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9日 星期日

經濟/川習會後 我應擬對美貿易策略

.聯合報社論..美中關係再出發,兩岸也應正常化
.聯合報黑白集.誰背棄了白色力量?
.經濟日報社論.川習會後 我應擬對美貿易策略








經濟/川習會後 我應擬對美貿易策略


2017-04-09 03:1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落幕。 美聯社


舉世注目的首次川習會昨天落幕。在看似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成果的背後,其實有許多突破。這些突破降低了中美經貿衝突的風險,但對台灣的影響卻尚難預測,有待觀察。
美國務卿提勒森在會後指出本次峰會氛圍正面積極且開誠布公,中美雙方同意共同努力以擴大合作領域並將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控管歧異,這將成為中美後續對話的基調。這段四平八穩的描述,其實對中美雙方互動而言,已可歸納出幾點重大成就。
首先,川普絕非友善之輩,也不受傳統外交禮節的拘束。過去澳洲、德國領導人都領教過他的排頭;這次接待其選舉時被界定成頭號經濟敵人的中國領導人,若在川習會上輕則藐視說教、重則暴走打臉,並非不可想像之事。然而,這次川普搖身一變成暖男,好話說盡,給足習近平面子,必然有助降低中美經貿衝突的程度。
第二,這個結果反映出中美雙方高層在事前溝通的充分及到位特別是在川普政府相對不強調地緣政治、圍堵主義的立場下,中方似也較有意願與其對話,並成為雙方對話的互信基礎。
第三,習近平在峰會中所闡明中國「不奉行你輸我贏的理念,不走國強必霸的老路」的基調,展現以合作降低衝突的意願,也可進一步化解緊張情勢。
總而言之,本次川習會解除了部分中美貿易戰的引信,雖然局部衝突仍難避免,但全面開打的風險獲得了控制,對中美雙方,以及台灣與日韓等卡在大象之間的小草,無疑是具有正面意義的發展。
然而大戲落幕,好戲才要登場。本次峰會對於貿易問題的主要結論,就是雙方將展開一個百日貿易談判計畫,以處理對中國高額貿易逆差的問題美國要調整貿易逆差,不外乎擴大出口及減少進口二者前者是加法,後者為減法。目前看來,加法要比減法容易許多,工具也多,例如在創造就業的思考下,增加對美國投資與中美合作開拓第三市場的方式等也是加法。反觀減法,涉及中國打產能過剩等供給面結構改革,不但與地方政府經濟表現有關,還有失業勞工安置、產業結構調整等複雜問題,工程浩大且調整成本很高,所需時間較長且在中共十九大之前不易有重大進展。
在加法的思維下,中國可以在短時間內端出的大菜包含提高對美國智財權及農產品的採購(中國是美國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市場)、擴大對服務業之開放(中國也是美國最大的服務業順差來源),以及增加赴美投資案件。事實上,習近平本次峰會邀請美國參與一帶一路及亞投行,也是加法的思維。這些加法不盡然是中方的片面恩惠;透過合作降低對抗,短期內可確保中共十九大之前的經濟維穩,長期可提升中國的整體競爭力,對中國發展也有助益。但最終美國是否買單,仍取決於大陸是口惠還是實至。
美國不是沒有回禮除了川普的熱情外,美國商務部先前低調的公告將啟動中國是否仍屬「非市場經濟」之檢討。最終是否真會解除「非市場經濟」地位不得而知,也或許只是針對在WTO被中國提告的因應,但對於這個中方一直耿耿於懷的問題,美國此舉無疑會被解讀為是個善意的舉動。
當然,川習會無法化解所有的爭執與壓力。例如對中國大陸藉由補貼、傾銷、竊取科技甚至網站封鎖等所謂不公平貿易取得的優勢,仍將會是潛在衝突點,而美國並未放棄以所得稅扣抵等方式增加所有進口品成本的想法,因此未來在中、美、台三角貿易關係中仍有變數。
對台灣而言,大象打架固然小草遭殃,大象親熱也一樣,因而這次川習會完全沒提到台灣,是憂是喜還需要評估。最後我們也需要及早構思面對美國,台灣有什麼加法及減法可運用,因為很快的我們就是下一個目標。

聯合/誰背棄了白色力量?


