比亞叛軍在美國和歐盟支持下,劃定禁航區協助叛軍攻擊,推翻格達費政府
我其實可以理解北韓官員激烈發言原因,北韓願意主動放棄核子武器的前提,是要安全保障的有效承諾,美國高層不斷以利比亞模式要求北韓放棄核武,難免讓人聯想是否金正恩最終將賠上生命與政權。
不過,北韓不單有敵意發言,也缺席在新加坡的美朝事務性官員的川金會準備會議,更因美韓軍事演習而取消兩韓高層會談。這些動作讓原本就懷疑北韓非核誠意的川普官員,特別是極度反共的國安顧問波頓,擔心美國會被玩弄,因此川普決定先取消會面,將球丟回給平壤,看北韓後續作為再說。
我個人比較相信,目前為止金正恩是真正願意放棄核武,不只是因為北韓核武局限,更因北韓要經濟發展與政權延續;加上金正恩親自出面進行連串領袖會談,如果北韓是玩弄作假,其結果幾乎是自尋毀滅。
但是,北韓與美國必須先想清楚,最好先以部長級會議溝通清楚:北韓非核化的原則與程序?非核化過程與解除經濟制裁要如何同步進行?北韓的安全保障是指那些內容?駐韓美軍與軍事演習定位如何?是否需要多國參與確保美朝雙方作為的可信度?
川金會是否仍有起死回生可能?川普信件留了伏筆,要金正恩親自寫信或致電,不要傳話外交,連剛離開華盛頓的文在寅都被隱瞞;川普要北韓不要一邊說非核,一邊搞小動作,還同時拉著中國壯聲勢,搞不清楚誰才是真正老大。沒想到川普又在推特上髮夾彎,說川金會或能如期舉行
看來川普不願受到南韓文在寅穿梭外交影響,小弟的私心是不可以左右大哥意志的。川普更不願中國從中得利,中國應該擔負更多壓制北韓的責任。還有,川普質疑何時壞小孩金正恩變成萬人迷了?應該是他川普才是讓大家稱讚的警長!
一般原認為後續有三種可能發展:第一是「川金會延期舉行」,目前北韓最新回應指出,金正恩仍全力以赴準備與川普會面。第二是以「美朝高層會談」方式進行,雙方部長級會議討論上述具體議題,不排除未來再舉行高峰會。第三則是「回到過去、危機升高」,北韓核武危機第N版,持續全面經濟制裁與強制外交與軍事壓力,東北亞安全威脅升高。
我認為還可有另一種作法:「跳過美國的非核化」,北韓主動展現完全非核化決心與動作,邀請中、俄、日、韓、歐盟和國際機構等,見證監督北韓非核化過程。川普政府過度迷信美國的能力,不信任他國的合作態度,連續退出TPP、巴黎氣候協定、伊朗核子協定,美朝雙邊談判一樣會充滿質疑與困難。
金正恩可以展現主動,非核化不一定需要先向美國告解,非核化後美國不可能使用核武攻擊,安全保障也會受到各國支持,金正恩如果能如此做,連我都會成為他的粉絲!





馬來西亞平等新氣象 政府看到了嗎?


2018-05-26 00:04 聯合報  陳騰芳/退休媒體人(新竹市)
馬來西亞新任首相馬哈地上任後宣布任命部分新內閣成員,其中檳城州首席部長林冠英為新任財政部長,創下時隔44年後,華裔再度擔任此一要職的紀錄。 (路透資料照)


最近跟馬來西亞的華人朋友見面,其臉上出現過去少有的自信與希望;仔細交談才曉得,原來該國新政府上台後,展現許多新措施,一掃過去種族不平等的待遇,使華人朋友覺得未來的日子是可期待的。
馬來西亞長久以來政策保障馬來人,讓他們享盡政經優勢。舉例來說,只有馬來人可以進入政府機關任職,政府工程只有馬來人公司可投標,馬來人即使沒有工程能力和經驗,仍然可標下工程,非馬來人只能轉包賺取薄利。
九十二歲的馬哈地上台後,開始檢討過去這種保護政策,逐漸朝開放與平等方向走。據馬國朋友轉述,這次選舉過程中,馬哈迪在華裔人口眾多地區,如檳城、砂拉越、霹靂州、柔佛州等地,不斷用華語強調「我們都是一家人」,以此擄獲不少華人票。馬哈迪上台果真履行政見,立馬推出許多有利華人措施,最明顯例子是首度起用華裔林冠英出任財政部長
過去被定義為獨立學校的華校文憑,不能進國立大學深造,只有極少部分的私立大學承認文憑,馬哈迪政府也決定要承認華校學歷,華人都非常振奮。過去只准馬來人參與的公共工程,也開始鬆綁。難怪馬國朋友會那麼高興與我分享,因為他們對未來充滿期待,而我只能沉默地反思,我們政府究竟為國家團結做了什麼?
轉型正義讓藍綠惡鬥加深加劇,年金改革讓軍公教和勞工對立,軍人年改讓軍、士官對立,退役和現役對立,一連串政策推動,未見其利,反處處朝著分裂方向前進。
用人只看顏色,欲去管中閔而後快;顏色對,吳音寧可以爽領高薪,爭議的吳茂昆可穩掌教育部。對比馬來西亞新政府,我們號稱「民主」、「進步」的政府在想什麼?







