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1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物價蠢蠢欲動 貨幣政策不能坐視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5784/web/ 

◆  聯合報社論/拉台積電稀釋郭董,並無法墊高蔡總統
◆  聯合報黑白集/民進黨這塊大黑布
◆  經濟日報社論/物價蠢蠢欲動 貨幣政策不能坐視







經濟日報社論/物價蠢蠢欲動 貨幣政策不能坐視


2021-06-21 00:46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聯準會(Fed)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決定維持近乎零的隔夜拆款利率。 路透


美國聯準會(Fed)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決定維持近乎零的隔夜拆款利率,金融市場反應卻不太領情,債券利率急漲,股價指數驟跌,美元指數則大幅跳升。無獨有偶,就在 Fed 剛結束其貨幣政策會議後,我國央行也在17日召開理監事會,決定繼續維持利率政策不動。兩國央行的貨幣決策均認為最近物價上漲屬於暫時性質,未來將逐步回歸正常。

聯準會制定貨幣政策總是嘗試在物價平穩充分就業兩相矛盾經濟目標取得平衡。去年3月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聯準會採取近乎無限制的量化寬鬆政策避免經濟衰退,結果造成 M2 貨幣供給年增率高達20%以上,直到最近才稍降至15%的水準。聯準會這種瘋狂撒錢的作法,讓發生疫情以來的貨幣存量增加28%直接推升主要股價指數飆漲

我國貨幣寬鬆政策也不遑多讓。央行去年3月下旬調降重貼現率,造成今年2月M2年增率突破9%。至於受疫情誘發的「宅經濟效應創造出口暢旺成為台灣經濟成長動力。貿易順差、台商資金回台,加上熱錢流入,縱使有央行在匯市調節,新台幣漲幅仍近8%。如今雖然疫情造成國內消費衰退,央行仍樂觀估計今年經濟成長率可達5.08%

面對疫情對經濟造成的傷害,美、台央行有志一同持續擴張看淡寬鬆政策對物價的壓力央行慣以量化寬鬆處理危機,而未慮及製造物價上漲的後果,隱約已將通貨膨脹始終是一種貨幣現象貨幣學派名言拋諸腦後取而代之的現代貨幣理論鼓吹印鈔融資政府支出,竟被媒體捧為寵兒。然而此一理論設想用租稅政策處理物價問題,卻有嚴重的政治正義瑕疵,很可能放大經濟波動性而不可行。

觀諸 FOMC 聲明稿就知,聯準會認定物價上漲為暫時現象,是想在美國社會逐步開放之際,利用寬鬆政策加速經濟復甦與增加就業。新冠疫情讓美國損失超過2,200萬個就業機會,迄今還有超過三分之一未能補回,犧牲物價交換就業於是成為可容忍的代價。因此縱使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近三月每月平均上漲近4%,3、4月個人消費支出指數也漲3%,10年期債券推估長期物價上漲率超過2.3%,以及央行官員也認為今年物價上漲達3%以上,卻仍刻意忽略物價已上漲的事實。

同樣的,我們央行看到國際油價走升造成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2.48%,仍然樂觀認定「下半年,通膨率可望緩步回降」。在此必須提醒央行留意三點,一是4月物價指數上漲率就已達2.1%;二是除原油外,銅、鐵、天然氣及玉米價格今年漲幅都超過二成以上;三是新台幣大幅升值是緩和原物料成本上漲的主因,即便如此,今年前五月進口及躉售物價指數WPI)仍然分別上漲5.26%及4.79%。上漲的物價不會消失,遲早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這波疫情重創世界經濟,疫情趨緩也必然促成經濟強烈反彈,結果就提供物價上漲的空間。請別忽略貨幣學派名言後段總體供給貨幣增加不協調才是造成物價上漲主因。縱使世界經歷產銷轉型貨幣傳遞機制改變,使得商品與服務價格相對穩定。但這個現象能否持續仍存有風險,特別是拜登政府大肆擴大財政支出對物價的影響,讓人擔憂。

央行淡化物價上漲壓力妨礙貨幣政策的前瞻性。貨幣政策若隨物價上漲才大幅調整,反而增加經濟衰退的機率。仗著美元是國際通貨,美國能採取以鄰為壑的寬鬆政策;新台幣則是國內通貨,央行政策特別要關注對物價的影響。疫情當下,央行維持寬鬆政策能被理解,但當聯準會面對物價上漲現實而開始調整政策時,央行動作稍有差池即恐招致負面後果,請央行務必慎重看待今年物價衝擊台灣經濟的可能性。