2017-04-09 04:3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柯文哲批去蔣化「如果大家都要執著於過去的某一段,只會讓這個國家更分裂。」言論持續發酵,曾任柯文哲競選總幹事的姚立明,甚至預言柯P在2018市長選舉「不見得能超過10萬票」。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柯文哲發表反對「去蔣化」言論,遭到其當年競選總幹事姚立明打槍,說他將因此失去藍綠白的支持;若遇上賴清德,恐怕「拿不到十萬票」。不知是否為此心神不寧,柯文哲次日就在跑道上跌了一跤。
虧姚立明還記得「白色力量」,他卻忘了,自己就是捧紅這個白色奇蹟男主角的導演。現在,他踹柯P一腳,轉身就要去捧賴清德;但他難道不需要向觀眾交代一下自己當初如何看走眼,以及自己作為「擁王者」的信用還剩幾多?
柯文哲的「力量」,大家都見識了:除了傲慢自大和口無遮攔,他「抓小放大」斤斤計較的本事也很有一套。然而,他把首都越變越小,因為反商,所以北市BOT案掛零;蔡政府力推的前瞻基礎建設案,台北市一項也沒撈到;他的團隊,離心離德紛紛求去。諷刺的是,柯文哲如今只能靠前任市長爭取來的世大運,作為自己從谷底翻身的舞台;此刻,白色力量還剩下什麼?
看白色力量的潮起潮落,令人傷感。事實上,柯文哲日前批評強拆蔣中正銅像的行動說「這不能解決台灣的問題」,倒有一些超越藍綠、靠向中間、「重返白色」的味道。問題是,若不是為了二○一八的競選連任,他還會作這樣的演出嗎?包括姚立明還在夸夸其談白色力量,但除了追逐政治大潮,他真正相信的是什麼?
曾相信白色力量的選民,上當一次就夠了。現在,連本尊和分身都搞不清白色和力量在哪呢!

聯合/美中關係再出發,兩岸也應正常化


2017-04-09 04:4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7日上午在佛州海湖莊園舉行雙邊會談,川普表示,與中國大陸關係取得許多進展。 圖/截自美國國務院影片


在佛州海湖莊園舉行的川習高峰會已經結束,儘管雙方事前並沒有太多期待,只界定為相互熟悉的見面會,但平淡之中不乏成果,套用川普的話:「我們在與中國關係上取得重大進展」。
首先,川普已接受習近平的邀請,將在年內赴大陸進行國是訪問,讓莊園模式能夠繼續。其次,川普雖無意繼續歐巴馬政府的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但新建外交安全對話、全面經濟對話、執法及網絡安全對話、社會和人文對話等四個高階諮商架構」,將可以確保雙方的緊張和問題可獲得討論或解決
峰會前,美方最關心的是如何降低三千多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川普在推特警告,並授權相關單位調查反傾銷,都是在營造聲勢。事實上,元首峰會不可能具體談判逆差、關稅或匯率問題;但當日上午先由副總理汪洋與美國財政部長、經濟部長啟動全面經濟對話」,雙方同意百日貿易談判計畫,希望提振美國出口、減少對大陸的貿易逆差
此外,「外交安全對話機制也由國務委員楊潔篪與美國務卿與國防部長啟動值得注意的是,解放軍總參謀長房峰輝也專程與會,此機制的當務之急是要處理北韓危機北韓危機好比音樂椅遊戲」,歷任美國總統都玩過,但川普赫然發現自己是音樂停了之後沒有椅子坐的那位。據美國情報單位估計,在二○二○年川普任滿時,北韓將已發展出具攻擊美國本土的洲際飛彈核武能力,這若發生在川普「當家」時期,他將無以卸責。
外交安全對話除處理美方的關切,也會討論北京對部署薩德系統的關切。但是,川習會一開始就籠罩在美軍空襲敘利亞的陰影下,連帶影響了雙方對北韓問題的討論。川普下令空襲敘利亞,當然有內部政治的考慮。他先前批評歐巴馬既畫了「紅線」又任意讓人跨越,反射到自己身上,他必須快速反應。此舉,顯示美國仍是老大哥,只有它有全球部署的武力,也無需等待聯合國的決議,要打誰就打誰。反之,中國的聲勢雖已直逼美國,但全球第一強權與第二強權仍然落差甚大,習近平對此一定深有所感。
這也說明川普「說做就做」的性格,對敘利亞如此,對北韓也可能突然採取軍事行動。反過來看,這也是美國脆弱的一面在強硬行動的背後,製造聲勢的成分居多空襲敘利亞後,白宮並無一套後續計畫,如果要派地面部隊入侵取勝,至少需要五十萬人以目前的軍力財力,美國不可能再打一場中東戰爭,更遑論要兼顧北韓危機
川普團隊的盤算或許是一石兩鳥,既打擊敘利亞,又威嚇了北韓。但北韓擁有「核武」,敘利亞只有「化武」,威嚇其實也可能激化北韓將核彈武器化。日本與南韓對此相當擔心,美國用空襲敘利亞來施壓北京,反可能升高盟國對華府的疑懼。
至於我國關切的一中政策」與「第四公報的議題美中高峰會原未必要談到台灣問題,但因民進黨執政、川蔡通話等因素,使習近平有壓力要川普政府重申一個中國的內涵白宮官員會前強調,川普的一中政策就是美中三公報與台灣關係法」,不會在高峰會對此有任何交易。中方應滿意美方這樣的說明,所以這次會中並未提及「一中」或台灣問題。
美國回到傳統的「一個中國」政策,令北京滿意,對台灣未必不利。大陸擔心的,是美國在幕後支持台獨,但只要有美國承諾,大陸有信心處理兩岸關係。只要大陸有信心,台灣也不要輕易跨紅線並有積極作為,兩岸關係或許有機會由谷底回升。
美國川普上任不到三個月,外交路線逐漸回到常軌,美國國安會的功能也正常化,這讓全球都鬆了一口氣。川習會代表著美中關係的再出發,接下來,就要看兩岸關係能否回到正常化管道。

