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0日 星期日

經濟/貿易保護主義再起 政府須做準備

.聯合報社論..日本核災食品解禁不可違背國際常規
.聯合報黑白集.李登輝、陳建仁失格
.經濟日報社論.貿易保護主義再起 政府須做準備






經濟/貿易保護主義再起 政府須做準備


2016-11-20 00:4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新當選總統川普選前和選後,言論有些調整,比較不那麼具搧動性,但各方還是必須冷靜地面對他掌政後的政局,及早對全球貿易可能產生的劇變做出因應及準備。
就在川普當選後,媒體公布了一份他在競選期間提出的「百日新政」,大體上印證了他在選舉中的驚人之語。他規劃在上任百日之內,宣布重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或退出該協定;宣布退出「泛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指示財政部長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羅列衝擊美國勞工的不公平貿易措施,援引法規立即終止;解除對能源的生產限制大幅減稅讓大量美國海外資產回流;設立關稅防堵美國企業外移生產再回銷美國。另外,他也在競選期間承諾,將課徵中國產品45%的高關稅,來保護美國企業和勞工。
這些規劃隨便落實其中的一兩項,都足以造成嚴重衝擊。例如,若真的對中國產品課徵45%關稅(這還低於1930年代斯穆特豪利關稅法案的平均70%),專家估計將會讓中國對美出口減少60~70%,中國國內生產(GDP)將會減少2.5個百分點,大量出口零組件到中國的日本、韓國和台灣都會間接受害。
而美國退出TPP,將造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快速成形,16個亞洲經濟夥伴間的自由貿易將對美國造成大量的貿易排擠效果;保護產業的結果其實會讓美國企業成本提高、國際競爭力下降,除了傷害美國的亞洲夥伴外,也會讓美國經濟「短多長空」。
因此,外界都在猜測,到底川普的論調是「選舉語言」,還是真正會落實到政策的「老實話」?當然,這只有隨著情勢演變,才能逐漸看出川普的政策走向。但是,即使不完全落實這些政見,只要打個折扣來推動,就足夠讓貿易夥伴頭疼不已了。例如,即使只對中國進口課徵15%關稅(原先說法45%的三分之一),根據香港大和証券估計,會導致中國的經濟成長率減少1個百分點,這對中國而言是極為嚴重的經濟事件,足以讓中國對美國展開貿易報復。
而依照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院的估計,若美國對中國和墨西哥課徵高關稅,並引發兩國報復的話,將引發美國經濟衰退,並減少500萬個工作機會。即便不採如此激烈的行為,隨便找幾項重要進口品祭出「臨時附加稅」或「反傾銷稅」,都足以讓貿易夥伴們嗆到不行,立刻訴諸世界貿易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並對美國出口展開報復。
其實,近年來美國經濟不盡如人意,絕非「自由貿易」之過;而是全球化進程太快,各國都有「贏者」和「輸家」,但各國政府幾乎都缺乏足夠的效能,來及時課徵獲利者的利得,補償受害者的損失或有效協助產業轉型。大概只有像新加坡這種用超高薪雇用極優秀人才的政府,才大致有能力處理這種問題。
因此,薪資不漲、所得分配惡化成為各國的夢魘;特別是在中國大陸和印度、東歐等國加入全球化之下,分食了先進國家的大量訂單,更惡化了上述現象。但是,開放的國際貿易卻成了代罪羔羊,並將極端主義的川普送進了白宮。
可以預見,未來的國際貿易會因為美國保護主義再起而爭議四起,送進世界貿易組織的貿易爭端將如滾雪球般增加。若美國的措施每每受阻,極可能退出世界貿易組織,改採美國在二戰之前採用的「互惠貿易」政策,和貿易對手斤斤計較貿易的得失。無論如何,我國政府和企業都必須思考,未來如何去應對一個隨時要處理貿易爭端的國際環境,以及美國退出世貿組織後的新環境。更棘手的是,台灣面對一個北京將成為要角的RCEP將遠比面對TPP困難,新政府可有錦囊妙計?