聯合報黑白集/民進黨這塊大黑布


2021-06-21 00:43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台灣疫苗仍不足,政府寄望國產疫苗七月能即刻救援。記者許正宏/攝影


民國 102 年(二○一三年)洪仲丘事件時國防部被稱為國防布」,形容軍方多麼會掩蓋事實八年後,我們看到一塊大黑布捲土重來:政府疫苗採購到底發生了什麼問題、誰拍板機師縮短檢疫、誰同意國產疫苗不做三期臨床試驗,全部都被這塊大黑布蓋得緊緊得,誰也休想看到真相

台灣原有機會買到三千萬劑 BNT 疫苗,卻因民進黨吳姓立委介入,最後變成泡影。區區一個立委沒那麼厲害,一定是有更高層的指示和考量才能讓政策轉彎;但現在,這過程變成了黑幕。機師縮短檢疫的決策也一樣,是民進黨立委范雲介入,衛福部因而放寬;現在放進了病毒為禍台灣,政府就把過程蓋上黑布,說沒有會議紀錄。高端疫苗的問題更嚴重,總統、前副總統都背書了,又有院士憤而辭審委,黑幕恐怕更難揭。

當年的「國防布」只蓋國防部,如今民進黨這塊大黑布,卻是鋪天蓋地的遮。許多決策已高於陳時中的層級,所以光「衛福布」是不夠蓋的,一則還要幫行政院或更高層遮羞,二則還要幫人盡皆知立委卸責,三則可能另有企業和黨政大老牽涉其中。所以,國民黨要求公開真相八項提案,近日在立法院全部遭到民進黨否決

民進黨過去很喜歡用「共犯結構」一詞,這下子,整個黨都是不透明決策共犯結構













聯合報社論/拉台積電稀釋郭董,並無法墊高蔡總統


2021-06-21 00:42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右)會見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左1)、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左2)。圖/總統府提供


郭台銘在臉書的八點喊話,喊出了和蔡英文總統的會晤,還喚出了另一位未曝光的捐贈者-台積電。最後,三方就永齡基金會和台積電各捐五百萬劑 BNT 疫苗達成共識,政府同意提供企業「免責」的授權保證,捐贈者同意做到「原廠製造、原廠包裝、歐洲直送原則。台灣若能迅速取得這一千萬劑 BNT 疫苗,對紓解民眾恐慌當然大有幫助;但在疫苗需求孔急的情況下,政府竟還能對一項善舉攪入這麼多算計,實在令人難以想像。

會晤前數小時,蔡政府才由行政院匆匆釋放台積電有意捐贈疫苗的消息,充滿貓膩。若果真如行政院所言,台積電六月十日即已主動提出申請,為何此一善舉從未曝光,台積電與蔡政府皆極力保密?再說,為何台積電所捐贈之疫苗廠牌和數量,和郭董欲捐贈之來源與數量一模一樣,分毫不差?正因如此,外界認為台積電只是被蔡政府拉出來「稀釋郭董捐贈義行之棋子-其過程也許是迂迴遊說,恐怕才是更接近事實的故事。

從郭台銘宣布購捐疫苗,迄今已經月餘;蔡政府嘴上說會給予協助,實際上卻是不斷拖延,讓衛福部乃至食藥署官員和他虛與委蛇。試想,如果不是郭董那日在臉書攤牌,要求與蔡總統直接面談,此事還不知道將卡關多久。包括台積電的角色,會不會變成「後發先至」,乃至由相對捐贈者演變成「彼可取而代之」,亦未可知。換言之,郭董這次找到了他「隧道裡的光」,是他「逼宮」逼出來的。唯有把過程攤在陽光下,才能獲致合理而有效的決策;否則,國人對 BNT 疫苗的渴望,還不知將被延宕多久。

對於台積電願意站出來和郭董一起捐贈疫苗,我們表示欽佩,實無愧「護國神山」之名。但台積電和郭董的情況,其實略有不同,不可混為一談。郭台銘既是鴻海創辦人又是永齡基金會主要捐贈者,他以六十億元購捐疫苗,動用的主要是個人資金。但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要捐贈同等金額之疫苗,卻是由公司名義出資,雖曾初步取得董事會諒解,卻未正式定案,劉德音對內還需要有一番解說與說服。

