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8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抗疫 善用「反脆弱」思維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9961/web/

◆  聯合報社論/「死後確診」標記了台灣的防疫疏漏
◆  聯合報黑白集/選前娘家,選後分家
◆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抗疫 善用「反脆弱」思維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抗疫 善用「反脆弱」思維


2020-02-18 00:01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新冠肺炎來勢洶洶,行政院近日拍板,將匡列一年600億元特別預算,紓困受創產業,待疫情穩定後,還將祭出20億元振興抵用券,鼓勵消費。在台灣尚未出現重大防疫破口之際,政府能及早備妥經濟藥石,可說功德無量。惟目前已有不少公衛專家預期,新冠病毒恐流感化,未來將長期與人類社會共存,為因應將來更多不可測知的「黑天鵝」,政府必須即刻以更宏觀、更彈性視野來布建共生對策。

回顧17年前的SARS,首發病例出現在民國91年(2002年)11月的廣東,此後病毒藉由全球綿密的海陸空網絡,迅速在37國造成8,096個病例。當年的台灣也不能倖免,自民國92年(2003年)3月中出現第一例後,短短四個月累積病例就突破600個,台灣還被世衛組織列入感染區,直到7月初疫情解除才被除名。

在SARS肆虐期間,台灣的民間消費縮水,就連企業投資也相當保守,累及當年第2季經濟負成長。在最悲觀、疫情還看不見轉折時,經建會國發會前身)還預估SARS對台灣經濟衝擊將達100億元。所幸,這個不速之客在當年的夏日高溫中退場,台灣經濟也幸運地在第3、4季獲得V型反彈。

SARS情況如此,今日新冠肺炎的「終局」目前還很難測知。主要理由是,SARS與新冠肺炎雖然同為冠狀病毒肇禍,但是兩者的發源地、流行期間、動物宿主,及傳染力、致死率都不盡相同。台灣經濟當年能迅速復原,並不代表今年也如此幸運。更別說,目前已有多位公衛專家預期,人類所知有限的冠狀病毒還將流感化,長期與人類社會共存,待人類出其不意時再大鬧一場。

在一個黑天鵝頻仍現蹤的年代,政府在思索對策時,就必須要有開闊與彈性的視野,避免只能在事發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我們必須借鏡《黑天鵝效應》、《反脆弱作者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的觀點:無法預測的事,存在於世界的每一事物中,由此形成了世界的脆弱性。既然黑天鵝事件難以避免,那麼我們就要努力透過「反脆弱」來減少損失,甚至藉由反脆弱得到好處。

什麼是反脆弱呢?反脆弱不等於追求剛強,而是一種願意與不確定性共存,處處展現靈活與彈性的心態。塔雷伯認為,這個世界最好像貓一樣,而不是洗衣機,才能生存地更好。貓所表彰的,就是一個靈活彈性的生物體,洗衣機雖功能強大,但是機械體的構成,往往用愈久,愈容易從小錯演變成連環錯,最後造成系統崩潰。

政府要將反脆弱思維應用在應對黑天鵝事件的經濟決策上,首先必須要拉高視野,不能只有產業紓困的角度,更別說,疫情穩定了,延遲的消費自然會大爆發,又何須政府籌劃限制多多的20億元振興抵用券

政府該努力的,反而是該祭出誘因增加產業的彈性與耐受度。舉例來說,在防疫期間,有不少業者在「網路」的奧援下,坐收了一波「宅商機」,政府不趁此時加強輔導傳統產業數位轉型、催生更多的產業創新模式,更待何時?

另一個在防疫期間凸顯彈性缺缺的,還有台灣長年僵固的勞動力思維。例如,為了避免群聚感染,政府讓中小學生延長寒假,家長最長則可請14天的防疫照顧假。政府立意甚佳,但實務上很多雙薪家庭在無幫手的情況下,只能把孩子送往安親班,還得擔心孩子在更侷促的空間裡會不會生病。

其實,對廣大雙薪家庭來說,他們希求的不是一個長時期的照顧假,而是法令提供工時計算工作地點變更「彈性」,如此才能兼顧生產力托育需求。政府此刻若願意鬆綁法令、創造風氣,才是真正幫了勞工的忙。

