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1日 星期三

經濟/從郭台銘及林百里看台灣投資環境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身陷賴清德、柯文哲之夾擊
.聯合報黑白集.不管你愛不愛吃吳郭魚
.經濟日報社論.從郭台銘及林百里看台灣投資環境







經濟/從郭台銘及林百里看台灣投資環境


2017-06-21 02:3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日前出席捐贈台灣大學的癌醫輻射科學暨質子治療中心新建工程動土典禮,他為癌醫中心興建一再延宕,感嘆台灣行政效率遠不如美國,並宣稱「沒有必要,不想回台」。
郭台銘抱怨激起很多回響,有不少企業深有同感,不過,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仍強調國內研發能量很好,廣達會在台灣長期投資。郭台銘及林百里都是台灣科技業典範,他們對在台灣投資環境的看法,有一定指標意義,值得蔡政府重視。
近年鴻海集團力求突破代工製造的困境,積極在日本及大陸拓展新事業版圖;今年4月底郭董更兩度進入美國白宮,和川普政府積極磋商美國投資計畫。鴻海在海外積極進行大規模投資及併購計畫,但在國內投資規模及意願卻明顯不足,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郭台銘在2007年9月宣布捐贈台大百億元籌設癌症醫院,希望打造亞洲最大、最先進的質子治療中心,現在反重砲抨擊政府行政程序繁瑣,導致癌醫中心拖延十年,可知其心中的強烈不滿。雖然,因醫療科技日新月異,當年郭董有意引進的昂貴質子機已明顯失去優勢,加上台大癌症醫院須自負盈虧,考量營運問題一再更改計畫,致令工程延宕,但儘管如此,政府仍須正視相關行政效率問題,而非將責任推給台大,或以郭董「講的是氣話」一語帶過。
更須注意的是,在馬政府時代,郭台銘並未因癌醫中心計畫延宕而不想投資台灣,反而在2014年11月宣示將在台中投入2,000億元成立自動化創新園區。但蔡政府上任才一年多,郭董就宣稱:「沒有必要,不想回台」,何以如此?是否如鴻海旗下日本夏普社長戴正吳不久前批評:「美國積極招商,台灣卻冷冰冰?」政府有責任徹底弄清楚,才不會任由鴻海這等重量級企業和國內漸行漸遠。
相較之下,近年廣達電腦公司也尋求轉型升級,尤其是在雲端軟硬體整合上著力甚深,董事長林百里對台灣是恨鐵不成鋼,他看好須賴5G的人工智慧(AI)、物聯網未來發展,因此認為台灣要快點發展5G,但身為科技製造大國,現在發展5G卻落人於後,他罕見用台語表達:「不甘願啊!」
作為鴻海的對照組,林百里對投資國內仍然有信心,他指出台灣研發能力強,許多外資機構也都在來台設立研發單位,尋找台灣研發人才,因此未來廣達仍要在台長期投資,尤其是在雲端研發方面;林董並呼籲政府要多參與新經濟及鬆綁法規。
林百里對台灣科技業有信心,對蔡政府可說是一種鞭策;「亞洲·矽谷」計畫雖名稱響亮,但政策規劃及執行和民間期待落差極大,無法激發國內信心,和國內主要ICT業者連結度亦不高,這是政府必須面對及改進的問題,否則,假如連像廣達這樣的業者都被迫出走,那麼,台灣經濟就真正瀕臨危機了!
嚴格來說,投資環境的好壞,最關鍵因素在於政府為政心態及行政效率。很多人批評蔡政府反商情結嚴重,「一例一休」、企業缺電、缺人才、缺土地、環保爭議等等,沒有一樣看到內閣有決心、有能力解決問題。這樣的批評或過於嚴苛,但是,政府慣常以政治思維處理經濟問題,施政瞻前顧後,行政效率不彰,乃不爭的事實。蔡政府上任以來,出口及經濟成長已有起色,但民間投資卻依然低迷不振,這是很嚴重的警訊。
還有,為因應川普製造業重返美國政策,近日國策顧問何美玥率領台灣菁英企業團赴華府參加「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計有84家企業、140名代表出席,估計投資額逾3,400億元新台幣;短短幾個月就組成有史以來最大的赴美投資團,效率極高,可見蔡政府「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聯合/不管你愛不愛吃吳郭魚


2017-06-21 02:3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灣爆發新興吳郭魚湖泊病,此為染病的吳郭魚。 圖/農委會提供


不管你愛不愛吃吳郭魚,應該都已注意到最近的疫情新聞。早先吳郭魚養殖有些負面傳聞,是上不了檯面的低價魚,但正因價廉,這「窮人的蛋白質」也是很多平價自助餐店的主力。現在,消費者和店家都不安心,更不必說業者叫苦連天。再這樣下去,台灣整體養殖漁業的信譽都將受到牽連。
主要疫區的桃園市長鄭文燦連連向中央喊話,要求補貼業者損失;閣揆林全一度擬前往視察,可見事態嚴重。但且慢,為何南部養殖業者卻在此時反向嗆聲?原來這次桃園疫情起於灌溉用埤塘裡飼養吳郭魚,而埤塘依法根本不能養殖魚類;合法業者為取得養殖執照曾大筆投資,並早就擔心這種「埤塘放養」的不良影響。如今疫情擴散已波及無辜,如果還要「補貼非法」,令合法業者情何以堪?
話說回來,桃園的埤塘非法養魚高達兩千個,非一夕間憑空發生;從地方到中央官員的長期縱容,出事其實是遲早必然。這是任何法治國家不可想像之事。現在,「業者生計無著」的悲情民粹力量發酵,台灣又將演一場「就地合法,政府貼錢」的爛戲嗎?
台灣怎麼了?宜蘭農田長出豪宅,台東、墾丁的海邊度假村環評未過卻蓋得巍峨壯麗,全台占用農地的非法工廠高達七萬間,這些均非一日之寒。這和埤塘裡的非法吳郭魚不是同一回事嗎?不管你愛不愛吃吳郭魚,這種「非法我最大」的現象,是公民應該關心並究責的事!

