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30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戴琪、葉倫關稅之爭 誰會勝出?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6879/web/ 

◆  聯合報社論/虎頭蛇尾的陳時中,首都市民怎能信任?
◆  聯合報黑白集/比失智更失智的事
◆  經濟日報社論/戴琪、葉倫關稅之爭 誰會勝出?





經濟日報社論/戴琪、葉倫關稅之爭 誰會勝出?


2022-06-30 02:29  經濟日報/   社論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說,陸製商品關稅是重要籌碼,不贊成取消。路透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6月22日表示,對中國課徵關稅是「重要籌碼」,從談判角度而言有利無害;且取消關稅對控制短期通膨的效果有限。戴琪的說法明顯與財長葉倫形成鮮明對比。葉倫在稍早前表示,關稅已傷害到美國消費者和企業,因為額外增加的對中國關稅高達90%是由美方承擔了,這也反映在40年來最猛烈的通膨之上。針對戴琪強調的關稅是談判的「重要籌碼」具有戰略意義的觀點,葉倫直率地認為毫無戰略意義;葉倫並表示,拜登政府希望「重設」對中關稅。知情人士透露,拜登正讓白宮幕僚加緊討論此事,並希望能儘早定案。

美國當前正面臨了上世紀198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通膨,美國CPI自2021年4月一下子跳升到4.2%,之後連續攀升,到去年年底已上升到7%;進入2022年, 到5月已上升為8.6%。Fed在今年3月中及5月已分別升息0.25及0.5個百分點,但明顯壓不住通膨漲勢,不得不在6月下了大決心,一口氣升息3碼,但此舉也引發了金融及資產市場的巨大震盪。Fed今年內還有三次議息會議,在鷹派氣氛強烈下很可能再連續升息2碼或3碼,最終使基本利率在年底前達到3%上下的水平。

拜登當局與Fed目前處境相當接近,都面臨著三難的困境:一,不升息或升息不夠,壓不住通膨,對11月民主黨的期中選情十分不利;二,若為壓制通膨,在目前已連續三個月CPI超過8%的形勢下,即便利率上調到3%,也因實質利率為負而起不了什麼作用,必須再加大升息幅度與速度,但這又會嚴重打擊經濟活動,導致成長減緩甚至衰退(美國第1季已出現了1.5%的負成長),當然也不利選情;三,美國國債已達30兆美元,是GDP的137%,換言之,還有將來在財政上的利息支出負擔問題。雖然面對著三難,但拜登肯定最關心的是燃眉之急的物價漲勢,所以才說對付通膨是美國政府當前的頭等任務。

坦白說,過去一段期間,拜登政府已使出了渾身解數,包括釋出備用油,還希望OPEC成員國及中國也跟進釋出;拜登甚至放下身段主動致電沙烏地阿拉伯與卡達元首卻被拒接電話,即便如此,拜登還是希望在7月能親訪沙、卡兩國;最近甚至還宣布取消委內瑞拉及伊朗的石油出口禁令,然而美國CPI的漲勢卻始終未見消減。

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不得不想到對中國加徵的關稅。川普在2018年起,對價值約3,7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課徵懲罰關稅,稅率最高達25%,但誠如葉倫所言,由於美方的需求彈性甚小,課徵的額外關稅真正懲罰到的是美方自己的消費者與企業,這也一方面反映在中國對美的貿易順差不見縮小反而擴大,另一方面反映在美國物價上。專家估計,如取消部分或全部的額外關稅,可望使美國當下的CPI回落約0.5至1.5個百分點,對照目前8%的通膨率,此一效果不可謂不顯著,對11月民主黨的選情具有關鍵性的重大意義。

兩周前,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箎與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在盧森堡會晤,會後美方表示,美、中雙方正在努力安排拜登與習近平在今年夏天通話,但是中方是否有此意願,目前未見透露。美方明顯對於美中元首通話有著高度期待,如果通話實現,想必會觸及拜登眼前的最大關注。拜登最近不只一次表示他正在認真評估取消對中國關稅一事,其實他心中早有定見,所顧慮者,一是如何能有面子的為美國的「撤退」向中國換回一點東西;二是如何儘快弭平美國政府內部的意見分歧。從這樣的形勢背景觀察,應該不難研判戴琪與葉倫最終誰將勝出。











聯合報黑白集/比失智更失智的事


2022-06-30 02:31  聯合報/   黑白集
101歲張姓婦人從去年至今三度收到桃園地院通知擔任國民法官,家屬跟法院反應也無效,不知道失智的母親要如何擔任國民法官。圖/讀者提供



一名百歲婦人因失智住進安養中心,桃園地院卻一再發函,要求她擔任「國民法官」。家人先後回函並去電說明,稱婦人無法勝任國民法官之職,卻繼續收到法院要求她報到的通知,共計三次。這名婦人只是失智,但政府的反應卻比失智還失智。

桃園地院如此擾民,卻振振有詞。它稱,根據《國民法官法》,若有人因病無法出任,要在發送「選任期日通知」後,才能依法辭任。因此,發三次通知,完全是「依規定」辦理。言下之意,立院通過的笨蛋立法,法院也得跟著笨蛋到底,才不辱國民法官之精神?

蔡政府把「國民法官」當成司法改革亮點,不斷宣傳美化;誰料,實際的操作卻如此迂腐愚頑。這名老婦住進安養院已三年,家屬是在去年八月接到地院的首次選任通知,隨即回函說明;後來又接到複選通知,去電說明卻無人理睬;近日再度接到通知,要求她八月十六日準時報到。蔡政府到底有多英明,非要一個百歲失智婦擔任國民法官,還折磨其家人達一年之久?

「國民法官」如何協助實踐司法正義,仍有待觀察。但只要看桃園地院「等因奉此」的官僚作風,就知道這項制度的「擾民」作用,絕不會少於其興利之本意。最荒謬的是,法院死抱著「合乎規定」的木樁,完全不聽民眾講理,這到底要改革什麼?












聯合報社論/虎頭蛇尾的陳時中,首都市民怎能信任?


2022-06-30 02:35  聯合報/   社論
英系支持的陳時中(左)與正國會頭人林佳龍(右)積極爭取代表民進黨出戰台北市長選舉,雙方競爭檯面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北三都提名漸告底定,衛福部長陳時中被鎖定參選台北市長,一如蔡總統一直以來的規畫。但先前規畫他參選,是在「加零」時期,當時陳時中看似指揮若定,具政治魅力。如今台灣防疫落至全球後段班,每天仍有數萬人確診,陳時中卻選在這樣的高峰「落跑」;這是他官癮太大,還是責任感太稀薄?虎頭蛇尾的陳時中,能讓台北市民相信他是個稱職的市長嗎?

陳時中有意參選市長,與其說是蔡英文強行徵召,不如說他自己意願強烈,去年起心動念不斷部署。今年三月疫情還算太平時,陳時中已開始跑起選舉行程,出席各種與防疫無關的聚會。在某些場合,相熟的醫藥業者甚至當面對他直呼「市長好」,陳時中顯然也很享受這樣提前的祝福。直到四月上旬Omicron疫情延燒,全台數萬人遭到隔離,陳時中還在一邊跑他的選舉行程,顯得心不在焉。

也因此,四月的疫情在缺兒童疫苗、缺快篩試劑、缺治療藥物中爆發,包括許多防疫規範來不及調整,中央與地方因見解差異而彼此齟齬,乃致各地篩檢大排長龍致措手不及;陳時中身為指揮官,在在難辭其咎。但比起先前的心不在焉,陳時中最近在疫情高峰中悄悄抽身落跑的姿態,即更令人反胃。在六月十一日的記者會上,他聲稱疫情已「漸趨穩定」、且重大政策都已宣布,叫停次日記者會;次日,便因「確診」而神隱。解除隔離後,他又以「快篩仍陽」,繼續把指揮中心的職務丟在一旁。

事實上,陳時中十一日以「疫情穩定」叫停記者會時,當天全台確診數是七萬九千六百人,死亡數為二一一人,中重症增加四四六人。試想,一天將近八萬人確診的疫情,陳時中竟能稱之為「穩定」,人們即不難想像,他棄守指揮官之職轉戰首都市長的欲望有多麼強烈了。一個心不在此的指揮官,對台灣的防疫恐怕也發揮不了任何積極作用。從這點看,陳時中確應早日辭掉指揮官職務,專心參選,這才符合政治人物的責任倫理;而不致一再剝削同事的血汗,又搶光他們的功勞。

但以陳時中之工於盤計,他分明已閃退了半個身子,卻非要保留著指揮官頭銜,當然是有原因的。周二的記者會上,陳時中突然現身,談的不是疫情,而是大談大陸在我國出口白帶魚和竹筴魚包裝驗出新冠病毒的議題。他一邊反嗆中國大陸禁止我出口並不合理,一邊向漁民示好,聲稱政府一定當他們的後盾。把防疫記者會當成政治表態的舞台,正是陳時中「腳踏兩條船」的目的所在,也顯示他是個典型的機會主義者。

問題是,把防疫記者會當政治表演舞台,談的卻是農委會的政務,陳時中未免撈過界太遠。尤其,他根本未弄清楚事實,對岸只是「暫停」白帶魚及竹筴魚進口一周,而非「禁止進口」;經他一攪和,事態可能更惡化。事實上,大陸一年多來曾在巴西及紐西蘭進口牛肉、厄瓜多冷凍蝦、印度魚肉等包裝上驗出新冠病毒,或許它過度反應,卻不是專門針對台灣產品而來。陳時中此際出手反擊,恐怕不是在幫漁民解套,而是在累積反中資本以利選情。

陳時中領導的衛福部,僚氣薰天,把專業推到其次。他領導的指揮中心,成了攻伐地方和異己的基地,把民眾的健康拋在一邊。如今,他要利用自己先前的「順時中」威望,躍向台北市長的舞台;但在疫情嚴峻之際,如此虎頭蛇尾的轉枱,恐怕只會招致首都市民的鄙夷。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適可而止,繼續加油!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6879/web/ 

◆  藍愛互扯腿 成敗看團結
◆  從戰爭催化劑 變中美潤滑劑…台灣勿淪戰爭代理人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適可而止,繼續加油!
◆  抽離政治口水 剖析恩恩事件
◆  長照成棄嬰 司法難補破網
◆  電價油價物價 小心螺旋效應
◆  說好不缺電不漲電價 蔡總統跳票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適可而止,繼續加油!


2022-06-30 03:28  聯合報/   張俊哲(作者為台大教授、出版中心主任)
考上大學後,能真誠發掘志趣,主動進行探索,才是高等教育的意義展現。圖為某生化研究所。圖/張俊哲攝影



隨著網路通訊的發達,每逢考招放榜,總會掀起一股報導熱。最近的學測放榜,更是年度盛事。我無意潑人冷水,但總覺得某些報導已將金榜題名的考生近乎神化,好似他們天縱英明,自幼即知終身職志。更湊巧的是,其志趣還都可在公認的熱門科系覓得。然而,這樣轟轟烈烈的報導都是真的嗎?很抱歉,我從某些同學們上大學後的表現,表示高度存疑。

通常,這些報導的故事脈絡大致如下:一位考生會因生命中的某次奇遇或頓悟,即矢志未來要參與救人工作或投身熱門科技與財經產業,甚或願在法律的殿堂伸張正義;很神奇地,這股熱忱常可無縫接軌,化為準備國英數理化和社會學科的動力,且考試不會失常,因而高中金榜。

其實,就我實際接觸過的第一志願同學,大都無此戲劇性的遭遇。他們共同的特點倒是自律,甘願被嚴格要求;更多是因為已習慣考好,怕考差,失去「考好的安全感」,因此認真備考。他們對所屬科系產生真正的興趣,相當比例是在讀大學以後。如果未能從考高分的成就感昇華蛻變,找到「為何而戰」的人生意義,最後常只能在不怎麼感興趣的熱門科系中,載浮載沉。

在眾多的報導中,我相信一定有部分的真實,但更多可能是過度的浮誇。個人推測:某些學弟妹會依樣葫蘆,藉長輩之助,編造一套不實但光鮮亮麗的甄試資料,只因其占分比重不低,且學長姐們的誇大其詞,竟迭有功效。如果考招制度之設計原期多元適性,但最後卻淪為漏洞百出,甚或需以謊取勝,豈不悲哉?

或許我杞人憂天,但只要有機會交叉比對考生們在各系甄試時之資料和答辯說辭,還有檢視他們在入學後的求學生活及成績表現,恐怕會大吃一驚。或許更令人吃驚的是:我們已知問題之嚴重,卻視若無睹;或乾脆束手無策,任憑沉淪。

在此,個人再次呼籲各校系在甄試選才時避免提問「我們系是不是你的第一志願?」或「你考上會不會來念?」之類的問題。若要求考生表態,豈非逼他們對其他系說謊?面對在十八歲即能知趣奮發的才俊,或只能守分認真的同學,老師都應用心出題,設計能反映他們真實想法與創意的題目。這遠比要他們編造美麗的謊言入學,強上百萬倍。同時,我也請考生務必信守承諾,上大學後繼續加油。許多當年言行不一的同學,其目前慘狀,在此就不加以贅述。

總之,十八歲進理想大學,以沿街放鞭炮慶祝,固然可喜;但能活到八十歲,並願意為自己八十年的人生,再放一次鞭炮慶祝,更為重要!目前請適可而止,讓這些「神奇小子」報導劃下句點,使即將參加分科測驗的同學能專心備考。你們學測的成功對他們或已是刺激,報導再多可能演化為干擾和攻擊。或許,戴上口罩,送個飲料點心,或傳則加油簡訊,更為實在!








