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房市三箭跳票 青年望房興嘆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抗中保台」變成了「抗台保中」
◆  聯合報黑白集/該走的還賴著不走
◆  經濟日報社論/房市三箭跳票 青年望房興嘆







經濟日報社論/房市三箭跳票 青年望房興嘆


2022-06-01 02:46  經濟日報/   社論
公益社運團體「巢運」於蔡總統就任六周年前夕,公布青年居住困境與政策調查結果,高達99.3%民眾認為台灣高房價嚴重,僅2.7%民眾在過去五年中順利購屋。本報資料照片



公益社運團體巢運」於蔡總統就任六周年前夕,公布青年居住困境政策調查結果,高達99.3%民眾認為台灣高房價嚴重,僅2.7%民眾在過去五年中順利購屋。結論是,蔡總統競選時提出的「房市三箭」政策缺了兩箭,「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想做」,錯誤政策射垮青年居住正義方面的表現讓國人失望透頂。

這項調查回收超過 5,000 件問卷,極具代表性,填答者大多介於18~45歲,足以代表青壯年世代心聲。而63%的收入超過全國中位數(50.1萬),竟有過半住在租屋,三成與父母共住,連收入較高的青壯年一併計入,青年的房屋自有率僅約一成;如果低薪的也計入,年輕人房屋自有率更低。難怪幾乎全部年輕人厭恨台灣高房價;未居住於自宅者,有七成未來五年沒打算購屋,對買房前景和政府的房市政策感到悲觀。

即使有房者,大多住在小、舊、偏遠的房屋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節衣縮食降低消費力,等於淪為「房奴」,以致六成多的青壯年未婚、近三成不生;因此有過半民眾認為政府政策無效,大多數民眾更對既有的政策感到不滿意。

青壯年認為高房價的主要成因是「交易炒作」、「持有稅過低」、「熱錢湧入房市」。而政府房市措施例如財政部只提出房地合一稅2.0,內政部禁止預售屋換約,僅打擊「炒作」,持有成本與熱錢並未積極控管,造成囤房囤地有增無減,這些部會要負起最大的責任。

至於租屋市場內政部現行租屋制度及政策,對租屋族群的權益更是保障不足,包括房東拒絕遷入戶籍、申請租金補貼、申報租金支出抵稅、拒絕續約,以及租金過高或不穩定等,都使弱勢無法穩定居住,嚴重損害百萬租屋族權益

據申報資料,有七成以上的房東隱匿租賃事實,即可知租屋黑市問題相當嚴重,政府卻束手無策。難怪對於政府的「300億租金補貼」新措施,被近九成的租屋族認為只是虛晃一招,用發錢迴避高房價問題;還不如直接強力改革租屋黑市問題,包括取締不合理租約、改善租屋糾紛處理機制,以及增加租屋供給等。民眾最期盼的是政府推動囤房稅制改革,其次是改善租屋黑市問題,但是回頭檢視蔡總統民國 105 年(2016年)提出的「房市三箭」,第一箭「改革房產稅制」,財政部卻消極怠惰,就是不願改革囤房稅,甚至將責任全推給地方政府,以至於囤房問題嚴重,目前空屋超過110萬間,且大部分是多屋者持有,明顯浪費資源傷害居住正義。第二箭「健全租屋體系」,內政部只會撒錢,以致租屋黑市依舊。第三箭「20萬戶社宅」,則是嚴重落後到跳票地步內政部至今還用已完成的決標戶數預計開工數來湊數,無法增加租屋市場供給換言之,負責房市三箭的財政部內政部至今都沒繳出像樣的成績單

事實上,有些學者專家和社運團體都絞盡腦汁,提出了具體可行的房市政策,例如巢運最近提出中央立法開徵「囤房特別稅」,針對「多屋家戶第四房(含)以上」且「未出租使用」的住宅,課以高額累進稅,以促進住宅活化使用,有效增加租屋市場供給。另一方面建議中央立法推動「租屋登錄制度,要求所有租賃行為皆應向政府申報登錄,從源頭解決租屋黑市衍生的種種弊端,許租屋族一個透明公平的租屋市場,並有相關配套機制,包括租賃所得分離課稅(輕稅)、登錄後過往逃漏稅既往不咎(大赦條款)、房客檢舉並給予獎金(吹哨條款)。可惜,蔡政府對這些青年的不滿和學者、社運團體的善意意見,都置若罔聞;廣大的無殼族是該喚醒麻痺沉睡官僚體系了!













聯合報黑白集/該走的還賴著不走


2022-06-01 05:31  聯合報/   黑白集
蘇貞昌、陳時中應該沒有想到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打假訊息操作,卻演變成幾乎像是革命般的「#很多孩子走了」群體反抗。記者陳雨鑫/攝影



蘇貞昌要法辦發文「很多孩子走了」的藝人,引爆民怨;政院立刻改口,稱是針對轉發的內容農場。情治單位與黨政中央廚房接力轉風向,把「網路民運」抹紅成境外勢力。網民改用造句發聲,不少人說,「很多孩子走了該走的還不走」。

該走的是誰?若辦個民調,蘇揆必然名列前茅。他傲慢粗鄙卻被蔡總統視為治國幹才,在他治理下,死亡人數改寫紀錄則是不爭的事實。去年台灣疫故八百多人,太魯閣號事故四十九命,還有逾萬百姓「超額死亡」。人民死傷如此,他都無動於衷,難怪認為「很多孩子走了」是假消息。