聯合/蔡英文身陷賴清德、柯文哲之夾擊


2017-06-21 02:3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中)身陷賴清德(左)和柯文哲(右)對其兩岸路線的夾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正當蔡英文總統為台巴斷交盛怒不已,並堅持強硬以對,轉眼間,她已身陷賴清德和柯文哲對其兩岸路線的夾擊。賴清德不僅拋出「親中愛台」,更將此議帶到美國大肆放送,以示其路線與蔡英文有別。綠營盟友柯文哲則以「兩岸一家親」的主張,爭取到「台北上海雙城論壇」如常舉辦,走出另一條路。
賴清德和柯文哲的作法,都是在蔡英文的既定路線上尋求突破,可見綠營對兩岸關係的焦慮。包括民進黨立委許智傑提出「有條件的九二共識」,倡議在九二會談的基礎上,找到求同存異的新共識,其實也是同樣的心情。儘管蔡政府不斷設法滅火,但只要蔡英文不動如山,這種壓力鍋般的焦慮就會持續上升,而黨內外對其路線的挑戰也會源源而至。這點,是蔡總統必須認清的現實。
分析賴清德和柯文哲的出招,從動機、論述方式和衝擊效果看,兩人其實大異其趣。先談賴清德。賴清德一向台獨色彩鮮明,他在議會說出「親中愛台」,讓各界感到難以置信。不僅如此,他還將此說帶到美國,繼續高談闊論,擺明不僅有意挑戰蔡英文的路線,更大的意義則在挑戰二○二○大選。稍早,數度傳出賴清德將北上出任副閣揆,乃至總統府秘書長及國安會秘書長,以增加其中央歷練,結果皆未成真。如今小英民調低迷,獨派極可能看好其潛力,力挺他直攻二○二○,因而提前在兩岸路線上另出奇招。
仔細檢視,賴清德的台獨式「親中愛台」主張,只怕令人困惑。原因是,「親中」雖是高度善意,但「既台獨、又親中」如何並存,大有問題。除此之外,賴清德在訪談中對於「親中」與「傾中」的奇特詮釋,顯得輕重不分;他對「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隨便畫上等號,也顯得見解混淆。這些,都不禁讓人懷疑他對兩岸議題的基本認識太淺,因此邏輯跳躍。但無論如何,就效果論,賴清德的「親中愛台」論雖然模糊,卻具有「模糊性的創造」作用,衝擊了蔡政府的現行路線,讓民眾覺得蔡總統在兩岸政策上固執不通,運作不靈。
再談柯文哲的兩岸路線。色彩墨綠的柯文哲,兩年前以「兩岸一家親」的庶民語言,成功取得中共的認可,以首都市長身分登陸。可見,他在政治上有獨特的取巧手法,也知道如何善用自己的「無黨籍」身分左閃右避,以求達陣。這次,他利用蔡政府兩岸關係膠著故技重施,高呼「兩岸僵著不是辦法」,除塑造自己的中間形象,目的也為明年的市長連任尋求支持,效果不差。
北京拍板「雙城論壇」七月二日舉行,當然也有它自己的盤算。就統戰立場而言,中共現階段的目的先是孤立蔡英文,不必與台灣全民為敵,柯文哲的通權達變就該歡迎。不僅如此,兩年前中共派出官媒採訪,幾乎是要柯文哲照著劇本念出台詞;這次,則換成台媒擔綱。儘管民進黨對柯文哲的投機恨得牙癢癢,揚言明年不惜斷絕與其結盟關係,自己派人出來角逐市長;但對柯文哲而言,眼前的情勢可以撿便宜現撈一把,何樂而不為?
國家領導人沒有怠惰的權利,也沒有賭氣的權利;否則,當情勢一變,民心就轉彎了。蔡英文最大的問題,是執政一年多,卻仍維持著競選時的班底和思維,對民意仍維持勝選那夜的勝利感受;說穿了,這表現了她缺乏權力運作的靈活度,也未察覺一年來人心漂浮,早已離她而去。今天的情勢是,當她還在堅持己見、堅持自己的路線,想照顧綠營的基本盤時,基本盤內的同志和盟友都已經按捺不住,先行脫隊了。
賴清德的「親中愛台」聽起來夢幻,其實毫無浪漫可言,卻對蔡總統兩岸路線迎頭一擊。蔡英文處心積慮想要討好獨派,但獨派看來已移動轉擁賴神,而對方提出來的奇誕口號,將讓她無法招架。

【重磅快評】「改變形象」大戲不是這樣唱的!

