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5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鼓勵調薪 政府何不以身作則?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2707/web/

◆  聯合報社論/台電大虧損,但不必為它哭泣
◆  聯合報黑白集/他們一樣都在「搶撈」
◆  經濟日報社論/鼓勵調薪 政府何不以身作則?







經濟日報社論/鼓勵調薪 政府何不以身作則?


2019-07-25 00:0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日前召開軍公教待遇審議委員會,討論109年度軍公教待遇調整案。在此之前,央行總裁楊金龍主張擴張性財政政策,也建議企業在員工生產力提升前提下合理加薪,由薪資成長創造經濟成長的良性循環;勞動部長許銘春也表態希望8月份的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能再調升基本工資。但工商界代表則表示,「基本工資應該是由審議委員會來認定,而不是由勞動部表態」;「公務員是國家行政的基本動能,公務員加薪比基礎勞工的加薪更重要」。
結果是,軍公教待遇審委會除了四位學者基於刺激消費、帶動民間調薪,呼應央行楊總裁的財政擴張效果,以及北、高兩市代表在中央提供財源前提下贊成調薪之外,其他九位中央政府代表都持反對態度,因此人事總處上報給行政院的建議是「不調薪」;蘇揆在考慮數日後,也立即決定明年不為軍公教加薪。
政府斷然拒絕為軍公教調薪,但另一方面連續調了三年的基本工資,今年還是要繼續上調,處理方式南轅北轍,道理說法自相矛盾,可以看出蔡政府兩面手法的不當。
首先,勞工的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是由勞、資、政、學各方組成,勞工可以在同一平台上和資方代表據理力爭,然而在審議軍公教待遇的15位委員中,除了四位學者之外,其他全是雇主身分的政府代表(包括勞動部),竟然無「受僱者」代表的軍公教人員參加,審議委員會的代表性和衡平性完全不公平且失衡,當然也就無從寄望待遇調整的決定能夠公正合理,也不可能擺脫政治考量。
其次,基本工資即將要連四漲,政府的理由是勞工的平均實質薪資只和17年前相當,亦即過去17年期間調薪的幅度幾乎追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說法固然合理,則軍公教人員自88年起至今只調了待遇五次(每次只調整3%),過去20年期間軍公教調薪幅度累計只有15.93%,顯然低於20年累計的物價上漲幅度21.03%。換言之,軍公教的實質薪資比20年前還要低了5.1%,比一般勞工還要悲慘。人事總處說會綜合考量民間薪資、物價變動、平均所得、經濟成長率及財政負擔等因素,最後卻以去年才調薪3%、物價穩定、財政負擔增加250億元等作為不調薪的理由,豈不是睜眼說瞎話?
更遭人非議的是,面對勞工低薪的困境,政府用盡威脅利誘的手段,要求企業為員工加薪,包括對加薪的企業和高薪的外來人才給予減稅,金管會在證交法中規範全體上市櫃公司,今年6月起先在「公開資訊觀測站」揭露全體員工平均薪資及調薪情形,明年6月起必須在年報中申報員工年度薪資資訊,目前已經有32個產業、1,586家企業公布薪資行情。身為全國最大雇主的政府,竟然如此刻薄寡恩地對待受其僱用的軍公教,自己都不能以身作則,又如何作為企業的表率,讓企業調高薪資口服心服
雖然蘇院長已經做出軍公教不調薪的政治決定,也難寄望蔡政府做出正面的回應或政策調整,但我們還是呼籲蔡政府能夠公平對待企業的勞工和軍公教人員。為了消除政治因素干擾,未來不妨訂定隨物價指數和經濟成長率連動的調薪機制,亦即當消費者物價指數累計上漲超過3%時,即應按累計物價上漲幅度自動調整受僱者薪資;若經濟成長率到達一定程度時,也應加計調整幅度,讓軍公教和一般勞工分享經濟成長的果實。
在建立指數化調整機制前,我們建議央行楊總裁(基於擴張性財政政策的主張)和勞動部許部長(基於為受僱者爭取基本權益的立場),把建議對準蘇院長及蔡總統,請從雇主的身分,基於同理心看待政府僱用的勞工,應予以公平善待,而擴張性財政政策如果不能從軍公教調薪做起,政府有何立場或要求企業為勞工加薪?







聯合報黑白集/他們一樣都在「搶撈」


2019-07-25 00:2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長蘇貞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安人員吳宗憲利用總統專機走私香菸已多達四次,合計超過兩萬多條;說穿了,他就是代理「團購」的大組頭。這次國安人員採購爆量,據稱是眾人擔心蔡英文明年無法連任,大家趁機搶撈最後一把,不料因此東窗事發。
大家不難想像,蔡英文每次出訪,都有一群人興高采烈地「同沾其光」。台前,是總統在拚外交幕後,是一群特權階級在鑽漏洞搭便車撈小財小英出訪得愈頻繁,國安人員的肥水就愈豐盛,生意也就愈做愈大。據稱,這次採購量大到華航庫存不足以支應,還得向國內通路商緊急調貨。這種繁榮經濟的手法,還真變態。
然而,這種「搶撈」心態還不僅見諸國安人員,整個政府乃至公營事業其實都散發著相同的臭味。以華航為例,從母公司到子公司四處填塞著民進黨的皇親國戚,不是退休立委,就是大老機要,或者權貴近親。要訣是:肥水絕對不落外人田,彼此內外照應才能一貫作業,上下其手才能無縫接軌。
再看,蘇揆上任僅半年,幾乎把「撈」的精神發揮到極致。他趁著蔡賴初選相爭,大肆調動公股銀行董事長和總經理,撤換中油、華航、中華郵政等董座,迅速換上自己人馬。其眼明手快,比起陳菊、賴清德北上任官紛紛帶上自己的親信,猶有過之。包括鄭文燦、林佳龍各自把持空、陸運輸人事,各自稱霸。
國安人員搶菸,臭不可聞但對照政府人事,誰不在撈