電價油價物價 小心螺旋效應


2022-06-30 03:28  聯合報/   何素娟/公職退休(台中市)
台灣最近兩大電力問題同時爆發。其一是電力不足,其二是電價過低不敷成本。記者曾學仁/攝影



近日天氣酷熱用電需求增加,電力供應已然吃緊,停電缺電危機迫在眉睫,再加上台電財務虧損擴大,恐拖累公司營運,經濟部及行政院上周接連放話已到合理反映電價時機。電價果真說漲就漲,製造業用電大戶電價大漲十五%。

預估電價上漲之後,油價也會聞風跟漲,油電雙漲結果肯定會帶動所有物價再度上漲,而業者的生產成本增加,內需市場之民生必需品肯定將漲價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工業產品根據市場需求彈性、產品替代性,同樣會將價格轉嫁到產品上,外銷市場的競爭力相對弱化,恐怕形成一股螺旋效應,民眾生活經濟壓力愈發沉重,經濟發展與外貿出口勢將受到影響。

爾來停電、跳電與限電危機都似夢魘一般,令用戶感到惴慄難安。執政者應正視,疫情迄今尚未見到盡頭,數千民眾已無端喪命,行政部門調漲電價已是「必要之惡」,政府首應確實督促台電提高發電效能,做好發電設備維保與加強電業管理,為避免台灣陷落停電、限電與跳電斷崖。

民進黨始終抱持非核家園迷思,但再生能源已無法達標,能源政策已到改弦更張時刻。政府不可抱殘守缺,寄望增加石化與不可靠的風光電力。蘇貞昌說「有政府會做事」,請盡速調整能源政策。

電價上漲,油價勢必緊跟其後,今日不要說雞蛋價格仍然居高不下,雞鴨魚肉和日常家用物品價格也都持續飆漲,受薪階級薪資沒有增加,退休族群與普羅大眾生活重擔苦不堪言。

請政府除檢討能源政策外,不能再麻木不仁,無視疫情帶來的民生困苦,如何防止電價調漲以後之螺旋效應,避免帶動全面性物價上漲風潮,嚴重衝擊民生經濟,已是執政者的責任與任務。









說好不缺電不漲電價 蔡總統跳票


2022-06-30 03:28  聯合報/   黃映溓/文史工作者(屏東市)
近年台灣歷經了各種各樣的停電事件,國內無論是供電系統或基礎建設,皆無法承受蔡政府能源政策帶來的惡劣狀況,蔡政府卻依舊對不切實際的目標一意孤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電價費率審議臨時會拍板定案,用電大戶大漲電價,住宅一千度以下、小商店、六類產業及高中以下學校不調整,整體平均漲幅為八點四%。

二○一二年馬政府實行油電雙漲,時任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怒評馬政府蠻幹,帶動萬物飛漲,甫敗選總統的蔡英文則嗆馬「必須扛起所有的責任,而不是把這些責任往在野黨推,或者是推給前朝」,立法院民進黨黨團怒轟馬政府鴨霸、不負責任、不能苦民所苦。

二○一五年,蔡英文提出能源政策時曾宣示:「我向大家保證,民進黨執政之後,絕對不會缺電」。同時宣示十年內不漲電價。但民進黨完全執政六年來,先後發生五次大停電,接連幾次無預警大規模停電,不僅戳破蔡英文「非核家園」謊言,更衝擊百工百業蒙受嚴重損失,影響全民生活至鉅。不漲電價一席話言猶在耳,蔡英文總統尚未卸任就政策跳票。

民進黨在野時曾在國會公然指台電偷藏電,執政後,面對無預警大停電及分區斷電,小動物竟淪為替罪羔羊!真是情何以堪?網友調侃:「肯定是我們還愛得不夠多」,如果用愛可以發電,點石就可以成金了。

民進黨的昨非今是,除了展現在能源政策上,年底九合一選舉,也屢見案例。黨中央徵召新竹市長林智堅參選桃園市長,林勢必要請辭遷籍。但林智堅去年曾提出大新竹合併願景,保證新竹市長任期會做好做滿,並重申不會參選桃園市長,一席話言猶在耳,豈料,如今竟淪為「落跑市長」,讓新竹鄉親情何以堪?民進黨總是一指向著別人,三指朝向自己,永遠的雙重標準,毫無是非,只有民進黨可以,別人不行。

台灣,正被「民主」反噬;三代累積,一代虧空。台灣的民主根基,被新威權政體侵蝕掏空殆盡。

歷史,是面真實而殘酷照妖鏡。今天的新聞,將成為明日的歷史,不妨交給歷史來審判,檯面上這群政客醜陋嘴臉,最後終將無所遁形,被台灣人民掃進歷史的灰燼。










藍愛互扯腿 成敗看團結


2022-06-30 03:22  聯合報/   曾士宇/大學教授(新竹市)



根據聯合報六月廿九日公布針對年底選舉的民調,發現桃園市長選情戰況膠著,林智堅獲二成九選民支持,二成七力挺張善政,平分秋色。由於張善政曾任馬政府時期行政院長,在政府單位與民間企業歷練豐富,能力與操守一般風評甚佳;而林智堅在新竹市長任內雖然頗受肯定,但強推「大新竹」不成後,不惜背負「機關算盡」、「落跑」惡名,接受徵召,轉戰桃園,初步民調顯示,實力仍不容低估。同時由於仍有三成八選民未決定支持意向,未來鹿死誰手,尚難斷言。

桃園在目前台灣政壇是兵家必爭之地,原屬藍營大本營,由於人口結構改變,八年前原在當地大型選舉中屢敗屢戰的鄭文燦,在國民黨氣勢低迷之際,當選桃園市長,因為經營得法,四年前輕鬆連任,頗有將藍天化綠地之勢。另一方面,國民黨基層實力仍在,去年底四大公投之役,藍營雖然在全台範圍慘敗,在桃園卻有全勝佳績,顯示今年年底市長選戰,尚可一搏。

民進黨勇於提名爭議人選,或許是看透過去藍營每當情勢看好時,總有辦法自亂陣腳。先是經營多時身兼黨部主委的議長懼戰,改推同派系立委出戰;同時原台北市議員羅智強以戰將之姿,展現高度企圖心,一時上演「在地」與「空降」相持不下戲碼,讓支持者大感憂心,深恐兩敗俱傷,拱手讓人。

國民黨自去年年底在新北罷免立委、四大公投與中二立委補選之役「三連敗」,全黨士氣低迷,現任黨主席落入「塔西陀陷阱」,也就是威信盡失,動輒得咎,在國民黨「內鬥內行」、不弄得「魚死網破」,決不干休的宿疾下,自然不易協調適當人選,眼看又要再嘗「親痛仇快」苦果。

張善政獲徵召參選桃園市長,不失為一著好棋,但在黨內已有兩強相爭之下,橫空出世,強勁反彈力道可以預期;果不其然,在地立委遲遲不願表態支持,外來強龍在已辭去台北市議員,破釜沉舟之餘,大感失落,更以「共犯」相稱,預測「不會贏」,讓藍營支持者再度慨嘆「一手好牌打到爛」、「歹戲拖棚」,深恐「噩夢重演」。

在藍營一向「見好個個爭先」、「捨我其誰」,吝於為人抬轎,擅於「扯後腿」積習下,選情不容樂觀;所幸羅智強已宣布退選,在地立委旋即跟進,至少不致「自相殘殺」,讓平息「桃園之亂」,露出一線曙光,但相關政治人物往後的表現,仍是選舉成敗的關鍵。觀乎民進黨政府六年來各方面的作為,只能以「倒行逆施」來形容,國民黨如果不想「永遠在野」,在選舉方面反而要向民進黨學習,也就是「儘管先期廝殺激烈,一旦人選底定,必定團結一致」,才有再度執政希望可言。












從戰爭催化劑 變中美潤滑劑…台灣勿淪戰爭代理人


2022-06-30 03:22  聯合報/   王伯元/李國鼎科技展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俄烏開戰至今將滿四個月,美歐各國大力軍援烏克蘭,也對俄國進行全面制裁,但俄國因天然資源豐富,又是國際間主要原油出口國,受惠於油價及天然氣價格飆升,俄國經濟並未如西方預期崩盤,反倒是歐洲受影響甚劇,特別在糧食及能源危機上。再加上最近立陶宛事件及芬蘭、瑞典兩國入北約引發的爭議,歐洲有可能再度引發動盪。

對美國而言,支持烏克蘭等於是打一場代理人戰爭,雖提供金錢及物資,但絕對不會派兵,因為美俄為兩大核武大國,不會正面衝突,否則後果難以想像。援烏最終目的是想利用烏克蘭來消耗俄國的軍力及經濟力,然而戰爭短時間內無法落幕,美國國內通膨嚴重,經濟衰退;有關墮胎及槍枝立法問題爭論不休,新冠變種病毒又似有再起之勢,加上民主及共和兩黨分化嚴重,蕭牆之內已不平靜,國際之間也無往日風光。

一波三折的東協會議最終於五月在華盛頓召開,主要基調在於抗中,並宣導成立「印太經濟架構」,但大多數的東協國家採取不選邊策略。事實上,中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已超越美國,二○二一年東協與中國的貿易總額達到八千八百億美元,是中國最大貿易夥伴,況且未來還有 RECP 的綁定,美國拉攏東協的如意算盤並不是那麼容易。

六月美洲峰會因將古巴、委內瑞拉和尼加拉瓜排除,又強迫各國在俄烏戰爭及中美抗爭中選邊站,引起部分國家不滿,很多領袖表明不參加,反映了美國與拉丁美洲國家的不和,後院失火在即。而美國主導的五眼聯盟,會員國也各有狀況。英國強生首相險過不信任案,又要面對國內通膨及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的獨立喧囂;澳洲隨著新總理艾班尼斯上台,與中國關係可能會有所緩和;而紐西蘭在對抗中國方面有其獨立性。至於新規畫的「美澳印日」的印太聯盟,印度態度曖昧,不但未響應美歐對俄國的制裁,反向俄國購買能源。

美國在全球的霸權地位及影響力正在衰退,很多經濟學家預測,二○二五年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體。不論在科技或是軍事上,中國的成長都極為驚人。台灣一直走親美路線,很多人都認為兩岸衝突,美國一定會保衛台灣,但中國亦是核武大國,二大核武國之間不會輕易開戰。過去在中美對抗之時,台灣都是站隊美國的先鋒,其實非常危險,稍有不慎就成為戰爭的催化劑,或成為美國戰爭的代理人。屆時不管美國會不會出兵協助,台灣都將淪為戰場。同時我們也要了解世界局勢,預測霸權的崩解及移轉。美中之間勢力已有消長,台灣單押美國並非明智之舉。

夾在兩強間,台灣能做的可能不多,但或許可先將目前「親美反中」路線調整為「親美友中」,不輕易選邊站,也不要成為某一方棋子。先把握時間改善兩岸關係,與大陸恢復協商,重新建立兩岸互信及交流。先將自己從戰爭催化劑的危險角色解除,再進一步在中美間發揮調和鼎鼐的功能,成為促成中美合作「潤滑劑」。如此一來台灣不但可以永續發展,也可以對世界和平有巨大貢獻。如何之處,值得大家深思。小國生存不易,多用智慧周旋,少逞匹夫之勇,避戰避禍才是永遠的王道。










抽離政治口水 剖析恩恩事件


2022-06-30 03:28  聯合報/   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台北市)
恩恩案是否傷及侯友宜未來的政治生涯,仍得看年底勝選票數差距才能知曉。圖/報系資料照



恩恩延滯送醫疑雲錄音帶曝光,掀起廣泛議論,政治口水乘機亂噴,網軍側翼更是紛紛利用虛假民調帶風向。大家應該看清真相,才能還給此事公道,也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

世界衛生組織對於新冠疫情防治運用系统動態的科學方法,把疫情看成一個大水庫,上游染疫人數症狀判斷通報系统中間入院、住院下游醫病和醫療,三者之間要維持順暢流速平衡,才能創造最佳的環境、衛生和經濟兼顧的效益。

恩恩延滯送醫的前因當然要弄個水落石出。表面上看是通報和送醫系统的橫向連繫和決策授權不佳。然而,新北市府的人力物力都是有限的,面對那時染疫人數的快速上升,加上症狀的認定要有專業,送醫若不能作一定的管理,醫病失衡的結果,反而會使社會遭受更大的衝擊。

整個系統結構看似簡單,事實上彼此盤根交錯。源頭,有染疫數量、症狀輕重之分;過程,從通報、派車、送醫到住院;路徑,解決方法有分流、分管、分配;定位,緊急因應的指揮調度則有直線和矩陣的差異。

蔡總统說,政府要妥善回應民眾的期待。蘇院長說,政府要適時給予民眾相關資料。沒錯,但疫情防治染疫、通報和送醫環環相扣,是因果相連,中央和地方也是互動關係。蔡政府不要忘了,地方政府為何疲於奔命中央指引不夠明確也是主因,不能放任一些民間組織乘機插花。

六月中旬,指揮中心看到恩恩事件才補充提示,地方政府可以微調中央指引。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回應,中央規定報案人出現三種症狀之一,一一九就可先出動,並沒有新北市規定的聯絡完醫院再出動。這種說法是馬後炮,不厚道,也不公道。四月廿日,恩恩死亡後隔日,中央才開放確診個案在居家照護期間,緊急就醫需求時得自行前往。

近日也有責怪恩恩爸為何家住醫院旁,卻坐等救護車的聲音出現。但這種指責於事無補,也不符當時自行前往醫院的規定。

亡羊補牢猶未晚!指揮中心針對分流部份,五月十三日更改防疫指引,開設學齡前兒童專用防疫急診綠色通道,供六歲以下兒童優先採檢與診療。但分流還有通報和送醫通道的擴大,以及彼此的數位連絡,不能掛一漏萬。

醫病不分顏色病毒不分政黨。疫情防治,我們豈能老用政治立場去攪局!











