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2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從柬埔寨詐騙看新南向計畫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8307/web/ 

◆  聯合報社論/網路東廠法魔鬼交易暫停,魔戒誘惑仍在
◆  聯合報黑白集/抹紅抹到消基會
◆  經濟日報社論/從柬埔寨詐騙看新南向計畫






經濟日報社論/從柬埔寨詐騙看新南向計畫


2022-08-22 03:06  經濟日報/   社論
台灣少數年輕人受高薪誘惑,前往柬埔寨「淘金」,卻淪為詐騙集團禁臠,要脫身必須從台灣「抓交替」。記者黃仲明/攝影



台灣少數年輕人受高薪誘惑,前往柬埔寨「淘金」,卻淪為詐騙集團禁臠,要脫身必須從台灣「抓交替」;甚至有被人口販賣集團強摘人體器官對象回台灣只剩一罈骨灰悲慘境地,成為媒體熱議的焦點。

台灣曾因外勞和外傭待遇較高,成為東南亞年輕人爭取打工和長照機會的區域首選,曾幾何時,卻在轉瞬間變成年輕人被高薪訴求詐騙,淪為人口販賣的熱門來源地。如此劇烈的反差,比對蔡總統不久前還沾沾自喜「台灣經濟是二十年來最好」的躊躇滿志,顯得格外諷刺。特別是,蔡政府民國一O五年(2016年)上任後高舉的「新南向計畫,檯面上的相關預算超過新台幣250億元,隱藏的耗費資源可能更多,不僅未能如願分散對中國大陸的貿易和投資,卻反向演變到這般地步,著實讓人痛心。

更難堪的是,在媒體大幅報導後,政府除了在機場舉牌,勸阻要往東南亞淘金者「回頭是岸」之外,只能被動等待民間團體前往解救苦難同胞」;原因是我國和該國沒有正式邦交,缺乏官方管道援救。果真沒邦交就不能有效作為了嗎?那為何馬政府時期於民國一O二年(2013年)和泰國簽署的「共同打擊犯罪協議」,這次就可以用來和泰方合作,救回一些過境泰國要轉往緬甸的受騙台胞呢?

台灣目前的確沒和柬埔寨互設代表處,但外貿協會民國一O九年(2020年)設立金邊辦事處,若平時有足夠的人員配置、建立充分的關係,應該也能發揮某種程度的功能,但看來目前成效有限國際非政府組織INGO估計,被販售到東南亞的台灣人在2,000到4,000人之間,但我政府只承認報案的近400人。不論何者為真,這都是重大刑案,無法有效處理就顯示政府的無能,也反映新南向政策只發揮了「大內宣效果而已。

東南亞各國和北京關係非常密切,台灣要追求新南向政策目標,必須先認清這個事實;只能透過非正式平台和管道,充分掌握東南亞各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動態,以最有效的平台提供國人需要的相關資訊。而且,必須有足夠派駐人員,專責和當地人士及機構互動、蒐集各種重要資訊,才能迅速掌握當地各最新狀況。只靠少數平台每年一次的資料更新(例如經濟部各國「投資環境簡介」)必然速度太慢或不夠深入。有關單位應結合民間團體,全盤、深入、即時了解這些國家,如同日本大商社和先進國家在當地投入資源,建立交涉管道,否則就會發生這次國人被販售到早已惡名昭彰詐騙園區,政府卻還懵懂不知的窘態。

若不認真了解當地社會,研究可以利用的有效方法,區域政策就容易產生嚴重的副作用。例如,在新南向政策下,我方為增加入境旅遊人數、迅速開放東南亞各國的免簽入境結果來台非法賣淫人數急遽增加,從民國一O四年(2015年)的108人次暴增為民國一O七年(2018年)的 3,073人,單單越南就超過半數(1,613人)。

大專院校為增加外籍生人數來應付教育部的「國際化政策,大力招攬東南亞學生的結果,就出現了大量平常不上課、幾乎都在餐廳打黑工做貿易的國際學生」。相關部會平常睜隻眼閉隻眼,都是等事情鬧大、上了新聞之後,再來「補破網」。

新冠疫情肆虐下,台灣服務業嚴重蕭條服務業薪資遲滯高科技電子業持續暢旺,去年(2021)最富和最貧五等分家庭所得倍數創下十年來新高6.15倍),所得分配進一步惡化。在媒體競相報導富人奢糜生活之下,年輕人眼高手低、卻夢想一夜致富,國家未適當教育以匡正其偏頗心態,都提供了柬埔寨販賣人口事件的需求條件

新南向政策方向正確,但政府和社會卻需深刻檢討,如何才能具有能達標的「執行力」。










聯合報黑白集/抹紅抹到消基會


2022-08-22 03:58  聯合報/   黑白集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左)日前嗆消基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消基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蔡英文的「寵愛名單」中,陳吉仲的排名可能與林智堅相當,但他言行之惡劣則有過之。陳吉仲屢屢無法保護農漁民利益,只能呼籲民眾多消費,並惡言向大陸。消基會要求他務實面對農漁產銷問題,不要情緒化;沒想到,他竟然反嗆消基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消基會」。

蔡政府的官員如今都不用接受監督了嗎?一面對質疑,就指控批評者是「中共同路人」,政務官的謙卑在哪裡?民主精神又在哪裡?以陳吉仲的表現,在正常的政府早就該被撤換 N 次了;但他仗著小英的溺愛,屹立不搖,還變本加厲完全抄襲外長吳釗燮那一套。這點,簡直在為「總統識人不明增添註解

消基會四十多年來為台灣民眾做了許多事,沒有哪件是陳吉仲比得上的。如今,陳吉仲一怒,便任意抹紅消基會,說它是中共傳聲筒。光靠抹紅,就能證明自己不無能嗎?