名家縱論/徐重仁:2020東京奧運 台灣能做什麼\星期透視/長照 誰都可以參與 為何子女不行?

.名家縱論/徐重仁:2020東京奧運 台灣能做什麼
.星期透視/長照 誰都可以參與 為何子女不行?
.長照加稅、一例一休 快調整吧
.用「長照存摺」 化解年改爭議
.川普當家 美國就是唯一
.陸做足「川普功課」 台灣呢?
.戰斧轟敘 美一舉數得
.智慧管理解水荒 水庫建設是根本
.大難不死先幹譙…災禍更無情
.畫中有話/愛與毅力 金黃色的冒險










名家縱論/徐重仁:2020東京奧運 台灣能做什麼


2017-04-09 01:20    聯合報        徐重仁

二○二○年東京將舉辦奧運,如此全球運動盛事,預期將會有數以百萬名國外旅客湧進日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藉東京奧運,盼能同步擴大觀光產業規模,好迎接二○二○年龐大觀光人潮到來。
安倍於二○一六年推出的觀光新政策,名為「支撐明天日本的觀光願景構想會議」,觀光發展產值要從目前每年二千萬名外國旅客、三點五兆日圓消費額,目標直指二○二○年倍增成長,外國旅客人數拚四千萬名、總消費額期望達八兆日圓
安倍擴大日本觀光產值計畫,期望在三年內達陣,顯然不是口號日本參考國外觀光大國,例如法國做法,法國在二○一五年全年國外旅客突破八千四百萬人次,居全球之冠,而法國觀光發展主軸,是把八成資源投入在「地方」的觀光振興裡去
日本進行國內市場調查,國外旅客到訪日本,雖然集中在東京、大阪等大城市,但其實比重並未過半;反而到訪大城市以外的地區,旅客比重高達五十六%,顯示日本與法國觀光頗為類似,「地方」更具吸引力,尤其又以地方的自然景觀、溫泉等,最受國外旅客青睞
因此,今年日本的觀光政策目標,著眼「地方創生」,激勵國外旅客及本國人能在日本觀光旅遊,形成經濟正循環並減少城鄉差距,這是一連貫將觀光、地方創生,及城鄉平衡發展環環相扣的全面性策略。
相關具體改革做法,包括從「優先保存」文化財,改為「活用」文化財,將「國立公園」改善至世界級的「National Park」,修正舊制度把「生產性」的觀念,導入在觀光產業中,開拓新市場以求延長觀光客滯留時間及擴大消費,甚至連觀光產業從業人員的「工作方式」及「休假方式」統統要調整。
日本在二○二○東京奧運大前提下,由中央至地方全面發展並改革觀光硬、軟體之作為,擠進全球觀光大國之林的企圖不在話下。然而,距離日本僅約三小時航程的台灣,可以事不關己、置身於度外,白白錯失三年後即將湧入亞太區的龐大觀光人潮嗎?
我的想法是,「日本很熱、我們不能冷」,台灣要在國際間發展,觀光產業絕對是帶動各種樣式的服務產業中最重要的一環,台灣如何借力使力,搭上東京奧運順風車,將龐大的外國旅客商機,進一步延伸到台灣來,政府、民間必須端出具體行動
我的建議是,就台灣地理位置之便,可定位為日本延長線,成為日本「跳島旅行的一環」,將前往東京奧運的國外旅客也能吸引至台灣。台灣若能在奧運期間同步強打觀光主題,效果可能事半功倍;例如近期觀光局在東京鐵塔設置台灣festival宣傳台灣觀光之美,就是個很好的作為
台灣吸引國外旅客來的宣傳及行銷做法,應當要能給人觀光記憶點」,像是巴黎給人一股浪漫之都的觀光記憶,會吸引人想去旅遊,感受當地氛圍;台灣在觀光記憶的營造上必須加把勁,持續地辦下去。像是今年燈會在雲林,吸引眾多人潮去賞燈,但明年就會移到別處,如果雲林沒有相對應的觀光作為延續下去,人們對雲林的觀光記憶點就會消失。
台灣像是路跑賽事十分盛行,甚至歌手演唱會也常常能吸引港中台的觀眾來台觀賞,還有各區域的溫泉街往往吸引日本客列入必遊之地,就連宜蘭冬山河的划船賽事也曾盛極一時,墾丁春吶則已成為每年喜愛音樂的年輕人熱情參與的活動。如何把類似已做出一定知名度的活動,進一步拓展到能吸引國際觀光客來,台灣絕不能缺席。
我們應在國際上適度宣傳,先讓外國人看見台灣在地的美,並創造話題,從都市延伸到地方,把國際觀光客吸引來台灣大城市後,進一步導流帶至各特色鄉鎮,台灣的觀光發展才能厚實而雨露均霑。
(作者為全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重仁塾塾長)

