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9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80億人口的危機與商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蔡政府因何在防疫「最後一哩」躑躅?
◆  聯合報黑白集/出征出到高中生
◆  經濟日報社論/80億人口的危機與商機






經濟日報社論/80億人口的危機與商機


2022-11-19 01:38  經濟日報/ 社論
全球人口15日破80億大關。(美聯社)



聯合國估測,全球人口已突破80億。雖然人口成長的速度在減緩之中,但預估民國一一九年(2030年)達到85億人,民國一三九年(2050年)97億人,民國一六九年(2080年)攀升到104億的頂峰之後,會維持到民國一八九年(2100年)。地球資源(糧食、能源、環境)能否支持這種成長,對人類是個非常嚴厲的考驗。

然而,這種考驗並非始自今日。英國政治經濟學家馬爾薩斯Thomas Malthus)在工業革命之後,看到人口大量成長的現象,對人類前途感到悲觀,在1798年發表著名的「人口論」,認為人口是以「幾何級數」增加,糧食卻以「算術級數」增加,糧食將無法支撐人口增加,最後將以戰爭、瘟疫和飢荒來抑制人口。但馬爾薩斯的預言並未成真,因為科技的進展超乎想像,人類竟然可以用避孕手段來控制成長,糧食也陸續在新大陸大量增加,讓人類免除這個厄運,並且更加富裕地生存。

但是二戰之後,「嬰兒潮」帶來快速的人口成長,讓「新馬爾薩斯論」獲得了大量支持,其典型論點就是「羅馬俱樂部」在民國六十一年(1972年)發表的名作「成長的極限」-近20位頂尖專家用嚴謹的數理模型推估,發現人類若以當時的狀況繼續發展,會很快地超過地球的負荷,導致人類社會的崩潰。然而,因為已開發國家人口成長停滯超乎想像,加上「綠色革命」發生,解決了許多國家的糧食問題;再加上各種資源的新發現和更精良的開採技術,因此目前所謂糧食缺乏,以人類社會整體來看,基本上是因「分配不均」所產生,而不是「生產不足」。

但過去的問題被解決,並不代表未來的問題一定可以解決。人類基本解決了糧食和礦藏問題,卻又面臨了環境問題-空氣汙染、用水缺乏、土壤流失惡化、地球暖化,近年又產生新冠肺炎,已讓 6.35億人確診661萬人死亡

只是,人類科技的進步,經常超乎人類的想像。未來很可能大量的食物,會來自於「糧食工廠」的大量生產,解決了土地有限的問題。「核融合」技術的成熟,加上「可燃冰」的大量開採,讓能源來源不虞匱乏。各種天然災害的惡化,迫使人類終於放棄歧見、嚴肅處理環境問題,找到共同遵守的規範。因此,樂觀看待的話,人類不斷遭遇各種問題,但經過各種努力之後,大致都能化險為夷,繼續發展。

在解決各種人類問題的過程中,商機自然會持續出現。首先在先進國家,再來會衍生到快速跟進的高所得開發中國家,再層層往下滴漏。聰明或有眼光的企業,自然會看出這種機會;但在時間上要有足夠的精準度,才不會太早或太遲,造成過早投資的大量虧損,或是時機太晚、競爭激烈而無利可圖。如果這種商機的衍生模式合理,那麼有眼光的企業是否該開始布局戰亂逐漸減少、勞動和土地資源仍然低廉的非洲,特別是對岸在「一帶一路」之下、將會提供較佳基礎設施的國家?

然而,人類終究面臨著更大的風險,就是在戰爭之下彼此毀滅,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戰爭,告訴我們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也許真有那麼一天,俄羅斯決策當局難以面對戰果之下,決定用低量核彈來「結束」戰爭,卻遭到西方以懲罰性的核彈回敬,然後對岸卻意外加入戰局來「聯俄制美」,這種可能性其實並非杞人憂天,韓戰時,美方完全沒料到北京會出動「人民志願軍參戰支持北韓。人類科技可以解決的事,主觀的思想卻迄今無法學到教訓、妥善解決問題;別說俄烏或美俄之間,連海峽兩岸同為中華民族,對岸也不願放棄用武力解決兩岸問題,而且機會愈來愈高。

所以,全球人口突破了80億,帶來了許多商機,以及異於往常的危機;能否繼續創造繁榮或步向毀滅,全看人類自己。











聯合報黑白集/出征出到高中生


2022-11-19 05:2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新竹中學、新竹女中在校內自辦新竹市長模擬投票,卻招來綠營側翼出征。圖/竹女班聯會提供



民進黨端出「十八歲公民權」的大禮,向新世代甜蜜招手。不料,遇到有想法的年輕人,立馬變臉。竹中、竹女舉辦聯合模擬投票,最獲青睞的市長,竟不是民進黨候選人。綠營支持者立刻大舉出征,冷嘲熱諷,罵學生「念書念到頭殼壞去」,更有人嗆「不支持十八歲公民權了」。

連高中生都要出征,民進黨至此也就原形畢露了。綠營力推十八歲公民權修憲,難道只是為了割韭菜,把年輕人都當成綠營順民?否則,為何一發現他們另有想法,瞬間就反目?模擬投票公民教育的一環,兩校學生合辦這個活動也已有多年;這回綠營踢到了鐵板,但學生也見識了民進黨的真面目,真是有價值的一課!