長照成棄嬰 司法難補破網


2022-06-30 03:28  聯合報/   伊佳奇/長照政策研究者(台北市)
本土疫情嚴峻,住宿型長照機構住民大都是高齡長者,一旦染疫很容易成為中重症患者,安養機構無不以高標準方式防疫。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每次看到媒體報導法院就長照家庭發生殺人事件的判決,就十分痛心,長照2.0執行至今六年,長照家庭悲劇案件從未停止。

雖然聯合報與願景工程基金會推出「照顧殺人」專題,然而看到衛福部不斷宣揚長照2.0服務覆蓋率已過五成,部長陳時中過去兩年亦不再過問長照,關心疫情,現在則關注是否參與台北市長選舉,民進黨政府該檢討長照2.0制度的缺失,別放棄行政權而讓司法權去補破網。

六十九歲男子不忍髮妻中風臥榻三十年,以塑膠袋悶死妻子,辯護人定調為「慈悲謀殺」的刑案,檢辯求情,台北地院審理認為,殺人案符合減刑事由,判蔡二年六月,可上訴。七十九歲老翁照顧先天性腦性麻痺女兒近五十年,用棉被將她悶死,尋短送醫後撿回一命,台北地院判二年六月徒刑,同時罕見地籲請總統特赦。

不堪長照壓力負荷悲劇,倘有政府適度協助,應可不必走上絕路。然而政策的規畫與執行是行政權,司法權僅是就違法行為進行審理,無論「慈悲謀殺」,或法官依法判刑再籲請總統特赦,都無法遏止持續出現的長照悲劇,唯有衛福部痛定思痛,學習司法能以同理心檢討長照2.0政策缺失,才有可能減少長照悲劇事件發生。

長照2.0是蔡英文在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大選時主要政見之一,從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起的長照預算編列,至今累積已超過千億;民國 111 年(二○二二年)長照基金用途預算高達近六百億元,更創歷史新高,這尚未加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特別預算七百四十七億元中撥給長照項目的預算額度。問題是錢無法自行解決民眾長照壓力,還必須靠行政部門有效的政策規畫與執行。

蔡總統第二任任期已過半,僅剩二年,倘能檢討過去六年長照2.0的缺失,重新思考民眾對長照服務的需求,從制度面、人力培育面、服務架構面、服務輸送面等徹底檢討,不再僅是宣傳亮麗的數字,一改過去提供的碎片化服務,建構系統化照護體系強化服務能量教導民眾建立照護體系,如何善用政府長照服務及民間資源。

長照顧名思義不是短期急性醫療,長照悲劇往往都是因積壓數十年的負荷無法持續承受所引爆,政府應回歸長照家庭所需的基本服務,幫助家庭長期規畫的照護系統,並提供質與量並存的服務。

衛福部是負責長照政策的主要行政部門,該有具備同理心、領導魄力、嚴謹規畫力、落實執行力的首長,從過去兩年疫情可看出,雖有華麗的超前部署、滾動式決策等口號,在防疫措施、疫苗規畫、快篩試劑、長照機構確診人數激增等方面仍漏洞百出,部長陳時中又從防疫轉向是否參選台北市長,長照再成棄嬰。

呼籲民進黨政府,別只看民國 111 年(二○二二年)六都市長選舉,也需放眼民國 113 年(二○二四年)總統選舉,屆時檢視民進黨長照政策時,長照悲劇司法案件數字將成為重要指標。要知道,司法永遠無法彌補長照破網


賴英照/墮胎、同婚、憲法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賴英照/墮胎、同婚、憲法
◆  朱宗慶/歸國四十載
◆  沈呂巡/也談經國先生對我外交的貢獻
◆  陳立恆/當世界充滿了問號





賴英照/墮胎、同婚、憲法


2022-06-30 03:22  聯合報/   賴英照(作者為中原大學兼任講座教授)
根據路透社/易普索今天完成的調查,美國最高法院上週推翻1973年「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保障墮胎權的歷史性裁決後,多數美國人對最高法院抱持負面看法。路透社



美國聯邦憲法有沒有保障婦女墮胎的權利?聯邦最高法院在一九七三年一月二十二日的羅案說有(Roe v. Wade);今年六月二十四日的杜案說沒有(Dobbs v. Jackson)。

兩案雖然相隔近五十年,但憲法相關條文一個字都沒有改。大法官換了人,結論就不一樣。

羅案的判決承認,憲法沒有規定墮胎權。但他們從增修條文第十四條找到根據:「任何州不得未經正當法律程序,剝奪人民的生命、自由或財產」。

判決認為,依過去的先例,「正當法律程序」不只是程序問題,還包括「實質正當法律程序」,法院可據以創設憲法沒有規定的權利。為保障婦女的自主選擇,第十四條的自由權,應包括隱私權,而墮胎權就是隱私權的一部分。大法官用成長憲法living constitution)的方法,創造墮胎權。

杜案的判決則認為,憲法沒有規定隱私權和墮胎權。依照實質正當法律程序創造的基本權,必須是深植於美國歷史傳統的權利。

美國的歷史傳統是禁止墮胎。第十四條在一八六八年制定之時,有二十六個州處罰墮胎行為;一九五○年增加到四十六個州。墮胎不是深植美國歷史傳統的權利,法院不能擅自創設。這是原意主義originalism)的方法。

羅案的判決認為,第十四條的自由權不應固定在一八六八年,而必須和社會一起成長,必須能保護芸芸眾生。大法官看到條文後面的弱女子,二十多歲,離婚、已經有兩個小孩,現在懷了第三胎,不想生,也養不起。但法律禁止她墮胎。

大法官看到多少婦女和她一樣,被迫躲入暗室,求助密醫,或者無奈生下小孩,茫然面對未來。憲法應該保障婦女自主選擇的權利。

羅案也有不同意見書,相信憲法必須和社會一起成長,但修憲權屬於人民,法官不能用判決書修改憲法。這正是杜案的思維。

杜案強調,憲法既沒有保障,也沒有剝奪婦女的墮胎權。推翻羅案,只是還給憲法本來面目,也還給各州人民自主決定墮胎問題的權利。法院不能因為婦女應享有墮胎自主權,就用判決書修憲創造墮胎權。

卜萊爾、索托梅爾和凱根不同意這個想法。他們指出,第十四條制定之時,婦女沒有投票權,根本無從參與修憲。把自由權的內涵固定在一八六八年,並據以剝奪婦女自主選擇的權利,不但毫無道理,更威脅過去創設的其他自由權,例如同婚。

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他們三位和金斯柏格、甘迺迪依第十四條創造同性結婚的權利。當時阿里托(杜案的主稿人)和湯馬斯、史卡利亞及羅勃茲提出不同意見書,認為異性婚才是深植美國歷史傳統的制度,同性婚不是;法院不應創設同婚權。

這個理由正是杜案判決的基石。依照這個邏輯,同婚權豈能維持?杜案的判決雖然強調只處理墮胎問題,不適用在其他案件,但湯馬斯協同意見書卻說,第十四條只規定程序問題,不能用來創設新權利同婚權的判決,將來有機會必須重新檢討。

大法官會不會推翻同婚權的判決,尚待觀察。可以確定的是,如果今天打官司,法院不會創設同婚權。憲法沒有修改,大法官換人,結果就不一樣。

憲法是什麼意思,由九個終身職的大法官決定。大法官依照自己確信價值觀解讀憲法價值不同,結論各異。不論如何解讀,由於修憲門檻奇高,人民幾乎無法依修憲程序改變九個人的決定。這樣的制度,正是紛擾的根源。


2022年6月29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強制屋頂種電宜再三思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6840/web/

◆  聯合報社論/三大保證全跳票,蔡政府只剩如簧之舌
◆  聯合報黑白集/無需專業,聽話就行
◆  經濟日報社論/強制屋頂種電宜再三思





經濟日報社論/強制屋頂種電宜再三思


2022-06-29 03:29  經濟日報/   社論
強制屋頂種電宜再三思,圖為示意圖。 路透



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統計,目前再生能源占全國發電量的8.4%,遠落後於政府承諾在2025年時達到20%的目標。因此,6月21日能源局對2009年訂定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提出了修正草案, 新增規範新建、增建及改建符合一定條件之建築物,應於該建築物屋頂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另外,再生能源自用發電設備適用簡化申設規定對象,由原先「不及500瓩」的裝置容量,放寬為「不及2,000瓩」。

目前再生能源發電裝置容量的比重,太陽能光電占67.8%,遠高於風力發電的8.8%及生質能源的0.76%,因此,上述修正案中,預計以法規強制手段,擴增太陽光電的占比,但也衍生若干執行上的困難。

經濟部預計2025年太陽光電容量為20GW,包括8GW的屋頂型以及12GW的地面型太陽光電。由於後者需要大片土地,因而政府勉強以「一案兩用」的漁電共生、風雨球場等方式因應。然而,目前太陽能光電的裝置容量為8.17GW。因此,對環境衝擊程度較小的屋頂型建置,便成為推動重點。

在無任何法規限制下,民眾可依自身偏好以及屋頂的客觀地理環境決定保留屋頂為空地、種菜或種電。一旦強制屋頂必須種電,則民眾的福利會隨使用權受限而下降。不過,若強制政策帶來的公共利益足以彌補民眾的福利減損,則亦值得推動。

碳排放減少是屋頂強制種電產生的公共利益,惟其價值不易估量。然而,屋頂強制種電會帶來下列三項成本:首先,屋頂不想種電者,須申請例外許可,因而可能出現大量行政成本。其次,相對於大規模的核能或燃煤、燃油發電方式,屋頂種電屬小規模的發電設施,因而儲能成本相對高昂。最後,屋頂種電最終必須報廢太陽能板,從而產生直接的處置費用,以及碳排放的外部成本。一旦將此三項成本納入考量,則對社會整體而言,強制屋頂種電恐弊多於利。

目前政府以一度5元收購屋頂種電,是支撐此政策的基礎。然而,此種「點石成金」的政策,除在短期內不斷扭曲資源分配外,長期間卻可能自陷泥沼。更具體而言, 2021年時,我國平均每度電費為2.59元。民眾以每度5元賣電給台電,但以每度2.59元向台電買電,並從中賺取每度2.41元的差價,便是最重要的誘因;而這正是經濟學所謂的「尋租行為」。此種行為導致民眾將過多資源投入屋頂種電,但對國民所得增進毫無助益。然而,對民眾補貼卻造成台電虧損,導致台電在今年已虧損600億元。長期而言,台電必須不斷大幅調漲電價。當電價不斷往每度5元調漲時,則先前參與屋頂種電的民眾,未來卻可能無法回收投資成本。

屋頂強制種電的措施是參考德國柏林市議會最近通過,要求使用面積逾50平方公尺之新建建築物及既有建築物之翻修改建,自2023年起應設置覆蓋屋頂總面積30%以上之太陽光電發電設備。

我國在非核及綠能政策上一直師法德國,但卻忽略兩國下列的不同處:首先,德國實施非核家園,但電力供應不足時,可以從法國輸入核電。其次,德國大量採用綠電,但也充分反映成本,導致其工業用電費率是我國四倍。

因此,政府未來制訂能源政策宜務實參考其他國家的走向。目前歐盟考慮將天然氣及核能做為邁向「淨零碳排」的過渡能源,而最近南韓新任的尹錫悅總統則推翻過去文在寅總統「去核電」的主張。

在目前政府難以大幅擴充再生能源容量的情況下,未來恐也必須考慮是否增列核能的選項。













聯合報黑白集/無需專業,聽話就行


2022-06-29 05:11  聯合報/   黑白集
國安會副祕書長陳文政(右一)目前仍負責國防部協調業務,左為國安會祕書長顧立雄。圖/中央社


台美「蒙特瑞會談」結束,率團的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被傳將接任國防部長。總統府否認傳聞,痛批「打擊軍心」。諷刺的是,親綠媒體在會前誇讚顧立雄是蔡總統親手調教出來,赴美「如朕親臨」,取代原先主責的「軍中教父」副秘書長陳文政。為了捧顧立雄華麗登場,把國安會說得刀光劍影,就不在乎動搖軍心?

正逢美國強推不對稱戰力,對台軍售幾乎打掉重練;蔡英文讓顧立雄擔任軍購主談人,無論專業或時機都引人質疑。他是爭取我軍需求,抑或承旨辦事?

顧立雄被吹捧成談判巨星,但小國代表的任務只是兩害相權取其輕,不得罪衣食父母為要。難怪蔡英文寧用菜鳥,若依往例由軍事外交專業或院長級的幹才前往,只怕難如律師出身者那般善於隨風應變。

顧立雄高升軍機大臣,太座王美花則晉位經濟部長,很巧,也是以「不專業」取勝。更巧的是,顧負責美台軍事合作,軍購部署抗中,王美花則配合美國強化半導體產業鏈,任其壓榨台積電,還無條件保送萊豬與福食登台。即使產業叫苦、民生凋敝,也無損聖眷正隆。

美國是蔡政府靠山,顧家人掌理台美生命線,儼然另類第一家庭。夫婦倆御前行走辦事,當然要唯命是從,唯誰之命,不好說。話說回來,蔡總統聽人民的有多過聽美國的嗎?













聯合報社論/三大保證全跳票,蔡政府只剩如簧之舌


2022-06-29 05:15  聯合報/   社論
電價費率審議會臨時會決議自七月起調漲電價,平均漲幅百分之八點四,台電估計約有卅八點二萬戶電費將調漲。記者胡經周/攝影


歷經四年八次凍漲後,經濟部周一宣布調漲電價,平均漲幅八・四%,工業用電則高達十五%,引起產業界譁然。正當新冠疫情仍在高原,通膨處於近十年高點,此際調漲電價勢必對民眾消費及企業經營產生負面影響。儘管這次調漲主要對準工業大戶,但運輸及民生物價擴散效應仍難避免;政府裝作一派輕鬆狀,卻難掩因應遲緩的窘迫,用企業當民怨的擋箭牌也絕非磊落手段。

全球正面臨通貨膨脹威脅,上月我國消費者物價年增率三・三九%,是十年來最高水準。今年國人實質薪資衰退,則是近六年首見,可見物價上漲對國人實質生活的壓力。與此同時,民眾正面對疫情嚴峻的挑戰,每日數萬人確診、上百人死亡,無薪假人數正攀升至高點。經濟部宣稱,電價調漲只會影響物價○・○四個百分點的漲幅,言下似乎認為微不足道。然而,對於在底層掙扎的民眾,卻可能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對產業界而言,原本期待電價調幅在三到六趴之間,結果卻上漲了八到十五趴,這是個措手不及的變化,也大大推升了營運變數。最近全球許多產業傳出庫存過高,在消費不振下,不少跨國公司被迫提前裁員縮減支出以因應變局,全球股市也正處於低迷狀態;國內廠商勢必受到衝擊,外銷可能由盛轉衰。工業用電大戶一則要面對外銷砍單,一則又要面對生產成本上漲,這是雙重夾擊。

過去四年,在形勢相對寬鬆下,蔡政府連續八次凍漲電價,為何今天凍漲政策卻失靈了?背後原因有二:其一,蔡英文的能源轉型政策刪除了「核能」的選項,在相對便宜又乾淨的核電逐步退場後,蔡政府把絕大部分重心押在天然氣發電上。不幸的是,去年以來國際能源價格受減碳、俄烏戰爭的影響而大漲,天然氣漲幅更是驚人。國際大環境惡劣,我國電價成本只會步步隨之高升,自不可能再有便宜的電價。

其二,蔡政府近年屢屢因政治因素凍漲電價,諸如選舉年必須討好選民,執政失利時也要凍漲以消化民眾情緒。如此,一次又一次錯失了合理調整電價的時機,也平白耗掉了珍貴的電價平穩基金;如今,手上的籌碼已所剩無幾。今年又是選舉年,政府不能漲民生電價,只好把全部壓力轉嫁給工業大戶。這種一味照顧自己政治利益的決策,根本不把經濟和民生放在眼裡。何況,台電今年虧損可能達一、兩千億元,這麼大的電價黑洞,政府怎麼填?