抗疫,可能是一場長期戰役,但我們不能無所作為,政府、企業,所有人,都可以從長期抗戰中,發揮創意,創造機會。















聯合報黑白集/選前娘家,選後分家


2020-02-18 00:16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因新冠肺炎疫情緊繃,陸配子女入境政策引發各方激辯。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滯留大陸的陸配子女能否返台,政府政策一變再變。在國內反中輿論壓力下,衛福部長陳時中則以「丟包沒道理國家收」、「自己選擇的國籍自己承擔」,為此事定調。人道的普世價值,被丟得一乾二淨。

不僅如此,連陸配也成眾矢之的。未能登上首班武漢包機返台的血友病患母親,因為臉書的感謝文沒有感謝蔡政府,被網民肉搜查出她是陸配,而且還是「韓粉」。因此,慘遭綠營支持者「出征」,各種無情謾罵加身,叫她「不要回來了」。真是情何以堪。

這讓人想起春節之前,蔡總統參加海基會關懷陸配親子活動,說新住民權益是政府優先關注目標,還說希望讓陸配在台灣也有「」的感覺,「海基會就是各位的娘家」。蔡英文說,大家有問題盡量反映,政府會全力協助解決。

總統那番話,對照而今發生在陸配及其子女身上的事,可謂無比諷刺。一家團聚、不被歧視,難道不是陸配希望政府解決的問題?放諸四海,這個要求並不過分,其他國家撤僑也都以夫妻、親子團聚為目標。而且,除了身分,竟連政治認同也能成為歧視的理由

一場疫情,令人懍於政治仇恨竟超越人權和人性蔡英文說過,「沒有人該為自己的認同道歉」;現在,是否要加上「但必須為自己的認同被剝奪權利」的但書?選前滿口漂亮話,選後則是滿滿歧視,真可謂「選前娘家,選後分家」了。












聯合報社論/「死後確診」標記了台灣的防疫疏漏


2020-02-18 00:23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再增,圖為民眾自保,上街都戴上口罩防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連續七天未發現新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後,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又宣布了兩個確診病例;不幸的是,其中一名患者已在前一日病逝。台灣出現首例死亡病例,其實沒必要太過擔憂,畢竟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僅二%。令人錯愕的是,這名患者並未在生前被納入確診名單,卻在死亡後追溯才確認。這顯示,我們在標榜低確診數字時,可能忽略了一些潛在的患者。

之所以發生死後確診的案例,主要是這個案例並無任何陸港澳旅遊史,因此雖因肺炎在月初住院,但依當時的防疫規定,仍未達院方通報標準。直到本月十二日,中央疫情指揮官陳時中參考美國、新加坡作法,擴大採檢流感重症陰性病例的遺珠又過了四天,這名患者才被宣布為確診感染者,但他前一天已經身亡且不幸的是,他已將病毒傳染給同住的兄弟

這波疫情最弔詭的特徵是,病毒潛伏期長達兩周甚至更長,有些患者症狀極不明顯,且在無症狀階段即有傳染能力,這造成新冠肺炎追蹤的難度,防不勝防。然而,這樣的情況並不罕見,日本上月底從武漢撤僑的首班包機返國後即查出三名感染者,其中兩人並無任何症狀,卻在快篩中確診感染

此外,目前已痊癒的我國第十例患者,是在輕症時不知不覺傳染給妻子;其妻先被確診,才追蹤到他。為此,本報二月一日社論《「無症狀傳染的破口必須堵住》,即早早呼籲政府必須提高疫情管制標準,以防堵破漏。然而,憾事依然發生,可見政府的警覺不足。

死後才確診的第十九例患者,是一名白牌計程車司機,有時搭載往返兩岸的台商,可能因而受到感染。現在,政府要進一步追蹤的方向有二:一是往上溯源,尋覓他的傳染源頭;二是往下追索,他在潛伏期及住院期間,是否將病毒傳播給其他周遭親友或醫護人員。這兩路追蹤的結果,將是檢驗我國是否已出現「社區感染」的重要指標。

在醫護人員的追蹤部分,情況可能比較簡單。從上月下旬我國宣布入境檢疫後,台灣各醫療院所人員均已戴上口罩嚴陣以待,第十九例患者就醫時雖未被確診為新冠肺炎,但在醫護人員保持警覺的情況下,他傳染給醫護人員的機率較低。問題是,在他出現咳嗽發燒症狀後、未確診為肺炎前,是否有民眾在醫院或其他處所遭到感染,則必須再詳加追蹤。