除了出征高中生,民進黨也向大學生嗆聲。民進黨苗栗縣長候選人徐定禎到當地的國立聯合大學演講,學生問到高端疫苗、論文抄襲等議題,徐定禎竟反嗆學生「不要再亂了」,「該罵的是中共,一直罵自己的政府是怎樣?」還叫學生「可以去中國住住看」。態度之高傲令人瞠目結舌

徐定禎的說法固然荒唐,但他不過是順著蔡英文的「抗中保台作了最淺層發揮而得此結論。試想,年輕人不能批評自己的政府,「有問題都是鄰國的錯」;這種心態,還對民主有任何敬意嗎?

罵高中生,嗆大學生,民進黨真的變了!











聯合報社論/蔡政府因何在防疫「最後一哩」躑躅?


2022-11-19 05:42  聯合報/ 社論
第一階段口罩禁令鬆綁將於十一月底實施,屆時參加室內大型活動仍須戴口罩,但大部分戶外場所可不戴口罩。圖為十一月初旅展開幕當天,人人均戴口罩。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不知不覺間,我國確診人數累計已達八一三萬人超過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儘管防疫決策表面上朝「逐步解封」前進,指揮中心也不斷強調「疫情趨緩」,但有些管控措施卻是鐵板一塊不肯鬆動,或僅稍加微調,或推稱還在研議。這些矛盾作為,不免令人質疑:是疫情趨緩仍難驗證,還是管控措施的張弛另有其他考量?

近日放寬的管控措施中,以十一月七日起的「四大鬆綁」最受矚目。包括確診隔離改採「七加 N」、同住家人免隔離、若干活動不再強制施打三劑疫苗,及公共場所不再強制量體溫等。十四日起,「七加 N」又進一步放寬為「五加 N」,確診者只要隔離五天,篩檢陰性後即可解隔。另外,也擴大取消快篩和疫苗三劑令。

然而,對於與民眾最直接相關、且世界各國多已解禁的強制佩戴口罩令,指揮中心卻仍在觀望,只稱會以「三階段實施」,時間則要再觀察。此外,對於指揮中心解散時機,除說「年底前不會解散」,還加上「看修法進度」的但書。對於確診者能否投票,則仍堅持不願放寬。亦即,「已解禁」的防疫政策,範圍顯遠小於「未解禁」者。

疫情趨勢檢視這些決策作為,則更令人疑惑。指揮中心強調「疫情趨緩」,是以確診人數下降為標準。近月來,每日確診數從四萬多人下降到最近的一兩萬人之譜,下降趨勢明顯。指揮官王必勝更直接喊出「BA.5疫情已結束」的宣示。問題在,確診死亡人數和死亡率並未呈現相同趨勢。我國染疫死亡率約為千分之一點七,但近月染疫者死亡率卻在千分之二上下。如果拉近到近兩周,死亡率則升高至千分之二點三左右。這麼高的死亡率,顯不尋常。

確診死亡率不減反增,死亡數居高不下,是染疫與死亡時間差所致?或是醫療水準逆勢下滑?又或者是許多確診者並未通報,直到最後重症才接受醫療?這些疑問,都必須釐清。

目前世界各國的防疫多已不再糾結於確診數的統計,而以一般流行疾病看待新冠疫情。蔡政府若是採取這樣的思維,其對應政策就應該是包括隔離、口罩、邊境開放等都大幅解禁。但指揮中心的作法卻不是如此,「」與「」之間沒有一定邏輯,甚至「政策作為」與「政策目標背道而馳

確診者能否投票,就是一個指標性問題。許多專家認為開放確診者投票對疫情影響不大,且開設「投票泡泡」並不困難,但相關機關卻拒絕開放。此一政策,不僅剝奪人民的參政權,更可能導致確診者乾脆「不通報」,反而增加確診黑數的傳播風險。又如,邊境已近乎不設限,但因疫情限縮兩岸直航及小三通卻遲不恢復必然阻礙大陸台胞返鄉投票之路。以上在在顯示,影響防疫的主要因素並非疫情,而是選舉考量

從政治角度觀察,更能解釋防疫政策的矛盾與不合理。例如,口罩解禁可能讓確診人數攀升,一旦選前確診人數暴增,即不利蔡政府企圖形塑「疫情趨緩」的氛圍。拒讓確診者投票,則是為降低民眾將不滿反映在選票上的機會。至於兩岸直航及小三通,則牽涉民進黨的「反中國本,指揮中心存續則與權力掌控有關,蔡政府都不會輕言鬆手。

過去三年,蔡政府「先政治、後防疫」的操作多如牛毛。九合一投票在即,蔡政府遲遲不願走完「防疫最後一哩路」,其政治私心昭然若揭。防疫決策為政治服務,或許能掙得一些小利,但累積的「仇恨值」只會添加更多反感,政府應慎思。



【專家之眼】故宮南院旁蓋大工廠 恐成國際笑話

◆  【專家之眼】台東釋迦的悲哀
◆  【專家之眼】故宮南院旁蓋大工廠 恐成國際笑話

◆  【專家之眼】從習近平直斥杜魯道談兩強峰會資訊
◆  【專家之眼】拜習會後緊接台烏會 蔡政府堅持躺平奮戰
◆  【專家之眼】習拜會與美中台
◆  【專家之眼】「廈門艦」嗆「馬公艦」:依國際法,誰有理?
◆  【專家之眼】蔡英文助選 為何民眾奪門而出?
◆  【專家之眼】主計總處為何說謊:台灣每戶財富高於美國