由於四大公投「完勝」,蘇揆愈發惡形惡狀,打贏閣揆保衛戰。事實上,他是濫用人民的救命錢,才保住官位。八千四百億特別預算,真正用在防疫不到一千五百億元,但蘇揆亂發三倍券五倍券政策買票,遠超過此數。蘇揆胡亂撒錢揮霍公帑,卻絕不替人民買足快篩劑特效藥

濫用防疫預算救官位,蘇揆食髓知味,又故技重施。只剩一千多億的特別預算,他又扣下三百多億元,俟大選前要來撒幣振興騙選票

疫情變化多端,各國都在預購嬰幼疫苗及抗病毒藥,以防後續傷害。但偉大的黨,卻拿救命錢替自己打選戰。該走的不走,久留成禍害,那些來不及長大的孩子,留下了悲情的見證。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抗中保台」變成了「抗台保中」


2022-06-01 05:31  聯合報/   社論
目前英系力推陳時中參選台北市長,但關鍵仍在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這波疫情大爆發,指揮中心決策翻來覆去試劑藥物庫存調度失靈,導致許多民眾枉送性命。由於亂象不斷民怨滔天,指揮官陳時中的聲望跌至低谷,連帶使蔡政府形象重挫。即便如此,據綠營高層透露,在蔡總統心目中,陳時中依然是角逐台北市長的「首選」。理由是,年底大選是民眾對民進黨執政及防疫的總體檢,陳時中若連台北市長都選不了,就會變成府院黨整體問題衝擊民進黨選情

從選舉的算數看,如果蔡總統真有這樣的盤計也不難理解;但從國家治理的角度看,這種想法卻是顛倒輕重邏輯錯亂。時序已來到六月,國內疫情一直在高點徘徊。從五月十日單日確診數突破五萬以來,最高峰雖未超過十萬,但疫情曲線也從未真正往下走。如果蔡總統不想更換防疫指揮官,在七月前,陳時中都不可能把疫情壓到讓全民放心的地步,然後就拍拍屁股去參選。

在疫情的尖峰時刻,蔡英文若臨時陣前換將,讓她屬意的陳時中去參選;那麼陳時中勢必背負「逃兵」的罵名,對他的選情必然不利。而如果繼任的指揮官無法勝任,或稍有疏失,蔡政府就得承受更大的負評,遭民眾指責「只顧選舉,不顧防疫」。一旦人民的怒火上來,對蔡政府的不信任度也會跟著高漲,屆時民進黨的選情也勢必隨之看衰。

蔡政府的問題,是「順勢」過得太久、又太容易,因而徹底忘記了要如何理解、體貼及回應人民的感受。也因此,當人們深陷在疫情憂苦之中時,許多人甚至來不及向自己的親人告別,民眾卻連一句「很多孩子走了」這樣的話也不能說。也因此,當全民「自肅」減少上街消費群聚,民進黨立委卻在國會狂歡利用他們的席次優勢為前總統陳水扁的「國務機要費強行解套,那是一種濫權肆無忌憚心態。或許也是同樣的心理,蔡英文無視於疫情帶給百姓的災厄和煩憂,她「就是要陳時中選台北」的心志絕不動搖

放在天平上衡稱一下,天平的一頭是兩千三百萬人民的安危,另一頭是愛將陳時中參選;而蔡英文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且非要他選台北市長。什麼樣的國家元首會如此選擇,把疫情和人民的感受拋在一旁?從某個角度看,這是一個「意志型」的領袖,非要依照個人的意志行事不可。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你也可以說這是一個「剛愎型」的領導人,因為她在乎的只是黨和政治的輸贏,卻不把國家治理人民安康放在心上。

六年多來,蔡總統走的是「抗中保台」路線,利用「亡國感」來操弄人民反中情緒,讓兩岸的敵意升溫難以冷卻地步。這種操弄手法,如果真心為了「保台」,也就罷了。但眼前人們看到的卻是:蔡英文在乎的是政治算計和輸贏,對於人民的生死及悲苦缺乏同理心,甚至對於政府疫苗、試劑、藥物種種準備不周而導致生命損傷缺乏反省,卻仍認為陳時中可以戴著防疫光環,站上台北市長候選舞台。這種奇異景象,反射的是:蔡英文先前高調沸揚的「抗中保台」,迄今已像病毒一樣變異成了「抗台保中」。「保中」,是指她對陳時中的一意呵護,相信他仍能代表民進黨的「防疫成績」;「抗台」,是指她逆反人民感情,未看到疫情帶給台灣人民的痛苦。

陳時中早已跌下神壇唯獨蔡英文堅持把他安在供桌上,以為那樣他的神聖感就不會消失。一個缺乏黨內、黨外制衡執政者也許擁有囂張獨斷本錢;但一直用權力踐踏百姓感情的政府,總有壓垮自己的時候。「抗台保中」這張牌,玩得太過火了。


【專家之眼】台灣的民主實驗 遇到多少騙子?

◆  【專家之眼】台灣的民主實驗 遇到多少騙子?
◆  【專家之眼】當援烏漸成負擔 西方還能堅持理念價值?

