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2日 星期一

【專家之眼】1984:數位部狠擊文官士氣與新東廠誕生

◆  【專家之眼】歷史的誤會差一點讓兩岸兩度兵戎相見
◆  【專家之眼】1984:數位部狠擊文官士氣與新東廠誕生






【專家之眼】1984:數位部狠擊文官士氣與新東廠誕生


2022-08-22 08:14  聯合報/   劉明德/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博士
數位發展部(以下簡稱數位部)將於8月27日掛牌上路,圖為候任的數位發展部部長、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記者侯俐安/攝影



蔡英文念茲在茲、點名新設的數位發展部(以下簡稱數位部)將於8月27日掛牌上路。然而,其取才方式危害文官的權益至鉅,其部份業務則危及人民的言論自由,使台灣進入名著《1984》的世界:祕密監控無處不在、人民不再有隱私、發文之前先考慮後果、《社會秩序維護法》時時侍候著,數位部的約聘網軍負責帶風向扭曲的人性處處可見台灣提前進入前管時代。其後果就是一旦中共武統台灣,中共統治台灣就相對容易了,因為早已習慣了。

先說數位部的取才問題。第一,數位部是政府部門,不是民間企業,其用人當然受憲法拘束。憲法第18條規定,人民有應考試服公職的權利。神秘的數位部編制約有千人(之所以說它神秘,是因為它的部份業務無法公開,又將會有一大堆業務要封存30年),第一年預算員額598人,其中300人,將以約聘方式進用。既然是約聘,就意味著300個公務員的缺不見了,人民因此喪失「應考試服公職之權」。300個缺不是少數,政府可以未經立法就剝奪人民的權利嗎?

第二,唐鳳特別強調,半數約聘這樣的做法是「創舉,只要有好的經歷,沒有學歷,甚至國中畢業以上,只要面試官認可,即可視同完成碩士或博士學位。」整個政府機關半數是約聘人員,這當然是創舉,但是,這樣的創舉公平嗎?符合憲法的規範嗎

憲法第85條規定:「公務人員之選拔,實行公開競爭之考試制度。…非經考試及格者,不得任用。」結果,數位部竟然有一半的人員不用考試,只要面試官認可,就能成為「廣義公務員」,這已經違反了憲法「非經考試不得任用」的規定。這樣種做法對於辛辛苦苦才考上公務員的那些人來說是「多麼痛的領悟」啊。

此外,按唐鳳說:「只要面試官認可,即可視同完成碩士或博士學位」,試問,誰給了面試官這麼大的權力,面試官說你是碩士你就是碩士,面試官說你不是碩士,你就不是碩士;面試官說你是博士,你就是博士,面試官說你不是博士,你就不是博士。這個世界上,存在有這樣讓人無話可說面試官嗎?一個也沒有。

既然沒有,唐鳳或其他任何一個人如何擔得起這樣的面試官?單單憑藉著「面試官」的一張口就能決定一個人的學歷,全世界有這樣的制度嗎?這種「吳寶春條款」,不只是對於文官體制的破壞,對於寒窗苦讀,尤其是在美國、日本、德國留學多年,好不容易才拿到碩博士學位的人來說,是多麼的不公平!

第三,唐鳳解釋數位部要有半數約聘的理由。他說:「自己進入行政部門後,看到在公部門裏頭也有一些高手,但因為學歷相對低,遇到薪資天花板,結果被民間企業挖走,政府很難留住人才」,他說「政府很難留住人才」,顯然與事實不符。

光是看報考人數就知道。民國109年,公務人員報考人數25萬1,357人、專技人員16萬2,963人。同年,高考錄取率9.83%,普考錄取率9.04%錄取率之低,就足以顯示其追求者眾。既然追求者眾,又怎麼會有留不住人才之說呢?這種考上卻又離開,不管是基於什麼原因,不是沒有,而是非常之少,因此,唐部長不宜以偏概全。按唐部長的意思,正規考試進來的就不是人才,有這種事情嗎?當然沒有。

接下來要處理的問題就很值得玩味了!為什麼蔡政府要用半數的約聘人員,而且用在數位部而非其他部會呢?原因顯然不單純,絕非官方說法「活化用人管道」、「工作經歷為主」。

我個人的揣測如下。這不需要考試的300個「擁有數位社群工作經歷者(唐部長的說法)」(單單第一波,後續還會增加人數)很可能是蔡英文的個人網軍,當然,這些網軍拿的薪水是台灣人交的稅金,而做的事卻是審核台灣人言論,非常的荒謬,是吧!