以台積電營業規模之大,捐購六十億元疫苗襄助台灣防疫,如九牛之一毛,相信多數台積電董事會成員不致反對,而會樂於促成此事。但換個角度看,蔡政府為了淡化及稀釋郭董的捐贈義舉,臨時拉台積電出來「共襄盛舉」,其實是政治對民營企業無謂干擾

台積電是全球晶圓龍頭,也是有社會責任感的上市公司,平日參與頗多公益活動。但近年,台積電卻屢屢被政府當成外交及政治工具運用。例如,去年台積電在川普壓力下宣布在美國投資卅五億美元設廠,據稱其建廠成本高達在台設廠之六倍,被業界認為其投資是為了「買外交」。這次台積電購贈疫苗,亦傳出「晶片換疫苗」的說法,指台積電可能前往德國投資設廠;不僅如此,近日也有傳聞它將前往捐我疫苗的日本熊本設廠。這些海外投資,若是經過台積電本身的投資精算,那就沒有問題;但如果只是為了幫政府換疫苗打「外交牌」,那將是「不務正業」的作法。護國神山企業,絕不應任由政府干預、指導及濫用

說來荒謬,蔡總統在這齣疫苗大戲打得虎虎生風,主要就是藉台積電壓一下郭台銘;其終極法寶,就是由政府發給他們一張「免責授權」。看看,好大的恩德天威要人家捐贈,還要他恩准如此繞來繞去最後仍未繞出上海復星的代理,這墊高了總統嗎?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疫情的文明「迷路」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5784/web/ 

◆  防疫政治學 人道擺中間
◆  人命不如狗命、股價
◆  台積電捐疫苗 郭董增光環
◆  檢討打疫苗順序 平民怨
◆  實聯制濫用侵人權 只見部會忙甩鍋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疫情的文明「迷路」
◆  視訊診療+篩檢 差一哩路
◆  缺電難題沒解方 嚇唬百姓一級棒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疫情的文明「迷路」


2021-06-21 01:03  聯合報 /   潘(示番)(作者為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


大家都有迷路經驗,迷路常讓人陷入高度緊張,因為他已預設路線,要在一定時間內到達目的地,去完成某件事情。迷路等於是中斷原有的路線,失去時間與空間的預設性,切斷了存在自身與目的的連結。亨利.梭羅在湖濱散記上提到迷路是這個世界的失去。迷路意味了存在場所上的「我」,突然失去了最為根源性的空間、時間的掌握,多麼可怕!

我們現在使用了「路」字是後造漢字,甲骨文用的是「道」字,最早「道」的象形字是一個「人」站在「十字路口」,逐漸發展為將十字路口中改為「首」,或許意味著選擇道路時要用腦袋來判斷。日文的迷路稱為「迷子」,意味著迷途小孩。法語的迷路有被動「失去」的意思。

情感也有迷路的時候,我們常說「悵然若失」,意味著感傷而切斷了前後的情感思維秩序,感傷深刻到難以自拔時,就會是「行屍走肉」。歌手梁靜茹唱的《迷路》,值得傾聽。歌詞說失戀而迷走於城市的女子心情。「被遺忘在大街上,是昨天的憂傷;人就是那麼倔強,不願承認慌張;失去了方向,心開始流浪」,流浪到哪呢?那是未知的世界與未來。「心的流浪」有時不見得是壞事,或許會發現未知事物、獲得嶄新感受。

相較於個人迷路,一個團體的迷路不得不謹慎。漢朝飛將軍李廣隨衛青出征,迷路而貽誤戰機,憤而自裁。人迷路於途稱為「迷路」,船隻與飛機失去方向,則稱為「迷航」。哥倫布迷航而登陸美洲,歐洲人稱慶,卻為美洲文明帶來浩劫。暢銷小說《小王子作者聖修伯里,駕飛機在法國南方外海墜機未返。不一定沒有迷航就沒事,詩人徐志摩搭上飛機身亡;鐵達尼號遇上冰山遭難沉沒,造成和平時期最大船難,鐵達尼號如果有個好船長,災難或許可免。

個人迷路、船隻或航空器迷航例子太多了。但是,歷史迷航後果更難逆料,涉及一個國家、民族、區域及全人類未來。德國因希特勒崛起而舉國迷航,導致二戰爆發,史學家事後研究重大事件,有人高談沒有希特勒也會有別人崛起,因為歷史背後存在複雜原因;不管史學家怎麼說,我們更喜歡聽到法國的拿破崙法典》、林肯的蓋茲堡宣言》,國家領導人個人意志可造就國家幸福,也會讓國家步步陷入深淵,誰能否認呢?