◆  【專家之眼】民主鳳梨一瀉千里 農委會只會推諉塞責
◆  【專家之眼】 不可告人?惺惺作態的「菜」政府紓困6.0
◆  【專家之眼】美國壓力迫使台獨頑固份子改口







【專家之眼】台灣的民主實驗 遇到多少騙子?


2022-06-01 08:06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陳幸妤曾說「民進黨誰沒有拿過我爸爸的錢?」柯建銘(左一)表示,陳幸妤說的都是實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民進黨完全執政後,社會對政客上台前後言行不一的檢驗,大多僅止於太陽花學運獲利者而已。但最近當權者的表現,不禁讓人反思,更多未獲權力前高調稱是追求民主自由政客,有幾分是真心信仰,或者僅只是奪權口號而已?

這兩天我們看到蘇貞昌院長稱要查辦藝人郭彥均言論,遭外界批評箝制言論自由完全執政的民進黨則強勢通過會計法修正草案,為陳前總統的貪污犯行解套。看到新聞裡,還有來自執政黨當初提名時,號稱可兼顧全國利益的新、原住民、社運界「政治素人新面孔立委站在台上捍衛貪污價值模樣,只能說權力使人渾然忘我

這些事之所以能讓人深刻反思,是因為牽涉其中的人,許多是上台前愛唱高調受人吹捧所謂民主人權鬥士。以美麗島事件為例,參與其中的在野人士,沒有一位不被宣傳為意志堅定人品高潔,直到最近,政府還辦「台灣言論自由之路展覽,一些他們認為具特殊貢獻的人物,即便有出賣同志抓耙子傳聞,還是成為民進黨造神宣傳內容

但當初美麗島事件遊行時,帶頭者喊的訴求,不止是還我言論自由等民主人權價值,也包括挑動族群分裂動員口號。當時聯合報就以「仇恨心理地域觀念與台獨意識」為標題評論黨外人士分裂說法。這不是民主自由該追求目標。而面對後來刻意塑造宣傳說法,人民更該問:執政後的政客行動,在展示什麼價值?

蘇貞昌當年是事件辯護律師。而最近一連串傷害言論自由表現,不只有他。前日才表示可重罰郭彥均的陳時中,在民意壓力下改口,並說,在被檢舉炒作釋放假消息中,最後被起訴不到三成。這還不是指被定罪者。那麼,是誰營造出超過七成被恐嚇的氣氛?政府官員動輒以罰款官司相脅,這是當初黨外人士要追求的言論自由?如果不是,陳菊等人還在台上,人民只看到她領導的監察院,在月初通過爭議檢察官二次彈劾案。此外,默不作聲

而最會精算台灣政治的政客,恐怕非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前總統陳水扁莫屬。就在他上月召開國務機要費案記者會,列出一些外交與資助犒賞餽贈支出後,本月民進黨就強勢通過會計法修正草案,為陳水扁洗白。

綠營立院總召柯建銘表示,民國 100 年(2011年)就提國務機要費要除罪,但是以當時政治實力不可能,陳遭到起訴到現在已經16年,這次修法主要是關於法律公平性問題。但讓人好奇的是,民進黨完全執政已經6年了,為何在這時處理?上個月陳水扁記者會列出部分支出,沒講出來的,是在暗示什麼?

局外人只能想起,趙少康訪問陳時,提到陳幸妤曾說「民進黨誰沒有拿過我爸爸的錢?」陳笑回「誰敢說自己沒拿過阿扁的錢?沒拿過的出聲一下好不好?」柯總召表示,陳幸妤說的都是實情。

整個黨都被說拿錢,是當年黨外追求的目標?這還包括美麗島事件中最勇的施明德及其基金會。450萬元說小不小,施的辯解是當時拿錢來的人沒說來源是扁,僅說是企業贊助這些款項沒留紀錄,政客收錢如此瀟灑自然,這也不是該當追求的民主政治常態。

我們沒苛求政客清如白紙,但問題就在當權者、側翼吹捧時,話說的太滿,導致後來檢驗政治人物上台前後言行一致,真難。天真的台人不知被騙多少次了。然而,下次該面對的問題是,還要賦予一黨完全執政的權力嗎?或者,怎麼面對複雜的國內外環境呢?台灣的民主實驗,希望不會在這種兩難中繼續被騙下去。


















【專家之眼】當援烏漸成負擔 西方還能堅持理念價值?


2022-06-01 08:02  聯合報/   湯紹成/政治大學兼任教授
俄烏戰爭已進入第四個月,西方國家日益感到所提供烏克蘭的支援漸成負擔。圖為烏軍頓巴斯前線部隊發射M777榴彈砲影像。路透 / EYEPRESS Images



俄烏戰爭已進入第四個月,現已形成拉鋸狀態。西方國家日益感到所提供烏克蘭的支援漸成負擔,目前陣營中已出現不同的聲音,歸根究柢的問題就是:價值立場的堅持有無上限?量變足以導致質變?