在蔡英文領導下,抹紅已成為綠營的「全黨運動」。他們不止抹紅在野黨,抹紅各種民間批評的聲音,連黨內人士也難逃其殃。蔡英文下令全黨「挺林智堅」,王世堅因難以苟同,即被綠網軍打成中共同路人。此外,柯文哲舉辦「雙城論壇 」被抹紅,夏立言訪陸被抹紅;更別說媒體報導稍不如民進黨黨意,就被貼上「紅媒」標籤。

抹紅抹到消基會,就知道民進黨快撞牆了!











聯合報社論/網路東廠法魔鬼交易暫停,魔戒誘惑仍在


2022-08-22 03:55  聯合報/   社論
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引起軒然大波,相關人士說,草案不會胎死腹中,但就算一切順利,也要二○二三年底或二○二四年初才能送立法院審議。記者侯永全/攝影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推動《數位中介服務法》立法,可能終結台灣最後的言論自由空間,在野黨反對,學界也勸阻,蔡政府仍一副強渡關山姿態。直到最近三大數位協會聯名要求暫緩立法各大平台紛表憂慮網路強烈反彈,行政院長蘇貞昌才出面踩煞車。

蘇貞昌叫停,NCC 馬上喊卡,再度證明,任何有關 NCC 是獨立機關的說法,都是假訊息;甚至民進黨臉書指導澄清後,NCC 才跟著說沒有強推數位中介法,這則「此地無銀」的貼文,恐怕也應依數位中介法加註警示。何況 NCC 雖然暫緩立法,蔡政府卻還沒打消原意。但究竟數位中介法將給政府什麼魔戒,又潛藏了什麼魔鬼,讓人民必須警懼以對?

雖然多數人民尚未真正感受到數位中介法的威脅,但只要從最近網紅 Bump 槓上外交部、林智堅「論文門」,以及全台缺電等事件,都不難想像這指魔戒的威力和這個魔鬼的可怕。

Bump 因持續營救被騙至杜拜、柬埔寨的國人而爆紅,但因影片提到政府營救不力,竟數度被外交部指為不符事實、誤導國人。Bump 不得不請獲救者現身說法,重重打臉外交部,並發表「不自殺聲明」,希望國人認清「今天的我就是明天的你們」。外交部終於改口感謝 Bump 熱心救援

如果數位中介法已經通過,外交部就不必前倨後恭,只要一句「不符事實」,Bump 不要說反擊,恐怕連發「不自殺聲明」的自由都沒有。數位中介法給予主管機關太多解釋空間搭配重罰甚至斷網處分權力,等同手握對網路言論與平台業者的生殺大權;而業者何必為一則視頻賠上整個平台,當然「自律自保,先下架批評言論再說!

同樣,如果數位中介法已經生效,林智堅就不必退選捍衛清白了。以蔡英文不認為林智堅抄襲,並下令全黨挺堅的態度,有關林智堅涉抄襲的討論,都會變成假訊息,不是刪除下架,就是加註警示。此外,只要有數位中介法,經濟部就不必到處找鳥、蛇、松鼠、猴子來當停電的替罪羔羊,因為蔡英文早就拍板不缺電,工總白皮書還年年說缺電,網路報導轉傳都變成造謠。至於陳時中的高端疑雲疫苗採購等,數位中介法也比「衛福布」的黑箱好用多了。

這些推論不是危言聳聽,因為數位中介法的核心爭議,就是執政者可假數位中介服務之名,行納管網路言論和社群平台之實,甚至深入監控網路群組與私人對話。這根本是一部「網路東廠法」,讓執政者掃除反對言論,攫取更大權力魔戒。

例如草案第十八條有關「資訊限制令」規定,各部會都可設東廠,主管機關只要認為是違法不實資訊,就可向法院聲請限制令迫其下架,並在法院裁定前加註警示。看看這幾年 NCC 的劣跡,恐怕在選戰最後關頭,所有對執政黨不利的資訊都會被加註警語形成寒蟬效應。又如草案第十七條授權行政機關可以透過行政處分調取人民資料擴大了政府資料調取的權力,也將損及人民個資及隱私權。但如何限制行政機關的資料調取行為,卻未見更細緻的配套。

近日網路廣傳「本文因違反數位中介法已被刪除」的諷刺哏圖;大量網友搶著灌爆蔡英文臉書,因為「現在不嗆妳,以後也沒機會嗆了」;更多人正「協尋」當年反對電信法修法,力言「使用網路發表意見、接收資訊是人民的基本權利,不容剝奪」的蔡英文。現在網路東廠法踩煞車,蔡政府暫停與魔鬼的交易,但魔戒的強烈誘惑仍在,人民必須繼續緊盯。



【專家之眼】1984:數位部狠擊文官士氣與新東廠誕生

◆  【專家之眼】歷史的誤會差一點讓兩岸兩度兵戎相見
◆  【專家之眼】1984:數位部狠擊文官士氣與新東廠誕生






【專家之眼】1984:數位部狠擊文官士氣與新東廠誕生


2022-08-22 08:14  聯合報/   劉明德/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博士
數位發展部(以下簡稱數位部)將於8月27日掛牌上路,圖為候任的數位發展部部長、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記者侯俐安/攝影



蔡英文念茲在茲、點名新設的數位發展部(以下簡稱數位部)將於8月27日掛牌上路。然而,其取才方式危害文官的權益至鉅,其部份業務則危及人民的言論自由,使台灣進入名著《1984》的世界:祕密監控無處不在、人民不再有隱私、發文之前先考慮後果、《社會秩序維護法》時時侍候著,數位部的約聘網軍負責帶風向扭曲的人性處處可見台灣提前進入前管時代。其後果就是一旦中共武統台灣,中共統治台灣就相對容易了,因為早已習慣了。

先說數位部的取才問題。第一,數位部是政府部門,不是民間企業,其用人當然受憲法拘束。憲法第18條規定,人民有應考試服公職的權利。神秘的數位部編制約有千人(之所以說它神秘,是因為它的部份業務無法公開,又將會有一大堆業務要封存30年),第一年預算員額598人,其中300人,將以約聘方式進用。既然是約聘,就意味著300個公務員的缺不見了,人民因此喪失「應考試服公職之權」。300個缺不是少數,政府可以未經立法就剝奪人民的權利嗎?