蔡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經過幾年來的硬幹、跳票和粉飾,已徹底破產。蔡英文曾對能源轉型提出三大保證:一穩定供電,二降低碳排,三絕不漲電價。前面兩項,歷經這幾年的數不清的大停電和小跳電,乃至民眾「用肺發電」的慘況,早已破滅。至於「不漲電價」這最後一塊遮羞布,如今也已被看光光,再無可遮。電價的噩夢不是漲一次就結束,明年問題依然在;就算凍漲,也只是換個方式從民眾的口袋掏錢。人們還未享受到能源轉型的甜美,就要幫蔡政府付出龐大的代價,這還不包括各種無預警停電的驚恐在內。

能源政策如此劣跡斑斑,蔡政府竟還能鼓動如簧之舌,稱這次電價調幅低於馬政府時代的油電雙漲。事實上,當年正是陳水扁惡搞油電凍漲,把回歸市場的責任丟給馬政府;民進黨收割了這個民怨紅利,卻還複製陳水扁的凍漲惡伎,同時沾沾自喜。三大保證破滅後,蔡政府還自稱合理,這除了厚顏無恥,還有什麼詞句足以形容?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銀享智融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6840/web/

◆  永續能源轉型 應全盤重整
◆  嚴防落地生根 猴痘疫苗準備又慢半拍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銀享智融
◆  開發能源 小水電可當新選項
◆  打破迷思 屋頂種電沒那麼難
◆  回歸25年 香港下一步矛盾中
◆  美初選危險遊戲vs.台提名獨攬怪象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銀享智融


2022-06-29 05:19  聯合報/   侯勝宗/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碩士學位學程特聘教授
桃園市政府社會局去年下半年開始委託士林靈糧堂社會福利協會辦理獨居老人關懷服務,也透過電話問安加強訪視。圖/士林靈糧堂社福協會提供



上周前往台東進行數天田野調查,途中去成功鎮拜訪一家長年陪伴的機構—士林靈糧堂社會福利協會,了解他們在偏鄉的照顧服務。士林靈糧堂去年開始承接成功鎮的全新多元照顧服中心。離太平洋海邊沙灘只有數尺之遙的這棟純白色三層樓服務中心,應該是全台灣最美的公私部門合作照顧據點。它提供的多元照顧服務,包含社區整合型服務(A單位)、巷弄長照站、居家照顧服務、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失智者社區關懷據點、失智團體家屋、小規模多機能住宿服務等。

兩年前逢甲大學和士林靈糧堂社會福利協會共同成立了「銀享智融研究中心」,推動大學師生、社區組織、照顧機構及服務使用者間的跨界合作,創新照顧服務。

「銀享智融」係依照銀髮長照、健康樂活、智能科技、社區共融等四大領域來進行服務創新與社區設計,希冀未來社區照顧據點都能實現三大「價值主張」:

一、建構「在地」、「多層級」、「連續性」服務模式:打造社區照顧據點成為以照顧者和被照顧者為中心的創新服務空間。空間上強調所有照顧服務必須融入地區與民眾在地生活情境;個案屬性上強調以多元的服務樣態來滿足不同個案(長者、失智者、失能者…)的差異性與特殊需求;服務屬性上強調全服務鏈,從健康、亞健康、衰弱、失智/失能、重病/末期,甚至到臨終的連續性服務。

二、實踐「社區共融」與「世代共融」:每個社區照顧據點能成就社區與世代的雙融典範,強調由下而上的社區參與、由外而內的開放式創新與跨界聯結。

三、打造兼具「智能」與「共享」的社區資源協力平台:除了強調有溫度的服務外,更應善用人工智慧與富智能化的智慧輔具或交通輸送服務,延伸照顧據點不只是該社區的長照基地,更是在地社會福利機構的協力與服務樞紐,支援不同利害關係人,成為社區的資源共享平台與服務支持。

銀享智融強調「社區共融」與「包容式科技創新」。社區共融係希望將不同被服務族群與異質性個體得以和諧相處與生活。實務上來說是在社區中創造一些機構與場域,讓不同背景與差異的人有機會彼此接觸與互動,從而相互學習同理與彼此尊重。所以社區共融強調多元與包容,尊重彼此的差異,促進和諧。

而包容式科技創新則是藉由發展新興科技來提供服務對象加入社會活動與工作機會。例如針對失智者、健康長者或離開職場的家屬照顧者,可藉由網路或平台進行「職務再設計」,提供更富彈性的工作,透過教育與訓練來協助他們重返社會,減少政府或家庭的照顧成本與社會外部成本,穩定社會發展。

參訪後步出服務中心,迎面吹來了太平洋暖暖的風。兩年了,看到銀享智融的理念有機會在台東成功鎮「成功」,希望這海風可以將銀享智融照顧服務吹到有需要的城鄉社區之中。










永續能源轉型 應全盤重整


2022-06-29 05:19  聯合報/   華健/海洋大學輪機工程學系教授(基隆市)
301竹科跳電,303全國停電,五天二度電力拉警報,科技業作為台灣護國產業鏈,拚經濟外,還得擔心重演停電噩夢,已讓企業產生用電焦慮。圖為南科台積電封測二廠。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夏至剛過,台灣用電創歷史紀錄,供電進入橘色警戒。在此同時,電價上漲拍板,且明年很可能再度調漲。放眼台灣面對的真實狀況:耗能、耗水、汙染排放持續攀升;台電與中油持續嚴重虧損,陷入「業績愈好賠愈多」的財務泥淖。

照說當初蔡政府剛上任,便是攤開全盤「能源轉型」計畫與社會充分溝通,逐步調漲油、電價格的最恰當時機。而如今「轉型」了六年,大家恐怕都忍不住要問:究竟要讓台灣轉去哪裡?

總括台灣轉入如今困境的原因,在於政府一直沒能建立一套能彈性因應各種挑戰的能源體系。首先是所規畫的「能源轉型」,既無以兼顧經濟、環境、社會永續作為指導的前瞻性,其執行也始終處於挖東牆補西牆、趕業績,終於導致章法盡失。

其次是政治與選舉掛帥。蔡政府能源轉型的核心策略,在於一面去核,一面以再生能源補足缺口。只不過,進展過程廢核有成,同時卻又拒絕和再生能源發展領先全球的對岸交流,形同放棄了讓台灣享用低成本與成熟技術的有利機會。

此外,始終未能以「能源效率最大化」為前提,以致用電需求持續攀升,投入趨於沉重,成效無法顯現,更是讓再生能源發展一直處於低檔,並且缺乏社會支持的重要關鍵。

「永續發展」和「淨零」這類美詞,已成政治人物掛在嘴邊的流行空話。但儘管如今深陷困境,終究還是有可樂觀以對的地方。例如二○○六年和二○一八年,因民間阻擋停建的深澳發電廠擴建。試想若非當年兩次被擋,如今這座超大燃煤電廠會是個什麼樣的財務和減排包袱。

如今台灣不僅亟需懸崖勒馬,從能源泥淖中脫困,還需務實轉向永續趨勢,此首賴攤開能源轉型全圖,重新盤點、整理,整隊出發。

美國已訂期限,要在二○三五和二○五○之前,分別達成零碳電力和零碳經濟。其二○二一年建造的所有發電廠,皆已幾乎是零碳排,未來新建燃氣電廠也只會占十六%。根據「淨零美國」報告估計,要達此目標,將需建二五○座大型核電廠,或在除役的火力電廠上建置數千個小型模組化核反應器。在此情境下,其需有五十%電力源自核電和搭配碳捕集的燃氣發電。

如今態勢明顯,台灣勢必也要在二○三○與二○五○之前,分別讓電網和經濟脫碳。而若僅採如今仰賴的太陽和風力發電,必不可能達成。

過去被視為包袱的核電,如今具有提供大量綠電的潛能。現成且擁有優越、可靠運轉紀錄的三座核電廠,加上幾乎完工的核四廠,都應視為幫台灣朝永續能源轉型的重要利器,善加運用。












嚴防落地生根 猴痘疫苗準備又慢半拍


2022-06-29 05:19  聯合報/   邱淑媞/健康永續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猴痘肆虐全球,WHO召開緊急委員會議。圖為加拿大一名男子接種猴痘疫苗。(路透)



五月初猴痘出現於傳統流行地區以外多個國家,且有社區傳播,引起國際關注。到底猴痘疫情值不值得擔憂?有哪些誤解與陷阱?應該做哪些準備?

此波疫情迄今雖僅一人死亡,但英國曾有受感染兒童住進加護病房。兒童、孕婦、免疫低下者,為重症高風險群。除了皮膚病灶帶來之疼痛、脫水、蛋白質流失與次發性感染,亦可能傷及視力,或引發肺炎、呼吸衰竭、肝炎、腦炎等。一旦病例增加,家人、醫護人員及社會大眾受波及之風險亦會升高。

防治上最大挑戰有四:

一是此波皮膚病灶呈不典型表現,例如僅少數,甚至單一水痘,有些侷限於生殖器或會陰、肛門周邊,未進一步擴散至其他部位,有些則沒有皮膚病灶,僅有肛門疼痛、出血;病灶可能出現在全身性症狀(例如發燒、倦怠等)之前,且常在病程不同階段陸續出現,而非同步出現。因此,不僅當事人容易忽視,也易造成漏診或誤診,而旁人因看不出來,難以防範。不典型表現造成不典型就醫,相關各科需加強注意。

二是感染族群之特殊性,造成疾病標籤化與汙名化,不僅病人更諱疾忌醫,就醫時亦可能不透露關鍵訊息,確診後的疫調也困難重重。政府與大眾易視其為少數人之疾病,不予重視、未做好應變準備,將使問題坐大。

三是其傳播特性,因潛伏期長、非廣泛性傳播,無法像新冠啟動邊境管制、阻絕於境外,但具人畜共通特性,有可能以動物為傳染窩,在入侵社區後,藉此成為揮之不去的地區性疾病,長期存在。

四是一旦疫情擴散,將對醫療與社會造成二度傷害,例如醫療人員、按摩業、三溫暖、旅宿業清潔人員、居家清潔人員等,恐又將面臨職業安全新威脅,社區洗衣業也可能受衝擊。

在防治上,有賴公衛與醫療雙管齊下。建立通報體系是防治之基礎,但光有病例定義、下令通報是不夠的,必須發動民眾與各科醫師加強警覺、送驗,才能及早確診、隔離,侷限傳播,並透過詳細疫調,擴大阻斷,嚴防病毒在社區落地生根。

預防上很關鍵的措施是環狀疫苗接種,這是指對病例周遭的人盡速接種疫苗,以阻斷其向外擴散。WHO建議對於接觸者,提供暴露後的疫苗接種,其黃金時間是首次接觸後四天內,最晚勿超過十四天且須尚無症狀,透過及時的疫苗接種,預防發病與擴散。

至於高風險族群,例如提供照護的第一線醫護、檢驗人員、實驗室操作人員,甚至男同性戀者,則可採取暴露前的疫苗接種。

理論上天花疫苗皆可用於預防猴痘,但應採安全性較高的第二、三代疫苗。在治療上,由於相關抗病毒藥物之數量與使用數據有限,WHO建議目前僅對重症或重症高風險者用之。

誠如許多民眾從新冠洗禮體認到的心得:瘟疫常常很狡猾;瘟疫會造成醫療與社會多重衝擊;對付瘟疫,最輕鬆的方式是防微杜漸;要早點把防疫三寶(檢驗、疫苗、藥物)準備好。這些也正是猴痘防疫的基本心法。

猴痘雖不若新冠病毒之快速廣泛傳播、尚無需全面接種疫苗,然需嚴防其落地生根、後患綿延,而其關鍵武器,就是疫苗。在國際疫情超過一個月、病毒已然進入國門之際,政府竟還在洽談「拚年底前有疫苗」,顯然半年內恐都談不上暴露後或暴露前的預防。一而再、再而三的錯失應變整備時機,讓國人與醫護在沒有子彈下打仗,到底何時才能學乖?











開發能源 小水電可當新選項


2022-06-29 05:19  聯合報/   王振寰/政治大學國發所榮譽教授(新北市)
近日全台用電迭創新高,供電已從「吃緊」的黃燈轉到「警戒」的橘燈,引發缺電的憂慮。記者黃仲裕/攝影



最近因為電價和缺電問題,新能源的來源成為攻防焦點,除了核能、太陽能與風能之外,應該還有水能的選項。

傳統上,一般都以建大水庫來發電和儲水,但因建大水庫容易引起環保爭議,例如美濃水庫,因此政府幾乎已不再考慮大水庫作為能源開發的選項。但水利還是一個值得考量的選項,例如小水電,它已經成為聯合國協助開發中國家用來解決能源短缺和扶貧的重要項目。

小水電可利用既有河川和高低地勢來發電,技術容易,也不需要太大資金。台灣原住民大多居住在山區,而且電價調整受害最大的也會是低收入的原住民,這些原住民社區地方應該會有豐富的水力資源可以利用。政府不妨考慮開發小水電,一來既可解決一些缺電危機,其次又可進行扶貧的社會福利作用。原住民社區不妨與水電開發業者合作開發社區內河流,既可發電,供應社區電力自用,如有剩餘也可賣給台電增加住民收入。

當然小水電也有環境問題,那就是各自開發的結果將造成河水斷流,成為另一種環境危機。中國大陸放任地方政府胡亂開發小水電,固然相當程度上幫助解決農村貧窮問題,但也造成河流截斷水流的環境問題。開發小水電有利也有弊,但若能充分統籌規畫,仍然是開發新能源的選項。












打破迷思 屋頂種電沒那麼難


2022-06-29 05:19  聯合報/   方復權/國際貿易(台中市)
(本報系資料庫)



拜讀廿八日民意論壇「屋頂強設太陽能板 想得太簡單」一文,筆者有不同看法。

首先,市容景觀應是該文最大的考量。然而一九八一年法國羅浮宮博物館改建時,華裔美籍設計師貝聿銘將入口設計為玻璃和金屬建造的金字塔,卻遭巴黎市民反對。民眾普遍認為設計過於前衛,如今羅浮宮主入口金字塔的造型已成為巴黎的地標,更是全球設計的典範。因此,屋頂上的太陽能板外觀設計,甚至於顏色,正是國內建築師、設計師與光電業者大展身手的好時機。應鼓勵搭配綠色植物,讓台灣的天空再度發光發熱。

其次是廢棄或除役後的太陽能板處理問題。以矽基太陽能板成分來看,占比最大的是玻璃,其次是鋁,兩者約占八十%以上,而玻璃與鋁都是目前資源回收系統可回收之產品。其他的材料由今往後廿年(太陽能板平均壽命)估計,產官學絕對可以研發出解決之道。

至於逃生避難、曬衣空間、綠化空間及休閒活動等影響,恐怕是一項迷思。目前全台灣許多住宅頂樓為了防水、隔熱,違規建構鐵皮屋,包好包滿。反觀太陽能板,不僅可以設計成隔熱、防水,稍微高架化還是能夠曬衣服,具有逃生避難的空間。

蔡政府鐵了心打造非核家園,而燃氣燒煤除了產生空汙,成本勢必逐年增加。因此,光電系統絕對是必要的能源之一。

筆者老家在屏東,移居台中卅年,當南部鄉親用太陽能熱水器裡的熱水洗碗筷,任何油汙碰上那股小確幸,瞬間都會化為溫暖。政府與民眾絕對要擴大利用太陽能,達到一石多鳥之功效。











回歸25年 香港下一步矛盾中


2022-06-29 05:17  聯合報/   陳國祥/資深媒體人(台北市)
香港回歸25週年慶典舉行在即,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目前香港全城加強保安戒備;圖為慶典舉辦場地會展一帶,警方放置了大量水馬(灌水障礙物),以防衝擊。中央社



