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8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企業帶頭淨零 今天就開始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假日欠缺

◆  聯合報社論/搞砸防疫再來施恩撒幣,蔡政府好意思嗎?
◆  聯合報黑白集/不尋求獨立,誰的台詞?
◆  經濟日報社論/企業帶頭淨零 今天就開始






經濟日報社論/企業帶頭淨零 今天就開始


2022-05-28 00:5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 台泥/提供



記住今天就是永遠的開始」,是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在今年股東會上致詞演說的最後一句話,揭示台泥的經營目標,也凸顯台泥要從投資人眼中的高殖利率股轉型成為循環經濟股與科技成長股。張安平的談話,既講給股東聽,也是講給台泥的經營團隊聽,更廣一點,是講給台灣聽。

台泥本業是水泥,高耗能產業特性早在辜成允擔任董事長時代,民國 101 年(2012年)與工研院合作花蓮和平廠興建鈣迴路捕獲二氧化碳先導型試驗廠,這項實驗不論在學術上或產業上的驗證都有其重要性,也看得出十年前台泥就體認到必須轉型才能跟得上減碳國際趨勢。十年後,世界的趨勢不單是減碳,更要進一步邁向零碳,台泥在張安平的帶領下加速走上零碳的道路,其他國內產業也都把「淨零」放在企業發展計畫的顯著位置,然而,政府減碳議題上的速度明顯落後民間

去年底聯合國氣候峰會確定中長期減碳目標後,我國在今年也跟進提出淨零路徑計畫,這項計畫公布後產業界普遍認為是低估邁向淨零需要投入時間與成本高估現有能源產業政策轉型速度與彈性。一個明確但也是棘手的問題是:我國的碳排主要集中在發電業,為了降低發電業的碳排以達成減排與淨零的目標,政府除了要極大化現有的綠能發電占比外,還要另外新增氫能

現有綠電還能不能擴大占比,其困難度在政府承認民國 114 年(2025年)綠能占比無法達到兩成就可看出,在用電量持續攀升的趨勢下,綠能占比提升難度只會愈來愈高。以國內產業用電量最大的半導體業為例,艾司摩爾ALMS)正在研發 High-NA EUV極紫外光微影技術新設備,半導體界普遍預期,新機器將是高階製程不可或缺利器,但用電量很可能比現行的 EUV機器更高,也代表國內用電量未來只會繼續成長。

另一方面,被政府寄予厚望的氫能,卻看不到政府有詳實的計畫與充分的經費來推動。鄰國日本發展氫能多年,去年底全球第一艘液態氫運輸船自日啟航至澳洲載運液態氫。日本近年常態性投資氫能的金額都在千億台幣左右,中國大陸發展氫能的投入規模也正在快速擴大。反觀台灣,對於發展氫能只有口頭上的表態,卻還沒真正的邁出大步實踐,我們怎能期待未來氫能占比可以達到政府宣稱的10%呢?

我國淨零路徑計畫公布後,政府進一步公布「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表示企業可以依照上述指引展開盤查,但廣大的中小企業對碳盤查仍缺乏通盤瞭解,甚至缺乏資源與能力檢視自身碳排的情況,如果連最基本碳盤查都無法完成,我們又如何期待產業界規劃出可實踐的淨零路徑

計畫不夠縝密與落實減排動作不積極,是當前政府推動淨零的致命傷。相較民間企業推動淨零,或出於自身產業轉型的需要,或國外品牌商的要求,或應對即將到來的歐洲碳關稅,我們看到多數大型企業擬定計畫、編列預算和招聘人力,要在國際間如火如荼減碳競爭先求不落後再求領先。放眼先進國家是產、官、學界共同面對減碳挑戰,在台灣,我們卻看到政府還在忙於口頭宣傳紙上計畫,沒能扮演整合產業減排關鍵角色

當前我國減碳的挑戰,近的如碳關稅,中期有民國 119 年(2030)的減排目標,遠的有民國 139 年(2050)的碳中和,每一階段政府都有不可迴避的責任。政府應帶頭協助企業做好減碳計畫,「官民合作」與「產業以大帶小」是政府必須努力推動的方向。

記住今天就是永遠的開始」是張安平感性發言,但對台泥與台灣所有產業而言,這是再理性不過與必須面對的課題。











聯合報黑白集/不尋求獨立,誰的台詞?


2022-05-28 01:0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外交部長吳釗燮。圖/外交部提供


外長吳釗燮接受美國「全美公共廣播電台」訪問時說,美台持續進行「非常高階」的安全討論,為了避戰,台灣將維持現狀,「不尋求獨立」。台灣被美國排除在「印太經濟架構」後,吳釗燮只能溫溫吞吞地說這種話,是說給誰聽?

拜登最近的「失言」風波,屢被白宮和他自己修正,外界才知「心口分離」之妙用。現在,蔡政府也在玩這一套嗎?吳釗燮任內強硬反中搞丟六個邦交國,現在他說不尋求獨立,算是自打嘴巴、知過能改?或只是愚民戰術?