亨利.梭羅指出只有迷路時,「我們才能開始去找到我們自己,了解自己身置何處,了解自己與大自然之間的無限關係。」現在,疫情嚴峻是人類文明在廿一世紀初次陷入及集體「迷航」。我們是否應該重新思考,人類自身與大自然之間的無限關係?人類、動物界、大自然之間是否保持著足以永續發展和諧關係呢?迷路當下的失落,同時也是新視野開啟












防疫政治學 人道擺中間


2021-06-21 00:54  聯合報 /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新北市)
波波漫畫


伴隨五月疫情風暴,蔡總統及民進黨政府施政滿意度,與就職周年前相關民調產生巨大落差。兩岸關係陷入惡性循環、疫情治理危機,引發台灣社會親中與反中路線激烈競逐;復因日美對台捐贈疫苗,解決台燃眉之急。看似關注全民健康及生命權益的人道主義關懷,隱含著中國疫苗政治、疫苗外交,及美協同日建構印太防線及軟圍堵中國動機。

兩岸疫苗政治所激起「親中」與「反中」爭論,根源於泛藍泛綠既定兩岸政策路線。泛藍主張接受中國捐贈疫苗、透過上海復星醫藥集團代理德國疫苗並無不可,藉此搭起交流、合作及對話之門;泛綠則認為研發國產疫苗減少對中國依賴,警惕中國統戰分化台灣、試圖拉攏民心,造成台灣政黨間分歧及綠中央與藍地方衝突。美日對台捐贈疫苗,激化原本「親中」與「反中」路線纏鬥;而國際因素介入加劇台海衝突,坐實中國標籤化蔡政府採行「聯美日抗中」、「以疫謀獨」之戰略。

從中國對台政策統戰策略來說,其目的固然是藉由疫情分化台灣內部社會、團體及政黨,但也有拉攏台灣民眾作用,無論是提供中國疫苗或協助取得德國 BNT 疫苗始終是一種「懷柔」策略,立基於「台灣社會本位」及爭取台灣社會的話語權,產生兩岸疫情治理明顯差異化政策取向:理性/非理性;人道主義援助者/意識形態拒絕者;兩岸一家親、民族主義/反中路線、聯美日抗中。中國藉由協助台灣抗疫取得兩岸關係主導權,邊緣化民進黨政府在兩岸關係發展角色與地位。

台灣民眾在國家安全民眾健康安全選項中,已呈現出「疫苗飢渴症」,對中國對台釋出疫苗善意表示歡迎。中國透過捐贈及協助取得與公眾、社會團體互動關係;並將輿論導向對民進黨政府施政之疫苗,進行大內宣及大外宣,從而影響台灣內部政黨政治、政府質疑。多項民調顯示,民眾對民進黨施政表現高度不滿,質疑疫情指揮中心疫情處置、高度贊成透過中國代理商購買德國 BNT 疫苗。

從民進黨角度檢視,中國意圖阻撓台灣從國際上取得疫苗,再展現協助台灣抗疫意願,藉此凸顯「台灣屬於中國的一部分」,營造「祖國關懷台灣同胞」的「兩岸一家親」民族情感;及實施「同等待遇」政策優惠,考慮到台灣民眾健康及生命安全。中國積極表態協助台灣抗疫、宣稱陸製疫苗適合台灣民眾,也有展現其治理新冠疫情的績效,及彰顯其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及治理能力意涵;並凸顯台灣防疫治理仍有所不足,藉此掌握兩岸關係中話語權及主導權。最終達成「以疫謀統」、「融合漸統」、「反獨促統」政治目標,其在疫苗政治過程中信息釋放,充滿理性之政治算計。

基於維護台灣民眾生命安全,此時兩岸當局或可不必拘泥於任何政治前提,而是立即坐下來談,並以捐助疫苗或購置德國疫苗為重啟協商契機。兩岸當局若未能善用「防疫政治學」,架構重啟對話之基,這無法為後疫情時期兩岸治理帶來曙光。













人命不如狗命、股價


2021-06-21 00:56  聯合報 /   蔡爰/退休人士(新北市)
美國總統拜登愛犬「冠軍」(Champ)過世,蔡英文總統在拜登的推文中留言哀悼。合成圖。圖翻攝自拜登推特