新冠疫情爆發自今,香港一直處於近乎全閉關狀態,港人一再爭議如何及何時能與大陸通關?何時能與國際通關?究竟應該優先與大陸還是國際通關?香港是否恢復與外地通關事關重大,通關通向何方同樣攸關大局。如同香港主權回歸二十五年來,究竟應優先於去殖民化而與大陸融合,抑或保持與國際緊密接軌進而在政治制度上也成為民主陣容的一員,也是爭議不休,左右拉扯不斷。

香港究竟應是中國化的香港還是世界化的香港?當年西方國家撬開中國的大門,香港率先與世界通關,國際化最早也最徹底;經過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治,香港已然世界性多於中國性。四十年前,為了處理主權回歸後制度與價值觀南轅北轍的難題,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方案,期望井水與河水並存而不互犯。相安無事七年後,大陸欲在香港注入一點中國元素,從國安法到國民教育課綱,都立即引起香港部分市民與政黨強烈抵制,他們要香港保持高度國際化的純淨狀態,而避免被內地化,不要受制於中央政府,甚至企盼跟上世界主流,起而要求高度自治與完整民主,堅持一步到位,不容打折扣。中共對於港人的籲求不接受也不壓制,摸摸鼻子容忍坐視,使得世界的香港保持不變。

三年前爆發的「反修例」抗爭,在「反送中」的包裝下,很快演變為眾多港人堅決與世界政治通關而抗拒與大陸制度通關的運動。由於部分訴求變調,且暴力頻仍,授予中共「止暴制亂」的理據與口實,隨後祭出港版國安法與「愛國者治港」選舉制度,一舉剪斷香港通向世界民主大潮以及與國際勢力接合的渠道。香港自此雖然維持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經濟上仍然是世界的香港,但政治上進一步成為中國全面管治下的香港。

香港在政治上閘門自此被撬開,北京管治權暢通無阻,這不僅表現在港府的權力配置、選舉辦法、司法懲治與限縮公民權上,也表現在其防疫政策上。中共堅持清零政策,「外防輸入,內防擴散」,香港為了盡快恢復與大陸通關,不得不比照辦理,雖然因社會民情與政治體制有別而打了折扣,但中央堅持香港不能棄守清零政策,港府乖乖照辦,以致香港與國際之間的通關嚴重阻滯。香港經濟的國際連結程度堪為世界之最,嚴守國境已使香港經濟深陷困境,一個高度國際化的都市,不與世界通關當然無法逆轉衰退。

大陸仍堅決動態清零,對外防範甚嚴。香港疫情起起落落,不被認為有條件與大陸通關,如果國門大開,外人帶疫輸入加劇,則與大陸通關將更沒有指望。所以,在疫情的防控上,香港只能做中國的香港,不能做世界的香港,即使今年以來世界多數國家放鬆國際管理,甚至全然開放,香港也只挪動一小步,唯恐跌跤後更跨不進大陸大門。

香港是彈丸之地,與外地通關一定要暢行無阻,但通關通向何方,卻是香港的頭等大問題。當下的香港,政治與防疫通關的方向是中國大陸,經濟的通關方向則是國際甚於大陸,即使與大陸的經貿及金融關係也是建立在其高度國際化的基礎上。如果政經的通關方向長期不一致,香港處在分歧的矛盾中,焉能既常保繁榮又長治久穩?















美初選危險遊戲vs.台提名獨攬怪象


2022-06-29 05:17  聯合報/   衣冠城/自由撰稿人(台北市)
各州期中選舉陸續登場,圖為維州選民參加共和黨造勢活動。(美聯社)



近期美國共和黨舉辦期中選舉初選,大批極右派、支持川普且受到川普加持的參選人,紛紛出線,將代表共和黨參加十一月舉行的期中選舉。由於美國政黨組織鬆散,有些地區的初選沒有黨籍限制。民主黨的競選策士於是鼓勵選民,支持極右派,甚至為極右派共和黨人買廣告,讓極右派代表共和黨,這樣民主黨的年底選戰會比較好打。

例如賓州共和黨州長初選期間,一則針對共和黨州長參選人馬斯垂安諾的政治廣告,宣傳他反墮胎,稱他是川普最堅定的支持者。廣告幕後金主就是他的對手,民主黨州長候選人夏皮羅。而馬斯垂安諾也真的出線代表共和黨競選州長。

這種競選伎倆並不新鮮,十年前就被民主黨拿來玩過。密蘇里州民主黨籍前參議員麥卡斯基爾(Claire McCaskill)在二○一二年共和黨初選時,花費數百萬美元來支持茶黨參選人阿金(Todd Akin),比阿金自己在初選上花的錢還多。民主黨宣傳他的右翼特色,吸引共和黨初選選民。但這些特點卻正是獨立選民所厭惡的,於是阿金輸掉大選。

這種策略也不是沒有問題,在二○一六年的總統大選中,川普原本是共和黨參選人中最弱的也最極端的一個。最後他不但出線,還當選,而且改變了美國民主的面貌。民主黨沒有記取川普的教訓,今年還要重施故技。這種策略在溫和理性的中間選民占大多數的情況下,也許行得通,也不會有太多副作用。可是放在現今的美國政治環境,社會極度對立分裂,政黨惡鬥不已,民主黨一不小心反而將更多的川普送入國會。

目前拜登民調低迷,期中選舉共和黨奪回其中一院的多數,機率很大,拜登就會成為跛鴨總統。拜登在總統競選中的承諾與政見,都將讓位給國會山莊的殘酷現實。

不僅如此,共和黨極右翼所主導的國會,還將主導美國政治的議題設定。共和黨利用國會的調查權與監督權,在委員會中展開對拜登政府的調查,目前已知可能有關於拜登兒子杭特的醜聞、邊境移民管制、阿富汗撤軍等等,將會令白宮官員人人自危,疲於奔命,嚴重牽制拜登的施政能力。社會中許多亟待解決的矛盾,諸如墮胎權、擁槍權、種族、貧窮等等議題,不但不能解決,反而可能更加惡化。

美國政治學者常說,初選是看心情投票,投票才是用腦袋。所以往往極端人士容易出線。可見美國政黨初選也是有很大弊病,不只是會被對手利用,更嚴重的還很有可能把民主制度都玩爛了。民主不只是選舉,更不是比爛。國際組織評價美國民主在倒退,不是沒有原因。台灣年底的地方選舉,兩大黨卻都出現提名大權獨攬的怪象,過猶不及,都不是民主作風,台灣的政黨民主還有長路要走。



朱宗慶/歸國四十載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朱宗慶/歸國四十載
◆  沈呂巡/也談經國先生對我外交的貢獻
◆  陳立恆/當世界充滿了問號







朱宗慶/歸國四十載


2022-06-29 04:54  聯合報/   朱宗慶(作者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第二屆董事長朱宗慶卸任,交接典禮上感性致詞。記者林俊良/攝影



一九八二年的六月底,我從維也納回國,以「青年打擊樂家」的身分,展開演奏、教學、研究、推廣等工作。馬不停蹄,一晃眼,四十年就過去了!我想,在藝文界累積四十年的經驗,確實稱得上是資深,然而,資深的意義,並不是要宣告結束,也不僅止於追憶往昔,而是得以深刻反思:人生只有一次,當珍惜志業、貢獻己力,與大家一起繼續向前邁進。

對我來說,檢視這四十個年頭,與過往歷經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之時,關切的重心有所不同—回國四十週年之際,我已卸下公職;回國四十週年之際,我仍站在民間的第一線!

首先,我從未離開過打擊樂的崗位。記得一九八二年,我剛回國便與台北世紀交響樂團合作演出擊樂協奏曲,緊接著又在一九八三、八四年,二度舉辦個人獨奏會。當時的演奏曲目對樂壇來說猶如「震撼彈」,但四十年後,那些曲子在時下學音樂的孩子眼中,已不過是初階曲目。這個不起眼的例子代表著,台灣的打擊樂透過不斷向下扎根,長足進步。優秀人才輩出,好作品不斷開啟新境界,使打擊樂在台灣從舞台邊緣走向中央,成為世界打擊樂重鎮。這一路的發展,令我感到欣慰、很有成就感。

其次,四十年來,因為有半數以上的時間同時擔任公職,我有機會參與、推動事務。同時,我也見證了台灣藝文界發展的諸多里程碑,像是在藝術教育面,有北藝大、台藝大、南藝大三所藝術校院的成立或改制;在藝文事權面,從教育部到文建會、文化部的設立,以及國藝會的成立;在劇場營運面,有行政法人體制的建構,乃至北中南國家級劇場的到位,還有各地藝文中心和民營劇場的興起;在表演團隊面,各階段表演團扶植策略和補助機制的推展,使各縣市立案的演藝團隊,從九○年代的三百多個,發展至二○二○年已有逾六千五百個…。

每次對照過去與現在,總讓我感到,很多如今視為理所當然的結果,事實上是當時費力推動的變革,而無論是軟硬體建設的資源投入,還是制度與觀念的建構和轉變,都非一蹴可幾。上一階段的拓墾,成為下一階段的立基;一棒接一棒不斷地耕耘,造就了時代變動的風貌。

身在其中,我覺察到表演藝術生態系的變與不變,也因為始終身在民間,我至今仍親身感受著藝文生態系所面臨的危機和契機。然而,四十年的工作經驗告訴我,站在歷史的轉捩點上,把握機會,確實能開創新局。反之,我也看過不少大好機會,因為無感、無視、沒有加以把握,錯失了進一步發展的時機。

近三年的疫情,使體質本為脆弱的表演團隊備感艱辛,卻也激發出蓬勃的創意;這股意志所蓄積的動能如何激活,攸關下一階段的發展。歷經歲月磨練後,我仍相信,困難加倍的時候,更需要大刀闊斧、勇於投資,爭取社會全民的支持!因而,懷抱熱情與愛全力以赴,保持追求專業的企圖心,用玩真的態度在務實中捍衛理想,是珍惜人生的不二法門,也是我歸國四十載的此刻,見山又是山的心境。


2022年6月28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為高油價找俄羅斯當替罪羔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6803/web/

◆  聯合報社論/S-70C墜機的警示:不對稱戰力未得先失
◆  聯合報黑白集/一個落跑,各自表述
◆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為高油價找俄羅斯當替罪羔羊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為高油價找俄羅斯當替罪羔羊


2022-06-28 03:52  經濟日報/   社論
近期國際油價波動劇烈,一度漲破每桶120美元大關。 路透社


近期國際油價波動劇烈,一度漲破每桶120美元大關,其原因有二:成品油價格高漲,與原油溢價創歷史新高,煉油廠回補庫存壓力拉升原油需求上升;俄烏戰爭不歇及美歐對俄羅斯的能源制裁。

先就成品油溢價高漲來看,隨著暑假旅遊旺季來臨與主要國家邊境管制鬆綁,旅遊需求回溫,激勵汽、燃油需求增加。但煉油廠卻受到缺工、薪資上漲、投資意願低迷影響,致產能遲遲未能回到疫情前水準,再加上中國考量能源安全及環保問題下,北京當局縮減50%的精煉油出口配額等因素,推升短線成品油和原油間溢價,汽油、柴油與航空燃油三大成品油價格亦持續飆升。而汽、柴油價格高漲已引起美國民怨,也是導致其通膨率遲遲無法回降、聯準會加速升息的主因之一。

在美國期中選舉時程逼近下,總統拜登急欲抑制能源價漲以平息民怨,除了鼓勵煉油廠提高產能以解燃眉之急外,更刻意地將高油價造成的通膨問題,歸咎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利避開鼓勵化石燃料生產和民主黨長期環保政策相衝突的批評,且可把罪名戴在本是敵對方的俄國頭上。

問題是,要緩解當前居高不下的通膨壓力,且兼顧對俄羅斯的能源制裁並不容易。因此,美國與歐洲盟正在設法成立一個買方卡特爾,其絕對目標是要限制俄羅斯的石油收入,而非限制俄羅斯所產石油流入市場。畢竟,若俄羅斯能源果真自市場退出,必將導致國際油價漲至難以想像的地步。所以,相較於對伊朗原油的全面封殺,目前美國及其盟友則是想設法透過歧視性條件,讓俄羅斯原油吸引力低於國際原油標準合約,使其要順利出售勢必要給買家一定程度的折扣。這樣一來即不會造成全球能源供給缺口擴大,也可削減俄羅斯因能源出口所獲得的收益,以限制其對烏戰爭的金援力道。

其具體作法包括美國及歐洲盟國持續對俄羅斯實施能源禁令,但不進一步限制俄羅斯能源銷往非歐美地區。在買家變少下,俄羅斯原油議價能力自然會減弱,所售的原油價格勢將下滑。俄羅斯原油將被迫大量轉移銷售至中國、印度兩大新興市場,能源銷售將由過去大多由陸路銷往歐洲轉向海運,除了設備不足外,必將大幅增加運輸成本;同時,透過歧視性的石油保險機制限制俄羅斯原油售價,如要求保險業者設定一個油價上限。因俄羅斯石油運輸多由歐盟或英國保險業者承保,限制保險價格上限將導致俄羅斯能源的新買家不願意以超過上限價格購買俄羅斯原油。

然而,就過去一段時間歐美對俄羅斯的能源制裁情形看來,6月15日俄羅斯基準油價烏拉爾原油和布蘭特原油價差達33.67每桶美元,反映歐美的能源制裁確實導致俄羅斯原油價格大幅折價。

惟國際貨幣基金(IMF)資料顯示,俄羅斯在2021年的財政平衡油價為69美元,而目前烏拉爾原油價格大致在70美元左右,略高於財政平衡油價。即使在戰爭花費及經濟衰退下,現今烏拉爾原油價格應已低於今年的財政平衡油價,但俄羅斯原油成本僅約每桶20美元,為全球開採成本最低的地區之一,是以俄羅斯能源只要還能出口,就依舊會給普亭政府帶來持續性的收益。

綜上,美歐想讓俄羅斯原油打折出售,而不讓國際油價大漲的如意算盤,縱使能讓俄羅斯能源出口收入減少,卻未必能讓普亭在俄烏戰爭大幅讓步。

因此,這個看似兩全的能源制裁方案,充其量只是拜登為美國通膨壓力找個替罪羊而已,加以俄羅斯原油成本極低,美歐及其盟友根本沒有和其打價格戰的優勢,如此作法不過是更凸顯歐美對俄羅斯能源制裁的左支右絀困局罷了。











聯合報黑白集/一個落跑,各自表述


2022-06-28 05:05  聯合報/   黑白集
民進黨徵召新竹市長林智堅轉戰桃園市長、竹市副市長沈慧虹參選新竹市長,兩人今參加記者會首度同框。記者王駿杰/攝影



上次總統大選,綠營痛批韓國瑜「落跑」;這次選舉,民進黨則對「落跑」做出合理化解釋。並不是民進黨突然想通,而是這次落跑的,是民進黨自己人。

林智堅曾說「無意參選」桃園市長,會「做好做滿」新竹市長,突然華麗轉身,將請辭跑到桃園參選。其副市長沈慧虹,也將辭職參選新竹市長,形成「正副市長同時落跑」的現象。下一個是陳時中,可能請辭衛福部長及防疫指揮官,參選台北市長,前仆後繼落跑。

民進黨再度發揮口才,為林智堅落跑解套。有的說他政績好,有的說他規畫的建設已發包,不算落跑。問題是,政績好壞、發不發包都不是正當理由,不足以解釋他違背對選民的政治承諾,更無法自證「昨非今是」。

黃珊珊對是否辭職參選則忸怩以對。柯文哲為其解套,說在工作中爭取認同,最後再請假參選,也算「新選舉模式」。這看似為「帶職參選」找正當性,實則是藉口「不落跑」為「濫用行政資源選舉」找基礎。四年前,柯文哲以市長爭取連任,自無須請辭;但黃珊珊難道是爭取「連任副市長」?