【專家之眼】故宮南院旁蓋大工廠 恐成國際笑話


2022-11-19 08:35  聯合報/ 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講師



今年四月,嘉義縣長翁章梁對外宣稱,已與光禹國際集團簽約,要投資14.5億,在故宮南院旁開發9.9公頃微型文創園區。第一期就數位科技、在地文化、休閒渡假及歡樂趣味等四大主軸定位,搭配科學園區、蒜頭糖廠歷史再造、故宮南院及朴子藝術公園與水道頭聚落,鏈結太保與朴子藝術、觀光景點。第二到四期則規畫文創旅館及特色造型獨棟villa等。

這本來是地方新聞,關心的人並不多。可是,其中所謂「科學園區」,亦即國科會規劃開發的「南部科學園區嘉義園區」,11月7日的環評初審沒有通過,才讓人驚覺,這個占地廣達88公頃嘉科,設置地點極為可議。

最古怪的,就是它在各式「搭配」的開發當中,顯得十分突兀,活像包裹在眾多糖衣裡的毒藥。上述開發內容第一期到第四期,不是文化就是觀光,一言以蔽之,都屬於「休閒」,唯獨嘉科是「工廠」。

民眾從事休閒活動,總是期待達到放鬆的效果,自然以遠離塵囂為宜。到工廠旁邊渡假,不是無知、蠢笨,就是被蒙蔽。文創區第一期的重頭戲包含了景點渡假 villa 及野奢帳篷的項目,可是它恰恰落在嘉科西南角,整個呈現被半包圍的狀態。試想,若在野奢帳篷露營,抬頭看見林立的廠房,無形中便產生了視覺的緊張、壓迫感,要怎麼放鬆、休閒?

更令人不安的是,嘉科70公頃面積故宮南院園區之間僅隔了一條馬路。近日,前立委陳學聖質疑,世界文明國家都是把廢棄的工業區轉型為文化園區,如台北的華山文創園區、德國的魯爾工業區等,從來沒有在文化園區旁設一個新工業區如此不尊重文化案例

這種空前的逆向操作,等於以工業霸凌文化,也對南院古物安危造成威脅。去年十二月今年五月竹科南科就分別發生過火災。嘉科設在南院旁,如同一顆不定時炸彈,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南院文創區將首當其衝。

嘉科的環評,考慮了各種衝擊,如用水、用電、污染物等等,至於文化方面,只有文化部文資局提醒,工程進行中,若發現具文化資產價值者,應停工並呈報主管機關,卻完全沒有顧及鄰近的故宮南院及文創區。台北前文化局長劉維公強調文化基本法第22條有規定,國家制定重大政策、法律及計畫有影響文化之虞時,各相關部會得於文化會報提出文化影響分析報告文化部是不是應該盡點責任?

嘉科計劃環評初審未過,翁縣長表示,環評沒有一次就過,似乎充滿了信心。不禁令人擔憂,一旦計劃落實,讓國際看到世界級博物館興建比它還大的超級工業區,台灣文化恐將因此蒙羞。

台北至善路二段設加油站,相隔200公尺的故宮北院和附近居民曾強力反對,官司纏訟多年。不過一個小小的加油站,北院就為了捍衛古物而抵制過。如今南院旁邊即將設置一個特大工廠,難道不怕園區活動受影響訪客更加稀少嗎?



嘉義科學園區預訂地緊鄰微型文創園區預訂地及故宮南院,是對文化的不尊重。
圖/取自南部科學園區嘉義園區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








【專家之眼】台東釋迦的悲哀


2022-11-19 08:39  聯合報/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大陸暫停釋迦進口表面是蟲害問題,真正的原因是民進黨政府刻意的操作抗中保台,導致兩岸敵意螺旋不斷升高導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九合一選舉進入倒數階段,選情低迷的執政黨再度使出殺手鐧,強打「抗中保台」催票,高喊守護台灣的民主、自由。殊不知,大推「芒果乾」讓民進黨得利,無辜的台東釋迦卻成為受害者。

連戰民國九十四年(2005年)和平之旅,大陸提供我包含釋迦在內的15種生鮮水果進口零關稅,開啟釋迦出口大門,深受大陸消費者喜愛,出口額從民國九十四年(2005年)的2.8萬美元民國一一O年(2021年)已經達到近4千7百萬美元占釋迦總出口九成以上

去年9月中國海關總署指多次從台灣輸中的釋迦驗出有害生物「大洋臀紋粉蚧」(Planococcus minor),自民國一一O年(2021年)9月20日起暫停釋迦輸入。台灣釋迦栽培面積約5,500公頃年產量近6萬公噸台東縣為主要產區占我國栽培面積98%,大陸市場中斷台東農民首當其衝。出口禁令後農委會旋即啟動鳳梨釋迦產銷調節三箭措施,包含拓展外銷、國內行銷與多元加工3千公噸,5月宣布產銷三箭達成率96%,似乎產銷問題都已解決,以下分別檢視三方案成效:

第一,拓展外銷方案:根據農委會農產貿易網數據顯示,我國今年1-10月出口最重要的水果品項之一-釋迦,出口量從去年同期的1.55萬公噸下滑至3,274公噸,衰退78.9%出口額也由去年同期4千9,527萬美金掉到723萬美金,滑落85.4%

該方案欲開發日本、新南向國家等新市場,今年1-10月表面上新南向國家出口額雖較前期成長四倍,然金額僅有9.5萬美金,僅占總出口的6.7%,蓋釋迦口味特殊未必符合這些國家的口味,加上售價不斐,更讓東南亞國家卻步。出口主要依賴香港市場約占總出口的九成88.98%),不排除很大部分是轉口至大陸

至於農委會大肆宣揚的日本市場,因為檢疫問題生鮮釋迦無法輸入,僅能改以冷凍的方式外銷,農委會大陣仗在台日兩地召開記者會並在日本大打廣告,3月23日的新聞稿中稱「見證2萬顆冷凍鳳梨釋迦以海運方式運往日本神戶與橫濱」,彷彿出口大躍進。然經查出口日本數據,宣布後3月冷凍釋迦出口量僅8公噸,2月持平,未見有大幅增加,累計前10月出口量30公噸還不如泰國的166公噸出口金額只有22萬美元。自欺欺人大內宣公然欺騙農民與國人對問題解決毫無裨益

第二,國內行銷方案:去年政府動員各單位與國營事業大採購,部分緩解出口受挫問題,5月方案到期,進而衝擊國內的價格,多數時間低於平均年度成交價,查詢台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市場的場內拍賣價格數據,去(2021)年11月16日的釋迦上價(當日總交易量中最高價格之20%)每公斤為148元;今(2022)年11月16日的釋迦上價每公斤已跌至85元,僅為去年同期的57%。更遑論中價與下價每公斤剩6142元,恐已低於生產成本。

第三,多元加工方案:方向雖然正確,但加工主要使用低級品或瑕疵品,對上市的良質釋迦去化影響有限。饒慶鈴縣長表示,沒有一家專屬釋迦加工廠。政府若真心想要發展多元加工立即協助台東建立完善加工廠

大陸暫停釋迦進口表面是蟲害問題;惟真正的原因,眾所周知係民進黨政府刻意操作抗中保台,導致兩岸敵意螺旋不斷升高,才會限制台東主力農產品進口,蔡總統8月也直指「釋迦是政治問題」。出口無力內銷價崩與加工有限農委會產銷三箭都射歪,無能解決問題。農民何其無辜,儼然成為玩弄政治下的犧牲品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FTX殞落 凸顯弊幣必斃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公部門側翼化 失格失職
◆  確診者投票 應用防疫觀點解決
◆  高樓增圍籬 攔住一時衝動
◆  護國神山 不能單靠台積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FTX殞落 凸顯弊幣必斃
◆  韓家庭負債飆 政府不能不警醒
◆  漲價受不了 官員可有看見?
◆  最遙遠距離 習要創造條件?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FTX殞落 凸顯弊幣必斃


2022-11-19 05:18  聯合報/ 趙坤茂(作者為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加密幣交易所FTX聲請破產,拖累比特幣等加密幣行情。圖/路透



不久前,成立三年多的 FTX 還是全球交易量第二大加密貨幣交易所,每日交易金額達數十億美元。曾幾何時,FTX 市值急轉直下,本月十一日申請美國破產法第十一章破產保護,後續引發的效應,相當值得關注。

FTX 號稱可「隨時隨地,隨心交易」,如今卻已無法登入,全面停止交易。它的崩落再次提醒幣圈「弊幣必斃」,交易所「沒有大到不能倒」的殘酷現實。在幣圈外,FTX的破產也衍生了諸多困境,例如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教師退休基金,這一年來在 FTX 投資了九千五百萬美元,其剩餘價值為何仍待清算。又如去年六月,邁阿密熱火隊接受 FTX 捐贈後,將主場館冠上新名「FTX Arena」;去年八月,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接受 FTX 捐贈後,將歷史悠久的金熊隊主球場冠上新名「FTX Field」。若捐贈來自於不義之財,受贈方豈能用之無愧呢?

自民國九十八年(二○○九年)比特幣問世,迄今已累積了數以萬計的加密貨幣品項。除了大家較為熟知的比特幣和以太幣外,還有交易所發行的平台代幣如 BNB(幣安幣)和 FTT(FTX 的代幣),以及具有儲備資產擔保穩定幣如 Tether(泰達幣,又稱 USDT)和 Terra USD(又稱 UST)等。

反諷的是,穩定幣並不保證穩定,例如今年五月區塊鏈平台 Terra 垮台時,UST 和平台代幣 Luna 急速崩盤,原本應與美元維持一比一匯率的 UST 竟跌落到一分錢以下,數百億美元資產隨風而逝。不只如此,有時甚至連避險基金本身也躲避不了風險,例如今年七月知名加密貨幣避險基金三箭資本因投資失利而宣告破產,負債三十五億美元。