聯合/李登輝、陳建仁失格


2016-11-20 00:4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前總統李登輝。記者胡經周/攝影 (聯合報系資料庫)


李登輝接受日本媒體訪問,大肆批評蔡英文總統執政成果,譏她缺乏決斷力和勇氣,這是失格的表現。副總統陳建仁日前天接見日本親善訪問團,說出台日是「命運共同體」的話,也是失格。
卸任總統不是不能批評現任元首,但放著國內眾多媒體不談,卻跑去向日本媒體大肆傾吐,只說明他的國家認同很扭曲。同樣的,陳建仁只不過接見日本民間交流團體,竟說出「命運共同體」的話來,不僅失言,更有諂媚之嫌。台灣曾遭日本殖民五十年,兩國何曾是命運共同體?
蔡政府施政欠佳,人民都看在眼裡,國內的批評也未曾斷過。以李登輝過去和蔡英文「情同父女」的關係,大可私下提供她一些治國建議,或在國內表達,方有善意;但他卻完全不顧台灣顏面,輕率向日本媒體說三道四。再看,李批蔡的新南向「不知道要做什麼」,然而,他自己的南向政策又有何高明?他的戒急用忍政策,使台灣錯失登陸先機,又錯失成為亞太營運中心的機遇;今天台灣經濟坐困愁城,他竟還在那裡耀武揚威、指指點點,不是老番顛是什麼?
再看陳建仁,副總統接見國外親善團體,只要表達善意和歡迎即可,豈能任意獻媚?如果日本根本不把你當成夥伴看待,又在釣魚台和沖之鳥刁難漁民,副元首卻在那裡亂喊「命運共同體」,這不丟台灣的臉嗎?
許多政治人物遇到日本就自矮一截,也難怪,政府開放核災食品如此積極。

聯合/日本核災食品解禁不可違背國際常規


2016-11-20 00:4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說12月再辦兩場核災食品公聽會。記者謝梅芬/攝影


日本核災食品解禁引爆民怨,閣揆林全坦承目前態勢仍然往「開放」的方向走,顯示蔡政府已吃了秤鉈鐵了心。面對社會反對聲浪,蔡政府除強壓綠營十三縣市長的意見,也強調要以「科學證據」、「國際規矩」作為開路依據。問題是,蔡政府至今的作法,不僅不科學,也違反國際常規。

先談「國際規矩」。林全內閣的說法是,絕大多數國家都已開放福島核災區食品貿易,台灣既是國際社會一員,應遵循「自由貿易」原則辦事。此話當然言之成理,台灣是地球村一員,民眾的國際素養也在水準之上,當然不會不知道自由貿易的精神。然而,自由貿易也強調對等、互惠的精神,至於國民健康和國家尊嚴則更是無可退讓的底線,這是我國處理日本核食須有的基本態度
所謂科學證據,講究的是呈現事實與態度中立,但從衛福部及農委會的專家團赴日考察後的說詞,僅片面根據日本農水省的檢驗,即向國人拍胸脯保證「沒問題」,這絕非負責的態度。對照一九八六年前蘇聯車諾比核災事故後,歐陸國家處理烏克蘭、白俄羅斯等核災區農水產品進口的態度,或可作為日本福島核災區食品開放的參考。
車諾比核災後,素有「歐洲糧倉」之稱的烏克蘭,不斷要求歐洲開放其食品進口,歐盟則直到車諾比滿廿年才開始檢討,且由聯合國原能總署委託權威防輻射汙染科學團隊深入調查。當時,團隊提出的《TORCH》報告認為,銫137檢出值仍超標甚多,烏克蘭食品不宜開放。今年,車諾比核災滿卅年,歐盟再次對該核災區食品開放的要求再次調查,除了原能總署,世衛組織、歐洲議會、綠色和平…等全都參與調查作業,最後,仍僅同意微幅開放。
歐盟對日本有輻射疑慮的食品擬銷歐,也同樣用科學證據定奪。去年的統計,日本銷歐食品金額不到三億歐元,占整體出口不到千分之三,正是依科學證據決策的結果。國人應覺得委屈的是:為何政府官員出示的「科學證據」,只是日本農水省提供的幾張紙的數據,而不是原能總署、世貿組織等具國際公信力的檢驗結果
福島核災已屆滿五年,年初聯合國委託原能總署、綠色和平共同主持,委由ICRP、ACRO兩個權威的放射性監測非政府組織,做了福島汙染現況調查。其結論頗灰色:認為日本政府雖斥巨資在災區除汙,但「除汙無法去除輻射汙染」,頂多只是移轉災區部分的輻射物質。
不知台灣赴日專家是否看過這份跨國團隊剛出爐的報告?或者,專家團除了日方安排的行程,不曾到災區實地訪視?國際最新的調查是,福島核汙染仍未能全然抑止,還在擴散;包括總理府、東電七月廿八日承認耗費巨資阻擋輻射汙水入海的「凍土牆」計畫失敗,啟用三個月、每天耗資近億日圓電費卻未能凍土,輻射汙水仍以每天四百噸的巨量排進太平洋。
我們官方專家團不知是否注意到日方承接輻射物質的廢汙土移除有何對策?黑色塑膠袋每包一立方公尺的輻射汙染廢土,累積超過一千萬包,要移置何處,要從哪裡找來新土置換?簡單說,日方對福島除汙已接近束手無策,我們豈能輕信農水省的數據草率放行核災食品?
農委會主委曹啟鴻聲稱,擬開放的四縣市產品,「一定要標示產地」。此言,似乎以為只要標示產地,即能避免核汙產品闖關;現實上,這卻禁不起檢視。以正值汛期高峰的秋刀魚為例,漁場在福島東方親潮、黑潮交匯的海域,正是福島核電廠輻汙水排放所在。秋刀魚常態在北海道根室漁港下貨,產地標示是「根室」,是否即無汙染之虞?設若改在九州卸貨,誰又知道?
蔡政府要依「科學證據」、「國際規矩」處理日本核災食品,原則是對的,但這絕不能變成科學障眼法。