.【重磅快評】「改變形象」大戲不是這樣唱的!
.【重磅快評】要等人口低探1710萬人 方知前瞻太脫節?
.【重磅快評】李嘉誠交棒?台灣老闆怎麼想?
.【重磅快評】眾綠議員報扁恩 小心長出貪腐之鬚
.【即時短評】「阿扁們」又出招 蔡政府如何接燙手山芋
.【即時短評】除了一致對外 蔡政府需面對自家人的焦躁
.【即時短評】赴美第二天 賴神為何未批李扁兩岸政策?
.【重磅快評】從士修到封條 寧靜科技與資訊獄僅一線隔
.【重磅快評】吳郭魚染毒 官員只想到紅燒、乾煎
.【重磅快評】媚俗成習使得國軍成了刷不爆的無限卡
.【即時短評】畫展另類組織操兵 周錫瑋試水溫、等蝴蝶











【重磅快評】「改變形象」大戲不是這樣唱的!


2017-06-21 17:38 聯合報  主筆室

台南市長賴清德在美國講出「親中愛台」,引發外界討論。圖/報系資料照


紀錄片「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日前不幸墜機身亡,引發社會震撼,各方人士紛紛懷念「我的朋友齊柏林」。然而有些懷念動作令人感動,有些則反而噓聲多於掌聲。
空軍特別派出C-130運輸機,將齊柏林等三人遺體載回松山。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則在臉書讚揚齊柏林是「優秀黨員」,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公布齊的黨證號碼,並表示將為這位「親中愛台」的優秀黨員鄭重致哀。
結果,外界雖有質疑軍方動作不合體制的雜音,但整體而言肯定遠多於抨擊;國民黨的動作,則引發外界一片「消費死者」的批評。
為何如此?齊柏林長年從事空中攝影,和空軍海鷗救護隊交情深厚。身為軍人子弟的他,近年也樂於為國軍發聲,多次合作拍攝微電影、廣告,去年還獲頒國軍文藝金像獎。此時空軍出面送老友最後一程,讓熱愛飛行的齊柏林,最後一次俯瞰大地,自然容易贏得輿論認同。
反之,從齊柏林的出身與平常言行,說他政治立場偏藍,甚至是國民黨員,或許不令人意外;但多年來齊柏林與國民黨,並沒有什麼關係,黨不曾協助他的事業,他也不曾參與黨務活動。國民黨此時跳出來大讚他是「優秀黨員」,結果自然適得其反。在民眾開始厭煩各方搶搭「齊柏林列車」時,國民黨正好對號入座,趕上這股負面情緒。
國民黨能否打「齊柏林牌」?未必不行。如果洪秀柱主席或新主席吳敦義,甚至請出真正與齊柏林有互動的馬英九前總統,親自到靈堂或喪宅,向齊家二老等家屬致哀,「順便」透露齊柏林是在扁政府時期重新登記的忠貞黨員。如此一來,自然會有人提問:什麼才是真正「愛台灣」?難道真如泛綠人士所云,只有罵國民黨罵中國,才叫愛台?
因此這告訴我們:每個人或團體過去的活動紀錄,都成為外界對其的印象。如果動作完全與既定的印象相抵觸,就很難期望外界的解讀,能夠符合自己期望的方向。
同樣例子是近日的台南市長賴清德:繼先前講出自己不「反中」,而是「親中愛台」,引發外界大吃一驚後,日前賴清德赴美訪問,再度提及「九二共識也不是問題」,而是台灣不能接受「一國兩制」。賴清德也強調,兩位蔣總統是「反中」,馬英九前總統是「傾中」,都未著墨台灣地位,自己的「親中愛台」則是向中國伸出友誼之手。
眼見北京壓力愈來愈大,國際局勢對台灣愈來愈不利,蔡政府宣稱「維持現狀」結果一籌莫展,眼見總統民調數字不斷下滑,權力基礎不斷鬆動,黨內實力派人士蠢蠢欲動,開始積極對外表態,非常理所當然。問題是「賴神」過去長年占盡獨派光環,先前言行往往選擇站在基本教義派一方,諸如大捧八田與一,卻連孫中山銅像都要拉倒等;許多嫌蔡政府「不夠綠」、「老藍男」的獨派人士,更隱然視他為希望所寄,甚至「賴神」綽號,也是這一派人士在網路上宣揚而成。如今「賴神」突然宣稱「親中」,強調要向中國伸出友誼之手,如何不令人覺得錯亂?
賴清德先前聲望雖高,究竟是在選民結構綠大於藍的台南,他對國家級事務的操持能力,其實還未經過外界的檢驗。志不僅在百里侯的賴神,當然必須補足這個必修學分,才有機會更上一層樓。想證明自己具備國家領袖的高度與能力,也絕對不能再走一味討好深綠的舉動。問題是,在大方向正確的前提下,急於表現的賴清德,卻像是急著與齊柏林沾邊帶故的國民黨,沒獲得掌聲,反而質疑與訕笑不斷。
就此來看,賴清德先前婉拒蔡總統要求,北上擔任國安會秘書長,或許對國家不是件壞事?

【重磅快評】要等人口低探1710萬人 方知前瞻太脫節?