因為這300人是「自己人」,因此,做起一些如東廠的骯髒事,如張天欽事件,顧忌也比較少,保密度也比較高,封口也比較容易。相反的,要是這些人是經由高普考或專技人員考試而錄取的,這些人就不一定願意執行蔡政府的命令,這應該就是數位部的一半人力是約聘人員的原因吧,希望我的揣測是錯的。











【專家之眼】歷史的誤會差一點讓兩岸兩度兵戎相見


2022-08-22 08:47  聯合報/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
拜登對裴洛西訪台不以為然,但卻不可能親自開口要求裴洛西取消訪台行程。美聯社



華盛頓郵報8月20日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7月28日在電話峰會中要求美國總統拜登設法阻止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問台灣,顯然這是一場歷史的誤會。

無獨有偶地,民國八十五年(1996年)3月台海危機爆發前,美國總統柯林頓國務卿克里斯多福告訴中國外長錢其琛有關李登輝總統訪美一事,但中共總書記江澤民卻認為美國應會全力阻止而不以為意,也是一場歷史的誤會。這兩場歷史誤會都差一點讓台海兩岸兵戎相見,值得進一步研究,以免後人重蹈覆轍。

習近平要求拜登設法阻止裴洛西訪台,倒是有幾分把握的。首先,在英國《金融時報》獨家披露裴洛西考慮訪台後,拜登在記者會中表示「美國軍方內部也有不同聲音」,顯示他自己也不以為然,只是在美國三權分立體制下不便親口說出而已。

其次, 習近平認為他與拜登早在他們都擔任副手的時候就相識,光憑這份交情就可以說服老朋友。第三,最重要的是有前例可援。前總統川普曾經兩度下令取消裴洛西出訪專機讓雙方從此勢如水火

對於習近平的要求,拜登深感為難。第一,雖然他對裴洛西訪台不以為然,但卻不可能親自開口要求裴洛西取消訪台行程。第二,雖然他和習近平有私交,但卻不能以私害公,何況接受北京的要求,可能被視為向中國示弱,並會影響到民主黨在11月期中選舉的選情。第三,川普是一位不遵守憲法的總統,但是拜登卻不願意成為一位違憲的總統。

白宮將習近平的要求轉達給裴洛西,拜登並建議她自行選擇。針對拜登的「將軍」,裴洛西提出三點回應。一是拜登親口勸阻她取消訪台行程,她就會照辦。其二是蔡英文總統撤回對她發出的邀請函。其三是如果拜登親口要求她放棄訪台行程,她將會公布真相,反「將」拜登一「軍」。

由於中國外交部、國防部、國台辦、官媒與學者專家先前話說得太滿,結果裴洛西卻平安抵達台北松山機場,讓中國政府下不了台,只有針對台灣發動封鎖式海空聯合軍演,以挽回面子

民國八十四年(1995年),由於李登輝訪美,因此中國對台灣發動文攻武嚇。美國國務卿克里斯多福就告訴中國外長錢其琛李登輝正全力推動訪美,但柯林頓政府會全力加以阻止。根據克里斯多福回憶錄,他認為錢其琛可能只將他的後半句告訴江澤民,卻未提及前半句或只是輕描淡寫。

另一方面,江澤民原先也有意訪問美國,卻被李登輝拔得頭籌,心中自然不爽,不僅對台灣發動文攻武嚇,而且還對基隆與高雄外海各試射一枚飛彈,造成第三次台海危機。

從以上兩個案例的比較,可以看出以下三項特點。首先,第一個案例中的歷史誤會就是習近平以為拜登可以像川普一樣下令取消裴洛西出訪的專機,但是卻未料到拜登不想做一位違憲的總統。

其次,在第一個案例中,習近平與他的手下官員顯然對美國三權分立政體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出現了歷史的誤會。在第二個案例中,歷史的誤會則是出於錢其琛對上級「報喜不報憂」,誤導了江澤民的判斷。

最後,第一個案例顯示美中兩國之間的密集溝通管控分歧機制尚稱有效,裴洛西才能平安訪問台灣,但北京事後卻對台灣發動規模前所未見的聯合軍演。第二個案例顯示,由於當時美中兩國之間尚未發展密集溝通與管控分歧的機制,雙方發生歷史的誤會也比較嚴重。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從前述兩項案例來看,美中兩國元首經常通話、會面,繼續加強密集溝通與管控分歧機制,以強化安全護欄絕對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