聯合報社論/台電大虧損,但不必為它哭泣


2019-07-25 00:1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電今年上半年虧損達二九七億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經濟部公布四家國營事業上半年獲利情形,其他三家公司皆有盈餘,唯獨台電虧損高達二九七億元。台電說,除國際燃料價格上漲,主要是天然氣發電比例上升,導致整體發電成本增加。這個說明踢爆了一個美麗謊言:蔡政府聲稱非核家園不會帶動電價上漲,氣球就快破了;這也預告了一件殘酷事實:目前人為壓抑的電價很快就會失控,民眾根本逃不掉。
台電其實沒有說出完整的實話。按理說,國際燃料價格上漲,首先直接衝擊的應該是中油,其次才是台電。但中油上半年出售油氣卻享有二八三億元的盈餘,而使用油、氣的台電卻出現二九七億元虧損。如此天差地別的發展,說明台電的鉅額虧損主要是來自「政治干擾」與「政策失當」。
道理很淺顯:中油油品價格的調整早已建立了公開的計價公式,且每周定期檢討一次,這讓中油更能因應市場變化,而民眾也已習慣油價的上上下下。正因國際油價的上揚,都能透過公式反映給市場吸收,所以中油能享有相當盈餘。相對的,台電的電價調整雖也有計價公式,但「電價費率審議會」每半年才檢討一次,且經常以「考量水患風災」、「為穩定物價」各種理由不予調整,造成成本與費率的脫節。例如,蔡英文上任後,民生電價曾連續兩年未調整;去年上半年電價終於調漲三%,但住宅五百度以下及小商家一千五百度以下皆不調,下半年則因九合一大選而全面凍漲電價。因此,台電去年虧損八十一億元,經「電價平穩準備」挹注三四七億元,才轉虧為盈。
由於明年元月又面臨大選,行政院為免電價調漲衝擊選情,早在三月即透過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會」刻意操作,做出「考量目前『燃料成本較去年為低』,故決議本次電價不調整」的宣告。未料,台電如今在「眾人皆賺我獨賠」的壓力下,公開說出「燃料價格較去年同期增加」的事實,狠狠戳破經濟部的謊言。試想,電價因選舉因素干擾而凍漲,而燃料變貴且天然氣用量大增,台電怎能不大虧?
進一步看,蔡政府不當的能源轉型政策,也在掏空並扭曲台灣。台電上半年的鉅額虧損只是開端,隨著非核、減煤、風電及光電擴增步調加快,發電成本勢必快速飆升。屆時,蔡英文保證能源轉型不會衝擊電價的承諾就會破功;屆時,再多的「電價平穩準備」基金也不夠用。大家不必為台電的虧損哭泣,因為最後不論要從哪裡找錢填補,所有虧損終將轉嫁到民眾身上。
依據台電公告的數據,到五月底止,台電每度「自發電力」中,燃氣的成本為二.七一元、燃煤為一.五九元、核電為一.一五元。每度的「購入電力」中,燃氣成本為三.二四元、燃煤為二.三二元、再生能源為四.一六元。可見,俟躉購費率高達五.五元的離岸風電開始供電,昂貴的再生能源成本必然急遽上升。屆時,不是電價必須大漲,就是台電必須破產。
且看,今年一至五月各能源別的發電量占比,燃煤為四十.五%、燃氣為卅三.四%、燃油為七.五%、核能為十二.二%、再生能源為五.二%。這樣的發電結構,已讓台電嚴重虧損;若以蔡政府民國114年(二○二五年)的氣電五十%、煤電卅%及再生能源廿%的規畫,當便宜的煤電減量、核電悉數退役,昂貴的氣電與再生能源分別再增加十七%與十五%,未來電價的漲幅勢必相當驚人。然而,屆時人們還找得到蔡總統為此負責嗎?
蔡政府對於非核家園的執著與再生能源的偏愛,當然有其理想成分,但基於政治操作的成分更大無論如何,執政的理想若脫離現實,不僅傷害國計民生,甚至要訴諸謊言來遮掩真相,最後將使國家和人民陷於進退失據台電的虧損,已是一葉知秋

【重磅快評】蔡英文斷尾求生 私菸案權貴辦不了一個?

◆  【重磅快評】「御前侍衛」體系混亂 遲早還有荒唐事
◆  【重磅快評】蔡英文斷尾求生 私菸案權貴辦不了一個?

◆  【即時短評】韓國瑜爬樹 是想看樹洞還是腦袋有洞?
◆  【重磅快評】韓國瑜爬樹 誰說民眾不會期待續集?
◆  【即時短評】官方色彩濃 長期政府禁臠成華航陋習
◆  【即時短評】私菸案國安局緘默 關門坐等雲淡風輕?
◆  【即時短評】私菸政治風暴 掀開一鍋老鼠屎之後…
◆  【重磅快評】蘇貞昌放過柯文哲 淹水勘災當成選戰打
◆  【重磅快評】國安局私菸案 辦到哪就該公布到哪
◆  【重磅快評】國家安全變成好生意!蔡英文難洗惡名
◆  【即時短評】高雄市府「競選總部化」之必然
◆  【重磅快評】日本選民的弦外之音,安倍聽懂了嗎?
◆  【即時短評】碧砂遊艇港拚回春 漁業署要有戰略思維
◆  【重磅快評】時力何以沒實力? 卡韓法案見微知著
◆  【重磅快評】桃機第三航廈展翅高飛?插翅難飛?