2017-06-21 10:19 聯合報  主筆室

新北在113年將增至403萬人,成為第一大都,圖為新北新板特區。本報資料照片/記者游智文攝影


內政部上月中發佈「全國區域計畫」,規劃未來10年台灣的發展藍圖。因為少子化、氣候變遷、產業轉型…等變數,10年後台灣將有完全不同的面貌。遺憾的是,蔡政府強打的前瞻計畫,完全跟台灣的發展前景脫節。
隨便羅列幾個數字,就讓人驚詫不已。因為少子化,預估113年全台人口總數攀升到2374萬人後即逐年下滑,國發會的人口推估,2050年台灣最低將只有1710萬人口;老年人口遠超出幼兒數是大家已認知的事實,但家庭人口數104年底以降至每戶僅2.77人,換句話說,每戶不到1個子女。
全台民眾享受的公共設施面積每人平均49平方公尺,台北市最差,只有27平方公尺;或許因為居住品質不佳,台北市將出現明顯人口外移,民國113年只剩下253萬人,足足移出去20萬人。
「全國區域計畫」是依《國土計畫法》明年5月1日頒行的全國國土計畫的過渡,是都市計畫、非都市土地利用的上位計畫,製作依據是國發會主持的國家發展推估,以及內政部的實測。糟糕的是,蔡政府並未依據這部發展藍圖,猛推的前瞻計畫更是率性為之。
台北市113年將減至253萬人,大趨勢的遞減已經出現幾年,不過對台北市都市機能改善有限,這是首都生活圈的宿命。其捷運、輕軌打造的「北北基桃一日生活圈」,更將增加北市日間公共設施量能不足的窘境。
不過,台灣的人口分布向都會集中趨勢並未改變,新北在113年更將增至403萬人,成為台灣最大一都;但這樣的人口變化趨勢有反映在前瞻嗎?西部農業縣人口遞減,前瞻照顧仍不符比例配置,又該怎麼說?
「全國區域計畫」另個讓人心驚的數字是住宅閒置全台達156萬戶,這數字是根據設籍狀況,及每月用電情形反覆勾稽,可信度無虞;住宅閒置最嚴重的是新北,達32.9萬戶。閒置戶數不思考再利用,浮洲國宅、林口A7公宅、美河市等基地加總超過1萬戶的住宅投入,全然不在乎供過於求,都市機能癱瘓?
投資基礎建設有其正當性,但必須符合客觀事實,國發會、內政部的「全國區域計畫」不該只是官樣文書。

聯合筆記/瘋露營,別搞瘋環境

.台獨喊親中…為何綠營可輕易髮夾彎?
.勿用多元之名 包裝一元史觀
.聯合筆記/瘋露營,別搞瘋環境
.法令漏洞 獨董變門面裝飾品
.派閥報恩要赦扁?小英勿變人質
.前瞻救高捷 1黃線換10輕軌
.德國曾低頭 現在頭抬更高
.斷交 豈一人之過
.讀音搞不定 ㄕㄣ ㄒㄧㄣ 學子霧煞煞








聯合筆記/瘋露營,別搞瘋環境


2017-06-21 02:57 聯合報  鄭朝陽

新竹的尖石、五峰露營地密度居全台之冠。竹縣120通往尖石鄉沿途路旁都設立各個露營地的廣告牌。記者陳妍霖/攝影



放暑假,青山綠水間比平常忙碌了些,車輛穿梭來去露營地,不少人搭起帳篷,享受親子時光,擁抱山林美景、舒緩身心。
露營,海邊、山林皆宜。一起看星星、聽浪濤,用蟲聲取代卡拉OK,用探索環境取代滑手機,家人、朋友親手參與完成吃、住工程,參與感和成就感的喜悅,凝聚彼此的情感。
如此高療癒度的休閒活動該被鼓勵,何況還能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但仔細探究,台灣人瘋露營,從上到下都荒腔走板,明明是龐大的休閒商機,卻變成威脅國土安全、讓露營者身陷風險的危機。
露營協會統計,台灣常態露營人口突破兩百萬人次,非正式統計的露營地近一千六百家,這幾年有些山區鄉鎮的露營地更不斷翻倍式地增加,但九成都是無照營業。例如新竹的尖石、五峰就有二○三家露營地,密度居全台之冠,也有號稱環抱三百六十度的無敵山景,但合法經營僅一家。
全台有這麼多露營地,翻閱中華民國法令,卻找不到明確的主管機關。業者真想合法經營,得自行找適當的法令申請,有的受限露營地的坡度,有的基地須九成從事農業生產;這裡走不通,那裡限制多,乾脆就別申請了,反正也沒人管。地方政府眼見法令空窗,也不想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攬,直接把燙手山芋丟給中央。
到目前為止,交通部、農委會、內政部……這些管得到露營地的部會,無一挺身認這筆帳。山區的老薑田、果園在怪手和壓路機交相摧殘下,陸續被整理成階梯式的露營地,撒下草種、裝設電源,沒多久就是一畝收費營業的露營地。
這些露營地有的在平地的休耕農地上,更多是在觀星、飽覽雲霧美景的中高海拔山區,原本蒼翠的山嶺個個成了被剃頭的大花臉,從Google Map更新的衛星影像就不難瞧見這驚人的變化。最教人擔心的是,露營區若位於土石流潛勢區而不自知,豈不是玩命?
不止山頭受難,由於缺乏管理機制,大量露營客衍生的垃圾、油脂與洗潔劑汙染,總是順流而下進入河川、海洋,有的汙水的介面活性劑和油脂甚至超過工廠廢水的放流水標準。
齊柏林導演的「看見台灣」紀錄片讓我們看見台灣土地的傷痛,但從無政府狀態的露營現象觀之,政府官員真的看見台灣了嗎?何苦讓無辜的露營客成了殘害山林的幫凶?