技術無罪,惟人心作為可畏。加密貨幣使用分散式帳本技術,以去中心化共識機制來決定它的正確性,讓所有存取過程不容竄改,照理說已具備金融領域必備信任要素。然而,加密貨幣在收藏上面臨兩難的窘境,一方面可將貨幣私鑰自行保管在錢包,但經年累月下來可能會衍生檔案遺失、遭竊或無法解鎖等問題。另一方面,亦可選擇託管給第三方,例如加密貨幣交易所但中心化人為管理,可能會因人謀不臧,讓資產被五鬼搬運伎倆掏空,到最後落得血本無歸悔不當初

加密貨幣價位瞬息萬變,交易不舍晝夜,常有人說「幣圈一天人間 N 年」。今年幣圈風暴不斷互相牽拖的結果是災難連連,種種投機作為讓人想起長輩教誨「毛管汗賺的卡穩花」。或許台灣諺語生意錢卅年流汗錢萬萬年」,還可補上「幣圈錢幾十天」,提醒大家不要步入炒幣套利歧途。 









公部門側翼化 失格失職


2022-11-19 05:18  聯合報/ 林廣挺/中華民意研究協會副研究員(台北市)



近年來,在資源挹注和意識形態加持下,綠營「網軍側翼」展現高度積極性,經常率先表態、主動出擊壓制異議,儼然成為拱衛民進黨政權的重要力量。不過,縱容側翼恣意橫行的後果,出事機率也隨之增加,之前網軍反串栽贓,以及近期造假抹黑被揭發後,都引起輿論強烈反彈。

但更嚴重的是,隨著一些熟稔相關操作和專長的人,以各種名義滲透並介入到各部會的新聞公關過程中,公部門的思維和風格也開始「側翼化」,最終政府自我異化為特大號側翼,讓專業職責和公共利益跟著政治正確一起陪葬。

日前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導彈攻擊,同時有枚飛彈落在波蘭境內造成平民傷亡,我外交部立即呼應烏波,針對此事發表新聞稿譴責。雖然文字內容是寫「烏克蘭遭俄羅斯導彈」攻擊,「另外波蘭也遭飛彈擊中」,沒有具體明講導彈來自何方。但從新聞稿整體脈絡看,很明顯就是在影射俄羅斯。

然而,不僅俄羅斯馬上否認,美國亦不願局勢升級。美國總統拜登事發後沒多久就說,「不太可能是從俄羅斯發射的」。之後,又對七國集團和北約盟友表示,「是烏克蘭防空飛彈所致」。於是西方媒體輿論開始轉向,雖仍譴責俄羅斯,但將此事定調為意外。外交部第一時間的積極表態,結果不幸「揣摩」失敗,被網民譏笑為「翻車」。

事實上,這已不是外交部首次「側翼化」。數月前外交部長吳釗燮接受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專訪,遭到大陸方面抗議,外交部臉書粉專立即以「不用擔心觸怒中國,他們生氣就代表你做對了」的斗大圖片字眼回嗆。如果圖片上沒有標明外交部,還以為只是綠營側翼粉專。

發文者或許意在激化兩岸衝突、操作「大內宣」自嗨,但此舉不僅有違憲違法之虞,而且也自降格調。

自我側翼化的後果,不僅開罪俄羅斯,也降低了自己在西方國家眼中的價值,淪為招之即來、呼之即去,可謂未蒙其利、反受其害。

近期綠營網軍側翼屢屢出包,對綠營選情造成負面影響。外界一貫質疑民進黨為何不加強約束,卻反而被側翼制約。這些批評者忽略的是,當政府的行事風格和思維模式都逐漸側翼化,即使有心管束,但上梁不正下梁歪,效果肯定不佳。

希望這次翻車,可讓民進黨有所省思。勇於面對國際政治現實、務實地追求國家利益,才是治國根本之道。否則,最近被無情切割的「無良公關公司」,很可能是自己未來的寫照。











確診者投票 應用防疫觀點解決


2022-11-19 05:18  聯合報/ 劉培柏/前臺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新北市)



十一日防疫指揮中心宣稱,確診者投票將視同違反傳染病防治法,依法開罰廿萬至二百萬元。隨後衛福部長又表示,事後查證很容易,違規者有可能開罰二十萬。薛部長雖非防疫中心指揮官,但實權恐凌駕指揮中心之上,他說了算。

筆者認為,能活潑亂跳,排隊領票、投票的確診者,為什麼還要禁止他/她們去投票呢?是否以為確診者會埋怨蔡政府防疫不力,而投下反對票呢?為什麼蔡政府在已實施「與病毒共存防疫政策下,不思擬訂確診者投票解決方案,竟毫不掩飾以政治伎俩剝奪憲法賦予公民投票權,開口就要依法罰款威嚇呢?

十四日起,確診者只需 5+0 的隔離措施就能外出活動,所以只要在投票日前五日不去醫療院所作 PCR 檢驗,在家快篩陽性不要陳報,沒有登記在案,就能大大方方去投開票所投票,有開罰權的地方衛生機構又怎奈何?連醫師上電視都會說,台灣每天有一堆黑數在路上趴趴走,在餐廳飲宴高談闊論,上 KTV 唱歌作樂,上班上課群聚活動…。因此,筆者認為距投票日越近,每日確診數將越低,而社區黑數將越多;大家心知肚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是不報,時間未到。過了投票日,確診數自然可能暴增,徒然亂了社區防疫工作。報告長官,想抓投票確診民眾罰廿萬,可知會增加多少確診黑數嗎?