要問的是:「不尋求獨立」是誰的台詞?對於主權,真正有資格發表立場的是元首;那麼,能否請蔡總統公開宣示一下,並說明反中政策會有不同作法嗎?民進黨上下對此若無異議,是否召開黨員大會,集體把「台獨神主牌請下供桌?至於自命稱台獨工作者」的副總統賴清德,要不要發表聲明把這個附身符咒撕掉,換一張新的?

當「台獨」好用的時候,蔡政府就拚命炮製「芒果乾」,把所有意見不同的人打成「賣台」、「中共同路人」。這下好了,對於吳釗燮的發言,綠營和側翼網軍難道不該群起攻之,批他「舔共」、「中共同路人」?

理性的人都知道,為了人民福祉,兩岸要避免發生戰禍。吳釗燮卻是聽了老美的話,才知「避戰」,這是太傻還是太狠?











聯合報社論/搞砸防疫再來施恩撒幣,蔡政府好意思嗎?


2022-05-28 01:0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民進黨中常會防疫專案報告,要傳遞「台灣將與病毒共存,早日回歸正常生活的訊息」。圖為疫情下美食街冷清。記者侯永全/攝影



儘管政府不斷強調這波疫情九成九為輕症,並維持二級警戒;但餐飲、觀光、運輸等產業,卻面臨比去年三級警戒更嚴峻的急凍現象。行政院日昨拍板,將投入三四五億元協助受衝擊的產業和勞工,有九十萬人「受惠」。台灣會演成今天百業蕭條的慘況,正是政府在核心防疫物資都未備妥下便貿然大轉彎,導致亂象叢生,悲劇不斷。如今,其實是民眾為了自保而自動提升至「類四級」警戒,可以說官災人禍甚於疫情衝擊。

多數民眾均能體認,共存是追求「解封」不得不走的路。然而,民眾如今「自肅」的程度,為何卻遠甚於去年的三級警戒?關鍵就在,政府各種整備不足,導致民眾對共存的信心崩盤。共存的重要前提,是要輕重症能有效分流:輕症居家照護並獲有足夠藥物,中重症患者須有足夠的病房收治,與完善的轉診制度。至於一般民眾,則要有便宜易得的快篩試劑自測,以維持生活和工作的正常運作。

兩個月來,醫療亂象不斷上演,每一樁都撞擊民眾與家長們的信心。新北與基隆先後發生兩歲幼兒確診,卻因送醫過程冗長屢屢碰壁,孩童發燙的身軀變成冰冷的屍體。基隆一位重症確診患者兩度求醫卻被拒絕收治,最後只能在家等死;更有六個月大嬰兒因為緊急醫療系統癱瘓,在急診室外斷氣。這些悲劇,因為政府事先沒有妥善規劃,而反覆在國人眼前上演,「共存」變成民眾賭命的「共存亡」。

政府對於抗病毒藥物的施放,更是重重設限。這些抗病毒藥物最大的特性,是須在發病初期投藥,壓制病毒於輕症;但政府惜藥如金,民眾期盼一藥而不得。加上指揮中心先前對確診認定的嚴格限制,導致民眾取得藥物往往早已是發病的四、五天,皆增加了輕症轉為中重症的機率。政府對給藥如此嚴苛,除藥物價格昂貴外,恐怕也是因為初期採購不足,才會訂出苛刻的發放規定,讓民眾錯失黃金治療時間。

不止抗病毒藥物,就連治療輕症患者的本土研發中藥「清冠一號」,也全台缺貨。衛福部宣稱每月產量有八萬多人份,但立委高嘉瑜爆料,從去年十二月起迄今,取得公費「清冠一號」的確診者竟只有○・二六%,根本看得到吃不到。民眾即使想自費購買,亦難如登天。何況,國內近期經常單日就有八萬多人確診,業者卻只能「月產」八萬份,差距未免太大,也難怪庫存總是掛零。若政府在疫情之初即大量採購備用,會演變成今天的一藥難求嗎?

四月以來的快篩之亂,正源自政府事前毫無準備。Netflix 臉書小編最近一則酸台灣買不到快篩的迷因哏,竟遭網友及綠營側翼出征,終而被迫刪文道歉。然而,政府防疫驟然從「清零」轉為「共存」,期間,國內有哪一項防疫核心物資不缺?正因政府的顢頇遲緩,加上徇私苟且,民眾恐慌之餘,只能選擇「自肅」自救,不出門、不內用、不聚會,致使捷運、台鐵和公車都因人潮銳減紛紛砍班。可以說,這波內需急凍,不是疫情而是人禍使然。

為了防疫,政府編列了八千四百億的防疫及紓困特別預算,但其中僅一成多真正用在疫情防治,其餘多數用在胡亂撒錢補貼。如今,由於政府疫情防治失控,逼得消費停滯、經濟動能銳減,政府竟火速通過要以三百多億元來補助產業與勞工,一派施恩姿態。天下之荒謬,莫過於此!