林智堅請辭參選是礙於法規,因此找盡理由為「落跑」開脫;黃珊珊必須「帶職參選」,是唯恐失去既有行政優勢,所以用「不落跑」自辯。兩者都是政客話術,今昔對照,令人啞然失笑!












聯合報社論/S-70C墜機的警示:不對稱戰力未得先失


2022-06-28 05:05  聯合報/   社論
海軍反潛航空大隊一架機號2303的S-70C反潛直升機,22日執行試飛科目操作時,疑似裝備故障於左營神鷹基地本場跑道重落地(紅圈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海軍S-70C反潛直升機在保養試飛時墜毀,機工長劉尚鈞傷重不治。這是蔡英文任內第十一架軍機事故,總統依慣例「哀慟不捨」,指示國防部釐清事故原因。在美方拒售MH-60R海鷹反潛直升機後,這起事故之警示意義格外重大:美國不支持的軍售案,台灣即束手無策;發展不對稱作戰影響軍備更新,尚未嚇阻共軍,自家國軍就得先賭命。如此充滿風險的軍購政策,如何保衛台灣?

三個月前,美國務院通知我國防部,美方將不同意售給台灣MH-60R海鷹反潛直升機。後續多起軍售喊停,均是因不符「不對稱戰力」所致。國防部長邱國正以「買不起」粉飾遭美拒售,並未提出替代方案。海軍兩款反潛機型機齡都逾卅年,空軍早已汰除S-70C;軍方被問及是否再採購海鷹,只稱會依國防部指示爭取。然而,美國不賣,台灣如何取得?

馬蔡兩任政府推動採購海鷹反潛直升機,已完成預算編列,卻因美國強銷魚叉飛彈而遭延宕,誰料美國最後竟拒售海鷹。川普和拜登為推不對稱作戰,屢干涉我軍備升級案,拜登的強勢更甚川普。這顯示美國對台軍售政策已出現重大轉變,華府對台海軍事部署強勢主導,不出售其規畫外的武器給台灣。除推翻海鷹案,更撤銷E2D預警機輸出許可,連已通知國會批准出售的M109A6自走砲,都以「供應不及」為由喊停。最新清單要看「蒙特瑞會談」結果。

拜登上台後,國務院以二○二七年前共軍可能犯台為假想,要求強化不對稱戰力,軍售項目計畫在二○二五年前交付。美國透過調整項目,強力干預我國建軍與作戰思維,事先並未與我高層溝通,更不考慮我現有武器老舊,基於安全亟需大幅更新。

儘管邱國正強調不對稱作戰是指作戰型態,不影響武器籌獲及戰備;但軍備汰舊更新有時間壓力是不爭的事實,S-70C失事反映的只是冰山一角。值得深思的是,這些建案並非我方片面提出,而是經美台多年評估與協商得出的戰力需求,亦考量過解放軍實力進展。然而,拜登國安團隊改弦易轍,是想在台海打造什麼樣的戰場?

川普時代推不對稱戰力,並未干擾我方建軍計畫;而今,我國防部卻得等拜登團隊拍板替代方案,才能調整五年兵力整建計畫。美方倉促推翻我建軍計畫,卻未提出完整對案;如此一來,要在三年完成交裝難度甚高,反弱化我防衛能量。「不對稱戰力」定義曖昧,甚至有諸多矛盾。例如,不支持提升台灣海空偵搜能力,如何對中共產生嚇阻?要求台灣從灘岸到城市部署大量飛彈,只是針對「開戰後」消耗解放軍戰力,無法防止中共摧毀我方關鍵設施。戰略學者即質疑,當美中機艦在台海頻繁亮劍,美弱化台灣防禦力,形同誘使共軍開戰。

美方重大政策調整,引起諸多質疑。耐人尋味的是,這些異議竟由美台商會與台灣美國商會向國務院率先陳情,直指新軍售政策聚焦「不對稱戰力」,將使台灣失去關鍵戰力。兩大商會點出的問題,恰是不少國安學者憂疑之處。畢竟,以成本為由推動不對稱戰力,把國防重心放在「開戰之後」,這對台灣未來顯然太不負責任。

美國參眾兩院各自通過國防授權法草案,包括挺台軍購發展現代化軍力、美台互通防空能力及聯合演習;對比拜登政府的作為,有如天壤之別。蔡政府豈可用國會法案大內宣美台「堅若磐石」,另一方面又對白宮唯命是從,把國防戰略當成投名狀?不對稱作戰已在烏克蘭戰場歷經檢驗,台灣能改寫悲劇嗎?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91:你知道他們要什麼?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 95:常替別人著想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 94:體諒的心讓人喜樂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 93:能陪伴就是愛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 92:找四個歐巴桑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 91:你知道他們要什麼?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91:你知道他們要什麼?


2022-06-30 12:47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人生在世,雖然無法關懷所有的人,但是我們至少要對自己最親近的人獻上關懷,知道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盡力來滿足他們,這就是愛。示意圖/ingimage



朋友來家裡作客,突然頭暈,想要靜一下,根據她的經驗,只要靜個半小時,深呼吸,就會慢慢好轉。可是大家不知道,都有些緊張,問她:「要不要叫車送醫院?」她搖搖手。又有人問她:「要不要吃暈車藥?」她搖搖手。

愛,知道他的需要
過了一會兒,大家又摸摸她的頭,問她:「好些了嗎 ? 要不要喝水或果汁?」也有人說:「吃點東西或許會好一點喔,聽說空腹容易頭暈。」大家的關心弄得她不得安寧,其實她要的只是安靜的休息一下,可是大家不知道。所以我們如果愛一個人,一定要設法知道別人真正的需要是什麼,幫他滿足了需要,就是對他的愛。

有個同學是所謂的流亡學生,年紀很輕,才讀高中就隻身隨政府撤退來台,歷經千辛萬苦,靠著救總的一點微薄獎學金把大學念完。他說那時一起來台的流亡學生,生活極苦,營養太差,很多人患夜盲症,看東西模模糊糊的。

他需要的不是藥
有人說要點眼藥水,多做眼球運動,或吃什麼藥的,他說其實都不用,只要給他們東西吃就行了。因為三餐不濟,加上營養不良,年紀輕輕的,卻許多病都跑出來了。世界上許多窮困的地方,常有此現象發生,他們需要的不是藥,是食物。

有家台商企業在大陸經營事業,待遇福利都不錯,但接連有員工跳樓自殺,成為大新聞,其中有位年輕的女孩子跳樓未死,但腿跌斷了,別人訪問她: 「為何要自殺?」她說:「太寂寞,很想家。」她說工廠裡整天都是機械式的工作,沒有朋友,同寝室的室友,因為日班或夜班的不同,也常看不到人。

知人所欲
就算見到面,大家也都是趕緊睡覺,因為加班太累。加班是她們自願的,因為加班愈多,薪水愈多。沒有朋友,孤寂感無法排遣,愈來愈消沉,最後乾脆跳樓,一了百了。這家公司後來大幅提高工資來安定人心。但是她們需要的可能是友誼、親情、人性的溫暖。

加薪真能解決問題嗎?有錢真的萬事通嗎 ? 知人所欲,並予滿足,我們讓別人得到需要的東西,這是愛,有愛才能解決問題,公司裡有愛,員工才能在愛的喜樂中完成任務。

一對年過七十的老夫妻,住在台北,兒子在新竹科學園區一家外商公司擔任工程師,待遇優厚,但工作忙碌,全家住在新竹。孩子很孝順,幫父母在台北買的房屋有六十幾坪,裡頭有大電視、大冰箱、大廚房,其他裝潢都堪稱豪華。

但是二老生活得並不愉快,因為健康日差,病痛日多,感覺來日無多,兒孫平均一個月才來台北蜻蜓點水式的探視一下,兩人十分寂寞。

父母要的是什麼?
另外一對老夫妻,住房只有二十多坪,電視小、冰箱小,但因與兒孫住樓上、樓下,早、中餐自理,晚餐則到兒子家共聚,邊吃飯邊聊天,回到樓下自己家準備就寢。含飴弄孫,精神愉快。

年邁的父母,他們需要的是什麼 ? 孩子知道嗎 ? 他們需要的是噓寒問暖,以及親情的關心,他們吃的不多,也沒精力做個九碗八碟,大冰箱、大廚房對他們來說,或許只有觀賞價值。

人生在世,雖然無法關懷所有的人,但是我們至少要對自己最親近的人獻上關懷,知道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盡力來滿足他們,這就是愛。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92:找四個歐巴桑


2022-07-01 15:46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創辦人必須有願景,並且有實現願景的熱情與毅力,有無私的大愛,任勞任怨,品德高尚。董事會甚至工作人員,都要是有能力及愛心的歐巴桑。示意圖/ingimage



美國有個愛家協會Focus On The Family),透過建立一個穩固的家庭,使整個國家社會更健全,和樂融融。我十幾年前去美國訪問時,他們全職支薪的員工就超過二千多人,志工也超過一千人,已是一個龐大的慈善機構。可是他們在草創時期,據說只是二對在大學教書的夫妻有感家庭的重要而發起成立的而已。

集眾人的力量
許多慈善基金會都是由微不足道的人,在微不足道的基礎上,逐漸成長為一個巨大的愛心發光體。但是有的慈善團體,開始時雖有大財團支持,風光成立,卻無所事事,每年搞點樣版慈善充充面子。有些雖曾令人刮目相看,但創辦人辭世後,就起內鬨,意見不合,終至做不了事。

推動愛心工作,讓更多人受益,必須集眾人的力量,容易成就大事。香港有位電影明星叫李連杰,很有愛心,在中國大陸創辦一個公益慈善基金會,名稱為「壹基金會」。意思是希望大家每天捐壹塊錢來行善。

壹塊錢能行什麼善 ? 但只要人人捐,天天捐,就是龐大的善款,可以做很多事。中國大陸有14億多人,平均每人每天捐人民幣一元,就有14億元,一年365天則有5,110億元,換算成新台幣則有2兆3千億元。這告訴我們聚沙成塔,不是嘴上說說而己,是真的可以辦到的。

找四個歐巴桑
因此如果想讓大家的愛心效果,擴大再擴大,一個健全有效率、有愛心的慈善組織是極其重要的。成立一個這樣的公益慈善機構,究竟要注意些甚麼? 這或有助於大家透過成立慈善團體來達成有效率奉獻愛心的願望。

慈濟功德會的靈魂人物證嚴法師,雖然沒有明星般的臉孔與身材,也沒有令人羨慕的學位,更沒有財團的支持,瘦小的身材站在那哩,讓人擔心她會被風吹倒。她卻如此成功的成就了愛心大事業。成功的原因在哪裡?

在一次慈濟紀念大會上,證嚴法師說,慈濟發展這麼快,出乎她的預期,成功之道是她當初找了四個歐巴桑,而沒有去找四個博士。這句話發人深省,四個歐巴桑是形容她們理念相同,價值觀及想法一致,所以能做出志同道合的事。否則找四個博士,個個頭抬得高高的,可能對創辦人的理念不以為然,博士之間也會高來高去,大家無法穿一條褲子,大事未成,就已奄奄一息。

從前有個政黨,由國民黨分出來的,形象好,甚獲人民信賴。黨內擔任立委等公職的人,多數具有博士學位,有人戲稱該黨為「博士黨」,是一個為各方看好的政黨。但最後卻成為無足輕重小黨,十分可惜,失敗的原因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博士太多。每個都了不起,各吹各的號,其不能成大業,自是預料中的事。

慈善基金會要成功,最重要的是創辦人,這個人具備的優秀特質愈多,愈容易成功。創辦人必須有願景,並且有實現願景的熱情與毅力,有無私的大愛,任勞任怨,品德高尚。董事會甚至工作人員,都要是有能力及愛心的歐巴桑。

但創辦人不能幹一輩子,所以要注意培養有能力、有愛心的接班人,早早樹立其接班的形象,並提早讓其掌權,創辦人在旁充分支持。接班人當然可以透過民主選舉方式產生,但只要有計畫的培養,水到渠成,接班自然順利。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93:能陪伴就是愛


2022-07-05 14:39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陪伴是一種愛,人人都渴望親人或朋友的陪伴,尤其在有困難的時候。示意圖/ingimage



有天傍晚在林口一個社區的街道上,碰到一對夫妻,兩人分別推著輪椅,載著父母、帶著小孩逛街。他們見到我立刻熱情的打招呼,還說:「我們全家都是你的粉絲耶!」他們告訴我,平日在台北上班,週末带孩子回林口陪父母。

周末盼子女
台北房價太高,他們在林口買了坪數大一點的房子,讓父母住起來舒適一點。老人家還能行動,但不能久行。所以他們每次來,都會推輪椅陪父母散步。我對兩位老人家說:「你們好福氣呀! 有這麼孝順的兒孫。」老人家笑得好開心,說:「兒孫相伴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候,每個星期都在盼望週末的到來。」

家母已96歲,以她的年齡來說,身體算是健康的,尚能自己行走,認得兒女,但情況已經一年不如一年了。去年她還會問我:「星期天去哪間教堂作禮拜?」雖然一小時裡,她可能會問同樣的問題好幾次,但還能交談和發問。

可是今年見面時,多數時間是沒有什麼言語的,坐了不久,就一副想睡的樣子。我跟弟弟妹妹說,要多陪陪老人家,多跟她講話,不然到明年她可能就不認識我們了。

陪父母的時日不多
多陪陪媽媽是我們的心願,但是媽媽似乎並沒有什快樂感,吃東西時,要勉強餵她,否則好像不會感到饑餓的樣子。人老了,就是這樣慢慢退化,直到入土安息為止。看到母親前幾年的相片,雖已年過九十,但仍看得出喜怒哀樂,現在則不行了,真是讓做子女的感慨萬千。孝順父母,真是要趁早,否則徒留後悔。

父母年紀大時,最需要的就是親人的陪伴,只要常跟他們在一起,老人家就心滿意足。所以陪伴就是一種愛,是對老人家最重要的愛。可惜很多做子女的都因工作忙碌而忽視了這一點。

