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1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冒違憲風險打炒房不是上策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關於開放核食,政府還有很多沒說的事
◆  聯合報黑白集/何不直接抓顏寬恒?
◆  經濟日報社論/冒違憲風險打炒房不是上策






經濟日報社論/冒違憲風險打炒房不是上策


2021-12-31 03:30  經濟日報 /   社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內政部日前通過《平均地權條例》及《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修法草案,祭出五大打炒房措施,包括全面限制預售屋換約轉售、預售屋解約需申報、增訂私法人購屋採許可制、嚴懲炒作者、建立檢舉獎金制度等,馬上引起輿論一片譁然

檢視詳細內容,私法人取得「住宅用房屋,僅許作為員工宿舍、長租或都更危老取得產權,並且取得後五年內不得移轉,主要是針對法人囤房平均高達25戶的現象,符合社會的預期。針對不動產炒作銷售、買賣或成交資訊申報違規者,建立檢舉及獎金制度,也應有助於抑制炒作造假不法行為。預售屋解約應在30日內辦理登錄申報,也是合理的措施,尚無爭議。

但是對預售屋合約不得換約轉賣給第三人,除配偶、直系血親及二親等內旁系血親外,建商也不得同意或協助轉售,以及對意圖影響交易價格、製造熱銷假象及壟斷轉售牟利等不動產炒作行為,將處罰100萬至500萬元,若造成民眾恐慌及市場交易不安而損及公眾或他人,並可處三年以下徒刑或併科罰金100萬至 5,000 萬元,這項規定充滿爭議,甚至有窒礙難行之處,仍須進一步檢討是否妥適。

首先,輿論為之譁然,是因為民眾覺得中央銀行、金管會尚有不斷加碼的打炒房措施,而內政部長期住房政策上卻無為而治,連唯一的成績單「實價登錄2.0」,也是向立院提出後因受到壓力主動撤回,延後審議通過遲至今年7月才實施。因此內政部此時才提出嚴厲的手段,有點像是「亂世用重典」,當然給人突兀而草率的感覺。其次是,坐視房價和房租持續上漲,拿不出具體的有效對策,承諾要建立電腦化的大量估價系統至今仍然沒有影子,還反對囤房稅改革,民眾當然會對內政部此時才出手半信半疑,甚至緩不濟急。

尤其,限制預售屋換約轉售和嚴懲炒作者的最大問題,就是明顯侵犯憲法所保障的人民的「受益權」,未來就算立法院勉強通過,恐怕也會被大法官會議解釋為「違憲」。因為,人民的基本權利包括平等權、自由權,以及受益權包括生存、工作、財產、請願、訴願、訴訟和受國民教育的權利和參政權,是憲法賦予消極的要防範國家權力非法侵犯積極的要使人民可向國家請求」的權利。只有在四種原因下,也就是防止妨礙他人自由、避免緊急危難、維持社會秩序、增進公共利益,國家才得以法律限制。

因此,預售屋契約權利的轉讓,屬於憲法第15條及第22條所保障的「財產權」以及「締結及轉讓契約的自由及權利」,除非內政部能提出增進公共利益維持社會秩序堅強理由,在法理上恐怕站不住腳。而且就算內政部所謂的公益目的,是指維持不動產交易秩序,避免哄抬及炒作房價,但實際上政府有很多的政策工具或手段可以達成上述目的,就應盡量避免用法律直接限制人民不得交易及轉讓預售屋合約,此種直接侵害到人民權利方式

事實上,「可以達成維持不動產交易秩序,避免哄抬及炒作房價目的」的政策工具手段很多所得稅法所定義財產交易所得,包括凡財產及「權利」因交易而取得之所得,已將預售屋預購權利的轉讓納入,而且個人在民國 110 年(2021年)7月後出售預售屋為房地合一2.0新制,持有兩年內適用45%稅率,而且興建期計算一次,交屋完成再重新起算,使得重稅期變得更長。

針對炒房者或預售屋轉售的行為,提高稅負和持有交易成本才是正辦,禁止預售屋換約轉售或嚴懲「意圖影響交易價格、製造熱銷假象及壟斷轉售牟利等」炒作行為,不但有違憲的風險,最後恐怕兩頭落空,一事無成。














聯合報黑白集/何不直接抓顏寬恒?