在戰爭剛爆發時,西方各國極為震驚,紛紛情緒化反應,積極支持烏克蘭,並認為俄羅斯侵略者必須受到懲處,否則西方自由民主與國際規則等正義價值無法伸張。但如今戰事不斷拖延,各國所花下的成本不低,因而開始對於戰事產生疑慮。再加上,因戰爭所引起的通貨膨脹與糧食危機都日益嚴重,停戰更是遙遙無期,因而陷入是否與如何繼續支持烏克蘭的困境。

尤其,在五月中,法國總統馬克宏曾要求烏克蘭在主權問題上讓步,好讓俄羅斯可以下台。約在同一時間,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也曾主張,烏克蘭應在領土方面作出承諾,以便與俄羅斯達成停戰協議,否則若俄國戰敗,歐洲將難以善後,引起廣泛關注。

五月底,德法兩國領導人還與普亭總統通話,要求俄方直接與烏國總統談判並釋放戰俘,自然遭到普亭的回絕,並警告不得再提供烏克蘭武器,再加上匈牙利杯葛歐盟禁止輸入俄羅斯能源的提案等等,可見西方國家的立場已開始鬆動,反戰與質疑的聲音時有所聞。

在民間的態度方面,5月初一群德國學者發表了一封公開信,其中包括著名哲學家哈伯瑪斯(Jürgen Habermas),要求德國政府重新考慮向烏克蘭提供重型武器,該信獲得了超過 285,000個簽名

相對的,一封要求無條件支持烏克蘭的信 件僅吸引了 71,000個簽名。但在五月底,德國政府還是提供烏克蘭獵豹(Gepard)戰車。易言之,歐方是否還要繼續全力支持烏克蘭?應該堅持理想?還是顧及現實

此外,由於俄烏戰爭的威脅,近日瑞典和芬蘭已提出加入北約的申請,但遭土耳其阻撓,因加入北約需要所有30成員國的一致同意,而土耳其是該組織最具戰略意義軍事實力的成員之一,因而動見觀瞻

這主要就是因為瑞典與芬蘭都收容了一些土耳其異議份子,土方認為這些人士都是恐怖分子,比如 PKK 及其黨羽,但對方卻以政治犯身分加以呵護依照聯合國引渡示範公約規定政治犯是不得准予引渡,而是否為政治性犯罪,則由被引渡國決定,導致雙方談判陷入僵局。

其實,要加入北約也有相當的門檻,比如政治民主,國防部長得由文職人員擔任,不得與鄰國有領土爭端,武裝力量和結構要符合北約的標準等。但土耳其早在民國 41 年(1952年)就加入北約,主因當時對抗蘇聯角色吃重故與北約規定矛盾處甚多無人計較

尤其,從民國 78 年(1989年)開始,土耳其就申請加入歐盟至今未果。民國 108 年(2019年)3月,歐洲議會還以土國清算異議份子為由優勢通過決議要求取消土耳其入盟資格,可見土國與西方的價值差異。但因北約為求團結對外,對土耳其的反民主行動也就點到為止,此乃其實質利益凌駕價值判斷的又一事例。

此外,北約也沒有開除會員規定因茲事體大影響團結,可知相關國家對於價值的堅持,表面上義正詞嚴,但實際上還是可以打折扣的。

由此可見,多數西方國家當前仍堅持理想,但是否站在時間有利的一方,現已出現疑慮。尤其,若俄國堅持不放鬆黑海的封鎖,糧食危機將造成非洲飢荒難民問題撲面而來,這將是西方國家對於堅持理念價值嚴峻考驗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把小學教育辦好吧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把小學教育辦好吧
◆  蔡政府的偽高尚與莫虛有
◆  總統有溫度嗎 蘇揆心是肉做的嗎
◆  新規不利聘國外學者 教部應速補救
◆  私校退場前的師生權益 誰來保障?
◆  3箭無效 釋迦銷陸 民間來談
◆  當警員碰上議員 執法未戰先降?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把小學教育辦好吧



2022-06-01 05:30  聯合報/   李家同(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我相信絕大多數的學者都注意到大學教育,可是我今天要呼籲的是,我們應該確實地注意小學教育。我們是一個教育普及的國家,沒有一個孩子不接受義務教育。即使在偏鄉,都有小學,而且小學的校舍也都相當不錯的。我常常發現偏鄉小學的校園內大樹成蔭,而且花草也都照顧得相當好。可是我又知道,我國在小學教育上有很大的城鄉差距。

有一個簡單的數據可以提供給大家參考。每年會考,總有卅%左右的學生在英文和數學上是拿C的。可是在偏鄉,很多國中生在英文和數學上拿C的比率遠大於卅%,有些學校的國中生英文拿C的比率高達八十%。如果追究這個原因,我們一定會有一個結論,那就是偏鄉小學生的學業程度落後於都會小學生。

這並不表示偏鄉小學的老師們不夠認真,要知道,我國對小學生並沒有任何品質管制的機制,總有一些孩子在學習上是比較緩慢的,這種孩子在都會裡也有,可是如果孩子的家境比較好,他的父母常常可以幫助他。回家作業如果不會,父母會教他,而且也可以將他們送到補習班或是請家教。在偏鄉的孩子們沒有這種福氣,假如一開始他的 ABC 寫不全,生字認得很少,他對於英文就會鴨子聽雷。數學更是如此。

重要的是,教育部並沒有重視小學生是否學會最基本的知識,而讓很多孩子懵懵懂懂地一路升學,從小一直升到小六。小學畢業以後要進國中,也不需要考試,任何一個小孩都可以進入國中。就以英文來講,國中的英文是相當不容易的,小學沒有學好英文,現在當然完全跟不上。數學的問題更加嚴重,孩子們一開始就會被正負數搞得頭昏眼花,還要學一元一次方程式。很多國中生在解方程式時,只要碰到分數就會犯錯,原因很簡單,小學時沒有學好分數。