至於往上追溯其傳染源的部分,則可能比較棘手。目前,防疫中心已從死者的手機通聯紀錄,鎖定三名他可能接觸的台商,正著手調查。然而,從死者初次發燒就醫迄今已事隔廿日,即使三名台商中有人被查出是感染源,這廿天來,此人也可能已感染周遭親友乃至路人。若果真如此,一演成社區感染,情況將可能複雜到難以想像。但即便最壞的情況發生,政府仍須耐心逐一抽絲剝繭追蹤到底,唯有如此,才能徹底驅逐病毒,避免SARS期間和平醫院封院那樣的憾事發生。

第十九名病例直到死後才被宣布為確診,從任何角度看,都是我們嚴密防疫工作上的一項難堪疏漏。尤其,當政府一再宣揚台灣防疫工作做得如何了得,蘇揆則自誇口罩實名制發放是「世界最成功」,這類態度,其實都在極力壓低確診數字,也可能因此抑制了醫療院所通報可疑病例的意願。疾管署在十二日通知回溯檢驗百餘件可疑流感重症檢體,這是極正確的作法結果發現第十九例個案為唯一確診,立即將他移至負壓病房。但問題是,為何當天指揮中心未立即將這個案例宣布為確診,卻直到他死後次日才發出確認的消息?

料敵從寬、禦敵從嚴」,確為對付新種病毒的最佳策略。一旦證實社區感染已發生,防疫中心恐怕必須公開這名死亡確診者的活動範圍,那是不得不的選擇。

【即時短評】綠能真能無敵?一棵樹還是一塊太陽板的選擇

◆  【即時短評】綠能真能無敵?一棵樹還是一塊太陽板的選擇
◆  【重磅快評】加量不加價!政府吃定6千家可愛健保藥局
◆  【重磅快評】政治力又來了?莫讓「差別防疫」成缺口
◆  【重磅快評】面對新冠肺炎 要知道病毒比病毒學家聰明

◆  【重磅快評】防疫一級開設 不應考量政治因素
◆  【重磅快評】「長廷公主號」的「逆時中漂流記」







【即時短評】綠能真能無敵?一棵樹還是一塊太陽板的選擇


2020-02-18 20:01 聯合報 /   記者翁禎霞/屏東縣即時報導
屏東縣萬巒鄉沿山公路兩側的台糖農地種植了大片樹林,如今綠樹成林,已達砍伐年限,台糖計畫推動「農電共生」,但是砍樹種電的作法遭到地方質疑。記者翁禎霞/攝影


綠能是廿一世紀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但綠能也並非無敵到必須踩踏環境前進,台糖計畫在屏東縣萬巒鄉利用200公頃平原林推動農電共生」,雖然規畫單位說得師出有名,但一棵樹長成至少20年,如何擇地種電如果沒有交代清楚,砍樹種電無異削足適履」,屏東縣政府雖稱尚未收到台糖的申請案,但至少也該拿出態度,為這一整片平地森林說說話吧!

屏東縣沿山公路北自高樹、南至枋寮,全長68.8公里,這條路是現任行政院長蘇貞昌在擔任屏東縣長時所開闢,前縣長曹啟鴻在擔任民代任內更大力推動在沿線利用台糖土地造林,如今綠樹有成,沿山公路成為大武山腳下最美一條路,屏東縣長潘孟安上任後,更大力推動沿山公路觀光。

如今台糖提出農電共生計畫宣稱是要利用林相不佳的農地,結合農業設施和綠能設施,但如何界定「林相不佳」?如何選擇地段?如何把關?並沒有更明確的說法,倒是地方一聽到200公頃樹林可能不保,怎麼也嚥不下這口氣。

就如萬巒鄉長林國順所說,地方支持綠能政策,但台糖今天提出的「農電共生」計畫未免太粗糙,試想200公頃的農地上能種少棵樹?只一個「林相不佳」的模糊標準,如何讓地方接受?綠能雖是當前最重要的課題,但綠能也不是尚方寶劍」,一棵樹?或是一塊太陽能板?地方的選擇應該已經很清楚了。












