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之眼】台灣的民主實驗 遇到多少騙子?
◆ 【專家之眼】當援烏漸成負擔 西方還能堅持理念價值?
◆ 【專家之眼】民主鳳梨一瀉千里 農委會只會推諉塞責
◆ 【專家之眼】 不可告人?惺惺作態的「菜」政府紓困6.0
◆ 【專家之眼】美國壓力迫使台獨頑固份子改口
【專家之眼】台灣的民主實驗 遇到多少騙子?
2022-06-01 08:06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陳幸妤曾說「民進黨誰沒有拿過我爸爸的錢?」柯建銘(左一)表示,陳幸妤說的都是實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民進黨完全執政後,社會對政客上台前後言行不一的檢驗,大多僅止於太陽花學運的獲利者而已。但最近當權者的表現,不禁讓人反思,更多未獲權力前高調稱是追求民主自由的政客,有幾分是真心信仰,或者僅只是奪權口號而已?
這兩天我們看到蘇貞昌院長稱要查辦藝人郭彥均言論,遭外界批評箝制言論自由;完全執政的民進黨則強勢通過會計法修正草案,為陳前總統的貪污犯行解套。看到新聞裡,還有來自執政黨當初提名時,號稱可兼顧全國利益的新、原住民、社運界「政治素人新面孔」立委,站在台上捍衛貪污價值的模樣,只能說權力使人渾然忘我。
這些事之所以能讓人深刻反思,是因為牽涉其中的人,許多是上台前愛唱高調、受人吹捧的所謂民主人權鬥士。以美麗島事件為例,參與其中的在野人士,沒有一位不被宣傳為意志堅定、人品高潔,直到最近,政府還辦「台灣言論自由之路」展覽,一些他們認為具特殊貢獻的人物,即便有出賣同志、抓耙子傳聞,還是成為民進黨造神的宣傳內容。
但當初美麗島事件遊行時,帶頭者喊的訴求,不止是還我言論自由等民主人權價值,也包括挑動族群分裂的動員口號。當時聯合報就以「仇恨心理、地域觀念與台獨意識」為標題,評論黨外人士的分裂說法。這不是民主自由該追求目標。而面對後來刻意塑造的宣傳說法,人民更該問:執政後的政客行動,在展示什麼價值?
蘇貞昌當年是事件辯護律師。而最近一連串傷害言論自由表現,不只有他。前日才表示可重罰郭彥均的陳時中,在民意壓力下改口,並說,在被檢舉炒作釋放假消息中,最後被起訴不到三成。這還不是指被定罪者。那麼,是誰營造出超過七成被恐嚇的氣氛?政府官員動輒以罰款官司相脅,這是當初黨外人士要追求的言論自由?如果不是,陳菊等人還在台上,人民只看到她領導的監察院,在月初通過爭議的檢察官二次彈劾案。此外,默不作聲。
而最會精算台灣政治的政客,恐怕非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前總統陳水扁莫屬。就在他上月召開國務機要費案記者會,列出一些外交與資助犒賞餽贈支出後,本月民進黨就強勢通過會計法修正草案,為陳水扁洗白。
綠營立院總召柯建銘表示,民國 100 年(2011年)就提國務機要費要除罪,但是以當時政治實力不可能,陳遭到起訴到現在已經16年,這次修法主要是關於法律公平性的問題。但讓人好奇的是,民進黨完全執政已經6年了,為何在這時處理?上個月陳水扁記者會列出部分支出,沒講出來的,是在暗示什麼?
局外人只能想起,趙少康訪問陳時,提到陳幸妤曾說「民進黨誰沒有拿過我爸爸的錢?」陳笑回「誰敢說自己沒拿過阿扁的錢?沒拿過的出聲一下好不好?」柯總召表示,陳幸妤說的都是實情。
整個黨都被說拿錢,是當年黨外追求的目標?這還包括美麗島事件中最勇的施明德及其基金會。450萬元說小不小,施的辯解是當時拿錢來的人沒說來源是扁,僅說是企業贊助。這些款項沒留紀錄,政客收錢如此瀟灑自然,這也不是該當追求的民主政治常態。
我們沒苛求政客清如白紙,但問題就在當權者、側翼吹捧時,話說的太滿,導致後來檢驗政治人物上台前後言行一致,真難。天真的台人不知被騙多少次了。然而,下次該面對的問題是,還要賦予一黨完全執政的權力嗎?或者,怎麼面對複雜的國內外環境呢?台灣的民主實驗,希望不會在這種兩難中繼續被騙下去。
【專家之眼】當援烏漸成負擔 西方還能堅持理念價值?