【重磅快評】蔡英文斷尾求生 私菸案權貴辦不了一個?


2019-07-25 14:24 聯合報  主筆室
蔡英文總統首度公開回應特勤私菸案,她表示無法接受,除調整人事並要求全力調查。記者曾吉松/攝影

私菸案進入第四天,行政及司法調查動作大,進度少,讓人想起十三年前阿扁國務機要費案,查案進度總跟不上爆料,爆料者則跟滅證黑手賽跑。蔡總統在總統府裡指揮全局,啟動調查第一時間就定調是陋習」,用歷史共業和加速改進轉移焦點,總統站在賊船上求生,曝露特權相護的邪惡心態
總統府先定調,接著畫下防火牆國安局、華航及司法,這道牆完全順著「陋習」方向,為私菸案權貴建構逃生通道。蔡英文定調出訪專機走私香菸是多年積習,拖下李扁馬為治理無能開脫,案發隔天華航就釋出民國103年(2014年)至今每次總統專機預購免稅菸品數。
這批數字看似拖出馬維拉,但暗藏更大的秘密是:是誰在蔡英文執政第二年讓「私菸陋習」復活?
蔡英文上任滿月就出訪,當時特勤及國安系統全數換血,華航還是前朝人事,此次「英翔專案」購菸342條,遠不及同年三月馬英九卸任前出訪的3,677條。但隔年蔡的南太專案暴增為2,242條,這時華航集團已屬綠朝天下,董事長是因罷工案上台的何煖軒,蔡總統親喚小美」的羅雅美高升副總負責出訪專機,華膳老董是葉菊蘭。這些人看到違反前例的訂單,不僅沒把關攔下,還有隻黑手主導「陋習」復活。
綠營執政死咬國民黨大小違法案件,看到馬專機反常超購免稅菸,不依法追查反而效行圖利。打著轉型正義劈倒國民黨,暗地裡卻接手藍營肥水大發轉型橫財,私菸案是綠朝貪腐基因讓「陋習復活」。
除私菸復活黑手,第二個疑點是:高官宣示證據到那就辦到那,關鍵證據還在嗎
私菸案裡充斥權貴,滅了關鍵證據就可斷小尾保大尾。連日來交通部和華航搬出擺爛震怒戲碼,華航搶得四十八小時危機處理,其間不見檢調單位進入保存證據;次長王國材只要比對專機作業SOP和出訪作業流程,就可見全案初貌,他捨此不為只對媒體故作怒態。次長在華航裡是指點檢討報告紅線,或調查案情,行動說明一切。
檢調案發第三天才搜索嫌犯住所,位於總統官邸區的特勤宿舍。這與一般走私案調查首重集團作業地點的作法迥異,行動看似夠力,但涉案的總統府侍衛室主管全數無事,他們有無先於檢調插手證據去向?更可議的是,出貨流程涉及府內車輛及侍衛室作業,檢調並沒往總統府行動,這些藏在府內的證據還在嗎?
黑手與關鍵證據都全都指向執政團隊的特權人士」,私菸案第三個疑點是:高層一再切割,究竟要保護那些人?
蔡英文案發當日說私菸案無關出訪,後來發現火勢過大,即將燒到總統府,丟出早被架空的國安局長被請辭。此舉微妙在於,涉案人士雖是國安局少校,但任務編在府內侍衛室,曝光案情已指向涉案者多屬侍衛室與官邸警衛室,可知國安局長只是小尾棄子,私菸案「大咖」還在府內。
更耐人尋味的是,連日來綠營帶風向,劍指國安會秘書長但總統府大管家府秘書長陳菊人間蒸發。她也在出訪之列,一級單位侍衛室搞走私、府轄大小貨車全數派出運貨,她沒有管理疏失嗎?讓總統站第一線擋子彈,總統府最高首長卻神隱,蔡總統在保護誰?
同理檢視華航,薄懲空品部大小主管,卻避談作業程序弊端,負責專機任務的小美副總有如路人。她是小英愛將,華航老董保著她是自救還是執行上命?
總統府危機處理處處充滿疑點和漏洞,私菸案裡特權無處不在,連刷卡銀行都得看臉色放水。這躲在暗處的特權集團大尾到像艘處處滲水的大危船,他們包圍在蔡總統四周,逼著為連任不擇手段的領導人拚命汲水、費力維護,看來只有選票才能讓真相大白了。








