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7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從韓國大馬經驗 看自貿區優勢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0167/web/index.html 

◆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法律九大用途,政治鬥爭而已!
◆  聯合報黑白集/蘇貞昌怎不抓喬事蟑螂
◆  經濟日報社論/從韓國大馬經驗 看自貿區優勢







經濟日報社論/從韓國大馬經驗 看自貿區優勢

2019/05/17 00:0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韓國瑜市長提出了高雄「自由貿易經濟特區」(簡稱「自貿區」),引發各界熱烈討論。國民黨全力支持,民進黨則全黨阻攔,儼然已成總統選戰主軸之一。我們可以檢視近年力推以服務創新型「自貿區」為主的韓國和馬來西亞,看看它們對吸引外資是否真的具有成效;若確實有效,再看看我們可以放進哪些內容。

韓國從2003年開始推動八個自貿區,2003~2009年為基礎建設期,2010~2014年為項目建設期,2020年為完成年。以聯合國的外資「實際流入」資料(不是核准資料)來整理分析,先比較台灣和韓國吸引外資的變化,檢驗其自貿區是否產生實效? 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重創韓國之前,台、韓吸引外資數量大致相等,但韓國人口約台灣兩倍,表示台灣吸引外資能力其實超越韓國。

但是,金融風暴讓韓國企業大量破產,向國際貨幣基金大量借貸下,被要求開放外資項目,因此破產大企業被併購下,外資流入量大幅超越台灣,1998~2002年期間達到台灣的2.7倍。但2003~2007年間雖然回跌,卻仍以兩倍大幅超越台灣,這剛好和韓國展開「自貿區」建設的時程一致。而到下一個五年(2008~2012),外資流入更劇升到台灣的4.1倍,應是因項目建設大量展開,外資要掌握捷足先登之優勢。而最近的五年間(2013~2017),若台灣不計華亞科和漢微科兩大特殊被併購案,則韓國外資流入仍高達台灣的四倍,其年平均為110億美元。看來,韓國以自貿區吸引外資的策略頗具成效。

另外,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從2006年開始推動了一個宏偉的自貿區方案,稱為「伊斯甘達」(柔佛州蘇丹名)計畫。在1990年代,馬來西亞憑藉礦藏和豐富資源,吸引外資一直顯著超越泰國;但在亞洲金融風暴之後,馬來西亞所受衝擊不亞於泰國,外資流入大減,在1998~2007年間僅有泰國的0.6倍。但2006年開始的「伊斯甘達」計畫吸引了顯著外資,讓2008~2012年的五年間,外資流入已和泰國無分軒輊。而到2013~2017年的五年間,外資更大幅超越泰國,為後者的1.5倍;和韓國一樣,五年年平均引入約110億美元,兩國都大幅超越台灣。

由於馬國外資大量湧入,創造了80萬個工作機會,經濟成長率提高到5%,給了鄰近的泰國頗大壓力,泰國終於從2018年開始,推出「東部經濟走廊」自貿區計畫,龐大的投資包括了機場和商港。顯然,馬來西亞的自貿區也相當成功,進而刺激鄰國積極投入。因此,從韓國、馬來西亞兩個積極推動自貿特區的例子來看,的確都吸引了顯著的外資,帶來新創企業,也提高了經濟成長。兩國分別吸引到十所外國著名大學的分校,這些學校和一些國際醫院都設置於法規鬆綁的特區;馬國更吸引到樂高樂園、Hello Kitty 樂園、松木影城、小人國等,達到了國際醫療、旅遊、教育、宜居的綜合聚集效果。

那麼,台灣若要在高雄進行自貿區規劃,可以做甚麼呢?首先,當然是早已列入「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國際教育、智慧物流和國際醫療,其次是國際金融、區域總部、研發製造、休閒旅遊、智慧購物、宜居樂活等;目標是讓頂尖的國際企業員工願意在此研究創新、募資、高端製造、安全製造(指無資安疑慮)、運籌、生活、休閒。這些都可由地方規劃後向中央申請,中央只管法規開放和提供必要基礎設施。至於「農業加值」,其實並非自貿區重點,若農委會認為會傷害台灣農業,就不要允許它設立或引進加值,不必動輒認定是要賣台或統一。而若擔心為北京「洗產地」,可將增值要求從35%再提高到50%。一切都要對台灣整體經濟利益最大化,讓中央放心才行。但若還推說不能做,那就是「政治100分,經濟0分」,不願讓台灣經濟有新出路嗎?