美國總統拜登養了二隻愛犬「冠軍」和「少校」,最近「冠軍」過世,拜登總統發推文哀悼。蔡英文總統留言,「為您失去所愛感到難過」。

去年初發生新冠疫情,二月中國內出現第一個死亡案例。蔡英文總統有沒有表示悼念?沒有。死亡案例突破一百人,沒有悼念;突破二百人、三百人,也沒悼念。直到全台累計三八五人染疫死亡,蔡總統在六月十一日道歉,說政府盡一切努力讓疫情控制下來民進黨前立委沈富雄說,這是一個充分無能的政府

如今,已經有五百多位國人殞命。拜登愛犬往生,蔡英文總統很快的哀悼;許多國人染疫喪命,卻遲遲未見哀悼。作法相差很多、待遇截然不同,讓民眾大為不滿,痛批「死了幾百人,還不如一條狗」、「唉!台灣人的命,果然比一條美國狗還不如」。

群情激憤,是預料中事許多人的親友染疫,等不到疫苗、等不到單株抗體救命神器許多民眾不幸往生,未見政府高層悼念一隻美國狗往生,讓蔡總統很快表示哀悼。將心比心,讓國人情何以堪?

今年五月,疫情發生已經一年多,許多國人染疫、重症,還有不少人病歿,總統並未發言或發文;五月底,高端股價跌停,蔡總統開記者會澄清。疫情與人命、股價漲或跌,孰重孰輕?















台積電捐疫苗 郭董增光環


2021-06-21 00:57  聯合報 /   陳文祥/民營企業主管退休(台北市)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右)6月初透過妻子曾馨瑩(左)至食藥署申請採購疫苗後,就已衝上了網路的高聲量。圖/永齡基金會提供


許多人說這次台積電捐贈疫苗是政府找來沖淡郭董光環,讓郭董不致加分太多。而且行政院記者會還特別強調台積電是無條件捐贈,來凸顯郭董希望保留一些讓員工使用顯得較不夠大器。但我認為這些操作是適得其反,民眾對郭董的感謝反而會多加一些,理由是:

一、因為有了郭董的拋磚引玉,人民最終多了一千萬劑疫苗,雖也感謝台積電,但最該感謝的仍是郭董。

二、郭董是主動捐贈,台積電給大家的感覺似乎是被動捐贈,突然憑空冒出,心意成分自然有別。

三、郭董除出錢又出許多心力,過程中備受刁難,相較台積電只是政府口中一筆帶過就輕鬆過關,民眾心中感受會有差異。

四、台積電被認為是引進來牽制郭董,人民對政治操作反感反會讓郭董加分。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理由」這句話大家已都能朗朗上口,郭董一直想方設法要為民眾引進五百萬劑疫苗,而民眾感覺政府一直是千方百計阻撓疫苗進來,在人民心中高下立判。

企業要捐贈疫苗,政府根本不需等人家開口就應主動表示要保留一些給捐贈企業員工使用,這才是作人之道。要等郭董開口已太遜,先前竟還說這是可以討論的,現在又拿來作文章,實在令人不敢苟同。而這些讓人民感受到的政治操作,會將對政府的反感投射到對郭董的好感,增加郭董的光環。













檢討打疫苗順序 平民怨


2021-06-21 00:59  聯合報 /   何素娟/公職退休(台中市)
台中市今續為鄰長打疫苗,上午已接種逾六成。圖/讀者提供


台中市長盧秀燕以鄰長協助防疫等同第一線防疫人員,要為一萬三千多名鄰長施打疫苗。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要求市府收回命令。坦白說,盧市長何錯之有,充其量只是市府根據中央排定疫苗第二類優先施打對象,做出更廣義的解釋後所採取的措施。

疫苗施打亂象,要怪就怪指揮中心排訂第二類優先施打對象,明眼人一眼即可看出,圖利自肥不說,假防疫之名,行特權之實,供高官施打,根本無視平民百姓感受,加上部分私人醫院診所透過民代取得較多疫苗,看在民眾的眼裡實在不是滋味。

同樣平民百姓,經濟條件許可的人不惜千里飛到美國去打疫苗,再不大陸也是另類選擇。其餘大多數百姓只能聽天由命,苦等疫苗。一個國度兩樣情,同島怎會是同命?