【重磅快評】「御前侍衛」體系混亂 遲早還有荒唐事


2019-07-25 18:02 聯合報  主筆室
國家安全局特勤人員有時執行勤務一天卻可能被三個單位管到。圖為特勤中心人員接受訓練的懂形。本報資料照片

蔡總統出國歸來,還來不及好好吹噓一下自己的「外交突破」,就傳出隨扈官員夾帶大批免稅菸被查獲的醜聞。府方第一時間發出新聞稿,強調蔡總統震怒:這個「震怒」鐵定不假,當天下午的府內,氣溫只怕比冷凍櫃還要低。
在新聞熱潮中,較為外界忽略的是,前天監察委員正巧巡查國安局,代局長柯承亨簡報時表示,國安局概括承受本案。這句充滿皮裏陽秋的話,說白了就是:既然闖了大禍,上面要我們扛,也就只好認了。
理論上,國安局長以兼任特勤中心指揮官的身分,成為元首維安體系的最高負責人。問題是,國安局的正業是國家的情報龍頭,統整軍憲警調等情治系統,局內各處也分別執掌各類情報蒐集與研析;唯獨「附設」的特勤中心,角色卻是擔任「大內侍衛」,兩者根本毫無關係。
國安局長彭勝竹多次在立院答詢失誤,對其去職,政壇惋惜聲音不大。然而如果彭勝竹在「本行」情報業務表現優異,卻遇到特勤人員舞弊走私,此時「情報頭子」該不該下台?國安局兼辦情報與元首維安,怎麼看都不是合理的行為。
更大問題是,我國元首維安體系的總負責者,理論上是國安局或特勤中心,實際上國安局或是特勤中心,對於元首的維安,到底能管到多少?
特勤中心乍聽之下,似乎是維安業務「中心」,實際上大部分時候只擔任「牛棚」,培訓人員提供給總統府侍衛室的各「官邸警衛室」運用。總統平常在官邸或府內,維安業務歸侍衛長負責;只有出門時,需要動員各單位,才由特勤中心擔任指揮協調;但如果是出國訪問,又或是總統認為必要時,則又跳過特勤中心,侍衛長安排維安事宜特勤人員內部戲稱,執行勤務一天,卻可能被三個單位管到
除了擔任「內衛」的特勤人員,在元首日常維安業務中,人數更多的是擔任「中衛」憲兵警衛大隊。他們雖然也是專責維安兵力,性質卻只是配屬支援,不隸屬總統府或國安局(特勤中心),管理責任屬於國防部的憲兵指揮部。然而國防部與憲兵,對這些派往「天子腳下」支援的人員,除非真的犯下鬧上媒體的超級大錯,又哪敢積極管理?
總之就是,正副元首的維安體系一國三公」,組織疊床架屋,事權分配不清,甚至相互掣肘。對於相關業務,誰都可以插手,一旦出事就成「三不管」,誰都不用負責,有時甚至很難說得清,到底帳要記到誰頭上。
彭勝竹局長張捷侍衛長的下台,就行政責任角度無話可說然而如果結構問題不調整,就算換上以嚴厲著稱的邱國正接掌國安局,除了緊抓「兩皮」之類內務以外,問題真能解決?答案恐怕難令人樂觀。


聯合筆記/不盯你要盯誰?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2707/web/

◆  京都縱火案/樓層間防火區劃 被忽略的公安
◆  地方的穩定財源…印花稅 可修不可廢
◆  空洞的全球化—美術館的在地認同
◆  社區拒社福機構…政府不溝通 良法難執行
◆  中共若攻台…等美相救?靠1450?
◆  私菸案扯前朝 人民更反感
◆  漫畫/怪他、怪他、怪他…
◆  聯合筆記/不盯你要盯誰?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不盯你要盯誰?


2019-07-25 00:12 聯合報  林河名
高雄市長韓國瑜抱怨「中央只會盯著高雄看」。 記者蔡容喬/攝影

高雄日前暴雨,多處淹水高雄市韓國瑜抱怨「中央只會盯著高雄看」,行政院蘇貞昌回應說,高雄淹水兩百七十三處,台南只有一處,屏東十五處,不看高雄要看哪裡?言下之意,不盯你要盯誰?
地方淹水,首長只能全力排除。韓國瑜是否神隱?有沒有盡力清淤?市民都在看。甚至,韓國瑜有沒有違建?拆了沒有?有沒有適當處罰?都該盯。有權力者被盯,也是剛好而已,這就是權力制衡
但撇開天候因素,高雄這次淹水,到底是執政廿年的民進黨責任大?或是執政半年多的韓國瑜責任大?恐怕還有得吵。而且,即使韓國瑜真該被盯,中央是否善盡協助地方的角色,也該被盯。
蘇貞昌今年一月就任行政院長當天,就宣示成立中央地方建設協調會報」,強調中央將配合協助地方,一起讓國家更進步。如今行政院與高市府的互動,輕則互酸,重則互嗆,幾乎形同水火,起碼的和諧都看不到,還談什麼夥伴關係?
要論起監督執政,如果地方諸侯是「十目所視」,內閣首長恐怕更是「千夫所指」,才符合比例原則。掌握全國行政資源的行政院若不能一視同仁,繼續對非執政縣市擺出「大小眼」或「獨眼龍」施政,任令中央與地方關係惡化,不盯你要盯誰?
另有一種盯,是「懷璧其罪」的盯。因應明年總統及立委選舉,內政部長徐國勇日前提到高雄是查賄制暴的「重中之重」,被質疑針對性十足。因為,根據最高檢察署去年九合一投票前公布的資料,各地檢署受理選舉案件最多的前三名分別是嘉義、台南及雲林,韓國瑜將參選總統動見觀瞻,但若無情資或證據顯示高雄賄選或暴力案件最多,何來查賄的「重中之重」?難道活該是中央政權的挑戰者,不盯你要盯誰?
這幾天,國安特勤人員涉嫌利用陪同蔡總統出訪享受通關禮遇「走私」超額免稅菸品,引發社會譁然。正當舉國矚目案情之際,蔡政府已迫不及待找來「馬維拉」救援,雖強調配合司法偵辦,但也表示要瞭解過往長年積習情形」,還提到馬英九任內出訪已有專案團購免稅菸品
縱使這是沿襲前朝的陋習,但蔡總統上任後夾帶私菸數量攀升,這次被查到更是史上最高,如此巨大醜聞豈能推給「歷史共業」?更何況,涉案人員有多廣?國人還在等答案。套用蘇貞昌的話,「轉移焦點不能改變涉貪的事實」,不盯你要盯誰?