星期透視/長照 誰都可以參與 為何子女不行?


2017-04-09 01:20    聯合報        薛承泰/台灣大學教授

交通部長賀陳旦提議讓郵差加入長照行列,引發熱議,有人質疑專業度恐不足。圖為郵差自發性關懷偏鄉獨居老人,利用休息時間幫獨居老人剪髮。圖/彰化郵局提供


交通部傳出以郵差投入長照,彌補照顧人力之不足。先不論郵差本身是否有意願,時間是否充足,賀陳部長想必出自一片好意,且在鄉下或偏遠地區,郵差確實和民眾生活貼近,平常噓寒問暖,偶爾還可守望相助。
其實,可以參加長照的人員還有很多,警察、軍人、大樓管理員、村里幹事,也都可以參與,不是嗎?然而,構想的背後,是將一般「守望相助」的「秒照」當作了「長照」!
如果人們都成為「秒照達人」,可以發揮愛心並減少一些意外發生,當然對長照政策有幫助。因此,問題並非賀陳部長隨口說說,而應問,是政府宣導長照2.0不足,大家將「秒照」當作了「長照」?還是照顧人力本就可以包含「秒照達人」,不需個個都是「長照專業」?
政府去年推出長照2.0計畫,宣稱擴大照顧對象並增加服務項目,經費從馬政府一年五十多億跳升至二百億,姑且不論內容不少是舊酒裝新瓶,照顧對象是否能像經費,一下子增加到原來的四倍?
其實,2.0最大特色,在於增設小規模多機能服務中心與巷弄長照站。從旗艦店到柑仔店,這看似綿密的長照網,卻像個遊戲機的設計,設CBA三個關卡,有長照需求者必須依序通關。然而,因設計過於一廂情願,至今地方政府仍疲於奔命,只好各部會總動員,如果還不行,乾脆拜託便利商店轉型好了!
馬政府因長照經費編列較少,被批評為缺少推動誠意。試想,若真是如此,何以二○○八年在政府面對全球金融風暴之際,仍推動民進黨所規劃的十年計畫?起碼也可改個名稱,批評扁政府只有規劃沒有執行,只能稱為「長照0.0」;當時,政府為何不多花老百姓錢,來照顧更多人呢?除了是金融海嘯以救經濟與失業為先,也考量到當時台灣人口與家庭結構,還不適合走向福利的「普及化」,即使有經費也應留給後面世代,長照對他們而言才更是個夢魘。
台灣當前有長照需求者多已七十五歲以上,他們是台灣空前也是絕後擁有最多成年子女(嬰兒潮世代)的一群人;在二○二五年以前,台灣仍有一半以上家庭存在這樣的互助機制,政府應鼓勵子女參與自己父母的長照,甚至可採減稅作為誘因。這不僅能真正落實「在地老化」政策,子女陪伴走完最後一里路,也是長者的心願,同時,嬰兒潮世代從投入長照工作中,可習得自己延緩老化的最佳預防機制,這才應是長照網的第一關。
日本錯過鼓勵家庭機制的時機,近年來出現「下流老人」及仇老心態的蔓延;北歐家庭機制較弱而只能靠稅收,如今賦稅率已達到五十%,可是高齡化繼續上揚讓政府喘不過來,不僅福利措施開始緊縮,也試圖為其福利國找新的出路。總之,新政府喜歡師法日本與北歐,請記得,他人「成功經驗難以去複製,失敗例子則容易避免」!
從今年開始,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人口超過了十五歲以下幼年人口,儘管如此,明後年才會步入「高齡社會」,仍有機會調整長照的步伐;然而,在照顧人力不足,也籌不出錢的情況下,動不動就宣稱政府要擴大照顧,最後只能急就章拼裝一部車上路,究竟會怎麼跑,大家拭目以待。

長照加稅、一例一休 快調整吧


2017-04-09 01:20    聯合報        彭懷真/東海社工系副教授(台中市)