聯合報黑白集/蘇教授答不了蘇部長

2019/05/17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中華郵政物流園區招標案傳出「有力人士」介入,逼中郵老總要求得標的網家公司董事長詹宏志「禮讓一點」,否則拿不到合約。台灣新創界大老的詹董撐了兩個月後,公開他與政府「喬事蟑螂」對抗的黑幕。

詹宏志是國策顧問,爆料見效,不到廿四小時行政院同意儘快完成決標程序簽約。怪的是,合約照舊,中郵董、總卻全被蘇揆下令打包接受調查。

綠營大腕想從國策顧問身上抽油水,不見檢調主動偵辦。聲稱「接獲陳情才關切」的三名綠委,兩人與中郵老董同屬賴系背景,一人屬桃園幫,與標案所在有地緣關係。政院不撥疑雲,先炒了賴系人馬,便趕在調查釋疑前簽約,堵上詹董金口。

詹宏志痛批台灣政壇圈地喬事分贓文化,「正常程序的標案,結果一出,馬上就有躲在政府部門的蟑螂喬來喬去」。面對這控訴,正鼓吹台商回流的蘇揆竟不先抓蟑螂,讓企業見識一下政府如何拚經濟。

被迫提前退休的中郵總經理陳憲着說去留,「這種政治氛圍下,沒什麼好爭執的」,透露蟑螂案關鍵在人事。中郵在北市精華區有多塊土地要資產活化,上看數百億開發利益,被視作國營事業特級金雞母。董總寶座各方覬覦多時,怎料,設局結果卻讓蘇揆又作了莊家。

小英忙連任,縱容派系吃相難看。她說「起厝起一半,好師傅不能換」;但房子裡蟑螂成群,難保沒有蛇鼠藏身。她蓋的房,老百姓能住得安心?







聯合報社論/蘇貞昌政治算計玩過頭,終於逼走自己

2019/05/17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法律作為具有國家強制力的社會生活規範,以公平正義為基礎,目的在規範公民行為、維持社會秩序、維護社會安定、保障人民權利。今天的法律,更應發揮解決衝突、促進平等、保障民主、引導變遷等功能。這些法律基本概念,在高中公民課本裡都有粗淺討論,在大學法律課堂則有進一步思辨。但闔上課本、走出教室,人們會發現,民進黨政府正在改寫法律的意義,把法律武裝成它自己喜歡的用途。

當然,民進黨可以從自由與人權的保障、民主與進步的價值,講到公平與正義的實現,把法律的種種崇高目的掛在嘴上。綠營習法出身者多如過江之鯽,把民進黨的法律觀講得冠冕堂皇,極其容易。但在現實運作上,法律卻不斷被化約為它的統治工具,而不是為建立法治社會規範。

法律一旦淪為政治用途,蔡政府的立法過程與執法選擇,就充滿著無限的可能性。例如:

一、法律可以違憲:《黨產條例》沒收私產、《轉型條例》追殺在野黨、《年改條例》違反信賴保護原則。這些具有高度違憲疑慮的法律,各界不斷提出警告,蔡政府充耳不聞,悍然立法。於是爭訟四起,法院紛紛停審,釋憲呼聲不絕,但大法官卻愛理不理。法律違憲,能奈他何。

二、法律可以破壞憲政體制:民進黨近日明顯的憲政體制改造工程,就是《考試院組織法》修法。雖然蔡英文總統上任時保證維護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綠營政治實力也不足以推動修憲,但民進黨卻打算修法讓考試院虛級化,瓦解五權憲政架構。

三、法律可以破壞司法獨立:《法官法》修法,綠委提案,打算把法官判決的法律見解與涵攝適用納入評鑑,破壞審判獨立核心。此外,並將由親綠特定社團掌控法評會,壟斷評鑑,綁架司法,終於引起罕見的審、檢、辯、學齊聲抗議。