為順應國際潮流,國內新冠防疫已處處鬆綁;譬如入境檢疫 0+7,免居檢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本土確診者或入境檢出者實施 5+N,居隔五天就可外出;不限定接種三劑疫苗;不再作精準疫調;出入公共場所不必量體溫;可開演唱會、餐飲宴會、選舉造勢大會人群聚集活動。正因如此,不知已造就多少感染不報的黑數。

歐美多國已將新冠視同普通流感的疾病,早就恢復新冠疫情前生活步調;出門也不強制戴口罩,只人道建議感染發病者就醫或在家休息。台灣自誇防疫為全球模範生,九成以上國人已打政府規定的三劑疫苗若就病毒免疫學言已達「群體免疫效果,即理論上會阻止病毒在人際間傳播。那為何出門仍須戴口罩,不戴上公共交通工具要被罰三千至一萬五千元呢?在新冠黑數搞不定情況下,將已被登記有案確診者,雖戴口罩進出投票所,會被罰廿萬?這種「掠龜走鱉得此失彼)」的防疫方式,請問部長,在法律上公平嗎?

九合一選舉投票將於廿六日舉辦,新冠確診著可否投票?是治絲益棼的問題,盼主事者能從防疫觀點來解決!










高樓增圍籬 攔住一時衝動


2022-11-19 05:18  聯合報/ 張書森、陳映燁/台大公衛學院教授、北市聯醫松德院區身心醫學科主任(台北市)



近日在兒權公約國際審查會議中,台灣青少年自殺防治引發討論。自殺是台灣十五至廿四歲族群的第二大死因。我們近期發表研究顯示,台灣十至廿四歲青年人自殺率在民國九十四至一○三年(二○○五至一四年)間是下降的,之後的民國一三至一八年(一四到一九年)卻呈現逐年增加趨勢,是亟待各界重視議題!

如同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所提的,青少年自殺率增加原因多元複雜。近年來社會經濟狀況、家庭支持系統變化,及主要自殺方法轉變,都可能與近期青少年自殺率增加有關,防治策略需多管齊下。

我們的研究顯示,近年來青少年整體心理健康有惡化趨勢,年輕族群自殺的想法、企圖、與睡眠困擾的比例增加。同時,離婚率逐年上升家庭不穩定性高,極可能也是青少年自殺率上升的原因之一。再加上網路盛行,自傷/自殺行為透過社群媒體渲染、傳遞,而致自殺仿效,也將自傷行為常態化。國際研究則顯示,青年貧窮與低薪、社會不平等加劇等社會大環境的變化,也可能與青少年自殺率上升息息相關。我們亟需抽絲剝繭、釐清問題源頭並找出青少年自殺率增加的相應對策。

精神疾病的早期發現、轉介,與適當處理和治療,也是重要的青少年自殺防治策略。近期針對台灣健保與死亡資料的分析,發現在十至廿四歲自殺身亡者當中,將近一半(百分之四十五)生前曾被診斷有精神疾病,最常見的是重鬱症輕鬱症與睡眠疾患。相較之下,未自殺的對照組年輕人僅百分之八有精神疾病。

提升環境安全來減少墜落自殺死亡,是有實證支持的策略。學者曾統整過去研究的結果,發現在設置或增高圍籬之後,自殺率減少九成。在台灣,我們也發現住在高樓人口比例越高,墜落自殺率也越高,跳樓是致死率極高的自殺方法,若在衝動下從高處一躍而下,難有挽救生命的可能性,若可改善高樓安全防護,攔阻一時衝動的自殺行為,可爭取時間與機會,讓身處危機的青少年獲得需要的幫助與支持,化危機為轉機。










護國神山 不能單靠台積


2022-11-19 05:18  聯合報/ 吳怡彥/東南科大產業經營管理所副教授(新北市)



歷史常常是相對的,如何解讀端看切入的視角。

不過有些道理則是千古不變,比方「高風險高獲利」與其衍生「雞蛋不要放在同一籃子裡」的概念。放在個人理財投資適用,放在公司治理適用,更可以適當的解釋近年來所謂「地緣政治」等國際關係之變化。

美蘇冷戰隨著蘇聯解體而一夕間戲劇化的落幕,然而國家間仍有利益與權力關係平衡的考量。國際關係「現實主義」則可以解釋這些現象。現實主義學派又分為古典現實主義新現實主義新古典現實主義等不同學派。儘管不同學派對於權力的定義、手段、目的等有其不同。但是現實主義的主軸仍不脫「權力政治」。戰國時代的「合縱連橫」與「遠交近攻」在詮釋集體安全、聯盟與反聯盟的攻略;西方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與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聯盟之間的戰爭,導致希臘兩大聯盟自我毀滅,都可見仇恨、對立與猜忌是國家尋求獨立途徑,也是各國尋求同盟的原因。

今年二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至今國際局勢動盪,是國際關係「現實主義」與「地緣政治」下的衝突。能源、晶片與糧食之間的爭奪陷入白熱化,迫使歐洲重新定義與調整永續能源方向。美國也要求台積電將技術轉移給美國半導體大廠英特爾,並於美國投資設廠。高階晶片市場「去全球化」後,台灣自詡的護國神山,作為全球晶片研發與量產基地之地位,也可能動搖。

芬蘭總理馬林日前表示,歐洲在經濟上很脆弱,因為它過度仰賴台灣製造的電腦晶片等其他重要技術。釋放出來的訊息也在「去單一化」或「去集中化」,意思就是西方社會考量「雞蛋不要放在同一籃子裡的概念」,未來可能走向自主生產要求供應鏈生產地分散化。如果台灣無法再與個別晶片或半導體畫上等號,則國家更可能陷入新的威脅壓力

日劇「日本沉沒-希望之人」,審視地殼變動日本國土沉沒下遭逢的國家困境。而日本因為有良善治理官僚體系與等同於日本的代表性企業,取得與大國的談判籌碼,也因此得以將國民移民他國。

解構下的當代,必須思考除了台積電之外,我們是否能有更多的護國神山。










漲價受不了 官員可有看見?