2021-12-31 03:43  聯合報 /   黑白集
台中市前市長林佳龍(右)親自操盤選戰中二補選,不但讓顏家備受質疑,還波及台中市長盧秀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波波漫畫


台中二選區立委補選戰況激烈。綠營候選人林靜儀總部主委林佳龍,痛斥對手顏寬恒占用國有地蓋違建,在清泉崗機場旁炒作產業園區用公權力壞事做盡。他呼籲,沒有人是局外人,要用選票「大掃除」。

有關顏家「惡行」的爆料,連月充斥綠媒綠名嘴夜以繼日地批。林佳龍推稱,事情都不在自己市長任內;但顏家要累積這麼多「劣行」,絕非一年半載。林靜儀強調,鄉親被顏家「了十幾年」,儼然承認林佳龍在市長任內也是徹底局外人,民眾則懵然未覺

若顏家「魚肉鄉里」的程度,連學者時期研究地方派系林佳龍都震驚,那麼他與林靜儀該做的,不是呼籲別票投顏寬恒,而是立刻向檢調提告要求將他繩之以法。否則,難道顏寬恒不參選,就可放他繼續作威作福

事實上,顏寬恒最大的罪狀絕非「議顏堂」指摘的內容,而是他領導的派系勢力至今仍未倒戈投綠。如果廿年前陳水扁當上總統,顏清標立刻帶著派系全員加入民進黨,今天就算不當上英系要角,「顏系」也絕對有一席之地。即使在高鐵遺落三百萬現金,或替繫獄幫派分子安排特見,都不會遭到質疑或批評。

顏寬恒若想免於追殺,不妨探頭看看嘉義的例子。「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被詆毀至此,要知道原因。














聯合報社論/關於開放核食,政府還有很多沒說的事


2021-12-31 03:39  聯合報 /   社論
在蔡政府強力「大內宣」下,民意仍對開放核食與萊豬,存有高度疑慮。圖為台灣豬肉。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季青漫畫


日本福島核災區食品叩關在即,日台交流協會雖稱「福食與 CPTPP 是兩回事」,蔡政府仍積極以「國際化」角度帶風向,強調依國際標準開放有助加入 CPTPP。這套話術,明明被日方打臉,還唾面自乾。尤其,只看英美開放,卻無視中韓的管制,完全忽略核害風險東亞大於歐美。近期日本準備海放核廢水,蔡政府處理福食只看「國際化」,漠視在地利益,使農漁民及食安淪為政治犧牲品

蔡政府為核災區食品正名不遺餘力,要求勿再稱「核食」;這點,完全順著日方旨意行事毫無自主立場。矛盾的是,反核四公投時,政府無視核四廠曾通過美國核管會安全風險評估,更拒絕依國際標準評估重新啟封。蔡政府一味否定核四,此際又稱福島核食絕對安全,正是「雙標行徑

日方將開放福島核食與 CPTPP 脫鉤,等於否決在我方入會前磋商開放事宜;交流協會代表泉裕泰還放話,「等待台灣自己的決心」。日本不給台灣談判空間,要蔡政府比照萊豬自動棄守防線;對此,綠委竟還附和「台灣得先拿出態度」,這到底是哪國立委?CPTPP 共識決日本無法主導台灣入會談判,因而脫鉤處理,要台灣自己先行覺悟解禁;從貿易談判來說,是穩賺不賠。

台灣對日農產貿易逆差,疫前已達七十二億美金,比十年前將近翻倍;若無核食禁令,逆差將更大。台灣日本第四大出口國日本農林水產省最新擴大出口報告中,台灣就是它的重點對象,主攻項目之一是乳製品,要在三年成長一・二倍。日方的策略,就是先打開福島食禁,要台灣先對日本開放市場,卻無意幫台灣取得 CPTPP 入場券。

日本農業輸出戰略攻防是,先取得美、英等國對核食全面開放,再處理台中韓等鄰國,適逢三地都要申入 CPTPP。日本目標先對準台灣,一來是因我國難度最高,設限最嚴,但有求於人;若能突破,便能作為槓桿影響中韓。相對的,台灣對地緣政治過於樂觀,對國家利益欠缺中心思想毫無整體戰略可言。

蔡政府要以英國解禁為範,說服民眾接受福島核食換取加入CPTPP,極其荒謬。英國佔日本農漁輸出總額不到五%開放政治意義大於實質;但對台灣而言,管制核食兼具食安與農業保護意義。中韓分別位居日本第二第六出口國,對核食從嚴管制,就是因為消費量與種類實質影響其國內市場;而美國雖是第三大出口國,但主要消費在酒類。台灣若要參考國際做法,必須參考飲食習慣相近中韓,而非美日。

儘管中韓均已表態加入 CPTPP,但對核食管制並無妥協跡象。相反的,針對東電申請核廢水海排」,兩國均提出抗議。菅內閣宣布海排計畫時,中韓已減少進口日本水產;此際日本要中韓解禁核食,無異難上加難。蔡政府檢討福島核食開放,須與核廢水海排一併考量才行。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稱全球只剩台灣與中國對福食管制,這是錯誤的描述,至少我已開放核災區出產的酒類。此外,中日已針對核災區食品輻射物質檢測項目談判,尚未取得共識,中日韓持續溝通解禁。但蔡政府毫無作為,只能順著日本風向黑箱應變私下接觸可能未曾間斷。

政府若能參照鄰近國家標準檢討管制項目,例如以韓國模式針對相關地區輻射高風險食品設限,只要過程透明事先充分與民間溝通,問題應非無解。至少蔡政府得交代:民眾如何一邊反核四拒核廢料,一邊安心吃著福島核廢水排放區生鮮


【專家之眼】數位發展部掛牌 NCC成網路影武者?