【重磅快評】面對新冠肺炎 要知道病毒比病毒學家聰明


2020-02-18 11:17 聯合報 /   主筆室
國內新冠肺確診病例飆到二十二例,日前不幸發生首例死亡病例,引發民眾緊張。本報資料照片/記者葉信菉攝影


新冠肺炎武漢封城接近一個月,人類緊繃的情緒已接近失控。恐懼,每天盯著疫情擴散地圖,疑似患者、確診患者、治癒人數…,幾乎陷於恐慌。台灣防疫網緊密,情況都還在掌握中,但究竟之後是什麼險峻局面,恐陷於茫然;太過複雜的訊息,又沒有基本判讀能力,只能跟著緊張。

昨天,確診病例飆到二十二例,不幸發生首例死亡病例,民眾當然緊張,不知道危險究竟怎麼迫在眉睫。只看到大人們爭執究竟算不算社區感染社區傳播」,人民無從分辨;相信大官說的都各有前提、各有道理,但民眾聽不懂,擔心不曾少過。

另個不解,不是說先有院內感染嗎?醫師、護理師、清潔工近距離感染,這層防線失守後病毒才擴及社區?先是社區內的近距離接觸,認定為「社區感染」,若是連路過的無關第三者也中鏢,那才是「社區傳播」嗎?不同的用詞對社區居民的威脅天差地遠

照說,台灣有民國92年(二○○三)的SARS珍貴「資歷」,這回雖然病毒變異、更新了,但應變的步數還是行得通的,比起日本此番荒腔走板強多了。糟糕的是,我們專家的說明未能與民眾的知識平台接軌,民眾要怎麼正確應對疫情只有洗手、戴口罩一招嗎

不幸中鏢怎麼辦?民眾接收的訊息是趕緊上醫院求診;但迄今醫師一直不說除了支持性療法,沒有針對病毒的藥物,更奢談有疫苗;但民眾聽來,就醫接受醫師治療安排就能活命。至於大陸以痊癒者血液抗體製造血清治病,當然管用,問題是台灣迄今只有兩位痊癒病患,到哪裡取得足夠血液抗體?大陸痊癒者超過千人,血液抗體來源不是台灣能比的。

寄望疫苗?台灣國衛院國光生技高端科技等單位的疫苗研發實力都是世界級水準但新冠肺炎疫苗除了取得基因排序基本資料,更需進階的基因重組,這是極高的科學門檻;以這幾所研發單位的實力,都只敢保守的說一年多、兩年後可望量產,但其間病毒又玩些什麼花樣?全然不可預知。

冠狀病毒之父賴明詔,「病毒,一定比病毒學家聰明」。人類只有回歸免疫生活習慣,才能不被病毒侵襲











【重磅快評】政治力又來了?莫讓「差別防疫」成缺口


2020-02-18 12:26 聯合報 /   主筆室
日本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逾五百例,是中國大陸以外感染人數最多的國家,東京街頭舉目可見戴著口罩預防被病毒傳染的人們。圖/美聯社


從二月中旬之後,日本境內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人數急劇增加,截止目前為止確診病例已逾五百例(含鑽石公主號),是中國大陸以外感染人數最多的國家,而令人擔憂的是,感染區域遍佈日本全國各地,甚至還有許多案例至今尚未找到感染源,日本是台灣民眾出國最大的觀光目的地,日本會不會成為台灣防疫的缺口,值得政府關注。

日本為成為這場新型冠狀病毒的重災區,主要是安倍政府的延遲防疫與日本人民的自主警覺性不夠

身為亞洲首屈一指的公衛大國,在這次新型冠狀防疫上,與其他國家相比,日本的步調似乎是落後許多,日本政府遲至2月1日才將新型冠狀病毒認定為「指定感染病」,至今日本也尚未禁止除了湖北地區以外的中國大陸觀光客訪日而安倍政府的延遲防疫主要是不希望把大陸觀光客拒於門外而影響日本經濟,同時將檢疫標準升高,不但不利於八月東奧的舉行,也會衝擊到安倍今年觀光客四千萬的目標

其次,在民國92年(2003年)的SARS期間,當時的日本並未受到衝擊,導致日本人民對於冠狀性病毒傳染力的極度輕忽,至今在日本街頭仍只有不到一半的日本民眾戴上口罩,而甚至有日本公衛專家在電視上表示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力並不強,還有名日本計程車司機在疑似感染冠狀病毒時,還接受記者訪問,中間接到醫院人員電話之後,還回到現場表示已經被通知確診了。