在小學時沒有打好基礎,將來一路升學,最後會發現自己毫無競爭力。希望國家社會知道的是,沒有競爭力的成人絕對不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夠,而是因為當初在小學時沒有學好。我們可以說,政府沒有把關的機制,使得我國有相當多人沒有足夠的競爭力,他們對國家社會很難有很好的貢獻,有時還會成為國家的負擔。

希望教育界不只注意大學教育,好好地將小學辦好吧!所謂將小學辦好,就是使得所有的小學生都有最基本的能力,政府沒有理由做不到這一點。聽任小朋友沒有基本學識,是政府不負責任的表現。









蔡政府的偽高尚與莫虛有


2022-06-01 05:30  聯合報/   汪志雄/大學教授(美國芝加哥)



真正的言論自由是「保護那些你所不喜歡的言論,而不是去縱容那些對你有利的言論。」

藝人郭彥均因為在臉書分享一則貼文,提到因為疫情嚴峻,醫療資源緊繃,「很多孩子都走了!」並呼籲大家要多體諒基層醫護人員,因為他們真的很辛苦在防疫。不料此舉卻引來網軍集體出征,蘇貞昌院長跟陳時中部長甚至親上火線,公開斥責,並以散布假消息為由,威脅要查辦提告。

蔡英文政府上任以來,利用媒體操作「台灣南波萬」的所謂台灣之光,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這種從教育、文化、政治三管齊下的「現代文革」,在策略與運用上首先透過教改,有系統地灌輸「台灣中心論」的井蛙史觀,接著入侵媒體文化出版事業,大量地傳播「台灣神格化」的自戀悲情,最後再利用國家機器,以「國安法」為名箝制言論自由,打壓反對勢力。

這種彷如吸毒般的自我麻醉,使其信眾陷入自嗨自滿當中而不可自拔。任何批評台灣的言論,都成了滔天大罪,任何指出台灣不足的事實,都變成是唱衰台灣。這種無知與自大,讓台灣有越來越多的人不敢講真話,選擇在亂世中明哲保身。

以郭彥均一事為例,綠營所糾結的是為何要說「很多孩子都走了」來製造恐慌,卻罔顧台灣兒童的新冠死亡率確實是遠高於日、韓、新加坡等國、台灣的防疫成績確實是被國際評為後段班的殘酷事實。這種以為把頭埋在土裡就可以逃避現實的鴕鳥心態,恰恰坐實了一旦從政的人失去善良就會變得冷血可憎,愚蠢無比。而那些綠營的側翼與支持者糾結於幾個孩童的死亡個案不能稱之為許多,無疑是蠢惡雙全,既缺乏同理心也缺乏慈悲心,真的印證了「支持冷血的劊子手就跟冷血的劊子手無異。」

而這當中我所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執政黨的「偽高尚」與「莫須有」。前者你就不要說你的價值是捍衛言論自由,後者你就不要用一些故意放大栽贓的理由來進行言論追殺。

民進黨的「偽高尚」正是「打著言論自由反言論自由」,完全承襲了執政黨「以顏色論是非,用立場分黑白」的假民主、假自由。台灣的司法檢調到底有無政治力干預,大家都心知肚明。蘇院長日前面對媒體還大言不慚地說台灣是一個充分保護言論自由的國家,這種「賣春還要立牌坊」的虛偽,讓我打從心裡看不起。

至於「莫須有」更是沒有出息的小人行徑。如果一個孩子的死亡不能算「很多」,那麼兩個呢?五個呢?十個呢?一個政府用這種類似文字獄的手段,以散布假消息為由要對人民究責查辦,這種「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小人行徑,更是讓我感到深深嫌惡。

生命除了苟且以外,還可以落落皎然。君子養心以行言,小人養口以舌言,人生在世,巧偽不如拙誠,佞色不如言直,正所謂百種奸偽,不如一實,寧正而不足,莫邪而有餘!










總統有溫度嗎 蘇揆心是肉做的嗎


2022-06-01 05:30  聯合報/   吳榮鎮/教育部前訓委會第三組主任(屏縣鹽埔)


「很多孩子走了」這問題,引發排山倒海的民怨。人民都在問:這個政府有溫度嗎?為何如此安然托大?十個孩子失去生命,不算多嗎?為何政府要查辦說實話,關心疫情的人民?為什麼美國拜登總統的狗死了,值得蔡總統發文追思哀悼,面對台灣兒童染疫死亡,卻如此冷漠淡定?為何失去孩子的父母,得不到中央官爺的安慰?

記得去年十二月十四日國家發展委員會舉辦第四屆政府服務獎」,蘇貞昌院長期勉政府機關要「改變態度、與時俱進、有溫度」,讓國家更進步。他說:政府服務的「服」是肉字旁,表示要有溫度,「務」是力字旁,表示要有力量,與時俱進,鼓勵中央及地方政府都應該往三方向努力:一是態度,應從人民角度思考,關心人民需要什麼服務;二是隨著科技進步,政府應該採用新的方法;三是服務要有溫度,讓人民感受到溫度與力量,做得好,人民才會佩服。

如今,此話言猶在耳。蔡政府應該要自問:面對「很多孩子走了」,政府有改變態度、有與時俱進、有溫度嗎?

