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8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不婚不生成為國安大問題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經濟日報社論/不婚不生成為國安大問題
◆  聯合報黑白集/「涸轍之鮒」阿中版
◆  聯合報社論/人民何辜,政治可以這樣機關算盡嗎?






經濟日報社論/不婚不生成為國安大問題


2021-09-18 01:40  經濟日報 /   社論
從國家永續的角度來看,人口問題絕對是現在最重大的國安問題之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主計總處公布了十年一次的戶口普查結果,主要分成人口概況和住宅概況二部分,前者包括人口分布、婚姻狀況和家戶狀況等;後者則包括住宅權屬和使用狀況等。由於資料豐富,不但提供學術界了解我國人口和家戶長期變化的基本資訊,也可以做為政府政策的重要依據。

在戶口普查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就是人口總數年齡結構變化。在台灣已眾所周知的兩個重要現象,一是自去年起人口已經出現淨減少的現象,有人稱之為「生不如死」;另外一個現象就是人口迅速老化。當淨人口數減少,加上人口老化,即造成勞動人口的比率快速下跌,這對於台灣未來的生產力和競爭力都會帶來重大影響。

因此,從國家永續的角度來看,人口問題絕對是現在最重大的國安問題之一。

從出生人口數來看,民國 50 年(1961年)時,出生人數達到 42.3萬人,到民國 70 年(1981年)時還維持在41.4萬人,然後出生人數就開始逐漸減少。民國 99 年(2010年)正好遇到國人最不喜歡的虎年,當年出生人數剩下16.7萬人。經過政府不斷努力,民國 105 年(2016年)出生人口數回升到20.8萬人;但接下來的幾年出生人數迅速下降,去年只剩下16.5萬人,為歷來新低

由於去年國內死亡人數達到17.3萬人,第一次出現出生人數少於死亡人數現象,造成去年人口第一次出現負成長。今年出生人數依然低迷,死亡人數則因為新冠疫情而明顯增加,所以今年可能也會是「生不如死」的一年。如果生育率持續低迷,死亡人數卻因為人口老化而持續增加,我國人口長期負成長可能會成為常態。

一般來說,造成國人不願意生小孩的主因是養小孩的成本太高,包括房價和小孩子的養育費用太高,因此,很多年輕人寧願選擇去養毛小孩,也不願意生養小孩。為了解決高房價的問題,控制合理房價應該是政府要努力去執行的,但是多年來房價愈來愈高,完全看不到有任何被控制的效果。五年前蔡政府宣布要提供20萬戶社會住宅給年輕人使用,目前能看到的仍然是寥寥可數。

另外一個重要的政策方向,就是降低年輕人養育子女的成本,尤其是在學前時期的托嬰與幼教支出。目前各縣市政府都提出一些養育補助,並擴大公托比率,但顯然現在政府的協助是遠遠不足的,才會使得出生人數持續下降。看來當年郭台銘所說「六歲以前國家養」的政策,可能真正是有需要的。最近,蔡總統提出「0到6歲國家跟你一起養」政策,預計到民國 113 年(2024年)前,每年至少挹注 1,000 億元經費,包括擴大公托、降低公私立幼兒園學費和提高育兒津貼等

根據以往多次調查結果,提高婦女生育意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協助照顧幼兒,包括托育和幼兒園等。因此,一個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把義務教育往下延伸到5歲,同時全面增加公辦托嬰和幼兒園,讓所有想要進公托公幼者都進得去

據估計,義務教育往下延伸一年的經費約 200 億元,因此每年 1,000 億元應該足以提供所需經費。

最後,這一次戶口普查顯示,造成出生率偏低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國人結婚年齡普遍延後,25歲至44歲的男性與女性的未婚比率由民國 99 年(2010年)時的43.3%與31.6%分別大幅上升至民國 109 年(2020年)的51.5%與39.5%

同時,因為這些人都已經成年,大都選擇自行居住,所以過去十年的單身戶數由228.5萬戶增加至304.2萬戶,增加了 75.7 萬戶但同一時期,國內總戶數只增加了 99.7萬戶。如果愈來愈多的年輕人選擇不結婚,當然就沒有生育的可能。所以,如何提高年輕人的結婚意願或是協助他們找到另一半,可能也是解決少子化國安問題的另外一個重要政策方向,值得政府部門思考。










聯合報黑白集/「涸轍之鮒」阿中版


2021-09-18 04:37  聯合報 /   黑白集
行政院長蘇貞昌(右)及衛福部長陳時中(左)到立法院就國籍航空機組員隔離「3+11」決策過程專案報告,兩人彼此交換意見。記者潘俊宏/攝影



陳時中每天有新的脫口秀,民眾聽得怒火攻心,只差沒吐血。前一天,他說將進行莫德納高端疫苗的混打試驗;後一天,他說政府已握有八千萬劑疫苗,足夠大家打上第三劑、第四劑。這些話,有誰聽得進去?