面對日本疫情的快速擴散,日本是目前台灣每天航班往返班次最多的國家,同時也許多台商藉由日本轉機到台灣,而我們的疫情指揮中心卻仍把日本列為在國際旅遊最輕微的第一級的警告階段,反觀,確診人數少於日本的新加坡卻列在第二級的警示階段,再比照之前疫情指揮中心禁止香港、澳門旅客來台,甚至連港澳中轉都要居家檢疫十四天,在寬鬆標準不一的情況下,政府是否出現政治力干預防疫專業的「差別防疫」呢?

台日友好關係固然重要,但對於日本疫情的發展,政府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及早訂定檢疫的標準,更要拋棄差別防疫的心態,否則,日本將有可能成為台灣防疫上的最大缺口。












【重磅快評】加量不加價!政府吃定6千家可愛健保藥局


2020-02-18 16:15 聯合報 /   主筆室
口罩購買採實名制上路十多天,全國各地健保藥局每天都大排長龍,藥師工作負荷不輕。圖/台南市藥師公會提供


為了搞定口罩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後天起,兒童七天可購買四片口罩,每家健保合作藥局每日配送的兒童口罩加倍為兩百片,每家配送的成人口罩也倍增為四百片,讓更多民眾可以買到;防疫作戰以來,每每政府一聲令下,健保藥局莫不照單全收,只是,政府的不友善讓他們的心比近日的寒流還要冷。

配送口罩片數倍增,當然可以稍解民眾的口罩之慌,但對全國六千多多家的健保特約藥局來說,不啻是一場加長型的噩夢;原本兒童口罩一百片、成人口罩兩百片,動輒一兩小時的工作量,已讓業者不堪負荷,如今口罩數量倍增,健保特約藥局也只能照單全收,雖是防疫期間大家共體時艱,但政府對健保特約藥局「加量不加價」的政策似有調整的空間,讓業者比較能無怨無悔地配合政府防疫作戰。

政府首次推口罩實名制,民眾可以到社區健保藥局購買,固然方便,但也給藥局帶來沉重的負擔,特別是少數藥局的藥師年齡大、又只有一個人服務,十二天下來紛紛大喊吃不消;台南市藥師公會就舉市內一家藥局為例,老藥師年逾七旬,代售口罩的第一天就讓他快要撐不住,時不時還要受民眾怒氣、怨氣,辛苦撐了十二天,後天起口罩數量加倍,更別提接著要上路的每周七十二瓶防疫酒精,老藥師的處境令人同情。

台南的老藥師有十九位,當然不能代表全貌,但藥局業者為配合防疫的辛勞,大家都看在眼裡,政府理應把這六千多個特約藥局視為防疫作戰團隊的一份子,他們沒拿政府半毛錢,口罩一個五元全部結繳國庫健保申報費用扣款),如果不是他們站在第一線落實執行口罩實名制,行政院長蘇貞昌那有說大話的餘地?

然而,政府對這些無償提供勞務的健保特約藥局其實並不友善,甚至是吃定了這些業者,疫情發生之初,原本口罩的通路是超商、藥妝店,一個口罩賣八元,通路商都有相當利潤,後來改為實名制,全由健保特約藥局承接,政府等於是無償徵用業者的勞務」,業者每天開門就得花費相當時間處理買口罩的排隊長龍,奮戰了十天,政府才令全國三百零三家衛生所加入代售行列,但健保特約藥局還是主要通路

口罩工廠被政府徵用產能,扣掉那些沒被徵用又不能生產、販賣的小業者不說,多數業者還是有償徵用,沒有什麼損失,健保特約藥局簡直是弱勢弱到爆,政府一聲令下,他們就無償提供勞務,而且三百片不夠,再追加到六百片,也不問問業者能否承受,更沒有提供任何報酬,根據災害應變徵調徵用徵購補償或計價辦法」 ,政府徵調相關專門職業、技術人員及所徵用物資之操作人員,依法應發給補償費,如果未定費率,政府機關應與被徵調人協議訂定。