「調薪」調上癮 挺勞工還是害勞工?


2018-05-26 00:09 聯合報  林通豪/公(東縣綠島)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邱俊榮24日強調,有4分之1到3分之1企業的薪資水準參考基本工資,因此,調高基本工資對於改善低薪會有明顯的成效。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政府上任前,基本工資由一九,二七三調到二○,○○八元,調幅三.八%。 蔡上任後,一○六年基本工資再調到二一,○○九元,調幅五%。今年再調到二二,○○○元,調幅四.七%。請問是調上癮了嗎?
每次喊價式調薪,實質購買力和生活的緊縮度,怎沒有人去關心?超商的烤雞三明治從原本卅五元漲到四十九元,漲幅四十%!雞排從四十漲到五十五元,調幅卅七.五%,連泡麵也漲價。請問大家兩年薪資有沒有漲四十%
業績下降、計程車空車、訂單案子接不到、民宿群起倒店,每年調薪是要喝毒藥嗎?每年調五%,物價兩年不到飛漲四成,調薪有什麼意義?是保障勞工,還是害勞工?階層更分化,新貧被剝奪,收入變多錢變薄,不是嗎?
國發會說:產業結構要往高附加發展。今天喊轉型、明天砍黨產、後天搞公教、要水要電都沒有,要人沒人才,要學校沒校長,怎麼個高附加?
拜託做點正事,不用說大陸打壓,不搞對立、多拚經濟,別玩弄數字,別光講平均薪資五萬。先管好自己,如果只會喊價,那要這個政府做什麼?






WHA去不成 兩岸關係是關鍵


2018-05-26 00:00 聯合報  黃瑞明/靜宜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台中市)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明通,表示中國大陸近期面對國際壓力,才會拿台灣出氣。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人欠缺國際觀不是什麼新鮮事。最近發生的兩件事卻不禁讓人懷疑已經無可救藥了。一件是去不成WHA,另一件是對岸要求外國公司更改台灣稱呼。
誰都能夠預見衛福部長去不了今年的世界衛生大會(WHA),然而,陳部長一行還是執意要去。意義在哪裡?政府說要讓世界聽見我們的聲音。
但是,世界真的想聽嗎?這些人在日內瓦舉起標語條,國內媒體立刻全天候播送:老共太可惡了,但是我們不怕打壓!同時間,還有美國一百七十二名眾議院議員聯名聲援我們入會報導。會議開始後,友邦或非友邦人士發言挺台的消息更是紛至沓來。
一時之間,彷彿我們成了全世界關注寵兒。
然而,這畢竟是網路時代,只要打上幾個關鍵詞就可發現:以英文表達的訊息不是來自台灣的幾家英文報紙,就是政府官方網站!即使有那麼多議員連署,美國自己媒體也不報。鍵入德文、法文結果都一樣。
至於對岸強迫外國企業在網頁上將我們改為「中國台灣」,國際媒體倒有些報導,日本讀賣新聞甚至以社論批評北京。但是,形勢比人強的事實無法改變。
上一期「經濟學人」有篇長達十二頁特別報導,題目是(中國)「開啟大門」,裡面說對岸出國大軍一年已超過一億三千萬人次,二○二○年時預計將達到兩億!在商言商,不管是萬豪酒店,還是漢莎航空,誰都清楚什麼才是王道。
馬政府時代,WHA每年都去得成,對岸也不會在名稱上找麻煩。很顯然,問題出在蔡英文總統不承認九二共識,加上那個「務實台獨工作者」又不斷放話,對岸的領導人自然必須強硬回應。台灣執意挑釁,局勢只會更加嚴峻
「漢孰與我大?」這句話讓夜郎國成為千古笑柄。然而,這個西南小國沒有網際網路,於情畢竟可憫。時代不一樣了,再當夜郎國就可笑至極。遺憾的是,眼前的布吉納法索斷交證明台灣還是依然故我。總統府記者會上,蔡總統說:「(中國)越是蠻橫的行為,越激發國際的反感,也更強化他們對台灣的支持。」國安官員們,您都不看國際媒體嗎?