打過莫德納的人,誰想混打高端?高端疫苗無法產生太多中和抗體,政府要讓高端混打莫德納,不過是要遮掩莫德納不足、且一二劑間隔已超限的問題。何況,混打政策至今八字都沒一撇,竟能瞬間跳接到莫高混打」,還真是莫測高深。

但阿中仍口吐金句,說如果不做這項試驗,「台灣永遠沒辦法走在最前面」。這就多慮了!高端沒做三期試驗,衛福部就開放民眾接種,這已讓台灣走在「世界最前面」了。陳時中自己就是領隊,忘了嗎?

更好笑的,是那句「手上疫苗夠打三、四劑」。加上昨天運抵的一○八萬劑,台灣訂購的莫德納到貨僅二五八萬劑,只來了一半。換言之,不管你明後年加訂了多少數量,現在大家打不到就是殘酷現實。對於躺在急診室的病人,醫師能說等「明年新藥到了」再來幫你治嗎?

莊子》書中有個「涸轍之鮒」的故事:受困路中瀕於乾涸的魚,只要有一桶水就能讓牠活命,但路人卻誇稱,將去引西江水來相救。陳時中不就是那個虛與委蛇的路人










聯合報社論/人民何辜,政治可以這樣機關算盡嗎?


2021-09-18 04:37  聯合報 /   社論
新竹市長林智堅(從右至左)、蔡英文總統、立法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到新竹造訪華德福幼兒園,三人同框為大新竹合併添想像空間。記者王駿杰/攝影



新竹市長林智堅提議新竹縣市合併,遭質疑將為一人一黨修法。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樂見倡議之餘,原本還半遮面說仍需考量民意反應和法制配套;但後來就連演也不演了,民進黨官方臉書明言:縣市合併升格是「時勢所趨」。緊接著,林智堅對是否再選也就不再遮掩:「提了,就應該要留下來」!

林智堅終於坦承將參選縣市合併升格後的「大新竹市」。但「大新竹市」原本不在林智堅的政治地圖中,他也未曾就新竹縣市合併升格改制議題有過什麼討論和規畫,卻在二任屆滿前硬生生畫出一大塊新政治圈地。甚至在面對苗栗也有合併的呼聲時,林智堅還投機地把苗栗一分為二,苗北由新竹接收,苗南則歸給台中。為此,苗栗縣長徐耀昌怒批他:「年紀輕輕就機關算盡」。

林智堅原先的盤算,是要在市長任滿後轉進桃園參選,不料人氣未如預期。他立刻見風轉舵,改提新竹縣市合併升格,為自己另闢政治出路。根據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縣市長選舉結果,新竹縣市選票若合併,民進黨頗有勝算。然而,若併入藍營長期執政的苗栗,林智堅的「大新竹」市長夢即注定無望,因此他才有分割苗栗的突兀奇想。新竹縣市若合併,人口為一○二萬,仍達不到《地方制度法》規定的一二五萬升格門檻;但只要加上苗北,就剛好跨過人口門檻,連修法都省了。

林智堅曾是最年輕的縣市長,第一任市長僅以千票險勝,第二任就以壓倒性勝利連任,被視為綠營的明日之星。未料,他藉自己的政治明星光環機關算盡,隨口就把新竹縣市當政治圈地,隨手就把苗栗一刀腰斬。他距離卸任還有一年多,如今滿腦子卻只有個人盤算,還有心市政嗎?有這樣心不在焉投機市長,新竹市民何其倒楣有這種飛象過河未來市長,竹苗縣民又情何以堪

徐耀昌批評林智堅「年紀輕輕就機關算盡」,事實上,為一人一黨修法改制的民進黨更是機關算盡。新竹縣市合併升格,不僅可確保綠色據點、瓦解藍營鐵盤,更能把餅做大至於對國家有何好處,根本不必解釋。事實上,從蔡總統的國產疫苗政策,到行政院長蘇貞昌的五倍券,哪一項不是機關算盡?相形之下,林智堅一眼就被識破,還是小巫見大巫。

對於紓困振興,民意要求普發現金,但不知蘇貞昌到底在堅持什麼,非要發行既浪費又不環保的五倍券,甚至弄到天怒人怨、派系圍攻,差點掀翻閣揆寶座。如今看到部會搭配五倍券的各種加碼券將輪流上場,天天抽、周周抽,連續四周讓民眾懷抱中奬的小確幸。原來蘇貞昌的如意算盤,是要拿五倍券一路造勢到十一月,挽救其跌落谷底的民調。但如果疫苗覆蓋率不足,民眾不敢出門消費,蘇貞昌機關算盡,也振興不了經濟。

疫苗政策則恰恰反映了蔡英文「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既要護高端疫苗,又要搶年輕選票,蔡政府對疫苗採購和民間捐贈消極推拖,接種順序並不照科學防疫原則,而是根據選票考量尤其,藉著疫苗到貨空窗期製造高端高潮假象,導致現在許多人不是第一劑沒得打,就是第二劑沒著落蔡政府機關算盡,人民性命卻不在她的算盤上

民進黨很會選舉,但治國無能,就連治國都充滿私心算計。從林智堅、蘇貞昌到蔡英文,這樣的算計在中央到地方的綠色執政裡同時展現,絕非巧合。但台灣何辜?人民何辜?政治,即使做不到福國利民,也不能一味機關算盡啊!