第二,唐鳳特別強調,半數約聘這樣的做法是「創舉,只要有好的經歷,沒有學歷,甚至國中畢業以上,只要面試官認可,即可視同完成碩士或博士學位。」整個政府機關半數是約聘人員,這當然是創舉,但是,這樣的創舉公平嗎?符合憲法的規範嗎

憲法第85條規定:「公務人員之選拔,實行公開競爭之考試制度。…非經考試及格者,不得任用。」結果,數位部竟然有一半的人員不用考試,只要面試官認可,就能成為「廣義公務員」,這已經違反了憲法「非經考試不得任用」的規定。這樣種做法對於辛辛苦苦才考上公務員的那些人來說是「多麼痛的領悟」啊。

此外,按唐鳳說:「只要面試官認可,即可視同完成碩士或博士學位」,試問,誰給了面試官這麼大的權力,面試官說你是碩士你就是碩士,面試官說你不是碩士,你就不是碩士;面試官說你是博士,你就是博士,面試官說你不是博士,你就不是博士。這個世界上,存在有這樣讓人無話可說面試官嗎?一個也沒有。

既然沒有,唐鳳或其他任何一個人如何擔得起這樣的面試官?單單憑藉著「面試官」的一張口就能決定一個人的學歷,全世界有這樣的制度嗎?這種「吳寶春條款」,不只是對於文官體制的破壞,對於寒窗苦讀,尤其是在美國、日本、德國留學多年,好不容易才拿到碩博士學位的人來說,是多麼的不公平!

第三,唐鳳解釋數位部要有半數約聘的理由。他說:「自己進入行政部門後,看到在公部門裏頭也有一些高手,但因為學歷相對低,遇到薪資天花板,結果被民間企業挖走,政府很難留住人才」,他說「政府很難留住人才」,顯然與事實不符。

光是看報考人數就知道。民國109年,公務人員報考人數25萬1,357人、專技人員16萬2,963人。同年,高考錄取率9.83%,普考錄取率9.04%錄取率之低,就足以顯示其追求者眾。既然追求者眾,又怎麼會有留不住人才之說呢?這種考上卻又離開,不管是基於什麼原因,不是沒有,而是非常之少,因此,唐部長不宜以偏概全。按唐部長的意思,正規考試進來的就不是人才,有這種事情嗎?當然沒有。

接下來要處理的問題就很值得玩味了!為什麼蔡政府要用半數的約聘人員,而且用在數位部而非其他部會呢?原因顯然不單純,絕非官方說法「活化用人管道」、「工作經歷為主」。

我個人的揣測如下。這不需要考試的300個「擁有數位社群工作經歷者(唐部長的說法)」(單單第一波,後續還會增加人數)很可能是蔡英文的個人網軍,當然,這些網軍拿的薪水是台灣人交的稅金,而做的事卻是審核台灣人言論,非常的荒謬,是吧!

因為這300人是「自己人」,因此,做起一些如東廠的骯髒事,如張天欽事件,顧忌也比較少,保密度也比較高,封口也比較容易。相反的,要是這些人是經由高普考或專技人員考試而錄取的,這些人就不一定願意執行蔡政府的命令,這應該就是數位部的一半人力是約聘人員的原因吧,希望我的揣測是錯的。











【專家之眼】歷史的誤會差一點讓兩岸兩度兵戎相見


2022-08-22 08:47  聯合報/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
拜登對裴洛西訪台不以為然,但卻不可能親自開口要求裴洛西取消訪台行程。美聯社



華盛頓郵報8月20日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7月28日在電話峰會中要求美國總統拜登設法阻止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問台灣,顯然這是一場歷史的誤會。

無獨有偶地,民國八十五年(1996年)3月台海危機爆發前,美國總統柯林頓國務卿克里斯多福告訴中國外長錢其琛有關李登輝總統訪美一事,但中共總書記江澤民卻認為美國應會全力阻止而不以為意,也是一場歷史的誤會。這兩場歷史誤會都差一點讓台海兩岸兵戎相見,值得進一步研究,以免後人重蹈覆轍。

習近平要求拜登設法阻止裴洛西訪台,倒是有幾分把握的。首先,在英國《金融時報》獨家披露裴洛西考慮訪台後,拜登在記者會中表示「美國軍方內部也有不同聲音」,顯示他自己也不以為然,只是在美國三權分立體制下不便親口說出而已。

其次, 習近平認為他與拜登早在他們都擔任副手的時候就相識,光憑這份交情就可以說服老朋友。第三,最重要的是有前例可援。前總統川普曾經兩度下令取消裴洛西出訪專機讓雙方從此勢如水火

對於習近平的要求,拜登深感為難。第一,雖然他對裴洛西訪台不以為然,但卻不可能親自開口要求裴洛西取消訪台行程。第二,雖然他和習近平有私交,但卻不能以私害公,何況接受北京的要求,可能被視為向中國示弱,並會影響到民主黨在11月期中選舉的選情。第三,川普是一位不遵守憲法的總統,但是拜登卻不願意成為一位違憲的總統。

白宮將習近平的要求轉達給裴洛西,拜登並建議她自行選擇。針對拜登的「將軍」,裴洛西提出三點回應。一是拜登親口勸阻她取消訪台行程,她就會照辦。其二是蔡英文總統撤回對她發出的邀請函。其三是如果拜登親口要求她放棄訪台行程,她將會公布真相,反「將」拜登一「軍」。