星期透視/台灣面對川普:不變?應變?/星期透視/台灣面對川普:不變?應變?

.列名作者 出事就是連坐
.學術倫理 都是大老們說了算?
.星期透視/台灣面對川普:不變?應變?
.別太悲觀 川普會看見氣候變遷商機
.名家縱論/問題不在Uber 在視野
.執政半年信任危機 蔡政府欠人民一個道歉
.要拚醫療分級 這幾招都比漲價有效
.中止貧窮循環 兒少發展帳戶能幫忙
.畫中有話/好熱的11月







星期透視/台灣面對川普:不變?應變?


2016-11-20 01:06 聯合報  何思因/淡江大學國際事務暨戰略所教授、國安會前副祕書長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為國際及國內政治投下不確定性。而國際及美國政治又相互影響,這種不確定性一時難降低,其他國家必須找出適應之道。
川普要美國少管閒事,在雙邊關係上,要盟友多繳保護費。他在國際貿易上,決心不讓美國吃虧,大家把帳算清楚。在金融上,想把限制美國金融機構經營的Dodd-Frank法案廢掉。其實,川普的選民不要他在國際政治上太多表現;要他減少外國占美國便宜、減少移民、減少環保、對有色人種以及同性變性人不要這麼客氣。簡言之,就是要退回一九五、六○年代的保守狀態,美國才能再次偉大。
這樣的川普總統會對台灣有什麼影響呢?樂觀的看法是,台美友誼深厚,台灣關係法、六項保證仍然有效,美國有其道德及安全利益,繼續她對台灣的支持。悲觀者認為,川普會減少美國對世界承諾(也包括對台灣),他又是個將本求利的生意人,哪天他和大陸就台灣談個交易,也不是不可能。台灣現在和大陸沒互信,要靠美國,卻又摸不清川普究竟怎樣走這局棋,因此前途大不樂觀。
介於樂觀和悲觀論間的是現實論:美國過去對台灣的立場,可能不是川普的立場,因此要先觀察一下川普的外交走向;在努力觀察期間,台灣也不要把中國大陸完全得罪,免得前樹強敵,後無靠山。
我的看法接近現實論,台灣應該先觀察,再給美新政府對台政策下定論。但我比現實論悲觀一些。第一,共和黨搞國家安全的A咖,早就發了公開信,表示絕不支持川普。因此川普用的恐怕是B咖,這些人對國際政治經驗有限,碰到的挑戰又是美國作為國際政治基石開始動搖的時代,要處理得好,實在太難。
第二,川普治理下的美國政治恐怕社會衝突加劇,他很難專心在外交事務上,這又加強了他的外交政策向壞發展的可能性。
第三,川普發表關於經濟的言論,把經濟搞壞的可能性居多。世界經濟向下,美國也跑不了(反之亦然);這使川普很難向選民交待,他很可能把國際貿易門,越關越緊,使國際政治情勢更緊張、更難處理(例如兩次世界大戰間的經驗)。
第四,國際政治是互動的。川普競選言論,很難讓別國把他嚴肅看待。別的強權,尤其是中共和俄羅斯一定會試探新政府的外交。如果川普稍有退讓,很可能讓中共或俄羅斯得寸進尺。連鎖效應還不止於此。例如,美國在東亞最重要的—日本和韓國,看到美國對他們安全的承諾不太得力,就有可能靠向中國大陸,以「扈從」取代「抗衡」。
換言之,一個強權離開,地區權力真空,很容易被另一個強權填補(如英國一九○○年左右離開太平洋,日本馬上填補)。假設四年後,美國改變主意,又想回到東亞。到時中國大陸占了地盤,不會甘心讓出,扈從的國家也因美國信用受損,不再像以往那麼甘願地靠回美國(如果美國又想離開東亞,他們的情況就更糟)。
美國如果不能維持其在東亞國際政治的堅定承諾,我希望台灣不會是在政治、經濟上獨抗中國大陸的東亞成員。「德不孤,必有鄰」在國際上很多時候是行不通的。