2022-11-19 05:18  聯合報/ 王賢文/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連15個月超過2%通膨警戒線,圖為寧夏夜市某攤位調整售價,價位表全都漲過。記者陳易辰攝影/報系資料照



和老妻常去吃的一家乾麵店,以往吃一餐一九八元,曾慶幸在台北還可過百元度一餐。然則,月前同樣點餐已漲成二二○元了。

這一年因通膨引發物價連串上漲,軍公教或受薪小資族受不了了。我想起聯合報今年代表字大選,五十五個字裡,最令人有感的應是「漲」和「困」了,應是百姓現在最大的感受了。

下周九合一選舉投票了,可是只見中央官員到各縣市輔選,卻沒時間好好談論如何緩解物價上漲壓力,只會大撒錢,隨興式地拋出交通月票大禮,但卻無視許多縣市根本公共運輸工具和路線不足,不是交通費問題。月前,股票下跌,國安基金趕快進場護盤,沒去想用的是老百姓辛苦的納稅錢,呵護到的只是有錢投資股票的族群。

可是,蔡政府主事部長們,你們到處去為執政黨的候選人助選,可有看到基層庶民因通膨而被物價飆漲所困的窘境嗎?















最遙遠距離 習要創造條件?


2022-11-19 05:18  聯合報/ 張園欣/服務業(南投市)
代表台灣出席APEC領袖會議的張忠謀(左)昨在會場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右)握手致意,兩人並短暫交談。(中央社)



睽違三年的 APEC 經濟領袖會議在泰國恢復舉行,兩岸經濟領袖或領袖代表好不容易齊聚一堂,跟大家商討亞太地區經濟、貿易等問題;最重要的是,放下歧見和身段,坦誠磋商,才有實效。

但媒體說,習近平、張忠謀兩位是否碰面或談話極不確定,可能有機會,也可能很難。兩者座位即使在遙遠的對面,但總是在一室之內啊;起碼目光可以交會啊,刻意撇著頭不看對方,確是很痛苦的。何況除了開會外,尚有其他歡迎宴會、下午茶、照相等活動,來往碰面機會不少。

其實,大多數人都希望兩位雖不太可能舉行正式會談;不過如能打個招呼、見見面聊聊天互相關心,這才談得上情同手足、民族復興啊;否則就讓人覺得怪怪的。習主席前幾天不是才說了要「創造條件」嗎?


王正方/當美國問:行政特區或海峽戰爭?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正方/當美國問:行政特區或海峽戰爭?
◆  廖元豪/婚姻自由與倫理衝突了?
◆  盛治仁/興利圖利一線間
◆  方祖涵/運動賭盤 誰才是輸家?
◆  辛翠玲/全球化之後─誰可以加入CPTPP?
◆  薛承泰/地球養活了80億人口





王正方/當美國問:行政特區或海峽戰爭?


2022-11-26 05:36  聯合報/ 王正方(作者為電影導演)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路透



世界首富馬斯克,常作驚人之舉。買下推特隨即遣散大批員工、為烏克蘭提供「星鏈」衛星網路服務,無人埋單掐斷連線

金融時報報導:馬斯克認為台海衝突愈演愈烈,一旦戰事發生,遭受損失的企業不止是特斯拉電動汽車,蘋果公司也將陷入嚴重困境。馬首富估計,台海戰起,全球經濟將遭受高達百分之卅的損失。他建議台灣成為中國大陸特別行政區,可避免他們的經濟災難

這位美國大富豪居然倡議「一國兩制」?馬斯克麾下最重要企業是特斯拉電動車;今年九月在中國大陸破紀錄,出產八萬三千一百卅五輛,比八月增產百分之八。估計今年自中國生產的特斯拉電動車,將超過一百廿萬輛。往後前景更是一片看好,若台海打起來,特斯拉公司損失不可勝算。

一國兩制或特別行政區的說法,在此地早列為政治不正確言論,眾政客避之唯恐不及。有立委主張:馬斯克論述不改,就無限期抵制特斯拉。然而特斯拉電動車在台灣能賣多少輛?

坊間有人認為:馬斯克的話不代表美國政府立場,姑妄聽之即可。然而,美國政府對台海局勢真正立場是什麼呢?拜登總統曾肯定表示:如果對岸動武,美國將支援台灣。美國務院急忙聲明:我們的「一中政策承諾從來沒有改變過。有美國評論者指出:數十年來季辛吉博士倡議兩岸模糊政策」,已逐步清晰化了。該相信誰的?