由於中國外交部、國防部、國台辦、官媒與學者專家先前話說得太滿,結果裴洛西卻平安抵達台北松山機場,讓中國政府下不了台,只有針對台灣發動封鎖式海空聯合軍演,以挽回面子

民國八十四年(1995年),由於李登輝訪美,因此中國對台灣發動文攻武嚇。美國國務卿克里斯多福就告訴中國外長錢其琛李登輝正全力推動訪美,但柯林頓政府會全力加以阻止。根據克里斯多福回憶錄,他認為錢其琛可能只將他的後半句告訴江澤民,卻未提及前半句或只是輕描淡寫。

另一方面,江澤民原先也有意訪問美國,卻被李登輝拔得頭籌,心中自然不爽,不僅對台灣發動文攻武嚇,而且還對基隆與高雄外海各試射一枚飛彈,造成第三次台海危機。

從以上兩個案例的比較,可以看出以下三項特點。首先,第一個案例中的歷史誤會就是習近平以為拜登可以像川普一樣下令取消裴洛西出訪的專機,但是卻未料到拜登不想做一位違憲的總統。

其次,在第一個案例中,習近平與他的手下官員顯然對美國三權分立政體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出現了歷史的誤會。在第二個案例中,歷史的誤會則是出於錢其琛對上級「報喜不報憂」,誤導了江澤民的判斷。

最後,第一個案例顯示美中兩國之間的密集溝通管控分歧機制尚稱有效,裴洛西才能平安訪問台灣,但北京事後卻對台灣發動規模前所未見的聯合軍演。第二個案例顯示,由於當時美中兩國之間尚未發展密集溝通與管控分歧的機制,雙方發生歷史的誤會也比較嚴重。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從前述兩項案例來看,美中兩國元首經常通話、會面,繼續加強密集溝通與管控分歧機制,以強化安全護欄絕對必要的。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名句的懸案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8307/web/ 

◆  絕對機密 非弊案護身符
◆  留不住消費力 可惜了金針花海
◆  碎片化醫療化 失智政策過時
◆  拚分科好苦 別讓考生為難考生
◆  幫大腦「動」齡 從年輕就開始
◆  勞作教育啟發 錢買不到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名句的懸案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名句的懸案


2022-08-22 05:24  聯合報/   林一平(作者為前科技部代理部長)
魯迅。圖/林一平繪



我寫專欄雜文,往往會收到讀者的回響,也從中學習到不少新想法。我的文章〈文學之路〉引用了魯迅小說《故鄉》的句子「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台大外文系張淑英教授來信提到,和魯迅的同輩西班牙詩人馬查多Antonio Machado,1875-1939)也說過同樣的話。於是引發我的好奇,到底是「抄襲」,還是「古今中外不謀而合」?

馬查多比魯迅大六歲。一八九八年美西戰爭後,西班牙當時年輕一代的文人作家組成「九八世代Generación del 98)」,馬查多是其中一位代表人物。馬查多有爭議的的原句「No hay camino, se hace camino al andar」出自詩集卡斯蒂利亞的田野》的詩歌箴言和歌曲 XXIX》,詩集出版於一九一二年。魯迅小說故鄉》出版於一九二一年。很顯然馬查多的詩歌比魯迅小說早十年出版。如果不是「古今中外不謀而合」,原創是否應該歸功於馬查多?

在中國的人文社會西化過程,魯迅有很多第一的創舉,而這些創舉都源自於吸收國外的想法,以翻譯的方式引進中國。他的翻譯方式和嚴復的「意譯」不同。魯迅強調忠實原文的「直譯」,甚至往往依照原句的結構,不變動的「硬譯」。魯迅也熟知西班牙九八世代。因此,魯迅讀過馬查多詩歌創作的翻譯版,或者將之「直譯」的機會是存在的。如果魯迅真的引用馬查多詩歌,只要在小說中註明出處,就不會有學術倫理疑義,也無損小說的價值,畢竟魯迅寫小說,不是學術論文

當然,也有可能魯迅在一九一二年之前就講過這句話,而在十年後才寫入自己的小說。有無可能馬查多在一九一二年前看過魯迅未發表的句子而寫入他的詩歌?馬查多生活圈一直在歐洲,未曾聽聞他和中國有直接交流。

一九一八年後魯迅才開始用現代語法形式創作,之前都用文言文,《故鄉》句子的表達方式在一九一二年前在魯迅的寫作語法中出現的機會不大。然而十九世紀末廿世紀初的中歐交流頻繁,或許有傳教士將魯迅的文言文翻譯成西班牙文,帶回歐洲,造成馬查多的間接交流?果真如此,馬查多最好也能在其作品註記來源

在現代,抄襲頂多是學倫案,而在中國古代,很可能變成謀殺案。唐朝詩人宋之問讀到外甥劉希夷創作詩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相當喜愛,知道劉希夷此詩沒有公開發表,於是要他將此詩轉讓給自己。劉希夷不願意,惹惱宋之問,最後將外甥以土囊壓殺。《全唐詩》提到劉希夷,說他「為奸人所殺」,並含糊其辭地影射奸人是宋之問。當年宋之問無法聘任律師代為辯解,因此抄襲殺人的大帽子就牢牢地套在他頭上。











無腦中介法 NCC的「用心」


2022-08-23 02:08  聯合報/   孔令信/大學教師(台北市)
季青漫畫



儘管蘇揆出來踩煞車,NCC所提《數位中介服務法》暫緩,一位老學生仍問,為何這個草案會造成這麼大的爭議?明顯地社會輿論最不滿的還是這個法案基本用意就是在限制/管制網路的言論自由,當然會讓網路新世代與熱愛民主自由人士嚴正抗議。