台獨喊親中…為何綠營可輕易髮夾彎?


2017-06-21 02:57 聯合報  衣冠城/退休教師(台北市)

台南市長賴清德提「親中愛台」論述。 華盛頓記者張加/攝影


自民進黨完全執政後,在勞工政策、同性婚姻、能源政策、公民投票等等選前喊得震天價響的口號,一遇到現實的政經利益,一一轉向。最近更有綠營政治人物高喊「親中」、「和中」,在兩岸立場上丟出風向球。除了引起髮夾彎和雙重標準之譏外,並未在綠營引起太多反彈。這種現象讓許多藍營政治人物大嘆為何綠營行,藍營不行?
要回答民進黨為何可以輕易的髮夾彎,可以試著從後現代社會民主國家的政治本質去找到一些解釋。
有學者認為後現代指涉的是一種心態或是存在狀態,而這種存在狀態是碎裂化的。例如文化學者詹明信認為,大眾文化的淺薄直接反映在患了精神分裂症(思覺失調症)的當代大眾主體意識裡。「統合的主體性」已經一去不返,而這種主體性所帶來的激進政治的前提和共同奮鬥的目標也隨之消逝。英國社會學家麥克雷南也指出,後現代主義助長了相對主義的出現,普遍性的消亡將會導致一切真偽善惡的討論無從產生。
這種碎裂化原可能威脅資本主義社會生產與再生產的心理狀態,卻弔詭地用消費主義或馬克思所說的「商品拜物教」得到解決。透過消費,我們不再覺得孤單,我與那些共同商品的消費者成為一國,互相取暖,得以完整。消費變成創造自身意義的活動。我消費故我在。透過消費,透過商品傳遞的符號意義,我們才得以建構自己的品味、價值和意義。難怪有人會喟嘆幾乎沒有什麼關係是沒有被商品化的。
既然所有的關係都被商品化了,我們的政治生活自然也難逃此一佛掌心。意識形態這種啟蒙運動的產物,現代主義的遺物,到了後現代社會自然也跟者產生重大的轉變,變得也商品化了。
意識形態原作為一種行動的指引,現已淪為一種消費品味。我們購買名牌商品來抬高身價,而意識形態的選擇也變成一種自我標榜,失去了生活方式或行動目標的指引作用。所以我們可以享受跨國企業生產的商品或服務而高調地自詡為左派。我們可以去中國搭中國崛起的順風車或是在台灣痛宰陸客,享受中國以同胞的立場讓利,卻又否認中國人的身分高唱台獨。我們也可以一邊吹冷氣,一面以愛心發電。這些行為都不會讓人產生違和感,因為所謂的立場不過就是一種標榜,一種消費,當多數人或同儕人手一機時,我怎麼能忍受與眾不同。我們必須表態,才能刷存在感。
後現代政治的意識形態的行動與內容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種立場能否形成一種消費品味。我們不再是以自身的利益、經驗、價值、願景和意義去選擇與我相符的意識形態,而是根據市場來消費那些熱門商品。有趣的是在台灣,有些消費品味是透過前現代和現代的懷舊形塑的。當失去消費品味的市場,再多內容與數字都挽回不了消費者的忠誠。反之,當品牌忠誠度建立起來後,只要可口可樂還是黑的,喝起來是甜是嫌又會有人在乎嗎?

勿用多元之名 包裝一元史觀


2017-06-21 03:03 聯合報  呂謦煒/中國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台北市)

報載社會科新課綱草案出爐,引發不少質疑。報系資料照


歷史課綱每次修改,都能捲起千堆雪。扁政府推同心圓史觀、馬政府推課綱微調,都引發不同政治立場的人質疑,可見各種史觀其實背後包含著政治意識形態在內。
報載國教院準備擬定新的社會課綱,將取消過去的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分冊,改分為三個領域,並將中國史放入東亞脈絡中討論。雖然國教院表示草案還未經過國教院課發會的研議和確認,完整內容要到七月才公布,但報導的引述應非空穴來風。而若真如媒體所言,則這樣的課綱,意識形態就很清楚:以多元之名,行文化台獨之實;這樣的新課綱,想要建構的是全新的僅有台灣的民族國家認同。
如「現代國家的形塑」指的是「台澎金馬如何成為一體」,而討論中國史的領域是「中國與東亞的歷史交會」,這樣的課綱已經完全將中國作為「他者」來處理,僅將台澎金馬視為一體,而沒有討論大陸與台灣之間的歷史脈絡。舉例而言,多數台灣民眾的祖先、文化、血緣都來自於大陸,台灣於清朝時期已經與中國融為一體,因殖民主義侵略而分離,即使主權復歸中國,再因國共內戰因素,兩岸分離至今;而現在蔡英文所執政的中華民國,是於一九一二年在中國大陸建立,目前憲法主權範圍包含中國大陸與台灣在內,僅治權限於台灣。
但依報載的新課綱,學生將無從理解中華民國之所以會來到台灣、為什麼與台灣有關,也不能了解為什麼中華民國與中共政權之間在領土上還有如此爭議與妥協,或者為什麼要以包含九二共識在內各種「一中」的論述來表述與中國大陸間的關係,更忽略了許多台灣民眾對歷史的理解與這樣的課綱不符合。如果真的採行這樣的課綱,美其名是多元,其實是以多元之名,包裝一元的台獨史觀。
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間,正因有「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所以台灣各界才會對中國大陸有各種南轅北轍的立場與認知。每個人的歷史記憶不盡相同,僅講述一部分人的歷史觀點,而忽視另一部分人的歷史理解,這樣的作法才不是多元。無論是老國民黨的「大中國思維」或民進黨「台灣主體性」等以課綱作為國族認同凝聚的意識形態工具,不應再持續下去。我們應該破除這種具有單一歷史觀點與標準答案的歷史課綱與考試方法,讓各色的歷史理解都能在課本裡有呈現與討論的機會,課本僅限於呈現事實,不該有任何的詮釋或引導。這樣不僅有助於增強學生對人文議題的思辨能力,更有助於台灣內部的凝聚,甚至是兩岸關係免於敵對。
讓莘莘學子學習的內容中立化,破除單一標準答案與課本預設詮釋,免於被政治操控。讓我們齊聲呼籲:建立一個真正多元的課綱!