京都縱火案/樓層間防火區劃 被忽略的公安


2019-07-25 00:51 聯合報  盧守謙/吳鳳科大消防系助理教授(台中市)
「京都動畫」採開放井空間設計,當底層火煙形成,具有快速竄升往上發展趨勢。 (美聯社)

最近京都動畫縱火事件震驚全球,此為日本自平成以來最嚴重縱火死傷。為何日本自豪建築防火安全,卻完全禁不起這次縱火,造成整棟建築物使用人之大量死傷。經探討主因有二:最底層汽油縱火、整棟開放空間設計。
本案縱火者選擇建築物最多人之時段,進行犯案,造成短時間內殺多人現象,依犯罪心理符合縱欲殺人型態。依日本事後針對該建築火災模擬實驗,觀察出七秒內相當誇張的速度,大量火煙直接淹沒三層樓,逃生時間不到十秒;且因一樓至三樓螺旋梯,形成樓層開放空間井道,使底層濃煙能很快無障礙地往上竄升,連十九位受害者已往上逃生到頂樓開門前,就已受濃煙團團包圍,而紛紛失去意識。
從火災學角度而言,縱火者於一樓使用汽油潑灑,汽油係一種蒸發燃燒型態,具非常低之閃火點,潑灑後能大量揮發油氣充滿於空間,當點火時會形成碰一聲的猛烈爆炸聲響,造成底部空間瞬間氣相燃燒,這也解釋了連一樓人員也有二位死者。
從建築防火設計而言,本案建築物內部整體採開放井空間設計,一樓南面為工作室大門,進入後有一旋轉樓梯。西側設一室內樓梯可直接通往至屋頂。但一樓貫穿至三樓旋轉樓梯,雖使用動線便利,卻造成層間防火區劃問題。事實上,此種被動式防火安全設計,比主動式消防設備更為重要,當底層火煙形成,具有快速竄升往上發展趨勢,這種缺陷也是日本往後修正建築法規之重點。
然而,縱火是一種暴力犯罪與公眾衛生之社會問題,也是所有偏差行為中最具危險性的,且為非常個人化的犯罪。此種具有精神上問題或具有社會衝突心理,行動之前會存在精神上的緊張或感情上困擾,並選擇以火來戰勝他人的一種方式。因此,以歷史觀點而言,縱火被視為一個難以理解之社會病態問題。
本案建築物經檢討皆符合消防法規,也完整制定消防防護計畫並定期消防演練,卻仍造成大量人員嚴重死傷之悲劇。反觀,國內步入高齡化社會,行政院正推動長照機構防災方案,進行法規、應變SOP及消防防護計畫演練之同時,從本災例顯示防火區劃完整性之重要,應值得政府部門再予以高度重視。








地方的穩定財源…印花稅 可修不可廢


2019-07-25 00:42 聯合報  李樑堅/高雄市政府財政局長(高雄市)

工商協進會在今年五月向行政院蘇貞昌建議廢除印花稅,據媒體報導,財政部已向行政院提出檢討報告,行政院可能於廿五日拍板,最快明年免繳印花稅。全國各縣市一○七年印花稅一二一億元,對於中央而言,雖然是「小稅」,但對地方卻是穩定成長財源,望請中央審慎待之
印花稅課徵範圍有四類憑證,各憑證與國民經濟活動間具有密切關係,將會隨整體經濟發展、市場交易活動頻繁而成長。以近七年印花稅全國總稅收觀之,一百年九十三億元,一○七年一二一億元,成長幅度達卅%,是地方政府逐年穩健成長的重要財政收入。
印花稅稅制簡單,稽徵作業簡便,且百分之百屬於地方財源,在地方開源不易且普遍財政困難之際,該稅收已是地方政府重要財政收入,一旦斷炊,將嚴重影響基層建設推展。況且若確實往廢除之議方向進行,將造成自由職業事務所(會計師、律師、建築師等)、補習班、幼兒園、醫院、診所等執行業務者,不但免營業稅亦免印花稅,形同另一種租稅不公之狀況
中央目前研議方向共有三個,其中二個方案都是取消印花稅,屆時若要併入財劃法修法一併思考,在全國財政資源的餅並未做大,只是在既有財政規模上重新分配,難以有實質損失填補效果。而中央若要編列預算補助地方政府,除了每年必須再額外籌措至少一二一億元,未來如何計算各縣市政府稅收實質損失及分配,更是一大問題。再者,以「補助」取代「稅課」,將無法考量印花稅收會隨經濟發展而穩定成長的特性,屆時將短少補助;再加上中央對統籌分配稅款與一般性補助,又有總財源限制,每年均設限調整幅度,最終仍造成地方財政收入實質減少。
建議印花稅未來的可能方案及策略思維如下:
一、印花稅可修不可廢:廢止舊稅相當容易,開徵新稅困難,為免政府財政日趨惡化,實不宜輕言廢稅,尤其對經常寅吃卯糧忙於財務調度的各級地方政府而言,印花稅稅收仍不可或缺,但可檢討修正。
二、廢印花稅與明定替代財源包裹立法:為落實財政紀律,如廢止印花稅,應同時籌妥替代財源,中央彌補之財源亦應立法明定,確認未構成有害租稅慣例,以確保地方自有財源充裕。
三、開徵新稅不如續課印花稅:目前香港、新加坡、英國、韓國以及美國各州等,仍課印花稅,係世界各國普遍課徵之稅目。未來中央政府不論開徵新稅或調整營業稅,皆涉及財政結構變動與稅負及資源重分配,茲事體大,與其開徵新稅,不如保留印花稅。
基於地方財政健全考量,各縣市政府多支持維持現制,若要廢止印花稅應先籌妥替代財源再談,況且配套措施如開徵新稅或加稅困難度相當高,相較於依地方稅法通則開徵新稅所引發的抗爭而言,印花稅反而較容易被民眾接受。因此,印花稅雖為「小稅」,但稅源穩定,對地方政府財源的挹注源遠流長,縱有替代方案可以分配財源,惟基於地方財政自主原則,實不宜貿然廢止印花稅。