四、法律可以因人設事,量身打造條款:立法院修正《國家機密保護法》,搶在馬英九和吳敦義三年出境管制期限屆滿前,加倍延長其赴陸禁令。這項高度針對性的「馬吳條款」,除違反比例原則,亦缺乏正當性。這其實是假國家安全之名,行政治鬥爭之實。

五、法律可以切割社會、製造分裂與世代對立:軍公教年金改革是蔡英文自詡的政績,但這項政策先在軍公教與勞工之間製造對立,接著刻意切割軍人與公教,又挑起世代爭端。尤其,改革次序顛倒軍公教與勞工的急迫性,過程充滿政治算計與選票考量。

六、法律可以恐嚇人民:年改立法,綠委嗆聲「罵愈凶砍愈多」,把法律當成恐嚇人民和政治報復的工具。蔡政府無視台灣民眾在大陸生活便利之需,要修法管制申領大陸居住證,限縮權利,違者開罰。諸如刑事局積極偵辦地震路裂謠言,無視過去多起無罪判決,只為向蔡政府交代,以法律恐嚇人民。

七、法律可以破壞文官體制、安插近臣:修法擴大政務官任命範圍,搶占文官職缺。卡不成駐美副代表,至少奪下代表處政治組長的「口譯哥」,正是完美範例。

八、法律可以雙重標準:為完成打假新聞的政治任務,NCC 脫掉獨立機關外衣,對「顏色不正確」的媒體大肆開罰,對於犯行相同的親綠媒體則裝聾作啞。

九、法律可以無端消失:法律是利器,但對於妨礙政治利益的法律,就讓它消失!陳水扁簽書手不抖,唱歌中氣足,還企圖邀韓國瑜辯論他「貪在哪裡、汙在哪裡」。阿扁貪汙是法院認證,大家看得到;但阿扁趴趴走時,民進黨卻看不到法律。面對農地違章工廠,法律更從未出現過。

對民進黨來說,法律之為用,不外政治鬥爭與政治利益而已!上述法律九大政治用途,其實未能盡其全貌。法律學者有心,大概可以開一門《民進黨法律學》的課了。



【即時短評】同婚過不過? 見證台灣平等自由的高度

◆  【即時短評】表決一時爽…蔡易餘擔心的事會發生?
◆  【重磅快評】不想與柯P同台 韓國瑜不爽他談笑扣紅帽
◆  【即時短評】政治手段處理同婚 兌現理想卻製造對立
◆  【即時短評】同婚過不過? 見證台灣平等自由的高度

◆  【重磅快評】王浩宇百萬小學堂只是短暫娛樂鄭文燦
◆  【重磅快評】原來蔡政府的智慧 都被政治蟑螂啃光光
◆  【即時短評】清理同婚戰場 考驗蔡英文連任之路
◆  【重磅快評】灌完迷湯拆核一廠 台灣將成拆廠大國?
◆  【重磅快評】段宜康不吞的曲棍球 蔡英文終究是要吞的
◆  【重磅快評】韓國瑜作球賴清德 霸氣副本抄送蔡英文
◆  【即時短評】總統府南遷?問題不在屁股在腦袋!
◆  【重磅快評】等蔣勳開口才關心農地違章工廠?
◆  【重磅快評】果然國之勇者!論黨國一家的內政部長
◆  【重磅快評】賴清德提自經區放大版 偷打蔡英文一巴掌
◆  【重磅快評】吳郭會後,藍營如何解理性與感性之爭?