我們的健保特約藥局業者真是可愛的一群,政府一紙公文,他們未有二話,全程配合,老百姓買不到口罩,他們站在第一線擋子彈,口罩日產量增加了,他們加倍吸收,如果說,政府這次防疫工作還做得不錯,這群健保特約藥局當記功一筆。

只是政府這段時間一方面要健保特約藥局無償奉獻,一方面又要限縮他們的業務執行範圍,包括發文讓醫院可以延長慢性病連續處方箋藥,健保藥局藥師賺不到藥事服務費,還有地方政府發文給醫院鼓勵戶外增設領藥得來速窗口,又把原本想改到健保藥局領藥的民眾再度吸納回醫院,政府右手拉藥局藥師一起來防疫作戰,左手又要端走他們的飯碗,能不讓人心寒嗎?

聯合筆記/振興抵用券 振興了?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9961/web/

◆  積極用智慧監控對抗疫情
◆  居家隔離與檢疫 應有補償、救濟機制
◆  防疫假象戳破 檢疫別再「高大上」
◆  買口罩有疑惑 先看告示免耽誤
◆  盡快部署清明防疫戰
◆  醫療同仁把好關 有我在─看我做─跟我來
◆  漫畫/防疫多頭馬車
◆  聯合筆記/振興抵用券 振興了?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振興抵用券 振興了?


2020-02-17 23:26 聯合報 /   許俊偉
新冠肺炎衝擊產業及經濟,加上年節剛過,傳統市場也顯得冷清,政府擬在疫情結束後發「振興抵用券」。記者陳正興/攝影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產業衝擊擴大,行政院會預計後天通過應變及紓困特別條例草案。絕大多數是針對各產業的救急紓困,與一般民眾有關的是廿億的振興抵用券,盼藉此刺激夜市、商圈、餐飲和藝文等消費,並擬與交通部另推的廿億國旅補助結合。

隨著國內出現疑似社區感染的死亡案例,後續就算政府再怎麼喊話,民眾對疫情的不安全感恐怕僅會只增不減,消費緊縮預料會再加劇。問題是,蔡政府祭出的消費刺激,竟又是一○一招的國旅補助搭配抵用券

蔡政府過去因應陸客不來的連串國旅補助對象,就是以觀光、旅館、夜市等為主力,但幾波補貼下來,不僅學者認為補貼效果已疲乏,連業界也不看好,最近一波結合經濟部推出的「夜市抵用券」,甚至有四成未被使用。這回又要推出振興抵用券?

根據行政院初步規畫,宣稱這次是「折價券」,非可全額抵用的消費券,意即民眾要先掏錢出來,政府才會相對給予補貼折扣。但這樣的抵用方式,對於以小額消費為主力的補貼對象能起多少作用,令人存疑。

再說,許多夜市、商圈、小型餐廳,在政府帳目都屬地下經濟」,既不開發票、也沒繳稅,現在卻要再拿全民納稅錢去補貼不用繳稅的產業?且根據政府規畫,振興抵用券啟動的時間點是疫情控制後,問題是,疫情「下線」後,民眾生活恢復正常,出門和消費意願自然「上線」,相關產業屆時本會跟著復甦,有必要砸大錢救急補助後,又要二度補助?

馬政府在金融海嘯期間撒了八百多億的消費券,最終成效卻如同打水漂,對經濟成長率提升有限;蔡政府一連串國旅補助也花了快百億,短期看似幫觀光產業裝了葉克膜,但長期下來養成民眾不補貼就不旅遊的壞習慣,實為糖衣毒藥、短多長空

近年,不管是餐飲、觀光還是零售業都面對全球化衝擊,但國內產業轉型緩慢,景氣只要一遇風吹草動,就要靠政府補貼過關,不是長遠對策。

振興抵用券應「振興重於抵用」,讓產業在危機和高風險時做好早該面對的轉型,例如企業化經營、導入電子支付、善盡納稅義務,才是振興根本之道,也才是納稅錢應花的刀口

陳亮恭/年齡不是能力的標準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亮恭/年齡不是能力的標準
◆  洪蘭/說好話,不如把話說好

◆  盛治仁/別讓疫情只留下仇恨對立
◆  薛承泰/戴口罩是為了去排隊買口罩
◆  趙春山/兩岸應避免因誤判而失控
◆  馬凱/今年會是好年
◆  周行一/美國能一柱擎天嗎?
◆  王正方/有足夠的口罩嗎?
◆  嚴震生/政治學中的美國與非洲

◆  王健壯/不讓總統指揮國會才是最高的程序正義
◆  陳立恆/2020下一步,世界觀!
◆  方祖涵/意外發生的那個早晨
◆  林中斌/孔子棄台、駐日、返中
◆  黃介正/「九二共識」總清算
◆  李清志/美感的自學之路
◆  葉銀華/基金可以保證收益?