2022-06-01 08:02 聯合報/ 湯紹成/政治大學兼任教授
俄烏戰爭已進入第四個月,西方國家日益感到所提供烏克蘭的支援漸成負擔。圖為烏軍頓巴斯前線部隊發射M777榴彈砲影像。路透 / EYEPRESS Images
俄烏戰爭已進入第四個月,現已形成拉鋸狀態。西方國家日益感到所提供烏克蘭的支援漸成負擔,目前陣營中已出現不同的聲音,歸根究柢的問題就是:價值立場的堅持有無上限?量變足以導致質變?
在戰爭剛爆發時,西方各國極為震驚,紛紛情緒化反應,積極支持烏克蘭,並認為俄羅斯侵略者必須受到懲處,否則西方自由民主與國際規則等正義價值無法伸張。但如今戰事不斷拖延,各國所花下的成本不低,因而開始對於戰事產生疑慮。再加上,因戰爭所引起的通貨膨脹與糧食危機都日益嚴重,停戰更是遙遙無期,因而陷入是否與如何繼續支持烏克蘭的困境。
尤其,在五月中,法國總統馬克宏曾要求烏克蘭在主權問題上讓步,好讓俄羅斯可以下台。約在同一時間,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也曾主張,烏克蘭應在領土方面作出承諾,以便與俄羅斯達成停戰協議,否則若俄國戰敗,歐洲將難以善後,引起廣泛關注。
五月底,德法兩國領導人還與普亭總統通話,要求俄方直接與烏國總統談判並釋放戰俘,自然遭到普亭的回絕,並警告不得再提供烏克蘭武器,再加上匈牙利杯葛歐盟禁止輸入俄羅斯能源的提案等等,可見西方國家的立場已開始鬆動,反戰與質疑的聲音時有所聞。
在民間的態度方面,5月初一群德國學者發表了一封公開信,其中包括著名哲學家哈伯瑪斯(Jürgen Habermas),要求德國政府重新考慮向烏克蘭提供重型武器,該信獲得了超過 285,000個簽名。
相對的,一封要求無條件支持烏克蘭的信 件僅吸引了 71,000個簽名。但在五月底,德國政府還是提供烏克蘭獵豹(Gepard)戰車。易言之,歐方是否還要繼續全力支持烏克蘭?應該堅持理想?還是顧及現實?
此外,由於俄烏戰爭的威脅,近日瑞典和芬蘭已提出加入北約的申請,但遭土耳其阻撓,因加入北約需要所有30成員國的一致同意,而土耳其是該組織最具戰略意義和軍事實力的成員之一,因而動見觀瞻。
這主要就是因為瑞典與芬蘭都收容了一些土耳其的異議份子,土方認為這些人士都是恐怖分子,比如 PKK 及其黨羽,但對方卻以政治犯身分加以呵護。依照《聯合國引渡示範公約》規定,政治犯是不得准予引渡,而是否為政治性犯罪,則由被引渡國決定,導致雙方談判陷入僵局。
其實,要加入北約也有相當的門檻,比如政治民主,國防部長得由文職人員擔任,不得與鄰國有領土爭端,武裝力量和結構要符合北約的標準等。但土耳其早在民國 41 年(1952年)就加入北約,主因當時對抗蘇聯的角色吃重,故與北約規定的矛盾處甚多也無人計較。
尤其,從民國 78 年(1989年)開始,土耳其就申請加入歐盟至今未果。民國 108 年(2019年)3月,歐洲議會還以土國清算異議份子為由,優勢通過決議,要求取消土耳其的入盟資格,可見土國與西方的價值差異。但因北約為求團結對外,對土耳其的反民主行動也就點到為止,此乃其實質利益凌駕價值判斷的又一事例。
此外,北約也沒有開除會員的規定,因茲事體大影響團結,可知相關國家對於價值的堅持,表面上義正詞嚴,但實際上還是可以打折扣的。
由此可見,多數西方國家當前仍堅持理想,但是否站在時間有利的一方,現已出現疑慮。尤其,若俄國堅持不放鬆黑海的封鎖,糧食危機將造成非洲飢荒與難民問題將撲面而來,這將是西方國家對於堅持理念與價值的嚴峻考驗。