看來看去,這波疫情台灣唯一準備充裕的物資,就只有名叫「高端」的疫苗。那你還能相信政府嗎?


【專家之眼】夥計表態不算數 唯有當家能做主

◆  【專家之眼】夥計表態不算數 唯有當家能做主
 
◆  【專家之眼】台灣的法院是總統開的 不信?德國的鏡子
◆  【專家之眼】美日峰會「3海1洋」 聯合聲明之內容與意涵
◆  【專家之眼】拜登出訪東亞並再拋台海震撼彈
◆  【專家之眼】全國國中會考教會我們的二三事
◆  【專家之眼】外交兩敗與拜登承諾保台 要台人出來面對
◆  【專家之眼】說參加WHA是矮化 民進黨執政為何參加?
◆  【專家之眼】防疫保單之亂—蔡政府護航保險業者?







【專家之眼】夥計表態不算數 唯有當家能做主


2022-05-28 11:54  聯合報/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6日發表拜登政府首份中國政策演說。法新社



最近兩天台北與華盛頓不約而同都由主管外交政務首長,針對面對北京所持政策放話表態。其中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係於26日透過智庫亞洲協會(Asia Society)所主辦演講,闡述拜登政府對中國大陸整體政策。而我國外交部長吳釗燮則是在5月20日接受美國「全美公共廣播電台」(NPR)「晨間新聞主持人 Steve Inskeep 視訊專訪,該專訪內容是在24日公開播出,隨後在次日則是由外交部國際傳播司新聞參考資料規格,向媒體發布該項專訪內容重點。

其實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原先是預定在本月5日對外發布此項演說,但因其在演講前接受新冠肺炎檢驗測試為陽性,因此便將此項演說時程向後推遲。當時此項行程變卦確實還引起各方臆測,還有媒體懷疑是否因為考量拜登出訪亞洲,再加上在日本又會舉辦「四方安全對話領袖峰會為避免另生枝節因此才會調整期程,在拜登出訪後再透過演講,對著北京攤牌。

此種透過主管外交之政務首長公開表態,闡述政策立場究竟要如何看待,其實真是見仁見智。嚴格說來,就當前中國大陸整體國力以及其在國際社會之地位身價來說,光是透過此等層級表態放話,有時還是會留下讓人懷疑空間。

因此當布林肯與吳釗燮公開發言後,仍有媒體以及政治評論者認為夥計表態不算數,此因唯有當家能做主,所以若不是拜登親自上陣與習近平直接對話,北京與華盛頓互動恐怕還是難以定調。同樣要讓北京認真回應,光是靠吳釗燮此等檔次政治人物出面喊話,北京恐怕亦是懶得認真搭理

果不其然,北京方面回應真是斷然強硬;針對布林肯演講是由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擔綱,以極不客氣方式列出七點回應,對布林肯所闡述立場完全不留任何情面。同樣對於吳釗燮接受「全美公共廣播電台」所表達觀點,則是由國務院台灣辦公室發言人朱鳳蓮上陣回擊,相較起來遣字用辭恐怕更是不給吳釗燮任何顏面,由此可以看出北京對於台北以及華盛頓政策發言,基本上已經認定對方誠信破產完全無意認真看待其發言內容是否能夠講話算數

其實仔細思考透過如此模式表態,從發言場域傳播管道來看,表面上是對著北京傳遞政治訊息,但亞洲協會作為主辦單位,居然未曾邀請北京派駐華盛頓大使出席缺乏適當安排展現溝通誠意如此透過隔空喊話,講實在話根本就不是有意與北京誠懇溝通,完全是對著第三者展現政治姿態,至於北京是否能夠聽得進去,是否願意認真當回事來看待,看起來華盛頓也並不在乎。

再掉過頭來看,吳釗燮利用「全美公共廣播電台」作為政策表態平台,從該媒體收視率以及社會影響力來說,吳釗燮究竟是在對誰講話?所提出各項保證又是要讓誰接受?只要去掂掂該媒體在傳播圈之斤兩,其實就可以理解為何要找這個平台表態。仔細再思考台北對此新聞發布時間之操作手法,再加上新聞傳播時間點與布林肯演講存在呼應關係,大家更能心知肚明這究竟是配合誰來演出這場秀。

吳釗燮在接受此項專訪後,許多黨政人物都針對其聲稱不尋求正式獨立之發言內容加以嘲諷,其實這根本就是無聊透頂。吳釗燮發言內容與美國對北京提出四不一無意,其實都只是針對其所不應為之事承諾不作為,換句話說,所謂不尋求正式獨立,根本就不是從道德義理上去反省此事之不當,而是迫於當前現實無奈低頭屈服,表達此時願意退縮忍讓,但從根本上就沒有承諾放棄此項目標。

所以對於布林肯國務卿或是吳釗燮部長來說,以如此方式發言表態,最後只獲得北京派出發言人層級出面回罵,顏面難看不說,更是讓旁觀者看出未來要能夠改善北京與華盛頓互動往來關係,或是重新恢復兩岸對話,維持台海和平穩定,恐怕亦是難上加難。