◆  盛治仁/人生無常 珍惜當下
◆  薛承泰/疫情與親情







陳亮恭/年齡不是能力的標準


2020-02-17 23:25 聯合報 /   陳亮恭(作者為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
日本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曾四度到小布施作客,留下不少經典名作,這是他當年下榻的房間兼畫室。報系資料照。東京特派員陳世昌/攝影


白居易襁褓七月大時能識「之」、「無」二字,五歲誦詩文,十來歲寫詩,可謂是十足的天才神童。唐代新樂府詩歌運動先驅顧況在看到白居易署名的作品時,曾以他的名字戲謔地說「長安百物貴,居大不易!」可是當他讀到十六歲的白居易所寫「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詩句時,改口說「有句如此,居天下何難!」之後白居易也果真考取進士,年紀輕輕便展現出過人才華,獲得當代敬重,甚至影響日本文學

莫札特四歲學琴,五歲便開始創作小步舞曲,七歲時便巡迴歐洲演出,十一歲創作完整歌劇作品,說是音樂神童毫不為過,截至兩百五十多年後的今日也難以超越。而七歲的蕭邦創作的波蘭舞曲絲毫不像兒童作品,除了展現高超演奏技巧與樂理基礎外,更有較深沉的憂鬱情感,是另一位天才音樂神童。

日本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從十九歲開始發表作品,到他辭世的八十八歲,終生從事浮世繪創作,留下超過三萬幅的作品,在千禧年之際,美國《生活》雜誌將之選為百位世界千禧名人,是日本唯一被選入的代表。這樣的偉大藝術家,卻終生不知歲月,只埋首追求藝術,七十四歲時曾感嘆自己在七十歲以前的作品難稱滿意,而臨終時最大的感嘆是希望自己能再活五年,以創作更多的畫作。而號稱經營之神的稻盛和夫,帶領京瓷衝過兩次石油危機、日圓升值以及泡沫經濟時代,創造四十餘年間未虧損的經營實績,而他今年已近八十八歲。

不管是天才神童或是苦學出身,年齡並不應該成為定義優劣的依據,白居易、莫札特、蕭邦等神童的兒時作品,或是葛飾北齋晚年的傑作,今日依然令人感動且讚嘆;而經營之神的策略不僅流傳全世界,也持續參與企業經營與經驗分享。也就是說,年齡這個數字不應是以上成果的評估基準,如果白居易與莫札特被要求要遵循「論資排輩」的長幼有序規則方能發表作品,恐怕今日人類社會許多智慧的結晶會因此被扼殺;反過來說,如果葛飾北齋或是稻盛和夫都因為年齡而被強制退出職場,今天世界上恐怕也少了許多藝術作品,京瓷是否真能維持四十餘年未虧損的狀況,或也未知。

全球已發展國家逐漸廢除退休年齡,以工作能力工作內容作為評斷一個人是否勝任工作的依據,甚至必須因年齡與身心狀況而做職務再設計或是職場環境再造,無不是在鼓勵持續參與社會,切莫因為年齡的數字而被迫改變社會角色

一個機構或是團體的永續發展,需要與時俱進的願景與策略,而願景及策略的產生與主事者的年齡並非完全相關,若因特定目的而限制一定年齡以上人員的權利,也構成所謂的年齡歧視」,這是相當嚴肅的議題機構的變革需要新血與新思維的加入,但若因此成為一個具有「年齡歧視」的團體,恐怕也無法型塑偉大的未來,「論資排輩」是年輕世代不願見到的發展限制,但,以「年齡歧視」來取代,恐怕也不是永續發展之道。年輕新血不見得具有前瞻視野或掌握時代脈動,而資深前輩也不見得過時而不堪,關鍵在於機構發展的整體目標與願景,以年齡排除特定成員參與也難稱進步。

作者為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