◆  【專家之眼】數位發展部掛牌 NCC成網路影武者?

◆  【專家之眼】林智堅棄選,還要竹竹併嗎?
◆  【專家之眼】美豬「萊」了,但台豬卻被卡在門外
◆  【專家之眼】中沙深化軍事合作,美國莫可奈何?
◆  【專家之眼】修憲公投綁大選的諷刺與陰謀
◆  【專家之眼】竹竹合併是民進黨的百鬼夜行圖







【專家之眼】數位發展部掛牌 NCC成網路影武者?


2021-12-31 10:36  聯合報/ 褚瑞婷/世新大學博士候選人
圖為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在12月28日三讀通過《數位發展部組織法》及相關法案,未來將整合電信、資訊、資安、網路與傳播五大領域主責規畫國家數位發展政策統籌基礎建設環境整備及資源運用業務。同時,數位發展部將設立兩個三級機關「資訊安全署」和「數位產業發展署」,著手強化資安政策,並促進數位經濟發展及研擬數位科技應用的政策。

因應數位發展部的設立,政府相關單位也同步進行業務轉移,而包裹通過的其中一項法案即為《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修正案,NCC 業務新增通訊傳播網路設置的監督管理及網路政策的訂定、擬訂、修正、廢止及執行,及網際網路內容分級制度等。於此同時,NCC 也同步公布最新版的《數位通訊傳播服務法》,一併建立監管網際網路相關業務的相關法源依據。

為了新設數位發展部,政府機關將現行的數位相關業務大搬風,除了改制帶來的各種人事、預算及業務轉換之外,NCC 的「新增業務範圍」卻像是趁勢而上的取巧行為。

雖然完整版的《數位通訊傳播服務法》草案尚未公布,但是筆者認為該案並非重新起草,而是承接 NCC 過去十多年來對數位匯流相關法規的認知,且沿襲許多相關草案架構的「精華」。具體來說,從96年的《通訊傳播管理法》、104年的「匯流五法」、106年的《數位通訊傳播法》,以及107年的「傳播政策綠皮書」及109年發布的「傳播政策白皮書」,這些相關法規與白皮書文件當中,對於數位匯流及產業發展的概念都有琢磨,與時俱進,廣泛的涉及網際網路各項形式的監理規管業務。

但是,不論是104年的匯流五法,還是106年的《數位通訊傳播法》,對於網路相關業務都是採取自律且維持低度管制的重要原則。NCC 過去在《數位通訊傳播法》的說明中,強調政府應避免直接以行政管制手段介入管理」,對於業者也考量「服務提供者責任與自律」的原則。可是,最新公布的《數位通訊傳播服務法》中,卻將網際網路的監管及內容分級制度直接列入 NCC 業務,明顯看出政治力未來可能將「合法」干涉網路內容的軌跡,言論自由是否將因 NCC 的「分級制」變成監管範圍的一部分,實在令人憂心。

對此,NCC 主委陳耀祥在面對立委質詢答覆時表示,為了配合數位發展部掛牌時程,政府各單位都會進行相關業務的協調與移撥,分級制度及管理辦法可能要在明年下半年才會有詳細內容。但是,新版《數位通訊傳播服務法》當中所指涉的第五類業者,即「指定線上平台服務提供者」就是網路業務監管對象,也就是大型的跨境跨域及本土社群平台將開始成為 NCC 的列管對象。如此為之,還像是 NCC 過去所言的低度管制跟業者自律嗎?

數位發展部的成立或許令人期待,但是,觀察 NCC 一路以來的修法軌跡,以及近年來政府對假新聞的高壓姿態來看,我們要期待 NCC 未來能發揮獨立機關應有的超然公正,還是該擔心 NCC 將成為政府御用的網路影武者呢?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移動服務社會:1919急難家庭救助

◆  面對五大風險 我經濟大挑戰
◆  行業平等 教改才能多元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移動服務社會:1919急難家庭救助
◆  沉潛「宅」男女 醞釀新年新希望
◆  酒駕增死刑 司法實務下徒具宣示
◆  酒駕重刑化 真是解方嗎?
◆  不禮讓行人罰太輕 駕駛不痛不癢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移動服務社會:1919急難家庭救助


2021-12-31 03:35  聯合報 /   侯勝宗(作者為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所特聘教授)
1919愛走動—急難家庭救助計畫」環島募款活動,以「我騎車,你捐款」的行動,合力陪伴急難家庭渡過最艱辛的低谷。 圖/侯勝宗提供


