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7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加密幣引爆數位資產革命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經濟日報社論/加密幣引爆數位資產革命
◆  聯合報黑白集/當然是好意
◆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在蠶食國家,國民黨在汙損自家







經濟日報社論/加密幣引爆數位資產革命


2021-09-17 01:1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加密貨幣。(歐新社資料照片)



加密貨幣近年來大行其道,可交易的幣種逾萬檔,總市值超過2兆美元。伴隨投資熱潮,加密貨幣逐漸褪去神秘色彩,成為企業名人、年輕幣圈的熱門話題,但也招來大國的監管與打壓,牽動加密貨幣的未來走勢。

回顧全球第一款加密貨幣比特幣,是由日裔美國人中本聰於2008年所提出的構想,以開源方式打造一個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完全不需要透過銀行、政府等第三方機構,實現去中心化的開放交易體系。比特幣的底層技術為區塊鏈,透過每個礦工共同驗證、記錄每一筆交易,以確保資料正確性、不可竄改,且過程公開透明、完全匿名性,因而逐漸在幣圈流行開來,之後再有乙太幣(Ether)、泰達幣(Tether)等相繼問世,開啟加密貨幣的大航海時代。

自2017年以來,加密貨幣市場便相當火熱,尤其2020年各國政府為了疫情紓困、大量印鈔救市,熱錢助長加密貨幣投資,單日飆漲20%的幣種不在少數。但如同過往,暴漲暴跌的幣價走勢,主要標的比特幣從2020年3月低點5,000美元附近起漲,一年後創下6萬美元歷史新天價,旋即三個月內雪崩跌破3萬美元,呼應了「幣圈一天,人間十年」暴富與韭菜的反差命運。

這波加密貨幣的蓬勃發展也推升國際金融巨擘的支持,例如第三方支付商Paypal已開放美國消費者以數種加密貨幣付款、信用卡組織VISA與Mastercard計劃提供加密貨幣支付服務、美國數位支付公司Square規劃推出可以儲存比特幣私鑰的硬體數位錢包、星展銀行則提供加密貨幣的信託業務,皆著眼讓消費者更安全、方便地管理個人的加密貨幣資產。

此外,部分私人企業已將加密貨幣視為資產配置選項,如特斯拉、時代雜誌等大舉購入比特幣,納入資產負債表。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更在其推特戲稱特斯拉擁有鑽石之手,不會賣出所持有的任何加密貨幣資產,而狗狗幣(Dogecoin)在他的推文之下,也上演神奇暴漲劇場。

資本市場的投資也相當熱絡。美國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搶先在2021年4月那斯達克上市,穩定幣USDC發行商Circle將跟進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以獨到破壞式科技選股聞名全球的方舟投資女總裁伍德,看好比特幣終將升破50萬美元目標價,未來更可能取代債券,成為核心的投資組合標的。

加密貨幣資產的大幅膨脹,似已威脅金融正常秩序,非大國政府所樂見。中國大陸率先出手管制,2021年5月明令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全面清查加密貨幣交易所、禁止加密貨幣支付網路,大規模關閉國內高耗能的「礦場」。

美國聯準會5月宣稱加密貨幣對金融穩定構成風險,財政部長葉倫更公開批評挖礦耗能,並研擬逾1萬美元的加密貨幣交易課稅制度,證交會至今仍未批准任何一項加密貨幣ETF的申請。至於英國、日本監管單位則在2021年6月要求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停止在該國境內的營運。

 一般評估,加密貨幣終究難以取代各國法幣的通用媒介地位。首先,幣價波動過大,若其做為商品的計價單位,恐造成一日三市,容易產生消費糾紛;其次,交易非常無效率,現行區塊鏈技術難以負荷短時間內的大筆交易數據處理、欠缺即時性,更遑論一次比特幣交易等同73萬筆信用卡交易所產生的碳足跡,難以甩開高耗能產業的惡名。

總體而言,民眾對加密貨幣的認知已今非昔比,投資管道活絡也引發市場上創新投資與投機泡沫的兩派論戰。可以預期大國將持續高度監管加密貨幣的發展,並研擬央行數位貨幣(CBDC)因應,價格平穩的穩定幣(Stablecoin)有望興起成為買賣雙方合意的交易媒介,這波數位資產潮流,儼然已是「回不去了」的金融科技產業趨勢。











聯合報黑白集/當然是好意


2021-09-17 01:06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季青漫畫


邱太三是蔡政府中一個體質特異的鴿派,總是說些友善、卻派不上用場的話。對岸聽了,可能莞爾一笑,也可能翻個白眼。就比如這兩天,他突然稱許兩岸是全球防疫做得最好的,又說習近平兩年前提「習五條」是一番好意。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邊!