名家縱論/問題不在Uber 在視野


2016-11-20 01:06 聯合報 陳冲


「Uber送餐服務挨罰」、「交通部封殺Uber要App下架」等消息連日來攻占各大媒體版面,行政院發言人也出面呼籲業者不要挑戰法律,看來義正辭嚴,但卻也因此看不到國家大戰略的格局。
行動科技、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顛覆性科技在近五年的急速發展,確實已「顛覆」人類的思維與生活模式。許多傳統的體制與法律在建制之初根本不會預見今日的趨勢與變化,尤其是某些行業,早年為保護公益,基於當時的科技與思維,設有管制與門檻,而今基礎與環境丕變,應該是全面重行思考的良好時機。
簡單一句話,Uber不應該是交通部單獨面對的問題,因為各行各業其實都有Uber。只要早期是特許的業務(公司法第十七條),在現代科技加持能以更迅速更優質的方式提供消費者的挑戰下,相關部會遲早都會面對類似Uber的問題與困擾。
以近年來火紅的Fintech為例,國內譯為「金融科技」,強調以創新科技提供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在性質上,部分也許只是一個新的平台,旨在提供交易的撮合或資金中介的配對,並無礙於金融監理的本旨。但這也可能是挾科技自重,且已可突破原有資本額、業務特性所形成的門檻,在某種層次上就已構成對金融法規的挑戰。此時金融監理單位就要考慮是否只消極採取「機器人」的反應表示於法不合,或是回頭積極檢討法規,謀求整體消費者更大更優的權益。
「請行政院聽聽巴布狄倫的歌」,是十月間巴布狄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我的一篇專欄,歌曲的作詞可以擊敗小說或其他創作獲得文學獎,明顯是傳統觀念的一項突破。巴布狄倫在二○○○年的一首歌「Things have changed」曾獲得奧斯卡最佳主題曲,誠如歌名所提示,周遭事物在改變,當各行各業均在Uber化過程中,政府亟應思考未來的台灣(例如說五年後)會是或者應該是什麼模樣,再據以做戰略的規畫,而不是只看眼前,忙於見招拆招而已,結果反而扼殺創新模式的生機。
巴布狄倫得獎次日,文化部長在立法院表示不同意大陸OTT來台成立子公司,隔日媒體即以「愛奇藝來台,文化部說不」為題報導,引發不少討論。一位年輕記者的說法多少代表消費者的看法:「我從三月起就看這些影視節目至今,來不來設子公司有啥關係?其實不設就不必繳稅,業者樂得輕鬆,只是消費者可憐,如有爭議卻無處申訴。」
當時為什麼我呼籲,行政院要聽聽巴布狄倫的歌「Things have changed」,不僅是因為環境變遷需要應變,因各行各業都正在Uber化,或甚至已經Uber化,政府不能繼續裝睡或像鴕鳥埋首沙中來個視而不見。狄倫這首歌最後有一段話You can't win with a losing hand,任何人想贏,總得要有一手好牌。
目前讓交通部以現有條文單獨面對Uber,是一項錯誤,對Uber不公平,對交通部也不公平。因為經濟部、文化部、金管會,通傳會等,幾乎每一部會都會面對各別的Uber,此刻應該是以數位時代的思維、用高瞻遠矚的態度,由行政院出面整合規劃國家策略的最佳時機。
Uber常辯稱其經營模式,只是「平台」或是「資訊服務業」,而不是「客車運輸業」;愛奇藝也否認公司是「影視業」,同樣自認是「資訊服務平台」。相同的說法,相信在Fintech與金管會交手時也不會缺席,行政院如果只會說不要挑戰法律,那部會首長只要任用「智慧機器人」即可,太陽花學運案件也應追訴到底不予撤告。
如果行政院考慮的是既有「特許行業」的競爭力或甚至是既得利益,倒也無可厚非。其實要分辨平台(資訊服務業)與特許行業並不是太困難的事,由「平台」的功能、各當事人間的法律關係、乃至參與者的角色著手,自然可以歸納整理出一套各部會通用的原則,此時再交由部會首長依行業特性再處理執行面的問題,對部長或主委才是公平的做法。
看到其他國家本土叫車平台、Fintech,乃至影音匯流都已逐漸站穩腳步,難免心急。林院長!目前還算是贏牌時機,千萬不要祭出一個losing hand!
(作者為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