而拜登本人在東京受訪時,對於兩岸發生衝突之假設性情境,未能察覺媒體記者設計讓其表態陷阱,結果在貿然失言聲稱將軍事介入台海後,隨即又讓白宮匿名官員出面善後,究竟是維持「戰略模糊」抑或是朝「戰略清晰」推移,搞得大家迷迷糊糊,最後恐怕也將變成「戰略糊塗」。

國際政治不是修辭學,利用話術來掩飾真正意圖,或許能夠取巧於一時,但天長地久還是要見真章。話雖說是夥計表態不算數,唯有當家能做主,但是當掌櫃本身都是糊里糊塗時,或是根本就是神隱到底,到底是要聽誰才能當真呢?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如魔戒般的網軍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假日欠缺

◆  死亡飆高才改弦 防疫一個亂字
◆  我確診了… 照見人性
◆  回WHA 台灣要因勢利導
◆  布林肯對陸 二分軟八分硬
◆  拜登印太風光 拉美恐不賞光
◆  借鏡美中 讓兩岸關係回正軌
◆  世界秩序 已非美可單獨主導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如魔戒般的網軍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如魔戒般的網軍


2022-05-28 02:46  聯合報/   周韻采(作者為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即將換屆的NCC中,首次有標榜網路言論及刑法專長的委員入駐。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即將換屆的 NCC 中,首次有標榜網路言論及刑法專長的委員入駐。反對黨立委抨擊這代表 NCC 將要展開網路言論審查,箝制政府認定的假新聞。反對黨更批評,就疫情資訊而言,政府自己就是假新聞的來源,並豢養網軍出征不利政府言論。

然而大多數人可能誤解台灣網軍的生態,他們已非柯 P初次參選時,由熟悉網路操作的憤青呼朋引伴臨時組成的鬆散團隊,已進化成有專人負責,任務分明的虛實整合組織。自成軍以來,除了基進黨立委陳柏惟罷免案外,連戰皆捷。

進化版網軍是如何造就的?故事可能是這樣開始的。因英國脫歐公投及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美國總統大選而聲名大噪劍橋分析公司,其國際客戶版圖上也有台灣。

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中,蔡英文遭遇賴清德挑戰時,她決定將劍橋分析經驗移植到台灣來

首先,台灣使用 Line 的人口已高達九七點五%,超過臉書的八成,且互動、黏著度更高,故小英團隊著眼於 Line 群組的佈建,其將社群互動當作測試機制,透過發送各式消息、哏圖,記錄粉絲的回應及個資,分析什麼族群喜歡何種訊息。這如同演算法的迭代效應,層層過濾出高互動的英粉。團隊並融入直銷模式,設立不同等級的粉絲群,互動愈多的粉絲積分愈高,可升級至更高階英粉群,獲得獎勵如受邀參加實體活動,或得到任務指派,包括成立自己的群組,在群組分享訊息或帶風向等。

我們觀察到,維護政府或攻擊批判政府者的訊息自民國 109 年(二○二○年)以來,散播的速度及廣度都比之前增加三至四倍。更重要的,團隊藉此打造出不屬黨中央,且超越地方派系,可實體動員的死忠英粉。根據研究,社群中的死忠粉絲約占五%,由此推估高純度的 Line 英粉約為四萬人左右(八十萬粉絲的五%)。

然而,維持這樣高向心力自願軍不是沒有成本的。反對黨稱中央政府及國營事業預算中約編列廿億媒體宣導費,若按台灣數位廣告占整體市場六成,可推估維運 Line 粉絲團費用約三成五即七億,相當於每位死忠英粉每年需花費一萬七千五百元

天價經營成本外,如何讓民眾,尤其是老年族群,加入 Line 群組亦是令許多政治人物感到頭痛的事。據悉,小英團隊當初是挾總統及黨主席之威,在每場實體活動例如百工百業,讓在場人士拿著手機跟著示範加入的。

值得觀察的是,這套虛實整合動員機制會在今年縣市長選舉中發揮多少戰力?甚至民國 113 年(二○二四)大選有無可能運作?這可分主觀意願客觀環境言,小英主觀上願不願意將淬鍊出來的死忠英粉轉交給下一屆總統候選人?及以客觀上,死忠英粉能否全數移轉給其他政治人物?但無論如何,這樣高成本及高門檻粉絲建構,也只有總統這個職位才能動用足夠資源維運,任何政治人物或在野黨無法與之匹敵,渴求卻不可得的魔戒。











死亡飆高才改弦 防疫一個亂字


2022-05-28 02:54  聯合報/   劉錦得/退休國小校長(彰縣和美)
波波漫畫


彭博發布五月防疫韌性排行,台灣在五十三個評比國家中驟降十九名至五十一名,可見自 Omicron 病毒株傳播以來,台灣防疫策略,似乎「亂」了方向!