我常有機會與一些愛心人士去拜訪老人院,我們會帶些禮物去,和老人家一起唱歌、聊天。但是老人院的同工一再告誡我們,跟老人家聊天時,千萬不要問他有幾個子女等家務事。

放在老人院不聞不問
因為許多兒女將父母放在老人院,就再也不管了,甚至過年也不接父母回家團圓。所以談到子女,,老人們就會流下辛酸的淚,想到自己一生養育孩子的點點滴滴,心中是痛上加痛。住老人院,我不僅贊成而且鼓勵,但不宜勉強行之,尤其不可對住在老人院的父母不聞不問,應經常找時間去陪陪他們,陪伴父母就是最佳的孝順之道。

對父母如此,對朋友而言,陪伴也是最溫暖的友情,最可貴的愛。有時對於朋友的困難,我們無能為力,例如颱風急雨,發生土石流,朋友的家都毀了,這時沒有任何物質或言語能夠幫得上忙,唯一的方法就是待在他身邊陪伴他。即使無言以對,但只要握著他的手,摟著他,就是安慰朋友最好的方法,所以大家不要忽視陪伴的莫大作用。

陪伴之愛
有位教授從學校開車回家,途經一處高地,看不清楚對向來車,與一位無照駕駛的年輕人相撞,教授嚴重骨折,被救護車送醫院急診室。他的妻子接到通知時驚惶失措,到了醫院,先生已在加護病房。後來教授終於度過危險期,保住性命。

事後這位教授太太在教會作見證時說,當時對她最大的幫助,就是教會的牧師及師母,輪流陪著她,讓她好像在湍急的河流裡抓到一根浮木一樣。我想可能有不少人有過這樣的經驗,陪伴是一種愛,人人都渴望親人或朋友的陪伴,尤其在有困難的時候。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94:體諒的心讓人喜樂


2022-07-05 14:42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人際關係常是相對的,你體諒別人,別人也會體諒你,這樣大家都會活在愛的喜樂中。示意圖/ingimage



我擔任經濟部次長時,有一位將於次日退休的科長,說他對經濟部有許多建言,想來見我。可是在近一小時的談話中,真正的建言不多,大部分時間都在抱怨他一直未能升組長的不公,以及現任組長的差勁。

懷才不遇的人多
他說,現任組長是他大學學弟,他們在部裡的「武術社」習武時,他還是組長的老師,可是組長卻像使喚小弟一樣的對待他。他笑著說,這也怪他自己不好,只教了組長「武術」,卻沒教他「武德」。他還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意思是,他退休前的臨別贈言,句句都是實在的。

世上有一種人十分可憐,就是他對自己的評價,遠遠高過別人對他的評價,因此經常覺得自己懷才不遇。這種例子我看過很多,當時我很想阻止他繼續講下去。但我突然改變想法,因為我想,他心中一定是忿忿不平,這是他的痛,忍到最後一天,才來發洩一下,如果我再阻止,他的苦就無處訴說。

站在對方立場想
因此我順著他的話說,升遷難免會有不公,將來部裡一定會特別注意,不要埋沒人才。接著我便轉移話題,問問他退休後的打算,建議他如果沒有經濟上的壓力,可以到慈善機構當志工,會常有喜樂的。他於是大談退休計畫,最後笑容滿面的離開我的辦公室。

那天我覺得做對了一件事,就是盡量體諒別人,體諒也是一種愛。那天我做了一件替人著想的事,我感到愉快,我想那位退休科長的心情也是愉快的,我們兩人都享受了在愛中的喜樂。只要我們用心,站在對方的立場想,體諒的行為就會自然產生。

別人的苦衷
我很討厭別人從一樓上二樓也要搭電梯,尤其是年輕人,,爬樓梯運動一下,不是很好嗎 ? 有次看到一位年輕女同事,從二樓搭電梯上三樓,我想問她為什麼不走上去,但忍住沒問。後來無意中從秘書口中得知,那位女同事懷孕了,因為之前曾經流產過兩次,醫生叮囑她行動一定要格外小心,所以她連爬樓梯都盡量避免。我很慶幸當時沒有質疑她。後來我見到一個樓層也搭電梯的人,我總會想他們可能有其需要。

有位同事跟我聊天,提到某位我們都認識的人,最近脾氣很不好,跟她打招呼都愛理不理的,好像有什麼事得罪了她一樣。我告訴同事: 「這位小姐的丈夫有外遇,且在外面有了孩子。她是位基督徒,苦惱的不得了,不知如何是好,她把我當作教會裡的長者,常來跟我訴苦,我們一起禱告,求神賜下智慧解決這件事。」聽我這樣一說,這位同事恍然大悟,不但不再怪對方失禮,反而責怪自己沒有以體諒的心,去想別人可能有不得已的苦衷。

有家公司生意好,十分忙碌,人人都要加班到很晚才能回家。有個員工是單親媽媽,家有一輕度智障孩子,母親又臥病,大家體諒她,讓她不加班,工作由大家分擔。同事們的體諒,讓這位單親媽媽在艱苦的日子裡,終能嘗到一些愛的溫暖。

體諒別人並不難,可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忽略了這點,在家庭、職場,凡有人際關係的地方,我們都應睜大眼睛,放開胸懷,看到別人艱難的處境,付出體諒的關懷。

人際關係常是相對的,你體諒別人,別人也會體諒你,這樣大家都會活在愛的喜樂中。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95:常替別人著想


2022-07-07 15:25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人世間許多問題的發生,都是因為沒有替別人想。示意圖/ingimage



從前我的辦公室好幾位同仁,但只訂了一份《聯合晚報》,晚報來了,大家總是先拿給我看,每次我都是很快的掃描一遍,就送出去給其他同仁看。如果有事來不及看,就將晚報拿出去讓同仁們先看,因為晚報來了,大家都想知道有什麼重要的消息,趕快給別人看,不也是一種愛嗎?這種小小的愛心算不了什麼,但做多了就成為大愛。更重要的是,一個人如果能在小事上常常替別人想,久之,就有可能行出令人刮目相看的大愛。

配合院長的時間
我常常接到演講的邀約,邀請單位禮貌上都請我們決定時間,我有時會隨口告訴祕書:「星期三下午吧」。結果當天下午邀請單位已有安排別的會議或活動了,但是為了配合院長時間,常需要費事的去重新調整他們的行程,累得滿頭大汗。

其實除了星期三,我還有其他幾個時間,也是有空的,但是院長訂了時間,別人怎麼好意思要院長改呢?

有次我去某個地方演講,發現他們為了配合我訂的時間,大費周章的調整別的節目,我覺得很難過,其實那個時間只是我隨口讓秘書訂的,並非不能變動。所以後來我學到了,答應邀約時,時間由對方訂,請他們提出兩、三個時間,並按優先次序排,我們盡量配合對方最適當的時間來安排演講日程。

這樣,前面那些會帶給邀請單位諸多不便的事,幾乎就不再發生了。這只是小事一樁,但多替別人想,感覺就不同了。

便民措施出於愛心
台灣健保實在是我們人民的一大福祉,走到世界各地,就算富裕進步如美國者,也很嚮往我們的健保。健保雖然也有諸多問題,但也是天天在改進的。例如慢性病患,醫生一次開三個月的藥,但要分三次拿,每次只能領一個月的藥,到第二個月時,又要再跑醫院,很不便。新的規定是第二、三次的藥,可在住家附近一般藥房領取,十分方便。健保局這項便民措施,嘉惠許多慢性病人。

在台北地區的人,很多人身上都有「悠遊卡」,悠遊卡英文名字叫easy card,確實很方便,像停車場等許多場合,亮一下悠遊卡,諸事搞定,大家稱便。訂出這個便民措施的人,是有愛心的人。因為有愛心的人,會常常替別人想。政府裡有愛心的公務員愈多,不合理的規定就愈少。

雙贏互利
1989年提出軟實力觀念的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伊,2010年12月8日在總統府月會以「國家未來的實力」演講時,提到大陸人民幣升值問題,他說人民幣升值,大陸沿海省分出口會受到影響,大陸有所顧忌。但人民幣升值可以紓解美國國內的政治壓力,要怎麼做才能雙贏呢?這要有智慧。

人民幣升值的事,大陸與美國各有其不同的需要與壓力,究竟怎麼辦?這其實是一種無形的談判。有談判經驗的人都知道,談判成功的祕訣是「給與拿」(give and take),你想拿到某些東西,一定也要給別人一些東西,雙方都覺得雖有失,亦有得,雙方都可以自認是赢家。尤其是國際性談判,讓雙方代表都有面子,回國時都能向人民交待,否則就會帶來喪權辱國之類的批評。

這種「給與拿」的談判原則,其實就是要替別人想。人世間許多問題的發生,都是因為沒有替別人想。如果大家都能處處替別人想,人與人之間哪會發生那麼多問題呢?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疫情、反聖嬰、俄烏戰,加劇糧食危機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6803/web/

◆  政治意識摧毀憲法守護神
◆  俄造飛彈打不完 零件禁運無效?
◆  電價漲 顧民生也應顧企業
◆  屋頂強設太陽能板 想得太簡單
◆  蘇內閣群臣錄 台版佞幸列傳?
◆  石斑魚問題 滿朝官員指鹿為馬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疫情、反聖嬰、俄烏戰,加劇糧食危機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疫情、反聖嬰、俄烏戰,加劇糧食危機


2022-06-28 05:04  聯合報/   楊之遠(作者為退休教授)
糧食危機,可能比想像中的還要更靠近你我。(路透)



糧農組織(FAO)發布二○二二年五月穀物(包括小麥、稻米、粗糧)價格指數平均值為一七三點四,環比上升三點七,同比高出卅九點七。根據 FAO 最新之《糧食展望》報告指出,二二年全球各國在糧食進口貿易方面的支出將達一點八兆美元,比二一年增加五一○億美元,其中四九○億美元是糧食價格及運輸成本上漲所導致。

二二年全球糧食,尤其穀物價格為什麼仍在上漲?

首先,二○年起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一直持續蔓延,各國為遏制疫情所採取的隔離和封閉措施,不但導致各國缺乏耕作勞動力,農資價格漲幅明顯。全球重要港口因疫情隔離,糧食運輸運作停滯,形成物流瓶頸。

其次,除了暖化,由於反聖嬰現象(La Niña,也稱反聖嬰現象)從去年持續至二二年。反聖嬰使得赤道太平洋中東部海溫遽降,導致太平洋東部高壓增強,不僅造成美國西部乾旱,中央平原小麥產區的氣候也偏乾,收成將降低。自年初以來,法國北部和中部發生異常乾旱,導致二二/二三穀物產量可能下降百分之廿至卅。而三月以來連日高温熱浪,小麥產量下調百分之四點四,因此印度宣布限制小麥出口,在全球糧食市場引起反響。

再者,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封鎖烏克蘭糧食出口,導致約二五○○萬噸穀物仍滯留在烏國。同時俄羅斯為應對西方國家的制裁,發布化肥出口禁令,直接造成全球尿素和鉀肥的供應緊張,價格飆漲。導致中國亦限制化肥出口,美國將減少玉米種植面積,印度亦可能減少豆類及油料作物的播種面積,巴西減少大豆種植,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 因減少化肥使用,糧食減產將相當一億人的口糧。

最後,由於俄烏衝突,引發通膨,全球糧食保護主義興起。目前全球至少有廿個國家實施了糧食出口禁令,引發糧食供應恐慌。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官員警告,如果戰爭持續,今年可能只是糧食價格過高的問題,到了明年恐怕就是買不到糧食的問題了。

○八年全球糧食危機,主要是由於稻米價格飆漲。今年則是小麥和玉米的價格一路飆升,稻米價格反而維持穩定。如果泰國、越南計畫提高稻米價格,或印度又限制稻米出口,對亞洲以稻米為主食國家的卅億人衝擊將會更大。

依據主計總處統計的 CPI 七大類指數中,五月以食物類年漲百分之七點四,變動影響最大,外銀經濟研究部門通盤比較亞洲各國這一年來的食物通膨率,台灣則高居第二。建議政府千萬不要低估了這次全球通膨與糧食危機之影響。 









政治意識摧毀憲法守護神


2022-06-28 05:28  聯合報/   林世宗/退休美國憲法教授(台北市)
圖為洛杉磯民眾25日在市府前強烈抗議最高院推翻婦女墮胎權。(美聯社)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日前以五票比四票,推翻於一九七三年創立婦女墮胎為憲法保障之「隱私基本人權」的「羅訴韋德」判例。

這項判例適用於美國近半世紀,已成為美國社會、家庭,尤其婦女自由選擇是否繼續懷孕、生育之憲法保障;更成為美國憲法之經典判例,為全世界憲法學者之重要教案,影響甚巨。然而,卻為前美國總統川普在任時刻意挑選提名的三位反對「羅案」之大法官,結合其他兩位大法官,達到五票之多數決,推翻「羅案」,剝奪已成為美國社會之「憲法人權」。此乃美國憲法自一七八七年制定適用迄今,從未發生「政治凌駕憲法」之醜聞,未曾有如此由總統操弄、提名且完全配合總統「解釋、適用」憲法之「政治型大法官」。

美國憲政,雖由總統提名大法官,但大法官一經就任,必然宣誓絕對「忠誠」於憲法,而被尊稱為「憲法守護神」,一切以憲法為依歸,完全跳脫其提名總統之「政治意念與利益」。詎料,如此良善之憲政傳統,竟遭川普與其提名之三位大法官於本案破毀殆盡。更惡者這三位有絕對政治意識型態之大法官,因其為終身職,將繼續掌握九位大法官之三個席次,擁有三分之一「政治惡質」影響力,且將長達數十年,其於憲政發展之傷害,難以估計。

「羅訴韋德案」之判決,具有重要的代表性。美國於一九七三年之前,各州均有墮胎罪之規定,禁止墮胎,並以刑事犯罪制裁。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布萊克孟主審此案,以七票比二票判決:權衡一州對未出生胎兒之利益與孕婦懷孕與生育對婦女心理、生理、身體健康與生育養育子女之負擔,認定此乃婦女個人之隱私權法益,更為其個人自由與選擇,而為憲法所保障之自由權。確立婦女享有憲法保障之「墮胎自由權」。

更重要者,備受尊崇與權威之女性大法官歐康納,再於一九九二年就「科西」(Casey)案,闡釋婦女墮胎權之憲法保障,肯定並維持「羅訴韋德」案之合憲性。認定婦女決定終止懷孕乃源自「正當法律程序」所明確保障,且為憲法所允諾,非得政府所能干預與限制。歐康納大法官對「自由」更提出重要指引:自由之核心乃在於界定個人存在之意旨與意義,更為其人身之奧秘與價值,非得政府介入。

歐康納大法官闡釋:美國雖然採取判例法制,判例並非一成不變。但是須符合四項要件,始能將既存判例推翻:一、原判例因已不切實際,無法適用;二、原判例「信賴性」已發生困難,而須推翻之必要;三、相關法律之發展,使得原判例必須放棄;四、相關事實之改變而有不能適用。因此「羅訴韋德案」並不具備推翻之理由,當然必須繼續維持適用,否則將嚴重減損法院行使司法權之公信力與功能,尤其危害聯邦最高法院法治之定位與司法穩定性。

此次推翻由「羅訴韋德」與「科西」兩件確立婦女墮胎基本人權之判例,其判決理由並未提出具有憲法說服之法理與依據,僅稱:「羅」案是一項錯誤判例,卻無論述理由,更凸顯其以「政治意識」抹殺先前判例之堅強憲法法理。難怪目前已引燃全美各地不滿抗爭,未來發展令人憂慮,足見職司大法官提名之總統是何等重要,尤其大法官之人格專業素養更加重要。










俄造飛彈打不完 零件禁運無效?