這些話乍聽,讓人十分舒暢,但總覺得哪裡不對勁。就以頭一句話為例,對岸肯定不同意。人家入境隔離期間得做四、五次核酸檢測,一有本土確診二話不說全區普篩,光疫苗就打了破廿億劑。但台灣還在靠別人捐贈,邱太三那句兩岸都好,是在表揚誰?

第二句更絕。邱太三說習五條原是好意,是希望兩岸能夠和平統一;但兩年前蔡英文將它罵得一文不值,還把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畫上等號,要大家別再提九二共識,然後踩著芒果乾當選連任。現在邱太三卻說它是「好意」,還一副願意和平統一的模樣;這是在褒獎習近平,還是唱小英反調?

拐彎抹角地說了這些言不由衷的話,邱太三心裡明白,他的聽眾根本不是北京,而是拜登。上回他說兩岸要春暖花開,是在拜習除夕通電長談後;這次他熱捧習近平,應是看到拜習又秉燭夜話了。

說習五條是好意倒非假話,習一篇談話就幫蔡英文逆轉勝,當然是好意了。邱太三也許是奉令,用政治暗語去答謝!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在蠶食國家,國民黨在汙損自家


2021-09-17 01:09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國民黨主席候選人張亞中被移送考紀會,引發軒然大波。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原本是場讓人期待不高的主席選舉,但經國民黨內部一攪和,竟能演出讓外界看到落下頦的戲碼。國民黨不團結,已是百治不癒的老症頭;但在丟失政權又被鬥到灰頭土臉之際,想當主席的人還有心情在自己的破廟裡耍酷逞威,顯示胸中沒有大局。儘管「選監會之亂」隔日迅速收拾殘局,卻徒留笑話,讓親痛仇快。

此次選舉有四人角逐,無論投票率高低,以國民黨員的智慧和經驗,應不難選出他們認為理想的主席。然而,張亞中在政見會因口才便給而網路聲量竄起,對原居優勢者帶來一些威脅,國民黨選監委員會竟臨時召開會議,要將他移送考紀會。由於提案的組發會是江啟臣人馬,而選監委員中的候選方代表又僅朱立倫之代表出席,因此便傳出不同陰謀論,指稱是某方人馬發動云云。

選監小組移送張亞中的理由有二:一是他在政見會中指控朱立倫曾任「美國線民」,二是他出示三張「五百萬美元本票」,自陳在洪秀柱任主席時曾助其募款,未料引發洪秀柱不滿。「美國線民」之說引自《維基解密》,非張亞中杜撰,朱立倫只需說明即可。至於張亞中企圖以「三張本票」自證有募款能力,實則是五年前自願代黨募款未遂的本票樣張,當年即應將本票歸還黨部卻私自收藏;如今拿出來當成自炫工具,有欠磊落,難怪洪秀柱變臉。

無論如何,距離主席選舉僅剩十天,國民黨組發會及選監小組卻在此時對張亞中祭出黨紀大鞭,絕非明智之舉。一則給人黨內有力人士企圖影響選情的印象,二則選監會召開會議的程序亦頗有瑕疵,三則江啟臣和朱立倫事後競相撇清互控,更凸顯此舉正當性不足。張亞中以宣傳理念為由參選,所採取的手段顯已不成比例江啟臣是現任主席,他領導的黨部行事有欠思考朱立倫聲勢領先,卻表現出不尊重他人的倨傲。這些,在在有損國民黨形象,所幸江、朱迅即收拾殘局。

相對於民進黨政府正在加速蠶食國家資源,身為最大在野黨的國民黨卻在自己家中內鬥互毆,如此墮落的朝野,民眾能不失望?僅看近期蔡政府出手之迅速,閣揆蘇貞昌大手一揮,一千六百億的特別預算就以紓困、振興之名花光;除供他挽救人氣,對台灣能有多少實益?此外,蘇揆承諾在嘉義太保設置嘉義科學園區」,蔡總統幫陳其邁爭取到台積電赴高雄設廠,林智堅在蔡總統和柯建銘陪同下力推「新竹縣市合併案」,都同樣在吃國家圖利黨完全不問程序正當與否,不做任何效益評估