列名作者 出事就是連坐


2016-11-20 01:06 聯合報  楊哲銘/北醫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所教授(台北市)

圖/波波
發表學術論文是研究人員的使命,但近年來因為各大學及研究機構追求排名,在績效掛帥壓力下,導致學術論文造假新聞不斷,且往往引發後續如何究責的爭議,結果是部長下台也已不是新鮮事。
現在的科學研究,不是單打獨鬥時代,越來越強調團隊合作,結合不同專長的研究人員,希望能夠獲取較重大的發現。也因此,很多國際學術論文都列了一堆作者,十根手指數不完,共同作者可能會對他人負責的專業部分相當陌生,一旦有醜聞爆發,其他不知情作者也被牽連究責,往往會有不平之鳴。
但是誰叫你要列名作者呢?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ICMJ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建議,要列名成為一篇學術論文的作者,需要同時符合四個原則:一、對研究有實質貢獻;二、嚴謹參與論文重要部分的撰寫;三、參與定稿的核可;四、同意對論文所有部分的正確性及誠信負責。
科學研究不能造假固不待言,造假的人有錯,沒造假的共同作者有錯嗎?由第四點來看,只要列名成為作者,就表示同意對論文「所有部分」的正確性及誠信負責,一旦出事就是連坐法。因為研究過程及數據,都掌握在研究團隊的手中,即使投稿學術期刊會有同儕審查的機制,但是外人還是難辨真偽,所以ICMJE建議的標準,就是加重研究團隊的集體責任,可見國際學術界的共識,是一發現造假,所有的作者都有責任。
由於研究團隊的運作會有垂直與水平的分工,在責任分配的比例上,就會有垂直信賴與水平信賴原則適用的情形。
舉例來說,在一個實驗室中,主持教授可以聘請研究員或收研究生來進行研究,大家可能是負責不同的研究步驟;但這些研究人員都是在實驗室主持人的指揮及指導之下,這就是垂直分工;主持人不可能事必躬親,他必須相信下屬提供的研究結果,所以有垂直信賴。但同一篇論文可以是結合多個不同專長的研究團隊一起執行,以癌症研究為例,外科醫師的任務可能是選擇適當病人並提供手術取下的標本,實驗室的研究團隊是負責進行標本的基因分析,這就是水平分工;基因分析不是外科醫師的專長,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不知道如何進行手術,彼此也沒有從屬關係,但必須相信對方提供的標本跟資料,所以有水平信賴。
大研究團隊的運作,是垂直信賴及水平信賴關係的交錯,在多中心甚至跨國的整合型研究中更是如此。當造假事件發生時,需釐清其他作者跟造假者的關係是處於垂直分工還是水平分工,如果是垂直分工,因為在組織層級的上位者負有選任及監督的責任,的確不應該因為主張垂直信賴就減輕其責;但如果為水平分工,因為彼此專長差異過大,又無從屬指揮關係,不知情的作者雖然不能免責,但在究責時是應該考慮減輕其處罰。

學術倫理 都是大老們說了算?