台灣疫苗接種順序改了又改,醫事人員第一優先外,然後就是重要官員為首之中央地方政府防疫人員,混入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為優先施打的對象;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排在所有「以外交或公務奉派出國人員及代表國家出國之運動員或選手、警察及憲兵、機構及社福照顧系統之人員及其受照顧者、軍人及軍事機關與國安單位之文職人員」之後,最後才能施打到疫苗。這與歐美日具備科學防疫與疫苗施打之作法相去千里,而凸顯國內政客私心自用的心態與作為。

近日老年人染疫死亡比率明顯偏高,指揮中心突然跳針似的,先是針對八十五歲以上,接著改為八十歲以上長者施打疫苗,其餘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原已排訂施打順序,如今還要面對其他各行各業也在要求納入優先施打對象,加上政府強調滾動式調整施打順序,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究竟何時才能輪到?

疫苗接種釀出「疫苗之亂」,疫苗不足,主事者誠難辭其咎,安排施打順序也成了「順了姑意,拂了嫂意」。現在國產疫苗緩不濟急,國外疫苗數量有限,為彌平疫苗施打亂象,請指揮中心參考先進國家,務須重新建構合乎科學立論之疫苗施打順序,解決疫苗施打既患寡,又患不均,杜絕種種不合理現象,利於民眾團結對抗疫情。














實聯制濫用侵人權 只見部會忙甩鍋


2021-06-21 01:01  聯合報 /   林清汶/世新大學法律系兼任副教授(台北市)
警方以簡訊實聯制鎖定嫌犯行蹤,被批嚴重侵犯人民隱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強調,不會同意任何機關將簡訊實聯制進行疫調外的使用。記者許正宏/攝影


政府五月十九日推出簡訊實聯制」,民眾掃描店家的 QR Code,即會出現「場所代碼限防疫目的使用」文字,直接發送簡訊到 1922 即可完成實聯制,不用另外填寫資料。一個月來全國已發送三點五億則簡訊,顯示民眾極為配合政府防疫法官張淵森日前發聲我必須成為吹哨者」,簡訊實聯制」資訊遭利用表達抗議,因其近日發現刑事警察局在搜索票聲請書中,利用嫌犯以實聯制發送的簡訊鎖定行蹤。而指揮中心一再向國人保證簡訊「只會作為疫調使用」時,對警方利用民眾發送的簡訊來掌控嫌犯行蹤,指揮中心未經詳查,第一時間即急於斷然否認。

事實上,警方是否有不當使用,衛福部應並不清楚且不可能認同。但其權責機關如內政部、法務部應調查釐正是否有此情事;有之則改,並檢討查辦違失人員,豈有如此輕率急於否認之理?而張法官畢竟不同於一般民眾,其乃於職務過程中有所本,才急於撥正表達意見,捍衛基本人權價值。否則,指揮中心既急於否認,何不以散布假訊息送張法官法辦?

政府於民國九十四年原本有意將民眾指紋納入身分證,可供辨識個人身分及作為犯罪偵查用,其後司法院釋字第六○三號緊急作出解釋,部分要旨為:「國家基於特定重大公益之目的而有大規模蒐集、錄存人民指紋、並有建立資料庫儲存之必要者,則應以法律明定其蒐集之目的,其蒐集應與重大公益目的之達成,具有密切之必要性與關聯性,並應明文禁止法定目的外之使用。」致而當時行政機關雖箭在弦上仍急踩煞車,未予施行。憲法第廿二 條:「凡人民之其他自由及權利,不妨害社會秩序公共利益者,均受憲法之保障。」隱私權已漸成為普世價值刑法第三一五之一條民法第一九五條對於侵害隱私權均有刑責及民事損害賠償之請求權

本事件攸關民眾日後基本隱私權,並非衛福部單一權責,行政院應重視之,應即時對外釐清事實真相,並在院會中責令權責機關嚴禁非法使用民眾疫情實名制個資;如此,民眾方能安心配合政府防疫政策。疫情最終總會淡化,我們社會還是要回歸於正常寧靜,基本法制的建構仍至為重要,不能脫序;對於張法官勇於發聲,維護基本人權核心價值,表達欽佩。










視訊診療+篩檢 差一哩路


2021-06-21 01:02  聯合報 /   王信斌/醫師(台北市)
疫情嚴峻,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配合中央政策,提供遠距視訊診療。記者陳斯穎/攝影


本土新冠疫情爆發後,為減少診間接觸群聚感染及降低篩檢人力負荷,衛福部已全面開放醫療院所視訊診療及居家快篩,筆者亦依照民眾需求進行視訊診療,同時也觀察執行視訊診療及居家快篩可能遇到的幾個問題,特此提出與民眾及相關單位分享。