這個法案嚴重牴觸憲法對於言論自由新聞自由保障,當然會引發公憤。只是 NCC 為何要在此時提出這樣無腦與荒謬的法案呢?從 NCC 的委員結構來看,在中天換照一案上七位委員一致贊同,沒有一位委員有任何不同意見的表述。同時對於中天的換照評分表臨時改採最新通過最嚴格的標準,這份標準也只用在中天,其他電視台換照呢?一個中天案就把 NCC 已非獨立機關的事實給掀開來。那麼會在這個時候推出這樣無腦的數位中介法,不更反證出七位委員絕非專業任命,而多半是政治任命

其次,中天台下架,NCC 主委毫無保留就推由公廣集團華視入主,卻沒想到華視出包累累,NCC 則完全採取雙標處理中天/華視,根本談不上公正公平。中天轉戰網路 YT 頻道,從零到一,一步步走出自己的轉型之路,同時堅持監督政府立場,這讓 NCC 特別「關注」,有意藉著數位中介法再來嚴審中天 YT 頻道,真的是「用心良苦」。但是此舉正暴露出 NCC 已成了政院的附隨組織,只有政黨利益選舉勝選優先考慮不惜犧牲言論自由新聞自由

再者,不少網路業者與使用者根本就反對數位中介法,連 PTT 與民進黨內一些有識之士紛覺不妥,NCC 的委員根本對於網路的發展與現況一知半解。澳洲與歐盟針對入口網站網路平台大量使用各國媒體產製內容,不但沒有使用者付費,反而藉著網路廣告大賺其錢,分潤不公不義,重擊當地各大媒體。澳洲政府與歐盟出面去向這些跨國入口網站與平台力爭。試問若是要管理網路經營,政府與 NCC 是否應該在這些問題上用心去據理力爭,好讓國內媒體有更大的生存保障,願意投入更多心力來產製正確、有深度與有價值的報導呢?

最後,NCC以防範假訊息、假新聞來做為數位中介法嚴管的理由。別忘了新聞真假,要靠媒體自覺與自律,還有第三方公平獨立機構傳統主流媒體原本就有嚴格的自律要求,但是蔡政府為勝選縱容網軍側翼不斷散布假訊息與哏圖抹黑抹紅競爭對手,讓原本自律系統與要求幾乎破壞殆盡。NCC 以為只要一切納入管制就會一切 OK,可是從中天案看出 NCC 的立場就已經偏頗了,如何有公信力來判定新聞與訊息的真假呢?NCC 與蔡政府想用一個無腦的法案來管理網路,這不是緣木求魚嗎?這已經不只是牴觸憲法而已,更凸顯這一屆的 NCC 委員已失能與失智了!











留不住消費力 可惜了金針花海


2022-08-22 05:52  聯合報/  陳淑慧/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退休(花縣吉安)
花蓮玉里赤科山金針花海逐漸綻放。圖/民眾提供



現在這個季節限定「金針花海」,原本是無心插柳的美麗邂逅。在花蓮和台東共有三個金針山」,分別為台東太麻里金針山」、花蓮富里六十石山」及玉里赤科山」。這三個地區的金針栽種史推移到民國四十八年(一九五九年)重創台灣西部的「八七水災」,有許多父執輩的友人水災過後遷移到當時口中的「後山花東。而東部的金針據說也是因此由嘉義梅山帶到太麻里,再一路北移富里六十石山和玉里赤科山;至少這三個產區除了先居住的原住民外,再來就是來自嘉義、雲林及彰化

金針由農民的經濟作物,成為觀光魅力是個美麗的巧合。它必須在開花前以人力採摘才能成為有價值的經濟作物,早年夏季盛產期需要大量人力,自然而然就成為學生暑假打工工作機會之一,學期開學後人力不足就任其開花,當時最美賞花期就在九月開學前後。這些美麗花海透過轉發,讓地方政府發現了觀光契機,而開始像冬天冬藏補貼油菜花海

金針自二千年的進口廉價金針價格競爭、生產成本增加及金針二氧化硫的負面新聞影響農民採種意願,農業主管單位順勢積極輔導休閒農業。這兩年疫情之故,因缺工不採願意接受補貼的面積增加,形成夏天季節限定的景觀;加上這三個金針山因為各有很棒的視覺角度,也是攝影愛好者每年的外拍景點。政府部門也貼心的設置眺望亭或是地景藝術,吸引了各旅客上山拍照打卡。但是除了打卡及補貼,以及金針料理外,還有什麼呢?

台東金針山在經濟優先下,金針種植面積慢慢遞減轉作其他高經濟作物;花蓮六十石山和赤科山的作物目前仍以金針為主,但是除了金針以外,還能有什麼?政府除了花海補貼金針創意料理打卡的地景藝術外,農民願在此低利下維持金針種植嗎?這片經濟與觀光共存美麗花海能存在多久呢?

旅行途中需要吃喝,每年只要有空會就近抽空去花蓮赤科山及富里六十石山二個花海。玉里赤科山的花海在地主農民的經營下各有特色,不只是花海也提供餐飲,甚至有貼心的「友善廁所」。餐飲多樣性高,讓我們願意花錢消費,甚至還可帶回在地農產品,除了賞花還有消費貢獻留在赤科山

反觀富里六十石山,我真的不知道要留在山上吃什麼?至少商家提供的餐飲產品及環境沒有吸引我消費,所以決定下山到富里用餐。到山下一家無菜單料理,我看到跳脫金針單一料理的多元菜單,除了當季金針排骨湯,連炒芥蘭也不是「青青菜菜」,而是臘肉木耳芥蘭。簡單幾道菜,料理不簡單,價格實惠。