過去兩年,民眾搶買口罩、搶打疫苗,近月來則搶快篩試劑、搶做 PCR;五月以來,不僅確診人數飆高,死亡人數更陡然高升,想起那群亡者,尤其是那幾名無辜幼童,在天之靈也會感嘆:政府究竟在忙些什麼,讓防疫工作一團亂?

雙北市長早已呼籲,快篩陽、快給藥,否則會死更多人,但指揮中心還故作鎮定,直至死亡案例飆高後,才趕緊調整方向,但似乎已慢了半拍;也因眼見小孩死亡案例日益增多,行政院才宣布○至六歲小孩每人送五劑快篩劑,希望還來得及協助防疫工作進行;再看高屏地區許多家長半夜為兒孫排隊搶打 BNT 疫苗,唉!真是天下父母心,只是兒童打了疫苗後,仍需兩周才能產生抗體,如果疫情指揮中心能超前部署,早早採購足夠疫苗早施打,就不至有今日局面!









我確診了… 照見人性


2022-05-28 02:56  聯合報/   陳文婷/上班族(台北市)
中正紀念堂防疫急門診,辛勤的醫護與民眾「並肩戰疫」。記者侯永全/攝影



疫情加梅雨,五月的天空籠罩著烏雲。上周六一早起來覺得喉嚨癢癢的,頭有些沉重,警覺性一向很高的我,立即做快篩,看到試劑呈現兩條線,突然不安起來,我到底是怎麼被感染的?想到三天前同事有感冒症狀還來上班,她堅稱只是感冒。我打電話詢問同事告訴她我快篩陽性,她才承認也快篩兩條線。

我自認防疫很到位,疫情爆發後,除上班和採買日常用品,幾乎都宅在家。如此犧牲卻還是遭病毒入侵。我以為自己離病毒很遠,沒想到還是不敵人性自私;而我,防得了病毒卻防不了人性的自私。

我去做 PCR,證實確診。所幸同住家人,先生和兩個孩子都快篩陰性。我開始居家隔離照護。「要保護爸爸不要被感染,爸爸有慢性病。」兩個小孩異口同聲地說,立即安排先生到大姑家,老大上班暫時不回家,老二在家照顧我。

我就將出關了,慶幸是輕症。隔離期間,只有第三天,關懷中心打了一電話來詢問狀況,並提醒可視訊看診,後來我回撥想問一個問題,卻再無人接聽,關懷包已經取消發放。第四天,區公所送來家人快篩劑,確診者甚麼都沒有。看來通報不通報都只能自力救濟,我想這也是存在很多確診黑數的原因之一,政府的關懷也沒有到位。

這次確診經歷,讓我收穫了親情和關懷;康復後怕留下後遺症,也怕回到職場會遭到異樣的眼光,但「禍兮,福之所倚」,再次可以大口呼吸自由新鮮空氣,更感生命珍貴。










回WHA 台灣要因勢利導


2022-05-28 03:00  聯合報/   郝至順/退休人員(台中市)
世界衛生大會(WHA)召開過程中,台灣參與提案再度不被納入議程。(新華社)


美國總統拜登亞洲行提出「武力護台」說後,國務卿布林肯日昨發表首份中國政策,強調「一中政策」未改變,不支持台獨。台灣在此情況下,美中台三邊似乎打回原點,民進黨如何為所當為,民眾肯定拭目以待。

筆者以為布林肯發言,雖俄烏戰爭仍持續,舉世皆知美國是影武者,但其國內社會秩序動盪不安,物價通膨高漲,種族問題嚴重,民怨四起已衝擊年底民主黨國會選舉;相對大陸,雖快速崛起眼下還不致對美構成致命威脅,如國際間氣候變遷、環保、公共衛生與糧食供應等議題,美國仍需與大陸合作才有推動可能。

再者,美國雖同情台灣面對大陸武力威脅,表面上看似支持台灣獨立,骨子裡仍然希望台海間處於內弛外張,中美間武力對峙;實則妄圖美中台三邊持續進行投資及商務往來,又能出售台灣軍火大賺其錢。布林肯之言只是中美大國博弈下策略運用,只是台灣還是棋子一枚,改變不了一切,也無從改變。

幾日前,台灣是否能以觀察員身分參與 WHA 可見端倪。民進黨原期待美日歐諸國在「反中抗中」大纛下,能夠以行動支持台灣與會,花了許多預算在國際媒體買下廣告,關鍵時刻這些國家還是龜縮,台灣最後仍舊不得其門而入,事後這些國家再說幾句表示遺憾的話,這樣的結果早在民眾預料之中。只是 Omicron 疫情當下,許多同胞不幸染疫,甚至失去寶貴健康與生命,台灣正需要國際協助抗疫時,還是被排拒世衛門外,讓我們情何以堪。

國民黨執政年代,堅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讓大陸找不到反對藉口,台灣得以參加 WHA 年會並發表談話,台灣對世衛貢獻,與公衛防治能力,獲世界認可,確是事實。