今年筆者第三度參加「一九一九愛走動急難家庭救助計畫環島募款活動,以十四天時間,用腳踩踏一千三百公里,以「我騎車,你捐款具體行動,合力陪伴急難家庭度過最艱辛的低谷。

在台灣偏遠地區,許多經濟弱勢家庭收入少,平常或許還可勉強度日,但一旦遇天災、重大傷病、失業等意外,因不符社會救助法補助標準,無法得到政府補助,成為「急難家庭」。為了幫助這些家庭,十九年來基督教救助協會提供每月五千五百元、連續四個月,救助一萬四千多個急難家庭。如果四個月後急難家庭經濟困境仍然未獲改善,則會改以「食物銀行」方式持續供應急難家庭基本民生必需品

一九一九食物銀行救助計畫取得物資和即期食品固然不易,但物流成本更是最大負擔。許多位處偏遠地區教會,因缺乏交通運具和人力,只好忍痛放棄食物銀行善心,甚為可惜。筆者近年專注以「移動創新帶動偏鄉社區老化社會高齡長者所需各式到宅服務一九一九食物銀行所面對的困境,恰成筆者研究的學術議題社會服務

感謝科技部支持筆者「移動服務社會」(MaSS)產學小聯盟計畫,藉由該計畫,逢甲大學導入 MaSS 平台媒合社區中過剩交通運能給好市多等大型量販店或超市,將即將到期食材配送到指定教會或機構,做為兒童陪讀班營養晚餐,或老人共餐之用。這樣的共享交通媒合,不僅可創造收入運送司機,同時也降低物流費用,將愛心善款做最有效運用。

這項 MaSS 產學小聯盟計畫,係以大學為創新基地,結合地方政府、民營公司與非營利機構集體力量,將學術研發能量移轉,或擴散給產業利害關係人,以共享交通媒合平台推動偏鄉社區高齡社會所需創新服務與移動想像。MaSS 產學小聯盟的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高齡生活產學合作體系,讓大學和產業攜手融入社會提供優質服務偏鄉民眾高齡長者

今天是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最後一天,回顧過往一年,疫情對原本就處生存邊緣弱勢家庭無疑是雪上加霜。根據民國 109 年(二○二○年)社福團體疫情影響大調查顯示近九成社福團體因疫情捐款下降,連帶也使原先受社福團體幫助的弱勢族群失去依靠;其中逾八成弱勢家庭受衝擊,有七成入不敷出。當讀者閱讀本文時,筆者正藉騎行感受急難家庭如何在逆境中奮力向前。誠摯邀你加入「一九一九愛走動急難家庭救助計畫」,疫起陪伴弱勢家庭多走一哩路度過難關找到出口












不禮讓行人罰太輕 駕駛不痛不癢


2021-12-31 03:35  聯合報 /   吳一忠/榮民(嘉縣水上)
近來酒駕肇事頻傳,引發眾怒。圖/報系資料照


高雄一家一死三傷的酒駕慘劇,酒駕是主因,但從案發影片研判,數輛車行經該處未禮讓行人,也是釀禍原因之一。

台灣交通亂象不少,駕駛不禮讓是主因,尤其行人走斑馬線或行人穿越道遭撞的事件頻傳,叫人感慨萬千。回首過往,前立委趙永清岳母在行人穿越線上遭砂石車輾斃;前大使陸以正過馬路被轉彎計程車撞傷,並以親身遭遇投書報端,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

台灣道路有個不成文現象,「行人讓機車,機車讓汽車,小車讓大車」,行人是最弱勢的一環,斑馬線明顯,卻非生命保障。當車輛不尊重行人,自保之道是罩子放亮點,以免成了輪下冤魂。

國外駕駛遇到行人都會禮讓,因一旦發生車禍,要用一輩子賠償,駕駛自不得不小心。台灣汽機車不禮讓行人才罰三千六,不痛不癢;立院應修法提高刑罰,造成重傷或死亡,吊照並移送法辦,方能警惕。

國人的守法性普遍不足,再者就是道路設計,公路總局設計Z型行人穿越道,可分兩段通過,中央分隔島規畫緩衝區,提供行人暫停空間,不必和左右轉車輛搏命,可說是一項新的嘗試,無奈無法普及。

交通安全人人有責,政府應盡快改善路口設計,駕駛要有禮讓的理念,行人穿越馬路快步通過,只有三方面配合,才能避免意外發生。













酒駕重刑化 真是解方嗎?


2021-12-31 03:35  聯合報 /   王子榮/法官(新北市)
民眾黨立院黨團昨天召開記者會,針對酒駕層出不窮呼籲政府修法,更要將同車者連坐。記者杜建重/攝影


高雄酒駕案件讓全國民情沸騰,呼籲酒駕修法倡議再起,政治人物這時就民之所欲常在我心,但諸如「酒駕要等同殺人」「酒駕是不確定殺人故意」「提高刑度」這類呼籲,真的是問題的解方?還是只是國民法感情投射下的病急亂投醫?