在交通發達的現代,沒有吸引力、沒有特色,就留不住消費力。就像我願意在赤科山消費,在富里卻寧願再花半小時下山覓食。重點無非是「上金針山,不是只賣全金針,用餐環境也要能與賞花相得益彰」,讓每位上山的我們心甘情願把錢掏出來。政府除了補助花海的外在,也許更需要輔導農民賣金針料理以外其他餐單及副食品開發能力

創造花海美景是為了觀光,如何一兼二顧把旅人的錢留下來,更是觀光活動的真意,在小鄉鎮也有很棒的料理人,激發及適當協助,自然而然就有機會成為像瑞士一樣,不僅美麗,而且還為當地帶來可觀的經濟所得。否則,真的可惜金針花海了。












絕對機密 非弊案護身符


2022-08-22 05:52  聯合報/   程仁宏/前監委、消基會名譽董事長、文化大學教授(台北市)
疫苗採購價封存30年,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表示,沒有採購黑箱,只有政治黑心。圖/截自陳時中臉書



衛福部前部長陳時中對疫苗採購價格與合約採「絕對密件」處理,要封存卅年才解密。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於日前疫情記者會強調,都是依法行政。但是全民想了解政府花多少公帑採購疫苗?疫苗的價格為何?民眾有知的權利,民脂民膏的經費有無不當浪費?官員有無怠忽職守?疫苗價格列為國家機密最高等級封存卅年合理嗎?全世界還有哪個國家疫苗價格是封存卅年的?

依據國家機密保護法第十一條規定:核定國家機密等級時,應併予核定其保密期限或解除機密之條件。前項保密期限之核定,於絕對機密,不得逾三十年。而保密期限或解除機密之條件有延長或變更之必要時,應由原核定機關報請其上級機關有核定權責人員為之。

絕對機密不是弊案的護身符。事實上,機密等級應以國家安全與利益為著眼,研析保密資料洩漏可能造成之損害,由權責長官分別核定機密等級。衛福部應該說清楚講明白,購買疫苗價格如果外洩對國家安全與利益,有何種損害?將其核定為「絕對機密」是由誰決定?有無審議小組會議紀錄?解除機密之條件為何?

商業上的購買合約的確有些是要求機密,一般是售出的價格比市場行情偏低時,賣方會要求保密;但購買價格高於市場行情時,買方會要求保密;不知道我國疫苗採購屬何種情況?

購買疫苗相關案件為全民矚目焦點,監察權是「整飭官箴、澄清吏治、保障人權、紓解民怨」,監察院應該本於權責進行調查,並釐清合約條件的合理性?有無怠忽職守?有無浪費公帑?本案列為「絕對機密」符合法理情嗎?若不符法理情應要求衛福部重新檢討,還給民眾知的權利。












碎片化醫療化 失智政策過時


2022-08-22 05:25  聯合報/   伊佳奇/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長照政策研究者(台北市)
台灣將邁向「超高齡社會」,長輩失智症人口比例逐漸提高,大眾除了必須對失智症的病因有更多認識外,也需對長者有更多包容和理解。 圖/123RF



聯合報以系列探討認知(失智)症政策與照護議題,明確點出台灣過去政策與照護觀念的偏差:過度依賴醫療、進行早期診斷卻未先建置社區支持照護體系、形成確診家庭照護時困擾叢生,無所適從。

台灣認知症政策問題所在是長期以碎片化、醫療化等方式倉促建立社區照護網,未建立系統化跨領域認知症整合照護知識與技能,無法完整提供家屬照護觀念、能力、知識與技能結構性問題不先解決,再多的預算、再亮麗的數字與口號,仍無法紓解認知症家庭壓力與困境

先從各國面對認知症的思考與方向來看,以剛在美國結束今年阿茲海默症協會國際會議報告包括老化和大腦基本生物學、風險因素和預防策略,以及照護和與疾病共存

為何要與疾病共存?因為至今仍未研發出可治癒的藥物。

為何要談照護及「與認知症生活在一起」?因為當無法擊倒疾病時,只好學習如何降低疾病所帶來生活上的困擾,因此認知症照護是以生活照護為主、醫療為輔。疾病帶來的是認知功能逐漸缺損,一旦缺損,生活自主能力也隨之逐漸消失,形成照護者的工作,如果照護者不認識認知功能與生活能力間關係壓力與衝突隨之出現。

為何要討論風險因素和預防策略?其實試圖建立公衛政策,讓民眾一同努力認識如何預防認知功能退化建立早期檢測的有效方法

回頭看台灣,認知症早期預防、檢測、照護等,卻分屬衛福部不同單位從未資源與政策整合,三高、心血管疾病、中風、空氣汙染、冠狀病毒病和疫情對記憶力和思維能力影響因素超級加工食品可能加速認知退化等都成為各國所關注議題,衛福部仍停留在健康操活動上打轉。

對於醫師在診斷的訓練,前年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報告:有半數的第一線醫師並未準備好面對認知症診斷與照護上未來持續增加的需求;去年九月世界阿茲海默症日國際阿茲海默症協會提出全球百分之七十五認知症病例未被確診,分別提醒認知症對各國的衝擊。

如果台灣希望篩檢出所認知症患者專科醫師準備好了嗎?篩檢專業與設備齊備了嗎?不會重蹈美國奧斯卡影帝羅賓威廉斯被誤診的覆轍?確診後,對於家庭培訓系統規畫好了嗎?社區支持體系準備好了嗎?