【即時短評】同婚過不過? 見證台灣平等自由的高度


2019-05-17 11:40 聯合報  記者何定照╱即時報導
挺同人士在立法院周邊集結,主辦單位估計湧入近4萬人。記者何定照/攝影

台灣爭取同性結婚33年,今天就要決定是否立法通過同志結婚權,在台灣史、亞洲史乃至全球史上創下里程碑。這其中畫時代的意義,並非僅是讓同志透過一紙結婚證書保障現實生活權益,更將彰顯台灣平等自由思想的格局與尊重人權的高度。
全球目前共26個國家同婚合法,多是被認為是較自由開放的西方先進國家。在民風普遍較保守的亞洲,台灣若破紀錄寫下第一,除了台灣同志鍥而不舍的努力奏功,也因為台灣在解嚴後,一直朝人人可自由發聲的公民社會邁進;並從層層疊疊的歷史血淚中,學習到尊重人權的同理心與必要性,才可能在今日一同寫下歷史。
當然,台灣社會因為自由多元,也像其他爭取同婚的國家一樣出現反同婚聲浪,並和全球漸漸崛起的新保守主義相應和。今日台灣政府、立法院若能不因反同聲浪就從捍衛人權與法制退卻,而是真正聽見人權被迫殘缺者的呼聲,將讓台灣再度證明自己是多麼珍貴可愛的寶島。
正如同志團體指出的,今天同志其實不只在爭取同婚,而是爭取人權不該有差異,各種不同性別、階級、種族、認同者,都該享有同等權益。如果台灣全民都能從心底認同人權價值,如果今日立法院能以投票見證台灣人的心可以有多麼大、多麼包容,不因個人養成的習慣與刻板印象,就否定他人應有的權利,那將是多麼偉大的人性展現。
當然,台灣也正如其他爭取同婚國家,法令過了,並不代表此後一切一帆風順,各種抗議異聲必然難免,都有賴全台官民一起面對。自由與人權從來不是一蹴可幾,思想的啟蒙需要時間打開,今天就可以是起點。
從作家白先勇1977年起動筆寫下經典同志小說《孽子》,到1986年祁家威請求與男性公證結婚,乃至2016年台大法籍同志教師畢安生在伴侶逝後、自己權益不受保障而跳樓辭世,以及去年反同婚公投後喪氣輕生的同志們,台灣數十年的同志血淚史,終將在今日揭新頁。立法只是開始,人權還待實踐,台灣究竟能否繼續堅守亞洲人權燈塔,需要你我一起守護。







【即時短評】政治手段處理同婚 兌現理想卻製造對立


2019-05-17 13:13 聯合報  記者張文馨╱即時報導
挺同婚(左圖)、反同婚(右圖)兩陣營間看法的歧異,並沒有隨著同婚專法立法而消弭。 本報資料照片

亞洲第一部同婚專法即將出爐,婚姻平權的主張是蔡英文競選總統的政見,民進黨用政治手段處理同婚專法,訴諸政黨存亡,雖然兌現理想價值,但也種下社會對立的種籽。
民進黨立委林靜儀在臉書上感嘆「當民進黨站在價值選擇的這一端,請不要讓明年一月的選舉結果告訴我們,堅持價值是錯的」。行政院長蘇貞昌說,「若明天沒過,是民進黨大敗」。體現了民進黨在關鍵時刻的悲壯,也凸顯了民進黨最後將選擇將社會價值與政黨存亡綁在一起。
蔡英文總統從2015年起承諾推動婚姻平權,在民進黨贏得執政和國會優勢後,不少支持者以為勝利在望,因為蔡英文一句「須再凝聚共識」,同婚法案被關回櫃子裡,很久很久再難「出櫃」。
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過去三年握有國會和執政優勢,從未提出一個正式版本,直到大法官釋憲、公投結果出爐,才被動由法務部擬出專法條文。而蔡英文自己,錯失了堅持價值的機會,也錯過了以價值為名而實現的跨黨派合作。
這不只是一部新法,還是社會結構的巨大調整,民進黨到最後關頭仍考量中南部立委的壓力,在文字上斟酌,顯見30年來,來自中南部的不滿、質疑並沒有顯著改善,民進黨對同婚的堅持,並未能感動、改變反對派。
法國是個天主教為主的保守國家,2011年,法國的憲法法庭宣告反同性婚姻的法律條文不違憲,法國國會以293對222的票數否決同婚法案。2012年,社會黨的法國前總統歐朗德打著支持同婚的旗號上台,挟著國會多數在2013年通過同婚合法化,展現了其對價值的堅持與領導決斷能力。
婚姻平權的極致追求,是修改民法,不讓同性或異性在民法中有任何差異存在,因此今天的同婚專法,是婚姻平權的一步,並非最後一哩路,但是,無論是法律設計或社會對話,都得花費很大力氣,接下來的民進黨與台灣社會,又要如何踏出婚姻平權的下一步?