配合長照上路,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初審通過菸酒稅法與遺贈稅法修正草案,財政部次長蘇建榮表示,預計六月就會開始搭配長照法實施,預估首年可籌措長照財源二二一億元。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增加長照財源,菸稅預估每包將調漲新台幣20元。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美國總統川普始終是媒體焦點,川習會及發射戰斧飛彈攻擊敘利亞,說明他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作風。
上個月,他力推新方案,希望取代前總統歐巴馬推行的「歐記健保」,因自家人未能全力相挺而撤案,讓他一時臉上無光。即使共和黨的議員,為了考慮自己選區的反彈,也不支持,畢竟已經有超過兩千萬人享受歐記健保的好處。
此事件說明了一個簡單的政治定律在民主體制之下,政府已經給人民的好處,如果要取消,幾乎是不可能。另一個更簡單的定律是:加稅,窒礙難行
川普懂得調整路線,懂得爭取輿論焦點;再想到台灣,蔡英文政府的兩大政策—長照與一例一休,都看到許多危機。
衛福部宣稱,菸稅最快六月就能進帳,預計今年可增加約一三一億元,要靠抽菸者在七個月內多抽六億五千五百萬根菸來達到目標,也就是每月九千多萬包。以台灣十五.六%的吸菸人口、三百萬癮君子來算,每天要多抽一包,即使如此,對抽菸者及他們家人的危害,是多麼大的傷害呢?從公共衛生角度,多抽菸「貢獻財源」的人卻不一定是使用長照資源的對象
一例一休的問題更複雜,勞動部目前立場還是很硬,表示如期在七月勞動檢查,處罰違規廠商。但有多少地方首長敢嚴格執行呢?一旦開罰案件激增,資方反彈、媒體報導、網民批判,明年又要選舉,誰願意為中央如此爭議的政策堅持到底呢?受罰廠商也可能被迫走行政訴訟之路,政府不一定是贏家。
川普懂得暫時不動歐記健保,蔡政府卻執迷不悟。為了長照加稅,絕非明智之舉。這方案在醞釀階段,輿論一直有各種提醒。長期照顧的財源必須穩定,因此保險制較佳。民眾每個月多繳幾十塊,感受不強烈,更何況自己與家人都有可能得到長照的好處,反彈力道小。
保險是靠全民的力量,有一個大水庫調節稅收是看天吃飯,並不穩定。但蔡政府堅持要靠稅收,只能加稅,加稅政策要順利通過,乃至執行,看看國內外的經驗,難度太高。
對一例一休,各界呼籲從未停過。從研擬之初,就有各種質疑。但民進黨仗著全面執政的優勢,高估政府的力量、低估反彈的聲浪、錯估企業運作的生態,甚至地方政府都反彈,表示窒礙難行此種雇主增加負擔、勞工收入減少、民眾得到的服務減少、政府形象受損等多輸政策,還繼續堅持?
川普懂調整,蔡總統的長照加稅及一例一休,該評估調整了。

用「長照存摺」 化解年改爭議


2017-04-09 01:20    聯合報        楊迪山/醫師 (竹縣竹北)


年金改革修法已進入倒數計時階段,利害關係首當其衝的退休軍公教仍強烈反彈,嚴重對立。軍公教不惜絕食、走上街頭抗爭,但並未針對本身權益提出與年改會備選方案相抗衡的修法草案。
筆者觀察政府年金改革的各項方案,均是在年金體制內作改革規畫。
同時擔任年金改革和長照規畫的林萬億政委,是否有研擬評估過體制外的年金改革呢?亦即將年金改革和長照規畫的財政合併考量呢?畢竟使用年金的退休軍公教人士,未來他們亦是長照2.0照護的優先被照顧者。但長照2.0並非每人均全額補助,部分負擔經費的來源,也成為需要長照者未來考慮的因素。
筆者建議國人體諒改革年金困難,且讓長照財務更輕鬆,兩者彼此相容並互惠。
目前政府提出將「退休所得替代率」金額,修正為月退俸的六十至七十%給付退休軍公教人員,而政府就有多餘卅至四十%經費,作為免於年金破產危機政策之一。如何將此議題轉念而行呢?就看國人及政府對年金及長照兩大財政議題如何討論了。
政府可規畫將軍公教勞退休所得替代率月退俸卅%,改為退休個人名下長期照護資金。以「長照存摺」為名,持有者將此經費運用在長照體制範疇之中。長照相關產業以此消費金額明細(類似健保給付制度),由政府成立獨立機構及第三方監督單位,執行給付機制於長照相關產業。
此方案雖只是改革的一部分,但如大部分人有此共識,可解決:一、減少世代對立、轉型正義扭曲而消耗大量國家內在動能;二、年金破產年限得以減緩,甚至財務危機解除;三、受惠的相關退休人士,依然擁有自己原來的退休金,金額歸屬在長照體制內使用。退休後照顧自己絕對是必須的花費;四、藉此提升長照產業發展,塑造完整長照體系,最重要的是每年長照財源預算編列,不至於捉襟見肘。
最後,期望制度變革相關團體、個人與政府間,更應思考如何求同存異,相互理解與尊重,共同建立能永續的年金制度,或許才會是一個好的開端。