蔡英文總統執政以來,否定「一中原則」,不承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空間不停被大陸排擠壓縮,而川普、拜登昨非今是,今是昨非,更遑論歐洲及日澳政客,國際政治詭譎多變,反覆無常。民進黨只要拒絕「一中原則」,只要共黨政權存在一天,台灣就再沒機會參與 WHA,參加國際組織就愈發困難,民眾都已看清真相,蔡政府豈有不知之理。

民進黨何妨藉著美國重申中國政策時機,因勢利導或調整修正到大陸認可的說詞,大陸斷無阻撓台灣在國際間活動空間,台灣亦可逐步回歸或參加其他國際組織;反之,如果大陸還持續排斥打壓,阻撓台灣參與國際社會組織,民眾眼睛是雪亮的,歷史也會作出公正判決;明年的 WHA 台灣能否參加,全在蔡英文總統一念之間。










布林肯對陸 二分軟八分硬


2022-05-28 03:06  聯合報/   邱師儀/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路透社)



拜登三次在不同場合疑似口誤說出中國攻台時,美國會軍事介入。三次均一致地使用對台有「承諾」(commitment)這個字眼。而每一次國務院總要在事後重申美國仍遵守「一中政策」,當然,這與中國所主張的「一中原則」仍有差異。不管如何,拜登上任迄今,仍舊必須遵循川普所佈建的抗中軌道,甚至最近不但看出其樂於遵循,也逐漸釐出的一條理路。稍早國務卿布林肯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發表公開演說,這場演說等於是針對美國對中與對台政策,做了一次完整與清晰的闡述。

從演說中會發現,布林肯對中態度是「二分軟八分硬」。先講軟的部分,包括美國不會阻止中國走自己的發展路線,也歡迎中國留學生,然後提到美中可以在氣候、疫情與核擴散方面加以合作。有趣的是,在布林肯數落中國許久之後,他竟說「競爭不需要衝突」,這有點像華人所說的鬥而不破。然後布林肯也不認為美中已經進入「新冷戰」,不希望美中擦槍走火,所以外交仍舊重要。

硬的部分則是篇幅超大,說到底就是凸顯美中在價值上的根本性歧異,不管在人權、言論自由、公平貿易等面向上都是。關於供應鏈與市場,美國不允許讓全世界都依賴中國;而新疆集中營、香港人權問題拜登政府都要管,這並不是中國所說的主權內部事務,因為中國是聯合國一員,自然要遵守聯合國憲章。布林肯憂心中國軍事日益壯大,還與俄羅斯之間有沒底線的合作。中國戰狼也到處霸凌他國,包括菲澳。

所以,布林肯訴諸民主盟邦來圍堵中國,不只強調美日印澳,也希望東協青睞,日前美與東協峰會之後已有東協七國加入印太經濟架構(IPEF)。布林肯也暗示了 IPEF 不是一般的自由貿易協定,而是置入民主價值的經濟組織,並鎖定在先進議題如數位經濟、供應鏈與乾淨能源之上。而這個民主盟邦的運作,將依循布林肯所提出的新概念:即「整合性嚇阻」(integrated deterrence)。即與民主各國在實體戰、太空站與網路戰部分來圍堵中國。

在四十四分鐘的演講中,布林肯在第卅五分鐘才提及台灣,他重申三公報、台灣關係法、六項保證及一中政策,但也提到不支持台獨、不支持單邊片面改變現狀,也期許兩岸歧異靠和平解決。重點是提到美提升台灣自我防衛能力的根基就是台灣關係法,也支持台灣有意義的國際參與。而且這些作為都沒有違反美國的一中政策。布林肯帶點斥責的說,美國立場從沒變過,變的是中國。不但對台恫嚇日增,共機也不斷擾台。國務院為了專案處理中國問題,也將成立一個跨國務院—國會的「中國小組」。

回頭來看台灣,首輪沒有受邀加入 IPEF,希望成為 WHA 觀察員也第六度被拒。但國際氛圍已經不同了,台灣的等待都是美國引領台灣更多國際參與的前奏曲。這一任民主黨政府與歐巴馬、柯林頓時期都不同,它不太可能再回到美中你儂我儂的那個時期。美中對抗不管是川普的單挑,還是拜登的打群架,台灣不管願不願意都會因為被美國拉在一邊而增加其重量。現在反而是疫情後更加鎖國的中國,如果這世界不要紅色供應鏈,那中國還有什麼?中國會因此走向更挑釁台灣,甚至美國的險境?也許這才是布林肯所說我們沒變,變的是中國的意涵。











拜登印太風光 拉美恐不賞光


2022-05-28 03:04  聯合報/   張光球/致理科技大學副教授(台北市)
美國總統拜登。路透



美國總統拜登亞洲行,訪問南韓和日本,順利啟動「印太經濟架構」,更提武力護台,引起關注。接下來,六月初在洛杉磯舉行第九屆美洲峰會」,是拜登下一場大型國際會議,身為東道國又在自家地盤上,必然展現霸主實力,不過拉美國家未必賞光。