在民進黨愈來愈一言堂化分贓化趨勢,蔡政府這類「口說即政策」的情況層出不窮。如高鐵延伸宜蘭案,在蘇貞昌催促下,直接跳過可行性和環境影響評估,直接決定設在四城站,跌破各界眼鏡。更可悲的是,國內疫情屢屢告急,陳時中卻一再延宕疫苗外購、捐贈和施打的時程,並在民眾接種莫德納已超過時效之際,突然要大家混打高端。如此厚顏黑心官僚,每天依然在那裡大言不慚

蔡政府如此濫權與公私不分,政治上正需要在野黨的強力制衡,這也是國民黨發揮監督角色的好時機。誰料,國民黨卻心不在焉,只在乎自己小廟裡的權力爭逐,甚至演出難看的破壞戲碼,這如何爭取民眾認同?試想,如果這四名主席候選人打到水火不容,最後勝出者只能統領一個破碎的黨,國民黨還能奪回政權嗎?如果胸中沒有捍衛台灣民主的熱情,如何配當這個主席?


施振榮/王道與「ESG」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施振榮/王道與「ESG」
◆  黃介正/駐美代表處更名的想定
◆  羅智成/和平需要學習─人類演化最後一步
◆  馬凱/「雙失靈」縱富凌貧
◆  林中斌/阿富汗浴火重生的曙光





施振榮/王道與「ESG」


2021-09-17 01:03  聯合報 /   施振榮(作者為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ESG帶動,影響消費者消費行為及投資者投資決策。(本報系資料庫)



ESG是 Environmental環境保護)、Social社會責任)、Governance公司治理三字縮寫ESG 指標往往用來評估,企業是否善盡社會責任,及是否重視永續發展

在 ESG 帶動下,連帶影響消費者消費行為及投資者投資決策,消費者會選擇 ESG 表現良好企業品牌及產品消費,以支持環境永續發展;投資人也會選擇 ESG 表現佳企業投資。

ESG 追求企業社會責任及永續發展的指標其實與王道精神是相同的。「創造價值、利益平衡、永續經營」是王道的三大核心信念,在創造價值的過程中,重要的是建立所有利害相關者都能利益平衡機制,這裡「利害相關者」,包括顧客、股東、員工、團隊、供應商、經銷商、自然環境等。

尤其 ESG 中的 E(環境)與 S(社會)不會自己說話,領導人更要照顧這些弱勢利害相關者,否則等社會或自然環境反撲時,就要付出更大代價,且對社會帶來相當大衝擊。例如氣候變遷議題,如果不努力保護自然環境,讓地球持續暖化,大自然反撲受到衝擊的還是人類

因此如能從王道思維出發,重視所有利害者的利益平衡,才能實現永續發展,所以說,如果企業以王道精神運作,自然會符合 ESG 指標。尤其重要的是,從創立第一天就要以王道及 ESG 精神做起,而不是等到成大企業才思考。

不過西方追求永續發展是「由外而內」,東方王道思維則是「由內而外」,關鍵在領導人要具備王道基本信念,考量如何創造價值、利益平衡以追求永續發展,讓人類朝更文明方向邁進。

至於公司治理,經營企業要重視及遵守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是種文化、價值觀,最後體現在行為。因此,公司治理不是用講的,而是要落實執行,尤其要以誠信、公平、透明、負責原則,有效落實公司治理。

而公司治理核心精神,在於要為股東、客戶及其他利害相關者創造價值,同時更要重視小股東權益,以追求股東、員工及專業經理人共贏。以我自己為例,身為企業大股東,我的思考點就是要保護小股東利益,因為一旦保護小股東利益,乘以N,對我的利益也會最大。

領導者對公司治理思維也要「由內而外」,發自內心,進而影響行為並建立起公司治理新機制,才能做出有利企業永續發展的事。

政府法令對企業推動公司治理要求,是「由外而內」,與王道思維「由內而外」不同,企業組織文化影響力遠比法令規範重要;法令再嚴,如果沒有王道思維,總能找到變通或灰色地帶,要落實公司治理,關鍵就要落實王道思維的組織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