首先,蘇院長,請您自問:我的心是肉做的嗎?有從人民角度思考嗎?藝人郭彥均在臉書上寫到:「看到這(麼)多小孩就這樣走了。」我不但沒有安慰,反而大怒,責令檢調單位查辦,理由是藝人散播「多」這假消息。按教育部國語詞典的釋義:數字在二以上,為「多」。我是律師出身,難道不知失去十個兒童人命的意義嗎?如今,我不但扭曲「多」的意義,還利用國家機器查封人民的口。何況,生命無價,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都是國家的資產,豈可量化?我有從人民的角度,思考生命的意義?

其次,陳部長,請您自問:我有隨著科技進步,採用新的防疫方法嗎?為抵制在中國大陸生活的台胞小孩回台,我說:小明自己選擇的國籍,自己要承擔;為張揚防疫成果,我說:世界怎麼跟得上台灣;面對疫苗問題,我對高端疫苗偏私又放水,對外採購疫苗不力,面對民間捐贈疫苗,官僚嘴臉以對;在疫情禁令期間,無罩飲酒歌唱,處理入境人員的管制雙重標準;面對篩劑不足,價格太貴,我說,太貴就不要買啊,都是我口口聲聲的超前部署。

最後,人民要問,蔡總統有父母愛的溫度嗎?面對兒童染疫死亡,蔡總統在臉書上說:「面對疫情,爸爸媽媽除了擔心自己染疫,也更擔心小孩染疫,而且要照顧家中確診小孩,更是辛苦。我們除了強化兒童防疫量能,也希望提供兒童防疫資訊,協助爸爸媽媽參考,緩解大家的疑慮。」蔡總統從頭到尾,竟然是如此淡定,輕描淡寫,真是令人費解。

「很多孩子走了」,人民亟需「改變態度、與時俱進、有溫度」的政府。可惜的是,這個政府除了苛責在野黨、甩鍋中國之外,竟然如此安然托大,忘其所以。












新規不利聘國外學者 教部應速補救


2022-06-01 05:30  聯合報/   陳信文/清華大學講座教授兼副校長(新竹市)


教育部剛發布了「專科以上學校進用編制外專任教學人員實施原則」的命令,對保障編制外專任教學人員的權益保障應有提升,值得肯定。然而這些看起來都是好意的辦法中,其中有許多項對於延攬國外資深的學者而言,卻給了非常大的限制。對大學國際化與學術的發展非常不利,請教育部務必趕緊考慮如何補救。

例如該辦法的第五條第五款中提到「…比照編制內專任教師資格審查規定辦理審查教師資格並發給教師證書」。在過往的做法中,編制內專任教師都會請領教師證書;編制外專任教學人員是否辦理教師證書申請,則是依據受聘人員的意願來決定。因為請領教師證書的過程中,需要提供許多的資料,包括如學位證書的正本與影本、歷年成績單影本、與修業情形一覽表等。

對於國際級的資深教授與研究員,他們受聘到台灣的大學擔任編制外專任教員,通常只有數年時間。他們更重視在這段時間內與台灣學者的互動、以及真正能夠在教學研究上有貢獻,至於是否能夠領有教育部的教師證書,未必所有人都覺得很重要。然而新頒布的命令,卻是少了可以不請領教師證書的彈性。

想像一下,要求這些國際資深教授與研究員去找出三、四十年前就讀博士班的成績單影本、與修業情形,是多麼的強人所難。毫無疑問的,去除這樣的彈性,對延攬國際級的資深教授與研究員將會產生很負面的影響。

關於本實施原則的正面部分,當然應該予以弘揚。然而對於此原則所引起的限制與缺失,教育部應該趕快進行亡羊補牢。如教師證書的請領,是否可以尊重受聘者的意願?或是比照爭取海外傑出人才的聘任精神,授權各校(或是至少教師資格自審的大學)經過一定程序,對外審以及學歷查驗可以採取較彈性的程序,以將可能的負面效應降至最低。

教育部出於好意的命令,卻有可能是戕害大學發展的限制。朝令有錯、夕改可以,盼望教育部能夠傾聽。邀請大學教學與學術主管一起討論,針對窒礙難行的部分予以修正。一起努力創造更好的環境,讓台灣的大學與教師有更好的發展,在全世界有更好的競爭力,相信這是教育部與我們大家共同的意願。











私校退場前的師生權益 誰來保障?


2022-06-01 05:30  聯合報/   盧宸緯/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新北市)
私校經營壓力大,台灣首府大學去年早將男生宿舍出租給人力仲介公司成移工宿舍,詎料仍難挽困境。記者謝進盛/攝影



近年來,我國高教退場危機頻傳。自一○三學年度起,已有七所大專校院退場;光是在一一○學年度,就有五所大專校院處於停招或將停辦的狀態。高教退場風暴的山雨欲來之勢,亟需關注。

事實上,自民國七十三年起,我國每名婦女總生育率已少於二點一人,出現不足以維持人口替代水準的情形;即我國少子女化的趨勢,在卅八年前就已開始。然而,長期以來,未見政府積極正視此趨勢並預先完善準備,導致目前恐需由整體社會共同承受短期內高教大幅退場的風暴。