拜登政府從去年底開始向拉美宣傳,將藉峰會提出對拉美的積極政策,國務院和智庫共同舉辦一系列「峰會之路」線上研討會,主題圍繞民主與治理,疫情與災難防範,恢復公平與綠色(環保)經濟,及數位化四大主軸,都是拉美急需解決問題,卻缺乏具體可行方法,令外界聯想到去年美副總統賀錦麗訪問中美洲時的承諾,一樣船過水無痕,至今美墨邊界仍擠滿伺機進入美國的移民。

今年三月起,美國派重要官員出訪,從布林肯出席巴拿馬廿國「移民暨保護部長級會議」,到峰會特別顧問陶德前往巴貝多,與加勒比共同體領袖會談當地優先事項,更不用說國務院西半球事務相關官員,絡繹於拉美之途。布林肯前往巴國前將峰會定調為,為西半球建構永續、適應性、公平合理的未來,所有努力是期望,本屆峰會大家口徑一致,跟隨美國腳步,但治安敗壞、政治迫害、經濟無望、氣候變遷等議題,才是拉美首要問題,並未被提及,或令拉美失望。

此外,拉美對美國不邀請古巴、尼加拉瓜和委內瑞拉(將邀請代理總統瓜伊多)三國出席峰會,表達強烈不滿,以墨西哥羅培茲總統為首,有十四國領袖表示不會親自出席峰會以示抗議。羅培茲不只一次向拜登表示,所有國家都應受到邀請。

有鑑於拉美多國反彈,美國除改口說尚未決定,是否邀請相關國家出席,拜登更派第一夫人吉兒前往拉美訪問,獲得厄瓜多總統出席峰會允諾;巴西總統也因陶德拜訪同意赴會;原先因檢察總長人選遭美國非議,拒絕參加的瓜地馬拉總統,亦由外交部長出面表示出席。羅培茲也可能改變心意,因為白宮正考慮如何邀請古巴等國家與會。

美國本應利用峰會修復與拉美關係,但目前看不出跡象,反倒想藉峰會化解中國勢力。近來拉美選舉左派大有斬獲,接下來哥國和巴西如也是左派當選,將進一步削弱美國在區域的影響力,即使峰會照美國劇本進行,不會像印太會議般順利,預料墨國會帶頭向美國爭取實質投資與建設,忽略中國的議題,拜登須先作好應變之道。











借鏡美中 讓兩岸關係回正軌


2022-05-28 03:03  聯合報/   王良言/自由作家(高雄市)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6日發表拜登政府首份中國政策演說。(法新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廿六日發表拜登政府對中國政策演說。指中國對國際秩序構成最嚴重的長期威脅,但也強調美國希望避免衝突或新冷戰。因此,美國對中基調是,競爭與合作雙管齊下,在該競爭的領域對抗,並在可合作的議題上加強溝通。

談及台灣,布林肯重申美國對台政策不變,會根據台灣關係法維持並確保台灣具有自我防衛能力,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但不支持台灣獨立。布林肯對政策闡述非常清晰,值得台灣主政者深思。

首先,布林肯明示美國不支持台獨。近年來台灣獨派積極「去中國化」,強調台灣地位未定論,目的都是希望切斷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連結。

獨派人士作為,正是大陸派共機擾台的根本原因。也使兩岸緊張不斷升高。如今美國明確表態不支持台獨,如獨派不知收斂,引發對岸採激烈行動,美國恐怕也無法如拜登總統日前所稱,將以軍事力量保台。

事實上,拜登廿三日在日本做出「若中國攻台,美國將出兵衛台」發言後,拜登自己、國防部長奧斯丁、布林肯和白宮官員輪番重申美國對台政策並無改變。

其次,布林肯指出,希望避免與中國衝突或形成新冷戰。美國將對中國競爭與合作雙管齊下。布林肯呼籲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必須為可預見的未來彼此交往。

事實上,美國與中共雖在許多層面較勁,但雙方領導人也會直接對話,相關主事人員更是經常性相互溝通。如此才能避免誤判,化解不必要的危機。

反觀台灣,民進黨二次執政後,不僅造成兩岸官方溝通管道斷絕,甚至不時相互惡言相向,使兩岸間敵意不斷上升。形成只有對抗,沒有合作局面。如果不能扭轉此態勢,兩岸必將為人民帶來災難。

根據台灣最新民調,主張兩岸和平往來者超過六成。

台灣政府應該順應民意,並且借鏡美中關係,將兩岸關係拉回既競爭,又合作的正軌。如此才是台灣自保的長久之計。










世界秩序 已非美可單獨主導


2022-05-28 03:02  聯合報/   王亮/美國研究學者(台北市)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美聯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發表美國對中政策演說,聽後感覺了無新意。心態上,還是以世界秩序主導者自居,他還說,將與盟邦和夥伴群策群力與中國競爭,說穿了還是以抗中為主,這些所謂盟邦,實際上可能將成為棋子。