想起英國名相帕麥斯頓的話:大英帝國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充分描繪強國真面目

美利堅共和國「永遠的利益」是什麼?簡單:持續當世界第一霸主,霸主的船最堅砲最利,想揍誰就揍誰,小弟要識相,乖乖地聽大哥的話!山姆大叔的財力必須雄厚,各大美國財團多年來在世界各地撈大把銀子,最好是不勞而獲,要維持保護眾財團多多賺錢。美國政府的主要任務是為有錢人、大財團服務協調財團之間的利益矛盾順便安撫中產階級略為照顧一下貧困戶。若有多數財團贊同馬斯克的「行政特區」,它立即成為美國官方政策

另有一派美國智庫的理論:在別人領土上發動戰爭也屬上好賺錢之道。為遏制中國崛起,觸發台灣海峽戰爭,美國隔岸觀火,雙方打得慘烈;到時候全台灣毀滅,中國大陸崛起終止,山姆大叔繼續輕鬆逍遙稱霸一百年?這套做法能提供美國的最高利益。且看俄烏戰爭;山姆大叔付出六百六十億美元軍援烏克蘭(以後慢慢討債),大叔一道命令凍結六千多億美元俄羅斯的海外資產,賺翻了。德國總理蕭茲說:「改變台灣現狀必須和平,或雙方同意…。」目前世界第一霸主唯恐天下不亂,「」等於賺。

依附在山姆老大屋簷下討生活,大哥畫出兩條道來:行政特區或海峽戰爭,必須唯命是從的小弟,選哪一條路走?很多朋友奉勸:「何必想那麼多,來一杯耶加雪芙淺中烘培咖啡,咱們先過個小確幸的好日子。」

逃避現實早已是本地傳統


陳立恆/網上不是新時代的「法外」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立恆/網上不是新時代的「法外」
◆  羅智成/人造而自然
◆  周行一/戰爭風險的「自然避險」
◆  馬凱/「均富」開闢兩岸新戰場
◆  楊志良/民主獨裁者的下場
◆  葉銀華/明年經濟的三大難題







陳立恆/網上不是新時代的「法外」


2022-11-19 05:18  聯合報/ 陳立恆(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社群媒體推特爆發員工出走潮,新老闆馬斯克卻發推文慶祝平台用戶數創新高。路透



科技狂徒馬斯克終於將推特收入囊中。

十月底,在世界鄉民矚目中,他抱著洗手池走進舊金山總部,用「Let That Sink In」的文字遊戲,告訴大家要慢慢接受這事實。可當大家才剛要消化這事實,他立刻開啟連串「馬式」操作,先開鍘高階主管及據說將近一半員工,後來又宣布要向藍標認證用戶收月費,當然又是一陣軒然大波,或許九合一選舉將屆,台灣除了簡單報導交易與裁員人數外,並沒激起太多水花。其實,我覺得這是一項歷史性舉動,更可能是社交媒體撼動國際政治的戰國之始。

猶記兩年前,馬斯克推特上回應某網友批評美國政府為爭奪鋰礦煽動玻利維亞政變時,他毫不掩飾地寫道:「 We will coup whoever we want ! Deal with it. 」(我們想政變誰就政變誰,接受這個事實吧),雖然很多人認為這應該是個缺乏品味的玩笑,但兩年後的今天,當他掌握這個平台生殺大權,很多人憂心這玩笑即將成預言,畢竟推特雖然日虧四百萬美金,其日活用戶卻超過了兩億人,無論這些用戶中有多少是機器人或殭屍帳戶,以後有心人士只要付八美元月費就可雇用一個「網路傭兵」,花上半顆洲際飛彈預算,想要對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發動一場「輿論政變」,也不過是件舉重若輕的事。

按照馬斯克解釋,藍標收費是唯一可擊退機器人與水軍帳戶辦法,然而我們在一四五○之流的經驗裡已經學習到一個事實,所謂言論自由都是可被資本與權力驅動,比起財閥與政黨在社交媒體上博弈角力,我們更該關心一般平民百姓網路安全網路正義

例如,最近對岸因為網課頻繁,出了一群專門騷擾課堂網課爆破流氓,嚴重干擾許多人的受教權外,甚至造成任課老師猝死悲劇;而大家所熟知的網路霸凌,除了特定性人身攻擊,那些因為每天被推送數以千百計負面訊息而厭世自殺的青少年們,在世界各角落裡都屢見不鮮。

更有甚者,某些網友為博取流量,喜歡捏造知名人士或品牌的負面消息,作為關鍵字詞或搜索文章,由於各家媒體平台堅守「言論自由精神,被造謠受害者完全無法下架這些虛假文字,更無法為自己名譽損失討回公道,普羅鄉民就在虛假訊息失去對真實世界感知,並在被誤導蒙蔽路上越走越遠

我不認為收費可擊退機器人或水軍帳號,因為無論是推特、臉書、IG或谷歌,他們本質都不是公益,而是賺錢,可是網上並不是法外,這些平台也許無法抵抗資本與政府介入,但應該有責任要擊退那些披著言論自由外衣網路流氓,讓他們對爆破網課、引導自殺、侵犯隱私或是毀損名譽等等行為得到遏止與懲罰,否則羅蘭夫人的「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在兩百多年後今天,依然在我們網路平台與社交媒體上徒呼負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