范疇/「兩極化」是低級社會的象徵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范疇/「兩極化」是低級社會的象徵
.嚴震生/龐培歐對伊朗的片面外交思維
.朱宗慶/愛與鼓勵
.趙春山/突破「九二共識」的語意困局
.馬凱/杯水車薪不足以救少子化
.林祖嘉/美中貿易大戰,台灣進退失據

.王健壯/如果高院法官當總統
.羅智成/人工智慧與人工情感
.李清志/紙上明治村
.薛承泰/當獅子座遇見了處女座
.盛治仁/新官上任 一定要點三把火?
.方祖涵/選秀狀元與優步司機
.蘇蘅/我想讀傳播 因為想當YouTuber

.王正方/台灣見不到「深圳速度」
.嚴震生/只看見刺、卻看不見梁木的台灣
.葉銀華/公司如何還財於股民?
.洪蘭/當學生不會唱國歌…
.馬凱/血腥屠夫如何變成一代天驕?
.周行一/給台大機會成為偉大的大學

.王建壯/「拔管」這件事讓人感到恐怖
.劉維公/吳茂昆下台
.陳立恆/台灣,需要一場「新」五四運動
.盛治仁/懂得分析數據 更要善用數據
.薛承泰/顏色專業,真管用,整管用

.方祖涵/假釋犯難敲響的自由鐘






范疇/「兩極化」是低級社會的象徵


2018-05-25 23:43 聯合報  范疇(跨界思考者)
民進黨選對會昨天開會討論台北市長布局,獨派團體與部分社運人士原本擔心民進黨禮讓柯文哲,而前往民進黨中央黨部抗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選舉年又來了,一到這種年份,一些人立刻自動進入白痴狀態,藍綠皆然。台灣很多人腦子裏好像形成了「選舉迴路」,某些認知神經元自動鏈接,某些自動斷裂;許多日常理性成熟的人,在選舉年頓時失去了常識的判斷框架,甚至冒出童乩現象。
一位堪稱社會賢達、曾為台灣做出許多貢獻的人士,和我分享了他的一個觀察:台灣這三十年來越來越多元化,各種價值並存,但是一到了選舉年,就會突然由多元化變成兩極化,顯示台灣這些年來引以為傲的「多元化」,實際上是非常膚淺的。
這番話,使我推導出一個類似定理的結論:世界上並沒有「多元化」這個東西所謂的「多元化」,不過是無數「兩極思維」的交叉綜合;換句話說,每個人都有無數「兩極化」的腦神經迴路,只是有些人可以擺脫環境的干擾,隨時隨地得在自己的各種兩極化思維之間跳躍,保持從不同觀點看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稱為「通達」或「明白」。而,有些人缺乏這種能力,只要環境內出現特種訊號,他就失去這種通達的能力,而回歸到某一種特定的兩極化思維框架中,而這種特定的兩極化思維,一定是跟某個強大的情緒綑綁住的。
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社會的通達能力,決定了它是否經常被兩極化思維綁架,也決定了它的命運。在極端的狀況下,「原教旨主義」(Fundamentalism)就出現了。原教旨主義越強,多元化就越難立足。
必須一提的是,原教旨主義和獨裁、極權、集權都是一家人,可說是四者一家親
在亞洲,原教旨主義的冠軍非北韓朝鮮莫屬,第二名當然就是中國。還好中國夠大,儘管專政的中共用盡吃奶的力氣推行原教旨的民族主義還有愛黨主義,社會上還是不時冒出抵抗原教旨主義的力道,也就是對多元化的渴望。這些力道就是中國的希望。
過去數十年,台灣一般被認為是亞洲僅次於日本、甚至和日本並駕齊驅的多元化國家。也因為世界上對台灣的這種印象,使得台灣具有超過其軍事實力之上的國家安全立足點。但是,這個多元化印象的立足點,在堅實中還是在削弱中?甚至,有沒有一天這個立足點會消失?
如果我是北京,我一定在世界上全力攻擊台灣的這種「多元化印象」;而事實上,北京正在做。北京為什麼要做這個?一般台灣人膚淺的解釋為北京為了要統一台灣,而事實上,北京是害怕,而且是極端的害怕,台灣的多元化一旦實質堅固,整個中國人民和社會就會從根部懷疑中共專政基礎的原教旨主義。
台灣人是如此的被情緒綁架,藍的舊情綿綿不能自止,綠的舊恨綿綿無法自控;日常生活中的多元化優點,一旦有人挑起情緒就立刻歸隊變成兩極化。台灣人還很好騙,北京就希望看到台灣變成原教旨社會,以證明中國實施原教旨沒錯,所謂的民主自由對書寫漢字的人沒用。
兩極化還導致利益的權鬥。為利益而爭,舉世皆然,無可厚非,然而,人類處理利益的經驗和機制非常豐富,最低級的才是鬥爭方式一個不時兩極化的社會,自然在利益的處理方式上越走越低級
台灣要成為每到選舉年就兩極化、被情緒綁架、被政客激動、被北京利用的低級鬥爭社會嗎?還是要轉大人,讓多元化成為立足世界的最好國防呢?選擇,在你我身上。
(作者為跨界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