多年前已有共照中心負責人公開承認:如果要靠政府目前的照護體系,家屬是無法得到完整的照護支持與知識學習

但若不建立民眾正確對認知症的理解,遇到照護困擾即交給醫療,醫療非但無法解決問題,反而可能衍生患者認知功能快速退化。未具備專業知識的醫療人員可能以精神性藥物來滿足家屬需求,各國臨床研究均認為精神性藥物提高認知症患者致死率及產生跌倒等副作用,主張第一線是非藥物照護方式。

精準流行病學調查是可做為政策規畫參考,但不認識認知功能、認知症類型、病程發展、照護所需知識與技能、草根調查出台灣整體及不同區域照護者需求,建構認知症跨領域整合照護知識與技能培訓專業人員及家庭照護者台灣認知症家庭仍將持續生活照護深淵中。












勞作教育啟發 錢買不到


2022-08-22 05:25  聯合報/   王振寰/東海大學校友、退休教授(新北市)
有立委提的「勞動教育促進法」草案應明定學校應在每學期實施4小時勞動教育,但全教總副秘書長張旭政認為,最根本是應該在108課綱的重大議題納入「尊嚴勞動」,將觀念融入各科教學。圖/Ingimage



日昨聯合報報導大學的勞作教育有些爭議,有些學者認為這是剝削學生的權益應該付薪資給學生,這真是不理解勞動教育的真諦。勞作教育可以培養學生合群、守紀律、愛護學校、學習奉獻,實非以金錢可以計算的,不可輕言廢除。

筆者畢業於勞作教育始祖東海大學,也曾擔任東海大學高階主管,因此希望能以此文讓大家理解勞作教育的好處。東海大學是教會大學,創立之初就是以基督精神辦學,因此秉持上帝之前人人平等,勞動是生活的必要條件,不論貴賤都必須勞動,因此早期蔣經國先生的女兒蔣孝章考進東海大學時也必須參與勞動。第一任校長曾約農先生自己也親身參與。

教育理論談教育有兩種課程,一是顯性課程也就是課本知識,還有隱性課程:包括道德倫理教育、環境教育、團隊合作等,也就是大學的其他活動。勞作教育就是隱性課程之一,它讓不同科系的學生藉由勞作教育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一項工作。當今強調多元學習,共同創業的年代,這樣的交流與合作更顯得重要,勞作教育使得不同系的學生互相認識,甚至知識交流。而且勞作教育也是環境教育,例如完成某塊區域的清潔,學生因為要打掃校園,因此會更珍惜校園的乾淨整潔。

記者在新聞中訪問了勞動學者的意見,然勞動研究強調勞工權益,而勞作是教育,而不是雇傭關係。我們很多同學因為大一勞作的關係至今都還是朋友,這是多麼珍貴的經驗。勞作有打掃校園教室、廁所等,在我的年代,學生還要到餐廳洗碗盤,記得當時上完早上第四節的課,就得趕快吃飯,然後去洗碗,之後再去上下午的課。勞作教育也並非全沒有薪資,擔任工頭可以領到鐘點費,所以有經濟需求的同學能申請當工頭來賺取工讀金。工頭的責任是分配工作和負責該項工作順利完成,工頭是領導能力的訓練,我大一時的工頭,現今已是成功的企業家。

還要強調的是歷次的大學評鑑,評鑑委員都非常肯定東海大學勞作教育值得他校學習。曾有位住在東海校內校友會館的評鑑委員說,他一早起來,在校園內散步看見東海的學生已經在打掃校園,而其他各校的學生可能都還在睡懶覺,他十分感動,這也是後來教育部在各校推廣勞作教育的原因。











幫大腦「動」齡 從年輕就開始


2022-08-22 05:25  聯合報/   吳芳枝/退休人士(台中市)
失智時鐘快速轉動,健保署統計,近六年失智就醫人數成長兩成。圖為失智老人家上課情形。圖/本報資料照片



在報上看到這則故事,感慨萬千。一名退休多年的台鐵員工王伯伯,拄著拐杖,在兒子攙扶下,急急忙忙要找主管請假。兒子解釋,父親失智,仍以為自己還在上班。

失智者照顧協會指出,失智的預防不是等退休、等老後才做,而是從中年,甚至更年輕就開始。因為大腦並不一夕間退化的,是早在中年期就開始改變

我母親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史,父親過世後,自我封閉,心情孤單而寂寞,原本的好記性逐漸流失。有次母親到樓下超商購物,竟然迷路了,急得報警協尋,才在反方向五公里外的另一家超商找到。想到母親的驚慌失措,心裡愧疚而憐惜。

母親從此再也不敢單獨出門,整個人就像洩了氣的皮球似地。漸漸變成社交退縮。驚覺事態嚴重,就醫時做了失智症篩檢量表,確診為初期失智現象還合併輕微巴金森氏症,幸好及時積極接受藥物及行為治療,得到良好控制。

失智不再只是老年人的專利,我們與失智症的距離,其實沒有想像中遙遠。預防失智從年輕就要開始,避免成為三高族群,讓大腦凍齡要「三動」:運動、行動、互動。控制好慢性疾病、睡眠充足,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才能遠離失智症













拚分科好苦 別讓考生為難考生


2022-08-22 05:25  聯合報/  張翔/分科考生(台北市)
教育界分析,今年大學分發結果超乎分科生預期得好,少子化跟許多考生選擇在繁星與申請階段「提前上岸」是關鍵。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身為一○八課綱的考生,是辛苦的。當面臨首屆一○八課綱大考的挑戰,有些人選擇利用學測方式入學,提前進入自己的理想校系。而有些人則選擇再拚一把,等待七月的分科一雪前恥,孰料,由於考生較少,造成部分學生成績較預期理想,大量新聞媒體、雜誌評論紛紛以「低分高就」等做標題,甚至還有雜誌出現了「沒有想到自己可以上醫學院的,上了醫學院;沒有想到自己可以上了國立大學的,上了國立大學」的文章。

坦白說,這類的標題內文著實令考生心寒,但當社會出現一面倒此類訊息時,卻鮮少有人能夠代表分科生發聲,也未有以分科生立場出發的文章。

首先,考分科是一趟不歸路,尤其是今年分科數學、物理特別難的情況下,我能說,考分科絕對不輕鬆。考分科,代表的是你必須在一大群同學玩樂時閉關,你必須在同學們成為大學生時繼續埋頭苦讀,你要放棄部分暑假繼續拚搏,絕對未如想像的輕鬆。更何況分科失敗僅剩重考一途,心理層面的壓力對十八歲的學生來說絕對是十分龐大的。

況且,分科的範圍是高中三年全部,學測僅僅涵蓋高二甚至是高一的課程,分科考生必須一邊複習過往課程,一邊研讀進度,還要抓緊時間來彌補因為考學測落下的高三上學期課程,需要三方兼顧的情況下,考生還要牢牢把握的僅存一學期時間,試問,要做出此決定,蹚入渾水的學生是否具有十足的勇氣以及決心?