若分析七所大專校院的退場原因,可發現是由「生源不足」、「財務危機」,以及「教學品質不佳」等三因素綜合而成。其中,有高達八成六的大專校院出現生源不足的問題,七成一顯示財務問題,五成七則出現教學品質不佳,且長期未能改善的情況。然而,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問題多非突然發生,而是在校方確定停招或停辦之前,已持續一段時間;換言之,從辦學問題開始浮現,到停招、停辦、退場可能之前的此段「潛伏期」,學生及教職員工恐已長期處於權益受損的窘境。

延宕多時的《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雖已於五月十一日公布施行,然而該條例僅適用於已確定停辦的學校事務。

但根據筆者推估,在未來十年內,恐有超過五成的私校,面臨招不到本地生源的窘境,遭遇生存危機的大專校院恐在短期內快速增加。

據此,筆者呼籲,除了已確定停辦者外,教育部亦需建立我國大專校院辦學的監督、輔導、預警機制,提前掌握各大專校院的辦學困境,莫讓已浮現辦學危機、處於退場「潛伏期」的教職員生權益,長期被剝削。












3箭無效…釋迦銷陸 民間來談


2022-06-01 05:30  聯合報/   陳劍賢/台東縣體育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台東市)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去年九月台東鳳梨釋迦,因介殻蟲被大陸禁止輸入,這期間農委會祭出加強內銷、外銷日本和東南亞,以及加工三支箭,協助釋迦農解決問題,但釋迦農咸認為成效有限,價格還是大跌,難挽頹勢。適值釋迦授粉之際,授與不授,釋迦農猶豫不決,看來只能搏杯請示神明。

台東是農業縣,農民大都以種植釋迦為生,釋迦栽植面積約五千公頃,鳳梨釋迦及大目釋迦各半,大目釋迦產季三月至隔年九月,大部分為內銷,鳳梨釋迦產季十一月至隔年三月,九成以上銷往大陸,每年約一萬四千公噸,年產值約十二億,因此大陸宣布禁入令,對台東衝擊最大。農委會雖宣布加強內銷,獎勵電商銷售,鼓勵企業採購鳳梨釋迦等措施,只是治標不治本,國人大都喜好大目釋迦(甜度較低),如鳳梨釋迦再嫁接大目種只是擾亂原有巿場而已,治本之計還是鳳梨釋迦銷往大陸,比較受歡迎。

鳳梨釋迦因質地較硬,採果後平均一星期才能軟熟,因此最適合短期航線以冷藏鮮果方式上市。以台東為例,經過高雄港不必三天就可在廣州江南巿場上市,因此外銷日本或東南亞,船期過長,不能以冷藏方式處理,勢必以冷凍方式處理,往往造成無法軟熟的啞果現象,品質大受影響;且海運費用高。釋迦農認為外銷鳳梨釋迦鮮果,只能以大陸沿海為限,其他地區只能以加工後的釋迦成品行銷鳳梨釋迦。

至於鳳梨釋迦加工第三箭,食品加工業者一般係以挖取釋迦內果肉製成冰品為主,因此收購鳳梨釋迦以一般 B 果或 C 果為主,不可能以高價收購 A 果。釋迦農咸認為食品加工只能協助次級品的銷售,鳳梨釋迦重點仍是大陸沿海的市場。

政治歸政治,農業歸農業,但遺憾的是兩岸官方組織,陸委會與國台辦因政治立場不同,不相往來,附隨組織海基會與海協會互動也不多,農委會也不同意台東縣政府與大陸洽談釋迦銷售事宜,農委會的三箭政策,釋迦農咸認是權宜之計。筆者綜合鄉親意見,最後就是期望透過民間對話,由台東縣農會以民間交流方式,透過當地民間團體及業者,就事論事,化解歧見,擬定補救方案,或許能暢通兩岸農產品交流。














當警員碰上議員 執法未戰先降?


2022-06-01 05:30  聯合報/  謝宗翰/會計師(高雄市)
國民黨台北市議員徐巧芯紅線違停爭議持續延燒。記者曾原信/攝影


台北市議員徐巧芯因違停事件所衍生的特權爭議持續不斷,根據最新公布的密錄影像,許多人認為徐議員在與執法員警的對話中,有刻意凸顯自己議員的身分進而影響執法員警不敢開單,但徐議員本人則堅決否認自己有特權施壓的意圖。姑且不論產生爭議的人是否為議員,但現實生活中,公務人員依法行政本來就是天經地義,本案中議員違規停車當受責罰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更值得大眾省思的是,執法員警在取締違規時對於法律堅持的底線在哪裡?

身為執法者,本案中的員警可謂做了非常不好的示範,在面對議員質疑時(或有些人解讀為施壓),竟直接放棄法律所賦予他的權力而縱放違規人員,雖然可以合理判斷員警可能是認為事後議員還是會要求銷單,但這樣的行為基本上已經涉嫌瀆職。而密錄影像更是赤裸地昭告大眾,警方對於政治人物及一般民眾的執法標準確實大有不同,這無疑是打臉了台灣引以為傲的法治體系,而警方在本案中未戰先降的態度,更讓人質疑這樣的態度要如何成為人民保母、法律的捍衛者?