刑法第一八五條之三是俗稱酒駕條款,已透過立法不斷加重,二○一一年設計出「因酒駕行為而致人於死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文字;一三年高雄葉少爺酒駕肇事更引起公憤,無辜路人慘死,其丈夫也傷心離世,獨留稚女,在當時的氛圍下,立法者又將刑度調高到致人於死者為十年。

然後呢,我們又面對再一次酒駕天人永隔悲劇;搜尋法院相關酒駕判決,刑度越來越高,如果是酒駕再犯的,判到六個月以上不能易科罰金刑度所在多有,但似乎無助悲劇反覆上演,重刑化對於犯罪抑制的迷思,真的該適可而止!

那要如何防止酒駕?更精確地說,要如何防止酒駕造成嚴重交通傷亡,最土法煉鋼方式當然就是近期各縣市政府動用大批警力攔檢,密集見警率絕對是遏止酒後想駕車、騎車的僥倖心理;兩三天還可以,持續一個月,警力排擠效應下,其他治安刑案就會浮現,成為下一次大眾對社會安全需求的破口。揮霍警方人力,只是將帥無能累死三軍而已。

行政端也不斷提出酒駕相關防制措施,如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將乘車者如未勸阻要處罰鍰等措施,衛福部網站也提及酒駕跟酒害防制上要有跨部門動員,包括衛生部門提供預防、治療和照護措施、社區動員與參與、嚴格取締酒後駕駛、管理生產、銷售、年齡與飲酒場所,降低酒品可取得性、管制廣告促銷、建立酒品稅捐或最低價格制;標示酒害警語、保護酒醉者;防範及管制非法酒品、建立長期監測系統。但如果都只是政策,難保不會朝令夕改,尤其在酒癮治療和預防上,最有效的還是酒癮戒治門診跟醫療手段,這需要長期資源挹注,常是前端作戰的人還要負責找資源,那巧婦也是難為無米之炊。

過去就有人不斷倡議酒害防制法,數年前就有立委提案,甚至專業醫療人員也疾呼,去年公共政策參與平台也能看到這樣的提議,如果對照菸害防制法內容,可以期待一部專法能有系統性的將酒品健康捐納入(作為戒癮治療費用來源)、飲酒及相關危害的衛教,以及前面所提到的各種橫跨醫療、行政部門、交通監理的有效橫向聯繫,並持續對酒癮、酒駕潛在危險者,提前介入的追蹤機制,這都可透過法制化來達到永續經營。














酒駕增死刑 司法實務下徒具宣示


2021-12-31 03:35  聯合報 /  吳景欽/真理大學法律系所教授(新北市)
高雄黃姓男子開車酒駕,在斑馬線撞上行人,造成林姓一家1死3傷,再掀要求修法再加重對酒駕慣犯刑責的民意聲浪。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高雄酒駕前科者再因酒駕撞死傷一家人悲劇,要求酒駕致死罪增加死刑呼聲再起。但如此有否實質意義,是須思考的。

二○一三年立法院修正刑法第一八五條之三的酒駕罪,除將不能安全駕駛明確化為呼氣酒精濃度超過千分之○.二五外,也將酒駕致死罪刑罰,從原先一至七年徒刑,提高為三至十年徒刑。雖酒測標準明確化,有助警察執法客觀性,卻也帶來犯法人數驟增,且在單純酒駕僅為兩年以下有期徒刑,只要不犯滿三次,檢察官不會起訴,幾乎以緩起訴了結,嚇阻效果有限。

修法加重刑罰,確實帶來酒駕致死罪量刑普遍提高,平均約兩年十個月,卻有六成判刑在三年以下。如此現象,多少象徵立法者重刑化後,司法者仍可能會想辦法為其減刑,致重罪嚇阻效果打折扣。故二○一九年立法院又於刑法第一八五條之三增加第三項,只要曾犯酒駕,並於五年內犯酒駕致死者,可處五年以上徒刑或無期徒刑,已接近故意殺人罪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死刑。只是要適用此重罪,對五年計算是以有罪判決或緩起訴處分確定為起算點。換言之,就算酒駕被逮,若在緩起訴或有罪判決確定前,又因酒駕致人於死,就無法適用,故立法者恐得先彌補此漏洞。

目前雖有將酒駕致死增加死刑的普遍意志,卻會帶來法條適用上紊亂。因酒駕致死罪,前半段酒駕是故意、後半段致死是過失,此稱為結果加重犯,故後半段致死部分,若有不確定故意,直接適用更重的殺人罪即可,實無庸再於酒駕致死罪增加死刑。

此處會產生的質疑,或許在於不確定故意與有認識過失的差別,僅在於發生死亡結果是否違背本意,但此主觀意志實難證明;與其如此,乾脆修法增加死刑,就可解決此疑難。唯如此修法,等同將酒駕致死一律視為故意,致紊亂了故意、過失的體系。更重要的是,即便將酒駕致死罪增加死刑選項,但在司法實務,幾乎鮮少判處死刑下,此修法實僅具宣示意義。