薛承泰/十年一次的普查 呈現什麼樣願景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薛承泰/十年一次的普查 呈現什麼樣願景
◆  施振榮/王道與「ESG」
◆  黃介正/駐美代表處更名的想定
◆  羅智成/和平需要學習─人類演化最後一步
◆  馬凱/「雙失靈」縱富凌貧
◆  林中斌/阿富汗浴火重生的曙光







薛承泰/十年一次的普查 呈現什麼樣願景


2021-09-18 05:14  聯合報 / 薛承泰(作者為退休台大教授)
願景工程執行長羅國俊(左起)、願景工程基金會董事長陳冲、聯合報系董事長王文杉、聯合報執行董事項國寧、聯合報社長游美月一同合影。記者余承翰/攝影



聯合報走過七十年了,記錄了中華民國在台灣在這段時間的奮鬥、成長與轉變;在這諸多的變化當中,人口變遷是重要特色之一,不僅是願景工程的基礎,對未來的衝擊也將會是全方位的!筆者在過去卅年間投稿,人口議題一直是關切重點,從當年警告「廣設高中大學」要注意未來人口發展,到近年來「生不如死」的隱憂。

最近主計總處公布民國 109 年(二○二○年)十年一次的普查,如果不含外籍人士,人口總數為二,二九一萬人;這是光復以來,台灣地區人口增加最少的一次,只比上一次普查(民國 99 年(二○一○年))增加卅五萬人精確一點說,雖然十年間總人口數增加,但年度間的成長率呈現遞減,到去年就轉為負成長

如果配合戶政司戶籍人口資料來觀察,台灣人口負成長是走定了,而且比想像中來得更急速!以今年前八個月為例,人口負成長已達十點九萬人。這其中有二點五萬人是屬於自然負成長(出生少於死亡);社會性的負成長(遷入少於遷出)則更高達八點四萬人,這個數字是民國 85 年(一九九六年)飛彈危機一整年的二點四倍!今年的生與死和疫情關係較為明顯,尚可理解;可是遷出數大幅增加,政府應立即了解原因,再怎麼說,台灣疫情相對國外緩和,何以有那麼多人離開呢?

普查報告除了人口數量與變化,凸顯人口結構的改變。例如,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有三六七點一萬,占總人口百分之十五點九十年間增加一二三萬老人老人增加說明台灣社會的進步與長壽,本是值得驕傲的事可是當老人退出勞動力市場,缺少經濟來源,又因為健康因素而需要照顧,即可能成為家庭與社會的負擔

未來十年老人將再增加一八○萬人,其中需要長期照顧者人數也會從當前四十八點七萬人,增至七十萬人以上。政府應考量人口趨勢,來設計合宜的退休制度與長照政策。且別忘了,今後生育率若再下探,將會拉升老人占比,使得人口結構轉變更為快速,對社會衝擊更趨險峻,如何因應「少子化」更是一項難題!

去年只有十六點五萬生育量,今年至八月底為止只生了九點九萬嬰兒,到年底總數應在十五萬左右,將再度創下新低。相對於老人,年輕人數量與比例都在下降中,提升其競爭力應是國家極重要的政策。特別是大學生年年減少,如果在教育上還繼續「討好」,國家發展前途堪憂。此外,年輕人似乎不愛結婚,結婚後離婚率也特別高普查顯示卅至卅九歲與四十至四十九歲人口中,前者近四成後者近兩成是未婚」,這雖是個人選擇,但國家的願景呢?

此外,居住型態也有些改變,較為明顯的是,單人戶占百分之廿六,較十年前增四個百分點父母與未婚子女戶百分之卅點六,卻減少五點二個百分點。換言之,家戶型態趨向於「零散化」,在八○三萬總戶數中,平均戶量已降至二點八人;一個人住或夫妻(同伴)兩人住的情形普遍化,其中「獨老」與「老夫婦戶」增加尤為迅速。這也說明何以人口已轉為負成長,住屋需求仍居高不下

如果還有廿年,蔡總統應是八十五歲的老老人」,曾想過那時台灣的情景嗎?就算沒有外部重大變化(如戰爭、天災或瘟疫),約三分之一台灣人口是老人,這是較為確定的未來,其他的就很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