空洞的全球化—美術館的在地認同


2019-07-25 00:39 聯合報  潘襎/台南市美術館館長(台南市)
台南市美術館二館。 圖/南美館提供

廿四日名人堂專欄李清志先生〈空洞的美術館〉,文中舉許多日本、歐美藝術家名字,認為南美館二館沒有什麼令人驚豔的作品,十分空洞。
在舉世都在說「全球化」之際,文化部提出重現歷史現場、建構台灣美術史的政策,讓國內藝術家在一味全球化下風潮下初次感受到尊重。身為建築設計者的李先生能來美術館看一看,應該也是仰慕坂茂吧!但是,一座美術館的精神與內容可不是看一看就能妄自評論。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生命史,有應該回應的課題。台南市美術館乃是台南市民期待六十年的美術館,承載著市民的濃厚情感,其成立與這塊土地緊密相連,特別是台南市美術的發展脈絡。李先生並不知道台南市美術館在籌備處期間,亦即從民國100年(二○一一年)起就每年編列一千八百萬預算作為典藏經費,逐年購置藝術作品,軟體先於硬體,被文化部視為籌建美術館的典範。
為什麼台南要有美術館?一座美術館的定位首先在於自身身分與所在城市之間的關聯性,透過典藏、展示、詮釋,逐漸喚起民眾對於這座城市的認同感,讓一批默默辛苦創作的藝術家有一座展示舞台,使他們的成就結晶,讓國民看見。這是一項艱苦的文化建構歷程,不是砸錢買一些舶來品就能解決。
正因為對於土地的情感,陳澄波家屬捐贈廿件作品,台南的國寶級畫家郭柏川家屬捐贈四十餘件作品,還有許武勇、沈哲哉等家屬都因為認同南美館理念,進行大量捐贈。甚而有企業家到拍賣市場拍得與台南題材相關的廖繼春市值三千萬作品,捐贈給南美館。這些人認同的是南美館對於這塊土地的情感。李先生如能多體會台南文化,或許更能清楚知道許多藝術家的動人故事,他們到底如何愛護這塊土地,如何用生命來創作。
台南市美術館是一座綜合性美術館,近現代與當代均衡發展,除陳澄波、郭柏川、廖繼春作品,館內也有當代雕塑家李光裕、彭光均等人的作品正在展示。廣場上還有民國72年(一九八三年)台北市立美術館開館前被認為價格過於昂貴而無法安置,最終落腳於南美館的楊英風分合隨緣大型公共藝術
南美館有其自我定位,有其城市生命史必須去回應,特別是當全球化風潮而使得世界均質到處處充斥著草間彌生、奈良美智、Jeff Koons等人的大型作品時,我們是不是應該更加關注台灣這塊土地的藝術家,健全地去建構起脈絡完整的美術史。
記得陳其寬夫人與其女兒來到南美館,她們指出,這是一座令她們感動的美術館,希望日後陳先生紀念展有緣能在這裡舉行。因為,她們感受到南美館有心於建構台灣美術史的長遠文化工程。南美館是初生不到半年的嬰兒,希望文化界給予更多鼓勵,一起攜手努力。不論坂茂建築師也好,歐美日等許多著名藝術家或者台灣的藝術家也好,南美館都將是他們日後大顯身手的舞台。









社區拒社福機構…政府不溝通 良法難執行


2019-07-25 00:34 聯合報  伊佳奇/長照政策研究者、北市府市政顧問(台北市)

台灣出現居民拒絕身心障礙者或長照機構進駐社區已非第一次,台北市此次發生喜憨兒福利基金會欲進駐奧斯町公寓大廈遭拒,再次引發社會關注衛福部對於社會接納身障者的溝通值得檢討與省思,不能再丟給地方政府,應推動全民對身障者及長照需求者認識與接納的長期溝通工程。
觀念的改變或建立均需要規畫完善的溝通工程,不是靠法律規範或一紙公文執行。台灣為迎合世界人權發展趨勢,早在民國六十九年立法規範「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至今完成十七次修正,台灣對身障者的保護雖比四十年前進步,但社區民眾接納身障者,卻是原地踏步,關鍵在於衛福部在這四十年,於社會宣導對身障者的了解與接納做了什麼。
隨著高齡化急遽發展,台灣老年人口至今年六月已超過三百五十萬人,占總人口的十四.九%,其中失能及認知症(失智)長者人數也近百萬;目前長照住宿式機構缺口超過五萬張床。衛福部五月宣布,將以總經費五十億元,目標四年內至少先完成增設五十個區域的住宿式長照機構,以布建住宿式機構公共化資源計畫。
衛福部提出這計畫時,再次逃避如何讓社區民眾能接受長照機構的問題,將問題丟給地方政府,等到屆時選定地點,發生居民抗議時,讓地方政府頭痛;如果居民沒有聲音就算僥倖。
類似狀況持續出現在長照2.0政策執行過程,衛福部管政策規畫,問題是規畫時少與政策標的者進行溝通,執行時更是忽視雙向溝通工程的規畫,衛福部的溝通僅有政策宣導的單向溝通,換言之,請接受,直接去做;三年下來,許多新政策一推動就遇到阻礙與抗拒,從「照顧管理資訊系統」、「長照居家服務」支付整合試辦計畫及照服員薪資等問題。
沒有人願意老來失能或失智,也沒有人志願成為身障者,更沒有父母願意生出身障者,一旦家中出現一位身障者,家庭成員因親情願意去照護。政府該做的是提供支持體系,及讓社會能夠友善接納與關懷的態度,雖無法讓每位民眾均有同理心,此刻政府即應責無旁貸,經由不同途徑溝通,建立觀念。
孟子離婁上篇提到,「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當「身障者權益保障法」、「長照服務法」等一一立法完成,政府至今仍未針對民眾觀念進行研究,規畫出完整的溝通計畫,中央應經由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途徑,努力改變民眾認知。
社區民眾關心房價會否下跌,或身障者會否影響子女安全等,前者可由客觀第三者提出研究數據,後者則由地方政府、身障團體舉行社區公關活動,與社區直接互動、相互了解,甚至提供場地或相關服務給社區民眾,達成互助與互利。
走向高齡化與少子化社會,社會更需要不同類型長照機構來支持家庭,身障團體與長照機構是否能讓社區民眾接納,是刻不容緩的議題;讓社福設施順利進駐,成為好鄰居,請衛福部及早重視觀念溝通的重要性。