二○二三年起,故意酒駕致死罪,將由三位法官與六位國民法官組成合議庭審理,故將此等犯罪增加死刑,或會轉變不判死的司法氣氛。唯國民法官法評議方式,針對有罪與死刑,雖採三分之二決,卻附加必須有至少一名法官意見,如此規定,到底是在實踐司法民主化、抑或僅是讓國民法官背書,就待時間檢驗。











沉潛「宅」男女 醞釀新年新希望


2021-12-31 03:35  聯合報 /   何素娟/公職退休(台中市)


晚輩自國外傳來一張圖卡,語帶詼諧的示意,「2022」,在英語發音中正是「2020 too」。試想若果明年真如新冠疫情元年初起時,全世界人們還處在懵懵懂懂,疫情未久不分國家地域、種族膚色如海嘯般來襲,各國競相遭殃。如果明年再成二○二○翻版,那許多國家肯定出亂,弄不好還要天下大亂。

今年近倒數時刻,回首過去一年,由於新冠疫情影響,男女老少都被迫「宅」在家,當「宅」男「宅」女,在家工作、上學、網購,日子苦悶到令人窒息與萬般不耐。

「防疫」成最佳藉口與絕緣體,同學同事親友間少了開口談話機會,人際變得疏離;再加上經濟衰退,物價通膨與生活壓力,大家真的過得很辛苦也很無奈。

「台灣二○二一代表字大選」結果,「宅」獲選年度代表字;「宅」真是這年寫照,也恰如其實代表這一年來社會人心與經濟現象的重大轉變。

期待充滿苦澀、悲情、煩悶、怨嘆、艱辛又極度無趣的一年隨鐘擺離去,明年雖有疫情籠罩,只要人人謹守防疫準則,隨著各國開啟國門,不再宅在台灣,走向世界各地,也盼望兩岸以協商談判代替對抗,在混沌不明世局中讓民眾擁有一份最卑微的安穩與期盼。



李亞琪/服務業(台北市)


日曆撕下最後一頁,二○二一年終畫下不完美句點。過去一年是艱難一年,新冠肆虐,台灣也經歷一場戰疫,正如年度代表字「宅」,讓我們宅男宅女,期待沉潛、醞釀後新年綻放。

當五月疫情爆發,我們宅守家園,也彼此關心,守護這片受傷的土地。在菜市場經營越南小吃攤的新住民,疫情期間不見,讓人擔心她的生計,所幸,不久前又看到她,忙碌俐落地穿梭在客人間。跟她閒聊了幾句,她說她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目標是租一間店面,把生意做大一點,就不用每日辛苦推著沉重的攤車往返,看她微笑打拚,力爭上游的身影,讓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祝願她早日夢想成真。

想起曾經看過的舞台劇,一群螞蟻兵團,每天不辭勞苦地工作。當蚱蜢先生邀請出遊,螞蟻說:「不行,春天要忙著存糧。」夏天時,辛勤螞蟻說:「不行,夏天要忙著儲水。」到秋天,螞蟻又說:「不行,秋天要忙著修繕房子,準備過冬。」就這樣,還來不及等到冬天,螞蟻兵團已過勞死了。疫情下,生存不容易,隨著通膨物價上漲,人們必須花更多時間去換取金錢,許多人就像螞蟻,終日忙碌不得閒。

瘟疫無情,人間有情。街上有身障朋友在唱歌,旁邊放著打賞箱,駐足民眾紛紛慷慨解囊。天,冷冷的;情,暖暖的,在忙碌的生活中,不經意間,這些溫暖的片刻時常在社會角落上演,讓人停留心間,感動莫名。

往年跨年,兩個女兒會去跨年倒數,今年因疫情,我們決定全家圍爐吃火鍋,在倒數聲中迎接新年,許下願望,我們相信「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新的一年,願遠方的璀璨煙火照亮希望和前程,在這片土地開出幸福的花朵。













行業平等 教改才能多元


2021-12-31 03:35  聯合報 /   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高雄市)


接送六歲女兒的路上,她找我聊天,那天她說:「媽媽,我喜歡書。」馬上強調:「是書本的『書』,不是輸人的『輸』。」

我回應:「我知道你喜歡書本,但輸人也沒有關係。每個人都有厲害和不厲害的地方啊,大家有贏有輸,這才是正常的樣子。」

小女孩擺出認真討論神情:「媽媽,『輸了』是考不好,對嗎?所以若我輸了、就代表我不是第一名了,我不喜歡這樣。」

我趕快說:「每次考試只有一個第一名。輸贏不是重點,只要有完整學習就可以。」

小女孩似懂非懂的安靜下來,倒是我瞬間想起,每回帶孩子參加羽球比賽,總會看到打贏孩子高興得蹦蹦跳跳,另一邊卻是打輸孩子面對教練和父母哭泣。同時浮上心頭的還有我患者,他是為孩子掛心的父親,那天憂傷地對我說:「陳醫師,今年我兒子重考,卻還是沒上醫學院。我想,他就是沒有天賦和能力吧。」

這些畫面讓我忍不住辛酸起來。

教育都說,要尊重每個人興趣、讓孩子多元發展;說孩子求學是為了找一生熱愛的工作。但教改喊了那麼多年,真的做到了嗎?