布林肯說,美中關係是當今最複雜、最重要的國際關係,但有些根本上的心態及做法不變,一直以不變話術指責中國破壞世界秩序,是不務實的。要解決複雜、重要問題,首先心態要變,拋棄優越感,以平常心看待,拋棄惟我獨尊的舊思維。

布林肯承認中國是唯一擁有重塑國際秩序的國家,既然這樣,要如何理性與中國交往卻沒說。知道須務實對待,心裡卻百般不願意。

世界秩序已走到非美國可單獨主導,須由多方有實力者協同共塑了,協同必須建立在互信基礎上,而互信則要建立在互利基礎上,才會牢固可靠。



楊志良/為什麼革命難成?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楊志良/為什麼革命難成?
◆  范疇/「切習保共」、「切共保美」與台灣
◆  趙春山/拜登可以「失言」,兩岸不能「失智」
◆  周行一/國家的惻隱之心與別人的連帶損害
◆  施振榮/追求永續,王道思維與ESG相呼應
◆  嚴震生/無能不分顏色,無知哪管身分








楊志良/為什麼革命難成?



2022-05-28 03:13  聯合報/   楊志良(作者為退休教授、前衛生署長)
《人為什麼叛變》(Why men rebel)書影。 圖/取自amazon.com網站



人民為什麼反叛?或者直白的說,為什麼會革命?這是政治及社會心理學大師格爾民國 59 年(一九七○年)出版的巨著《人為什麼叛變》(Why men rebel)探討的問題。五十年過去了,這本書至今還在亞馬遜上販售,精裝本售價高達一七四美元(約合台幣五千元),平裝也要五十三美元(約合台幣一千六百元),是相關學界必讀經典。

但若觀察格爾這本書的主要論點,其實源自莫頓的「相對剝奪感」。這個理論講白了就是「人比人氣死人」,而且最重要的是,跟誰比?比如一般人跟郭台銘比,都可算是一窮二白,但最多也只能怨自己沒有郭台銘的才華及努力(自責),怪不得社會,因此也就沒有強烈的相對剝奪感。但若是螢光之下苦讀的滿腹經綸之士,卻頭無片瓦、溫飽無望,更不能娶妻生子,看到一無本事,只會逢迎拍馬之輩,卻能享高官厚祿,心中必然憤恨不平,認為是「制度問題」,錯在社會(外責),就會產生高度的相對剝奪感。

如果社會普遍認為相對剝奪,主要是自己的責任,反而能促進努力工作、學習以提升自我;如果認為相對剝奪是社會外部所導致,便常引發革命。例如中國歷史上的陳勝、吳廣、黃巢、洪秀全等的造反,以及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也如外國的法國大革命、推翻俄國沙皇,以及近年的苿莉花革命等等。

然而可惡的獨裁者,卻常利用民眾的相對剝奪感,轉移為至高無上的自我。一次大戰中慘敗的德國,被《凡爾賽條約》壓得抬不起頭,給了希特勒可乘之機,以戈培爾為宣傳部長,洗腦所有民眾為希特勒而犧牲。二戰中日本侵華後,美國對日禁運多項戰略物資,加上全球經濟衰退,國內經濟每況愈下,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日本軍閥可以將這種不滿轉化為對敵人的憤怒,讓東京帝大最優秀的年輕人,駕零式戰機義無反顧衝向美國軍艦。凱達(基地組織)恐怖分子在九一一中與機共亡以榮耀塔利班(神學士);毛澤東的大躍進導致一千五百萬到五千五百萬人的死亡,還不是有億萬人跟著喊「毛主席萬歲」。

台灣的蔡政府全面掌權又掌錢司法、媒體及槍桿子皆在我手,防疫從口罩、疫苗、快篩、藥物全都超級落後,卻自認世界第一,被 TIME 及 BBC 打臉,毫無羞愧。民眾的相對剝奪感達到最高,但綠營的認知作戰能力更是空前無敵。凡事雙標,中天一句話說錯後立即改正,關掉!公廣集團的華視發出大陸打飛彈到台灣的假訊息,一切沒事,官照做錢照領。又有一群綠委歌功頌德,民調好高高,只要讓他們享美食、坐名車,哪一個媒體名嘴不是一面倒?任何人膽敢透露出不滿,1450立刻發動攻擊,搞得你們成為「賴清德」,俯首稱臣

只要谷歌一下蔡英文的謊言,就知道真是精彩萬分。民國 101 年(二○一二年)整個民進黨在蔡英文帶領下,義憤填膺反萊牛,到今日自己看了,竟然可以臉不紅氣不喘,別人都替他們不好意思。雖然歷史不是當朝人寫的,但榮華富貴已經盡享,就算如前副總統呂秀蓮說的閻羅王會算帳,又能奈我何?這種情況下,台灣人民要覺醒,推翻獨裁的蔡政府,真可說是難上加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