然而在本案的討論中,鮮少看到對警方立場提出質疑,甚至認為基層員警才是受害者,這樣的思維其實非常荒謬。筆者因為工作的關係,時常需要代表納稅義務人與稅務機關進行交涉,雙方對於稅法的解讀或許不同,爭執在所難免,但基本上雙方都會尊重法律所賦予彼此的權利。過去也常看過有納稅義務人因為被國稅局查稅,而動用關係找民代出面施壓的情形,然而在這麼多年的工作經驗中,從未看過有國稅局官員因為民代關切而退卻,反而還會因為有民代的介入而更加努力稽查以杜悠悠之口,在兩相對照下更顯得警方在這起違停事件中的執法態度原來這麼軟弱。

就情理法的立場而言,微罪不罰在許多民主國家當中都很常見,警員以勸導取代開單其實是值得鼓勵的,因為這不只減少民怨,也避免浪費過多的行政資源。然而此次違停事件在有心人士的刻意炒作下,已經逐漸演變成一起政治事件,當社會大眾硬是要將道德的大旗套上,可想而知未來警方的執法力道只會更強,與民眾的摩擦也會越大,這樣的發展其實對整體社會而言未必是件好事。

許多人認為言語恫嚇是種主觀感受,即使議員本身無意,但若執勤員警有感受到逼迫就已構成施壓的要件了。然而制度上很難去規範一個人怎麼說話,若要僅憑語氣及表達就將人定罪更是困難,若按照這樣的邏輯來看,蘇揆日前公開表示要嚴查藝人郭彥均轉貼「很多孩子走了」的相關網路貼文,是否也昭告民眾不能議論政府作為,這是否涉及違反言論自由?

大眾將違停事件的焦點放在議員的口氣是否涉及施壓,但如果議員堅持並沒有這樣的企圖,爭論永遠不會解決。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從制度面上強化執法人員在面對權力挑戰時的心理素質,以及法律所容許的執法彈性是否明確。



陳立恆/俠之大者的企業家精神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立恆/俠之大者的企業家精神
◆  葉金川/這一切都將過去
◆  蘇益仁/由清零到共存的新冠防疫問題






陳立恆/俠之大者的企業家精神


2022-06-01 05:30  聯合報/   陳立恆(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暌違兩年,據悉此屆全球安永企業家獎又將從電子螢幕回到蒙地卡羅,齊聚一批在各自領域裡用創新腦、企圖心與行動力重塑著商業模式與產業面貌的企業家們,在冠蓋雲集蔚藍海風裡,一起角逐具有全球企業家奧林匹克之稱的國際殊榮

一如既往,歷年得過台灣區獎項的老朋友們,都會與當屆的桂冠得主相偕一同慶賀也分享各自的經驗感悟,雖然產業不同、背景各殊,但凡能在猶如戰場的商場上做到動輒幾億營收的經營規模,無論起伏跌宕驚險,還是雲捲雲舒從容,我們都虛心領教每一位企業家們殊途同歸的修煉與風光。

今年與我們分享屬於他的修煉與風光的是桂盟國際KMC 吳盈進董事長,與其說是富二代,不如說他是創二代。他為家族事業帶入嶄新視野與大膽擘畫,一面開展 KMC 品牌計畫,一面布局全球市場,同時延伸經營觸角與著手轉型整合,今天的 KMC 已然成為全球最大高階自行車鏈條供應商市占率達八十%以上,生產的鏈條總長可從地球繞月球六圈。但我更欣賞其「共好才能更好」的經營理念,因為除了生產與銷售,他們在節能減碳專利研發以及公益事業方面加持與投入,也穩穩立於同行的領導地位。

分享之間,我回想起民國 102 年(二○一三年)代表台灣比肩來自將近五十個國家的企業菁英們,在舞台上侃侃而談企業的文化使命跨界合作情景,那年可以算上本世紀全球化的峰值時刻,整個世界在追求政治平衡與經濟融合的過程中,為全球企業家們提供了一片鳶飛魚躍的天空海闊。我還記得當時蒙地卡羅的如煦海風,記得那片千帆相競的蜿蜒海岸上,一個個膚色人種相異,卻有著同樣如炬目光、自信身姿的群英交會

可是假若重來一回,我應該不會再談文化使命與跨界合作,而是會從全人類的角度切入主題,因為後來由歷屆得獎者身上觀察所得,我發現一個從人類高度出發、可以跨越行業廣度的企業家精神才容易引起這些國際人士聲氣相求的共鳴。所謂人類高度,不指一國一地,而是整個人類共同體的永續生存;所謂跨越廣度,不指跨行跨界,而是跨越文化、宗教、種族、國家的經營目標。一言以蔽之,就是多談人類、少談數字;多談志業,少談事業,這恰能與桂盟的共好理念互為呼應,也讓我想到俠客始祖墨子所倡議的兼愛非攻。

尤其逆全球化風潮席捲世界的今天,在後疫情時代與後俄烏戰爭的交互作用之下,戰爭、通膨、糧荒與天災可預見地將不斷衝擊人類生活與文明發展。此時此刻的世界,其實比起近代歷史上任何一個時刻,都更期待一個「俠之大者、為人為民」的英雄形象為人類帶來和平與福祉,吾人以為既能夠創造價值又懂得共好的企業家精神,或可成為這個英雄形象的真實體現。

雖然在這個不盡完美的世界裡,我們不可能等到一個完美的超級英雄,然而,如果有一群企業家們能在關心財務數字與公司擴張之外,也遵循「從業要無害,是為最吉祥」的 ESG 準則,從社會責任、環境保護、國際交流與區域和平等不同維度上扮演正向積極的堅定角色,再讓這樣一股共好才能更好的企業家精神有機生長,不啻為下一個俠之大者的超級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