川普當家 美國就是唯一


2017-04-09 01:57    聯合報        翁履中/紐約大學科特蘭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

川習會後,因為沒有發表聯合聲明,中美兩國究竟在川習會中達成什麼共識,沒人說得準。不過,透過媒體報導,我們大概可以確定,雙方確實有針對北韓及兩國貿易問題進行溝通。
然而,當家執政以來從不按牌理出牌的美國總統川普,這次也不意外,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期間,突然下令飛彈空襲敘利亞。透過這道攻擊命令,川普究竟想傳遞給習近平怎樣的訊息?而從川普在美中高峰會所設定的議題,我們是否能進一步解讀川普的執政思維呢?
以上問題的答案,或許可以從川普最近的施政滿意度變化中,找出蛛絲馬跡。根據美國蓋洛普民調的最新數據顯示,川普的民意支持度,從兩周前跌到谷底的百分之卅四,上升到空襲敘利亞後的百分之四十。
很顯然的,這樣的數據變化反映出,在美國社會裡,即使有不少人反戰,但卻也有許多人極力支持能「硬」起來的領導人。當各家媒體一再強調川普上任初期的支持度,是歷來最低的同時,絕大多數人都忽略了,他同時也是把美國保守派勢力凝聚的最為徹底的共和黨總統。
回顧歷任總統就職之初的幾個月,支持度往往還會經歷震盪起伏的不穩定時期,川普卻能穩穩守住四成的保守勢力,其中的關鍵,就在於川普的「美國優先」,總是能優先滿足這四成民眾的期待。
為了滿足保守民眾的要求,穩住基本支持,面對習近平,川普選擇北韓與貿易兩項議題,來凸顯他的強硬立場和對外貿易的溝通能耐。
過去八年民主黨執政時期,保守派民眾普遍認為,美國在國際事務上的立場太過軟弱,導致伊斯蘭國的崛起,敘利亞和中東地區的動亂不斷。而北韓的核武問題無法有效解決,共和黨支持者也認為,是因為過去美國總是希望以談判來解決紛爭,使得中國在美國與北韓的關係中獲利。川普用實際空襲敘利亞的軍事行動向中國暗示,只要能獲得基本民意的支持,他所帶領的政府不會永遠都以和平方式解決問題。
一邊讓習近平感受到他跟前任總統們的不同,另一方面卻又在貿易問題上向中國釋出善意。過往在美中高峰會上,或多或少都會觸及的台灣議題,這次卻隻字未提。從接起蔡英文總統的賀電到現在,川普的兩岸立場從「一個中國的政策可以重新思考」,到現在幾乎完全回歸「一個中國」原則。
不斷修正的立場,證明了川普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台灣在美中的角力拉扯中,可能會受到何種的衝擊。說的更明白一點,台灣,從來就沒進到川普的考慮之中。對他而言,所有的決策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美國優先。
川普的執政思維充滿不確定,但是在這不確定之中,我們能不能看出一點端倪?
第一次的川習會中,從空襲敘利亞,北韓核武議題,到對中國釋出貿易談判的善意,可以看出川普用經營企業的模式在治國。面對議題,他找解決辦法,但每一個解決的策略都只針對單一問題,而沒有整體的國家戰略。在川普逐漸明朗的執政思維中,幾乎可以確定在他的決策算計中,美國利益已經不僅是優先,而是唯一!

陸做足「川普功課」 台灣呢?


2017-04-09 01:57    聯合報        朱言貴/教(台北市)