2022-06-28 05:28  聯合報/   汪哲仁/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新北市)
俄羅斯飛彈擊中烏國中部城市克列緬丘格(Kremenchuk)一座人潮擁擠的購物中心,已知至少2死20傷。 歐新社



自從俄烏開戰以來,有關俄羅斯飛彈即將耗盡飛彈庫存的傳言不斷。例如,英國國防參謀長拉達金近日表示,俄羅斯的高科技飛彈將耗盡,連六○年代的骨董飛彈都出動。另外還有俄羅斯退休軍官三月就表示,因台灣製的GPS接收器不足將影響俄羅斯飛彈的精準度。這些說法是出於何種目的,不得而知。

這些飛彈耗盡的猜測與目前在戰場上看到的有不少差距。例如,六月廿五、廿六日俄羅斯又對烏克蘭進行飛彈齊射攻擊,看不出俄羅斯有飛彈用盡應有的保守作法。從過去數字來看,CNN估計開戰到三月九日(兩星期),俄羅斯打了七百顆飛彈,也就是一天五十顆。另外一則新聞周刊報導則稱,從開戰到四月廿六日止,俄羅斯已經發射了一千三百多發飛彈,平均一天僅廿餘顆。莫斯科時報報導,澤倫斯基提到截至五月十日,俄羅斯總共發射了二一五四顆飛彈,平均一天七十六顆。

如果這些報導正確的話,俄羅斯從四月廿六日到五月十日總共發射了八百顆飛彈,每日平均數量則由廿顆上升到七十六顆,也就是到了五月中,俄羅斯發射的飛彈數量,不管總數跟平均數皆比開戰前兩周多。

飛彈使用的數量變化應該是視戰場需要而定,包含戰術是否轉向、被攻擊目標值不值得用飛彈攻擊,以及若不採取飛彈攻擊時其他方案可能的戰損成本,故飛彈發射數量多寡只是在考量這些因素後所呈現出的結果,從飛彈發射數量來推估庫存數量容易失準。

就戰術需求改變方面來看,四月初,俄羅斯已經從三面進攻,縮減到在烏東以一個一個小範圍的圍攻為作戰方式。雙方交戰距離較短,因此以遠距離飛彈攻擊的需求較少,以長距離火砲就可以遂行作戰目的。其次,在經過三月份的連續打擊後,重要的軍事設施大都已經被摧毀了,值得以飛彈來進行遠程打擊的目標大量減少。目前飛彈攻擊大多數是用在打擊彈藥儲藏庫或是人員訓練基地。

另一個原因是對於俄羅斯武器庫存數量的誤判。根據俄羅斯「祖國軍火庫」雜誌編輯里昂科夫的說法,俄羅斯裝置在各式載體上的「口徑」飛彈大約有四千五百顆,不包含庫存,若再加上其他類型的飛彈如鋯石、原點U等,以及目前三班制趕工下,俄羅斯的飛彈應該還可以維持數月戰事所需無虞。

另外一個可能影響飛彈數量的因素,是西方對於電子零組件的禁運會不會降低俄羅斯飛彈製造的能量。根據烏克蘭方面拆解俄羅斯KH-101巡弋飛彈後發現,該型飛彈使用的電路板乃一九六○至七○年代設計,除了卅五個電子零件是西方製品外,大部分的電子件都是俄製的。許多被俄羅斯使用的西方電子零件應屬民用而非軍用,這些晶片有可能是來自於回收,或來自於第三國違法出口,或是這些零件並未受到禁運限制。不管是哪種情況都說明,目前加諸於俄羅斯的制裁,可能對於限制零件流入俄羅斯的效果有限。因此,俄羅斯的飛彈數量在短期間應該不會有耗盡的可能。











電價漲 顧民生也應顧企業


2022-06-28 05:04  聯合報/   葉宗洸/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新竹市)
用電大戶電價漲幅恐達百分之十五,引發工業界不滿。圖為高雄大社石化工業區。記者劉學聖/攝影



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會在廿七日下午做出調漲電價的決議,其中使用高壓與超高壓的用電大戶電價調漲近乎暴衝,幅度高達十五%,民生用電每月超過一千度者調漲九%,其他用戶則不調整。在歷經連續四年的凍漲後,經濟部終於在台電虧損嚴重的壓力下調漲電價,但如此具有針對性的調漲其實無助於有效改善台電的虧損狀態。

今年碰上俄烏戰爭,導致國際化石燃料價格異常飆升,我國有因九十八%能源依賴進口,受到的影響相當大。以往電價凍漲時,經濟部除了要求台電自行吸收虧損的部分,同時也由電價平穩基金挹注台電的營收,在虧損不大的情況下,確實是勉強可以接受的作法。

不過,天然氣價格在去年下半年便已開始上升,但台電因天然氣的供應來源是中油,受惠於去年的「油氣雙凍」政策,台電幸運躲過應有的天然氣價格調漲,甚至還有二五六億元的盈餘。今年發電業者向中油購氣的價格被一口氣調漲廿%,馬上造成台電在今年前四個月虧損達四六九億元。影響所及,連民營電廠也大喊吃不消,在售電愈多虧損也愈多的情況下,紛紛放話欲與台電解除購售電合約。

一直以來,油價經特定公式計算,每周都可適時反映成本;但電價目前仍須經電價費率審議會每半年檢討是否予以調整,也讓人為干預有機會介入電價調整。因此,過往最常發生就是整體經濟狀態不佳,又或者選舉將至,明明公式算出電價必須調整,也會因主事官員的一句話而在會議最後一刻決定凍漲。

此次電價因反映燃料市場價格而調漲,並非壞事,只是針對特定用戶調漲的決定大有可議之處。我國本是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所謂的工業用電大戶正是經營出口業務為主的事業體,也是撐起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而擴充產能拚經濟的結果,卻成為這一波電價調漲的最大苦主,十五%漲幅的打擊不可謂不大。基於公平原則,同時考量電價已經四年未曾調整,應是全面調漲但限制調幅才是合理的做法,若擔心通膨問題更加惡化,調幅可以漸進式增加的方式進行。絕大部分民生用電持續凍漲並不恰當,也無助於節電。

事實上,最需要檢討的是政府現行的能源政策。台電今年的發電成本之所以飆漲,比例過高的燃煤與燃氣發電是主因。我國的整體火力發電占比已經連續兩年上升,去年的火電占比更達八十三點四%。在核二一號機於去年七月停止運轉後,今年全年的火電占比勢必還要更高,發電成本完全沒有下降的可能。

另一方面,核電去年發出二七八億度電,每度電的成本僅一點三九元;回顧核電機組開始除役之前,每年供電超過四百億度以上,當時的成本每度電更僅一元。若不是躁進的非核政策致使核電占比大幅下降,今日的電價調整就有機會避免出現暴衝式漲幅,更不會因此影響企業經營。

政府緊守非核家園神主牌的同時,是不是也該認真思考修正不合時宜的能源政策,顧及民生之餘,也別忘了維持企業競爭力。












屋頂強設太陽能板 想得太簡單


2022-06-28 05:04  聯合報/   鄧勝軒/台中市土木技師公會前理事長(台中市)
太陽能板示意圖(路透)



據報導,政府為全力衝刺光電,將對《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提修正案,新增十二條之一,要求新建、增建或改建建築物達一定規模以上者,除了受光條件不足或其他可免除情形經建築主管機關認定外,要求使用面積逾五十平方公尺之新建建築物及既有建築物之翻修改建,自二○二三年起應設置覆蓋屋頂總面積及屋頂淨面積卅%以上太陽光電發電設備,此舉引發討論。

筆者是目前台中市政府建造預審委員,經常參與都市審議及建造預審會議。此次經濟部主導建築行為,要求所有建案都要做卅%的太陽能板,茲事體大。若付諸實行,我們的市容會變成何種面貌?不管平屋頂還是斜屋頂,成片成片太陽能板,這也包含違章工廠輔導合法化條件之一,都要設置太陽能板,我們的市容景觀會變成什麼樣景象?

經濟部能源局表示,為達二○五○淨零排放目標,太陽光電裝置目標在該年要達四十至八十GW(十億瓦),為綠能發電主力。目前全台光電裝置容量約八點一GW,未達去年底目標八點七五GW,有必要修法增加強制性。

筆者非反對太陽能,而是這樣的政策,在技術經驗還未完全成熟,以及社會(尤其建商)共識還沒有形成下就強推,可能把建築想得太簡單了。先不談太陽能板發電效能有多高,也不談維護成本有多高,光三分之一屋頂不能使用,所涉及的逃生避難、曬衣空間、綠化空間及休閒活動等影響,就讓人不安,遑論對都市景觀之影響。故應總整進行成本效益分析,也包含太陽能板廿幾年壽命到了,廢棄太陽能板該怎麼回收,或是退役太陽能板會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

太陽能板可使用壽命約廿年,依目前製造技術看,即便太陽能板使用了廿年,其發電效率仍維持在八十%以上。當然,包括紫外線、風吹雨打、灰塵、砂石等都會影響發電效率,定期清洗、維護太陽能板是很重要的,所以有維護成本問題。又,太陽能板製造過程中會產生廢棄物,目前較難處理的是廢矽漿。此外,太陽能板的光衰(LID)會讓轉換效率下降二%左右外,「酸」也可能會使得太陽能壽命減少。美國國家標準暨技術研究院(NIST)發現太陽能板背板內側最易碎裂,碎裂會讓水氣與氧氣漸漸滲入,甚至可能有漏電的風險。

綜上,建築的目的是多方面的,為其中某個政策目的,排擠其他應存在的必要性,又,太陽能板之發電效率、維護成本及廢棄物回收問題,是否為主管單位迷思?再者,主管建築法規營建署態度又如何?還是只是成政治禁臠,營建署處境恐怕也很為難?還請主管機關政策決定前多開公聽會,及檢討我國整體能源政策,凝聚更多社會共識才付諸實施,方為上策。











蘇內閣群臣錄 台版佞幸列傳?


2022-06-28 05:04  聯合報/   王瑞興/國家文官學院前組長(南投市)
中央疫情指揮官陳時中。圖/指揮中心提供



近讀史記卷一百廿五佞幸列傳,記述漢代佞臣鄧通、趙同和李延年等無才無德,却能善承上意,察言觀色,恃寵驕横。司馬遷藉以諷刺文、景、武等帝的任人失當。

蘇內閣三年多來,蘇揆霸道專權及侮辱立委官員,眾所周知,並以一黨之私,放任閣員恣意妄為,閣員恃寵而驕,傲慢妄言,足以名列台版佞幸列傳。

首位當然是陳時中,顢頇傲慢,吹牛防疫國際認證,彭博資訊防疫韌性評比名列全球後段班。面對疫情猛爆,政府無能,竟說「要怪就怪病毒」。

上行下效,黑心富樂快篩劑案發,政府把控失職,事務官食藥署長吳秀梅也留下了千古名言—「不是應該要譴責違法廠商嗎?」類此,防疫荒腔走板,爭功諉過,罄竹難書。

其次,外交部長吳釗燮任內斷交五國,而聯合國會員國一九三國,與我邦交只剩十四國,其中梵蒂岡僅為觀察員國,不思補過,還頻頻作為反中先鋒,並時時指點國防及軍售事務。

至於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也不惶多讓,面對困境只有兩招「撒錢及指控大陸打壓」,銷陸鳳梨、釋迦、蓮霧及石斑魚,被大陸驗出不該有的介殼蟲及禁藥等而被禁,陳吉仲除了這兩招,啥事也沒做。

史記佞幸列傳,司馬遷以「寵臣」形容佞幸。台版的佞幸豈止寵臣,而是弄臣,假民主之名,極盡弄權之術,也非僅上述幾人。只盼未來史書,忠實記錄今日作為,以昭炯戒。











石斑魚問題 滿朝官員指鹿為馬


2022-06-28 05:04  聯合報/   張世賢/中華民國公共政策學會榮譽理事長(台北市)
針對石斑魚禁輸大陸一事,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將訂出3個產銷調節措施,7月1日開始實施。圖/讀者提供


台灣輸入大陸石斑魚,被大陸檢出孔雀石綠、結晶紫等禁用藥物,大陸自六月十三日起暫停台灣石斑魚輸入。石斑魚被禁輸入大陸,到底是什麼問題?是養殖管理問題?還是其他問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不去查證,直接認定是行銷被大陸打壓問題,不排除向世界貿易組織申訴。

農委會漁業署代理署長范美玲也認為是石斑魚行銷大陸被打壓問題,推估仍有三千六百噸受影響,農委會將透過「調節上市期間與產量」、「多元對內行銷」及「強化海外市場拓銷」,以維護漁民權益。行政院長蘇貞昌也認為是大陸打壓問題,要趕緊行銷石斑魚到日本、美國等地;並鼓勵內銷,要大家多吃石斑魚。

石斑魚問題到底是行銷問題?還是養殖管理問題?農委會官員就實地去屏東石斑魚養殖場查證就真相大白。可是,他們直接「指鹿為馬」,認為都是阿共害的,較為省事,也可以推卸責任,並掀起反中情緒,真是一舉數得,何樂不為?

可是「指鹿為馬」,能夠真正解決問題嗎?不久,業者驚爆,被驗出禁藥的養殖場根本沒有出貨,是其他漁民的魚貨「借牌頂替」,才揭穿農委會的謊言。滿朝官員從行政院長蘇貞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農委會漁業署代理署長范美玲等等,都把石斑魚問題界定為行銷被大陸打壓問題。這樣的「指鹿為馬」實際上也不能解決問題。因為養殖管理不符合規定,外銷一樣被驗出孔雀石綠、結晶紫等禁用藥物,如何外銷到日本、美國?內銷更難,真相一被披露,大家更不敢吃石斑魚。

問題的解決,要虛心查證,找出問題的癥結,就事論事,「是」就是「是」,「非」就是「非」,想要 「指鹿為馬」,推卸責任,騙不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