視訊診療的適用範圍包括一般內科慢性疾病、皮膚科及身心科等以問診視診為主的問題,患者不須親到診間接受局部治療處置等醫療情況,例如檢驗檢查數據判讀及皮膚病灶外觀視察,如需執行如換藥拆線或局部治療處置(止血、異物取出)等仍需至院所做實體看診為宜。此外,居家快篩也可經由視訊診療下,由醫師指導民眾自我篩檢並協助判讀結果,解答民眾的居家快篩問題。

現行視訊診療須藉由通訊軟體(例如 LINE)執行,許多高齡長者不擅操作須由家屬協助執行,此外,各地網路收訊情況不同,會有數位落差問題需要克服。

民眾看完視訊門診後仍需親自到院所過卡繳費,讓使用視訊診療減少接觸群聚的目標打了折扣。舉例來說,筆者視訊看診完成後,患者無法直接從網路過卡付費,也不能居家取得處方簽至鄰近藥局領藥,現行狀況患者必須親自到院所過卡付費及領藥,如果相關單位如衛福部、科技部及通訊軟體業者能整合所有流程,視訊診療將能更便利更有效率而且減少接觸群聚感染風險。線上支付取代傳統紙幣付現也可減少接觸病毒機會。能讓患者居家線上取得醫師處方簽並儲存在手機,再就近到附近藥局領藥也能免去舟車勞頓。

衛福部食藥署六月十九日公布居家快篩指引,若快篩陽性,居家檢疫或隔離者須先與當地衛生局聯繫,一般民眾則到社區採檢院所採檢確認。居家快篩產品五花八門,有進口也有國產,各有不同的敏感性及特異性數據,民眾購買使用前務必先閱讀使用說明書並隨時諮詢醫師(必要時可先透過視訊診療),判讀時如有疑問仍須進一步請醫師確認相關問題,以免偽陽或偽陰性問題造成醫療資源虛耗或疫情破口。

生技業者可發展居家採檢試劑或設備,包括尿液唾液或血液甚至皮膚毛髮的居家採檢,民眾居家篩檢搭配視訊診療諮詢專業醫師,可讓醫師有更多數據幫助診斷及精確治療。如同居家辦公 WORKING FROM HOME(WFH)風行全球,可預期 TEST FROM HOME(TFH居家檢測將成為醫療新趨勢

總體而言,因應新興傳染病疫情,舉凡視訊診療、居家快篩、居家辦公或線上購物線上支付等都是未來趨勢,進一步整合所有流程讓醫病雙方能更有效率同時減少接觸感染風險,這最後一哩路有賴政府與民間醫療及金融資通訊等單位通力合作,如此視訊診療將從此在醫療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缺電難題沒解方 嚇唬百姓一級棒


2021-06-21 01:06  聯合報 /   葉宗洸/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新竹市)
台電一周內發生2次停電事故。 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針對上個月的兩次大停電,台電與經濟部於五月廿六日完成五一三及五一七停電事故檢討報告》並呈送行政院,不知蘇貞昌院長是否公務過於繁忙,還是根本不滿意報告內容,至今尚未核定該報告,也未對核二一號機於本月底停止運轉後,今夏可能再度出現的供電危機做出應對裁示。

只是,日前對岸台山核電廠一號機發生燃料棒護套破損事件,在真相未明之際,蘇貞昌卻能立即「忙裡偷閒」地在其個人臉書貼文,指稱「中國廣東核電廠傳輻射外洩,原能會、農委會加強監控」。蘇同時強調各項加強監控措施是「以保護我們的國家、國民、產業為最高準則」。反核人士更是見獵心喜,馬上出文附和政院說法,聲稱台山核電廠發生的「核子事故」將導致鄰近地區與其他國家的輻射汙染,同時聲稱過去廿年核電在全球的發電占比有逐漸下降的趨勢,目前有新增在建機組的都是極權國家

對於不明就裡的民眾而言,眼見政府如此大張旗鼓地宣示輻射外洩的應對作為,加上特定人士的聳動詭言,自然不免心生恐懼,深怕核災再現。其後,在真相逐步揭露之後,不但行政院未曾出面說明以安撫民心,主管機關原能會竟也不置一詞,令人不得不懷疑,政府及其側翼聯手誇大台山核電廠事件,除了貶抑核電,更有打壓今年八月廿八日核四重啟公投」的企圖。