法令漏洞 獨董變門面裝飾品


2017-06-21 03:07 聯合報  吳景欽/真理大學法律系主任(新北市)

永豐金控旗下永豐銀行。記者孫中英/攝影


永豐超貸弊案,檢察官雖已密集進行調查,負責人也已經法院羈押禁見。只是為了強化企業的內控機制,於我國法制上,還特別設置了獨立董事制度,但從永豐案來看,就讓人對獨立董事,是否真能帶來有效監督,產生高度懷疑。
於公司內部,原本即設有監察人為監督,但因效果有限,故於二○○七年開始,即沿襲美國法,引入所謂獨立董事,以強化自律監督的機制。如以證券交易法來說,其第十四條之二第一項但書就明文,獨立董事人數不得少於二人,且不得少於董事席次五分之一;又根據同條第二項,獨立董事應具備專業知識,其持股及兼職應予限制,且於執行業務範圍內應保持獨立性,不得與公司有直接或間接之利害關係。凡此規定,皆在藉由獨立董事的設立,以強化上市公司的內控管制。
惟證券交易法對獨立董事之設置並非強制,且關於其資格及選任,也賦予公司董事會高度的自治權。尤其是獨立董事的專業性要求,在證券交易法中並無明文,而是授權由金管會制訂「公開發行公司獨立董事設置及應遵循事項辦法」為補充。而根據此辦法第二條第一項第一、二款,就要求必須有於大學為商務、法務、財務、會計等科系的講師資格以上,或者具有法官、檢察官、律師、會計師或其他與公司業務所需之國家考試及格領有證書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才具有擔任獨立董事之資格。也就是說,藉由國家所認證的教師或專門職業的資格限制,來保證獨立董事的專業性。
只是在此辦法第二條第三款卻又規定,具有商務、法務、財務、會計或公司業務所需之工作經驗五年以上者,亦可擔任獨立董事。如此廣泛且模糊的規範,等同無須任何專業者亦可擔任獨立董事,就使第一、二款的專業證書或證照之資格限制出現破口,致使獨立董事的專業性要求,形同虛設。
獨立董事雖須經由股東會同意選任,但關於提名、審查、選舉方式與程序等等,並未於證券交易法中明文,而完全是以金管會所頒布的辦法為依據。故在法定性不足,且主管機關又賦予公司董事會高度的自主與裁量權下,最終選出的獨立董事,到底是兼具專業與獨立性的社會賢達,抑或僅是為裝飾門面的背書者,實已令人感到模糊與困惑。也因此,藉由這幾年爆發的多起企業弊案,包括此次永豐事件,應儘速檢討與修正獨立董事制度,以能真正達到自律監督的目的。

派閥報恩要赦扁?小英勿變人質


2017-06-21 03:07 聯合報  朱言貴/教(台北市)

漫畫 季青


高雄市綠營議員發起成立「台灣地方議會特赦阿扁大聯盟」,盼在民進黨九月全代會前尋求過半數黨代表連署,促民進黨通過決議特赦陳水扁前總統。
這場被形容為綠營地方民代的「報恩」行動,究竟會否讓「地方包圍中央」政治效應發酵,備受矚目。當年扁涉貪汙鬧得正烈時,眼看綠營上下一片切割聲,陳水扁女兒陳幸妤暴怒說:「民進黨那些人,誰選舉不需要錢,我爸哪個選舉沒有給他們錢?」
從中央到地方政壇,民進黨的政治人物鮮少未受惠於阿扁,此乃個人之間的私情,但特赦則屬於總統的特權,乃是公領域的範疇。所謂的一碼歸一碼,兩者不宜混為一談,否則混淆了其間的分際,而以私害公之結果,必然損害到政治之清明。
日本的派閥政治最受人詬病的地方,厥為派閥挾其廣大人脈,從財團鉅子獲得龐大的政治獻金,然後以之分配給有意投入選舉的黨內同志,形成命運共同體之關係。田中角榮即是著名例子。
從阿扁的身上,我們看到田中角榮的影子。阿扁拿錢寵絡黨內的同志,現在阿扁有罪在身,正是當初拿錢者回報的時候。但這卻破壞了公私分際,釀成金權政治之猖獗。
蔡英文既為中華民國總統,則其所有的政策主張與所做所為,允當受到社會大眾的檢驗,不能淪為謎樣之人物,遲早須對特赦阿扁與否做出決斷。但鑒於阿扁始終不肯承認犯罪,就算蔡英文總統有意特赦,亦顯得師出無名,此乃今日問題的癥結所在。
無論如何,蔡總統不應淪為綠營地方民代的人質,否則政府的威信全無,而國將不國,不知伊於胡底,這是蔡英文總統必須引以為戒的大事。