中共若攻台…等美相救?靠1450?


2019-07-25 00:30 聯合報  張鐸/樹德科大副教授(高雄市)
中共發布第十份國防白皮書,2019年版的主題為「新時代的中國國防」。 (新華社)

中共廿四日發布第十份國防白皮書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指責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拒不承認九二共識,推行去中國化、漸進台獨,圖謀推動法理台獨,強化敵意對抗,挾洋自重;強調中國有堅定決心和強大能力維護國家主權和領主完整;並重申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針對的是台獨與外部勢力干涉,絕非針對台灣同胞。中共國防白皮書提到的「挾洋自重」與「外部勢力」,都隱隱指向美國的介入。
美軍的準則中常用的作戰方式大約有二種:「低強度衝突」及「全面戰爭」。過去全球發生過多次或大或小的戰爭,但已清楚顯示,在未來的戰爭中都將以區域性「低強度衝突」為主,美中強權之間若發生戰爭,是否也將如此?
蔡英文總統在美國紐約過境牽動美中台關係,中共鷹派官媒已發出警訊:「如果民進黨當局的政策一直往前滾雪球,大陸至少對台採取有限軍事打擊行動是遲早可以預見的,而台海政治局勢的演變,正不斷為推動大陸的這一抉擇提供量的積累。」
關於獨派人士認為美國會為台灣對中國開戰,是認定美國若不出兵,在亞洲的地位恐將嚴重受挫,其結局就是美國退出亞洲。澳洲國立大學戰略研究教授休.懷特的分析則認為,美國是否出兵應取決於能否在戰爭中取勝。他指出美國不太可能以慣用的快速、低成本、決定性的「低強度衝突」戰勝大陸,但也絕不可能遂行「全面戰爭」,因美國已從越戰、中東地區經歷曠日持久、勝負難明的戰爭獲取教訓。中美若真開戰,其規模與代價將遠遠超過越戰或中東戰場的全面戰爭。除非美國健忘,否則不可能發生。
美軍雖然實力雄厚,但大陸的軍事實力也逐漸崛起,其針對美國空軍、海軍的反介入能力尤其強大。據此,若中共犯台而美國出兵卻贏不了,則美國確定要退出亞洲,若不出兵則仍可留在亞洲,就看美國的算盤怎麼打。考慮到與中國交戰的代價與風險,不難看出美國應該如何選擇。
至於中共官媒的放話:「大陸至少對台採取有限軍事打擊行動是遲早可以預見的」,則是點出中共若對台動武,因種種考量認為全面宣戰代價太高,將以「低強度衝突」方式進行,可能不使用戰車、海軍、空軍等重武器,而是以非武力型的電子戰、輿論戰等搭配進行幾場小型的武力攻擊,意圖形成某種政治效果。但隨著武器精密度上升,也有可能學習美軍「低強度衝突」的慣用戰術,以軍艦發射的飛彈或是小數量隱形或無人戰機攜帶精準炸彈介入。這就要看我們未來的潛艦、新購的M1A2及1450們如何因應了。






私菸案扯前朝 人民更反感


2019-07-25 00:23 聯合報  陳林生/廣告設計文案(高雄市)
國安局官員涉嫌利用總統專機夾帶9800條香菸入境,被海關查扣存放私貨倉庫。 圖/讀者提供

國安人員夾帶私菸弊案引起社會譁然,總統府快速的回應大致為:一、總統出訪隨行人員夾帶免稅物品,這是多年來的陋習。二、馬政府時代國安人員也出了很多問題。這樣的說法,能獲得百姓諒解嗎?或是更增加人民反感度,不知執政當局發言前,有沒有仔細評估過。
由今回顧近廿年,民進黨中央執政超過十二年,但每當施政上出了問題,仍是絞盡腦汁牽扯國民黨。百姓不禁要問,政黨輪替的意義到底為何?這不能只以單純的政治操作看待,民眾應該關注民進黨處事基本態度。凡事牽拖前朝,就是某種程度自我原諒,這種心態必然弱化了檢討改進的力道。
人民期盼有權者竭盡心力,為國家開創願景,然而中央執政已第三次政黨輪替,執政者治國無方,只能揪住人民在所謂「前朝」的旋渦裡打轉。然而世界向前的步伐,不因我們停滯而稍有等待,國家社會想要進步,難啊!