2016-11-20 01:06 聯合報  章忠信/東吳大學法律學系助理教授(台北市)

沒有寫論文的人,怎會是共同作者?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在學術界裡卻變成讓外人始終無法弄懂的怪現象。
近日違反學術倫理案件中,台大校長掛名第二作者的論文被質疑造假,台大主秘說,「責任歸屬要符合比例原則」;但是,作者掛名時,並沒有在姓名後面標示貢獻度比例,為何出事後要「責任歸屬要符合比例原則」?過了幾天,台大校長說「他只是供肺癌細胞株研究素材,提供研究方向」,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沒有寫論文的人掛名作者,竟是可以如此地振振有詞?
台大校長的說法,是有依據的,因為「科技部對研究人員學術倫理規範」第九點關於共同作者的責任規定:「共同作者應為對論文有相當程度的實質學術貢獻(如構思設計、數據收集及處理、數據分析及解釋、論文撰寫)始得列名。基於榮辱與共的原則,共同作者在合理範圍內應對論文內容負責,共同作者一旦在論文中列名,即須對其所貢獻之部分負責。」
所以,除了論文撰寫的資淺苦力,其他沒有執筆,只是「構思設計、數據收集及處理、數據分析及解釋」的大老,也可以是共同作者,出了事只「須對其所貢獻之部分負責」,這就難怪掛名共同作者的大老,要義正詞嚴地辯解了。
數月前,在醫學院講述學術倫理與智慧財產權議題時,曾經被問到,提供檢體醫生,可不可以掛名作者?才讓我驚覺科技部規定的荒謬,在教育部一項研討會裡,我對科技部同仁就這問題提出質疑,但並沒有獲得回應。
科技部對這些相關規範是怎麼訂出來的?沒有大老的同意,這些規範出得了科技部嗎?大老是各領域大老,我們尊重,但國家的學術倫理,真的是大老說了算嗎?

別太悲觀 川普會看見氣候變遷商機


2016-11-20 01:06 聯合報  鄭方婷/日本亞洲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摩洛哥馬拉喀什)


第廿二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在摩洛哥的馬拉喀什召開,因去年氣候大會制定的「巴黎協定」已生效,本應在瀰漫著伊斯蘭風情歡欣的氣氛中展開;未料川普當選美國總統讓人跌破眼鏡,使會議蒙上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
筆者過去連續八次參與氣候大會,見證了氣候變遷問題成國際政治角力的一個焦點,即將於明年一月就任的川普總統,究竟對於氣候變遷與環境、能源議題是否真如他選前所主張的,採退出巴黎協定等消極姿態,還是他也看到應對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巨大商機?
相較於去年的巴黎會議,今年會議的特點便是少了歐巴馬、習近平等大國領袖的參加,多了很多產業與金融界實務人士的身影。過去幾年,締約國間為了協商出有意義的合作方案,絞盡腦汁讓兩個最大排放國—中國和美國—實際地參與。也因為多年的溝通,中美之間跨越鴻溝,主導了整個氣候談判的進程與方向。
鑑於巴黎協定的順利生效,接下來要面臨的問題是,各國提出的自主目標,如何進行有效的資源配置。
產業與金融界將扮演更重要角色,因為來自公部門的技術與資金有限。公私部門基於專業評估和以往經驗,有效地投資與管理減緩和適應氣候變遷的項目計畫,並即時透過專家機制評鑑尋求改善方式,是筆者認為解決氣候變化的一條重要途徑。
除了上述項目計畫外,建立全球綠色.氣候友好型價值鏈,將是另一個充滿挑戰和機會的議題。台灣作為全球價值鏈中一個環節,也提出了自己的自主減排目標,不僅在未來無法置身度外,也更有機會參與。
的確,川普過去對於氣候變遷與環境議題的保守態度讓人擔心,不過由於其本身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不至於完全看不到同時創造商業利益、經濟成長和解決氣候變化與環境問題的有效辦法。現在就悲觀或許還太早,且看上台後的人事安排再作定論。