以我身處的長期照護領域來說,早年大家會說:「照服員是做功德的,薪資很低」,或「照服員就是二度就業婦女從事的工作」。沒同理心的老闆會說:「我已經給照服員三萬元薪資了,同業裡算超高的了。」

隨著高齡化壓力日重,各地缺照服員,於是政策轉彎,照服員薪資變高了。這幾年,我見到來自不同領域人才當照服員,例如景觀系畢業學生、或曾任導遊的中年轉職者。

他們說:「現在景氣不好,照顧服務這行只要經過學習就可上工,有穩定的薪資,還可以幫助別人」、「我覺得照服員是很棒的工作。有時候即使下班了,我也自願去看一下獨居長輩,多照顧一下。」這樣看來,社會一直在變啊,上一代認定的輸贏或好壞,也隨之變動,但親子雙方都能體會到這樣的變動嗎?

表面看,職場工作稱謂或許沒變,但大家看待某項職務的眼光已起變化,以照服員這行來舉例,薪資調整是吸引人才第一步,也讓父母認同孩子,養得起自己還能成家立業,這些都讓這行業有成長機會。

或許我們更該秉持日本對待專業者心態,看待每一個行業,日本的匠人和職人,指的就是鼓勵大家在自己位置上,不論大小都要好好地做,也因此每一項專業都值得被尊重。

今天我的孩子還小,但我希望他們進入社會時,大家都能尊重他們的選擇。我也知道,唯有大眾能以平等眼光看待每個工作,孩子們在求學階段才有可能平心靜氣地理解輸贏勝敗的意義,教育也才能實現真正的多元和平等。














面對五大風險 我經濟大挑戰


2021-12-31 03:35  聯合報 /   林建山/環球經濟社社長(台北市)


今年世界經濟飽受新冠疫災困厄,病毒變異使得主要國家疫情處於反覆爆發威脅下,疫苗不均更使得若干開發中國家倍加受害;最嚴重的是全球供應鏈受中美對抗及川拜印鈔翻攪影響,大宗物資及民生經濟價格飛漲,肇致世界經濟復甦勢頭迭迭失速。

二○二二年世界經濟恰迎五大「國際風險」,加上美國QE大印鈔金融動盪、Omicron加劇擴散,徹底逆轉上半年原漸有起色的全球經濟格局,翻轉成為「停滯膨脹」格局,且可能延宕到二○二三年底。

第一、通膨肇致全球市場需求降縮風險,「鈔票越來越不值錢」早已讓國際商品價格大漲,人民生活費飆高,物價衝擊已非局部現象;尤其對新興市場國家造成直接影響,也全面影響整個國際市場的外部需求。

第二、產業經濟供應鏈碎鏈化重組風險。美國自我保護主義及新冠疫情,對全球產業供應鏈帶來大衝擊,造成主要先進國家為避免「產業空心化」,紛紛企圖把產業供應鏈環節由全球化回歸本土化,撕裂既有的全球化產業供應鏈,出現斷鏈碎鏈化。

第三、低碳風險風雲正起。經濟先進國家多數以第三產業為主,GDP占比在六十%以上,對能源的依存度相對較低,想方設法要求全球減碳,但減碳成本則不成比例地全壓在新興市場國家頭上。

第四、全球人口高齡化風險。新冠疫災以來,全球實物經濟供給不再過剩,尤其主要經濟體人口紅利大消退,勞動年齡人口成長率放緩,甚至出現「勞動人口絕對減降」,使全球勞動力市場呈現結構性短缺,和摩擦性失業並存複雜格局,工資上升更與物價上漲形成推升螺旋,持續促進通膨向上行,給世界經濟成長帶來下行壓力。

第五、全球保護主義風險。廿一世紀全球越來越盛行保護主義、孤島主義和民粹主義,衍生的地緣政治動盪,更加大全球能源價格波動,及通膨長期化的可能。

此外,Omicron出現,最有可能拖累的應是全球服務業復甦節奏。主要智庫報告顯示,二○二二年全世界需求的恢復主軸,將從實物商品轉向服務,但以美國經濟資料看,實物商品消費部門早超額修復,服務產業消費相較於二○二○年疫災前態勢,仍存在相當缺口,尤其餐飲住宿、交通、娛樂消費,缺口幅度仍有廿%以上差距;對於啟動明年世界經濟復甦,極端不利。