【重磅快評】不想與柯P同台 韓國瑜不爽他談笑扣紅帽


2019-05-17 18:42 聯合報  主筆室
柯文哲(右)兩度南下高雄都未能和韓國瑜同台,昔日兩人在台北市議會同台「患難與共」的場景成了追憶。本報資料照片/記者許正宏攝影

台北、高雄不到四百公里,為什麼台北市長柯文哲、高雄市長韓國瑜同台如此困難?柯文哲今天南下高雄,停留到19日才北上,韓國瑜表示未接到柯的通知,也沒有安排見面;記得今年228柯文哲挑戰一日雙城,從台北騎單車到高雄,當天韓國瑜結束星馬訪問回到高雄,兩人也沒見面,知遇的情誼難道被選舉沖淡了?
柯文哲的高雄之行當然是謀定而後動,從今天到後天他安排了演講、走訪基層等行程,這是韓國瑜的地盤,如果沒有2020大選,看在柯文哲昔日安排韓國瑜續任北農總座的份上,韓國瑜理應盡地主之誼,好好陪陪柯文哲才是,但是從韓國瑜說希望柯文哲到高雄這2、3天非常開心,好好享受在地美食和高雄人的熱情,談話中感覺不到熱絡。
韓國瑜是個感性的人,為何老長官來高雄,他無法展現熱情?政治人物原本難見真情,即始是演戲,韓國瑜總該應卯一下,為何會出現這種窘境? 柯韓關係究竟發生什麼變化?
韓國瑜問鼎2020態勢已定,連日來他先後表態願意接受國民黨徵召參選總統、若當選總統會在高雄上班,還放出總統兼任閣揆的風向球,國民黨初選辦法適時為他解套,今天他還說同意納入國民黨初選民調,韓國瑜儼然已轉換身分,除了高雄市長,他也是總統初選的熱門角逐者。   
柯文哲始終穩居總統大選民調支持度第二,雖尚未宣布參選,但是「等天亮、下雨,等敵軍走進陣地」之類的談話,還不夠清楚柯的態度嗎?柯文哲上回到高雄時,韓國瑜沒有和他見面,也許是安排不及,但這次韓國瑜明明人在高雄,柯文哲停留時間也很長,卻未見面安排,柯韓的關係確實是回不去了。     
韓國瑜有問鼎2020之志,兩岸關係論述是最難處理的區塊之一,雖然他很清楚說他反對一國兩制、國防要靠美國,但光是提出自經區就遭綠營鋪天蓋地猛轟,他很清楚兩岸關係論述更是不可不慎,偏偏柯文哲要扣他紅帽,為爭取主辦2030年亞運,柯說要跟大陸表達善意,自評在對岸眼中只有55分,韓國瑜的分數比他高,還說「他是對方喜歡的人」,蔡英文則是死當。
這種看似隨興的評價,在韓國瑜看來卻是刻意抹紅,韓國瑜已經說出反對一國兩制及國防靠美國的明確立場,卻還是被柯文哲談笑間輕易歸類為大陸喜歡的人,對韓國瑜來說,這比自經區被綠營封殺的感覺還嘔,因為提自經區起碼還有藍委、朱立倫等人來聲援,但他被抹紅為「對方喜歡的人」,那肯定沒有人會替他講話,何況國民黨正要啟動初選,柯文哲此言的殺傷力不小。
高喊兩岸一家親的柯文哲扣韓國瑜紅帽子,有道理嗎?柯文哲這樣帶風向當然是說不過去,只是政治現實,誰叫韓國瑜在各方民調中都贏柯文哲,柯自然以打韓為最先要務,柯文哲突襲後馬上來高雄,對韓國瑜還真是大考驗,當議員問韓對於柯是否選總統的看法時,韓斬釘截鐵的說:「柯P一定選總統」,絕對是當下最直覺的回應。






【即時短評】表決一時爽…蔡易餘擔心的事會發生?