前瞻救高捷 1黃線換10輕軌


2017-06-21 03:11 聯合報  陳麗娜/高雄市議員(高雄市)


市府爭取到將捷運黃線納入前瞻計畫,將花一四三○億興建一條二十一點二公里的「地下捷運」。人人都為高雄財務負擔能力、未來運量不足而再增加一條「蚊子線」而憂心不已,但陳菊市長堅持高捷運量偏低起於「路網不夠」,因此黃線非做不可。
高雄捷運已經做了紅、橘兩線,頭已經洗下去,除非把現有兩線拆除,否則若想讓高捷永續經營、發揮應有的公共運輸效益,擴充路網是唯一的出路。然而擴充路網是不是都要採中高運量式捷運?還是採輕軌才更適合高雄的財務、人口、空間結構、移動需求?這是高雄必須謀定而後動的課題。
高雄規劃的長期路網共有十九條,若採中高運量捷運,每一條興建成本都要上千億,以高雄市財政、高捷營運狀況,要全數做完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然而輕軌興建經費只要捷運的十分之一,遠的不說,光是把納入前瞻計劃的黃線改回來做輕軌,省下來的經費就能做十條輕軌。
事實上,高雄市於二○○九年提黃線規劃時,黃線並非「地下捷運」、而是「平面輕軌」。捷運局長吳義隆在二○一五年接受媒體訪問時還表示「黃線輕軌正在進行可行性評估,是環狀輕軌之後的第二環。」可見市府原先是將黃線視為第二條環狀輕軌,後來看到有前瞻計畫經費,於是見獵心喜,在短短一個月內修改計劃、改為捷運。換句話說,若中央沒有推前瞻,高雄就會老老實實做黃線輕軌,屆時市府也必然大吹大擂輕軌的好處。
「一條捷運換十條輕軌」並非空話。路網將可遍及各行政區可服務全體市民,實現「區區有輕軌」夢想,就算各線運量稍低也不怕營運負擔過重。
輕軌是高雄捷運的解答,陳菊市長不能堅持錯誤,貪一時政績而陷高雄未來於萬「捷」不復。

德國曾低頭 現在頭抬更高


2017-06-21 03:11 聯合報  李燕瓊/文字工作者(德國)

德國在二戰後低頭,現在頭抬得更高。圖為2000年9月,德國總理柯爾(右)與基民黨領導人梅克爾(右二)參加德國統一10周年紀念活動。(路透)


為了寫我在報紙副刊的專欄,曾採訪我市Staufen市長Michael Benitz幾次,第一次他就丟給我一個大哉問:你們兩國人民如何互相對待,又如何看待兩國關係?
記得我回應:人民是友善的,當然也希望上層友善以待。
我反問他:如果你是台灣的總統,如何處理兩岸關係?
他說:以百姓生活和期待為重,再來尋求中庸之道。
我再問:即使要彎腰、低頭?
他說:有所為的彎腰不是恥辱,德國不也在二戰後低頭過?
嗯!德國曾經有所為的低頭過,現在,頭抬得更高。

斷交 豈一人之過


2017-06-21 03:03 聯合報  宮國威/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長(新北市)

我駐巴拿馬大使曹立傑14日在使館閉館儀式發表談話。 美聯社資料照


我與巴拿馬邦誼一夕間灰飛煙滅,令人不勝唏噓。值此應就整體外交策略進行檢討之際,網路上卻不斷看到外交部內部爆料,猛批就任未滿月的次長劉德立,彷彿斷交責任都該由一人承擔。
面對著對岸這個擁有豐富資源的龐然巨獸,及兩國政府的秘密操作,邦交生變實屬非戰之罪,此時不集中力量因應,反而部內有人忙於內耗,怎不令人痛心。筆者服務學界,在借調駐巴拉圭大使館期間,曾與時任大使的劉次長共事,深感有必要提供個人的近距離觀察,以平衡視聽。
劉次長受到非議之處,在於個性強勢,與僚屬之間存有人和問題。須知劉出身禮賓司,該單位負責高階訪賓的接待,以及我國正副元首出訪時的外交儀節和生活瑣事安排,自然特別重視細節與效率。長期的職務薰陶,使劉次長對工作的細膩度及嚴謹度有著超高的要求,這對於多數沒有受過禮賓訓練的僚屬,的確構成不小的挑戰。
劉次長的工作能力,筆者有許多親身經驗。過去所有巴拉圭台灣獎學金生在畢業返國後受困於學歷認證問題,不僅阻礙彼等就業,更使得我政府為友邦培育人才美意大打折扣。駐館曾多次與巴國政府協調無果,直至劉次長到任後,運用前次駐巴期間建立的人脈,方令拖延數年的難題獲得解決。
即便在外交休兵時期,駐外大使都承受著甚大的工作壓力,如今返國出任次長,面對友邦態度隨時可能生變的情勢,心理上的急迫感不難想像。當前我在邦交國處境的險惡遠過以往,內部不該再恣意放話,把戰力虛耗在無謂內鬥上。