川習會美東時間7日舉行第二次會晤。新華社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七日在海湖莊園舉行第二場正式會晤。依新華社報導,雙方認為這次會晤是積極和富有成果的,雙方同意共同努力,擴大互利合作領域,同時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管控雙方利益的分歧。
顯然雙方各有所求,並且達到各取所需之目標。川普在乎的是,美國人的工作機會,以及貿易失衡暨北韓問題;而習近平擔心的,則是美國的貿易制裁,以及有效管控中美關係之分歧暨北韓問題,彼此間雖然有矛盾,也有共同利益,因此如何化解歧見,追求共同利益,成為會議成功關鍵。
按照習近平的說法,中美之間有一千個理由,必須有效管控分歧,如此始符合雙方共同利益,似乎習近平亦朝這個方向努力,會後川普對於談判結果感到相當滿意,賓主盡歡。以川普喜怒無常個性,甚至在川習會之前不久,尚對中國大陸痛斥一番,如今卻握手言歡,可稱得上是所求既遂。
站在中國大陸觀點,絕對不容放棄美國廣大市場,雖川普動輒飆罵,但是為了自身利益考量,只能配合川普之需求,避免中美之間的對立與衝突,才符合自身之利益。事實上,習近平也確實做到了,使得原本山雨欲來之情勢,頓時化解進而反客為主,盛情邀請川普今年訪問中國大陸。
習近平實做足了功課,並且投川普所好,使得原本並不看好的中美關係轉危為安。川普上台之初,一直有意拿台灣當籌碼,逼迫中國就範;如今習近平回過頭來,一方面凸顯彼此共同利益所在,另一方面就雙方的矛盾最小化,針對川普擔心的事項逐一解釋,創造雙方共同利基,終至雙贏之結局。
台灣在中美博弈中,非處於關鍵位置,我方沒有理由因為一通英川電話交流,而感到雀躍萬分,毋寧應該步步為營,才能不被美國出賣,同時爭取到台灣之最佳利益。

戰斧轟敘 美一舉數得


2017-04-09 01:57    聯合報        張漢平/陸軍備役上校(高雄市)

川習會前,川普總統下令以戰斧飛彈制裁敘利亞政府軍化武攻擊事件。在這敏感時刻,美毫無避諱地斷然處置,有一舉數得之功。
一、美國才是當前唯一強權。這次毒氣攻擊事件,予美國展現軍力師出有名的絕佳機會,不僅具敲山震虎之效,更彰顯美國有權、也有能力維持其想要建構的國際秩序與環境。
二、迂迴示意北韓將成下一個目標。近年來,北韓不顧聯合國及國際輿論撻伐,常無預警地試射飛彈;美國考量中朝友好關係不便貿然下手,如今在俄敘盟友關係下打敘,隱含將依此建立打擊大國友(鄰)邦的先例。
三、對蓄意破壞國際秩序及違反人道的挑釁者,必施以即時、適當的懲戒,俾展現「以實力換和平」的決心。
四、明確表態軍事力量將是達成「讓美國重新偉大」的有力支撐。為了達到讓美國重新偉大的目標,必須以經濟為手段,武力做後盾,才能如願。
美中領導人首次峰會後,將確立雙方的發展方向與重點,台灣面對未來朝鮮半島情勢,或是東海、南海的領土與資源爭奪,如何在美中兩強競逐下,達到「獲利極大化,傷害極小化」的目標?是政府亟需關注的課題。

智慧管理解水荒 水庫建設是根本


2017-04-09 01:57    聯合報        張炎銘/退休水利人員(台中市)

昨日「前瞻基礎建設,能解限水之苦?」投書,對水環境建設中的水資源部分有所質疑,認為應該要「智慧管理」。沒錯,單靠硬體建設,無法解決用水問題;但反過來說,有智慧管理,就能不受缺水之苦?
文中舉翡翠水庫的例子。翡翠水庫少聞狀況,除了有全國唯一集水區專責機關台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與翡翠水庫管理局外,其先天供需條件更是主因翡翠有效容量約三.三億立方公尺,民國一○三年供水才二.二億立方公尺,只要水庫蓄滿水,即使老天不下雨,若不增加支援其他地區,都能撐一年半對照石門水庫,有效容量約二億立方公尺,卻要供水八點五億立方公尺,即使有智慧管理,水情不佳時一定捉襟見肘。
水庫蓄水能力就像鍋中的米沒有米,再棒的廚子、再好的智慧管理也變不出一鍋飯用水需求逐年增加,新建圖書館、大賣場、遊樂園都增加用水,而水庫是大量而穩定的供水來源。有些水庫建設事實上是為了更好的水資源調配、更精進的水資源管理。
水資源開發從規劃到完成通常耗時數十年,個人觀察廿項實質計畫雖多為新瓶裝舊酒,但計畫目的是為了未來更好投資與生活環境,而水電本就是國家基礎建設,勉強稱之「前瞻基礎建設」尚無不可。
遺憾的是,再生水發展條例已三讀通過,政府必須再投資一百五十億,在全台興建再生水廠,但計畫內再生水工程八年內只有卅五億元顯見本計畫是經濟部主導,內政部忘了它的角色,而行政院也無力整合了

大難不死先幹譙…災禍更無情


2017-04-09 01:57    聯合報        賽夏客/教育工作者(苗縣頭份)