2019-05-17 23:58 聯合報  記者林河名╱即時報導
立院三讀通過同婚專法,同志可登記結婚。 記者葉信菉/攝影

立法院17日三讀通過「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我國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化的國家,寫下台灣人權史上嶄新一頁。即使如此,社會上對此議題仍然意見分歧,執政黨運用國會席次優勢雖挺過反同壓力,後續恐怕還有選舉這一關。
趕在大法官第七四八號解釋宣告現行婚姻規定違憲的兩年大限之前,立法院終於通過同婚專法。從蔡英文總統、行政院長蘇貞昌,到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雖都欣喜於「天邊看見了彩虹」,但在此之前,執政黨確實也因黨內意見紛雜,讓立法進程一度停滯。
執政黨內意見不一,正是社會對於同婚立法不同態度的縮影。即使是今天,在必須攤牌的最後表決時刻,仍有民進黨立委林岱樺對「辦理結婚登記」條文投下反對票,另有12位立委棄權或未出席。
雖然上述民進黨立委不支持政院微調版的理由各有不同,但也不諱言身為民代,有義務反映民意。立委蔡易餘感慨「表決一時爽,回鄉火葬場」,帶有黑色幽默,或許也最能反映選舉的現實。
去年公投時,反同方在3項公投平均獲得700多萬票,明顯勝出挺同公投得票數。同婚專法三讀通過後,「幸福盟」已揚言不排除發動「複決公投」,要將違反公投民意的同婚法案下架;「安定力量」也預告會有重大宣示,據傳將「組黨」決戰二○二○。
另一方面,先前同婚立法受阻時,蔡總統臉書一再遭挺同臉友洗版痛罵,今天同婚專法三讀後,一堆網友留言道歉並高呼支持蔡總統連任。
同婚議題涉及人權、價值、信仰等理念的抉擇,不應該是「政黨對決」,但挺同及反同的反應,在在證明同婚議題牽涉選票的流動。就看選民最終是否把帳算到政黨頭上。

方祖涵/初選民調與季後賽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方祖涵/初選民調與季後賽
◆  嚴震生/川普的詩班和阿們角落
◆  黃介正/避險靠智慧 和平靠國防
◆  楊志良/中華民國如何不亡!?
◆  葉銀華/該如何修改企併法?

◆  薛承泰/搶救生育,搶救母親?
◆  王正方/執政做了很多的事?不提也罷
◆  洪蘭/最好的語言啟蒙 在餐桌上
◆  周行一/台灣需要槓桿競爭
◆  馬凱/時不我與矣 快迎頭趕上
◆  林中斌/小英連任 情勢翻升
◆  盛治仁/驚豔馬祖

◆  王健壯/講幾個胡適的故事給你聽
◆  沈呂巡/向首任外長致敬 併謝歐盟免簽
◆  方祖涵/選秀會場的政治手段
◆  嚴震生/202020
◆  馬家輝/他們與蠢的距離






方祖涵/初選民調與季後賽


2019-05-16 23:34聯合報 方祖涵(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
川普總統私人律師、曾任聯邦檢察官的前紐約市長朱良尼。 (美聯社資料照片)

十二年前美國總統共和黨內初選剛開始時,幾乎完全是一面倒趨勢。布希王朝結束後,黨內有意接手大位者眾多,主要人物包括眾議院前議長金瑞契、越戰英雄參議員馬侃、保守派參議員湯普生、虔信摩門教的麻州州長羅姆尼,還有紐約市前市長朱良尼。
馬侃正派形象突出,一直受到普遍尊敬,民調數字還算穩健;金瑞契每逢總統大選幾乎都不缺席,也有固定死忠支持者,不過這兩位暫居二、三名,在多數民調距離首位都還有一段距離:來自紐約的義大利裔前市長朱良尼在宣布參選前就高踞排行第一,二○○七年一月正式公告角逐提名後聲勢更是大漲,遙遙領先所有對手。
朱良尼原本是律師,在擔任聯邦檢察官時以鐵腕對付犯罪集團,藉此得到全國性知名度。他在一九九四年選上紐約市長,八年間持續以整頓治安為主軸,成功改善大蘋果原先非常可怕的犯罪率,進而促進都市落後區塊經濟發展。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在紐約造成重大傷亡,朱良尼坐鎮現場指揮若定的模樣更讓他成為「美國市長」,並且獲選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