楊志良/推動「超高齡社會發展法」迫在眉睫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楊志良/推動「超高齡社會發展法」迫在眉睫
◆  李清志/空洞的美術館
◆  葉銀華/如何有效促進大學合併?
◆  蘇蘅/「動物農莊」式的代理人法來了

◆  盛治仁/德國高速公路與桃機行李轉檯
◆  嚴震生/阿姆斯壯登陸月球五十年
◆  方祖涵/各自表述的愛國主義
◆  施振榮/創新創業的新思維
◆  陳立恆/多元,才是民主自由最好的防線
◆  王文華/想贏得選票,先吃個漢堡
◆  陳亮恭/商圈沒落等於經濟蕭條?

◆  王健壯/1987年6月12日那天
◆  黃介正/總統大選的三個「天下」
◆  薛承泰/家戶電話民調落伍了嗎
◆  葉銀華/台灣系統性重要銀行 重要嗎?
◆  王正方/認真守法執法,才有真正的民主
◆  洪蘭/感恩與吃苦
◆  劉憶如/由這一波美中貿易戰起落談匯率

◆  周行一/中美貿易戰給我們的啟發
◆  馬凱/50年 從輝煌到迷航
◆  林中斌/在野群英 華倫竄起 志剋川普
◆  林祖嘉/G20之後的美中經貿關係
◆  方祖涵/雙主場的家庭噩夢
◆  劉維公/國家地理雜誌vs.冰與火之歌
◆  趙春山/川習會 一場競合到零和的遊戲








楊志良/推動「超高齡社會發展法」迫在眉睫


2019-07-25 00:09 聯合報  楊志良(前衛生署長、亞洲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台灣快速邁向超高齡化社會,為因應各種層面的衝擊與需求,需要盡早著手規劃準備。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將在民國115年(二○二六年)達到「超高齡社會」,即廿%人口超過六十五歲成功常是挑戰的開始,公共衛生、醫療科技及健保等的進步及推行,導致壽命不斷延長,加以少子化,高齡人口比率快速上升,老化速度直超日本。
日本政府為因應超高齡社會,二、三十年來首相多次主持因應對策,但仍面臨重大困境,特別顯現在各社會現象及文學著作上。例如,除了蛋黃區外,房價大幅下跌卅%以上,無人繼承的土地合計已有九州大小。三線城市地方政府拍賣房屋需要倒貼(付錢給欲遷入者),以免無人居住及交稅,地方醫療、路燈、垃圾清理無法維持。在文化上,除早年的《楢山節考》重新為社會大眾關注外,《下流老人》、《七十歲死亡法案:為了國家,請去死吧!》等充滿悲觀、無奈的著作盛行
台灣除常有「照顧者」因身心俱疲,而結束被照顧的親人生命的悲慘事件外,無人繼承的土地也有金門大小;但至今無任何政治人物(包括此次大選候選人及立委等)加以關注,台灣社會將逐步走向懸崖
超高齡社會「不是」只有今日高齡者面對的挑戰,而是未來青壯年,特別是嬰幼兒世代將面臨的挑戰。目前五十歲者,將至少有卅多年要生活在超高齡社會,卅歲者要活六十年,青少年更不用說;因此今日推動超高齡社會發展法,是前瞻性的,是為未來世代因應超高齡社會做準備
超高齡社會,個人至少要面對五項挑戰:老身、老本、老居、老友及老伴等五老。第一要務是老身,今日長壽不難,但要活得健康快樂、活躍老化則不容易。老本不能僅靠社會保障(不論軍公教及勞保,少則七、八年,多則十數年就要耗盡),個人如何理財、儲蓄成為「終身志業」。老居也是重大挑戰,目前居住無電梯公寓的數百萬人,多少人無法上下樓,特別是獨居者,將來必如日本,死亡多日無人知。
哈佛大學一項追蹤七十年的研究發現,健康快樂最重要的因子是有良好的社會互動與支持,然而台灣與其他高度老化社會的共同現象是「孤獨」,由於少子化及都市高度流動,「獨居成為普遍現象,孤獨對個人身心健康傷害極大英國面對九百萬孤獨者,特別設立孤獨大臣,以因應孤獨者的困境
由於壽命延長,老年喪偶者多,或因現代社會追求自我發展,離婚機會大增。如何再尋求老伴,相互扶持,以增進幸福感、減少孤獨,也是挑戰。
至於社會群體,需面對的調適更為廣泛。個人的困境,常成為整個國家的社會、政治、經濟與文化問題。以老身而言,問題是如何促進全民健康,老化、失能者的照顧,及健康保險的永續。醫學重視延長壽命(包括痛苦的生命),而延長活躍的生命、增進高齡者享有尊嚴生命的選擇(如安樂死),需社會集體行動予以因應。老本當然如此。老居可思考如何建構青銀共居、老人住宅等。老友、老伴,則是否能打破今日「家庭的法律規章」,改為「鄰近於親」,沒有血緣、婚姻關係,但有深厚情誼的共居者,也能享有某種程度的「親屬關係」,如代簽「不再急救」同意書等。
仿照北歐國家,大幅推動時間銀行,建立社會互動社會,國內民間也在起步,更需要政府在法令規章、財力方面協助。
關於「超高齡社會發展法」修法,期待各爭大位及立委者,多加關注並採取相關行動,共同挑戰超高齡社會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