此次台山核電廠事件的真相,為一號機爐心中燃料棒的護套破損,導致鈾燃料的分裂產物釋入反應器一次側的冷卻水中。由於一次側冷卻水系統為一循環封閉迴路,溶於水中的放射性物質不會外釋至迴路外環境,因此,沒有廠區與周邊環境汙染的問題,同時也未達核子事故分類等級。至於燃料護套破損的肇因,究竟是燃料商法國法馬通公司製造瑕疵,或是台山核電廠本身的冷卻水水質狀態不佳導致,必須俟該機組停機後抽棒檢查方能得知。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截至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全世界運轉中的核電機組數量為四四三部,興建中的機組更有五十四部總裝置容量從民國 102 年(二○一三年)開始出現緩步穩定增加的趨勢,而且連續七年上升。至於核電占比下降的主因則是全球總用電量快速增加,但核電機組數量新增速度不及用電量,自然就出現核能發電占比下降的現象,這是單純的數學計算問題。再者,興建中的核電機組真的全數來自中國與俄羅斯嗎?當然不是。除了中、俄兩國,民主國家如美、英、法也沒缺席,甚至還有核災後仍未放棄核電的日本產油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事有輕重緩急眾所皆知,與其藉機貼文嚇唬百姓、打壓核電,身為全國行政首長的蘇揆更應認真解決迫在眉睫的缺電問題,別只想當內、外宣一級棒的網紅!


施振榮/王道與民主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施振榮/王道與民主





施振榮/王道與民主


2021-06-21 00:50  聯合報 /   施振榮(作者為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 記者張義宮/攝影


民主」是一種政治制度,在民主的思維下,人民擁有平等參與公共政策表達意見的機會,並行使其權利選擇其認同的執行者。目前的民主制度主要是透過「一人一票」的選舉制度來具體實踐公民的權利;此外,「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也是重要的民主素養,只是如今已不復見。

在現行的民主制度下,因為「一人一票」的機制,也造成社會運作出現盲點,政治人物或為爭取選票,會偏向以有形、直接、現在顯性價值政策來吸引選民的支持往往忽略無形、間接、未來隱性價值政策長期將造成社會發展不平衡

此外,在政黨政治發展過程,也看到了兩黨政治發展瓶頸,彼此為了爭取選民支持以取得輪流執政的機會,往往相互批評,在野者為了讓執政者一事無成,許多重要政策往往無法形成共識,政黨各持己見,最終社會難以往前邁進。

在人類實施民主政治不算長的歷史,可以看到民主政治系統性盲點,也因此我提出領導人應該要從王道思維出發,進而彌補民主制度盲點

王道的三大核心信念是創造價值、利益平衡、永續經營」,很重要的是,所創造的價值要從「六面向價值」來看待,在「有形、直接、現在」的顯性價值外,更要重視「無形、間接、未來」的隱性價值

此外,社會價值由大家共同創造,利益(也有六面向的利益平衡,更要重視顯性與隱性之間的平衡)是共同創造價值的重大誘因,只有利益平衡才能確保社會穩定發展並持續合作。很重要的是,從王道來看利益平衡,所謂的「平衡」並沒有絕對的平衡,只有相對的平衡。

從美國的民主、共和兩黨之爭,到台灣的藍綠之爭,再看許多推行兩黨或多黨政治的國家,民主政治都面臨無法順利運作的困境,公務體系的運作效率不彰舉世皆然

反觀一黨獨大的新加坡與大陸雖然分別實施民主制度共產制度,但面對經濟發展與疫情來襲時,一黨獨大卻能快速反應做出決策,也獲得人民的高度支持,值得我們思考。

此外,企業運作的制度也相對有效率,也十分值得借鏡。企業的運作也講求民主程序,企業透過股東會「一股一票」選出董事組成董事會,並由董事會選出董事長(企業負責人),再由董事長提名經營團隊,經董事會同意後,負企業經營成敗的全責,在內部討論做出決策後,就全力落實推動。

一旦做不好,董事會可以隨時換掉董事長及經營團隊,在企業民主機制下,經營十分有效。而如果董事會中分為兩派,彼此意見相互掣肘,企業自然運作不好,經營績效也不會好。

台灣的民主制度目前遇到的問題是,政策難以形成共識,藍綠相互牽制,許多重要政策卡關,批評者往往不是從為了讓國家社會未來發展更好的大我出發政治人物往往以私利出發,為的是爭取政黨利益來日執政的機會,長此以往並不利民主政治的發展,值得我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