凱旋三號客輪從馬公回布袋,在布袋外海發生意外,經歷有如電影「鐵達尼號」般情節,惟搶救得宜,船上三百四十六人全獲救,是不幸中的大幸。但也聽到有人抱怨,沒有地方主管機關到場,船公司除一名無法作主的職員,大家不知該怎麼辦?
每個人都一樣,哪能預料下一刻會怎樣?然而,台灣人的習慣是,大難不死先幹譙,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聽不到感謝聲,一場災難更加無情。
誠然,船東不應讓遊客受驚嚇,但當下船機長第一時間察覺船隻有問題,立即通告請求救援,光憑這一點,就不應責怪別人疏忽未盡職責。
日本三一一大地震時,難民驚慌失措在所難免,但鏡頭下的他們出奇冷靜,一個個安靜坐著等待救援,避難所物品也都整整齊齊的,接收物資不忘道謝,他們看待天災人禍是如此敬天、畏地、諒人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變」是人生常態,若是每逢災難發生時,就怨天尤人,那才是真正的不幸;反之,心存厚德,才能永保安康。

王健壯/政治人物都愛告人誹謗

.王健壯/政治人物都愛告人誹謗
.嚴震生/美國介入國際安全一世紀
.林中斌/峰會川普 色厲內荏
.黃介正/美中峰會與強權結構
.盛治仁/正面的肯定 創造好的循環
.王文華/「老闆娘」變「老娘」
.方祖涵/沒有學霸的風雲榜










王健壯/政治人物都愛告人誹謗


2017-04-09 02:02    聯合報        王健壯


台灣政治人物都一個德性,他們常把尊重言論自由掛在嘴邊,但結果卻是藍的愛告別人誹謗,綠的也動輒愛提妨害名譽訴訟。
在民主國家中,有關言論與新聞自由訴訟之多,台灣在全世界絕對排名在前。據統計,全台地檢署去年收到九千九百多件妨害名譽案件,過去三年則共有兩萬八千多件,平均每天約有廿七件,而且這個數字還不包括到法院自訴的案件。
為什麼有這麼多有關言論與新聞自由的訴訟?理由很簡單:大家都愛告。一般民眾因為一句三字經而提告,政治人物因為媒體負面報導而提告,朝野也常因互相攻詰而提告,選舉期間更是誹謗訴訟的旺季。
政治人物愛提告,最常見理由就是若不告即等於默認,所以他們不但是惡聲至必反之,而且必定訴諸法律,其目的一則立此存證,再則企圖懲罰被告,三則希望造成寒蟬效應。
但其他民主國家為什麼沒那麼多有關言論與新聞自由的官司?理由也很簡單:保護那些自己痛恨的言論,才是真正尊重言論自由。美國老牌參議員馬侃日前因大法官同意權行使問題,而痛批同黨的多數黨領袖麥康諾是「超級白痴」,此事若發生在台灣國會,兩人一定法院相見,但麥康諾會告馬侃誹謗嗎?絕對不會,就像歐巴馬被右派政客與媒體罵了八年,沒有告過任何一個人。
更等而下之的是,政治人物不但愛告,最近更流行要求對方限時道歉。黃國昌因洪秀柱說他支持日本核食進口,而要求她四十八小時內道歉;李登輝因楊仁壽誤指他領取終身俸,限他四十八小時內道歉;羅智強因南方朔說他介入滅王(金平)大計,要他廿四小時內道歉;連國防部也有樣學樣,因「上報」報導副參謀總長挾怨報復部屬,而要求媒體限時道歉澄清。
為什麼言論訴訟成風不應成為民主國家常態?一般民眾被人侮辱誹謗,因為申訴無門,不得不到法院尋求公道。但有權有勢的政治人物,卻擁有多數人所沒有的話語權,被誹謗侮辱可立即公開駁斥澄清,而且媒體必作報導,又何須多此一舉非走上司法訴訟不可?
況且,過去三年全台地檢署雖然偵辦了兩萬八千多件妨害名譽案件,但最後祇起訴了五千七百多件,起訴率祇有兩成左右。至於在這些起訴案件中,最後被法院判決被告敗訴的比率,可想見一定更低。以前有關言論與新聞自由的訴訟,被告敗訴的比例甚高,但近幾年審檢對言論與新聞自由已有比較進步的認知,誹謗或妨害名譽訴訟經常都以被告勝訴定讞,政治人物又何必非與人法院相見不可?
以黃國昌自訴洪秀柱為例。洪秀柱無的放矢後,黃國昌立予駁斥,已收到以正視聽的澄清效果,又何須再告?而且,黃國昌是法學博士,應當明瞭刑事誹謗對言論自由的戕害早被詬病,提告已屬多餘,何以告的又是刑事誹謗?司法國是會議已決議誹謗除罪,目前雖未完成修法,但法學博士以刑事誹謗控告反對黨主席,卻是莫大諷刺
台灣自今年起終於有了一個言論自由日,但真正的言論自由,就是給我們痛恨、不齒的言論以自由,而且尋求真相與公道的場所,不在法院,而在言論市場。政治人物如果要維護言論與新聞自由,就從停止告人誹謗或妨害名譽開始。
(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