王健壯/蔡英文不能搞烽火內政

.王健壯/蔡英文不能搞烽火內政
.方祖涵/踢開酸性的社群言論
.劉克襄/快樂的小蒼蘭阿嬤
.薛承泰/急什麼呢?
.盛治仁/競選時的手段 執政必被反噬
.王正方/轉型正義的真正實踐者
.王文華/自己先好好活過一次







王健壯/蔡英文不能搞烽火內政


2016-11-20 00:59 聯合報  王健壯

總統蔡英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李登輝很愛指點江山,也很愛臧否現任總統,讓他的後任經常不堪其擾,祇能回應謝謝指教;但他最近批評蔡英文「一次推動太多事情」,卻所言甚是。
蔡英文執政才半年,就已經風風火火開闢了許多條戰線,從年金改革、新南向政策、追討黨產、一例一休、司法改革、同性婚姻,到開放日本核輻食品進口等等,每一條戰線都是戰火猛烈,但結果卻像李登輝所說「司法改革不完整」、「年金改革看不到具體內容」、「勞工休假沒辦法明快決定」,沒有一條戰線傳來捷報。
蔡英文也許會說,她是因為替前朝收拾爛攤子,才落得如今下場。也許又會說,她是為了儘快兌現競選承諾,才如此急急如律令。也許更會說,改革絕非一蹴可成,時間會證明她是在做對的事情。
但這三種說法即使屬實,也不能合理化她的多線同步作戰施政策略。任何政府在本質上都是有限政府,有限政府祇能打有限戰爭,怎麼可能到處點燃烽火、到處開闢戰場,想打一場無限戰爭?治理就是選擇,這是國家領導人守則的第一條,蔡英文豈能不知?
以開放日本核輻食品為例。開放日本食品進口,有貿易互惠的必要,也有強化雙邊外交的效應,但何以非選擇進口福島周邊地區食品不可?何以非選擇此刻緊急推動不可?又何以非要鬧出三天連開十場公聽會這種大笑話不可?即使開放是因日本施壓而不得不然,但蔡英文連中國都不放在眼裡,何況日本?顯然她是在錯誤時刻做了錯誤選擇,讓她又受困於自己開闢的另一個戰場。
蔡英文不但犯了多線同步作戰的兵家大忌,而且在每個戰場上都看得到她的蹤影,她既是坐鎮籌謀的統帥,也是親赴前線的指揮官。但一個政府要多線同步作戰已是備多力分,一個總統要多線同步作戰當然更會疲於奔命;千手觀音都做不到的事,遑論蔡英文?
也因為蔡英文凡事親力親為,以至於她的決策經常會「繞過」相關權責機關,視政府設官分職於不顧。新南向辦公室設在總統府,繞過經濟部;一例一休由總統決策協調會報拍板,繞過勞動部;年金改革主導權在總統府,繞過考銓機關;司法改革委員會由總統召集,繞過司法院,這些都是蔡英文集權總統府的例證。
但總統決定繞過權責機關而作決策,通常要有兩個前提:其一,事屬緊急必須從權;其二,權責機關無能決策,不得不補位代行。但若屬後者,何以不更換人事?若屬前者,也不應違背權力分立與分治原則,否則,繞過權責機關的決策模式,祇能解釋是總統侵官又侵權。
蔡英文在施政上親力親為,當然是想證明她要有所積極作為。但親力親為也許是她的人格優點,卻是領導人的缺點。以司法改革為例,她祇要做到兩件事即可表現她的改革決心:其一,任命有改革意識的司法首長;其二,要求內閣與國會黨團制定有改革意識的法律,又何須她跨越憲法紅線領軍改革,而讓司法院長繼行政院長後,也變成了總統的另一個執行長?
當總統的人腦子裡必須要有改革的大圖像,手上也要有改革的路徑圖。但改革是一條漫漫長路,不能趕路,不能走小路,也不能經常繞路;李登輝時代的那句名言「一步一腳印」,也許可以作為蔡英文調整步伐的參考;烽火外交不能搞,烽火內政亦然。
(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