讀音搞不定 ㄕㄣ ㄒㄧㄣ 學子霧煞煞


2017-06-21 03:03 聯合報  吳建華/國中退休教師(竹縣竹北)

一字多音審訂表遲遲未公布,造成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困擾。本報資料照片


教育部終身教育司針對八十八年《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修訂音的(初稿),其公告時間為: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到一○三年六月十一日,在這段時間希望各方對修訂音提出意見。不過,一○一年底就已修訂完畢,而現在已是一○六年了,竟然懸而未決,未作正式公告,過程之慢,令人匪夷所思。
《一字多音審訂表》牛仔褲的「仔」八十八年審定音為ㄗˇ,一○一年新版修訂之後審定音為ㄗㄞˇ;味噌的「噌」八十八年審定音為ㄘㄥ,一○一年新版修訂之後審定音為ㄗㄥ;輕佻的「佻」八十八年審定音為ㄊ一ㄠˊ,一○一年新版修訂之後審定音為ㄊ一ㄠ。諸如此類的修訂音共有廿二個之多。
或許〈審定音修訂表〉還未正式公告,以致教育部網站的字、辭典的讀音仍採用八十八年審定音,未加修正。坊間所出版的字、辭典的讀音當然也未修訂,問題的癥結到底在哪裡,是外人無從得知,也無從置喙的。
讀音處於這種混沌未明的狀態,不知何時才能啟用新版審定音,教育當局應給個清楚的交代,以免老師、莘莘(八十八年審定音為ㄕㄣㄕㄣ,一○一年新版審定音為ㄒ一ㄣ ㄒ一ㄣ)學子、出版社都無所適從。

黃介正/香港「特別」二十年

.黃介正/香港「特別」二十年
.羅智成/吃吃的電影之愛
.方祖涵/大聯盟的語言歧視
.王健壯/蔡英文要尋找三個臭皮匠
.盛治仁/金州勇士的冠軍哲學
.施振榮/以「新微笑曲線」迎新經濟思維
.葉銀華/我們需要公益檢舉制度







黃介正/香港「特別」二十年


2017-06-21 03:12 聯合報  黃介正

為慶祝回歸廿年,香港政府已準備在維多利亞港安排盛大的煙火慶祝儀式。圖/香港旅遊發展局資料照


一九九七年六月卅日,在駐美代表處任職的我,應港府派駐華府友人邀約,參加一項歷史性的活動:香港經貿辦事處邀請當天的兩個老闆—英國駐美大使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美大使參加的酒會,在美東時間正午十二點,隔著半個地球,透過視訊連線,同步觀看香港主權移轉。
由查爾斯王子與江澤民主席共同見證,看到大不列顛旗緩緩降落,五星紅旗的冉冉升起,華府會場同步響起的掌聲與微笑舉杯祝賀的背後,那理當有的民族驕傲,似乎沒有遮蔽與會人士臉上複雜的表情。隔天,泰銖大幅貶值並連動引發亞洲金融風暴,巧合的為香港移交增添了不安的氣氛。
香港曾經是中華民族因鴉片戰敗所遭受的屈辱印記,也是中國大陸改革開放躍升繁榮的點火石。百餘年來,做為中西交會的文化碰撞點,香港在萬商雲集、人文薈萃、統治壓抑、思想奔騰中,發展出「蒼勁中暗顯迷惘,堅決裡稍露無奈」的特有氣質。
香港回歸中國大陸統治廿年了,香港已經不再是港英時期的香港,隨著大陸經濟實力的飛躍崛起,以及北京對港政策的漸縮式調整,「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中的「兩制」在緩步翻轉,「港人」在比例變換。所謂「香港模式」之最終定義,可能真要等到「五十年不變」承諾中止時的二○四七年才見真章。
鄧小平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過去廿年中國大陸在香港如何實踐「一國兩制」,基本上也是「摸著石頭過河」,與香港政府及市民相互探索、衝撞、調適。香港治理終究為示範作用,還是負面教材,北京不得不慎,因為大陸還需要香港,至少目前還是如此。
持平而論,過去廿年大陸對香港還有用心,也多有挹注,香港歷經金融危機而不墜,司法獨立原則保存,對於特首選舉的安排也頗費周章,基本上算是善待這個「金雞母」。然而,與國際脈動高度連結的香港,除了延續對大陸商賈和民眾的磁吸能量,也直接受到包括台灣在內的世界潮流牽引,政治社會發展愈來愈有「特區」的圖像,中港台的兩岸三地關係,持續連動。
在台灣,一九九七之後的香港,只有同胞不再是僑胞。大陸委員會接替僑務委員會,為香港同胞舉辦雙十國慶晚會,畢竟兩岸關係不可以當作外交關係來辦。香港來台求學與定居人士的加速成長,不但指出台港關係的未來發展動能,也等於肯定了台灣自由民主多元的吸引力。
香港回歸廿年後,中國大陸已經成為懷抱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世界強權。香港在法理、經濟、資源、生活上,都脫不開大陸;而今年李克強總理在全國人大宣布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計畫,習近平主席也即將在「七一」親訪香港,能否為香港再次騰飛帶來新希望,全世界都在看。
香港仍是亞洲一顆閃亮的鑽石,亮麗光華、堅實剛毅。她的特別,非因特別行政區的特殊地位,單純只因她就是香港,屬於全世界的香港。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