再者,在考分科前,此情況沒有人能夠預想到,發生此情況也不是學生的問題,從頭到尾最不該被檢討的對象就是學生!當有人選擇利用學測上榜,代表的應該是對學測成績滿意,達到目標了,豈會因為考分科的學生考出好成績就眼紅嫉妒;這點是否可推斷部分學測生選擇屈就,而自己放棄了再戰的機會?

但考分科也未如想像輕鬆,頂尖科系依然擠破頭,考得更糟的人也大有人在,能否翻身仍是未知數。如果因為自己的畏懼怠惰而放棄了能否考好都不確定的分科測驗,事後又哀號抱怨忿忿不平,我覺得大可不必,畢竟分科的數學也不比學測簡單,分科又多了物理這個大魔王,實在難考。

總結來說,今年學測及分科的確是有問題的,但應該是設計制度的單位、出題單位、監督單位被檢討,而不應該是考生彼此互相眼紅攻訐,甚至放任部分媒體以外行人的言語傷害學生,漠視學生的努力及付出。請大家重新將焦點放回一○八課綱的出題考試以及課綱本質的問題,並還給認真拚搏又有毅力的分科生一個公道!



廖元豪/莫讓數位中介法成為言論東廠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廖元豪/莫讓數位中介法成為言論東廠






廖元豪/莫讓數位中介法成為言論東廠


2022-08-22 05:52  聯合報/   廖元豪(作者為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推動「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引發箝制言論自由的爭議。本報系資料照片



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以下簡稱「數位法」)引起一片罵聲,嚴厲批判它侵害言論自由。雖然蘇貞昌院長已表示要暫緩推動,但以民進黨「以打假為名控制網路」的執念來看,選舉前是否仍會一意孤行,恐怕還要觀察。社會大眾切勿輕忽,絕不能讓「數位法」成為言論東廠掃除異議言論工具

業界似乎把關切重點放在「要求平台處理檢舉與刪文」的機制上,但更嚴重的其實是「數位法」第十八條以下賦予政府直接下架」與「標示警語」之權限。任何政府機關都可以網路貼文涉嫌謠言與違法為由,要求下架或標示警語。它賦予政府前所未有的廣泛權力去干預網路言論,不僅侵害言論自由,還會形成強大的寒蟬效應。大家都知道政府不好惹,公共事務就別多談了。這,不是和對岸很像嗎?

看「數位法」第十八條第一項,規定「各該法規主管機關」認定網路貼文「有違反法律強制或禁止規定者」,均可向法院聲請資訊限制令」將相關言論下架。這很扯,因為:

第一,所謂「違反法律強制或禁止規定」其實就是說「言論違反任何法規」都可以被下架,範圍極廣。對比 NCC 宣稱的模仿對象,英國線上安全法草案第一二五條(其實是一二六條),主要僅針對「恐怖主義」及「兒少性剝削」的言論,哪有像我們這樣包山包海?

第二,就算言論「違法」,其他法律本來並未規定「下架」。但「數位法」卻賦予各個主管機關向法院聲請下架的權限,配合第廿條的「緊急資訊限制令」可能在四十八小時內就強制下架。這樣簡便又不用負責(推給法院)的規定,更可能造成政府機關濫用此等權限以壓抑批判之聲,也會讓想要質疑政府政策的民眾,以及怕麻煩的網路平台乾脆噤聲。

第三,雖說由法院核發,但這遠遠超出司法程序能量。網路不斷轉貼重製的特性,會使得同一貼文在短時間內大量複製到無遠弗屆之處。請問法院要如何處理千千萬萬的「違法貼文」?若處理不了,一律刪除,那就未能顧及個別貼文的脈絡;如果不處理,那打不到衍生的貼文,有何意義?難道有害的貼文,只有第一次有害?換個角度,如果「違法貼文」沒幾個人轉貼,那需要緊張到請法院下架嗎?

更可怕的是第十八條第八項「主管機關逕行警示」的規定。行政機關可在法院裁定逕以行政處分命令中介服務者加註警示,而且業者必須配合。政府可以跳過法院與其他行政程序,直接在貼文上標示「違法假消息」。請問有幾個網路使用者會為了移除卅天的警示而去打行政爭訟?結果當然就是「我怕了你」,少說話為妙。NCC稱這是參照歐盟視聽媒體服務指令」,這本身恐怕就有「不實訊息之嫌。因為歐盟指令的標示要求,僅限於「影片分享平台」,而且只有在影片可能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散布族群仇恨言論、恐怖主義等訊息時才適用,哪有像「數位法」這樣,無分青紅皂白,也不管是否有明顯立即之危險,一律由政府當言論東廠來貼黃標?

民眾的怒火,似乎暫時讓「數位法」的推動踩了煞車,這就是言論自由力量。但,這也正是執政當局處心積慮想要控制網路動機。今天可以罵停「數位法」,明天也能把那「封存卅年」的疫苗採購契約給罵到解密。人民對政府的監督與批判,既是民主憲政基礎,卻也是執政者最懼恨聲音。請大家持續緊盯,不要讓鎮壓言論立法暗渡陳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