二○二二年世界經濟能否順利成長發展的變數,其絕對具關鍵性;今天絕大多數先進及開發中國家民間與政府領導階層,無不緊張盯住並據為制訂前瞻性國家經濟治理方針與戰略性對策的依準。

對於高度依賴外貿的台灣而言,全球性市場需求降縮風險的擴大,是造成明年世界經濟復甦轉滯脹的重點關鍵,尤其可能帶來台灣經濟能否持續成長極大挑戰。然則蔡政府迄今尚看不出任何緊急應變論述,也看不到積極作為措施研議思考,令人驚心。


沈呂巡/懷念重要美國友人─杜爾參議員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沈呂巡/懷念重要美國友人─杜爾參議員
◆  李清志/昭和復古風潮的進擊
◆  范疇/台積電列焦土,還有什麼不可以?
◆  盛治仁/當全民八卦變成全民公審
◆  劉憶如/通貨膨脹與供應鏈瓶頸








沈呂巡/懷念重要美國友人─杜爾參議員


2021-12-31 03:58  聯合報 /   沈呂巡(作者曾任駐美代表)
美國共和黨前參院領袖、曾代表共和黨競選總統的杜爾五日病逝。(路透)


美國前聯邦參議員杜爾,近日以九八高齡過世,拜登總統及四位前總統分別聲明悼念,各政府機構及國會降半旗三天。我外交部也指示駐美代表處向杜爾家屬慰問,國民黨也有悼念聲明。

個人憶起多次駐美期間,杜爾及多位助理一直是友誼極佳的長輩及友人。杜爾曾贈我回憶錄一個軍人的故事」,這幾天細讀,實有感觸,尤其謝謝杜爾用他難運作的右手寫上「親愛的沈大使,謝謝你的領導並且祝福再一次在美國的努力成功」。

杜爾家鄉在堪薩斯州小城 Russell,我當年任駐堪薩斯處長去過多次,跟杜爾見面時,少不了老鄉話題,亦屬難得。

杜爾還有個友善的原因,恐與夫人有關,她曾任運輸、勞工等部長,與吾師丘宏達教授哈佛法學院同學杜爾任參院財政委員會主席時,夫人任運輸部長,太太變成先生質詢對象,兩人你來我往全場叫好,記得一次杜爾竟問,今天晚餐我們吃什麼?杜夫人答稱:「今晚輪到你做飯」,全場大笑。

杜爾回憶錄引錄許多當年家書,可從八十年前珍珠港事變說起,當時杜爾仍就讀堪薩斯大學一年級,在學校宿舍聽到消息及羅斯福總統宣戰廣播,有同學表示準備參軍,杜爾也主動報名,希望能當預備軍醫官。比杜爾小一歲的弟弟竟先接到徵召令

杜爾回憶錄細述在本州基地受訓,接著轉到鄰近德州,老媽媽不計途遠來看愛子…,杜爾後來加入陸軍特種訓練計畫送到紐約布魯克林學院深造,又送到各基地受嚴格訓練,直到民國 33 年(一九四四年)六月諾曼第登陸戰改變他的命運年尾終奉派入陸軍第十山地師出征,但此時是送到義大利戰場

杜爾在戰場遭德軍炮擊嚴重受傷,右邊肩膀手臂全失知覺切除一顆腎臟手腳等均無法運作,一路由軍醫院特殊照䕶回美,好不容易回到堪薩斯州家鄉最大軍醫院,但離老家又有數百哩之遙,此時母親前來照顧,相互垂淚。老媽在醫院附近租了個小公寓,早晚到醫院把兒子當嬰兒般照顧

杜爾在醫院待了卅九個月,動過無數大小手術,逐漸恢復若干體能,爾後參與政治,擔任八年眾議員、廿七年參議員,終至國會領袖,從而競選總統。杜爾右手僵化,比左手短兩寸半左右,但他仍堅持用右手握筆必要時作抄寫。杜爾有次說到,只能用左手打領帶,著實不易。

杜爾回憶錄中說,最崇拜的領袖是艾森豪艾氏是堪薩斯老鄉;我也告訴杜爾,艾森豪是唯一正式訪問過台灣的美國總統老布希總統在卸任後訪台老布希葬禮時,杜氏九十好幾須坐輪椅,仍盡力站起,以左手敬禮,令人感動。

杜爾曾兩次訪台,我都陪同接待,跟杜爾最後一次會面在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九月美國邀集十四國紀念二戰勝利七十年活動當日我以駐美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身分參加非邦交國所送花圈不能用國旗,但可以用國徽,入場時我反被安排為隊伍之首,此時杜爾也已入座,兩人互相招呼。杜爾隨做貴賓致詞,聲音仍堅强有力。典禮中 China 的座位始終空置中共大使崔天凱不願與我同場只好走人

多謝一位令人懷念的偉人給我他的回憶錄,尤其是本人親作題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